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57572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6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docx

《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docx

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9年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小明同学到南美洲游学,见到一种外表酷似微型西瓜的野生水果,其独特的迷你造型和清爽的口感令人称奇。

图是迷你“西瓜”与一元硬币放在起的对比照,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该迷你“西瓜”的长度约

A.2mmB.2cmC.6mmD.6cm

【答案】B

【解析】

【详解】

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在2cm左右。

由图知,迷你“西瓜”与一元硬币的直径差不多,所以在2cm左右。

故ACD错误,B正确。

2.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答案】A

【解析】

【详解】

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

故A正确,BCD错误。

3.“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安全用电知识的抢答比赛,以下选项应抢答“对”的是

A.用湿毛巾擦拭正在发光的台灯

B.开关连接在零线和用电器之间

C.保险丝烧断后最好用铜丝替代

D.家用电器金属外壳一定要接地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用湿布擦拭正在发光的台灯,湿布导电容易使人触电,故A错误;

B.控制电路的开关应该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防止开关断开时,用电器仍然和火线连接造成触电事故,故B错误;

C.保险丝采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在电流过大时能自动切断电源;铜丝的熔点高,在电流过大时不能自动切断电源,不能起到保险的作用,故禁止用铜丝等导线代替,故C错误;

D.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外壳一定要接地,防止外壳漏电,发生触电事故,故D正确。

4.2019年1月,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滑雪比赛在我省大同进行。

下图是赛场上滑雪运动员正在加速下滑时的情景,此过程中运动员

A.重力势能增加

B.动能保持不变

C.相对地面是运动的

D.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B.滑雪运动员从山顶加速下滑的过程中,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故AB错误;

C.滑雪运动员正在加速下滑,与地面间有了位置的变化,所以运动员是运动的,故C正确;

D.滑雪运动员正在加速下滑,速度变大,所以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故D错误。

5.小亮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如右图)。

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两气球带了电

B.摩擦的方法使气球分子发生转移而带电

C.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D.两气球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答案】C

【解析】

【详解】

A.B.摩擦的方法使头发与气球里的电子发生转移,从而使头发与气球带异种电荷;不是创造了电荷,也不是分子发生转移,故AB错误;

C.D.两只相同的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头发与气球因为相互摩擦而带异种电荷;两只相同的气球带的是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故C正确;D错误。

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成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A.—叶障目B.立竿见影C.镜花水月D.形影不离

【答案】C

【解析】

【详解】

一叶障目、立竿见影、形影不离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镜花水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ABD错误,C正确。

7.如图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

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

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

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

A.一定高B.一定低C.一定相同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是因为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甲虫背部放热液化形成小水滴,则可知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低,故ACD错误,B正确。

8.小明把带铁芯的螺线管、电源、导线和开关组成电路,固定在泡沬板上,让它漂浮在水面,制作指南针。

如图所示,该指南针的南极(S)应标在泡沬板的

A.a处B.b处

C.c处D.d处

【答案】D

【解析】

【详解】

如图所示根据右手螺旋定则:

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的指向就是螺旋管的N极,从而可知螺线管b端为N极,d端为S极,故ABC错误,D正确。

9.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鸡蛋能否沉入水底可以鉴别其是否新鲜。

为了验证其真实性,小亮买了些新鲜鸡蛋,并拿其中一颗进行实验。

第一天放入水中的鸡蛋沉入水底(如图甲),取出鸡蛋擦干放置50天后,再放入水中时鸡蛋漂浮在水面(如图乙),看来网传是真的。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鸡蛋两次所受的浮力一样大

B.甲图中鸡蛋排开水的重力大

C.乙图中鸡蛋所受浮力大于重力

D.放置50天后的鸡蛋密度变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

在甲中下沉,V甲排=V鸡蛋,在乙中漂浮,V乙排<V鸡蛋;由于是同一个鸡蛋,则鸡蛋的体积相同,则V甲排>V乙排,由浮力的公式F浮=ρgV排可知:

鸡蛋所受的浮力:

F甲>F乙,故A错误;

B.根据F浮=G排可知:

鸡蛋排开水的重力:

G甲排>G乙排,故B正确;

C.鸡蛋在乙中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可知:

浮力等于其重力,故C错误;

D.因为鸡蛋在甲中下沉,则ρ甲>ρ水,在乙中漂浮,则ρ乙<ρ水,所以ρ甲>ρ乙,即放置50天后的鸡蛋密度变小了,故D错误。

10.图甲是身高、体重测量仪,当体检者站在台面上时,能自动显示身高和体重。

电路原理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显示身高和体重的大小,压敏电阻R的阻值随压力增大而增大,滑片P随身高增高而上滑。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身高越高电压表示数越大

