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耳鸣耳聋验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6384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耳鸣耳聋验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治耳鸣耳聋验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治耳鸣耳聋验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治耳鸣耳聋验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治耳鸣耳聋验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治耳鸣耳聋验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治耳鸣耳聋验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治耳鸣耳聋验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治耳鸣耳聋验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治耳鸣耳聋验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治耳鸣耳聋验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治耳鸣耳聋验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治耳鸣耳聋验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治耳鸣耳聋验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治耳鸣耳聋验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治耳鸣耳聋验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治耳鸣耳聋验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治耳鸣耳聋验方.docx

《治耳鸣耳聋验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耳鸣耳聋验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治耳鸣耳聋验方.docx

治耳鸣耳聋验方

治耳鸣耳聋验方

耳鸣可见于哪些病

耳鸣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它不仅令人不安,影响工作和生活,还常常是耳部或全身某些疾病的早期信号。

◆全身性疾病

  当肾病、肝胆疾病、糖尿病、结核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导致全身功能紊乱时,常会出现耳鸣症状,其特点与药物中毒引起的耳鸣一样,都是高音调、双侧性。

这种耳鸣一般会随上述疾病的康复而消失。

此外,有资料表明,耳鸣可能是冠心病的先兆。

据统计,在有耳鸣的冠心病患者中,86.7%的患者耳鸣比心绞痛先出现,8.6%的患者心绞痛和耳鸣同时出现。

这是因为耳蜗对缺血缺氧比较敏感。

  特别提示:

耳鸣可作为早期心脏病的重要标志。

 

因此,一个原来没有耳鸣症状的中老年人,在近期内突发耳鸣,应及时检查血脂、血压及心电图,以明确是否患有隐性心脏病。

有些人长期耳鸣,但如果近期耳鸣加重,也应该检查心脏。

  ◆身体虚弱

  这种耳鸣多没有器质性病变,常由于血管张力不足、局部供血差引起。

中医认为,它是肾虚的表现。

  ◆神经衰弱

  这种耳鸣音调高低不定,多为双侧性,常伴有头痛、头昏、失眠、多梦等症状。

这种耳鸣还与忧郁有关,调节情绪可使之好转。

  ◆耳部疾患

  患者多有耳病史,耳鸣在夜间有加重趋势。

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分为传导性耳鸣和感音性耳鸣。

当外耳有耵聍、异物、炎症肿胀发生阻塞,耳膜充血、内陷、穿孔,中耳积液或感染、耳硬化症时,均可发生传导性耳鸣。

这种耳鸣常发生于病变的一侧,且音调较低,如“隆隆声”、“轰轰声”、“嗡嗡声”。

耳的感音部位是内耳耳蜗,如发生内耳震荡、水肿、听神经瘤等,会刺激内耳耳蜗产生耳鸣。

这种耳鸣多为双侧性,鸣音较高,如蝉鸣或嘶嘶声,耳鸣常呈间歇性。

  ◆颈部疾患

  颈部肿瘤或其他颈部疾病压迫颈动脉时,可引起受压侧耳鸣。

耳鸣的特点为持续性、低音调,随体位变化,耳鸣的程度可有变化。

  ◆药物中毒

  损伤内耳神经大剂量奎宁、奎尼丁、氯喹等药物,可引起剧烈耳鸣,但停药后会好转,多不影响听力。

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对听神经及前庭神经均有损害,可出现耳鸣,若不及时停药,可迅速发展成耳聋,并难以恢复。

药物过敏或中毒造成的耳鸣,往往是高音调,且呈双侧性。

  此外,更年期综合征也可引起耳鸣,尤其是睡眠不好的人更严重。

但也有少数耳鸣患者病因不明,需定期观察、检查。

特别是单侧呈高音调耳鸣的患者,更应定期去正规医院神经科、五官科检查,以便得到准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治耳鸣耳聋验方十则

仙鹤草治耳聋:

取鲜仙鹤草(连根)150克,加冷水适量,煎成浓汁频饮,每日1剂,连用10天为1个疗程。

  路路通治耳鸣:

