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1200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54652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12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12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12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12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12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12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12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12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12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1200字.docx

《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12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1200字.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1200字.docx

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1200字

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1200字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1#

《道德经》主要是论述两个方面:

一是世界本体--自然,即道与阴阳。

道为世界之真,用阴阳成物。

二是意识。

意识为物的本性,以谦柔通于道。

在这两个层面上,又构建了两重秩序:

一是人,意识与自然间的秩序。

这种秩序证明人要尊敬、理解、学习自然。

二是人与人之间的秩序。

这种秩序就是爱。

脱离了爱,这种秩序将不复存在。

一、人,意识与自然间的秩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源于道,道是世界的本体,是唯一的真,唯一的存在,即道就是世界。

没胡道就没有世界,世界因道而存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述道之理,而道之理应效法自然,而人、地、天也亦效法道。

效法道应循道而行,利用自然之理,为自己所用,从而造福人类,使人类社会’天长地久’。

倘若我们不依道而行,抱着’人定胜天’的心态,斗天、斗地、斗自然,最终的苦果还是自食。

‘天之道,不争而善,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天有其规律,不是人所能左右的,但我们能够利用其规律,在实践中实现自己所要到达的目标或理想,因为’天不负有心人’。

但是,功成之后要在适当的时候身退。

’树在招风’,我们应顺应天意,适时而止,方能自保,安享天下太平,而免遭杀身之祸,这也涉及到后面所写的’知足’。

二、人与人之间的秩序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要想成为圣人实非易事,要想成为圣人,就应有一颗谦虚的心,不耻下问,努力地用知识与道德来充实自己。

,同时,要忌空无实际的志向,应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结合自身实际,去实现贴合自己潜力的理想与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的这些,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有强健的体魄。

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以其终不自大,故能成其大。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人不应有骄傲自大之心,完全忽视他人的存在,骄傲自大只会使自己迷失方向,跌入万丈深渊。

’知彼知已,方能百战百胜。

’’人贵有自知之明。

’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潜力,一切的困难就不将是困难了,完美的明天将被自己开创。

‘困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有时也会决定整体。

我们注重整体的同时,也不应忽视部分的作用。

凡大事者,皆从小事做起。

即使是社会主义的大厦,也是一块块砖建起来的。

因此,我们在实现自己的理想时,要从小事做起,从此刻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终成大事,实现理想。

‘柔弱胜刚强。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坚。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行,莫能行。

’’天下非刚至强,柔变强。

如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等。

以柔克刚,柔能胜刚,即使天下至柔之物,也能打败天下到坚之物,这是道之一。

但是,天下人皆知其道,而能真正做到的却很少,甚至没有。

人民在强权之下,也许是很柔弱的,但在暴政之下,人民看起来的柔弱,却能推翻暴政。

如秦朝的来亡,便是一个例子。

‘上善若水。

’静能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人是一种高级动物,动物尚有冲动,更何况是人。

那么,我们该如何抑制自己的冲动呢这就需要我们修心养性,以致使自己做到’清静’、’无为’。

这样,我们即使应对世间的变幻莫测,乌云密布,也应处之泰然,冷静、沉着地应对,最终将云开见日。

倘若自己先乱,即会做出冲动之事,其结果会更糟。

‘夫唯不争,故无忧。

’’见素抱朴,少见寡欲,绝学无忧。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知足不辱,知此,能够长久。

’人有一大缺点,那就是不知足。

人要想改变这一大缺点,就是淡泊名利,少思寡欲,持续一颗平常心,方能知足。

知足者,少有烦恼。

无烦恼者,常带有微笑,能开心、快乐与幸福,这就能够使自己寿命延长,安度天年。

总的来说,《道德经》惜字如金,字字经典,使人在明白自然这理,依道而行。

同时,让人明白世俗中的为人处世之道,以清静无为,使自身开心、快乐与幸福。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2#

《道德经》的大名自是从小就如雷贯耳,但真的把书买来看,还是在看了电视剧【仙剑奇侠传】之后,在仙剑中,看着那些蜀山大侠每施一个法术就念道一句道德经,就觉得好帅好好玩,

