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4780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2015--2016学年高一上期历史联考试题

命题人:

胥宇审题人:

黄幸丹

本试卷分第Ⅰ卷(试题卷)第Ⅱ卷(答题卷)两部分,共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对王国维《殷周制度论》,钱穆先生评价说:

“周公摄政七年,而始归政于王,……于是周人传子之制亦因而确定。

王氏(王国维)谓因先有传子之制而始于封建。

未窥周人政治上之伟大能力所在也”材料认为王氏的误判是()

A.王位世袭制度正式确立于周成王B.西周执政力主要得益于礼乐教化

C.传子宗法制为分封诸侯提供前提D.分封制与血缘宗法制度互为依存

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九品中正制、科举制B.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C.郡县制、行省制D.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3,学者钱穆指出:

(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钱穆认为唐朝()

A.专制皇权达到顶峰B.三省相互牵制

C.三省拥有最终决策权D.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

4.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

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B.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

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D.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

5.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诛丞相胡惟庸为契机,对朝廷机构进行了改革,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朝廷政务改由六部分理。

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打击地方势力C.强化君主专制D.打击宦官集团

6.“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

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所有公职人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A.人民主权B.轮番而治C.君主专制D.代议制

7.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在政治制度和社会习惯方面有共同性,也有不同点。

那么其共同的特征不包括()

A.都不重视妇女的地位B.都曾经经历过君主制

C.都曾注重民众参与政治D.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8.“公元前6世纪早期,许多经济状况相同的(希腊)城邦都经历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残酷内战,往往长达数十年。

然而,在雅典,一个名叫梭伦的贵族以各阶级调停人的身份出现,为阶级纷争设计了一个出路。

”下列属于梭伦改革内容的是:

()

A.废除债务奴隶制B.铲除贵族的政治特权

C.剥夺贵族的土地D.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9.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

“……每九天举行一次至少要求6000位公民参加的雅典公民大会,期间,雅典警卫在街道上巡逻,并用沾了红色粉末的

绳子将公民们从市镇广场的最北端护送到集会场所,一旦在集会场所外发现某个公民沾有红色印记,该公民就会受到惩罚。

”上述现象从侧面反映了()

A.高频政治活动导致公民逃离B.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

C.雅典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D.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必然性

10.《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一款: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这一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

A.标志着古代世界成文法的诞生B.可有效防范个人专权

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D.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11.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都标志着本国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政体的建立,这说明()

A.国家元首直接任命内阁成员是历史的必然

B.共和体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

C.从“人治”到“法治”是近代社会的突出特征

D.《权利法案》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12.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写道:

“英国政体有效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

”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

A.国王  B.议会C.内阁D.最高法院

13.1787年,华盛顿在给友人的信中说: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政体确立了()

A.联邦制原则B.人民主权原则C.权力制衡原则D.两院制原则

14.有学者指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济主义的一邵宪法,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

”这里的“特殊政治环境”是指()

A.共和派以一票多数的微弱优势通过宪法B.君主派实力超过共和派

C.君主派和共和派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D.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

15.宪法通过后,共和派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

1877年支持君主制的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亲共和的内阁辞职,并解散众议院。

共和派在重选中获胜,麦克马洪遭到彻底失败后承认:

“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

”该事件对法国政治产生的影响是()

A.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B.君主派顺应历史潮流主动退出历史舞台

C.形成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D.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16.某学者曾说,晚清的悲剧就在于没有大灾难,统治者就不会主动变革,非要在一场大灾难以后才不得不变革。

下列促使清政府进行首次政治改革的是(  )

A.鸦片战争失败   B.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

C.甲午战争后的危局D.《辛丑条约》签订

17.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

其中写道:

“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18.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B.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19.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

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下列事件的革命模式与此思想相悖的是()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0.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总结部队工作经验,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其中三大纪律的内容是:

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

由此可见新式军队与旧式军队的根本区别是(  )

A.代表工农利益B.战斗力强C.服从指挥D.注重战术

21.据史料记载:

八年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对敌作战十二万五千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五十万七千余人。

国民党军队击毙日军80余万,平均每年抗击侵华日军40%。

1943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解救被围英军7600余人,歼灭日军4个师团。

从材料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

B.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C.国民党军队一直消极抗日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22.《共产党宣言》中写道: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作者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

A.阶级斗争学说B.谋求人类解放的目标

C.无产阶级政党学说D.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

23.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认为,巴黎公社这个政治形式,既具有“帝国的对立物”(在初期阶段)即民主共和国的性质,又具有工人政府(资产阶级代表退出公社以后)即社会共和国的性质。

