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6658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1.docx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1.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1.docx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1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

(1)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

“汝典郡②有何异政?

”尧咨云:

“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

“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④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⑤,岂汝先人志邪?

”杖之,碎其金鱼⑥。

【注】①由基:

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

掌管郡务。

③罔不:

无不。

④务:

致力,从事。

⑤伎:

同“技”。

⑥金鱼:

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

①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

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

③及守荆南回________

(2)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3处)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射”是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称为“六艺”)之一,从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尧咨射术精湛无比、举世无双,但他的母亲却依然“杖之,碎其金鱼”。

你觉得陈尧咨母亲的这种做法寄寓了对儿子一种怎样的期望?

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气愤的样子;等到

(2)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4)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把射术用于报效国家上,而不要耽于娱乐,浪费了一身好技艺。

【解析】【分析】

(1)本题中的“睨”是“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方”是古今异义词,“等到”的意思。

(2)语句“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的意思是:

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在此题中,要注意“发矢(射箭)、但(只)、颔(点头)”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4)本题作答要在理解乙文文意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依据“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

”可知,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用射术来报效国家,不要把射箭当作娱乐。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⑴①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②气愤的样子;③等到。

⑵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⑶(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⑷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把射术用于报效国家上,而不要耽于娱乐,浪费了一身好技艺。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

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

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一一对应,字字落实”,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⑷本题考查分析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

答题时应注意,概括人物的相关情节,仔细分析流泪的原因,选择表达心情或感情的词语概括。

【附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世界上没有第二人(能同他相比),康肃公也凭这种(本领)自夸。

(有一次)他曾在自己家(射箭的)场地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场边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

(卖油翁)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康肃公问(他)道:

“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深吗?

”老翁说:

“(这也)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听后)气愤地说道: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就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打湿。

(卖油翁)于是说:

“我并没有别的(本事),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苦)笑着打发他走了

   【乙】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

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

“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

”陈尧咨说:

“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

”他的母亲说:

“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

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

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

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①,曰:

数日勿洗,自结痂愈②也。

遂相率呼啸去。

怖几失魂,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③即平复。

以为仇耶?

不杀不辱。

以为盗耶?

未劫一物。

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

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

取此耳又何意耶?

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

天下真有理外事耶?

邱生曰:

苟④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

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

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无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滦阳续录三》)

【注】①末:

粉末。

②愈:

痊愈,愈合。

③旋:

不久。

④如果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

(2)下列几组句子中划线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但知其一/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 转转不已/壮心不已

C. 当求之于上流/定非我所见之理

D. 愿乞夫人一物/愿驰千里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②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即平复

(4)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用甲文中的句子填空),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

“天下真有理外事也。

”我们可以引用“________”(用乙文中的句子填空)回答。

这两个故事共同告诉我们的道理:

________。

【答案】

(1)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

(2)C

(3)①原因是这石兽质地坚硬沉重,而(河中)泥沙质地松软。

②她的伤口果然没有出血,也不是很痛,不久“伤口”就恢复了。

(4)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或“据理臆断”);自必有其所以然(或“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世上很多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所以要学会谨慎对待,认真思考,正确判断

【解析】【分析】⑴划分文言句子的节奏,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

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或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

故答案为:

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

⑵A.但:

只,仅仅;

B.已:

停止;

C.之:

代词,指石兽/助词,的;

D.愿:

希望。

故选C。

⑶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盖”“旋”等字词的翻译。

⑷首先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筛选答案,第一空注意题干的要求“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分析理解原文即可。

第二空从下句“邱生曰:

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可分析答案。

从甲文中“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与乙文中“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可得关键词为“不臆断”,凝结成语句即可。

故答案为:

⑴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

⑵C

⑶①原因是这石兽质地坚硬沉重,而(河中)泥沙质地松软。

②她的伤口果然没有出血,也不是很痛,不久“伤口”就恢复了。

⑷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或“据理臆断”);自必有其所以然(或“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世上很多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所以要学会谨慎对待,认真思考,正确判断。