后来在书店看到就买了一本。

第一次看道这本书,其实和印象中有很大的落差。

在印象中,这本道家第一宝典这么着也应该是一本厚好几寸,重十来斤的大部头。

拿到手才发现只有薄薄一本,全文加起来一万字都不到,翻开来看,虽然有译文,却还是像天书一般,晦涩难懂。

不过虽然一开始不能看懂什么,读起来却有一股抑扬顿挫的美感。

就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如“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就如“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总觉得有一股淡定的霸气。

就觉得好像读完一句就能放出一个法术似的。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著作。

又称《老子》,被道教作为重要经典收入道藏。

共81章,分上、下篇。

现在通行本上篇言道,下篇言德。

其中有不少和生活有关的处世哲理,乍眼一看不觉什么,当真的去结合生活中那些或大或小的经历,才感到哪份如汪洋般的玄奥。

道德经虽不长,却也有很多的方面,哲学、政治、军事及人生诸方面都有不少的论述,自己多少能理解的,能产生感悟的,其实并不多,道德经给我最大得感悟,便是在它的一个“虚”字。

就好像数学中的0一样,讲究的是处下,是低调,是一无所有,其实却意味着∞的存在,有句话叫机会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虚”便是这样的一种准备状态,手上不固执的占有什么,才能随时拿起什么。

当0做为分母时,整个式子的结果便是∞。

它告诉我们生活要留有空隙,以保持灵动,就像画画留白一样,一幅画的成功,不在于它画出了什么,而在于它没画出什么,在于它隐含了什么,同样,一次人生的珍贵,不再于一个固定的形式,路线,而在于,再于那存在于未来不可琢磨变数,那份能通过自己不断奋斗而产生的改变。

诸多经典,若是每天都翻来覆去的看,纵然熟悉,却也会有枯燥,放下,再拿起,才是趣味无穷,小别胜新婚。

对于道德经,犹有这种感觉。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3#

学习《道德经》这门学科虽然不久,并且资料也不是简单易懂,但在张剑伟教授的精彩授课中,却大致了解了《道德经》,和学习到了其中的一些人生哲理,这些知识都是我以前未曾接触过的,所以这对于我来说的确是人生中宝贵的一课,使我受益匪浅。

张教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是加入了许多自我独特的见解,他还进取向我们提倡每个人对《道德经》的理解和感受都不一样,我们彼此之间应当多交流讨论。

在此,我就来说说学习了《道德经》之后,自我的一些见解和讨论成果吧!

《道德经》的核心是“道”。

它继承了《周易》、《洪范》等著作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揭示了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并提出“天道自然无为”的无神论思想。

《道德经》文约意丰,视角独特,思想深邃,资料博大精深。

今日,它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大而言之,它在治国理政、运筹用兵、处理国际关系、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小而言之,它是人们为学、修身、处理各种人际、社会关系的精神圭臬。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在老子之前,人们以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有神在统治着,最高的神就是天,又称天帝。

这种观念,到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时期才开始了变化。

老子就是较早的从哲学方面有意识地、明确地否认天帝的思想家。

他在《周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老子“道论”的中心思想是:

“道即自然,自然即道”。

他说,“道”是万物之母:

“道可道,十分道。

名可名,十分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第一章》)这就是说,作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远存在的。

道的运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规律而运行。

天地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它是宇宙的母体。

“无为而治”。

老子的“道论”,基本上可概括为“天道自然观”。

所以老子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基本上是人当法道,顺其自然。

至于如何治理国家呢?

他认为最好是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让人民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用无所作为听其自然发展的办法,来到达治理好国家的目的。

在老子看来,无为正是有所作为,“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这个意思。

老子反对用刑、礼、智这些来治理国家,他反对加重人民税收,反对拥有强大的兵力,他说过:

“乐杀人者,则不能够得志于天下。

”(《第三十一章》)他同时也反对工商业,反对知识和文化。

在老子看来,人类社会不要“圣智”、“仁义”、“巧利”,国家就大治了。

这三种东西不足以治国,最好的办法是,使人们着意于“朴素”,少有“私欲”,不求知识,就能够没有忧患了。

老子所向往的梦想世界是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

他说: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八十章》老子这一设想,在必须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减轻剥削的愿望。

老子说过,人民为什么过着饥寒的生活呢?

