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卷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54271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卷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卷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卷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卷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卷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卷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卷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卷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卷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卷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卷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卷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卷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卷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卷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卷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卷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卷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卷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卷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卷二.docx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卷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卷二.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卷二.docx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卷二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练习卷二

一、单选题

1.(2018·山东、安徽名校高三10月大联考·1)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

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梯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大。

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些均反映出(  )

A.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B.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

C.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                    D.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2.(2018·云南昆明一中高三第二次双基检测·24)春秋吋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异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

据此可知,孔子(  )

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                    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

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                    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

3.(2018·山东滨州高三9月调研·2)《礼记》中说: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孟子》说: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道德经》中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中说:

“言无二贵,法无两适。

”这反映当时学者(  )

A.相互竞争百家争鸣                                B.强调变革和法律

C.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D.重视规则和秩序

4.(2017·湖南长郡中学高考模拟二·24)《孟子·离娄上》中指出: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礼记·大学》中也提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二者都表明儒家思想(  )

A.是维护封建统治者利益的工具            B.注重伦理和政治的紧密结合

C.认为获得知识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D.强调治国是治家的重要基础

5.(2018·贵州贵阳一中高三第一学期适应性月考一·26)《礼记·曲礼》认为父仇不共戴天,为父祖复仇被视为孝义之举。

汉代董仲舒在春秋决狱案例中对子误伤父的结论是:

“臣愚以……春秋之义……君子原心,赦而不诛。

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

”魏律规定:

“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

”这表明汉魏时期的法律呈现出(  )

A.宗法家族的特色                                    B.以儒入法的特色

C.同态复仇的特色                                    D.严刑峻法的特色

6.(2017·湖南六校高三4月联考·24)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写道:

“西汉经商为富的人,虽富而不荣;耕读传家的,虽贫而尊。

一旦显扬,远为富人所不及——因此商人只要家境粗给,也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

”材料主要反映出(  )

A.西汉商品经济的发展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西汉文化教育的普及                            D.汉武帝后儒学地位提高

7.(2017·湖南长沙一中高三月考四·3)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汉武帝委任其为江都王国相。

后皇帝祭祖之地发生火灾,董仲舒欲借机宣扬“天人感应”以告诫汉武帝,汉武帝大怒,将其打入死牢。

后来董仲舒罢官免死,不敢再说灾异之事。

这表明(  )

A.董仲舒放弃了自己的思想主张            B.汉武帝拒绝“天人感应”学说

C.中央集权不容儒家学者干涉                D.皇帝垄断对“天意”的解释

8.(2018·广东深圳宝安高三9月调研·3)唐初,汇集京城的儒经师尊各述己说,难能统一。

贞观七年(633),唐朝廷颁布五经《定本》于天下,令学人此后以《定本》作为传习儒经的依据。

贞观十六年,孔颖达等人完成了《五经义训》180卷,永徽四年(653)向全国颁布,作为每年全国科举考试明经类的经典依据。

材料表明唐朝(  )

A.准备推行科举取士制度                        B.采取行政手段统一学术思想

C.研制各类学校统编教材                        D.顺应了儒、道、佛融合的文化发展潮流

9.(2018·四川双流中学高三9月月考·8)韩愈认为儒家的道,“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柯,柯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还说:

“使其道由愈而粗传,遂灭死万万无恨”。

这反映出韩愈(  )

A.具有继往开来的使命感                        B.对古代先贤的赞美

C.贬低孟子在儒家中的地位                    D.吸收了道家的本体论

10.(2018·山东日照高三第一学期期中·8)无论是晋代谢氏的家训,还是明清时《朱子格言》处世治家的劝诫,亦或是曾国藩的“八本”“八字”的训导,都不外乎如修身、敬长、勤俭、戒奢、睦里、重教等行为规范,或忠君爱国、孝悌友爱、团结睦邻、奉公守法等约束。

这表明“家训”的主旨是(  )

A.强化血缘纽带,维护宗族特权            B.规范家族行为,追求政治平等

C.凝聚家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            D.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

11.(2018·江苏盐城高三第一学期期中·4)明代泰州学派的代表何心隐《寡欲》载:

“寡欲,以尽性也。

尽天之性以天乎人之性,而味乃嗜乎天下之味风味。

而色,而声,而安佚,乃又偏于欲之多者之旷于恋色恋声,而苟安苟逸已乎?

