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浦东会展产业发展整体环境和现状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6685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浦东会展产业发展整体环境和现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第一章浦东会展产业发展整体环境和现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一章浦东会展产业发展整体环境和现状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一章浦东会展产业发展整体环境和现状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一章浦东会展产业发展整体环境和现状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第一章浦东会展产业发展整体环境和现状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第一章浦东会展产业发展整体环境和现状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第一章浦东会展产业发展整体环境和现状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第一章浦东会展产业发展整体环境和现状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第一章浦东会展产业发展整体环境和现状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第一章浦东会展产业发展整体环境和现状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第一章浦东会展产业发展整体环境和现状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第一章浦东会展产业发展整体环境和现状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第一章浦东会展产业发展整体环境和现状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第一章浦东会展产业发展整体环境和现状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第一章浦东会展产业发展整体环境和现状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第一章浦东会展产业发展整体环境和现状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第一章浦东会展产业发展整体环境和现状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第一章浦东会展产业发展整体环境和现状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第一章浦东会展产业发展整体环境和现状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浦东会展产业发展整体环境和现状分析.docx

《第一章浦东会展产业发展整体环境和现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浦东会展产业发展整体环境和现状分析.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章浦东会展产业发展整体环境和现状分析.docx

第一章浦东会展产业发展整体环境和现状分析

第一章、浦东会展产业发展整体环境和现状分析

一、“十五”会展业发展情况

会展指标持续增长,成为上海会展主要举办地。

“十五”期间,浦东会展业持续增长,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和部分三星级以上宾馆举办各类会议年均增长约9%;出租展览面积年均增长36.6%;2005年,新区共举办各类会议1600次,与会17万多人次,占上海市总量超过30%;举办各类展览114次,出租展览面积237.87万平方米,分别占上海市总量的26%和63%,浦东成为“外展进华”、“北展南移”的受益地。

展览市场渐趋优化,规模化、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趋势已见端倪。

“十五”期间,新区的大型展、国际展和品牌逐年增多,相对比例也逐年提高。

2005年,新博中心平均单展面积达3.4万平方米;浦东3万平方米以上的展览29个,5万平方米以上展览15个,占新区展出总面积的49.1%。

2005年,新区举办的国际化展占总展览的80%以上;当年,浦东举办的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展共有15个。

此外,“十五”期间,新区举办会展中仅对专业观众开放的专业展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

会展接待设施继续扩容,形成集聚和规模优势。

到2005年底,浦东共拥有以新国际博览中心和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以及高星级酒店为代表的各类会展场馆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形成以新博为代表的综合性、以上海科技馆、浦东展览馆为代表的文化公益型、以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东方明珠展览厅为代表的精品型和以外高桥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和张江集电港会展中心为代表的产业型会展场馆。

共有各类宾旅馆470家,客房23524间。

高星级宾馆28家,客房8626间。

拥有万豪、凯悦、洲际、喜达屋、雅高、香格里拉等6家全球知名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旗下共13个国际著名酒店品牌,其中包括香格里拉、君悦、洲际、假日等国际会议事件经常选用的国际连锁饭店集团。

形成了良好的会展接待能力和规模集聚优势。

二、浦东发展会展产业的SWOT分析

1、优势与机遇。

快速发展的经济以及产业和市场的支撑优势。

2005年,浦东GDP2108.79亿元,人均GDP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同时,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50多家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性总部、300多家家中外金融机构、六大国家级、地区级要素市场集聚,使浦东成为一个区域性的生产要素交易中心和生产营运中心。

浦东国际金融中心功能的不断增强为浦东会展业的发展提供更现代化的融资和国际结算服务等。

“一个作用、三个区”功能定位的逐步落实还将为会展业发展提供更广泛的支撑和便捷的服务。

基础设施优势。

以“三港”(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四网”(对外交通网、轨道交通网、区域道路网、越江交通网)为代表的基础设施为发展大规模会展所要求的快捷的信息沟通和海陆空交通联运体系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周边城市旅游资源优势。

