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浅析汉语言中禁忌语问题及语用艺术学位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5121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言文学浅析汉语言中禁忌语问题及语用艺术学位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汉语言文学浅析汉语言中禁忌语问题及语用艺术学位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汉语言文学浅析汉语言中禁忌语问题及语用艺术学位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汉语言文学浅析汉语言中禁忌语问题及语用艺术学位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汉语言文学浅析汉语言中禁忌语问题及语用艺术学位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汉语言文学浅析汉语言中禁忌语问题及语用艺术学位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汉语言文学浅析汉语言中禁忌语问题及语用艺术学位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汉语言文学浅析汉语言中禁忌语问题及语用艺术学位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汉语言文学浅析汉语言中禁忌语问题及语用艺术学位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语言文学浅析汉语言中禁忌语问题及语用艺术学位论文.docx

《汉语言文学浅析汉语言中禁忌语问题及语用艺术学位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言文学浅析汉语言中禁忌语问题及语用艺术学位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汉语言文学浅析汉语言中禁忌语问题及语用艺术学位论文.docx

汉语言文学浅析汉语言中禁忌语问题及语用艺术学位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浅析汉语言中禁忌语问题及语用艺术

教学单位:

*******

年级专业:

***级高起本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

*******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论文完成时间:

****年****月****日

摘要:

语言是人们在活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交工具,其功能就是沟通信息,但在特定的语言行为中,却被赋予了它自身所没有的超人的感觉和超人的力量。

社会成员竟认为语言本身能给人类带来某种吉祥或不幸,人为地设置了种种语言禁区。

他们相信谁要是违背这些语言禁忌,谁就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反之,谁要是忠实遵循了语言禁忌的约束,谁就会得到相应的庇护和保佑。

语言禁忌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本论文首先论述了语言禁忌的概况,接着提出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有其独特的交际功能,蕴涵着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交际主体的心理。

同时对汉语委婉语的产生心理作了浅显的探讨,认为主要是内容的禁忌和表达中的礼貌这两种心理在起作用。

还提出语言禁忌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关键词:

语言禁忌委婉语礼貌原则语用

 

目录

摘要i

目录ii

第1章前言1

第2章禁忌语的概况2

第3章委婉语内容上的禁忌3

3.1委婉语的定义3

3.2汉语委婉语内容上的禁忌性4

3.2.1对崇高神圣事物的禁忌4

3.2.2对危险恐怖神秘事物的禁忌4

3.2.3对人体器官及生理现象的禁忌5

3.3表达上的礼貌原则5

3.3.1自谦委婉语5

3.3.2尊称委婉语6

第4章汉语中的禁忌7

4.1禁用亵渎性词语7

4.2禁用辱骂性词语8

4.3禁用关于病和死方面的词语8

第5章通过语用的艺术解决交际中的禁忌语10

5.1泛义法10

5.2近义法11

第6章结论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4

第1章前言

语言既是文化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

禁忌语作为一种特殊语言,无论是在实际交际中还是在教学中,都显得相当重要。

由于各个地区文化差异很大、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禁忌语所禁忌的范围也不一样,对于同一种事物有不同语用方式。

因而人们就把语言称作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

面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的高度全球化的挑战,如何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是当今社会交际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中国加入WTO,我们要让中国了解世界,同时也要让世界了解中国。

学习禁忌语并且了解汉语种禁忌语的语用规则有利于得体地进行人际交流。

第2章禁忌语的概况

禁忌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它几乎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英语和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一样,也拥有自己的禁忌语。

在任何语言中,尽管存在着明确表达某些概念或者事物的方法的词语,但针对某些概念或事物,人们总是期望避免直接提及,这些人们“回避”的行为,就是语言中的禁忌现象。

禁忌,英文为taboo,源于1777年英国人JamesCook在南太平洋的Tonga群岛上所发现的令人惊异的现象:

他发现某些词语只允许在某一特定的社会群体中使用,当地居民把这种现象称为taboo,原义为“神圣”,“不许触摸”的意思。

从此,taboo一词开始进入西方的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等领域。

但事实上,禁忌现象在中西方早就有了。

它最初产生主要是因为在人类文明的早期,由于科学文化不发达,人们对遇到的某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就会有一种敬畏和恐惧心理而不敢直接提及这些事物和现象,这就是禁忌。

