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6106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7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角》

(1)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认识角

(1)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单元

第六单元

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时从学生熟悉的三角形引出角,并从观察实物中认识角、找角、画角加深对角的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角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角,从实物中抽象角,在操作中感知角,使学生科学认知和空间观念得以发展。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与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相结合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

教学PPT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方式与内容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直观操作活动,了解角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生评、师评,全班交流评价的方式。

认识常见的各种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

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情境中找到角。

学习难点:

明确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张口的大小有关。

突破方法:

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认识常见的各种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计时间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备注

一、情境导入(3分钟)

师: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角,看一看,下面图形中有哪些角?

生1:

剪刀张开口的位置有角。

生2:

时针和分针形成了角。

师:

这些都是角。

(使图片消失,剩下角。

本环节从学生熟悉的一些图片入手,把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让他们找出课件中的角,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二、探究新知(22分钟)

1.画一画。

师:

你能画出一个角吗?

试一试吧。

学生独立利用各种工具画角。

师:

说一说你是怎样画角的?

生1:

我是利用三角板的一个角来画角的。

师:

画角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1:

要注意用直尺画角,顶点处不要交叉。

2.认识角的组成。

师:

通过画角的活动,说一说角由什么组成的?

生1:

有两条边组成。

生2:

不对,还有一个点。

师:

没错,角由1个顶点和2条直边组成的,我们把各部分名称标在角上。

(课件展示)

教师课件展示。

3.在下面的图中各找出三个角,标一标。

师:

请你利用我们刚才学到的知识,在下面的图中各找出三个角,标一标。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

 

本环节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角的概念的体会,借助“自由”画角活动,进一步体会角的组成。

 

本环节使学生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写法和读法。

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再一次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边组成”的特点。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借助三角板画一个角。

2.在下面的每个图形中各标出3个角

3.数一数,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使学生结合画角的操作过程,巩固对角的认识,学会辨认角的活动,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5分钟)

师:

说一说,你对角有哪些认识?

通过总结,梳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体系。

5.板书设计

认识角

(1)

角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

(顶点、边、边)

记作∠1,读作:

角1

6.教学反思与改进

 

《认识角》

(2)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认识角

(2)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单元

第六单元

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通过做一做、比一比,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而与边长无关。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认识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后,初步掌握比较角的大小方法,从而发现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直观操作演示与学生动手做一做相结合。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

课件PPT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方式与内容

1.结合直观的操作活动,了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2.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的意识。

生评、师评,全班交流评价的方式。

知道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而与边长无关,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

掌握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抽象的数学比较方法

突破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比一比,做一做等活动,逐个突破重难点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计时间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备注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师:

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自由回答,师适时补充)

1.师出示两个不同的角,学生猜测谁大?

2.师揭示课题:

认识角

(2)

通过复习已学知识,引申本课新知

 

二、自主探索新知(20分钟)

1.活动一:

比一比

(1)师生游戏,师出示活动角。

学生也拿出活动角玩一玩,在玩的过程中,

(2)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活动)

说说自己的发现,师小结

(3)师:

怎样使角变大或变小呢?

(学生动手操作,并讨论、交流、汇报)

(4)师小结:

角的两边的张口大小与角的大小有关

2.活动二:

动手探索

(1)剪下附页3中图1的两个角,比一比(学生分组活动比一比,指名汇报)

(2)比较两个三角板的角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师小结

通过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掌握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口有关,张口大的角就大,张口小的角就小”的道理。

让学生初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巩固深化(10分钟)

1.数一数,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2.如果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PPT演示)

结合操作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5分钟)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通过总结,梳理本节课所学

5.板书设计

认识角

(2)

张口越大角就大,张口越小角就小,和边长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而与边长无关

6.教学反思与改进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认识直角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单元

第六单元

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认识了角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是让学生直观认识直角,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直角的比较,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

直角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角,根据与直角的大小关系来判断锐角和钝角,也是基本的判断方法。

2.学生情况分析:

直角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发现能力,因此对于直角并不陌生。

二年级学生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抽象逻辑思维较弱,有意注意差,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教具、学具比较感兴趣。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

PPT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方式与内容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折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生评、师评,全班交流评价的方式。

会区分“直角”“锐角”“钝角”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学习难点:

学生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会画锐角和钝角。

突破方法:

1、通过学生说一说、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实践活动。

2、通过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自主学习探究突破难点。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计时间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备注

一、问题导入(2分钟)

1.在上一节课里,你认识了角家族里的哪些新朋友,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师提问)

2.生说一说对角的认识有哪些,再说说你生活中见过的直角。

(生各抒己见)