浦东与传统的旅游目的地杭州、苏州在1-2小时车程之内,会展业发展可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来拓展市场。

世博会带来的发展机遇。

世博会的场馆建设将使浦东会展容量较大幅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新区会展业的结构布局,使目前以小陆家嘴和花木为中心的会展业向第三极发展;世博会还将使浦东会展业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政府相关政策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促进作用。

“十一五”期间出台的鼓励会展业发展的政策将对会展业发展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同时,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在体制机制上的创新也将会给会展业发展带来“先发”效应。

2、问题与挑战

会展场馆设施和配套服务不够完善。

由于目前会展业的高速发展与现有展览场馆的建设速度尚不相协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浦东会展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会展活动、尤其是高等级的国际会议举办所要求的广告策划、出租车、资讯、礼仪等社会配套服务的质量、水平与高等级宾馆及会议中心的服务不匹配。

行业协作联动力度不够。

行业间的各相关企业协作联动力度不够,特别是与会展活动举办有关的航空公司、会展场馆单位、宾馆饭店、景区(点)和旅行社业之间不能在会展活动的招徕、承办中形成合力、发挥出整体联动效应。

会展专业人才和机构缺乏。

会展业,尤其是会议和奖励旅游的组织策划工作是一个严重依赖人才和创意的工作,专业人才的不足正在成为制约浦东会展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同时高水平的专业会展服务公司(专业会议服务公司[PCO,ProfessionalConferenceOrganizer]和目的地管理公司[DMC,DestinationMarketingCompany])的缺乏也制约了浦东会展组织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而另一方面,国际机构,与各类协会、协会、理事会是会展活动、特别是国际会议举办主体,和其他国际性会展发达城市相比,上海入驻的国际性机构和协会相对较少,这是会展业发展的相对弱势。

商务成本快速增长。

浦东商务成本的快速增长,特别是与会展业发展相关的宾馆客房等价格较高也抬高了浦东会展的进入门槛。

国内和周边地区竞争加剧。

近年来,国内很多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会展业的发展,纷纷建场馆、出政策。

如广州近16万平方米的新馆一期已落成,周边的杭州、南京、苏州、昆山等也相继在建造和计划建造大型展馆。

各地都出重拳想把本地打造成为一个重要的会展目的地,从而加剧了地区之间、尤其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市场分流和替代性竞争。

表一:

浦东会展业SWOT表

优势Strength

劣势Weakness

●快速发展的经济为基础

●巨大的产业与市场支撑

●长三角龙头的区位优势

●相对完备的会展设施

●相对丰富的大型会展经验

●会展相关产业的成熟

●世博带来发展机遇

●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

●周边城市旅游资源丰富

●会展服务体系的不完善

●浦东自身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相对缺乏

●行业联动协作力度不够

●会展专业人才的缺少

●著名会展企业和品牌缺乏

●会展展馆建设速度与会展产业发展需求不协调

●商务成本快速增长

●国际性机构和协会较少

机遇Opportunity

危机Threats

●会展产业处于朝阳阶段

●浦东、上海在会展行业中的地位

●世博会带来的契机

●浦东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带来的促进作用

●国际会展公司和品牌的竞争

●国内会展产业带的竞争

●区域内也存在着竞争

会展场馆建设速度与发展不协调

第二章、浦东与国际会展中心城市比较分析

一、浦东与国际会展先进城市比较(见表二)

城市

每年大型展览数量

每年国际重大会议数

展览会议中心

每年参展人次

展馆面积

政府管理模式

会展产业发展特征

会展业

带动系数

汉诺威

49

汉诺威博览中心

230万

100万

AUMA(德国经济与贸易展览委员会)

专业化会展、政府支持力度很大

1:

10

伦敦

130

42

伦敦展览中心

300多万

10万

伦敦会议展览局

具有典型的贵族气质

1:

10

新加坡

5000

80

新加坡博览中心

50万

10万

新加坡展览与会议局

旅游型会展,有政府背景的会展集团

1:

12

香港

80

40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170多万

25万

香港贸发局

全球最佳会议中心,会议产业发达

1:

10

上海

浦东

108(2004年)

10

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和上海浦东国际会议中心

200多万

15万

经贸局和旅委

起步快速发展阶段

1:

6

表二:

浦东与部分会展城市和地区比较

注:

(1)以上大部分相关数据来自浦东新区会展办、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其余为各媒体公开数据。

(2)国外部分数据来自ICCA(国际会议协会)和UFI(国际博览联盟)网站统计数据和相关报告。

(3)上海浦东108个展览是指2004年数据。

(4)新加坡每年大型展览举办数量尚未获得权威数据,表中5000次该数据包括各种国际会议、展览及奖励旅游。

二、浦东和香港、新加坡会展产业所处发展阶段比较分析

为了更好的找准浦东会展产业发展定位,现对国际会展业先进城市香港、新加坡的发展历程及所处阶段特征做一描述。

对比香港,浦东正处于“飞跃期”

 

第一阶段是50年代至1970年:

早期会展主要集中在为方便来自世界各地客商的需要而自发进行的商贸展销,场地简陋,规模很小,缺乏组织,主要是通过实物展示来促进交易,还带有浓厚的贸易展销集市的特征。

第二阶段是1970年至80年代中期:

1966年,香港成立以贸易推广和促销为主要职能的贸发局。

1970年,贸发局主办第一届香港时装节,真正意义上的香港展览业也由此正式诞生。

香港政府正式将会展业作为一个重要新兴产业来对待。

第三阶段是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期(大致以911和非典为标志):

20世纪70年代末,内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受内地经济特别是邻近珠江三角洲经济迅速发展的有力拉动,香港成为对外中国外贸的窗口,香港厂家的数目大量增加,香港对外贸易尤其是香港转口贸易迅猛发展。

第四阶段是以“非典”结束为标志:

由于受“非典”的袭击,香港的会展以及旅游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但是由于依托祖国大陆强有力经济支撑,香港会展业经济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

可以预见未来香港的会展业仍将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

与香港类似,同是“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会展业也经历过类似的发展阶段。

 

图三:

新加坡会展业发展历程

 

 

对比新加坡,浦东正处于“飞跃期”

 

浦东会展业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0年至1999年:

从设立浦东新区并改革对外以来至1999年“财富”全球论坛的召开。

浦东会展业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的状态,处于产业发展的萌芽阶段。

第二阶段是1999年至2002年:

从财富论坛结束以及1999年11月4日新国际博览中心的奠基为标志至2002年“申博”的成功。

整个会展业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第三阶段是2002年开始:

2002年底“申博”的成功标志着浦东会展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期。

“世博会”将给浦东会展经济带来深远的影响,将极大的提高浦东会展业发展水平。

对比香港、新加坡的发展历程,浦东正处于它们发展的第三阶段(快速飞跃期),以会展业产值以及展览会议数量的快速增长为标志。

规划期内浦东跟据这一阶段发展特征借鉴香港、新加坡的经验抓住浦东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历史机遇期,加快发展争取早日跨入会展先进城区,实现会展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章、浦东发展会展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一、浦东会展业发展预测的依据与原则

在大量实证调研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确定本预测的依据和原则:

1、科学性、实证性原则。

规划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采用趋势分析法对浦东会展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分析。

从而得出浦东会展产业的全国性和国际性展览数量约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2、国际比较原则。

由于目前统计手段原因,目前尚不能提供一个会展业总产出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在预测的过程中,规划对比新加坡、香港等国际会展中心城市目前的发展水平和指标体系。