取路路通15克,先用冷水浸泡1小时,然后水煎成汁频饮,5天为1个疗程。

  葛根治特发性耳聋:

取葛根适量研末,用空心胶囊装后吞服,每日2~3次,每次3~4粒。

 

1月为1个疗程。

  柴胡治耳鸣及耳聋:

取柴胡、香附各30克,川芎15克,烘干,共研末。

主要用于链霉素类药物引起的耳鸣或耳聋,每次口服0.6~1克,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老人儿童酌减。

  草乌治神经性耳鸣:

取生草乌15克,浸泡于50毫升75%酒精中,7天后即可用,每天滴耳1~2次,一般3次即可治愈。

  地柏治耳鸣及耳聋:

取熟地50克、黄柏10克、石菖蒲10克,将上述药物放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浓煎为250毫升温服,每日1剂。

对阴虚火旺所致的耳鸣、耳聋疗效较好。

  百合散治耳鸣:

取百合90克研成粉末,每次用温水冲服9克,每日2次。

对阴虚火旺所致的耳鸣及听力减退疗效较好。

  二至丸治耳鸣及耳聋:

取二至丸适量,每次用开水吞服10克,每日2次,连用半个月为1疗程。

  灵磁石治耳鸣:

取灵磁石10克,水煎服,1日2次,连用10天为1疗程。

  芦瓦饮治耳鸣:

取鲜芦根、瓦松、车芯草各10克,水煎成汤剂当茶饮,1月为1疗程。

辨证施治

1、风热侵袭型此型患者,起病较急,但症状通常不会很严重,耳鸣音调较低沉,耳内有胀满、堵塞的感觉,多有自语增强的特点。

常伴鼻塞、流涕、咳嗽等肺经表症。

西医诊断多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鼓膜可见充血、内陷,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

这一证型的治疗,应采用刘元素的“耳聋治肺”的观点,从肺论治,用疏风、宣肺、通窍法治疗,银翘散一类的方剂都可。

常用药物有双花、连翘、桔梗、杏仁、荆芥、防风、蝉衣、菖蒲,痰多加栝蒌,鼻塞加辛夷、苍耳子、白芷。

2、肝火上扰型此型患者发病多较突然,症状比较重,耳鸣声较大,与情绪情志变化关系密切,常常在郁怒之后发生或加重。

多伴有口苦、心烦、头昏、头痛、急躁易怒等肝火上逆的症状,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此型为肝火上扰清窍而致,法应清肝泻热通窍,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物有:

胆草、黄芩、山栀、当归、泽泻、生地、木通、柴胡、菖蒲、蔓荆子、磁石。

3、痰浊上壅型此型病程一般较长,耳鸣、头昏、头沉、头重、头闷,耳内胀闷、堵塞感明显。

可伴有胸闷,纳呆,舌质多较胖,边有齿痕,苔厚腻,脉弦滑。

此型为痰浊上壅蒙蔽清窍所致,治法应该化痰降浊、和胃开窍,多选用二陈汤加减。

常用药物有:

半夏、陈皮、茯苓、僵蚕、菖蒲、生苡仁、白芷;可适当选择1~2味活血化瘀药,如丹参、桃仁、红花、当归尾等,通过祛瘀以助通窍,也符合中医久病多瘀的理论;如有痰浊化热征象,可加黄芩、黄连、栝蒌、枳实。

4、肝肾不足型此型病程较长,据临床情况来看,多为老年人发病。

耳内犹如蝉鸣,鸣声一般不会很大、很响,可伴有腰膝酸软、眼花、眼干涩等肾经不足之症,兼症往往表现不明显,舌质红,少苔,脉细。

对于老年人耳鸣,又无其他兼症表现时,多可归于此型中。

治疗以补肾益精、滋阴潜阳为主,方选耳聋左慈丸,常用药物有生熟地、山萸肉、山药、菖蒲、牛膝、菟丝子、覆盆子、蝉衣、磁石、神曲、葛根、柴胡。

临床常可见到耳鸣伴有比较明显的心火上炎的症状,心烦、急躁、失眠、口舌生疮,舌尖红,脉细数。

在青年人中多见,一部分老年人也可发生。

此为肝肾不足,水不济火,心火上炎,扰乱清窍所致。

治疗上应侧重于清心火,其次滋肾阴,方选导赤散加减。

常用药物有:

生地、黄芩、黄连、淡竹叶、木通、灯芯草、菟丝子、麦冬、覆盆子、酸枣仁。

5脾胃虚弱型患者多表现出精神差,疲乏无力,头昏,劳累后症状加重,纳差,舌质淡,苔薄白或厚,脉弱。

治以健脾益气,升阳通窍,可选择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八珍汤一类方剂。

常用药物有:

党参、黄芪、白术、升麻、葛根、柴胡、陈皮、半夏、当归、菖蒲。

验方一健脾补肾方治疗神经性耳鸣(药方编号:

r16001) 

[处方组成]桑寄生,枸杞子,仙鹤草,五味子,杜仲等。

 

[用法用量]每日l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补肾,通窍醒神健脑。

主治:

耳鸣。

 

[处方加减]夜间耳鸣加重,加酸枣仁等;头痛寐差,加石决明等;肾虚明显,加女贞子等;头昏椎动脉供血不足,加葛根等;年老有血瘀症状者.加路路等;。

 

[病例验证]上方治疗肾虚性耳鸣50例65耳,痊愈8耳(12.3%),显效15耳(23.1%),有效24耳(36.9%),无效18耳(27.7%),总有效率为72.3%。

 

验方二养心宁神方治疗神经性耳鸣(药方编号:

r16002) 

[处方组成]磁石,酸枣仁,琥珀,珍珠母,龙骨,茯神,远志,黄连等。

 

[用法用量]每日l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28日为1个疗程。

 

[功能主治]养心宁神,平肝镇惊,通窍聪耳。

主治:

神经性耳鸣。

 

[处方加减]索取药方时一并寄出。

 

[病例验证]上方治疗神经性耳鸣30例40耳,显效14耳(35%),有效15耳(37.5%),无效11耳27.5%),总有效率为了2.5%。

 

验方三补肾活血通窍方治疗神经性耳鸣(药方编号:

r16003) 

[处方组成]葛根,黄芪克,黄精,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桃仁,红花等。

[用法用量]每日l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

 

[功能主治]补肾益气,活血通窍。

主治:

耳鸣耳聋。

 

[处方加减]失眠加酸枣仁、远志等。

 

[病例验证]本方治疗耳鸣耳聋36例,治愈6例(16.7%),有效27例(75%),无效3例(8.3%)总有效率(91.7%)。

或;神经性耳鸣有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两种,后者别人在旁边亦可以听到。

其中主观性最为多见。

1、一过性的高音调耳鸣可能为劳累,血管痉挛等原因引起。

2、双侧或者单侧耳鸣在感冒后出现,伴有耳闷,自听感过强,可能为分泌性中耳炎。

年龄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单侧分泌性中耳炎要警惕鼻咽癌。

3、美尼尔氏综合症(梅尼埃病)伴有的耳鸣多为间歇性,伴有反复发作的眩晕和逐渐加重的听力下降。

4、伴有病史较长的耳内流脓多为慢性中耳炎引起。

5、"呼呼"的声音,与呼吸节律相一致,深呼吸时加重,可能为咽鼓管异常开放症。

6、与脉搏节律相一致,搏动性的耳鸣要排除颈静脉球体瘤。

也可能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扭曲引起动脉涡流所产生。

7、音调较高多为神经性耳鸣,如老年性聋,美尼尔氏综合症(梅尼埃病),药物中毒,耳硬化症,外淋巴瘘等,其确切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

8、耳鸣可伴有或者不伴有听力下降,听力明显下降的病人仍可出现耳鸣。

详细的耳鸣的检查要包括全身系统的检查和耳鼻咽喉科专科的检查,必要时进行听力测试,心理评价,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耳鸣匹配等耳鸣测试检查。