禁忌语的产生,心理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比如,“渔家忌讳‘翻’,山东长岛的渔民把‘翻过来’说成‘划过来’,而广东的渔民却把‘翻过来’说成‘顺过来’。

山东长岛的渔民把‘帆布’叫‘篷布’,而苏州等地的渔民却把‘帆布’叫做‘抹布’。

”[1]

总的来说,任何文化之间都存在着共同性和差异性,任何语言的禁忌语之间都存在着共同性和差异性。

意识到这一点,在跨文化交际中就能知道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从共同性达到交际的共识,从差异性中了解不同的文化,避免彼此之间的尴尬。

汉英禁忌语的语用共同性主要是表现在对比较粗俗的一些语言和事物上的禁忌,以及在宗教上、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一些禁忌。

第3章委婉语内容上的禁忌

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有其独特的交际功能,蕴涵着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交际主体的心理。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是促使语言完成交际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委婉语的产生主要是心理作用,一般学者都认为委婉语的产生与语言禁忌有关,礼貌是委婉语产生的另一重要的心理基础,只是学者们的表述不太一致。

贾萍、张素敏在《不同心理基础委婉语的运用》文中是分成四种来表述的:

1.心理基础是忌讳和恐惧的委婉语,2.心理基础为尊重的委婉语,3.心理基础是为了粉饰和掩盖真相的委婉语,4.心理基础是为了减少负面影响的委婉语。

李建功在《委婉语产生的社会心理探析》文中也介绍了四种:

①、忌讳心理②、礼貌心理③、权势心理④、自我保护心理。

韩银燕、刘蕾在《从心理因素看委婉语的社会交际功能》中认为禁忌和礼貌是主要的心理基础,但是没有仔细分析。

我也认为委婉语的产生主要的心理是“禁忌”和“礼貌”,本章从这两个方面对汉语委婉语作一探讨。

3.1委婉语的定义

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谈吐优雅”。

它就是“通过一定的措词把原来令人不悦的或是比较粗俗的事情说得听上去比较的得体、比较的文雅。

其方法是使用一个不直接提及事情不愉快的侧面的词来替代原来那个包含令人不悦的内涵的词”。

  在这一定义中,委婉语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说什么,二是要怎么说,简单地说就是怎么使交际得以愉快的进行。

其实,这样看来委婉语产生的基础就不外乎是心理因素了,其他的如文化、风俗等都是迎合心理因素而产生的。

3.2汉语委婉语内容上的禁忌性

研究委婉语,就不得不提到禁忌语(taboo或tabu,即塔布)。

禁忌是委婉语产生的主要心理因素。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许多语言禁忌,“在多数语言中,涉及死亡、性和生殖、排泄等内容的词语往往在禁忌语之列”,这就要“用相应的委婉语来代替禁忌语”彻。

禁忌语的出现给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造成困难,因为在不少情况下,某些遭禁的内容是无法逃避的,这就逼迫人们用另一种方式去表达那些被禁忌的东西,于是委婉语便应运而生了。

3.2.1对崇高神圣事物的禁忌

人们对某些人、某些事物特别崇拜,认为直称他或它的名称是大不敬的行为,因此必须形成禁忌。

避讳就是一例,对尊者、长者等不能直呼其名,哪怕是读音有点相近也应当回避。

比如,王嫱字昭君、为避晋文帝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或明妃。

唐太宗李世民,为了避讳,一般情况下,唐人行文用“代”代替“世”字,用“人”代替“民”字,观世音因此而略称观音,民部改称“户部”。

在古代文献中,这类汉语委婉语比比皆是。

3.2.2对危险恐怖神秘事物的禁忌

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科学技术也是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所以人们对某些事物无法进行科学的解释,认为事物本身很神秘或是很危险,从而产生一种恐惧感形成禁忌。

