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部控制制度评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6994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内部控制制度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谈内部控制制度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谈内部控制制度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谈内部控制制度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谈内部控制制度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浅谈内部控制制度评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浅谈内部控制制度评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浅谈内部控制制度评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浅谈内部控制制度评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浅谈内部控制制度评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浅谈内部控制制度评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浅谈内部控制制度评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浅谈内部控制制度评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内部控制制度评价.docx

《浅谈内部控制制度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内部控制制度评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内部控制制度评价.docx

浅谈内部控制制度评价

浅谈内部控制制度评价

胡燕儿

你的文章内容还可以,但是有些地方还要改动,标题最好不要用问句,另外,你文章的序号有问题,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序号是正确的,你把下面的修改修改吧。

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财产物资的安全、提高业务处理效率、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及国家的宏观控制。

在信息产业已经非常发达的当今社会,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防范舞弊,减少损失,提高资本的再生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从目前的内部控制客观环境及内部控制制度本身来看,仍然存在着很多局限性,所以我们要积极推行内部控制制度评价,以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

一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概述

(一)简介

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是现代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进驻被审计单位后,即要调查内部控制制度的状况,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在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符合性测试,以确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程度和得到遵循的程度,进而确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可以依赖以及可以依赖的程度,它是审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二)为什么要提倡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的意义)

俗话说:

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

内部控制制度正如一道篱笆,把企业圈在里面。

然而,有些企业根本就没有扎篱笆的意识,或者是篱笆疏疏落落不知如何扎好,更有甚者,虽有紧密的篱笆,门户却顾自大开。

所以我们也见惯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公款私挪,白条抵库和贪污舞弊现象。

1.产生上述现状的成因简析

(1)没有形成法制制约的大环境。

由于我国还没有真正形成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大环境,因此,在一个单位也很难形成有章必循,违章必究的局面,使得内部控制制度犹如“空中楼阁”,形同虚设。

(2)人为错误。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任何“完美的”内部控制系统,都会因设计人员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而带有缺陷。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必须依赖于每个工作人员的素质,执行人员的越权管理、粗心大意、精力分散、以及判断失误等,也可能使内部控制系统陷于瘫痪,其中影响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是领导因素,企业领导对内部控制系统监督不力,内部控制制度便会流于形式。

(3)企业客观环境的变化。

内部控制可能因经营环境、业务性质的改变而削弱或失效。

单位已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一般都是为那些重复发生的业务类型而设计的,因此,可能会对不正常的或未能预料到的业务类型失去控制能力。

企业处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之中,为便于自下而上和保持竞争能力,势必要经常调整经营策略,或增设分支机构,或增加新的生产线,这就导致原有的控制制度对新增的业务内容失去控制作用。

另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普遍应用,也会给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提出新的问题与挑战。

2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的作用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改善管理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果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或者没有很好地得到遵循,这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危害。

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确定其健全性和遵循程序,是改善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

(2)确定审计的重点和数量

抽样审计在现代审计实务中的运用,在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也使审计风险大大增加,不论是采用判断抽样还是统计抽样,审计结论的正确性与抽查重点和数量有着密切联系。

所以,审计人员通过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来确定抽查重点和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差错和舞弊的发生,如果评价结果表明内部控制情况良好,那么抽查的数量规模可以小些,反之,抽查的数量规模可以大些,甚至扩大到详细审计。

如果某类业务的内部控制情况很差,则可将该类业务作为审计的重点范围。

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评价(下面部分最好用语言表述出来)

(一)评价的基本标准

1.控制触角是否摄入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

2.事权划分是否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3.控制程序是否规范,过程控制是否受到特别重视;

4.是否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二)评价的程序

1.了解和描述内部控制制度

(1)了解内部控制制度

我们可以通过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程序文件来了解企业组织机构、业务处理流程及内部会计控制程序;可以对企业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询问;可以对业务处理过程进行实地观察;还可以参考以前的审计报告和审计档案,使我们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深刻的认识。

在了解内部控制制度时应按不同的业务系统进行,并且要注意同一系统中具体业务处理时的不同特征。

(2)描述内部控制制度

所谓描述内部控制制度是按照一定的方法把内部控制的现状以书面的形式加以反映。

描述时可以按照各个业务系统分别进行,通过描述可以全面反映企业内部控制的状况;便于鉴定企业业务处理过程是否合理、健全;便于审计人员进行符合性测试;便于企业工作人员更好地执行各自的工作。