9、耳鸣的治疗方法目前为止尚无确切肯定有效的方法,应尽可能针对病因治疗,另外减轻焦虑,心情放松,注意休息对耳鸣有一定的好处。

可能有效的方法还包括

(1)药物:

扩血管营养神经类药物,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卡马西平类抗惊厥类药物,利多卡因及安定类药物,以及六味地黄丸等中药;

(2)掩蔽治疗;(3)电刺激治疗;(4)心理学治疗;(5)耳部按摩:

如传统的按摩方法鸣天鼓:

双手掌按住耳部,拇指置于脑后,四指敲打后脑勺。

民间治疗偏方 

灵磁石30克、五味子10克、龙胆草6克、生地黄30克、山药12克、山茱萸12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水煎服。

用法:

灵磁石先煎20分钟,然后再与另8味药一起煎20分钟即可服用,每天一剂,早晚各服一次,连服7剂。

 

党参30克、黑胡椒10克(布包)、白鸽1只(去毛及内脏),加水适量,稍加食盐,小火炖熟,饮汤吃鸽肉,连服5~7天。

 

1)肝胆湿热型:

龙胆草、泽泻、车前草、山栀子、生地各15克,柴胡、当归尾各10克,郁金12克,葛根30克,甘草6克。

(2)瘀阻脉络型:

赤勺、石昌蒲各15克,桃仁、当归、红花各12克,川芎、柴胡、蔓荆子各10克,甘草6克。

(3)肝肾阴虚型:

丹皮、熟地、山萸肉各12克,云茯苓、泽泻、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磁石、珍珠母(均先煎)各30克,五味子10克。

 

以上方剂每日1剂,用清水500毫升煎至150毫升,顿服。

14剂为1疗程,可连服2个疗程。

另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2~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天一次。

 

常用膳食如下:

 

一、补充含铁量丰富的食物:

动物肝脏。

如:

猪肝、羊肝;动物血,如猪血、羊血、鳖血以及瘦肉、蛋黄、菠菜等。

 

二、补充含锌量丰富的食物:

黑米、鱼类、牡蛎、瘦肉、粗制面粉、洋葱等。

 

三、补充含镁丰富的食物:

黑枣、核桃、芝麻、香蕉、海带、紫菜和杂粮等。

 

四、补充含钙丰富的食物:

鲜奶、乳制品、豆制品、排骨汤、鸡蛋、鱼汤、水果、新鲜蔬菜以及动物内脏和粗粮等。

 

五、补充含B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的食物:

胡萝卜、绿叶蔬菜、白菜、南瓜、蛋黄、鱼肝油等。

 

六、补益肝肾的食物:

桂圆肉、枸杞、大枣、小黑豆、鳖肉、动物内脏、肾脏等。

 

以上各类食品在应用时,可以随机组方,代餐或佐餐。

如黑米50g,芝麻30g,核桃仁30g,胡萝卜50g,桂圆肉15g,瘦肉50g,蛋黄10g共煎成粥,或加盐,或加糖调味而食之;又如菠菜50g,豆腐100g,海带30g,生菜50g,胡萝卜50g,排骨汤150g,作成汤菜以佐餐等。

 

另外,在膳食调养时,还应注意忌饮浓茶,忌食或少食动物油,肥肉以及煎炸食品

几种简单易行的防治方法。

 

 屏气法安定静坐,紧紧闭嘴,以两指捏紧鼻孔,怒睁双目,呼气冲击耳窍,至感觉到轰轰有声为止。

每日做数次,连做两天即可见效。

 

 搓掌法屏息坐定,搓掌心50次,趁掌心热时紧按双侧耳门,如此做6次,连做2~3个月。

治疗时要保持心情清静,方可收效。

 

 摩、扣耳门法先用大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摩耳门12下,再逆时针方向按摩耳门12下,然后用食指和中指并拢扣耳门两下,大拇指按一下,两扣一按为一次,连续12下,每天早晚各做1次。

 

   治耳鸣方 

 ◎灵磁石20克、淮山药15克、天门冬15克、茯苓10克、熟地10克、制首乌10克、甘草3克、潞党参15克、怀牛膝15克、五味子10克,水煎,分两次服,每日一剂,可滋肾、治耳鸣。