虽然浦东的整体产业基础和新加坡、香港有一定差别,香港和新加坡在整体产业上是偏重于服务业,浦东则是拥有强大制造产业支撑,但是作为会展先进城市,其各项指标对浦东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据统计近年来新加坡举办的各类会议近5000次,总产出约15亿新币,占GDP1.8%。

而同期在香港举办的大型会议和展览共306次,会展业总产出100多亿港币,会展业总产出约相当于GDP比重的约1.4-1.7%(2001年,香港GDP总量约12830亿港币)。

在纳入世博会或类似项目因素的情况下,预测2010年浦东新区会展业发展主要参数与香港水平接近,会展业直接收入约为7亿元人民币,按1:

8的乘数拉动效应,会展业总产出约为56亿元,按2010年浦东GDP为3500亿计算,会展业总产出约相当于GDP总量的1.6%。

3、充分考虑“世博”效应原则。

本预测在剔除世博的直接产出数据,只考虑其间接效应前提下,借助已有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学方法的分析,做出最终预测。

4、根据浦东新博展览中心历年数据进行计算,得出每平方米展馆面积相对应的每年展出面积大小,这个数据约在25-35之间,也就是说每平方米展馆面积每年相应的展出面积为25平方米至35平方米之间(具体计算方法见附录三)。

分析总结出浦东会展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

浦东会展业发展水平=F(上海浦东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支持力度、厂商、品牌、历史因素、会展人才、市场化运作水平、配套设施供给情况、世博间接效应……)

二、浦东会展产业未来5-10年的发展趋势预测

见表:

表三:

浦东会展业发展预测指标

浦东会展产业发展预测

类别

历史数据

预测数据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20

时期

快速增长期

高速腾飞期

平稳期

会展场地面积

(万m2)

10

10

15

15

20

25

30

40

40

50

各类展览活动(项)

57

71

108

110

130

160

210

270

400

500

各类会议(项)①

594①

596①

614①

740

1050

1400

1800

2400

3000

4000

国际性会议数量(项)②

11②

12②

21②

24

27

30

33

36

40

50

全年使用展览面积(万m2)

93

110

203

250

270

300

360

430

450

500

参展商和与会代表(万人)

14.6

16

20

27

27

30

36

44

50

60

参观人数(万人)

201

220

252

280

300

340

400

480

500

600

会展业直接产出占GDP的比重%

0.05

0.06

0.08

0.09

0.1

0.12

0.15

0.19

0.2

0.22

会展产业带动系数

1:

5

1:

5

1:

6

1:

6

1:

7

1:

7

1:

7

1:

8

1:

8

1:

9

会展核心人才(人)

50

75

115

170

250

330

430

560

720

970

注:

1.*会展场地面积是指实际展览面积和会议室面积,而非占地面积。

不含室外;

*国际性会议指参加国在4个国家以上,与会外国人在30个以上的会议;①、②各类会议及国际性会议数量数据由国际会议中心提供,各类会议指标主要是指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全部会议。

*上述预测纳入迪斯尼或类似项目因素,但是剔除世博的直接数据,只考虑世博的间接效应;

*限于统计资料的缺乏,许多数字为估计数字。

2.该预测模型借助于市场预测中的算术平均法进行预测。

算术平均法是把历史数据加以算术平均,并以平均数作为预测值的方法。

其预测模型为:

X=

∑xi/n(i=1,2,3,……,n),式中X:

作为预测值的算术平均数;xi:

第i个历史数据;n:

历史数据的个数。

3.分项说明:

①.“场地面积”具体要考虑工程场馆的进度,所以呈阶段性跳跃。

根据浦东新博展览中心历年数据进行计算,得出每平方米展馆面积相对应的每年展出面积大小,这个数据约在25-35之间,也就是说每平方米展馆面积每年相应的展出面积为25平方米至35平方米之间。

