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 铁路运输专业 课堂学习笔记与重要考点总结 掌握必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5967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经济师考试 铁路运输专业 课堂学习笔记与重要考点总结 掌握必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 铁路运输专业 课堂学习笔记与重要考点总结 掌握必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 铁路运输专业 课堂学习笔记与重要考点总结 掌握必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 铁路运输专业 课堂学习笔记与重要考点总结 掌握必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 铁路运输专业 课堂学习笔记与重要考点总结 掌握必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 铁路运输专业 课堂学习笔记与重要考点总结 掌握必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 铁路运输专业 课堂学习笔记与重要考点总结 掌握必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 铁路运输专业 课堂学习笔记与重要考点总结 掌握必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 铁路运输专业 课堂学习笔记与重要考点总结 掌握必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 铁路运输专业 课堂学习笔记与重要考点总结 掌握必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 铁路运输专业 课堂学习笔记与重要考点总结 掌握必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 铁路运输专业 课堂学习笔记与重要考点总结 掌握必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 铁路运输专业 课堂学习笔记与重要考点总结 掌握必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 铁路运输专业 课堂学习笔记与重要考点总结 掌握必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 铁路运输专业 课堂学习笔记与重要考点总结 掌握必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 铁路运输专业 课堂学习笔记与重要考点总结 掌握必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 铁路运输专业 课堂学习笔记与重要考点总结 掌握必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 铁路运输专业 课堂学习笔记与重要考点总结 掌握必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 铁路运输专业 课堂学习笔记与重要考点总结 掌握必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 铁路运输专业 课堂学习笔记与重要考点总结 掌握必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经济师考试 铁路运输专业 课堂学习笔记与重要考点总结 掌握必过.docx

《中级经济师考试 铁路运输专业 课堂学习笔记与重要考点总结 掌握必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经济师考试 铁路运输专业 课堂学习笔记与重要考点总结 掌握必过.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级经济师考试 铁路运输专业 课堂学习笔记与重要考点总结 掌握必过.docx

中级经济师考试铁路运输专业课堂学习笔记与重要考点总结掌握必过

20XX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铁路运输专业课堂学习笔记与重要考点总结掌握必过

 

中级经济师考试

铁路运输(中级)

课堂学习笔记与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运输业与运输市场

第一节运输的意义与作用

一、运输的意义

现代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是社会经济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

二、运输的作用

一运输有利于开拓市场

1.在依靠人力和畜力运输的年代,市场位置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受人和货物可及性的影响

2.随着运输条件的改善,运输效率的提高,运输在开拓市场过程中创造出明显的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

1空间效用:

运输系统的改善可以扩大货物运送距离,从而可以扩大市场范围,市场范围扩大的比率将超过运输距离增加的比率运输与贸易的平方定律

2时间效用:

高效运输能够保证商品在市场需要的时间适时送到,当运输速度提高1倍时,潜在的市场范围可以扩大3倍拉德纳定律

注意:

不要混淆两条定律

二运输有利于鼓励市场竞争并降低市场价格

1.运输有利于降低市场价格

1运输系统的改革和运输效率的提高有利于降低运输费用,从而降低商品价格

2高效廉价的运输可以扩大市场的销售范围,使离市场较远的厂商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同时降低商品价格

2.运输与土地利用和土地价格之间的关系

1高效而廉价的运输可以使土地获得多种用途

2运输条件改善可以使运输延伸到的地区地价增值,从而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与市场繁荣

例题:

高效、廉价运输可以

A.使土地获得多种用途

B.促进运输延伸到得地区市场繁荣和经济发展

C.使土地用途变小

D.使运输延伸到得地区地价增值

E.使运输延伸到得地区地价贬值

正确答案:

ABD

三运输有利于劳动的地区分工和市场专业化

第二节运输业的性质与特征

一、运输业的性质双重性质

运输业既是从事客货运输的物质生产部门,同时也属于公共服务业

一物质生产部门

1.强调了运输业是运输生产者使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空间位置,使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发生变化的过程

2.运输的基本效用和功能:

实现劳动对象的空间位移

二公共服务业第三产业

强调运输业在运输活动中的服务性质,运输业必须以服务为前提向全社会提供运输产品

二、运输业的特征6大特征

一运输业是一个不产生新的实物形态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1.运输产品及其计量

1运输产品:

运输对象旅客、货物的空间位移

2运输产品计量:

旅客人公里、货物吨公里

2.运输业参与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和国民收入的创造,但不增加社会产品实物总量