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导入到这节课探究主题。

 

二、探究新知(23分钟)

活动一:

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

1.指出你摆的角的顶点和两边在哪。

2.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验证你摆的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

3.比一比,把你摆好的三个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

活动二:

折一折,说一说,比一比。

取一张纸,想办法折出直角、锐角和钝角。

引导学生加深对直角、锐角、钝角的。

活动三、画一画,在点子图上画出锐角、直角和钝角。

 

在认识这三种角后,这里安排了一组有序的递进活动,由浅入深,目的使学生在概念和图形之间建立实质联系。

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直角后,引导学生折直角、画直角来加深对直角的认识,让学生学生在“折”、“画”、“做”直角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深刻的体验。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练习1:

(1)你能用3根小棒搭出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吗?

你还能在其中发现钝角吗?

学生练习2:

(1)一幅三角板中有哪些角。

(2)用一幅三角板你能拼出几个钝角呢。

想一想,拼一拼吧。

学生练习3:

(1)在下图中,有()个锐角,有()个直角,有()个钝角。

(2)

这一组开放练习,使不同小组的学生在边操作、边判断、边思考中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的思维从点状的开放上升到有序的高层次思维的程度。

四、小结(5分钟)

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通过谈收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

5.板书设计

认识直角

锐角:

比直角小

角的分类直角:

三角板中最大的角

钝角:

比直角大

6.教学反思与改进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单元

第六单元

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在一年级借助操作活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本节内容安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再认识,目的是引导学生仍然借助操作活动,尝试探索、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科书重视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学生体会从边和角两个维度,去探索、建构、体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学习积极性容易调动,课堂比较活跃。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

PPT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方式与内容

1.结合观察、操作活动,能够用自然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了解折、画、比、量等多种认识图形的方法,体会研究图形方法的多样性。

3.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中,激发对图形研究的好奇心。

生评、师评相结合。

借助操作活动,尝试探索、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学习难点:

明确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

突破方法:

通过折、画、比、量等多种认识图形的方法,体会研究图形方法的多样性。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计时间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备注

一、情境导入(3分)

师:

观察下面图形的表面。

师:

老师用红色线描出了数学书和邮票的轮廓,你认识这两个图形吗?

生1:

第一个图形是长方形。

生2:

第二个图形是正方形。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地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本环节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地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探究新知(22分)

1.认识长方形的特点。

师:

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量一量。

学生独立操作,全班交流。

师: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

我对折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生2:

我用直角三角板量了量,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

没错,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认识正方形的特点。

师:

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量一量。

学生独立操作,全班交流。

师: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

我对折发现,正方形的对边相等。

生2:

我对角折叠,发现正方形相邻的两个边也相等。

生3:

我用直角三角板量了量,发现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

没错,这就是正方形的特征: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各部分名称。

师:

在长方形中,长边叫做长,短边叫做宽,一个长方形中有2个长和2个宽。

师:

在正方形中,边就叫做边,一个正方形中有4条边。

本环节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研究长方形的边和角是什么样的,发现长方形边和角的特点,加强了学生对长方形特点的体验。

本环节通过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探索并尝试归纳正方形的特点。

出示交互动画,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画法。

本环节使学生认识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面积等奠定基础。

三、巩固练习(13分钟)

1.在方格纸上画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说一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用一张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折正方形。

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4.数一数,填一填。

师:

说一说长方形各边的名称和特点。

加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明确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

第2、3题,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对特征的理解。

本题使学生在数形图的过程中,巩固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2分)

生:

长方形的长边叫做长,短边叫做宽,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师:

说一说正方形各边的名称和特点。

生:

正方形的边就叫做边,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本环节通过总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

5.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长方形:

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

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6.教学反思与改进

《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平行四边形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单元

第六单元

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科书安排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通过观察生活物品中的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二个问题通过拉伸框架的活动,引导学生从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角度,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三个问题借助在点子图上的画图过程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体会。

2.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平行与垂直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二年级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亟待提高,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演示法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

PPT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方式与内容

4.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5.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体会平行四边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生评、师评相结合。

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

学习难点:

能准确地在点子图上画出平行四边形。

突破方法:

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计时间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备注

一、情境导入(2分)

师:

观察下面的图片,在挂物架、楼梯扶手和伸缩门中都有这样的图形。

(课件描红)

师:

这些都是平行四边形。

师: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平行四边形。

本环节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二、探究新知(20分)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师:

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形框架,向右拉动这个长方形框架,长方形就会变成平行四边形,向左拉动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在老师拉动的过程中,想一想平行四边形都有哪些特点?