 

 ◎白术15克、五味子15克、山药15克、桂圆肉15克,水煎,分两次服,每日一剂,可补血、健脾、安神,用于眩晕、耳鸣等症。

 

 ◎明天麻10克、制半夏10克、白术10克,白蒺藜15克、珍珠母15克、合欢皮15克、夜交藤15克、茯苓15克,水煎,分两次服,每日一剂,可平肝健脾,用于眩晕、耳鸣等症。

耳鸣病在少阳阳明

  案例

  冯某,女,38岁。

2010年3月31日初诊。

  双耳鸣响半年,耳鼻喉科诊断为“神经性耳鸣”,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显。

刻下症见:

双耳鸣响,呈持续性,伴见头晕,胸闷,失眠,易惊,腰酸,精神欠佳,大便不爽,舌苔白腻,脉弦细。

辨六经属太阳、少阳、阳明合病,辨方证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苍术、防己证。

处方:

柴胡12克,黄芩10克,清半夏15克,党参10克,桂枝10克,生龙、牡各15克,苍术15克,炙甘草6克,枳实10克,防己10克,生姜15克,大枣4枚。

7剂,水煎服。

  2010年4月7日二诊:

耳鸣明显减轻,睡眠好转,精神好转,胸闷已。

舌苔白腻,脉细。

上方去枳实、防己,加远志10克,菖蒲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赤小豆15克。

7剂,水煎服。

  2010年4月14日三诊:

诸症持续好转,精神状况恢复很好,自谓“2周前啥也干不了,现在能行了,带孩子带得很好。

”舌苔白腻,脉细弦。

处方:

柴胡12克,黄芩10克,清半夏15克,党参10克,桂枝10克,苍术10克,茯苓12克,远志10克,菖蒲10克,生龙、牡各15克,炙甘草6克,合欢皮15克,生石膏45克,生姜15克,大枣4枚。

7剂,水煎服。

  2010年4月21日四诊:

耳鸣偶发,自己说:

“能深度睡眠了,脾气比以前好多了,嘴唇比以前湿润了。

”正值月经来潮,经前小腹发凉。

舌苔白腻,脉细。

处方:

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茯苓15克,苍术10克,柴胡12克,炙甘草6克,桂枝10克,生龙、牡各15克,合欢皮15克,远志10克,石菖蒲10克,酸枣仁15克。

7剂,水煎服。

  2010年4月28日五诊:

耳鸣已止,诸症俱不明显,2天前参加拔河比赛,感觉身体有劲了。

脘腹稍觉欠佳,大便不畅。

舌苔白腻,脉细。

上方加陈皮30克,7剂,水煎服。

  药后无不适,停药。

  体会

  神经性耳鸣属临床常见病、难治病之一。

西医对该病的病因病理尚未完全清楚,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

中医对耳鸣的认识,传统多从脏腑、经络角度作解,“实则泻肝,虚则补肾”为主要治法。

然临证所见,多数耳鸣绝非泻肝、补肾可以取效。

本案中,冯世纶从辨六经、辨方证入手,五诊而愈,取得佳效。

  对《伤寒论》第107条的解读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见于《伤寒论•太阳病篇》的第107条: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对于本条的解读,历代注家认识多有不一。

伤寒误下,正气受损,邪陷少阳,此为共识。

但症状表现较杂,有以邪气弥漫三焦作解者,有以三阳同病作解者,也有认为少阳、厥阴合病者;有谓肝胆郁热,有言心胆痰火,也有认为属正虚邪陷、败象毕现者。

冯世纶认为,本证当属太阳、少阳、阳明合病。

《解读张仲景医学》一书中指出:

“伤寒八九日,病已传少阳,医者误用下法,症见胸满,则知柴胡证还未罢。

湿热上结,故烦惊而小便不利。

胃不和,邪热扰神明故谵语。

水气外溢,故一身尽重而不可转侧。

  关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临证善用经方者几乎都有同感: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属常用方,且有佳效。

但对其方解,似乎很难确切地说清道明。

正如当年陆渊雷先生所说:

“方虽杂糅,颇有疑其不可用者,然按证施治,得效者多。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由小柴胡汤去甘草,加桂枝、茯苓、大黄、龙骨、牡蛎、铅丹组成,通常认为本方具有和解少阳、通利三焦、镇惊安神之功,可用于外感病,少阳枢机不利兼见烦惊者;内伤病,肝胆郁热,痰火扰心者。

冯世纶认为,本方以小柴胡汤去甘草扶正达邪,和解清热为主,加桂枝降冲,茯苓利水,大黄泻下,龙骨、牡蛎、铅丹镇静安神,用于小柴胡汤证见气冲心悸,二便不利,烦惊不安者。

  对本案辨证论治的梳理

  本案以耳鸣为主诉,属清窍病变,首先考虑半表半里证。

患者见证较杂,尽管有精神欠佳,但尚值壮年,未见四逆,故考虑为半表半里之阳证而非阴证。

症见胸闷,易惊而失眠,极似第107条所描述之“胸满烦惊”,故辨为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未见小便不利、大便干结,故去掉方中茯苓、大黄。

舌苔白腻,胸闷较显,故加用苍术、防己、枳实利气化饮。

铅丹有毒,药房不备,冯世纶多去而不用,而常加用生石膏。

随着症状的缓解,二诊、三诊侧重于加强解郁安神。

四诊月经来潮,改用当归芍药散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养血化饮,解郁安神。

五诊考虑到脘腹不畅,加用陈皮一味理气温中。

重用麻黄治疗耳鸣52例

  笔者曾提出过“耳鸣从肺论治”的观点,并据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在此基础上,从1991年~1998年,重用麻黄宣肺利水通窍,治疗耳鸣52例,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以耳鸣为主症,且反复发作达1月以上,或持续发作在5天以上。

病情分级按《中药新药治疗耳鸣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1993年),分为轻、中、重3度。

根据就诊先后随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52例中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18~64岁,平均40.8岁;轻度17例,中度26例,重度9例。

对照组50例中男31例,女1例;年龄20~63岁,平均41.2岁;轻度18例,中度24例,重度8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基本方:

麻黄10~30g、杏仁10g、石菖蒲15g、当归15g、黄芪20g、升麻6g、通草6g、葶苈子10g、炙甘草6g。

水煎二道汁混合,每日1剂,分3次温服。

其中麻黄每日用量从10g开始使用,逐渐加大至30g,以药后全身微汗出为度。

体弱多汗者慎用。

辨证加减法:

风热上扰型加连翘10g、桑叶10g;肝胆火盛型加柴胡10g、黄芩10g;痰火郁结型加胆星15g、川贝10g;肾精亏损型配合六味地黄丸。

  对照组:

维生素B10.1、维生素B120.5mg,肌注每日1次,路丁20mg、谷维素20mg,口服每日3次。

  治疗效果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

耳鸣消失,听力恢复正常,1个月以上不复发者。

显效:

耳鸣影响工作和睡眠转为仅在夜间或安静环境下出现,或持续性耳鸣减轻为偶发,无明显听力障碍者。

有效:

耳鸣由影响工作和睡眠转为嘈杂环境下出现,或由嘈杂环境中出现转为安静环境下出现;或由持续发作转为间歇性发作。

无效:

耳鸣无改善,甚至加重者。

  治疗组治愈26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1例,有效13例,恶性16例,总有效率68%。

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u=3.0916,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讨论 

  中医认为,肺气郁闭,清浊升降失司,清阳之气不能上注于清窍之耳,浊气反升,蒙蔽耳窍,经气不畅可以产生耳鸣。

《日华子本草》称麻黄能“通九窍,调血脉”。

《本草正义》称“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

”《中药大辞典》载“麻黄用量:

内服,煎汤0.5~2钱”。

本方重用麻黄,就是取其宣肺透表,利尿开窍之功。

麻黄杏仁之配具有宣肺肃降浊气之功;麻黄升麻之伍仿伤寒论麻黄升麻汤起升发阳气而使阴阳之气互相顺接;辅以当归养血、黄芪补气,一则使经络气血旺盛,运行畅通无阻,又可以防麻黄过汗耗伤气血津液。

