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6730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宿迁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1-5小题每题1分,6-10小题每题2分,共15分)

1.(1分)(2015•宿迁)下列物质的应用,能体现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动植物呼吸氧气B.

中性洗衣粉乳化油污

 C.

活性炭用于净水D.

用干冰人工降雨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洗涤剂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着水流走,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功能,故选项错误.

C、活性炭用于吸附毒性,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2.(1分)(2015•宿迁)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C.分子在不断运动,原子静止不动

 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考点: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从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去分析;

B、从氧原子可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两种不同的分子去分析;

C、从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的运动去分析;

D、从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分子个数就没有改变去分析.

解答:

解: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故错误;

B、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氧原子可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两种不同的分子;故正确;

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的运动;故错误;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不一定发生变化;如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分子个数就没有改变;故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平时的学习中记住一些特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1分)(2015•宿迁)某气体常温下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以下收集该气体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气体常温下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密度比空气小,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进行收集;极易溶于水,不能采用排水法进行收集.

解答:

解:

A、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不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操作错误,故本选项错误;

B、该气体常温下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密度比空气小,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进行收集,操作正确,故本选项正确;

C、该气体极易溶于水,不能采用排水法进行收集,操作错误,故本选项错误;

D、该气体极易溶于水,不能采用排水法进行收集,操作错误,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

不易溶或难溶性气体最好的收集方法为排水集气法,使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则说明气体不易溶或者是难溶;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存放时应正放,采取正放方式存在的气体则说明气体密度大于空气.

 

4.(1分)(2015•宿迁)下列物质富含蛋白质的是(  )

 A.米饭和馒头B.大豆油和花生油

 C.瘦肉和鸡蛋D.蔬菜和水果

考点: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米饭和馒头中均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B、大豆油和花生油中均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

C、瘦肉和鸡蛋中均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D、蔬菜和水果中均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1分)(2015•宿迁)下列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

 A.银的导电性强于铜

 B.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C.金属铜与稀硫酸不反应

 D.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且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剧烈;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银的导电性比铁强,金属的导电性与金属的活动性无关,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故A正确;

B、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是因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故B错误;

C、金属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是因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故C错误;

D、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是因为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6.(2分)(2015•宿迁)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的是(  )

①2Ca2+﹣﹣2个钙离子②O2﹣﹣2个氧原子③2H2O﹣﹣2个水分子

④2H﹣﹣2个氢元素⑤

﹣﹣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A.①④⑤B.②④C.①③⑤D.②③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①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②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③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④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⑤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解答:

解:

①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Ca2+可表示2个钙离子,故选项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

②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氧原子应表示为:

2O,故选项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不相符.

③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H2O可表示2个水分子,故选项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

④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H表示2个氢原;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不相符.

⑤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可表示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故选项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

故①③⑤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

故选: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2分)(2015•宿迁)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不一定都是混合物

 B.将100gKCl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5g固体,则KCl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25g

 C.常温下将饱和Ca(OH)2溶液加热到50℃,会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D.从25%的H2SO4溶液中取出10mL,则取出溶液的质量分数仍为25%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溶液的特征解答;

B、根据溶解度的定义解答;

C、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错误;

B、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100水中最多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将100gKCl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5g固体,则KCl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不是25g,故错误;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常温下将100mL饱和Ca(OH)2溶液加热到50℃,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1氢氧化钙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从浓度为25%的H2SO4溶液中取出10mL,剩余溶液浓度仍为25%,故正确.

答案: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解度的概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2分)(2015•宿迁)化学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B.酒精、吗啡、海洛因都是毒品

 C.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粉尘都是大气污染物

 D.石油、煤、氢气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考点: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毒品的危害性及预防.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A、根据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物质对人体的作用解答;

C、根据空气污染物的成分解答;

D、根据化石燃料的类别解答.

解答:

解:

A、合金是金属材料,不是有机合成材料,错误;

B、酒精不是毒品,错误;

C、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粉尘都是大气污染物,正确;

D、氢气是可以再生的能源,不属于化石燃料,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分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9.(2分)(2015•宿迁)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4.0

3.2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7.2

x

2.8

 A.a和b是反应物B.x=2.0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d可能是催化剂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反应后a质量减少了1.2g,是反应物;

反应后b质量增加3.2g,是生成物;

反应后d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c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

3.2g﹣1.2g=2g.

