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 单元练习题精选教学文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6372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 单元练习题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 单元练习题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 单元练习题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 单元练习题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 单元练习题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 单元练习题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 单元练习题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 单元练习题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 单元练习题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 单元练习题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 单元练习题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 单元练习题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 单元练习题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 单元练习题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 单元练习题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 单元练习题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 单元练习题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 单元练习题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 单元练习题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 单元练习题精选教学文档.docx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 单元练习题精选教学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 单元练习题精选教学文档.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 单元练习题精选教学文档.docx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声单元练习题精选教学文档

第三章声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

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一、选择题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1.校园广播站正在播音,小明马上告诉大家:

“这是我们班的小亮同学在播音,那么小明判断依据是声音的(  )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

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2.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A. 响度                                     B. 音色                                     C. 音调                                     D. 频率

3.某同学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错误的是(  )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声音是一种波

C. 声音具有能量                                                     

D.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

4.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的歌声,小华说:

是刘欢演唱的。

其判断是依据声音的

A. 频率                                     B. 响度                                     C. 音调                                     D. 音色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只要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B. 超声波是传播速度大于340m/s的声波

C. 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性质

D.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6.如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         

B. 

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扩音器的作用是提高声音的音调

C. 

 “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         

 

D. 

发音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7.用牙轻咬住筷子的一端,用手指轻敲另一端,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右手握住筷子,使筷子不与牙齿接触,保持筷子的位置不变,手指仍像前次一样敲击筷子,比较两次的敲击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声音响些,说明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好些

B. 第二次声音响些,说明气体传声比固体传声好些

C. 第一次声音响些,说明气体传声比固体传声好些

D. 第二次声音响些,说明同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好些

8.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自行车车铃,你立即就听不到铃声了,原因是(  )

A. 手吸收了声音      

B. 手使车铃停止了震动      

C. 手挡住了声音      

D. 声音通过手传导到别的地方了

9.下面关于几个课堂小实验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向右敲击玻璃瓶,音调会逐渐变高

B. 图乙中,敲打橡皮膜,烛焰晃动最大或最先熄灭的是最左边的蜡烛

C. 图丙中,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观察纸片弹起的高度,该实验是探究响度与频率的关系

D. 敲击右边的音叉,会观察到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不仅能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还能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10.街道旁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的噪声等级为78.8dB.若人处在此噪声等级的环境中( )

A. 对人的听力会产生严重危害                                

B. 对人的学习会产生影响

C. 对人的睡眠不会产生影响                                    

D. 对人的学习、睡眠都不会产生影响

11.小军朗读课文时声音太小,离他较远的同学听不清楚,老师请他声音再大一点。

这里的“声音大一点”指的是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12.关于老牛叫的声音和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

A. 老牛的音调高,响度大                                  

B. 老牛的音调低,响度大

C. 老牛的音调低,响度小                                  

D. 老牛的音调高,响度小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其中是两种声音的波形,甲图是________(填“噪声”或“乐音”)的波形,理由是________.

14.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___ 产生的,我们能分别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各人发出声音的________ 不同。

15.一则公益广告说到“有礼,不要声高”提醒我们在公共场所应该控制声音的________.

16.如图甲所示,蝙蝠靠发出________发现昆虫。

如图乙所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可推理得出________不能传声。

17.“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人耳中的,人根据________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

18.噪声的等级用 ________来表示;  ________以下的声音不影响人们休息、睡眠.

19.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

20.蝙蝠在夜间飞行时不会撞到障碍物,是因为它在飞行时发出________(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________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它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蝙蝠所采用的这种方法叫做________.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________.

21.历史上第一次测定水中的声速是1827年在瑞士和法国边境的日内瓦湖上进行的.两位测量者分别坐在两只船上,两船相距14km,在一只船上系上一口钟并将钟沉入水下,当敲响钟时,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在另一只船上系上一个听音器并沉入水下,这只船上的测量者在看到火药发光10s后,从听音器听到水下传来的钟声,请问由此测量出的水中的声速是________.(当时空气的温度为15℃).