这就是巴黎公社所具有的“帝国的对立物”和工人政府的两重性。

由此可知,恩格斯认为巴黎公社()

A.要求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实现城市自治

B.践行马克思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C.追求民主、共和,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D.主张推翻君主统治,完善民主政治

24.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

“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国家的实际权力

B.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

C.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反对临时政府的专制统治

D.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群众对土地、面包与和平的渴望

25.《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

”这表明列宁()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朱熹说: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异,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材料二自明太祖认为:

“昔秦皇去封建、异三公,以天下诸国合为郡县,朝廷设上、次二相,出纳君命,总理百僚。

当是时,设法制度,皆非先圣先贤之道,为此设相。

之后,臣张君之威福,乱自秦起,宰相权重,指鹿为马。

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朱元璋《明太祖集》卷10《敕问文学之士》

问题:

(1)材料一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4分)你如何看待材料中的观点?

(2分)

(2)材料二中明朝为防丞相“擅专威福”采取了什么措施?

(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2分)

 

27.(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伯里克利说:

“雅典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

让一个人担负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的真正的才能。

任何人,只要它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材料二雅典居民比例:

公民占比例是9%,其他居民所占比例是91%。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伯利克里在这段话中提到的雅典民主制的三个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二,“其与居民”在雅典指的是哪些人?

(2分)

(3)根据材料一、二,你如何理解“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

(2分)

2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公民)大会通过了某项议案,那么这一议案就成为所有公民必须遵循和执行的法律。

……其中的一些重要法律要委托大会秘书刻碑存证。

碑文的开头必然是“议事会和人民议决”,或仅仅是“人民议决”,……雅典民主政权机关的运作机制和操作程序,以及不同构成单位之间的整合关系正是依赖这些法律才得以存在和运行的。

——廖学盛《世界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

……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材料三《联邦宪法》(指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

——冯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美国黑人领袖马丁。

路德-金在谈到1787年宪法时说:

“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

(1)材料一中“人民议决”说明了什么?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体的形式、实质。

(3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

材料二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

(3分)

(3)材料三是如何看待1787年宪法的?

结合所学知识阐明其依据?

(4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 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二十条 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摘编自蒋相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总统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

……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

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

……总统统率武装部队。

总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

——摘编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

(1)分析材料二,归纳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及意义。

(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在选举形式上的不同点。

(4分)

30.(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

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三个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4分)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史观?

依据此史观指出辛亥革命在“从传统到现代”过程中的主要贡献。

(6分)

 

2015--2016学年高一上期历史联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DDCC       6----10 ACADB

 11----15CCACA16----20CDADA

21----25CBCDB

二.材料题

26.(10分)

(1)措施:

①收兵权,建禁军;②中央派文官管理地方行政;③地方赋税中央掌控。

(4分)

看待:

有一定道理,朱熹的认识基本上符合实际。

北宋初年过分集权,确实使地方财政困难,给北宋积贫积弱埋下了祸根。

(2分)

(2)①废除丞相,并且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

②裁撤中书省,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2分)

(3)①中央集权越来越加强,地方权力越来越被削弱;②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被废除。

(2分)

27.(10分)

(1)特点:

①城邦的权力属于全体公民。

②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③公民无论贫富都可以担任公职(6分)

(2)奴隶、妇女、异邦人和未成年男子(2分)

(3)“最狭隘”指的是:

享受公民权利的人数太少;最充实指的是公民在立法和公共事务上有直接参与的平等权利。

(2分)

28.(10分)

(1)说明:

人民权力的至高无上(人民主权)。

形式:

直接民主。

实质:

奴隶制民主政治,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

(3分)

(2)原因:

英国具有议会政治的民主传统;英吉利民族崇尚中庸;“光荣革命”吸

取了以往的教训并取得成功。

(2分)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分)

(3)观点:

称赞1787年宪法为防止专制做出了贡献;认为还有不足,没有给黑人奴隶自由权利。

(2分)依据:

美国1787年宪法采用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及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体制有效防止专制;1787年宪法未取消黑人奴隶制。

(2分)

29.(10分)

(1)特点:

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实行联邦制;普鲁士在联邦中享有特殊地位。

(4分)意义:

巩固了德国统一;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分)

(2)不同点:

德国君主立宪制下君主由世袭产生;法国共和制下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4分)

30.(10分)

(1)反帝反封建。

(1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3分)

(2)史观:

现代化史观(或近代化史观)。

(2分)贡献:

政治:

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经济: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