解答:

解:

A、反应后a的质量减少,反应后b质量增加,因此a是反应物,b是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反应后c物质的质量为:

3.2g﹣(3.2g﹣1.2g)=1.2g,该选项说法错误;

C、有分析可知,该反应为a+c=b,是化合反应,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反应后d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正确;

故选:

D.

点评: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0.(2分)(2015•宿迁)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纵坐标)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横坐标)关系不符合图乙的是(  )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A

稀硫酸

氯化钡溶液

B

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C

氯化钙溶液

碳酸钠溶液

D

碳酸氢钠溶液

稀盐酸

 A.AB.BC.CD.D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

A、根据稀硫酸和氯化钡会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会先于硫酸反应,再与硫酸铜反应进行分析;

C、根据氯化钙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进行分析;

D、根据碳酸氢钠会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

解答:

解:

A、稀硫酸和氯化钡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沉淀从零开始,故A正确;

B、氢氧化钠会先于硫酸反应,再与硫酸铜反应,沉淀不会从零开始,故B错误;

C、氯化钙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沉淀从零开始,故C正确;

D、碳酸氢钠会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从零开始,故D正确.

故选: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现象和结论之间的关系问题.另外注意审题时总结答题要点,一是反应,二是开始无明显现象.

 

二、填空简答题(共2小题,计10分)

11.(4分)如图A是某金属元素形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该金属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白光,图B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金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 12 ,图A所示微粒的符号为 Mg2+ ;写出一种与图A所示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阴离子的符号 O2﹣ .

(2)图B所示的化学方程式:

 2Mg+O2

2MgO .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分析该金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根据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写出粒子的符号;

(2)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

(1)由该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金属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是12,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该金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2;图一所示微粒是镁离子,符号为:

Mg2+.与图A所示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阴离子如氧离子,符号为:

O2﹣;

(2)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镁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Mg+O2

2MgO.

故答案为:

(1)12,Mg2+;O2﹣;

(2)2Mg+O2

2MgO.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结构示意图、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理解图示的意义是解答本类题的基础.

 

12.(6分)(2015•宿迁)人类是生活离不开水,某生活污水主要含有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氯化钠和碳酸钠等物质.现欲将其经去渣处理后作为清洗厕所的用水.请问:

(1)捡掉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等较大的固体后,可对污水进行 过滤 操作除去其中捡不掉的固体物质;把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在利用的目的是 节约水资源 .

(2)实验室检验经

(1)处理后的水中还存在氯化钠的实验流程如图:

①试剂A的化学式是 HNO3 ,试剂A加入过量的作用是 除净碳酸钠 ;

②写出步骤Ⅱ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Cl+AgNO3═AgCl↓+NaNO3 ;如果步骤Ⅰ先加入试剂B,步骤Ⅱ加入过量试剂A,也能达到检验氯化钠的目的,理由是 碳酸银沉淀能溶于硝酸,氯化银沉淀不能溶于硝酸 .

考点: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空气与水;常见的碱碱的通性.

分析:

(1)过滤是一种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形成混合物的常用方法;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色素、异味等杂质;一水多用是节约水资源的有效方法;

(2)为检验水中的氯化钠,可滴加能与氯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的硝酸银溶液,而硝酸银溶液也可与碳酸钠反应形成白色碳酸银沉淀,因此可在滴加硝酸银前加入稀硝酸除去碳酸钠或向形成的沉淀中加稀硝酸,排除碳酸钠对氯化钠检验的影响.

解答:

解:

(1)除去其中检不掉的固体物质即对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形成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分离操作自然应为过滤;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再利用是一水多用,可节约水资源;

(2)经①处理后的水中含有氯化钠和碳酸钠等可溶性物质,为避免碳酸钠对氯化钠检验的影响,实验中应先加入对后面实验不产生影响的稀硝酸进行处理时放出气体为二氧化碳,加入过量稀硝酸以彻底除去碳酸钠,处理后再滴加硝酸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以检验氯化钠的存在;如果先滴加硝酸银再滴加稀硝酸,滴加硝酸银时出现白色沉淀可能为碳酸银可能为氯化银,此时还不能说明含氯化钠,需要待加入稀硝酸后,若沉淀不消失可判断沉淀为氯化银,才能说明含有氯化钠.

故答案为:

(1)过滤;节约水资源;

(2)HNO3,除净碳酸钠;NaCl+AgNO3═AgCl↓+NaNO3;碳酸银沉淀能溶于硝酸,氯化银沉淀不能溶于硝酸.

