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某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7207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某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内蒙古某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内蒙古某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内蒙古某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内蒙古某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内蒙古某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内蒙古某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内蒙古某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内蒙古某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内蒙古某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内蒙古某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内蒙古某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内蒙古某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内蒙古某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内蒙古某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内蒙古某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内蒙古某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内蒙古某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内蒙古某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内蒙古某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某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docx

《内蒙古某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某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古某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docx

内蒙古某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

2008年内蒙古某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每题0.8分,共40分)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

C.坚持与时俱进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参考答案:

D

∙解析: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那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什么呢?

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东西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释:

A。

解析: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一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3).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楚辞》

B.《离骚》

C.《诗经》

D.《全唐诗》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释:

C。

解析: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选项A正确。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

《离骚》是《楚辞》篇名,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选项B、C均不符合题意。

《全唐诗》是我国第一部最大的断代诗选。

因此,选项D也不合题意,答案为C。

(4).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观点的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释家

参考答案:

B

∙解析:

老子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所以“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道家的观点

(5).“有用即真理”的命题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实用主义观点

参考答案:

D

∙解析:

唯心实用主义否认客观真理,认为判断真理的惟一标准是真理的实际效用。

这种“有用即真理”的原则,不仅是支撑其认识论,同样也是支配人之行为、构架其伦理学的轴心。

从理论构成看,实用主义兼容并蓄了西方传统中注重特殊具体事实的“唯名论”、注重实效与实利的“功利主义”、反对形而上学抽象的“实证主义”,以及强调个人的主观选择的“存在主义”等观点,主张以是否“有用”为判断真理的标准。

(6).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和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C.同一性和斗争性

D.相对性和绝对性

参考答案:

B

∙解析: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和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的哲学依据是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我国的社会发展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因此争取外援为发展的辅助条件。

(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是()

A.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功能

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C.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步调上的不平衡性

D.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制约性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释:

A。

解析: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是其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

社会意识的反作有用表现在:

第一,从性质方面看,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第二,从程度方面看,社会意识的作用有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时间久暂的区别。

第三,先进的社会意识和落后的社会意识有一个在斗争中此消彼涨的过程,先进的社会意识只有通过斗争,才能最后战胜落后的社会意识。

(8).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就是()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辨证法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参考答案:

B

∙解析:

唯物辨证法认为,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的统一。

肯定和否定是事物内部两种相反的方面、趋势,它们是对立的。

同时,肯定与否定又是统一的。

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

离开了肯定没有否定,离开了否定也没有肯定。

另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

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对一事物的肯定就包含着对与之相反的另一事物的否定,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在一定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就是建立在对肯定和否定辨证统一的理解基础之上的。

(9).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因此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觉选定的,这是()

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宿命论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参考答案:

B

∙解析:

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

社会发展规律存在、并实现于人的自觉活动之中,但是人们又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历史,人的自觉活动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

认为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觉选定的观点,是夸大人的自觉活动,否定社会规律客观性的“唯意志论观点”,因此B项正确。

(10).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供求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参考答案:

A

∙解析:

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

竞争规律、供求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

而支配这些规律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全过程的是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是:

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也就是商品的价格要以价值为基础。

只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和起作用。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规律和价值实现规律的统一。

(11).资本主义地租是由农业中()

A.平均利润转化的

B.超额利润转化的

C.垄断利润转化的

D.企业利润转化的

参考答案:

B

∙解析:

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

竞争规律、供求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

而支配这些规律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全过程的是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是:

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也就是商品的价格要以价值为基础。

只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和起作用。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规律和价值实现规律的统一。

(12).中共中央政治局2007年7月26日召开的会议提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遏制经济增长由()

A.偏快转为过热

B.偏慢转为过快

C.过快转为过热

D.过慢转为过热

参考答案:

A

∙解析:

会议提出,要坚持把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着力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努力缓解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把发展的积极性、充裕的资金、宝贵的资源更多引导到加强经济社会薄弱环节上来

(13).我国行政内部监督体系包括一般监督和()

A.职能监督

B.主管监督

C.专门监督

D.法制监督

参考答案:

C

∙解析:

我国行政内部监督体系包括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

其中一般监督主要包括层级行政监督、主管监督和职能监督;专门监督主要包括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14).最早传入我国的宗教是()