这种情况一般分为两种,一类是直接联想得知不好的意义,比如“死”这个词就直接引起了人们不好的联想,所以汉语中关于死的委婉语最多。

另一类是本身没有凶祸之意,只是因为谐音,是人有两次联想获得不好意义,因而也是犯了词语禁忌。

比如,数字“四”在中国被视为一个不吉祥的数字,究其原因,它的发音与“死”字谐音。

在中国,车牌号码、电话号码尾数中有四的就不受欢迎。

再如,民间送礼忌送钟,因“钟”和“终”同音。

这些都是由于谐音而引起凶祸之意的例子。

其实这都是由于科学不够发达,迷信思想作祟。

3.2.3对人体器官及生理现象的禁忌

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造成了汉语对有关人体器官、生理现象等的词语的禁忌。

例如,把厕所称作“洗手间”、“卫生间”、“WC”等。

再如,在汉民族文化传统中,性观念是十分严肃保守,性行为也是受到道德约束与社会控制,汉语用说到性行为时,要用“房事”、“同床”、“云雨”、“合欢”等委婉词语来代替。

经过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积淀,言语过程中有关“性”的一切均属禁忌之列。

3.3表达上的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是汉语委婉语产生的另一重要心理基础,Leech(1983)提出在言语交际中要遵循普遍性的礼貌原则及相关的一系列准则。

这些原则及准则是:

有意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婉转含蓄,因而也就减低贬损,增加褒惠,取得求同的预期效果,以满足受话者心理上求同的需要,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首先考虑的不一定是合作,而是说话的得体性即礼貌问题。

例如汉语中的自谦委婉语和尊称委婉语就很能够体现汉语委婉语表达中的礼貌原则。

3.3.1自谦委婉语

说话者故意降低自己的身份来抬高对方,以示尊敬和谦虚。

这不是一种有什么说什么,因此也是委婉语。

例如汉语中称自己为“鄙人”、妻子为“贱内”、儿子为“犬子”等。

3.3.2尊称委婉语

尊称委婉语是与自谦委婉语相对的,这是说话人对听话人一种礼貌,如汉语中称听话人的父亲为“令尊”、女儿为“令爱”、儿子为“令郎”等。

汉语委婉语产生的基础主要是心理方面,无论是内容上的禁忌还是表达的礼貌原则都是为了顾及交际双方的心理,使得交际得以顺利地进行,汉语委婉语的内容上的禁忌和表达中的礼貌原则并非单一的在起作用,而是两者共同推动了汉语委婉语的生成。

在本文中,为了表达的清晰,才把两者分开来举例的。

综上所述,汉语委婉语是在顾及中华民族的心理,避免某些禁忌内容和在遵循礼貌原则的基础上而产生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适应社会文明进步以及言语交际的需要,新的汉语委婉语会大量涌现,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其重要的交际作用。

第4章汉语中的禁忌

语用是研究语言运用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从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度,把人们使用语言的行为看作受各种社会制约行为,研究特定语境中的特定话语,着重说明语境可能影响话语解释的各个方面,从而建立语用规则。

并且语用主要是遵循言语行为理论规则:

如称呼就要遵守各种语言特有的称谓系统和使用规则,在汉语中,人们相见时一般用姓名称呼对方;问候语就要遵守相互性的原则。

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原则,甲向乙问候,乙也必须向甲问候,这主要是从语用的礼貌性来阐述的。