凡欲所欲,而若有所节,节而和也,自不戾乎欲于欲之多也,非寡欲乎?

”该观点(  )

A.超越了程朱理学的范畴                        B.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主张有节制地释放人欲                        D.表达了新兴阶级的诉求

12.(2018·山西孝义高三摸底·6)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

据此可知,南宋时期(  )

A.理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B.政府注重提高民众素养

C.理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                    D.理学压抑了人性的发展

13.(2017·河北保定高二第一学期期中·18)王夫之指出,为民为公,乃干古法的精义所在,君主虽位尊权重,其意志仅一人之义,属“私”。

盂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害怕这个国王暴虐地执行法律。

由此可知,两人主张的相似之处是(  )

A.体现鲜明的民主共和精神                    B.勾画未来社会发展蓝图

C.质疑和防止君权过于集中                    D.都有新阶级力量的推动

14.(2017·河北邢台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8)孟子虽然称颂汤武革命,并对桀纣的暴政大力批判,但他只是停留在对君主个体的批判,而黄宗羲则并不仅仅批判某个君主,他对尧、舜、禹三代以下的所有君主都提出了质疑,认为整个三代以下都是有乱无治的。

据此可知,黄宗羲(  )

A.其思想超出传统儒学范畴                    B.推崇西方民主政治

C.深化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D.主张废除君主制度

15.(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三实验班选拔考试·8)有学者认为,16世纪后半期的中国知识分子“直面的课题,大致可以总结为两个:

一是形成秩序的能力不再为士大夫独有,而是一边广泛向庶民开放,一边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二是把在经济、社会中活动的主体个人的行动和追求利益的欲望定位于秩序之中。

”据此可知,这些知识分子(  )

A.主张挽救瓦解的社会结构                    B.质疑理学构建的纲纪伦常

C.顺应市民阶层发展的潮流                    D.萌生否定君主专制的思想

16.(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二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一·10)图1是据《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整理的古代数学家的历史分布图。

导致1500—1800年间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数学地位的提高

C.科举考试的推动                                    D.经世致用的盛行

17.(2018·江苏海门一模·4)据《爱日斋丛抄》载:

“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

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

”这说明(  )

A.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B.活字印刷的书籍逐渐得到了推广

C.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        D.雕版印刷术的进步促进文化发展

18.(2018·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考评·10)下表反映了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方著作类别。

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天文历算

气象学

物理学和力学

地理学

生物学

数学

50种

1种

5种

11种

2种

12种

语言文字学

医药学

哲学和逻辑学

生理学

炮战技术

艺术

5种

1种

6种

3种

2种

若干种

A.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    B.西方著作传播的知识以人文科学为主

C.清政府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D.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

19.(2018·贵州贵阳一中高三第一学期适应性月考二·26)“从3世纪到13世纪。

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

”中国“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

材料表明(  )

A.封闭性强导致落后                                B.重在思想不断解放

C.中国缺乏理性精神                                D.西方注重科学研究

20.(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二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一·11)《诗经》中的史料可以用于先秦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研究,即使诗中的那些草木鸟兽虫鱼,也是古代博物学以及古代农业史、天文学史等学科宝贵的信实材料。

这表明《诗经》(  )

A.保存的完整性    B.价值的多重性     C.史料的真实性    D.内容的多样性

21.(2018·山东、安徽名校高三10月大联考·7)在中国古代,一代一代的诗人们用磅礴的气势,有力的语言,唱出了无数振奋人心的黄钟大吕之声。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这是鲍照的决心和誓言。

“大鹏一日从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是李白的宏伟之志。

对于这类诗词所创造的意境,唐代诗僧皎然用“忠”、“志”、“力”去标举它。

这反映了(  )

A.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                    B.儒学精神融入社会生活

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                    D.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

22.(2017·河北保定高二第一学期期中·5)中国宋代绘画中常常追求“中和”之美,所谓“中和”就是适中与和谐,主张对象的折中与统一,要求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的和谐。

这反映出宋代绘画(  )

A.注重写实与写意的结合                        B.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C.审美观与审美标准发生巨变                D.注重抒发自己的主观情趣