佐以;通草之善通阴阳,内通九窍,外通营血,石菖蒲之利湿开窍,葶苈子泻肺通利水湿,炙甘草调和诸药。

以宣肺通窍,而达经脉之气畅通,耳鸣消失之目的。

  麻黄之剂量从每日10g开始,若无明显汗出,则可逐渐加量,两周内可增至30g/日。

在本组病人中均未出现大汗淋漓,仅3例出现失眠之副作用,停药后失眠即除。

说明大剂量麻黄在上述组方中使用是安全有效的。

(章浩军 郭永健)

益气聪明汤治耳鸣

  组成:

炙黄芪30g,潞党参15-20g,炒白术20g,茯苓20g,升麻6g,葛根20g,蔓荆子10g,石菖蒲10g,砂仁10g(后下),炒白芍15g,紫丹参20g,炒黄柏10g,炙甘草6g。

  加减;中气虚甚去党参加人参10g(切片)单独浓煎后兑服便稀溏加车前子20g(布包),炒山药30g。

  用法;每日1剂,用冷水(或温水)浸泡半小时后煎3次,共取汁约450-600ml,混合后分3次,饭后2小时温服。

  治疗脾虚耳鸣50例,

  结果:

痊愈46例,好转2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6%。

疗程最长7日,最短1日。

耳鸣

  耳鸣往往与眩晕为同时并起之症候。

眩晕愈时,耳鸣亦止。

耳鸣告愈,同时眩晕亦止。

此为余日常临床所得之实验古人云耳久鸣则聋。

盖耳鸣则激之为聋也。

  所谓患神经衰弱症者之耳鸣多因於水毒。

用茯苓饮、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苓桂术甘汤、苓桂五味甘草汤、酸枣仁汤、当归芍药散等辄有效。

患动脉硬化症者之耳鸣,多用泻心汤、栀子汤及以上各方之加味。

患中耳炎者之耳鸣。

多用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等以治之。

                     -----《中国内科医鉴》

干祖望:

从痰、湿、瘀、虚、心火论治神经性耳鸣耳聋

  本节选录耳鼻咽喉科著名专家干祖望教授治疗感音神经性耳鸣耳聋医案九则。

其中痰湿上蒙,耳鸣耳聋案四则,治法各不相同;心血亏损耳鸣不止案一例,用四物汤加味以养血宁心;气血亏虚,瘀阻耳窍,耳鸣不止案一例,治以四物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气滞血瘀耳鸣不止案一例,治以活血化瘀;心火上扰,耳鸣不止案一例,治以清心为主;心肾不交耳鸣不止案一例,治以泻离填坎。

此九例医案以耳鸣居多,干氏论治自成一统,法有定数,药无成方,不拘一格,信手拈来。

1、湿浊蒙蔽清窍案

  某,男,40岁。

1992年7月3日就诊。

患者右耳失听10多年,左耳踵进而聋1个月,根据表现,纯音听力损失当在90dB之上。

经多种疗法治疗(包括高压氧),毫无一效,而且鸣声高亢,昼夜不息。

病前觉劳动后过于疲乏,察其两鼓膜凹陷,标志消失,舌苔白腻,边有齿痕,脉平。

鸣聋陡作,苔腻舌胖,拟从开窍、化痰、升清以孤注一掷。

处方:

升麻3g,柴胡3g,石菖蒲3g,苏子10g,天竺黄3g,麻黄3g,杏仁10g,路路通10g,防已6g,甘草3g。

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1992年7月10日):

服药后,听力有些回聪迹象,咽鼓管已有通畅之感,舌薄苔,脉平。

僻药奇方,竟然有柳暗花明之效,良以升清而去浊,三拗汤宣通笼葱,幸无不良反应,步迹原旨。

处方:

麻黄3g,石菖蒲3g,杏仁10g,路路通10g,防己6g,升麻3g,柴胡3g,青皮6g,桔梗6g,甘草3g。

7剂,每日1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