描述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文字说明法,它是完全以文字说明的形式来记录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这种方法较为灵活,但反映不够直观;另一种是流程图法,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但形象直观简炼,如:

我公司的采购管理程序

责任者

流程

相关部门部门主管采购部采购部采购部主管厂商、仓库品管部仓库部

(3)对描述的结果进行复核

由于我们在了解内部控制制度时会疏漏一些重要的控制内容,造成描述失误,或业务外理未按规定的要求处理造成偏差,为了保证描述的正确性,我们应该对描述结果进行复核。

可以抽取一部分业务,看其处理过程和所受到的控制是否与所描述的情况相一致,若存在偏差即可予以修正。

2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

(1)初步评价的基本内容

①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

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均应纳入内部控制范围,不留下控制死角。

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一是要分析内部控制制度的强点,一是要分析内部控制的弱点。

评价健全性的重点是分析控制弱点。

考虑控制弱点是否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和企业对于这些控制弱点是否采取了补救的办法来消除控制弱点的不利影响。

一个企业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评价:

1)工控制

分工控制是指对于企业内不相容的职务必须进行分工负责,不能由一个人同时兼任,使部门之间能够互相制约,相互牵制。

分工控制要做到某项业务的授权与执行相分离;执行与审核、记录相分离;保管财产与记录、清查财产相分离;记录总帐与明细帐、日记帐相分离。

我公司自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以来,一直严格按照程序文件来贯彻执行公司的各类业务,如货款的支付:

采购部将采购发票和入库单进行核对,若无误,在发票背后签字并填写付款申请单,经财务部审核确认后,递交总经理签字批准后,发票及付款申请单由财务部长保管,至付款日期,由出纳填写结算票据,并加盖其中一枚银行印鉴章,会计审核无误,再盖另一枚章,至此货款支付完。

一项业务的完成流转过四个人,各人各司其职,互相监督,这就是分工控制。

应该说,本公司的分工控制做得还不错。

2)业务记录控制。

所谓业务记录控制,即在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帐务记录时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以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及时和正确。

它是内控制度最基础的一部分。

我公司的业务记录是这样控制的:

本公司财务部由财务部长、出纳和会计三人组成,采用用友财务软件进行电算化核算。

任何原始凭证,先由经办人签字,经财务部长审核单据,总经理签字确认,才能做为会计记录的原始依据。

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凭证由出纳逐日逐笔登入手工日记帐,月底由会计在电算化软件中编制各类凭证,结出现金及银行存款余额与出纳手工帐相核对,财务部长负责审核记帐凭证的内容是否与原始凭证一致,科目有否做错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对帐、登录、核对总帐、明细帐的任务计算机可自动完成。

自从采用电算化代替手工记帐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简化了会计工作,但是由于计算机处理业务不留痕迹,我公司又没有进行好合理的权限分工,口令设置也只是一种形式,使得它不能像手工方式能够相互牵制,成为我公司的内控弱点,急需制订相应的制度来预防隐患。

3)财产安全控制

是指企业为了确保其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所采取的各种方法和措施。

如我公司制定了资产记录、资产保管、财产清点制度,都属于财产安全控制制度。

4)授权控制

是指企业各级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和批准才能对有关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

评价一个企业的授权控制是否健全,不仅要看它的一般授权制度,还要看它是否有特殊授权制度,以及它们的范围是否适当。

5)人员素质控制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员工的能力和品德是否和工作岗位相符;是否建立了业务考核制度、业绩考评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等。

如我公司招聘员工程序非常严格:

应聘人员登记时要填“自评表”,经笔试合格后,再由办公室和相关部门进行面试,由主试人员填写“面试表”,录取后上岗报到要填“员工登记表”,试用期期满填写“新员工试用考察表”,转正后,每月进行考评,填写“业绩考核表”。

它也属于人员素质控制的一种手段。

6)书面文件控制

企业应把发展目标、经营方针制成文件下发给各个员工,使他们目标明确;各项规章制度也应制成文件,便于职工遵循;每个员工都应有自己的岗位职责书,工人应有作业指导书;业务处理则应有专门的程序文件,使职工的各项活动都有文件依据。

我公司还将公司文件分为管理文件、外来文件、技术文件、电子文件四类,制定了文件编写指导书,分别规定编写或保管部门,对文件的制订、会签、核准、发放、更改、换版、作废及管理都作出了非常详细的规定。

