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书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院校教师协同研修模式探索与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69080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申报书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院校教师协同研修模式探索与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题申报书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院校教师协同研修模式探索与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题申报书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院校教师协同研修模式探索与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题申报书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院校教师协同研修模式探索与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题申报书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院校教师协同研修模式探索与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课题申报书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院校教师协同研修模式探索与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课题申报书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院校教师协同研修模式探索与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课题申报书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院校教师协同研修模式探索与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申报书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院校教师协同研修模式探索与研究.docx

《课题申报书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院校教师协同研修模式探索与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书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院校教师协同研修模式探索与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申报书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院校教师协同研修模式探索与研究.docx

课题申报书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院校教师协同研修模式探索与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院校教师协同研修模式探索与研究

课题名称:

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院校教师协同研修模式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

网络环境高职院校教师协同研修

申报级别: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

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

综合实践

研究类型:

综合实践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146232037

课题设计论证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国内外研究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职教师素质水平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保障。

目前高职院校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从PDS模式,高校为本的教师教育模式,校本培训模式,以课程为本的培训等模式来提高职教师师资水平。

21世纪是电子产品、多媒体和互联网络整合的信息技术时代,教师的研修模式也随信息技术发生重大变化,教师网络研修由于其方便、快速、灵活、跨越时空限制等特点,正日益成为我国教师同行的良好沟通、促进专业发展新途径,马立等人认为网络研修是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是对传统教研与培训的变革与创新。

新加坡政府决定到2016年,建成容纳优质教学资源的“综合网络学习空间”,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开发网络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在高职教育网络学习研究中,目前多集中在如何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吴彦认为以行业为中心建立高职网络自主学习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但对我国高职院教师利用网络开展研修模式的探讨并不多。

高职教师研修方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网络技术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开展高职教师同上协同研修具有迫切的研究需要。

 

2、选题意义

教育部16号文提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重视教师的工作学习经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逐步普及专家引领的网络教研,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高等学校要加大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力度,推动教学改革。

当前,我国步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是适应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趋势。

教育部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职(专科)院校1297所,专业教师423381人,其中广东79所。

如果建设基于网络环境的网络研修平台开展高职教师学习培训活动,实现了不同区域、不同院校间资源库共享、教师学习、研究过程的经验交流与分享,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因此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教师终身学习,创建“广东高职教师学习社区”网上研修平台是目前高职教育改革的新视点,既是传统教学研修的延续,又是相对独立性的新型教学研修类型,对转变高职教师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也能推动广东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

 

3、研究价值

本课题切合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文件要求,即建设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应用和终身学习。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高职教师网上研修需求,开发“广东高职教师学习社区”平台,集合了高职教师个人学习空间,促进高职教师跨时空进行资源共享、分享工作学习经历,丰富高职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也对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推进“十二五”期间国家级1000门视频公开课和50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高职教师网上协同研修需求。

(2)建立“广东高职教师学习社区”平台,将零星分散的高职教师个人空间聚集到“学习社区”,在资源共享,经验交流的同时,也在质量工程、技能竞赛、职教理念、校企合作等分别推出“明星”个人空间,引领示范。

(3)丰富高职老师研修方式,通过教师网络协同研修,加强区域和国际职业院校间的合作,实现职教系统内外的合作和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

 

2、研究内容

(1)调研高职教师网上研修的现状,分析网上研修的需求方向与特点;

(2)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院校教师网络研修模式的组织形式研究;

(3)设计开发“广东高职教师学习社区”研修平台,丰富研修内容设计,实现专业建设资源库共享机制,利用“慕课”平台,引入优质高职教育课程,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设立微课、微培训等内容,结合电子产品实现移动学习。

(4)通过组织高职教师网络协同研修实践,完善“广东高职教师学习社区”功能设计,建立研修平台运行效果反馈机制。

 

3、主要观点

(1)高职教师网上研修是校本研修(培训)的一部分,目的都是重视教师的工作学习经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

(2)网络研修是传统校本研修补充和延续,有不受时空限制、成本低、内容海量、随意搜索等优势,能让研修更有效,让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更便捷快速。

(3)“广东高职教师学习社区”是将线上线下研修结合在一起的最好途径,是实现高职教师协同研修的最佳模式,微课等项目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实现面授、互动。

(4)利用网络环境实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慕课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4、创新之处

(1)建立“广东高职教师学习社区”网上协同研修平台,推进教师信息化能力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职教水平。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高职教师职教理念相对落后,多数教师企业工作过程知识匮乏,通过整合各高职院校课件制作、质量工程、校企合作、技能竞赛等方面的教育资源,建立“广东高职教师学习社区”,打造高职教师学习交流的聚散地,实现跨时空资源共享、信息与情感交流,尤其是国际间职业院校的交流,有助于高职教师学习与掌握最新职教理论,极大提高高职教师主动研修的积极性,打破传统培训学习““接收-储存-筛选-应用”模式,助推教师终身学习。

(2)建立“广东高职教师学习社区”网上协同研修平台运行效果反馈机制,不断完善平台功能设计,推动高职院校教师网上研修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1)查阅国内外高职教师网上协同研修模式的文献资料,确定研究的意义、原则。