是因为他们的君主取赋税多的缘故。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第七十五章》)。

又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第七十四章》)这反映了老子政治思想中的提高因素。

可是,小国寡民的梦想,却是幻想,它是违反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

但我们应当看到,老子的这一举动是抨击奴隶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它对后世的提高思想家、空想的社会改革家却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反相成。

老子学说的精髓,是他光辉的辩证法思想。

老子观察了自然界的变化,生与死、新与旧的相互关系,观察了社会历史与政治的成与败、福与祸等对立的双方的相互关系,发现了事物内部所具有的一些辩证规律。

《道德经》一书中,还深刻地论证了相反相成和物极必反的道理。

老子说过,有和无是彼此相生的,难和易是彼此相成的,长和短仅有彼此比较才能显现出来,不一样的声音产生谐和,前后互相对立而有了顺序。

总之,老子承认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的。

物极必反,是说事物在变化中向它相反的方面过渡,到了必须的时候就完全成为相反的东西。

所以,老子一再告诫统治者,必须去掉那些极端的、过分的措施,否

则,就会使事物走向另一个极端,结果就会丧失天下。

他认为,高明的统治者必须懂得以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为了证明以弱胜强,以柔胜刚的道理,他举了许多的例子。

他经常用水来比喻自然力量的伟大,比喻人类高尚的品质。

他说: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其无以易之。

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第七十八章》)意思是说,天下万物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水的,这个事实是无法改变的。

柔的战胜刚的,弱的战胜强的,天下没有人不懂的,可是没有人能做到。

老子认为在发展过程中柔弱的是不可战胜的,这对于促使人们认识新生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道理是有着进取意义的。

当然,老子的自然辩证观是直观的、原始的、朴素的、缺乏科学的论证。

同时,他的辩证观还缺乏不可调和的斗争精神,这是他受了时代和阶级的限制。

尽管如此,《道德经》中光辉的思想火花,是很值得我们珍视的一份历史遗产。

我们应当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去看待和学习《道德经》,老子的思想不是全都是正确的和科学的,可是仍有很多哲学思想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对于我们此刻的生活仍有借鉴意义。

或许,在日后的生活中,《道德经》会助我迈向成功的彼岸。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4#

读道德经已经仔细读了一年,每一段都以往背诵过,可是此刻竟然也忘记了每一段具体的文字,仅有一点心得留下,我也没法用准确的文字来描述它。

可是有几点在结合我的经历进行反思的时候经常出现,记录如下:

1.守弱。

我以往小的时候说某某人真厉害,可是等我到了他那么大年纪的时候反而只是认为他是平常人。

每当认为自我无所不能的时候,总是自我面临最终的苦果。

我有点明白了,道德经里说的弱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一个人真的不能做到像上帝一样无所不能,我的认识、思考、本事都是有必须限度的。

正是因为我明白了原先自我真的是有限度的认识、思考、本事,所以对待所有人所有事都要认真去对待,因为这么有限的我必须要尽全力才能够把人和事处理好。

在每一次的处理中,我看到了人和事的闪光点,我没有遇到过的。

2.谦虚与好奇。

正是因为感受到了自我的限度存在的确定性,所以明白自我是弱的。

世界的万物是经过我们人的观察,记录,整理构成了文字记载的书籍、数据等。

可是我们每个人都是有限度的,所以记录的资料也会是片面的,随后构成的结论更加的可能是片面的。

每当我看到一个记录的时候,我就开始透过文字的表面尝试去还原事实,当我回不到记录的场景的时候,我会有疑问的,这个大概就是好奇吧。

我透过书籍、生活中的人和事学习,可是因为我的限度存在,所以我看到东西可能是我想看到的,忽视了一些东西,结论也不必须正确。

当我无所欲求,心思宁静的时候,得到正确结论的概率越高;当我心境起伏,被贪嗔痴等杂念环绕的时候,必须会得到一个偏离结论,这个偏离的结论将我引向困境。

每一个经过我的结论,我总是审视多遍,唯恐得到一个偏离的结论。

这个大概就是我认为的谦虚吧。

3.守中。

中是阴阳中和的线,是阴阳河蟹的,是不走极端的,可是我觉得应当是保证自我处于最多的可能性。

因为守住了最多的可能性,所以面临问题的时候我能有最多的帮忙,最多的解决办法,最好的处理环境,最终我能获得最好的效果。

走极端就是不断的减少自我获得各种可能性,最极端仅有一条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4.以无事取天下。

