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病例讨论第二部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5622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原生物学病例讨论第二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病原生物学病例讨论第二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病原生物学病例讨论第二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病原生物学病例讨论第二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病原生物学病例讨论第二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病原生物学病例讨论第二部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病原生物学病例讨论第二部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病原生物学病例讨论第二部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病原生物学病例讨论第二部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病原生物学病例讨论第二部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病原生物学病例讨论第二部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病原生物学病例讨论第二部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病原生物学病例讨论第二部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病原生物学病例讨论第二部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病原生物学病例讨论第二部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病原生物学病例讨论第二部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病原生物学病例讨论第二部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病原生物学病例讨论第二部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病原生物学病例讨论第二部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病原生物学病例讨论第二部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原生物学病例讨论第二部分.docx

《病原生物学病例讨论第二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原生物学病例讨论第二部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病原生物学病例讨论第二部分.docx

病原生物学病例讨论第二部分

 

病原生物学病例讨论第二部分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病例一

张某,男,47岁,山西清徐县人,农民。

因经常咳嗽以及咳血痰近4个月,大便有时呈黑便,消瘦一个月余入院治疗。

经当地卫生院检查先后拟诊为“支气管炎”“缺铁性贫血,胃癌?

”治疗2个月余终不见好转。

平素身体健康,无生食史,但有吸烟史。

胃镜检查:

食管正常,胃部至胃窦部可见散在出血点,新旧交替;粘膜表面发现有大量约0.5~1.0cm淡红色的寄生虫吸附,活检取出活虫10条,在出血点周围的炎症处取出活组织2块送病理检查。

体检及化验:

贫血外貌,血色素105g/L,红细胞计数2.6×1012/L(260万/mm3),白细胞计数1.04×1010/L(10400/mm3),出凝血时间正常,大便黑褐色,隐血“+++”,红细胞“+”,涂片发现少许某寄生虫虫卵。

腹软有明显压痛,肝胆未及。

1.解释本病例中所有的症状和体征。

2.胃镜检查的结果中可提供哪些重要线索?

病理检查可能会出现哪些结果?

3.诊断为肠道寄生虫病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应该确诊为哪种肠道寄生虫病?

4.卫生院拟诊为“缺铁性贫血、胃癌”有何依据?

病例二

吴××,男,28岁,因腹痛,腹泻5天就诊。

病史:

患者于一个月前外出旅游,曾在当地饮食摊就餐多次。

5天前,患者突感右下腹疼痛,腹泻,大便每日10余次,为脓血粘液便,量大,腥臭,伴明显里急后重感,曾自行口服黄连素止泻,腹泻无好转。

患者自觉乏力,无发热。

小便正常,睡眠尚可。

既往身体健康,无慢性腹泻史,无药物过敏史。

体检:

T36.9℃, P 86次/分,R 20次/分,Bp 120/80mmHg,无皮疹和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不黄,咽(-),心肺(-),腹平软,右下腹轻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痛,未触及肿块,肝脾未触及,腹水征(-),肠鸣音稍活跃,下肢不肿。

化验:

大便常规为粘液脓血便,镜下红细胞数增高,有时可见堆积成团,明显高于白细胞。

粪便涂片检查,发现具有活动性的滋养体,尿常规(-)。

问题:

1.根据上述病史,写出诊断及诊断依据。

2.写出该病与常见的菌痢的主要鉴别诊断(列出两者的主要鉴别点)。

3.写出该病的治疗原则。

病例三

周XX,女性,70岁,农民,安徽霍邱人。

因纳差、乏力、上腹不适、反复黑便2月于2007-08-02入院。

上腹不适多于进食后缓解,黑便多为成形黑便,每日一到二次。

外院病历显示:

大便隐血阳性,HB:

51g/L,胃镜示浅表-萎缩性胃炎,经抑酸、止血处理后上腹部不适好转,但血红蛋白下降至36g/L。

年轻时喜食生米。

既往曾因“贫血”在当地医院就诊,予驱虫治疗,具体不详。

否认其他病史。

体格检查:

T:

36.4oCP:

80次/分,R:

20次/分,BP:

110/60mmhg,贫血貌,其他无明显阳性体征。

2007-08-03

血常规:

HB:

38g/L,RBC:

2.05×1012/L,MCV(平均红细胞体积):

66.8fl(正常值:

93.28fl)。

粪常规:

黄色,隐血阳性。

肝功能:

总蛋白:

57g/L,白蛋白:

32g/L,余正常。

乙肝两对半、甲肝抗体、戊肝抗体均为阴性,CEA、AFP、Ca199均阴性。

初步诊断:

下消化道出血

诊断依据:

外院胃镜未见出血病灶

出血原因:

①下消化道肿瘤

②下消化道血管病变

③炎症性肠病

2007-08-06肠镜

回肠末端见多条长约5-10mm白色线状虫体,活动,回盲瓣局部粘膜红肿。

病理:

(回盲瓣)肠粘膜慢性炎,间质内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2007-08-07胃镜

食管未见异常,胃粘膜贫血相,十二指肠球部未见溃疡,降部见数条白色线状虫体,性状同肠镜下所见。

2007-08-09粪便找到钩虫卵,未查见其他虫卵及阿米巴原虫。

入院后予抑酸、止血、输血治疗。

2007-08-07开始驱虫治疗

甲苯咪唑:

0.2一日两次,口服。

同时予铁剂、维生素C治疗贫血。

治疗结果:

患者纳差、乏力明显改善

2007-08-13复查血常规:

HB:

66g/L,RBC:

2.95*1012/L,MCV:

75.6fl,网织红细胞:

1.90%。

2007-08-14

胃镜复查:

十二指肠降部未见寄生虫。

问题:

1.该病例在外院治疗有什么教训可吸取?

2.为什么该病例初步诊断是“下消化道出血”?

3.为什么肠镜检查时会在回肠未端显示有钩虫寄生?

 

病例四

A3-year-oldgirlwasbroughttotheemergencydepartment.ofageneralhospitalfollowinga3-weekhistoryofnausea,poorappetite,andabdominalpain.Shehadnothadanybowelmovementsforthelast2days.

ThepatientwasofMexicanoriginandhadrecentlymovedfromMexicowithhermothertoSouthTexas.

PHYSICALEXAMINATION

VS:

T37℃,P110/min,R20/min,BP102/54mmHg

PE :

Youngchildinmoderatedistressduetoabdominalpain.Abdomenwasdistendedandmildlytender.

LABORATORYSTUDIES

Blood

Hematocrit:

38%

WBC:

4500/μL

Differential:

62%PMNs,23%lymphs,12%eosinophils(eosinophilia)

Serumchemistries:

Normal

Imaging

X-raysofherabdomenwereconsistentwithintestinalobstruction.

DiagnosticWork-Up

Table49-1liststhelikelycausesofillness(differentialdiagnosis).Intestinalworminfectionwasconsideredbasedonclinicalfeaturesandx-rayevidence.Diagnosisisconfirmedbyidentificationofovaandparasitesbymicroscopyoftrichrome-oriodine-stainedconcentratedfecalspecimens.

TABLE49-1DifferentialDiagnosisandRationaleforInclusion(consideration)

Appendicitis

Intestinalhelminthinfection

Ascarislumbricoides

Schistosomaspp

Taeniaspp

Trichuristrichiura

Smallbowelobstructionfromvolvulus

Rationale:

Abdominalsymptomswitheosinophiliahavearelativelylimiteddifferential,mainlyparasiticinfection.Thevariouscausescanbereliablydeterminedonlythroughstoolexaminationforovaandparasites.Noninfectiouscausesmayalsocausesimilarsymptomsbutwillnotdemonstrateeosinophilia.

COURSE

Thepatientwasadmittedtothehospitalandputonintravenoushydration.Stoolexaminationrevealedcharacteristicnematodeeggs.

病例五

A36-year-oldmanpresentedtotheemergencydepartmentofageneralhospitalwitha10-dayhistoryofintermittentdiarrheaandtenesmus,withbloodandmucusvisibleinthestool.

HehadjustreturnedfromaworkingtriptoIndia,wherehehadvisitedaruraltowninthelastweekofhistrip.