B.身高越高通过R0的电流越小

C.体重越大电流表示数越大

D.体重越大电路消耗总功率越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

由电路图可知,R与R0并联,电压表测滑片P下方电阻丝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压敏电阻R支路的电流,

A.当身高越高时,滑片上移,滑片P下方电阻丝的阻值变大,由U=IR可知,滑片P下方电阻丝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A正确;

B.因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在电路中相当于断路,所以,人的身高变化即滑片移动时,R0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不变,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由I=

可知,通过R0的电流不变,故B错误;

C.当体重越大时,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越大,由压敏电阻R的阻值随压力增大而增大可知,R的阻值越大,由I=

可知,通过R的电流越小,即电流表的示数越小,故C错误;

D.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体重越大时电路的总电流越小,由P=UI可知,电路消耗总功率越小,故D错误。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实验题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小明将LED灯、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三者中心在________。

接着,小明调节LED灯、凸透镜至如图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2)把焦距10cm的凸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

若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你采取的具体办法是_______。

(3)小明选择LED灯替代平时常用的蜡烛做实验,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同一高度缩小把LED灯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成像稳定

【解析】

【详解】

(1)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LED灯、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由图知,LED灯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即物距大于2f,所以光屏上得到LED灯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把焦距10cm的凸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这是光线提前会聚。

若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采取的具体办法是:

把LED灯向凸透镜移动适当距离;

(3)蜡烛换成LED灯的优点:

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减少了污染、成像稳定等;

12.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电路连接完整(请勿更改原有导线,导线不得交叉),

(_____)

要求: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

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__。

(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无示数,其原因能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至适当位置,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_A。

将5Ω的电阻更换为10Ω的电阻,闭合开关,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V。

【答案】

断开电阻R处断路0.3右1.5

【解析】

【详解】

(1)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阻变小,故变阻器左下接线柱连入电路中,如下所示:

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

(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无示数,其原因是电阻R断路。

(3)实验过程中,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至适当位置,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示数为0.3A;由定律定律,电压表示数:

U=IR=0.3A×5Ω=1.5V;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将定值电阻由5Ω改接成10Ω的电阻,电阻增大,其分得的电压增大;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压不变,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右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

13.同学们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1)实验中,应在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________直线运动;根据________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即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2)“创新”小组在同一木板上,测量了不同压力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根据测量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分析图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数

1

2

3

4

5

6

F压/N

2.0

3.0

4.0

5.0

6.0

7.0

f/N

0.8

1.3

1.6

1.9

2.4

2.8

 

(3)“牛顿”小组在桌面上也做了同样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上表,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描点作出图象。

(________)

对比分析两组图象你的新发现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匀速二力平衡同一木板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

木板和桌面的粗糙程度不同

【解析】

【详解】

(1)实验中,应在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即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2)由多次实验可知,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越大,而测力计的示数较大,说明受到的摩擦力较大,可得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分析图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同一木板,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3)“牛顿”小组在桌面上也做了同样的实验,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描点作出图象,如图所示:

对比分析两组图象的新发现是压力相同时,滑动摩擦力不同,可得结论:

木板和桌面的粗糙程度不同。

14.建筑节能保温,材料的选择是关键。

小明选择钟表、烧杯、冷水、热水、温度计,还有用塑料、纸、泡沬制成相同的带盖子的杯子,探究不同材料的隔热性能。

步骤1:

在塑料杯盖上扎个小洞,向杯中倒入半杯冷水;

步骤2:

将杯盖盖好,在盖子的小洞中插一支温度计,将塑料杯放入烧杯中,再在烧杯中加入热水至塑料杯盖下方约1cm(如图所示)观察并记录水温上升5℃所用的时间;

步骤3:

选择另外两个杯子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

(1)实验装置中,杯子可以代表建筑物的墙壁,________可代表外界大气,实验通过________反映材料隔热性能的优劣。

(2)请你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________。

(3)分析实验方案,请你提出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

【答案】热水杯中冷水的温度上升5℃所用的时间

材料

冷水温度上升5°C所用的时间/min

隔热性能

塑料

泡沫

应控制冷水的初温相同,倒入杯中冷水的质量相同,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容器底等

【解析】

【详解】

(1)根据类比法,实验装置中,杯子可以代表建筑物的墙壁,热水可代表外界大气,实验通过杯中冷水上升5℃所用的时间反映材料隔热性能的优劣;