点评:

在使用硝酸银检验溶液中氯离子时,通常需要同时滴加稀硝酸,以排除其它离子对氯离子检验所产生的干扰,如本题中碳酸根离子对检验的影响.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计11分)

13.(4分)(2015•宿迁)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常用H2O2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制取O2,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O2↑ .

(2)图C是探究FeCl3和CuSO4对H2O2分解效果的实验,可通过观察 产生气体的速率快慢 (现象),判断两者的催化效果.

(3)要证明CO2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你认为用 D (填“D”或“E”)装置,操作方法效果更好.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1)根据过氧化氢分解能生成水和氧气;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性质可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2)根据探究FeCl3和CuSO4对H2O2分解催化效果的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体的速率快慢,判断两者的催化效果;

(2)要验证CO2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分析所用的图形.

解答:

解: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反应不需要加热,可以选择B装置制取氧气;

(2)探究FeCl3和CuSO4对H2O2分解催化效果的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体的速率快慢,判断两者的催化效果;故答案为:

产生气体的速率快慢;

(3)要验证CO2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用D装置实验操作方法效果更好,因为使二氧化碳先进入烧杯的底部;

答案:

(1)B2H2O2

2H2O+O2↑.

(2)产生气体的速率快慢

(3)D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催化剂的作用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4.(7分)(2015•宿迁)如图是某化学课外学习小组设计的探究工业炼铁原理及产物验证的实验,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炭粉在高温下转化为一氧化碳,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

2CO ;

(2)实验过程中,应先点燃 A 装置中的酒精喷灯.

(3)要验证B中产生的CO2,还需要在A、B之间增加 E 装置(填“D”或“E”).

(4)整套装置还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是: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

(5)由于铁的氧化物Fe3O4和FeO均为黑色,B中得到的铁是否含有Fe3O4和FeO,该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CO还原Fe2O3得到的铁是否含有Fe3O4和FeO?

【提出猜想】猜想1:

Fe;猜想2:

Fe和Fe3O4;猜想3:

Fe和FeO;

猜想4:

 Fe、Fe3O4、FeO .

【查阅资料】①2FeCl3+Fe=3FeCl2,但FeCl3溶液不与Fe3O4、FeO反应

②Fe3O4+8HCl=2FeCl3+FeCl2+4H20

③含有Fe3+盐溶液遇到KSCN溶液时变成血红色.

【实验探究】限选试剂:

CO、盐酸、澄清石灰水、KSCN溶液、FeCl3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取少量黑色产物加入到装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对过滤所得固体用蒸馏水洗涤.

黑色固体部分溶解

猜想2和猜想4都不成立

Ⅱ.取第I步洗涤后所得固体加入到装有足量

 FeCl3溶液 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少量KSCN溶液.

黑色固体全部溶解,溶液不变为血红色

Ⅲ.另取少量黑色产物装入玻璃管中,通入CO,一段时间后加热,并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装有一定量澄清石灰水的容器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 3 成立

考点: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根据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解答;

(2)根据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要将通入的二氧化碳完全吸收;

(4)一氧化碳有毒,应该做一下尾气处理;

(5)猜想1:

Fe;猜想2:

Fe和Fe3O4;猜想3:

Fe和FeO;猜想4:

Fe、Fe3O4、FeO;

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氧化亚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水;

加热条件下,铁和一氧化碳不能反应,氧化亚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

解:

(1)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

2CO;故填CO2+C

2CO;

(2)要先向装置B中通入一氧化碳,排净其中的空气,以免加热时发生爆炸;故填:

A;

(3)为了避免通入的二氧化碳对后面实验现象的影响,所以事先应将从A中排出的二氧化碳完全吸收,氯化钠与二氧化碳不反应,浓的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填:

E;

(4)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所以应该将其燃烧,转化为二氧化碳.故填: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5)猜想1:

Fe;猜想2:

Fe和Fe3O4;猜想3:

Fe和FeO;猜想4:

Fe、Fe3O4、FeO;故填:

Fe、Fe3O4、FeO;

【实验探究】如下表所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取少量黑色产物加入到装有足量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对过滤所得固体用蒸馏水洗涤.

黑色固体部分溶解

猜想2和4都不成立

Ⅱ.取少量黑色产物加入到装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黑色固体全部溶解,溶液不变红色

Ⅲ.另取少量黑色产物装入玻璃管中,通入CO,一段时间后加热,并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装有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1不成立

猜想3成立

故答案为:

FeCl3溶液;3.

点评: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四、计算题(4分)

15.(4分)(2015•宿迁)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制成供居民采暖用的“环保煤”,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