2.出示动画,学生实际操作,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生1:

平行四边形是由长方形拉动后得来的,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在拉动的过程中边的长短也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也相等。

生2:

在拉动的过程中,有的角变大了,有的角变小了,但是对角是相等的。

生3:

平行四边形是比较容易变形的。

师:

没错,这些都是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对边相等。

(2)对角相等。

(3)容易变形。

3.接着画平行四边形。

师:

在点子图中接着画平行四边形,想一想,可以怎么画?

生: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可以先画出上面那条边的对边,再连接斜边。

师:

就按照你的方法画一画吧。

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在点子图中画平行四边形的活动,全班核对。

 

本环节通过拉动长方形框架使其变成平行四边形框架,让学生从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区别与联系中进一步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本环节在点子图中画平行四边形,目的是通过操作,进一步获得对平行四边形的感性认识。

 

画两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帮助学生巩固、提高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16分)

1.用小棒摆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5.接着画平行四边形。

6.读一读,讲一讲。

本题使学生利用操作活动,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本题使学生借助画图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本题通过阅读材料,开展学生视野,鼓励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其他四边形,感受图形的作用与美。

四、课堂小结(2分)

师:

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有哪些?

生:

1.对边相等。

2.对角相等。

3.容易变形。

本环节通过总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

5.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

对边相等

对角相等

容易变形

6.教学反思与改进

 

《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欣赏与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单元

第六单元

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教科书安排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通过图案欣赏,引导学生思考图形与图案的联系,体会图形的美。

第二个问题了解由图形设计图案的方法。

第三个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基础知识是认识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对于圆形、菱形等平面图形只是初步认识,学生善于发现规律,但未必会总结规律。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探索发现、操作演示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

PPT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方式与内容

6.通过图案的欣赏与设计,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图形的美。

7.在图案欣赏过程中,能辨认图案中已学过的图形。

8.会用已学过的图形设计简单的图案,发展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

生评、师评相结合。

一是通过从图案中辨认学过的图形,体会复杂的图案都是由简单的图形组成的,。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

能用已学过的图形进行有规律的排列并设计图案。

学习难点:

设计有规律的图案。

突破方法:

展示生活中的美丽图案,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计时间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备注

一、情境导入(3分)

师:

欣赏下面这些漂亮的图案,找出你认识的图形。

生:

有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本环节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20分)

1.说一说,下面两幅作品是如何设计的?

师:

说一说,下面两幅作品是如何设计的?

生1:

第一幅作品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边框由绿色的长方形和黑色的小正方形组成,里面由2个黄色、2个红色的正方形组成。

生2:

第二个图案是先由1个蓝色三角形和1个黄色三角形拼成1个正方形,再由16个这样的正方形拼成整个图案。

4.在方格纸上尝试自己设计一个漂亮的图案。

师:

在方格纸上尝试自己设计一个漂亮的图案,动手试一试吧。

学生独立动手画图,完成后与同桌交流是如何设计的,最后全班交流分享。

3.拼一拼。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拼一拼,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本环节引导学生讨论两个学生的作品是如何制作的,让学生了解由图形设计图案的方法。

 

本环节在欣赏同伴作品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尝试自己设计图案。

 

动手拼一拼,用不同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三、巩固练习

(15分)

1.在下面的图形中分别找出两个你学过的图形,描一描,说一说。

2.看一看,做一做。

5.在全班同学设计的图案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描在下面的方格纸上。

第1、2题使学生借助操作和辨认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学过图形的认识。

第3题使学生利用所学图形设计简单的图案,并在设计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和对图形美的欣赏。

四、课堂小结

(2分)

师:

这节课,我们利用学过图形,设计出了许多漂亮的图案。

设计图案时,可以选一种图形有规律地排列,也可以用不同图形组成不同图案。

有规律地涂上颜色,就会形成非常漂亮的图案。

本环节通过总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

5.板书设计

欣赏与设计

复杂的图案都是由简单的图形组成的。

6.教学反思与改进

《练习五》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练习五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单元

第六单元

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共有9道习题,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角的认识,分别是第1—4题;第二类是四边形的认识,分别是第5--7题;第三类是设计与欣赏,教科书第8、9题。

2.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角和四边形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部分学生掌握得还不是很牢固,因此,本节课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讲练结合法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

PPT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方式与内容

1.巩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2.加深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

师评、生评相结合。

理解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

巩固对角的认识及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

突破方法:

创设动物王国情境,让学生以闯关的形式进行整理与复习。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计时间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备注

问题情境

(5分)

师:

欢迎二

(1)班的小朋友来到我们图形的王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