22.高压输电线的振动原因之一是风.然而夏天常常只能看到振动,听不到“嗡嗡”作响.原来夏天的气温高,电线长而松驰,而冬天的气温低,电线短崩的很紧.由此可知:

发声体越紧,发出的音调越________;高压输电线夏天振动发出的是________(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三、实验探究题

23.小闵用一把钢尺来探究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结构的关系,她把尺子固定在桌面上,先把钢尺伸出桌子边沿多一些,使它振动发声;然后再把尺子伸出桌子边沿少一些,再使其发声,比较两次音调的高低.

(1)在她的两次实验中,应该保持________不变,实验的结果是:

尺子伸出桌子边沿越多,它发声的音调越________.

(2)她若探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则应该保持________不变,改变尺子振动的________,实验后得出的结论是:

发声体结构不变时,________,声音的响度越大.

24.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毛衣、报纸、棉花、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

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完成下面各题:

(1)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__。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再盖上盒盖,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比较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下面的表格是为了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而设计的,其中与方案B对应的是________。

(4)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

四、综合题

25.在信息量猛增的今天,手机是信息交流的必备工具,它在使用过程中有许多的物理知识,请提出两个与手机相关的物理问题,并针对问题做出回答:

(知识点不能重复)

例如:

问:

手机来电话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答:

声音是由于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1)问:

________答:

________

(2)问:

________答:

________.

26.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

(1)图中A是禁鸣标志,禁鸣是在________处控制噪声.

(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90m至少需要________ s,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________.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理论研究表明,超声波的能量很大,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使罐中的水飞溅成许多的小雾珠,再用小风扇把雾珠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

超声波可以定向发射,例如超声波遇到鱼群时,不会绕过鱼群继续向前传播,而是被鱼群反射回来,渔船探测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就可以知道鱼群的位置了.

材料二:

据美国××局地震信息网消息,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格林尼治时间2019年4月24日发生里氏6.2级地震,地震爆发前,许多动物往往有异常反应.如老鼠逃出洞、牛马不入圈、鸡犬不宁等,这主要是因为地震爆发前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强烈的次声波引起的.

次声波的重要特性是传播过程中衰减较少,不易被水或空气吸收,溶液绕过障碍物向前传播,能传播很远,而且无空不入.

此外,次声波能将桥梁、高大的楼群弄裂,而且SHz的次声波对人体伤害最大,能引起神经错乱、大脑损伤、四肢麻木、甚至死亡.

(1)问题一:

超声波具有两个特征:

________;________.

(2)问题二:

次声波和超声波相比较,在传播方面有何不同:

________ 

(3)问题三:

超声波和次声波在传递方面具有相同的规律,都能________ ;________ .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题

1.【答案】C

【解析】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不同的人音色不同,小明判断是小亮同学在播音的依据是声音的音色,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不同的发声物体音色不同.

2.【答案】A

【解析】:

看电视时,调节电视机音量,是为了让声音更大一些,是增大响度的.

故选A

【分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3.【答案】D

【解析】:

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此选项正确;

B、声音本身是一种波,看不到摸不着.此选项正确;

C、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本身具有能量.此选项正确;

D、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空气中传播最慢.此选项错误.

故选:

D.

【分析】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②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另外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③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本身具有能量.

4.【答案】D

【解析】【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解答】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分辨不同人的声音的.

故选D.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5.【答案】C

【解析】【分析】听到声音的条件是声音到达人耳引起听觉,如果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也听不到声音,故A错;超声波是指声音的频率较大的声波,与传播速度无关,故B错;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性质,故C正确;真空中不能传声,故D错;应选C。

考点: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6.【答案】D

【解析】A.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A不符合题意.

B.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扩音器的作用是提高声音的响度,B不符合题意.

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C不符合题意.

D.发音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

(1)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2)声音的大小指的是响度;扩音器的作用是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

(3)超声波的应用:

回声测距、倒车雷达、B超等;

(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7.【答案】A

【解析】【解答】解:

当敲击筷子时,声音可以通过筷子和空气两种介质传播到耳朵里,而筷子的传播速度快,传播效果好,所以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比第二次响度大些.故选A.