A.道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拜火教

参考答案:

C

∙解析: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选项A显然不合题意。

伊斯兰教,约于公元7世纪中叶由阿拉伯传入中国。

佛教从公元1世纪前后由古印度传入中国,至今有近2000年的历史。

琐罗亚斯德教流行于古代波斯(今伊朗)及中亚等地,中国史称祆教、火祆教、拜火教,大约在6世纪由中亚传入中国汉地,隋唐时期一度很流行。

由此可见,本题答案是C。

(15).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国际主义

B.民族区域自治

C.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D.民族自决权

参考答案:

A

∙解析:

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包括:

(1)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坚持民族平等和实现民族团结。

即各民族的平等联合。

(2)民族平等就是指一切民族的平等,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和事实上的平等。

(3)民族联合是在民族平等基础上的自愿联合,实现的各民族的团结与合作。

(4)民族平等和民族联合是统一的,两者统一起来构成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也可以说,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就是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

因此答案为A。

(16).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实行改革和法治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墨子

C.苟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

D

∙解析:

韩非子对法家学说进行了全面总结,指出“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韩非子•定法》),“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韩非子•难三》)。

强调法、势、术三者相结合,君主居极尊至重之势,行法施术,以治百官民人。

“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同上)。

主张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韩非子•五蠹》)。

(17).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的原因在于()

A.人民群众是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思想

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规律

参考答案:

B

∙解析:

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作为物质资料生产者的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历史。

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因而人民群众以不同的形式从事和促进生产实践活动。

人民群众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每一个时代,人民群众都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

(18).“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

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己决定的

D.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

参考答案:

B

∙解析:

历史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并影响和制约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实践活动本身。

人类是历史的缔造者,人类自己创造了历史。

(19).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是()

A.生产活动的组织者

B.经营活动的组织者

C.企业的直接领导者

D.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和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者

参考答案:

D

∙解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职能应该从过去主管微观经济活动转变为主管宏观经济活动,主要进行间接调控而不是直接调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运动员;政府是宏观调控的主体,承担宏观调控的职能,当市场经济活动的裁判员和调节者。

政府一般不应直接从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ABC错误,D项正确。

(20).决定法律本质的是()

A.社会生产力水平

B.社会经济基础

C.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意志

D.执政党的基础

参考答案:

B

∙解析:

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律本质的学说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法律所体现的意志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法作为上层建筑现象,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

(21).法的主要内容是()

A.国家意志

B.国家强制力

C.权利与义务

D.社会关系

参考答案:

C

∙解析:

所谓“法的内容”,就是指构成法的各种内在要素,包括法律规范内容和法律技术内容两大部分。

就法律规范内容而言,其核心部分就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22).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A.政体

B.国体

C.国家结构形式

D.政党制度

参考答案:

B

∙解析:

国家制度是指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所确认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等方面的制度。

国家制度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政治上层建筑,其核心问题是实行一定阶级的专政,以确立和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

由此可见,在国家制度中,国家性质(即国体)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是国家制度的核心,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形式和国家发展的总方向。

选项B为正确答案。

(2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

D.民主集中制

参考答案:

A

∙解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被称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依据:

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国家政权的本质直接联系在一起,是我国国家政权人民性的集中体现。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人民就是通过这样的政治制度来保证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二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总概括,它规定了我国国家政权机关尤其是中央国家机关之间的权责分工及其相互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集中统一掌握国家权力,在我国政权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国家的行政、审判和检察等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由此开展工作和依法正常运转。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不是偶然的,它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的经验总结。

(2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

A.创新

B.与时俱进

C.为人民服务

D.坚持党的先进性

参考答案:

D

解析:

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25).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A.劳动者

B.科技进步和创新

C.生产资料

D.投资

参考答案:

A

∙解析: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我国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同工人阶级紧密团结,是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

因此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是人,即劳动者。

(26).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是()

A.1987年党的十三大

B.1992年党的十四大

C.1997年党的十五大

D.1998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参考答案:

C

∙解析:

十五大(1997)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入宪法

(27).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C.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解放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参考答案:

D

∙解析:

1992年,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问题作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8).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参考答案:

B

∙解析: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9).关于管理的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三者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管理幅度既定,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成反比