4.1禁用亵渎性词语

中国文化中总是尽量避免对“神”的不敬,并且人们还经常避免提到魔鬼的名字。

这通常是因为人们的畏惧心理,怕它给自己带来噩运。

不论是原始人,还是现代人,对神和鬼都有一种敬畏之心。

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很多,与宗教相关的禁忌语是很多的。

首先中国忌亵渎神灵,对自己信奉和崇拜的神仙不能在言语上有任何的轻慢和不敬。

在中国信仰佛教和道教的人都是忌妄言。

所谓“妄言”就是胡说、乱说、说假话。

中国人受孔子思想影响较深。

孔孟之道崇尚礼仪,要求人们在社交活动中言语适度,不可妄言或者信口开河,不着边际。

中国人主要是汉族,为了保护一家老少生活幸福平安,还信仰家庭门神。

“门神”、“财神”、“水神”等,他们能保佑一家人生活平安喜乐。

因此人们买来贴于门户或供于堂中。

但“买”字是很忌讳的,于是换成“请”,以免亵渎神灵。

在中国也有敬动物为神的习俗,这在一些评剧中得到了体现,在当时戏班子的人忌说五种动物的名字,它们分别是老鼠、刺猬、黄鼠狼、狐狸、蛇。

如果有谁不慎说了这些动物的名字,就要受到处分,有时还是很严重的处分。

他们分别称这五种动物为“灰八爷”、“白五爷”、“黄大爷”、“大仙爷”、“柳七爷”。

在东北长白山一带,自古有“祠虎以为神”的习俗。

当地的老百姓认为虎是林中之王,能保护人们免受其他野兽之害,给人们带来幸福,所以当地山民忌说虎名而把它称之为“山君”或“山神爷”。

因此,在中国文化中对神的崇拜使人们将鬼神等宗教信仰融入了日常生活,从而使宗教上禁用亵渎性词语成为一种共识,从而人们言语上都尽量避免使用这些带有亵渎神灵的词语。

4.2禁用辱骂性词语

从原始社会到人类跨入文明的新世纪,一些辱骂性的词语一般是被大众所禁忌的。

因为这类词语通常会冒犯他人,令人不愉快、愤怒或者引起双方的冲突,人们对这类词十分的敏感。

例如:

他妈的,该死的,砍头的,挨炮的等都是要禁用的。

在一般情况下,这些单词都是禁忌的。

但是目前在一些中西方电影中常常出现这些辱骂性的词语,这是商家为了宣扬一种暴力效果以增加电影的生动性所采取的手段。

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对这些词语开禁了。

但人们对这类词汇仍然十分敏感,一旦听到它仍然会感到十分惊讶,所以绝对不能滥用这些词汇。

汉语中的咒骂语和猥亵语也有很多的,我们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使用的。

在中国北方,骂不明事理的人为“混蛋”;不勤快的人为“懒蛋”;骂愚蠢的人为“笨蛋”;骂那些无事生非,无理取闹的人为“捣蛋”或“捣蛋鬼”;骂品行极差的人为“王八蛋”等等。

所以这些带有辱骂性词语在汉语中一般是不用的,被人们所禁忌的。

在现代文明社会,禁止使用辱骂性词语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人们都提倡文明而有礼貌的交流方式,这也反映出在各种不同文化中,人类都在追求文明,提升道德品质修养的一种共性。

为了顺利地进行交际,人们都尽量避免使用这些带有辱骂性的词语,以免引起交际过程中的尴尬。

4.3禁用关于病和死方面的词语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是一个自然规律。

但是人们对于生老病死的恐惧导致了人们对这一话题的禁忌。

不愿或者不敢提及这类词,主要是一种心理因素,因为人们都感到恐惧。

比如人们忌说癌症,说话人一方面担心自己会染上这种病,另一方面也顾及到听者的感受。

人们害怕死亡,很不愿意提到死亡有关的名物。

现代汉语口语就有“过去了”﹑“不在了”﹑“去世了”﹑“离开了”等说法。

但是,汉语对不同阶层、身份和年龄的人的死有着不同的委婉语说。

在古代皇帝死了,一般称为驾崩,年轻人死就叫做夭折,战争中死的称为光荣牺牲,坏人的死用断气等。

死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不愉快的事情,当代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依靠的是马克思的理论,追求的是共产主义的思想。

一些革命者把死说成是见马克思去或向马克思报到。

这一比喻表达了共产党人忠于理想、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操。

由于,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健康长寿,害怕死亡,所以在实际的交际中,尽量避免使用这些有关病死的词语。

寄托了一种良好的愿望以及怀着对死者不舍的特殊感情。

第5章通过语用的艺术解决交际中的禁忌语

为了避免交际中不必要的麻烦和尴尬出现,我们可以通过语用艺术中的语义讳饰与语形讳饰对象之间的关系,来进行一种符号的替代行为。

语用,即语言实用,是符号的实用学在语言学领域中的运用。

作为哲学范畴的实用学是一种研究符号和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理论[2]。

然而,语用功能即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别经常在日常生活中体现。

人们在实际过程中掌握语音、语法、词汇还不能保证顺畅的交际,在具体使用语言时还需要应用语用规则,也有的学者称之为讲话规则。

这些规则包括如何称呼对方、如何见面打招呼、如何提出一项要求、如何接受拒绝、如何告别、讲话谁先谁后、讲话量谁多谁少。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避免交际中不必要的尴尬和麻烦。