【点评】⑴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的节奏。

答题时应注意,划分句子成分分析词性断句较好把握,(时间)夜半/(主语)有数盗/(状语)执炬/(谓语)露刃入。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联系古今异义词,分析适合多义词的哪个义项,辨析正误得出正确选项。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

盖:

原因是,旋:

不久。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探究启示道理。

答题时应注意,把题目要求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仔细字斟句酌提取关键句子填空,启示道理围绕“谨慎对待,认真思考,正确判断”进行归纳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

”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乙】门人邱生说,一个官员去赴任,船停泊在河滩上,半夜时分有几个盗贼举着火把拿着刀闯入,大家都害怕地趴在地上。

一个盗贼把官员的妻子拽起来,半跪在她面前说:

“我想要夫人一样东西,您不要惊恐。

”于是割下她的左耳,敷上药粉,对她说:

“几天内不要洗掉(药粉),自然会结痂痊愈。

”于是互相叫嚷着离开了。

官员妻子吓得几乎丢了魂,她的伤口果然没有出血,也不很疼,不久就痊愈了。

认作仇人吗?

盗贼既没杀人也没侮辱。

认作劫匪吗?

他们没有抢走一样东西。

既没杀人也没侮辱人,却割下了耳朵。

割下耳朵,却又赠送好药,难道是专门为取耳朵来的吗?

拿这耳朵又有什么样的意图呢?

反复思考,终究不能明白其中的原因。

难道天下真有情理之外的事吗?

邱生说:

“如果抓到盗贼,他们必定有自己的原因。

”他们的原因也必定在情理之中,只不过一定不是我们常见的道理。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难道可以根据常理来判断它是否存在吗?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八哥与蝉对话①

   鸲鹆②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③而调④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言,唯数句而已。

蝉鸣于树,鸟闻而笑之。

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之所言犹若未言也。

曷若⑤我自鸣其意哉?

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注】①本文据《叔苴子》改编。

②鸲鹆(qúyù):

即八哥。

③罗:

张网捕捉。

④调:

调教。

⑤曷若:

怎么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久之能效人言     效:

________

②但能效数声而止   但:

________

③唯数句而已       唯:

________

④鸟俯首而惭       俯:

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四处)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之所言犹若未言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蝉鸣于树,鸟闻而笑之。

②曷若我自鸣其意哉?

(4)八哥为什么“俯首而惭”?

你由此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

(1)仿效,模仿;但是,只;只,仅仅;低下

(2)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之所言/犹若未言也。

(3)①蝉在树上鸣叫,八哥听见了嘲笑它。

②怎么能像我一样鸣唱自己的心意呢?

(4)八哥听了蝉的话,意识到自己虽然能够学人说几句话,但是极为浅薄,没有抒发心意。

启发:

人要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风格,单单“鹦鹉学舌”是不行的。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解释。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但”:

只。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效”在现代汉语里有“仿效,模仿”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之所言/犹若未言也。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笑”“曷”“意”等字词的翻译。

“蝉鸣于树”介宾短语后置句的翻译。

(4)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探究启示。

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八哥“俯首而惭”是因为八哥听了蝉的话,才意识到自己的浅薄,没有能抒发出心意。

启发可从人要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风格的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

(1)仿效,模仿;但是,只;只,仅仅;低下

(2)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之所言/犹若未言也。

(3)①蝉在树上鸣叫,八哥听见了嘲笑它。

②怎么能像我一样鸣唱自己的心意呢?