B.管理幅度既定,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成正比

C.组织规模既定,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正比

D.管理层次既定,管理幅度与组织规模成反比

参考答案:

B

∙解析:

关于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三者的关系:

管理幅度既定,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成正比

(30).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

A.和平与发展

B.独立自主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友好与合作

参考答案:

B

∙解析:

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3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

A.台湾问题开始的

B.香港问题开始的

C.澳门问题开始的

D.香港和澳门问题开始的

参考答案:

A

∙解析:

“一国两制”方针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

但是由于“九七”的临近,便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加以运用。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指出:

“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已经表示决心,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

”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举行的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问题已提到具体日程上来了。

同年3月29日,邓小平在向来访的香港总督麦里法介绍中国政府对台方针时说:

“我们始终考虑到台湾的特殊地位,不改变那里的社会制度,不影响那里人民的生活水平,甚至作为一个地方政府可拥有广泛的自治权,拥有自卫武装力量。

当然不能有两个中国,也不能有一个半中国。

”至于香港问题,他也指出:

香港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我们把香港作为一个特殊地区、特殊问题来处理,到了1997年,香港问题不管如何解决,香港的特殊地位都可以得到保证,就是在本世纪和下世纪初相当长的时间内,香港可以搞它的资本主义,我们搞我们的社会主义,因此请各国投资者放心。

”同年4月11日,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在京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也重申了这个政策。

她指出;“我们根据毛主席周总理的遗愿,一再申明,在解决我国统一问题的时候,将尊重台湾的现状和现行制度,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方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不改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方式,也不影响外国在台湾的经济利益。

(32).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C.富国强兵

D.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参考答案:

D

∙解析: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让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最充分的实现和满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3).“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是()

A.诡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观点

参考答案:

B

∙解析: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是个哲学理论,是辩证法的观点。

就是说,事物是不断变化的,是绝对运动的,因此,当你第二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时候,它已经变化了,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条了。

(34).“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手”,这句话体现了()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参考答案:

B

∙解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在一定条件下可改变其具体形式。

联系的表现之一是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是整体构成的前提。

手离开了人,就是部分离开了整体。

因此,部分也就失去了意义。

这可以具体地理解为,“手”离开了人以后,就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如,拿东西等),不能再称之为手。

(3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参考答案:

D

∙解析:

首先,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指物质存在的平衡状态、平稳状态和量变状态;静止是绝对运动着的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是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其次,运动和静止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相对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形:

一是机械运动中特定事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移动;二是事物处于量变阶段,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只有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才能坚持物质世界永恒运动的观点。

在事物相对静止的状态下,才能说明某一运动是什么事物的运动和什么形式的运动,才能找到衡量该运动的尺度。

第三,运动和静止是相互统一、相互包含的: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割裂二者的关系就会犯两种错误:

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错误;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

据此分析,题干中“坐地”是相对的静止,“日行八万里”和“巡天遥看一千河”则是绝对的运动。

(36).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思想的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参考答案:

C

∙解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是孟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37).在唐代大诗人中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是()

A.李贺

B.李白

C.白居易

D.杜甫

参考答案:

D

解析: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38).现行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划辖()

A.11个地级市,5个盟

B.9个地级市,3个盟

C.9个地级市,5个盟

D.11个地级市,3个盟

参考答案:

B

∙解析:

内蒙古自治区分设9个辖地级市,3个盟;其下又辖12县级市、17县、49旗、3自治旗。

(39).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召开地点是()

A.新西兰的惠灵顿

B.澳大利亚的堪培拉

C.澳大利亚的悉尼

D.澳大利亚的墨尔本

参考答案:

C

(40).新华社2007年8月13日受权发布国务院的通知是关于在全国建立()

A.农村贫困生救济制度

B.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C.农村失学女童救助制度

D.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参考答案:

D

(41).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从8月9日至17日携手并肩,进行了一场举世瞩目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代号为()

A.“和平使命——2007”

B.“和平——2007”

C.“和平使命——反恐”

D.“和平行动——2007”

参考答案:

A

(42).“十一五”时期内蒙古经济总量目标是()

A.力争经济总量进入全国中等行列,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B.力争经济总量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城乡居民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C.力争经济总量进入全国中等行列,城乡居民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