②.对“各类展览活动”、“各类会议”、“重大会议数量”、“全年使用展览面积”、“参展商和与会代表”、“参观人数”、“会展业直接产出占GDP的比重”、“会展产业带动系数”做具体预测估算时考虑各种不同阶段的增长速度的不同,并借鉴发达国家与地区数据。

可以看出2009年的数据已经比较接近2010年的数值,这是因为世博效应在世博会召开之前已经显现,而且在2010年的时候由于世博会的召开会对其它会展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在世博会召开以后,各项指标的增长速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放缓。

③.对于“会展核心人才”这一项,参考“上海会展人才需求与对策研究”中对世博人才所做预测,根据浦东会展业占上海的50%进行折算。

注:

具体预测方法和预测依据详见完整版附录2《浦东会展产业发展预测》和附录3《浦东会展展馆面积预测》。

 

第四章、浦东会展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世博会举办和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按照“一个作用、三个区”的功能定位,将浦东会展业作为推进浦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提升浦东新区国际形象和综合竞争力的新一轮战略产业来发展,以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与旅游会展组合发展为导向,培育会展旅游业“产业集群”,抢占城区竞争“制高点”,推动浦东会展业在未来几年内的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定位

区域定位:

把上海浦东发展成为长三角会展核心集聚区、中国及亚太国际会展中心城区之一。

产业定位:

把会展业作为浦东现代服务业中的先导性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和推进。

三、总体预测指标(均为预期性指标、不包括世博会特别因素)

到2010年,新区会展场馆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举办各类展览400次,各类会议3000次,全年使用展览面积500万平方米。

会展产业带动系数达1:

9以上。

规模化:

到2010年,每年举办5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展览超过50个,展出面积占总展出面积达50%,其中,新博中心平均单展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

与会500人次以上大型会议超过30次。

国际化:

到2010年,每年举办国际展200个以上,占总展览数50%以上;国际展出租展览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占总展览面积60%以上。

举办各类国际会议50次以上。

品牌化:

每年举办60个以上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国际展,其中经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认定为优质展的展览个数超过30个,经其他有关国际组织认定的国际品牌展超过15个。

四、分阶段发展目标

根据浦东会展业的发展战略定位,并充分考虑世博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浦东会展业可以确立总体的发展战略目标:

分为2006-2007年短期目标,2008-2010年中期目标和2011-2020年长期目标。

第一阶段:

(2006-2007)即浦东会展产业的快速发展阶段:

要把浦东打造成为中国一流的会展目的地,亚洲有影响的会展目的地,其标准是:

一流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一流的运营管理模式、众多的国际会展数量。

第二阶段:

(2008-2010)即浦东会展产业发展高速腾飞阶段:

要把浦东打造成为亚洲一流、国际有影响的会展目的地。

其标准是:

各项基本参数达到新加坡、香港目前的水平。

(注:

这里考虑到新博建设能够按期进行,展馆的建设能够适应会展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阶段:

(2011-2020)即浦东会展产业的平稳发展阶段:

要把浦东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会展目的地,充分参与国际竞争。

其标准是:

各项基本参数达到新加坡、香港等国际会展中心城市发展水平。

争取到2010年实现打造“2-5个国际知名会展品牌、2-3个国际知名会展企业品牌,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的会展人才、大力提升会展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浦东会展业的空间布局,实现会展产业带动系数1:

8的水平,总产值占GDP比重达到0.2%,到新加坡和香港目前会展产业的发展水平,从而把上海浦东打造成为“国际会展中心城市的龙头”,建立起浦东会展产业集群,提高会展产业规模和水平。

 

表四:

浦东会展产业发展目标一览表

2006年

2008年

2010年

2020年

会展场地面积

20

30

40

50

各类展览活动(项)

130

210

400

500

各类会议(项)

1050

1800

3000

4000

国际性会议数量(项)

27

33

40

50

全年使用展览面积(万m2)

270

360

400

500

参展商和与会代表(万人)