23.(2018·四川绵阳一模·33)古希腊建筑师们在设计伊瑞克提翁神庙时,计划把6根单调的石柱雕刻成少女形象,但少女的脖子纤细,无法承受神庙的重量,如果加粗少女颈部,则会影响美观。

建筑师们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给每个少女颈后保留一缕秀发,再在头顶加上花篮。

这主要体现了古希腊(  )

A.注重人文与审美契合的建筑理念        B.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C.建筑师具有活跃思维和高超技艺        D.希腊艺术人才辈出成就斐然

24.(2017·宁夏银川一中三模·32)普罗泰戈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

“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

”结果其著作被公焚。

公元前399年,检察官阿尼图斯、悲剧诗人美勒托和修辞学者吕孔控诉苏格拉底不敬城邦认可的神、另立新神和腐蚀青年而判处死刑。

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

A.城邦精神排斥多神崇拜                        B.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C.城邦政治王权和神权相结合                D.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25.(2018·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2)有学者评价,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是在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

这主要是基于文艺复兴

A.旨在阐释欧洲古代文化的精髓            B.以弘扬古典文化内在价值为终极目标

C.意图复活古代欧洲的价值观念            D.借助复兴古典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26.(2018·山西五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7)下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一些代表性艺术家作品的特点。

据表可知当时(  )

作者

赋予恋人的角色

但丁

将贝特丽丝描绘成集真善美于一身,引导他进入天堂的女神

彼特拉克

将劳拉描绘成不肯揭开面纱的“忍心的美人”、圣母

薄伽丘

直接描写玛丽娅的外貌:

她那鹅蛋脸儿才真像百合花般洁白

A.文学日益远离教会                                B.社会的道德水准变化

C.人文思想逐渐发展                                D.思想不再受宗教影响

27.(2018·江苏海门一模·16)“他用精妙的实验证明了物体下落的速度取决于其距离地面的高度,而不是质量。

很多仍然笃信亚里士多德的科学家曾经大肆嘲笑他的观点,但是他的实验让他们更好的理解了地球的重力。

”材料中“他”的研究成果(  )

A.引导人们发现了海王星                        B.解决了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的新问题

C.受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                        D.是构建现代物理学基础的重要理论

28.(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7月联考·19)“在这一群优秀的人物中间所主张的学说是:

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上帝以爱来创造的,是在上帝心中先有的一个模型的仿制.上帝将永远是它的推动者和恢复者。

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中的幸福。

”材料中“优秀人物”所主张的学说出现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中(  )

A.智者运动            B.宗教改革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29.(2018·衡水金卷高三全国大联考·23)路德对于当时没有任何神学根据、夸张地宣传赎罪券功效的行径很是气愤。

于是当时神学问题辩论的正常惯例,在1517年10月31日夜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提纲贴在了威登堡教堂大门上,提纲中的言辞比较温和。

这说明当时路德(  )

A.运用学术辩论手段揭露教会的腐败    B.信奉“教随国定”原则

C.号召基督徒为民族国家建立而斗争    D.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

30.(2018·河南林州一中高三8月调研·9)圣经只能由圣职人员阅读,一般信徒无法阅读到圣经。

然而在1456年古腾堡(JohannGutenberg)在美茵兹(Mainz)的印刷厂印刷了一本拉丁文圣经,使这一情况得到了改变。

据此可知(  )

A.宗教改革后不再需要神职人员            B.印刷圣经的出现导致宗教改革

C.印刷术推动了宗教改革的进行            D.美茵兹是德国宗教改革的中心

31.(2018·河北邯郸高三摸底·17)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当时罗马公教以教皇为首,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征,维持着欧洲的统治秩序。

而到14、15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意识            B.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教会的腐败

C.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            D.德国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

32.(2018·四川成都高三摸底·8)被誉为“宗教改革晨星”的英格兰牛津大学神学教授威克里夫(1330—1384)宣布:

“但愿上帝使这地方的每一间牧区教堂都有一本好圣经,有好的福音注解……用福音和上帝的命令切实无误地教导人民!