【分析】固体、气体、液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传声最慢.

8.【答案】B

【解析】【解答】解:

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用手按在自行车车铃的金属盖上,金属盖不再振动,也就不再发出声音.

故选B.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9.【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木棍敲击玻璃瓶时主要是水在振动,水越少,越容易振动,所以水越少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水越多,越难振动,则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故甲中,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向右敲击玻璃瓶,音调会逐渐变低,故A错误;

B、图乙中,敲打橡皮膜,烛焰晃动最大或最先熄灭的是最右边的蜡烛,故B错误;

C、乒乓球振动幅度越大,说明音叉振动幅度比较大,物体的振幅影响声音的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所以此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C错;

D、由图可知,当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所以说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发生了振动,

而我们并没有直接敲响左边的音叉,证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给左边的音叉的,所以空气能传递声音;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叫响度;声音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波具有能量;

C、正在发声的音叉,音叉的振幅很小,眼睛不容易观察,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使振动幅度放大,容易观察.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且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10.【答案】B

【解析】【解答】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

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

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巧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分析】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

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

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巧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11.【答案】B

【解析】【解答】解:

老师说声音大一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听的更为清楚,增大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

B。

【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12.【答案】B

【解析】【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牛的叫声与蚊子的叫声相比较而言,牛的叫声响度大;蚊子翅膀扇动的频率比牛的声带振动频率大,所以牛的音调相比较低;

故选B.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音调和响度定义去分析解答.

二、填空题

13.【答案】噪声;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解析】【解答】由甲图可以看出,其波形图杂乱无章,是无规则的,是噪声的波形;

乙图中的波形图呈周期性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是乐音的波形.

故答案是:

噪声;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分析】噪声是由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其波形图是杂乱无章的;

乐音的波形图是有规律的,是物体做有一定规律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14.【答案】振动;音色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振动都能发声,人讲话是靠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的。

不同的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声波的波形不同,我们一般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分析】声音的产生及声音的特性。

15.【答案】响度

【解析】【解答】声高,即我们所说的声音的大小,在声学中叫做响度,由声源的振幅决定。

故答案为:

响度

【分析】响度:

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16.【答案】超声波;真空

【解析】【解答】解:

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发现昆虫;由实验现象可知,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当罩内空气接近真空时,几乎听不到声音,所以可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

超声波;真空.

【分析】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清洗牙齿等.

声音的传播:

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17.【答案】空气;音色

【解析】【解答】解:

钟声是由于钟受到钟锤撞击发生了振动,产生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耳.因为不同的发声体结构不同,所以客人通过声音的音色辨别是钟声.故答案为:

空气;音色.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2)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8.【答案】分贝;50dB

【解析】【解答】解:

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分贝.

故答案为:

分贝;50dB.

【分析】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0dB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生活、影响工作;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超过150dB的噪声环境,会使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19.【答案】20Hz—20190Hz

【解析】【解答】解: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在20Hz——20190Hz之间,高于20190Hz的声音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为次声波.

故答案为:

20Hz—20190Hz.

【分析】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190Hz。

20.【答案】超声波;反射;回声定位;声呐

【解析】【解答】蝙蝠在飞行时能够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碰到蛾子、蚊子等昆虫或其它的障碍物反射回来,蝙蝠根据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就可以对前方的物体做出判断,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蝙蝠所采用的这种方法叫做回声定位.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

故答案为:

超声波;反射;回声定位;声呐.

【分析】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从而做出判断.

21.【答案】1400m/s

【解析】【解答】解: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v=

=

=1400m/s.故答案为:

1400m/s.

【分析】钟声和火药的光同时产生,光速传播速度相当的快,此时光传播需要的时间可以忽略,将看到光的时刻作为声音产生时刻,根据公式v=

可求出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22.【答案】高;次声波

【解析】【解答】解:

据题意可知,发声体越紧,振动的越快,即发出的音调越高;

冬季气温低,电线受冷收缩而绷紧,风吹时电线振动频率高,当电线振动频率高于20Hz时,发出的声音人耳是可以听到的;

夏天气温高,电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