二运输业的劳动对象是旅客和货物,运输业不改变劳动对象的属性或形态只改变它的空间位置,它对劳动对象只有生产权运输权,而无所有权

三运输是社会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

四运输生产和运输消费是同一过程

运输过程中出现任何差错都无法通过对运输产品的修复而使消费者免受侵害或影响

五运输业具有“网络型产业”特征

网络性特征决定了运输业内部各环节及各种运输方式相互间协调的重要性

六运输业的资本结构有其特殊性

1.固定资本比重大

2.流动资本比重小

3.资本周转速度相对较慢

例题:

从运输业与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和国民收入的创造关系看,以下描述准确的是。

A.运输业参与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和国民收入的创造,增加社会产品实物总量

B.运输业不参与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和国民收入的创造,增加社会产品实物总量

C.运输业不参与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和国民收入的创造,不增加社会产品实物总量

D.运输业参与社会总产品和生产和国民收入的创造,不增加社会产品实物总量

正确答案:

D

第三节交通运输与经济区位

一、经济区位

一含义:

地理范畴上的经济增长带或经济增长点及其辐射范围

二影响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土地资源、水资源等

2.经济技术因素:

成本、价格、生产工艺等

3.社会政治因素:

法律政策体系、教育文化等

4.基础设施因素:

交通通讯设施、供水排水设施等

二、交通运输与农业区位杜能

一运费是农业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二杜能圈:

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圈、林业圈、轮作式农业圈、谷草式农业圈、三圃式农业圈、畜牧业圈

例题:

杜能圈由里向外依次为。

A.轮作式农业圈、自由式农业圈、谷草式农业圈、林业圈、三圃式农业圈、畜牧业圈

B.自由式农业圈、林业圈、轮作式农业圈、谷草式农业圈、三圃式农业圈、畜牧业圈

C.自由式农业圈、林业圈、三圃式农业圈、畜牧业圈、轮作式农业圈、谷草式农业圈

D.自由式农业圈、林业圈、轮作式农业圈、三圃式农业圈、谷草式农业圈、畜牧业圈

正确答案:

B

温馨提示:

看累了就做一做试题检查一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吧

三、交通运输与工业区位韦伯

一工业区位论的核心内容:

区位因子影响工业区位的经济因素分析,指出将生产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的地点

二区位因子分类

1.按区位因子的作用范围:

分为一般区位因子和特殊区位因子

2.按区位因子的作用方式:

分为地方因子和集聚因子

3.按区位因子的属性:

分为自然技术因子和社会文化因子

三决定工业区位的三大因子:

运费、劳动力、集聚

四、交通经济带

一含义:

具有耗散结构的空间经济系统,是成熟社会经济的有机体

二基本类型

1.沿海交通经济带:

由沿海若干港口城市辐射区域构成的经济带

2.沿江河型交通经济带:

由沿江河干流和主要支流的城市辐射区域构成的经济带德国莱茵河经济带

3.陆路型交通经济带:

沿铁路或公路干线的城镇辐射范围内的区域构成的经济带

4.复合型交通经济带:

以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综合运输通道为轴,以沿线大中小城市体系为依托,以发达的工农业和商贸业、流通业为骨干的经济带

三交通经济带的演化过程

1.启动期

2.雏形期

3.形成期

4.延伸期

5.后工业化时期

五、产业梯度转移

一含义:

以企业为主导的经济活动,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

二产业梯度影响因素

1.比较劳动生产率

2.区位商

第四节不同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征及发展新动向

一、不同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征

运输方式优点缺点适用范围

铁?

路1.运输能力大

2.运行速度快

3.受天气等自然条件限制较小,运输的连续性强

4.运用性能好

5.安全、准时、平稳、可靠

6.运输成本较低,平均运距较长。

7.能耗较低1.投资大

2.回收期长

3.短途运输成本高大宗货物和一般货物的长中途运输、城市间运输

公?

路1.机动灵活,可达性好

2.运送速度快

3.可以实现门到门的运输,避免中转换装环节,减少货损和货差1.运输能力小

2.运输能耗大

3.运输成本高

4.劳动生产率低

5.占地多专业运输,零担运输,短途运输,集运与分送,支线运输,枢纽内及地方运输

水?

路1.运输能力大

2.运输通用性能较好,在运送大件货物方面具有较可明显的优势

3.建设投资较少

4.运输成本低

5.劳动生产率高

6.平均运距长

7.远洋运输在对外经济贸易方面作用明显1.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2.运送速度慢大件低档货物运输,单位时间内价值低的旅客运输

航?

空1.运行速度快

2.机动性能好

3.占用土地较少1.成本和运价较高

2.能耗大

3.运输能力小

4.受天气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单位时间内价值高的旅客运输、单位体积价值含量高的货物运输、中长距离运输

管?

