部编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47411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教案

授课主题

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教学目的

1.掌握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等概念及相互关系;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2.认识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学重难点

1.能熟练分析图像问题、计算问题。

2.掌握溶解度概念,能够分析溶解度曲线。

教学内容

 

1、回顾溶液的形成

2、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要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一般规律):

  大多数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以下转化关系(溶质为固体):

       

   

【注意】①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通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在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叫浓溶液。

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叫稀溶液。

它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没有必然的联系。

是否饱和

浓/稀溶液

硝酸钾溶液

不饱和

浓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饱和

稀溶液

联系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②同一物质,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4.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①某物质的溶液中有未溶解的该物质,且物质不再减少。

②向某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该物质,物质不再溶解

【要点诠释】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

(1)首先要明确“一定条件”、“一定量的溶剂”。

在某一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对某种固态溶质来说饱和了,但若改变温度或改变溶剂的量,就可能使溶液不饱和了。

如室温下,100g水中溶解31.6gKNO3达到饱和,若升高温度或增大溶剂(水)量,原来饱和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

所以溶液饱和与否,首先必须明确“一定条件”和“一定量的溶剂”。

(2)必须明确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如:

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可能还能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对于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但是对于蔗搪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

2.由于Ca(OH)2的溶解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升高温度;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降低温度。

3.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都能形成其饱和溶液,但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所以不能配成酒精的饱和溶液。

要点二、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1.固体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溶解度是指溶质的质量;如果不说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正确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需要抓住四个因素:

(1)一定温度。

同一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溶解度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指明温度。

(2)100g溶剂。

此处100g是指溶剂质量,不能误认为溶液质量。

(3)饱和状态。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所溶解的最大质量为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4)单位:

g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1)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2)温度(外因)。

【注意】温度是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唯一外界因素,振荡、搅拌只能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而不能改变固体的溶解度。

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

20℃溶解度/g

>10

10~1

1~0.01

<0.01

物质的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实例

NaCl

KClO3

Ca(OH)2

CaCO3

5.

溶解度曲线:

(1)当溶质一定、溶剂一定时.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是温度的函数。

这种函数关系既可用表格法表示,也可以用图像法(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得到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注意】溶解度曲线既能定性地反映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而变化的趋势,也能表示某固态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还能用于比较同一温度不同溶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指明温度,否则无法比较。

(2)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规律

 陡升型①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

 缓升型②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

 下降型③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内容

表示意义

曲线上的点

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两曲线的交点

表示两物质在该点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线

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曲线以上的区域

表示溶液中有溶质剩余,得到的是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曲线以下的区域

表示溶液是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4)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可以查出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②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③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

④可以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⑤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6.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该种气体在一定压强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时的体积)。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内因:

气体和水本身的性质。

  外因:

①温度: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②压强:

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7.结晶:

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一般要经过下列步骤: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析出晶体。

(1)结晶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是蒸发结晶:

饱和溶液蒸发溶剂析出晶体的过程。

一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将氯化钠溶液蒸发水分,就可以析出氯化钠晶体。

 

二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将较高温度时的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使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体物质,如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硝酸钾晶体。

 

(2)海水晒盐:

利用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其过程是:

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风吹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再导入结晶池,继续风吹日晒就逐渐析出食盐来。

海水晒盐是靠蒸发水分,海水进入贮水池,各成分基本不变,但在蒸发池中,随着水分的不断蒸发,溶剂不断减少,但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不变,只是浓度变大;达到饱和后继续蒸发,溶液中会析出氯化钠晶体,将晶体分离出去后剩下的溶液称为母液,它仍然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利用其可生产出多种化工产品,因此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要点三、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溶质的质量分数:

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

2.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1)实验用品: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100mL)氯化钠。

(2)实验步骤:

①计算:

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要的溶质质量为50g×5%=2.5g,水的质量为50g-2.5g=47.5g。

②称量(量取):

用托盘天平称量2.5g氯化钠倒入烧杯中,把水的密度近似地看作1g/cm3,用量筒量取47.5mL水。

(思考:

为什么不选用10mL的量筒呢?

如果选用10mL的量筒,需要量取5次才能量取到所需的水,这样将会导致误差偏大。

③溶解:

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

④贮存:

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

【要点诠释】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是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而不是体积关系。

2.溶质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中,溶质的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3.称量氯化钠时,要注意左物右码,规范使用托盘天平。

如果砝码跟氯化钠左右颠倒(1g以下用游码),所配溶液就会变稀;量取水时,使用量筒要规范,读数要正确。

如果俯视读数,所配溶液就会变浓。

要点四、溶液的稀释、浓缩

1.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

(1)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2)若设浓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Bg,则

Ag×a%=Bg×b%(其中B=A+m水)

2.关于溶液浓缩(无溶质析出)的计算:

(1)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质:

溶液增加溶质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

增加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而溶液的质量=原溶液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

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溶质Bg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

Ag×a%+Bg=(Ag+Bg)×b%。

(2)将原溶液蒸发掉部分溶剂:

溶液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蒸发Bg水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

Ag×a%=(Ag一Bg)×b%。

(3)与浓溶液混合:

混合后溶液的总质量等于两混合溶液的质量之和,混合后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两混合溶液的溶质质量之和。

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浓溶液质量为B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两溶液混合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则

Ag×a%+Bg×b%=(Ag+Bg)×c%。

【要点诠释】

1.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一定要抓住: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然后根据所给信息列方程求解。

2.关于溶液浓缩(无溶质析出)的计算,要根据浓缩的具体类型来具体分析找出等量关系来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