(2)根据实验要求,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

材料

冷水温度上升5°C所用的时间/min

隔热性能

塑料

泡沫

 

(3)改进建议:

应控制冷水的初温相同、倒入杯中冷水的质量相同、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与容器底和壁接触。

15.六一儿童节,小明的爷爷特制了三个大小不同、外观镀有相同颜色的实心金属球,并在球上刻有对晚辈祝福的话,要分别送给小明和他的两个妹妹。

爷爷对小明说,三个小球中两个材质相同的送给妹妹,另一个材质不同的送给小明,要小明自己想办法找出。

请你设计实验,帮助小明找出这个小球。

(1)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电子砰;自制溢水杯;水;小杯见解析所示比较ρ1,ρ2,ρ3。

其中密度不同的小球就是送给小明的

【解析】

【详解】

(1)实验器材:

电子秤、自制溢出杯、水、小杯;

(2)实验步骤:

①用电子秤分别测出其中一个小球、空小杯的质量,记作m1、m2,

②在溢水杯中装满水,让小球浸没,将溢出的水收集到小杯中,用电子秤测出小杯和溢出水的总质量,记作m3;

③小球的体积即溢出水的体积:

V=

,小球的密度为:

ρ1=

ρ水。

④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测出另外两个小球的密度ρ2、ρ3;

(3)实验结论:

比较ρ1、ρ2、ρ3,其中密度不同的小球是给小明的。

评卷人

得分

三、填空题

16.山西老陈醋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以色,香,醇,浓,酸五大特征著称于世。

小明周末参观醋厂,远远就闻到了浓郁的醋香,这是________现象,这种现象说明_______。

【答案】扩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

【详解】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打开醋瓶闻到醋香是因为醋分子进入空气中,属于扩散现象;表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7.小明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和自己大小一样的“自己”模型,但质量只有自己的

,这个模型的密度是小明密度的________。

小明把模型从一楼搬到二楼教室克服模型重力做功________J。

【答案】

150

【解析】

【详解】

因为模型和和自己大小一样,即体积V相同,已知质量只有自己的

,根据ρ=

则这个模型的密度是小明密度的

;小明的重力G=500N,一层楼的高度大约为3m,则模型的重力G′=

G=

×500N=50N,一层楼的高度h=3m,把模型从一楼搬到二楼教室克服模型重力做功W=G′h=50N×3m=150J。

18.小亮的叔叔承包了村里的鱼塘,有人向叔叔推荐了一个一本万利的投资项目。

设计图纸如图所示,用水管和水池就可以让水车持续转动,带动发电机不断发电。

你认为这个投资项目的设计方案_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可行水管中的水只能达到与水池水面相同的高度

【解析】

【详解】

根据连通器其特点可知,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

由图可知,水管和水池上端开口,底部连通,构成了连通器,因此水管中的水只能达到与水池水面相同的高度,无法让水车持续转动,更不能带动发电机不断发电,所以这个投资项目的设计方案不可行。

19.小明是个科幻迷,他创作了一篇科幻题材的短篇小说——《我是超人》。

小说中有这样的故事情节:

超人小明上天入海无所不能,有次为营救小伙伴,情急之下让地球骤然停止自转,结果小伙伴却被甩向了天空。

他这样幻想的科学依据是________。

地球骤然停止自转,你认为可能发生的现象还有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人具有惯性地球上的汽车等物品也会被甩向天空

【解析】

【详解】

小伙伴原来随地球一起运动,若地球骤然停止自转,小伙伴由于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被甩向了天空,故他这样幻想的科学依据是人具有惯性;地球骤然停止自转,地球上的汽车等物品也会由于惯性被甩向天空。

评卷人

得分

四、综合题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电容式触摸屏

现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移动设备,都使用触摸屏,触摸屏是通过传感器来感知物体在屏上的运动,目前触摸屏大多采用电容式触摸屏。

电容通常就是由两片相距很近的导电极板组成。

电容式触摸屏是一块多层复合玻璃,在夹层中涂有具有导电性且透明的薄膜材料。

当手指触碰到触摸屏时,手指和导电薄膜就会形成一个电容,将人体上的电荷传递到触摸屏上。

通过触摸屏周边分布的电极检测电荷分布的变化,就可以计算触摸点的位置,进而感知手指在屏上的运动轨迹。

如果较厚的绝缘材料把手指与导电薄膜之间隔离,无法形成有效电容,就不能正常操作触摸屏了。

(1)电容式触摸屏夹层中的薄膜材料是________(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通过触摸屏周边分布的电极检测_______的变化,可感知手指的运动轨迹。