道1.运输量大

2.占地少

3.耗能小,安全可靠,无污染,低成本

4.不受气候影响1.专用性强,对运输对象有特定要求

2.常需其他运输方式作为过渡总运量及日运量大的不间断液体货物或固体悬浮物的运输

二、不同运输方式发展新动向

一铁路运输

1.重载化

2.高速化

二公路运输

1.拖挂化

2.专用化

3.柴油化

4.高速化

三水运

1.水上货运专业化、高效化

2.内河航运航道标准化,运输顶推化

3.水运管理系统的电子化

四航空运输

1.运输工具大型化、超高速化

2.安全保证系统自动化

3.运输管理和服务电脑化

五管道运输

1.高压力、大口径化

2.管道运输自动化

例题:

水运的技术发展主要体现在

A.水上货运的专业化、高效化

B.航道标准化,运输顶推化

C.水运管理系统的电子化

D.水上运输的专业化

E.水上运输的重载化

正确答案:

ABC

第五节运输市场的含义、特征与结构

一、运输市场的含义3层含义

一运输市场是运输产品交换的场所强调地理概念

二运输市场是运输产品供求关系的总和强调买方、卖方力量的结合

三运输市场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对运输产品需求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的总和强调需求

二、运输市场的构成

一运输需求者:

具有潜在或现实需求的单位、组织和个人。

客观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运输需求

二运输供给者:

提供各种客货运输服务,满足需求者空间位移要求的各类运输者。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运输供给在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不同的运输供给者所提供的运输产品并不一定都能满足市场需求,符合市场需求的供给称为有效运输供给

三运输中介者:

提供各种客货运输服务信息及运输代理业务的企业或经纪人,随着运输市场的不断发展,运输中介者由于专门服务性强、服务成本相对较低,在扩大市场范围、促进运输交易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政府:

通过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来规范和影响运输市场,解决运输市场常出现的且通过市场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过度垄断和过度竞争问题

三、运输市场的特征

一运输市场具有较强的空间性和时间性,且在空间和时间方面均存在不均衡性

二运输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1.派生需求:

当一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是由另一种或几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衍生出来时,就称为派生需求

2.派生性是运输需求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多数情况下人与货物在空间的位移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实现生产或生活中的某种其他目的而必须完成的一种中间过程

3.运输需求的派生性决定了运输需求的大小决定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及不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等因素

三运输市场上出售的是非实物性产品位移

位移的特性:

不可感知性、不可分离性、不可贮藏性、缺乏所有权

四运输市场上存在较多的联合产品共同产品

联合成本的概念

例题:

从理论上讲,当生产某一种产品的同时,导致以某一比例生产出另一些产品,而且这种连带产品与引起它的主产品保持固定比例,就产生了

A.固定成本

B.变动成本

C.联合成本

D.边际成本

五个别市场的进入有一定的困难

四、运输市场结构

一空间结构:

决定不同区域运输供给与运输需求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技术结构:

五种运输方式以及它们各自技术内容不断发展的体现

综合运输体系

第二章可持续交通运输与铁路发展规划

第一节可持续交通运输的基本内容

可持续交通运输是与可持续发展相容的运输,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运输系统的供给能力与经济发展的运输需求应相平衡,即可持续运输与可持续发展相一致

2.运输的经济与财务可持续性,即运输资源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可持续运输条件下的运输系统其运行能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运输资产能够完好地运行,运输财产能够实现保值增值并实现有效和公平的代际转移

3.运输的环境与生态可持续性,即运输活动对环境与生态造成的损害能够完全纳入公共或私人的运输决策框架中,以使运输受益者承担运输外部性所产生的全部费用

4.运输的社会可持续性,即运输改善和运输发展的利益应在全社会成员间公平分配

可持续发展是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制定的依据

可持续发展被确定为我国现代化的一个重大战略以来,各行各业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本部门或本行业的指导原则,并体现在各项计划和规划之中。

同样,可持续发展也必须是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制定的重要依据。

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内涵及其对交通运输发展的影响,是制定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第一步。

可持续sustainable一词最早产生于生态学,80年代初甚至更早的时间在国外的林业和渔业等学科中出现可持续性一词,如由于砍伐、火灾、虫害等因素产生的森林蓄积量减少不能超过森林的自然生长量,在生态学上称为可持续管理sustainablemanagement,又被翻译为可持续经营。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新的概念产生于80年代。

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CN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第一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一词,主要是从自然保护和资源永续利用角度提出的。

1981年美国世界观察所所长布朗在《构建一个可持续的社会》中,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

1992年在里约召开的地球首脑会议上,可持续发展在《21世纪议程》等文件中成为全球的共识。

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持续发展,可以给出不同的定义。

自然科学从水、土地等自然资源和环境等生命支持系统的角度,认为可持续发展“应以地球承载能力为限度”;经济学则从人的福利方面考虑,“当发展能够保证当代人的福利时,也不应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

社会学家则从社会公平的角度考虑可持续发展,强调“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

布伦特兰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从哲学和伦理学角度提出来的,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上述定义是目前国际上使用较为广泛的概念。

?