(4)八哥听了蝉的话,意识到自己虽然能够学人说几句话,但是极为浅薄,没有抒发心意。

启发:

人要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风格,单单“鹦鹉学舌”是不行的。

【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解释。

答题时应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但”古今义不同,“效”、“俯”是动词。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翻译划分:

蝉对它说,你能像人一样说话,非常好,然而你所谓的说话,仍然像没有说话一样。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鸣于树:

在树上鸣叫,曷若我:

怎么能像我一样,自鸣其意:

鸣唱自己的心意。

(4)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探究启示。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

【附参考译文】

   八哥这种鸟生长在南方,有人张网捕捉后调教它的舌头,时间长了,它能像人一样说话,但是只能仿效几声就停止了;整天说的话,只有那么几句罢了。

蝉在树上鸣叫,八哥听见了嘲笑它。

蝉对它说,你能像人一样说话,非常好,然而你所谓的说话,仍然像没有说话一样。

怎么能像我一样鸣唱自己的心意呢?

八哥低下头感到惭愧,以后再也不学人说话了。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           ②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________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________         ④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_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本文运用对话的方式来塑造人物,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揭示了________大有好处的道理。

(4)文中画线句子是“刮目相待”后鲁肃与吕蒙结友的举动,请你对这个句子进行赏析。

【答案】

(1)推托;好处;哪里比得上;粗略地阅读

(2)①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②读书人分别三日,就应该擦亮眼睛,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老兄为什么对(这个)道理知道得这么晚呢!

(3)孙权劝学;吕蒙学有所成;读书学习

(4)一方面是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说明他爱才、惜才;另一方面从侧面衬托出吕蒙才略的非同寻常,表明他进步之快,从而表达“开卷有益”的中心。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平时一定要注意积累,尤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重视课本课本下方注释词语的积累.推托|好处|哪里比得上|粗略地阅读。

(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

翻译以直译为主,忠实原文,逐字翻译,语言通顺,特别留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翻译此句,要注意“博士”为古今异义,“邪”为通假字,要落实“岂”“治”的意思。

①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②读书人分别三日,就应该擦亮眼睛,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老兄为什么对(这个)道理知道得这么晚呢!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主题以及写作技巧理解分析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认真理解分析并判断正误。

这就要求学习里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

“通过孙权劝学、吕蒙学有所成的故事,揭示了读书学习大有好处的道理”

(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这类题型,先要读懂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通过分析可知:

一方面是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说明他爱才、惜才;另一方面从侧面衬托出吕蒙才略的非同寻常,表明他进步之快,从而表达“开卷有益”的中心。

​故答案为:

(1)推托   好处  哪里比得上   粗略地阅读

(2)①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②读书人分别三日,就应该擦亮眼睛,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老兄为什么对(这个)道理知道得这么晚呢!

(3)孙权劝学   吕蒙学有所成   读书学习

(4)一方面是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说明他爱才、惜才;另一方面从侧面衬托出吕蒙才略的非同寻常,表明他进步之快,从而表达“开卷有益”的中心。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注意“博士”为古今异义,“邪”为通假字,要落实“岂”“治”的意思。

保证语句通顺即可。

译文: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

“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

”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孙权说:

“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

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

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

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

“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

”吕蒙说:

“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卖油翁》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

②以钱覆其口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射不亦精乎?

②康肃笑而遣之。

(4)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请分别指出来。

【答案】

(1)北宋;欧阳修

(2)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盖

(3)①我射箭的本领不也是很精湛吗?

②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4)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了解了卖油翁技艺精湛后态度变得谦和。

卖油翁不因有长处而骄傲自满。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卖油翁》的作者是北宋的欧阳修。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这里“睨”是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此句中重点的词“遣”的翻译。

(4)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及主题的分析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来分析。

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了解了卖油翁技艺精湛后态度变得谦和。

卖油翁不因有长处而骄傲自满。

故答案为:

(1)北宋;欧阳修。

(2)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盖

(3)①我射箭的本领不也是很精湛吗?

②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4)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了解了卖油翁技艺精湛后态度变得谦和。

卖油翁不因有长处而骄傲自满。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时,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查,一方面是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有时还要对主要人物进行评析;另一方面是分析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找出文中对人物描写的关键语句和具体事例来分析,切记不可脱离文本。

分析陈尧咨和卖油翁的形象时,要注意从两方面全面分析。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