我觉得它十分有意思,于是我在想以无事求学,以无事求发展。

在那里有所得,可是无以言语可述。

5.外物必反求之。

想要少出现问题,那么平时就要力求多出问题。

想要更多的财,平时就要不以求财为目标。

想要大的功绩,那么就要平时就要将功绩舍于自我的合作伙伴,自我不要一丝一毫的功绩。

这是从水近乎道的特性得出心得。

此刻因为中国西化严重,变得越来越外物正求,所以求不得,心不平,偏颇走极端。

中国的追求是不败,是不停的修正自我处的环境中最低的下限;西方的追求是必须赢,是不断拔高自我处的环境中最高的上限。

这个真的是十分有意思。

6.守静。

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动的越多,消耗越大。

动的越频繁,受到反弹的压力越大。

在追求强权制霸的过程中,真的是人在做,天在看。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5#

《道德经》,以其精炼的八十一章,写出了世间万物的博大精深。

从社会中的政治,谈到经济,有时又涉及到教育,从中又写了军事,用这些实际中的事物来体现老子的哲学思想。

在优美的文字中构造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以及方法论的框架。

一开始我根本是看不懂的,在旁边注解的帮忙下才稍微明白一点,就这一点点,让我领略了他的辩证的哲学思想。

读完到《道德经》,使我对这位古代贤哲提出的以提高道德修养为核心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方法有了正确的认识,自身的人文知识、个人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的本事也有了提高。

比如在第四十五章中,老子用辩证的思想阐释有些事物表面看来是一种情景,实质上又是一种情景,表面情景与实际情景有时完全相反。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就是体现了这一点。

还有“躁胜寒,靓胜炅”则说明事物的对立面常常互相制约,异常是对立面的主导方面作用更大。

《道德经》的第六十三章说出了做事的原则,即“无为而无不为”的原则。

也说出了“天下之难作于细,天下之大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从而说明在办事情是要从客观条件出发,一旦条件成熟,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同时也告诫我们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下手,实现远大的目标,要从细微的地方下手。

处理问题时,要是遇到微易的事物,万不可掉以轻心,或许细微的才是事物的关键所在。

老子也说出了“合抱之木,作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垒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说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从小到大的。

我们做事情时必须有恒心一点一滴的去完成,不然就会功亏一篑,半途而废。

《道德经》的许多哲学限于我的学识,不能完全理解,可是读它真是获益匪浅。

在我读完《道德经》后,忽然想起古代的另一位教育家----孔子,于是就有了比较的念头。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据说孔子还对饮食有研究。

作为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孔子不及老子,孔子的哲学不能算作作哲学,他的观点,我认为其实是对现实中事物的一般发展规律的总结,只是别人照着孔子的言行去行事时,还没有发现或许很少发现错误。

孔子的哲学,我认为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只能说是孔子比别人多了一项概括的本事。

比如“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都是一般人们的生活规律,生活常识,并没有太多的理论价值,说明了一点,就是一张教别人如何做菜的烹饪单子,别人看到只需要照着上头的步骤,基本上不需要研究什么的。

可是老子不一样。

他的《道德经》从一开始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铭刻名也,非恒名也。

”到最终的“和大怨,必有余怨,焉能够为善是以圣人右介,而不亦责于人。

故有德思介,无德思彻。

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都是告诉人们做人的道理,为人处事的哲学。

如果从开始你不认真体会,你就没有办法领会到这些深刻的观点。

他用一种朴素的语言,用哲学中辩证的方法写出了客观的自然规律,书中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因素。

最终我感激徐教师能为我们大学生读经的活动作了一个很好的开端,让我们认识到中华民族远古的精髓,让我们对于我们伟大的民族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使我们在现代礼貌的熏陶下不会忘记我们以前的礼貌,从而增加我们的文化及道德修养。

我真诚期望你的可能继续开展下去。

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12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