(2)通过调查、访谈,探索我国当前高职教师网上研修的现状。

(3)开发设计“广东高职教师学习社区”网络研修平台,搭建研修框架内容,建立微课程、微培训等内容,结合电子产品实现移动学习。

(4)通过组织高职教师网络协同研修实践,对比分析,评价、反馈,进一步完善项目,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教师协同研修的策略。

(5)完善“广东高职教师学习社区”功能设计,建立评价与激励机制,并培育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反哺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文献检索和分析,了解国内外同本研究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以此为基础,形成本项目的具体研究思路。

(2)调查研究法:

选择广东省不同地区、不同发展规模的高职院校一线专业教师和教学人事管理部门负责人,进行半结构化的访谈,进一步收集信息并完善研究思路。

(3)比较研究法:

通过教师研修模式的纵向比较和国外教师研修的横向国际比较,探寻高职教师网络协同研修的制度设计、组织管理、教学实施等方面的经验,从而为课题建立“广东高职教师学习社区”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4)因素分析法:

本研究将对影响“广东高职教师学习社区”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得出应对策略。

 

3、技术路线(内容见附件1)

4、实施步骤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4年9月)

(1)确定课题小组,落实责任分工;

(2)开题。

(二)课题实施阶段(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

(1)以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在广东范围开展调研工作,收集高职教师网上研修意见和建议,明确需求,形成高职教师网上研修现状及需求调研报告。

(2)集中力量,搭建“广东高职教师学习社区”研修平台,组织教师进行协同研修,收集相关数据;

(3)平台运行,数据分析与征求意见,改良平台,应用推广;

(三)课题结题阶段(2016年6月至12月)

(1)总结分析相关数据,撰写研究报告;

(2)修改完善研究成果,评审验收。

课题可行性分析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课题组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在职业教育研究及计算机应用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奠定了良好研究基础。

主要研究成果有:

发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学术论文(《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06期);《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GDGZ12Y100)》2013年6月11日完成结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2010年通过广东省高职教育示范性专业建设验收;《基于windows平台的网络构建》课程被遴选为2010年度广东省精品课程;《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获2013年第十七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高职教育组精品开放课程二等奖;《网络攻防与安全》课程被遴选为2012年度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以能力为核心的高职智能交通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2011年通过验收;交通教指委项目《基于软件工厂以工作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2012年通过验收;编写《网络技术基础与安全》(2012年,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网络基础》(2011-07-01,清华大学出版社)等教材;2013年11月获广东省首届信息技术类专业带头人“说专业”竞赛二等奖;2013年6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选拔赛计算机网络应用技能大赛获一等奖;2013年6月指导学生参赛作品“光纤网络布线常见故障的故障箱研制”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2、主要参考文献[1]刘桂林.高职教师专业化:

内涵、问题与对策.职业技术教育,2012(25)[2]艾丹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教师培训工作改革探索.现代经济信息,2009(18)[3]张海军.终身学习视野下高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思考知识经济,2011(22)[4]马杰卢晓春.基于协同创新机制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策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5]蒋秀英.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种模式及启示.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

(2)[6]姜锐吴建菊姜潘惠.国内外高职教师能力培养比较研究.商场现代化,2011(23)[7]朱树红夏罗生.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教师的有效研修.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12)[8]于辉.高职院校教师在职培训问题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9]薛志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与策略.兰州大学教育学院2006年硕士论文[10]马立郁晓华祝智庭.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

网络研修.教育研究,2011(11)[11]杨丽香.基于网络协同研究促进高职教师发展的实践与探讨.数字化用户,2014

(1)[1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2006年11月16日)[13]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14]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教技[2012]5号)[15]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本课题负责人及主要研究人员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有政府工作人员和高校学者,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本课题参加者在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互联网技术等方面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过硬,学习能力强,同时是单位的技术骨干和行政领导,实践经验丰富;课题成员有主持省级及以上项目经验或开发电脑软件经验,主编或参与编写了专业课教材,核心刊物发表多篇学术性论文。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1.学校所具备的项目研究改革基础和环境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广东省交通厅举办、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2004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2013年以“优秀”等级通过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

学院设有信息管理中心机构,集学院档案管理、网络管理、信息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部门,下设档案馆和信息中心,信息中心负责网络管理与维护、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

学院目前馆藏图书56.81万册,电子图书15.14万册;近年来,学院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共承担各类科学研究及技术服务项目370项,学院雄厚的科研实力为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提供了条件保障。

2.学校对申请项目的支持情况

(1)经费保障措施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首批立项建设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和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

根据《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教改项目配套研究经费资助办法(试行)》规定,对获准立项的国家级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原则按到院经费的1:

2予以配套,最高额度不超过20万元;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原则上按1:

1.5配套,最高额度不超过5万元;市(厅)级教改项目原则上按照1:

1配套,最高配套额度不超过2万元。

对于获准立项无经费资助的市(厅)级以上教改项目,按照以下办法予以资助(内容见附件2):

 

(2)技术保障措施本课题制订研究技术路线,组建了科学合理的建设团队,团队成员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理论水平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与政府、行业关系紧密。

预期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