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沿江地区电力发展规划草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5054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市沿江地区电力发展规划草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扬州市沿江地区电力发展规划草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扬州市沿江地区电力发展规划草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扬州市沿江地区电力发展规划草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扬州市沿江地区电力发展规划草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扬州市沿江地区电力发展规划草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扬州市沿江地区电力发展规划草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扬州市沿江地区电力发展规划草案.docx

《扬州市沿江地区电力发展规划草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市沿江地区电力发展规划草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扬州市沿江地区电力发展规划草案.docx

扬州市沿江地区电力发展规划草案

市沿江地区电力发展规划(草案)

市地处长江北岸,长江岸线长达80多公里,是北交通的门户,南北交通的枢纽。

市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认真贯彻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富民强市、建设名城”,“加速奋进、率先崛起”的目标,紧扣经济建设中心,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加大改革开放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经济发展迅猛,电力能源工业步入了新一轮高速增长期。

为适应市政府加快沿江地区发展的需要,保障沿江地区的电力供应,对市沿江地区电力发展做如下规划:

一、2002年沿江地区电力发展现状

(一)电力需求情况

2002年全市全社会用电量为54.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81%;其中,农业用电量为4.1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9.76%;工业用电量为37.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为7.5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11%。

商业等其他用电量为4.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78%。

由于工业用电量占全行业的比重较上年提升了4.28个百分点,达到70.05%,工业用电量的增长,拉动了全市用电量的增长。

沿江地区分别属于市区、仪征市、江都市。

2002年以上三区域用电量分别为20.05亿千瓦时、4.85亿千瓦时、8.3亿千瓦时,比2001年分别增长11.1%、12.3%和10.2%。

(二)市区、仪征市、江都市负荷情况

2002年全市夏季用电高峰期间(去年8月份)最高用电负荷为98.12万千瓦,同比增长9.49%。

沿江地区的市区、仪征市、江都市2002年用电最高负荷分别为37.24万千瓦、10.6万千瓦和18.7万千瓦,比2001年分别增长7.29%、5.5%和13.6%。

其用电负荷占全市用电负荷的比重为67.82%,是市用电的负荷中心。

(三)电力用户和用电设备容量情况

到2002年底,我市共有电力用户164.45万户,用电设备容量为703.76万千瓦,其中:

农业用户3.25万户,用电设备容量为92.57万千瓦;工业用户3.55万户,用电设备容量为195.2万千瓦;城乡居民生活用户155.9万户,用电设备容量为363.38万千瓦;其他用户1.75万户,用电设备容量为52.61万千瓦。

2002年市区、仪征市、江都市的电力用户103.3万户,占全市电力用户数的62.82%,其中:

农业用户2.68万户占全市的82.46%,工业用户3.1万户,占全市的87.32%,城乡居民用户96.2万户,占全市的61.71%;其他用户1.32万户,占全市的75.43%。

用电设备容量为471.93万千瓦,占全市用电设备容量的67.06%。

详细情况见下表:

2002年末电力用户户数(户)

 

合计

农业用户

工业用户

城乡居民

其他用户

沿江地区合计

1033036

26823

31003

962025

13185

市区

456041

18074

17284

414402

6281

仪征市

187328

2240

1166

181151

2771

江都市

389667

6509

12553

366472

4133

2002年末用电设备容量(万千瓦)

 

合计

农业用户

工业用户

城乡居民

其他用户

沿江地区合计

471.9308

65.6158

149.4994

209.0458

47.7698

市区

208.6352

19.3045

70.9406

85.3562

33.0339

仪征市

100.5489

23.2278

29.1704

40.8847

7.266

江都市

162.7467

23.0835

49.3884

82.8049

7.4699

(四)发电装机情况

至2002年底全市1500千瓦及以上发电机组39台,总装机容量为199.258万千瓦,其中,5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8台,装机容量184万千瓦;水电机组10台,装机容量0.3万千瓦;调峰柴油发电机组4台,装机容量4.608万千瓦,其他热电联产和综合利用机组17台,装机容量10.35万千瓦。

全市发电企业基本集中在长江和京杭大运河沿岸。

2002年发电量为109.28亿千瓦时,占全省发电量的9.79%。

(五)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2002年,全市燃煤电厂燃煤总量为596.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60361吨。

其中,市区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达47104吨,仪征达13257吨,其他县(市)暂无燃煤电厂。

市(含沿江地区)属于国家划定的二氧化硫、酸雨“两控区”,燃煤电厂二氧化硫的排放是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

(六)存在主要问题

我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有力地拉动了电力需求的增长。

从2002年全市发、供、用电情况看,市区、仪征市、江都市电力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随着近几年实施城乡电网改造,我市的电网供电能力有所提高,但现有电网供电能力相对于经济发展速度还是显现出不足。

2、电网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由于历史原因,电网建设大多数均围绕中心城市,在沿江开发的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在沿江地区增加220KV及110KV变电所的布点。

3、沿江地区现有的配网建设相对滞后。

4、电源点建设相对于用电需求增长有所滞后。

5、用电负荷的结构较为分散和复杂,特别是大工业负荷不够集中,削峰填谷难度较大,加之,城乡居民用电负荷增加迅猛,已达30万千瓦左右,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遇到干旱和洪涝灾害,尤其是在高温季节,沿江地区电力负荷供应就难于满足。

二、沿江电力行业发展目标

(一)电力需求预测

随着市沿江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沿江地区产业将进一步集聚,经济将进入发展时期,根据我市经济发展、电力需求变化、“十五”计划前二年的执行情况及“十五”、“十一五”经济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提出沿江地区电力需求预测:

市区、仪征市、江都市用电量需求预测

(单位:

亿千瓦时)

年份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10年

市区

23.06

26.517

30.494

35.068

40.329

61.335

增长率%

15

15

15

15

15

15

仪征

5.44

6.087

6.818

7.636

8.552

12.02

增长率%

12

12

12

12

12

12

江都

9.019

9.802

10.65

11.58

12.58

16.16

增长率%

8.68

8.68

8.68

8.68

8.68

8.7

沿江合计

37.52

42.41

47.96

54.28

61.46

89.52

增长率%

12.98

13.02

13.09

13.19

13.23

13.35

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用电负荷的特性为季节性负荷比重上升,最大峰谷差增长较大,已是影响电力负荷变化的主要因素。

市区、仪征市、江都市用电负荷预测(单位:

MW)

年份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10年

市区

471.3

527.86

591.2

662.14

741.6

987.07

仪征

120

132

145.2

159.72

175.7

221.3

江都

215

236.5

255.42

275.85

303.44

382.25

沿江合计

806.3

896.36

991.82

1097.71

1220.74

1590.62

(二)电源点建设规划

为适应我市沿江地区的电力需求,近期将新上和扩建一批电源点项目,主要有:

1、华电发电计划总投资252253万元,扩建2台30万千瓦发电机组,计划第1台机组于2005年上半年投运,第2台机组于2005年下半年投运。

华电第三发电厂规划建设装机4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预留2台90万千瓦发电机组的规模,一期工程将投资100亿元,建设4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先期建设2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计划2005年开工建设,于2007年和2008年分别投运。

2、第二发电规划总投资50.05亿元,进行二期工程扩建,建设2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形成总装机容量达240万千瓦的大型发电企业,扩建工程建设期为3年,第1台机组计划2006年底投运,第2台机组计划2007年上半年投运。

3、东北热电计划投资1720万元,新建1台75T/H煤粉锅炉,更新1台1.2万千瓦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最终形成2台75T/H锅炉、2台1.2万千瓦发电机组的规模,实现对东北片集中供热,将于2003年底投运。

4、威亨热电计划总投资12282万元,扩建1台130T/H循环流化床锅炉和2.5万千瓦发电机组,将于2004年初投运,进一步满足市区及新区的集中供热的要求。

5、由协鑫(集团)控股投资的港口环保热电总规划容量15万千瓦,第一期工程总投资3.7亿元,建设2台2.4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将于2003年底投运,并对港口工业园实施集中供热。

6、扬农集团投资2250万元,将自备电厂扩建1台1.2万千瓦发电机组,与该集团技改工程配套,计划于2003年下半年投运。

扬农化工集团计划在仪征投资2.8亿元,建设3台130T/H锅炉和2台2.4万千瓦发电机组,集中对仪征化学工业园区进行供热,第1台机组计划于2005年一季度投运,第2台机组计划于2006年一季度投运。

以上项目的建成投产,将有力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缓解目前电网电力供应紧的局面。

(三)电网建设规划

为适应沿江区域的电力需求,规划于2004年在市区建设110KV港口变;于2005年在市区建设110KV火车站变、220KV东北郊变,并进行220KV横沟变的扩建工程;于2006年在市区和仪征分别建设220KV开发变和滨江变,江都建设110KV港口变,仪征建设110KV新集变;在2010年前,完成市区110KV瓜州变、六圩变、开发#2变、二桥变、瓜州变的建设,完成江都220KV大桥变的扩建以及110KV港口变、纲变的建设,完成仪征110KV新城变、开发变的建设。

在2015年完成220KV典、仪征新城、江都小纪变的建设。

在完善主网架建设同时,将每年还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配网建设与改造工程。

通过以上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实施,将极大的提高我市沿江地区的供电能力,同时完善该区域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

(四)减少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沿江地区属于国家划定地二氧化硫、酸雨“两控区”,在制定沿江地区电力发展规划时,力争做到所有沿江区域的企业实施集中供热,对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进行控制,在规定的供热围决不允许企业自行再上小锅炉,以减少该区域的空气污染,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措施和建议

(一)措施

1、以保障电力供应为中心,全力做好电力供需平衡工作,在沿江电力负荷集中、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要充分挖掘现有电网设备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抓好电网发供电设备地运行管理。

2、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加快电源电网项目建设。

以电力市场需求确定电源和电网地发展规模,以资源和电力市场地分布及特征优化调整电源和电网结构,实现和维持电力供求地总量平衡。

在负荷集中地沿江地区建设大容量、高参数地燃煤发电机组,以解决地区用电地不平衡。

3、沿江地区地电源和电网建设要做到与经济快速发展相适应,规模要适宜,布点要合理,保证发得出,供的畅,用得上,受得进,不窝电。

4、积极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努力改善我市用电负荷特性,提高能源利用率,更加合理地配置电力资源。

(二)建议

1、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电力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电力先行”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沿江经济发展离不开电力作保障,要实现“富民强市、建设名城”,“加速奋进、率先崛起”的目标,就必须重视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我市的电网电力的备用率和供电可靠性要达到一定的要求。

2、统筹规划新的电源建设项目,抓紧做好相关项目的前期工作,提高电力供应的后续能力。

更加合理、有序的开发、利用电力资源。

3、要树立以效率和效益为基础的节能节电新思维,全方位推广和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改善用电方式,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把电力需求侧管理纳入综合资源的规划。

4、关注规划项目中的不确定因素,搞好项目储备,各级政府积极协调项目建设中的各种矛盾,确保电力建设项目按时如期投入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