27

36

50

60

参观人数(万人)

300

400

500

600

会展业直接产出占GDP的比重(%)

0.1

0.15

0.2

0.22

会展产业带动乘数

7

7

8

9

会展核心人才(人)

250

430

720

970

注:

以上目标数据都取自第三部分对浦东会展产业未来发展的基本预测。

 

第五章、浦东会展业发展的空间布局规划

一、“两点联动,保持特色,多层次发展”

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上海召开,随着世博会场馆的建设,未来5-10年浦东展览业的空间格局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世博”和“新博”两大板块联动发展,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在空间上一东一西,共同拉动浦东展览业以至整个上海展览业的蓬勃发展。

未来5-10年浦东展览业的空间格局可描述为“两点联动,保持特色,多层次发展”。

“两点”即“新博”和“世博”,是浦东展览业的两艘“航空母舰”,要发展浦东展览业,应首先将“新博”和“世博”的展览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好。

同时通过会展行业协会的协调,公平竞争,互补发展,培育各自的会展特色品牌。

“保持特色,多层次发展”是指在重点发展“新博”、“世博”场馆的前提下,也应重视浦东其他中小场馆的建设,一方面有利于形成浦东展览场馆规模梯队,适应于各种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展览类型都能在浦东举办,另一方面通过进一步强化这些中小场馆各自的办展特色来促进浦东形成自己的会展品牌,对整个浦东展览业形成有益地补充和加强。

二、浦东主要展览场馆发展定位

在“两点联动,保持特色,多层次发展”这一规划原则的指导下,为进一步强化浦东各主要展览场馆的办展优势,形成“优势互补,错位竞争,共同繁荣”的良好态势,需要清晰定位浦东各场馆主要办展方向。

 

表五:

浦东主要会展场馆定位

类型

场馆

位置

发展定位

综合型

新国际博览中心

浦东新区龙阳路

国际性大规模专业化品牌展

世博(浦东板块)博览园

浦江两岸世博园区

国际大规模综合性品牌展

科普型

上海科技展览馆

浦东花木中心

科学技术品牌展

浦东展览馆

浦东花木中心

文化艺术品牌展

精品型

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展览厅

浦东小陆家嘴

小型综合精品展

东方明珠电视塔展览厅

浦东小陆家嘴

小型科技文化艺术展

产业型

上海外高桥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

浦东外高桥保税区

大型进口产品保税展

张江集电港会展中心

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

中小型产业科技展

三、浦东会展业空间综合布局规划

总体空间布局按照“突出两极、多层次发展”的原则,突出以新博为核心的陆家嘴花木会展极和以世博会为核心的世博会展极。

同时,注重多层次发展和中小场馆建设,形成浦东会展场馆规模梯队。

到2010年,基本形成“三区一带”的会展业发展格局,即新博会展服务业集聚区、陆家嘴综合会展区、世博会(浦东)配套博览区和世纪大道综合会展带。

同时,外高桥保税区及浦东国际机场区域利用其保税物流回答交通优势,结合产业发展需要配置部分专业场馆,举办专业展和常年展。

新博会展服务业集聚区:

展览会议型,以展带会,以大中型展览及与相关会议为主,建成具有集聚效应的综合博览区。

世博会综合博览区:

综合型,作为新博会展集聚区的配套展览区,按照世博会的要求配以会展设施,同时要考虑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错位与互补,以大型室外展览及其他有关主题展览市场为主。

陆家嘴综合会议展览区:

会议展览型,以会带展,以吸引举办大中型国际会议、主流公司会议、中小型展览和奖励旅游为主,建成硬件接待设施、基础设施和环境相配套的浦东会议展览区。

世纪大道综合会展带:

会议展览型,以世纪大道为轴线,以竹园商贸区为核心。

主要吸引公司会议、专业性会议和中小型展览。

第六章、浦东会展业发展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