可持续发展包含经济的、社会的和生态的三维尺度,是一个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于实现世世代代的经济繁荣、社会公平和生态安全。

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相互依存,密切相关,这是由这一复合系统的整体性所决定的。

经济系统离开资源和环境的依托,经济就不能发展而将走向衰退;社会系统离开经济系统的支撑,人类文明就不能出现而会走向原始;同样,如果没有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资源环境就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在环境退化和生态安全受到威胁时,也将没有经济实力和良好的机制使之得到恢复和改善。

同时,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系统是动态的,系统内部的子系统互为依存,协同演进。

我国曾有“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两种用法。

1990年由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报告?

?

《我们共同的未来》,其中用的是“持续发展”;1993年10月国家科委和国家计委组织召开了《中国21世纪议程》国际研讨会,会议材料“《中国21世纪议程》在行动”中也用了“持续发展”一词,但其中附一说明:

“根据外交部的建议,本文中的‘持续发展’均改为‘可持续发展’”。

1994年7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的通知,同月“中国21世纪议程高级国际圆桌会议”召开,在国务院文件和圆桌会议上均采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提法,由此“可持续发展”一词开始在国内广为使用。

在中国古代文明中,有许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精华。

据研究,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就有保护正在怀孕或产卵期的鸟兽鱼鳖的思想和封山开禁等等法令。

在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的语言中,也有大量的反映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词汇,例如“但存方寸地,留于子孙耕”、“细水长流”、“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等,也有许多反映不良的、不可持续发展的或“败家子”行为的语言,如“坐吃山空”、“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等等。

虽然这些词汇不能涵盖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产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全部内容,但却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最容易理解的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这也是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文化氛围。

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可持续发展,可以指发展要有后劲,立足当前,着眼于未来,着眼于长远;要能够继续发展下去,一直发展下去,并为以后的发展创造条件,而且还不能毁了“发展”的根。

如果将可持续发展比作是“接力赛”,则每一代人就象接力赛中的一位“运动员”,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象“接力棒”从前一位运动员手中传递到后一位运动员的手里。

在接力的过程中,每一位运动员不仅自己要能够快速地跑到终点,而且还要将“接力棒”顺利地传递到下一位运动员手中,不能将接力棒掉到地上或为下一位运动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从投资的角度看,只要我们今天的投资不妨碍明天的发展,而是有利于明天的发展的,那么,这种投资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

根据里约可持续发展宣言精神,结合中国的国情,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当体现以下原则。

一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

首先,发展是硬道理,必须通过发展以提高当代人的福利水平,那种认为我们必须停止经济发展以保护环境的观点是不可取的;没有当前的发展,未来的发展也就没有基础。

另一方面,发展又必须是可持续的,不能竭泽而渔;在追求当前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有长远观点,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不能以牺牲未来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高速度;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来满足当代人的发展。

二是重视发展的协调性。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森林覆盖率等方面均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资源和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明显。

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我们必须在当前经济发展和提高资源承载力之间合理配置资源,适当加大对资源勘察、环境整治、以及旨在防止自然资本枯竭和减少的技术创新的投资,以维护自然资本,扩大资源环境的供给能力。

三是要强调发展的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

可持续发展应该是避免单纯依靠扩大资源投入和消费来增大经济的总量,而要以尽可能低的资源代价达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要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使各种经济活动更加有效,单位经济增长所消耗的能源和原材料更少,单位投入所产生的废弃物更少,从而达到最佳的生态效益。

四是要强调发展的公平性,包括本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公平、资源利用和发展机会的公平等方面。

应当把消除贫困作为最优先的领域,同时重视区域发展的均衡性和公平性,政府应当保护承受能力差的阶层,给予落后地区在政策上的支持,促进地区间的协调发展。

?