7)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方式。

通过内部审计不仅可以评价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还可以评价各级管理人员的业绩,揭示企业存在的问题,挖掘企业的发展潜力。

我公司的审计一般是委托审计事务所进行的外部审计,至于内部审计制度可以说是没有,是内部控制制度中最不健全的部分。

②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

即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布局是否合理,有没有过多的和不必要的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并非越健全越好,控制环节越多越好,而是应该与控制目标、企业规模和经营特点相适应。

如我公司的空白支票领用制度:

我公司的现金结算限额为200元,超出200元即以支票结算,当采购部执行零星采购任务时,须先填与支票领用单,经总经理批准签字,交出纳开具支票,出纳在支票上填写日期,收款人名称,并对金额封头,经会计审核,加盖印章,再让领用人在支票领用簿上登记签名后,采购部才能领到一张支票。

而当采购金额超过封头金额,或者未在指定供应商采购,此张支票即宣告作废。

所以我认为,本公司的空白支票领用制度过于繁琐,出纳填写收款人名称属于多余控制,不够合理。

③内部控制制度的经济性

内部控制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带来一定的效益和成本。

在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关系,如果控制的成本大于控制的效益,那么这一控制是不切实际的。

另外,企业控制系统除了健全性、合理性、经济性外还应该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要。

内部控制的程序应简单易懂,犹如行为规范,操作方便。

一个难以理解的控制系统只会产生不必要的失误、误解。

(2)初步评价的方法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将企业实际存在的内部控制制度与理想控制模式加以比较,来分析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的重要弱点或多余控制。

所谓理想控制模式是指最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它具备所有的控制环节和手段。

“内部控制问题式调查表”是理想控制模式的一种具体的表示形式。

审计人员只要根据所了解和描述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情况来回答表内的问题,就很容易揭示出内部控制制度中的弱点或多余控制。

如:

现金收支系统内部控制问题调查表

调查问题

不适用

补充控制

1.现金出纳和现金帐记录是否由不同的人负责?

2.现金帐和库存现金是否每天清点核对?

3.现金帐和现金库存发生差异后,是否经领导批准后方能处理?

4.现金收支是否每天记帐?

5.现金收支内容是否都经过审核?

6.库存现金是否符合限额标准,超过限额部分是否每天解缴银行?

7.有无控制现金坐支的措施?

8.领用现金是否经过批准?

9.有无防止白条抵库的措施?

10.收入现金时是否都有措施?

11.收入现金凭证正副联是否复写?

12.凭证是否连续编号?

13.报销费用是否由报销部门审核批准?

14.现金支票和印鉴是否由不同的人保管?

15.现金支票领用是否登记?

16.现金支票是否按编号号次序先后使用?

17.领用现金支票是否经过批准?

18.现金支票存根是否妥善保存?

19.借用现金后是否填制借款凭证?

20.现金日记帐是否定期与现金总帐核对?

审计人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调查问题逐项回答,若有该项控制,在“是”栏作记号,反之在“否”栏作记号,若该控制不适合该企业,则在“不适用”栏作记号,对于某一个控制弱点,进一步回答是否存在补充控制。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表格简便,易于使用,可以简化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工作。

其缺点在于表格格式固定,没有弹性,遇特殊情况时,不太适用。

3.执行情况的评价

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依赖于每个工作人员的素质和领导的素质,即使最完善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如果执行人员没有意识去执行和监督,那么内部控制制度便流于形式,无法发挥效用。

因此必须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测试,作出评价,退进行符合性测试。

进行符合性测试的三种方法:

(1)追踪法

又称检查证据法,审计人员检查与某些业务有关的原始凭证和其它文件,沿着这些凭证和文件上所留下的业务处理的踪迹进行追踪,从而判断业务处理过程是否按内部控制的要求进行。

例如业务发生后,有经办、审核、批准人员必须在凭证上签字,审计人员在凭证上没有发现审核、批准人员的签字这就说明该两项控制可能不存在。

(2)实验法

又称重做法。

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审计人员对有关业务重新做一遍,以判断有关人员是否遵循了内部控制制度。

例如审计人员重复领料业务。

按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必须经过审核批准,仓库才能发放材料。

审计人员持未经批准的领料单领料,仓库照发不误,说明该项控制可能不存在。

(3)观察法

审计人员到工作现场观察工作人员执行业务的情况,了解业务处理程序是否遵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例如,审计人员可以观察仓库的发料过程,是否和规定的发料程序一致。