”他的这一主张(  )

A.彻底打破了天主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B.近似于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

C.强化上帝在世俗社会的绝对权威

D.直接指导了启蒙运动的兴起发展

33.(2018·浙江十校联盟高三10月适应性考试·26)法国思想家雷蒙·阿隆认为:

“所谓历史,就是由活着的人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

”对此最好的理解是(  )

A.一切当下都是历史的延伸

B.研究历史应采取一种旁观的态度

C.“人”是历史研究始终如一的本质对象

D.历史与现实本质上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

34.(2017·北京海淀高三查缺补漏·24)1610年,欧洲耶稣会传教士曼纽尔·迪亚士在《天问略》中文版中告诉中国读者,最近一位著名的西方智者已经设计制造了一个极好的工具。

通过这个工具,月亮看起来放大了1000倍,土星的光环也清晰可见。

下列评价与这位西方智者的科学贡献相符的是(  )

A.开创了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开创了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

C.为生命科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D.为现代物理学提供理论基础

35.(2018·海南八校高三新起点联盟考试·17)1836年,果戈理发表了《钦差大臣》,该书描写道,纨绔子弟赫列斯达可夫从彼得堡途经外省某市,被误认为“钦差大臣”,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闹出许多笑话。

果戈理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

这反映出作者(  )

A.擅长创作荒诞主义文学作品                B.抨击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C.关注社会并深入剖析现实                    D.强调反封建专制的理想

36.(2017·江苏宿迁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9)(美)社会学家贝尔这样表述:

“19世纪的中心意识是把社会看成一面大网(文学里的生动幻象是一张蜘蛛网)用较抽象的哲学术语表达,如黑格尔所述,每一种文化,每一历史‘时期’,以及与它们相应的那个社会,都是一个结构严密的整体,由某种内部原则束扎成型。

这种内部原则,对黑格尔来说是内在精神(Geist),对马克思来说是决定所有社会关系的生产方式。

”这一表述揭示了(  )

A.不满现实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出现B.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产生的根本原因

C.科学发展促进文艺产生新的创作流派D.精神危机成为文学创作的表现主题

37.(2017·河南部分重点高中高三3月联考·27)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他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

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  )

A.缺少近代化色彩                                    B.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

C.不够系统和完善                                    D.继承了封建科技思想

38.(2018·广西梧州、柳州高三摸底·28)甲午战争“让之前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也让因‘同光中兴’而恢复的自信最终丧失殆尽”。

这说明(  )

A.“中体西用”无法挽救清朝的颓废      B.革新传统文化已成为时代主题

C.政治体制开始成为近代化障碍            D.国家兴盛的关键在于唤醒民众

39.(2017·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二学期第二次摸底·28)“今日翊(yi)赞宏图,有不当置西人之事为而弗取也。

是道德纲常者,体也;兼及西人事为者,用也。

必体用皆备,而后可备国家器使,此尤今之所不可不知者也。

”材料意在说明(  )

A.“中体西用”是治国之策                      B.向西方学习要结合本国国情

C.西方的政治制度不及中国                    D.选择性引进西方科技很重要

40.(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三实验班月考一模拟考试·9)图1是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1897年的日记,由此可见(  )

A.儒学逐步被清政府废弃                        B.西学己经成为社会主流

C.废除科举遭到基层抵制                        D.传统华夷思想发生变化

41.(2018·浙江丽水、衢州、湖州高三质量检测·11)梁启超在1896年给严复的信中自述:

“实则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所长,皆我所有。

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

”梁启超这一自述旨在(  )

A.批判了严复“中体西用”观点            B.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是西学源头

C.深刻认识到西方政治的片面性            D.说明宣传维新思想采取的策略

42.(2018·湖北黄石高三9月调研·11)张之洞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曾提出:

“凡我普天臣庶,遭此非常变局,忧愤同心,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薄今,力变以前积弊,其兴勃焉,又何难雪此大耻。

”说明此时的张之洞(  )

A.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                            B.仍坚持洋务派的主张

C.准备彻底地改弦更张                            D.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

43.(2018·浙江“超级全能生”高三8月联考A卷·9)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处于社会变革的时期,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奔走呼号。

1892年,温州豪士宋恕力倡改良,指出是否是变法者“必自易西服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变法图强成为全体国民共同要求        B.服饰能够彰显人们的政治态度

C.甲午战败激发国人寻求救亡方案        D.西装传入对君主专制构成挑战

44.(2018·浙江“超级全能生”高三8月联考A卷·8)某学生根据梁启超1901年所著《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的内容,整理出下表。

从表格内容推断当时梁启超做此宣传的目的是(  )

中国旧思想

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

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