这里主要是介绍一种叫语义讳饰的语用方式。

语义讳饰也可以叫做“义代”。

义代就是用其他意义去代替禁忌语。

它包含以下两方面:

5.1泛义法

泛义法是用宽泛模糊的词语去代替意义具体明确的禁忌语。

比如,我们可以把“涨价”说成“调价”;把失业说成“下岗”;用“个人问题”来代替“婚姻”等等。

像以下这句话就是对“婚姻”进行了一个很好举例。

按照部队规定,当战士是不许谈“个人问题”的,这一点历来很明确,没任何含糊的余地;干部常在队前讲话说“有空余时间,你宁可去看蚂蚁搬家,也别往那方面去动心思,动也别动”。

句中的“个人问题”、“那方面”都是指“婚姻问题”,前者的意义比后者的意义要宽泛模糊得多。

怀孕本来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不直接说出,人们说“她肚子大了”,于是我们可以说“她有喜了”、“她快当妈妈了”等方式来对怀孕进行委婉的说法[3]。

古时称皇帝死为“山陵崩”、“驾崩”、“秋之后”。

现代称为革命事业或正义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人为“英勇就义”、“壮烈牺牲”、“为国捐躯”、“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光荣了”等等。

对于一些大人物的死,如毛主席,则说“主席百年之后”。

这样在实际的交际中就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尴尬。

5.2近义法

近义法是用一些与禁忌语意义相近或相关的词语,去替代禁忌语。

比如,把胖说成丰满发福富态;把瘦说成苗条清秀;把死说成流尽最后一滴血停止呼吸。

说亏损对人产生的刺激太大,人们就采用近义法,把亏损说成负增长。

就象我们前面所说的,人们都很忌讳说“死”这个词语,比如:

以前用“残废人”,现在用“残疾人”;“残废军人”现在叫“伤残军人”,这是对“废”字的忌讳[4]。

1976年周总理逝世,举国哀悼,并出现了怀念他的一首诗词是:

“星陨光犹在,花落香更浓。

”显然,作者是用星陨、花落来比喻周总理的逝世,寄托人们对他的崇高评价和惋惜之清。

在这首诗词里巧妙地避免了“死”这个禁忌词。

同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同样也会聊到关于描述某人工作岗位的情况:

人们忌说扫大街的,就说成环卫工人;人们把补鞋的说成修鞋工;把洗衣服的,说成家庭计时工;把看孩子的说成家庭保姆;把剃头的说成理发师等等。

这些都是把一些禁忌语言通过语用的一些艺术把它委婉化,这样避免了实际交际中的尴尬。

第6章结论

综上论述,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认识,了解国内外民族文化,了解和研究语言禁忌对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

禁忌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它与民族、文化、历史等关系密切。

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

但是,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世界语言教学朝着培养交际能力的方向发展,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能力,还包括对其密切联系的社会文化的了解,因此对禁忌语的研究对于跨文化交际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只有通过采用语用的艺术来解决交际中的困惑和尴尬,我们才能在实际的交际中得心应手。

实际上禁忌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文化现象,只是禁忌的内容和形式不同。

通过汉语禁忌语的分析,不但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修养,而且使人们在实际的交际中能够得心应手,促使交际双方能够互相理解对方,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但是现实和愿望都是有一定差距,在实际的交际中经常出现交际失败或者受挫。

禁忌语作为一种语言,在实际的交际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因此对于汉语禁忌语的分析有着重大的意义。

致谢

随着毕业设计渐渐进入尾声,大学函授生活即将结束。

在紧张而又忙碌的毕业设计过程中,对我来说受益匪浅,并得到了许多人无私的帮助,这份深情我将铭记于心。

本论文是在函授站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他们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

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他们始终给予我悉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使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与此同时,感谢我的同学、朋友和所有关心我的老师们,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顺利完成。

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康家龙.语言的艺术[M].北京:

海潮出版社,2003

[2]束定芳.中国语用学研究精选[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

[3]彭增安.语用修辞文化[M].上海:

学林出版社.1998

[4]李桂媛.英汉禁忌语及委婉语探讨[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评语: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答辩组长: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