PYSICALEXAMINATION

VS:

T38.8℃,P96/min,R16/min,BP130/80mmHg

PE:

Ill-appearingmaleinmilddistress;abdominalexamrevealedmilddiffusetenderness,andrectalexamwaspositiveforblood.

LABORATORYSTUDIES

Blood

Hematocrit:

44%

WBC:

11,600/μL

Differential:

72%PMNs,20%lymphs

Serumchemistries:

Normal

Imaging

Sigmoidoscopicexaminationrevealedmultiplesmallhemorrhagicareaswithulcers.

DiagnosticWork-up

Table46-1liststhelikelycausesofillness(differentialdiagnosis).Aclinicaldiagnosisofdysenterywasconsidered.Investigationalapproachmayinclude

●Enteric(bacterial)cultures

●Stoolantigentestforamebicagent

●Microscopic(ovaandparasite)examination

Table46-1DifferentialDiagnosisandRationaleforInclusion(consideration)

Dysenterysyndrome:

Entamoebahistolytica

EnterioinvasiveEscherichiacoli

Salmonellaspp

Shigelladysenteriae

Yersiniaenterocolitica

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

Rationale:

Thedysenterysyndromecanbecausedbymultiplepathogens,andstoolstudiesarerequiredtodefinitivelydiagnosethem.However,epidemiology(historyofexposure)canbehelpful.E.coli(amebicdysentery)andS.dysenteriae(bacillarydysentery),twoofthemostcommoncoloniculcerativediseases,aremuchmorecommonindevelopingcountriesthanintheWesternhemisphere,andrecenttravelhistoryshouldbeobtainedtoruleoutthesediseases.IBDshouldalwaysbeconsidered,althoughafterinfectiousetiologieshavebeenruledout.

COURSE

Thepatientwasadmittedtothehospitalforobservation.MicroscopicexaminationofhisstoolshowedmanyWBCsandRBCs.Microscopicexaminationoffixedandstainedstoolspecimenssubsequentlyrevealedasignificantpathogen.

 

食源性感染寄生虫

病例六

张××,男,40岁,吉林人,湖北省襄樊市某汽车制造厂工人。

二周前感觉胃肠不适,近几天发现眼脸部肿胀,并逐发展为脸部肌肉有肿胀感,全身肌肉酸痛,发烧。

三天前在厂医院就治,服用黄连素和克感敏3天,不见症状缓解。

近日因全身肌肉酸痛加剧,吞咽困难,体温明显升高而入院治疗。

询问病史中发现,在感觉胃肠不适前几天与同事在一饭店吃过火锅,食入猪、牛、羊等,在吃火锅的同事中也有人出现类似症状。

体检:

体温在38oC~39.5oC之间,咽喉部无炎症,心率90次/分左右,无杂音,肺部(—)。

腹软,肝不肿大、无明显压痛。

四肢肌肉和脸部肌肉有明显压痛,但未见有包块。

化验:

血常规WBC19200,中性粒细胞50%,淋巴细胞32%,嗜酸性粒细胞18%。

尿常规正常,粪检未查见虫卵。

问题:

1.根据上述病史、体检及化验结果,你怀疑患者是什么病?

2.要确诊此病,你认为还应当作哪些检查?

3.可采取什么治疗方法缓解病情,以进一步确诊疾病?

病例七

患者刘某,男,50岁,浙江义乌县防疫站医师。

病人主诉是:

因间歇性咳嗽1个月余伴右侧胸痛1周,加重3d为,于1996年5月2日急诊入院。

住院后发热1天、咳嗽气促胸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初诊为右胸膜炎,经抗感染、海群生治疗病情好转。

6月初突然痰中带血丝、伴有盗汗,发现胸腔有胸水,施胸腔穿刺术,抽出淡黄色液体300ml,胸水涂片检出抗酸分枝杆菌,结核菌PCR检测阳性。

既往史从事血吸虫病、肺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体分离工作20年;有食腌蟹、腌虾等习惯。

给予吡喹酮4800mg,辅以口服异烟肼、乙胺丁醇并肌注链霉素半个月,病情缓解,体症消失而出院。

1.根据本病人的症状,考虑产生病症的主要疾病是什么?

诊断依据是什么?