(2)冬天,戴上厚厚的绝缘材料做成的保暖手套,不能正常操作电容式触摸屏的原因是________。

要制作一副保暖触摸屏手套,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导体电荷分布无法形成有效电容在保暖手套中植入金属导体

【解析】

【详解】

(1)由“当手指触碰到触摸屏时,手指和导电薄膜就会形成一个电容,将人体上的电荷传递到触摸屏上。

”知,薄膜材料能够导电,属于导体;由“通过触摸屏周边分布的电极检测电荷分布的变化,就可以计算触摸点的位置,进而感知手指在屏上的运动轨迹”知,通过触摸屏周边分布的电极检测电荷分布的变化,可感知手指的运动轨迹;

(2)由于保暖手套是绝缘的,手指虽然接触触摸屏,但绝缘手套把手指与导电薄膜之间隔离,无法形成有效电容,就不能正常操作触摸屏了。

要制作一副保暖触摸屏手套,可以在手套材料中植入金属导线,手套就变成导体了。

评卷人

得分

五、简答题

21.小亮和哥哥在冰向上玩耍时,脚下有“咔嚓咔嚓”的响声,他大声喊:

“我这儿的冰要破了!

”哥哥高声说:

“不要慌,趴下,向岸边爬。

”在哥哥的指挥下,他安全爬离了冰面。

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小亮爬离冰面化险为的道理。

【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详解】

小亮对冰面的压力一定,等于其自身重力,趴在冰面上时,受力面积增大,根据p=

知,对冰面的压强减小,所以小亮能爬离冰面化险为夷。

评卷人

得分

六、作图题

22.如图甲所示,家用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都是斜的,这样可以保证夜间行车时,车内景物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成在司机前面斜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线,保证驾驶安全。

请你在图乙中画出司机眼睛(B点)通过挡风玻璃看到车内装饰物(A点)的像的光路图。

(________)

【答案】

【解析】

【详解】

作出车内装饰物(A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即为像点,连接A′B交平面镜于点O,连接AO画出入射光线,沿OB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评卷人

得分

七、计算题

23.“创新”小组的同学们调查发现,雨雪天气里汽车后视镜会变模糊,影响行车安全。

同学们设计了给后视镜除雾、除霜的加热电路。

如图是加热电路原理图,电源电压100V,加热电阻R1与R2阻值均为100Ω,电路低温挡除雾,高温挡除霜。

同学们对电路进行模拟测试,开启除霜模式加热后视镜lmin,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其温度升高了6℃。

[查资料得:

后视镜玻璃质量约0.5kg,玻璃的比热容约0.8×103J/(kg·℃)]求:

(1)除霜模式下,电路中的电流;

(2)除霜模式下,电路的加热效率。

【答案】

(1)1A

(2)40%

【解析】

【详解】

(1)由图知,只闭合开关S时,两电阻串联;当开关S、S1都闭合时,R2被短路,只有R1工作,此时电阻最小,根据P=

可知此时电路的功率最大,处于高温除霜模式,除霜模式下,电路中的电流:

I=

=1A;

(2)除霜模式下1min消耗的电能:

W=UIt=100V×1A×60s=6000J,后视镜玻璃吸收的热量:

Q=cm△t=0.8×103/(kg•℃)×0.5kg×6℃=2400J,除霜模式下,电路的加热效率:

η=

×100%=

×100%=40%。

24.汽车超载是当前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国各地设置了许多超载监测站加强监管。

如图所示,一辆两轴货车正在水平地面上设置的某种电子地磅秤上称重。

先让货车前轮单独开上电子地磅秤,其读数为8t;前轮驶离电子地磅秤,再让后轮单独开上电子地磅秤,其读数为9t国家规定两轴货车限载车货总重18t,请你通过计算分析该货车是否超载。

【答案】没有超载

【解析】

【详解】

以汽车前轮为支点建立杠杆模型,示意图如图甲,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F后l=Gl1﹣﹣﹣﹣①;以汽车后轮为支点建立杠杆模型,示意图如图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F前l=Gl2﹣﹣﹣﹣②,由①②两式可得:

G=F前+F后=(8×103kg+9×103kg)×10N/kg<18×103kg×10N/kg,所以,该货车不超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