符合性测试一般采用抽查的方法进行,对于评价和测试情况,审计人员必须做好审计记录,并撰写评审报告。

3、内部控制制度的难点及改善

(一)把握授权的度。

内部控制制度的度量界定成为实践中的一个难点。

企业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保证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合理授权是必然的。

对于企业法定代表人,既要保证其经营决策的独立决策和权威性,又要保证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和廉洁性,权力的度量界定是关键一环。

当今社会大凡出现重大舞弊经济案件的企业,基本上均是授权不当引起的,是授权多、权力过大,控制不力的恶果。

授权无“度”,直接制约内部控制制度效能的发挥:

在巨大的权力面前,国家的政策法规都会相形见绌,更何况是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对内部控制执行人员授权也有“度”的学问,对不同的控制环节要有不同权力授予,才能使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

不管哪个环节,在具体授权时,应先认真研究从而准确掌握,这样才能保证经营决策有效运作、管理制度有效贯彻,又能保证权力制衡得到落实。

(二)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

控是规范、控是约束、控是对舞弊的否定、控是对损失的扼制。

越是优秀的企业,规范管理越有无形的作用。

企业经营好比一湖清水,管理规范好比千里长堤,水从堤转,才能因而得福,如果大堤本身千疮百孔就会显得十分危险。

内部控制对于保护企业的意义非同小可。

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的现在所有环节和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所有个人实施全方位控制。

这里就存在一个控制与反控制的问题。

现在不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舞弊行为时有发生,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显然成为了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中的难点。

一般而言,内部控制的对象是企业的权力操纵者,是对权力操纵者的权力约束,也是对权力操纵者之间的权力制衡。

这种独特的控制对象决定了提高受控度的艰巨性。

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关键有两点,一是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二是主要决策者的受控程度。

就目前的经济管理现状来看,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将任重而道远。

(三)规范控制程序。

提起内部控制制度,人们往往想起会计工作岗位在设置上管钱不管帐,管报销的不管稽核等,其实内部控制制度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和所有环节。

对于一个复杂系统工程的控制,不能靠人治,也不能靠简单的出纳控制、财务管理来实现目的,而是靠一套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管理的行为,这里的重点是管理人员针对企业不同的经营管理活动制定出具体的标准,而要完成这个任务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超前的意识、广阔的视野和扎实的作风。

同时,在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时,如何找准控制点,通过点的控制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的点应该设在三个位置上:

1.资金。

对企业资金筹资、调度、使用分配等实行严格控制,防止资金体外循环;2.成本费用。

对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实施严格的监管,防止出现舞弊行为;3.权力使用。

对企业各经营环节的经济活动操作者的权力实施有效监控,防止权力乱用,造成经济损失。

(四)提高控制人员的熟练程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心是财务会计控制,承担内部控制执行的主要是财会人员。

因此财会人员要能真正担当起内部控制的重任,更新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就显得刻不容缓。

如上所述,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制度,它大大突破了财务会计的工作范畴,大大超越了财务会计的知识领域,是投资、金融、市场、营销、法律、材料、信息等多方面知识的融合,没有相应的知识支持,内部控制不可能完全到位。

同时内部控制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矫正人的行为,需要有相应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能力,培养大批这样的“全才”,显然需要很长的过程。

(五)控制与创新要相依相伴。

实施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经营健康发展,绝不能让内部控制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障碍。

在一定的意义上讲,控制是为企业经营导航,其自身没有资产再生的功能,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力的源泉是创新,即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生产经营才有足够的动力。

这就告诉我们,保持企业发展不公要实施内部控制,更要促进企业创新。

有活力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制度,对企业创新工程给予足够的支持,在支持中对创新过程实施全面控制,防止企业创新过程中发生舞弊行为。

(六)加强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控制是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要素组成的,而内部审计是控制环境的一个特殊因素。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它可以通过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

一般来说,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占据特殊地位,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是通过内部审计来完成的。

内部审计作为本企业最高管理层的代表,其主要职责是协助企业管理当局有效地履行其管理职责,对每个部门或每个分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监控。

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独立于被审部门或人员,并且必须直接向企业最高管理层负责并报告工作。

可见,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不可或缺的特殊因素,又监督着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

随着新《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的颁布和实施,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日趋普及,面对加入WTO后对企业的挑战和机遇,企业必须积极推行内部控制制度评价,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全新的世纪开拓美好前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