2.本病例突然发现胸腔有积水,提示哪些疾病的可能性较大?

3.本病患者从事的工作可以高度怀疑可能的是那种寄生虫病?

4.该病人住院半月出院,在疾病治疗上应还须注意什么问题?

 

病例八

患者黄某,男性,29岁,湖南韶山人。

以畏寒,发热伴乏力1周为主诉入院。

患者于1周前因饮少量啤酒后感到上腹部不适,饱胀感;当晚出现畏寒、发热,体温达38℃,无咳嗽、胸痛及咯血等症状。

住院后以上呼吸道感染进行对症治疗而无效。

血象常规检查,嗜酸性粒细胞0.33,患者于10年前患甲肝已治愈,入院后给予抗炎抗过敏治疗,初步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过敏性肺炎,急性肝炎”而转入解放军某医院肝炎科。

患者转入肝炎科后行静脉点滴促进肝细胞生长因子,口服保肝类药物等,二周后复查功能仍为异常,疑为某寄生虫病。

追问病史,患者喜爱钓鱼和下河捕鱼,但从未曾生食过鱼。

作华支睾吸虫皮实检查为(+),粪检(直接涂片法)中未查见华支睾吸虫虫卵。

口服吡喹酮2周后食酸性粒细胞数和肝功能均恢复正常。

1.此病例最终证实属于哪种寄生虫病?

是怎样感染本病的?

2.为什么在粪便中查不到华支睾虫虫卵?

有几种可能性?

3.华支睾吸虫病和肝炎的症状上有哪些相似之处?

在诊断上如何鉴别?

病例九

李某,大学在读学生,在某年十一月发现大便中带有白色物,大小呈指节样,见有多节相连或单节样,有时白色节片样物是破裂的,也有完整的单节片有微蠕动。

该患者从粪便中取出白色节片后去医院就诊。

询问病史:

患者在当年七月曾随父母去西双版纳旅游,自述在旅游中没有食过生猪肉。

但吃过“云南过桥米线”,在傣族旅游区吃过猪肉的菜肴。

猪肉菜肴为肉糜样,发白,由当地的麻椒类的作料和盐、味精等搅拌而成,口感麻、辣、香、鲜。

体格检查:

颈软,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血压均正常;腹软,无压痛和包块。

粪便检查:

见有带绦虫卵,对粪便中白色节片检查后,发现节片两侧呈分枝状。

诊断:

猪带绦虫感染

治疗:

经吡喹酮20mg/kg•d,Tid×3d治疗,驱出大量大小不等白色节片。

问题:

1.该患者可能从哪些途径感染猪带绦虫的?

2.该患者经吡喹酮治疗后,如何确定驱虫疗效?

3.用什么药物驱虫可较好的确定驱虫效果?

4.该患者驱出成虫后还应注意什么问题?

病例十

陈××,女,28岁,江西人,南昌市郊务农。

婚后二年,近来停经一个多月,身感不适,估计有身孕,在江西某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就诊。

经产科医生检查确诊其已怀孕约二个月,然后,用在清学方法检测了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弓形虫抗体,结果:

风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抗体均阴性,弓形虫IgG阳性。

时隔半月,该孕妇第二次去该妇幼保健院就医。

体格检查:

颈软,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耳根部位也未见肿大的淋巴结;心、肺、血压均正常。

X线检查:

未见胎儿有钙化样病灶。

医生告知:

孕妇有弓形虫感染,弓形虫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并影响胎儿的发育,造成畸胎或脑组织发育异常等。

建议作人流终止妊娠。

问题:

请你进一步从诊断、治疗和监测方面提出你的意见。

组织内寄生虫

病例十一

徐××,男,50岁,上海人,上海市某公司经理,因高烧入某市级医院治疗。

患者入院前三天才从南非返沪,自述在南非工作了三个月,在刚到南非时服用过疟疾预防药。

在离开南非前患者已有不规则发热,自服退热片无效。

在入院当天曾在某区中心医院按普通感冒就治过,使用过头孢类抗菌素。

入院后每天都有不规则发热,头痛症状明显并逐渐加重,入院前四天体温在37oC~39.8oC,检测颅内压有些增高。

入院后血检结果也未检测到疟原虫,但考虑其才从南非回来,有疟原虫感染的可能,除使用抗菌素和对症治疗外,也使用了氯喹和伯氨喹啉等抗疟药,但未见症状有所缓解。

入院第6天上午,病人症状明显加重,出现昏迷。

同时再次进行血检,结果在血中检获有疟原虫,经防疫部门鉴定,血片中疟原虫满视野为恶性疟原虫。

入院第7天晚上,患者被诊断为脑型疟抢救无效而死亡。

问题:

1.此患者在进入疟区工作时在疟疾预防存在什么错误?