事实上,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持续发展是对发展状态的描述,要求发展的速度相对稳定,不能有大起大落;而可持续发展则强调发展的能力和发展的后劲,如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等,从而为中长期发展奠定基础提供条件。

交通运输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所谓能力建设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即人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运行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等。

没有人的能力的提高,就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需要,就不可能实现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升级,因而也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如果没有良好的运行机制,人的潜力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而也就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后来者居上;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这种物质基础就会增加经济社会的运行成本,甚至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能力建设的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重视人才,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并将之放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优先位置;制度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一,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才能使国家的发展得到保证;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为持续、健康、稳定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性正是体现在这一方面。

第二节交通运输的外部性分析与评估

一、外部性的经济学分析

一外部性的概念和影响

1.外部性是指一方的经济活动在给另一方带来损失或收益时,并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或获得相应的报酬

2.正的外部性与负的外部性

1正的外部性:

外部经济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

2负的外部性:

外部不经济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

3.外部性会使资源配置偏离最佳境界,社会福利蒙受损失

二外部性的解决方法?

?

外部成本内部化

二、交通运输的外部性

一外部性问题在运输活动中的具体化

1.正的外部性

2.负的外部性

二交通运输外部性的层次

1.供给外部性,即基础设施供给产生的正负影响

2.使用外部性,包括正效果如可通达性提高和时间节约,产生新的消费和新的物流组织和负效果交通拥挤,运输系统未涵盖的费用环境影响,交通事故

3.由不应该付费的群体支付了基础设施费用而产生的财务配置

4.运输系统的行为影响到运输业以外的第三群体

三、交通运输外部成本及其评估

一交通运输外部成本

1.交通运输的环境污染

2.交通事故

3.交通拥挤

4.交通噪声

二运输外部成本评估

小汽车公共汽车航空铁路

本文为20XX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铁路运输经济专业的备考必看知识点,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的全面备考20XX年经济师考试!

!

第三节交通运输外部性的治理

一、解决交通运输外部性的政策

一目标:

使运输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使交通运输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二对策措施

1.将外部性内部化:

须产权确定科斯定理

2.开发新的替代能源和提高运输资源的利用率等运输技术创新

3.发展外部成本低的运输方式

二、大力发展铁路运输,构建可持续的综合运输体系

第四节交通建设项目的次生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

一自然环境

1.原生环境第一环境

2.次生环境第二环境

二社会环境人类生存环境的中心层次

二、次生环境影响评价

一含义及目的

二内容:

包括社会经济环境评价和自然环境评价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

三交通次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1.总体属于间接影响评价

2.进行定量分析的难度大

3.影响因素多

四交通次生环境影响评价的空间范围

1.直接影响区

2.交通建设项目沿线范围

3.间接影响区

五交通次生环境影响评价的时间范围:

尽可能长

第五节交通规划内容与铁路发展规划

一、交通规划

一实体规划

二制度规划

二、铁路发展规划

一规划内容

1.路网规模

2.路网结构

3.路网质量

4.技术水平

二2020年的规划目标

铁路网要扩大规模,完善结构,提高质量,快速扩充运输能力,迅速提高装备水平。

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约10万公里,其中客运专线约1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

三、对路网规模的规划与预测节点法

一含义

二原始模型与改进模型

三节点选择原则

1.城镇人口在一定规模以上的城市

2.产生大总运量的资源型城市

3.港口城市和公路主要枢纽城市及在国家战略地位中重要的城市

4.主要旅游景点所在地

5.边境口岸及具有国防意义的城市

温馨提示:

看累了就做一做试题检查一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吧

第三章运输产品概论

第一节运输产品的性质

一、运输产品的含义

不仅是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移,其内涵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二、运输产品的性质

一运输产品的效用是二元的

1.空间效用:

跨越空间障碍,克服距离因素的作用和能力

2.时间效用:

克服空间障碍需要支付的时间代价

二运输产品的无形性

无形性是运输产品最明显的特征

三运输产品的网络性

1.明显的区域性与方向性

2.转换成本与锁定效应

3.规模经济

四运输产品的完整性

多数情况下,提供完整的运输产品需要多种运输方式通过接续运输共同完成

五运输产品的替代性与互补性

1.替代性:

竞争性

2.互补性:

协作性大力发展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无缝隙接续运输是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重要方向

六运输产品的公共物品属性未达到拥挤点

达到拥挤点:

私人物品属性

例题:

在到达拥挤点后,运输产品的属性开始显现。

A.公共物品

B.私人物品

C.拥挤物品

D.网络物品

正确答案:

B

第二节运输产品的整体概念

一、一般产品的整体概念

一完整的产品概念:

既包括提供给消费者的有形产品,同时也包括提供给消费者的无形产品和利益,是二者的结合

二产品整体概念的组成3个层次

1.核心产品实质产品:

满足消费需求的中心内容,产品整体概念的基础

2.形式产品形体产品:

扩大化的核心产品。

由质量、造型、特征、商标和包装等5种标志组成

3.扩大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