2.医院在对此患者的疾病诊断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3.根据此患者在南非工作期间感染疟疾,在治疗方面应使用哪种抗疟更合理?

病例十二

陈××,女,62岁,内蒙古二连市的居民。

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双下肢无力,不能行走。

当地诊断为“脑积水”,于7个月前,行侧脑室腔分流术,术后病情好转,但一个月后症状复发。

体检:

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双侧眼底可见视乳头水肿,考虑脑室端已堵塞。

MRI(核磁共振检测)表现:

双侧侧脑室明显扩张,侧脑室周围可见异常阴影信号,三、四脑室无明显改变。

仔细读片后发现,双侧侧脑室体部清晰可见囊壁,囊壁光滑,且部分与脑室壁重叠的囊性病变,脑室内壁可见阴影信号,提示有颗粒状物体。

右侧囊性病变占位大小约7cm×3cm×2.5cm,左侧约6cm×2.5cm×2.5cm。

手术及病理:

术中可见双侧侧脑室内巨大囊肿,通过扩大的室间孔相连,呈哑铃形,囊壁乳白色半透明,与脑室壁无粘连,囊液淡黄色透明、约40ml,分流管脑室端位于囊外,引流孔已全部堵塞,与脑室壁粘连。

问题:

1.该患者被诊断为脑棘球蚴病,请写出诊断依据。

2.进一步如何治疗?

3.请写出该患者感染此病的感染方式可能有哪些?

病例十三

患者王××,男,37岁,武汉市郊县农民。

因持续高热18天,伴有咳嗽和腹泻,外院诊治无效。

发病30天后,于9月15日入院治疗。

体检:

体温39.7℃,血压15.0/10.5kPa。

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右肋下触及肝边缘,左肋下缘2cm触及脾脏、质中等、无压痛。

血白细胞3.2×109/L,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增高;肥达氏反应:

O凝集素1∶80,H凝集素1∶160;三次粪便直接涂片检查均阴性。

入院后给予抗菌素治疗,环丙沙星0.4g/d,静脉滴注1周,高热持续不退。

改为吡喹酮治疗,用药后第4天发热缓解,出院。

随访2周,病人无发热。

问题:

1.此病人可能患的什么寄生虫病?

写出诊断依据。

2.进一步确诊该寄生虫病可用什么实验诊断?

3.分析该患者临床症状产生的病理学依据。

病例十四

A28-year-oldHispanicmanwasbroughttotheemergencydepartmentofageneralhospitalforsevereheadachesandtwogeneralizedseizures.

Hehadfirstnoticedheadaches,whichhadbeengettingmorefrequent,severalweeksbefore.Hedeniedfeverorchills.ThepatientwasarecentimmigrantfromMexico.Therewasnoprevioushistoryofseizures.

PHYSICALEXAMINATION

VS:

T37℃,P83/min,R14/min,BP136/80mmHg

PE:

Youngmaleinmoderatedistressduetoheadache;neurologicexamwasnormal.

LABORATORYSTUDIES

Blood

Hematocrit:

45%

WBC:

7200/μL

Differential:

52%PMNs,23%lymphs,12%eosinophils

Bloodgases:

Normal

Serumchemistries:

Normal

Imaging

ACTscanofhisbrainrevealedanintracranialcalcifiedcyst,andfurtherimagingwithMRIconfirmedthepresenceofsimilarlesions,somewithascolexvisible(Fig.64-1).

DiagnosticWork-Up

Table64-1liststhelikelycausesofillness(differentialdiagnosis).Thepresumptivediagnosisshou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