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7525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中图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中图版必修2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面漫画《危险》,回答1~2题。

1.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

A.水资源短缺   B.全球变暖

C.生物多样性减少D.沙尘暴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

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

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

答案 1.D 2.D

解析 本题组趣味性浓厚,漫画形象地展示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危险”,树没了、沙来了,“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沙尘暴。

沙尘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十分突出;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易造成沙尘暴;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也有比较严重的沙尘暴现象;为了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应禁止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但不能禁止人类合理的开发活动。

(2014·江苏连云港模拟)食品安全越来越令人担心。

馒头里加过量增白剂,饲料添加塑化剂等,对人体都是极其有害的。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餐桌上频频出现污染现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品添加技术越来越发达

B.人们不良的消费观念和饮食观念

C.食品添加剂提高营养价值

D.添加剂可提高食品质量,且有利于食品保存

4.餐桌污染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D.安全性原则

答案 3.B 4.B

解析 第3题,传统的观念是馒头越白越好,食品越甜、越香越好,于是不法商人迎合大众的口味和喜好,在食品里加入大量的增白剂、糖精、香精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第4题,餐桌污染影响了人体的健康,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安全性”并非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5.“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我国古代学者的论述中,不符合“天人合一”思想的是(  )

A.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

B.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C.竭泽而渔,岂不获得?

而明年无鱼。

焚薮而田,岂不获得?

而明年无兽

D.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答案 D

解析 A、B、C都蕴含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含义分别是:

A一国之君都不能严格管理山川、沼泽和土地,不能立他为天下帝王;B砍伐和栽种都不失季节,所以山林就不会没有草木,百姓也就有很多的木材可用;C排干池塘的水去捕鱼,怎么会捕不到鱼?

但明年就没有鱼了。

烧毁山林去打猎,怎么会找不到野兽?

但明年就不会有野兽了。

6.可持续发展观念是指健康的经济发展不应建立在(  )

A.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B.社会公正的基础上

C.人们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D.只满足当前公众利益的基础上

答案 D

解析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7.某商场经营的下列四种产品中,有可能取得环境标志的是(  )

A.蟒蛇皮背包B.含磷洗衣粉

C.一次性木筷D.无氟冰箱

答案 D

解析 无氟冰箱符合环保标准,有可能取得环境标志。

8.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协调人地关系的是(  )

A.渔网网眼加密,加大捕捞量

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

C.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火电厂

D.大量使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答案 C

解析 小煤窑,乱采乱挖,采富弃贫,易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小火电厂,规模小,耗能多,生产效益不高,同时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环境保护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自2008年6月1日起,全国商品零售场所“禁塑令”施行,超薄塑料袋逐渐退出市场。

据此完成9~10题。

9.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产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

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

C.促进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

10.下列关于“禁塑”的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应该取消此令

B.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毫无意义

C.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

D.“禁塑”与否和我们中学生的关系不大

答案 9.B 10.C

解析 以玉米叶片加工而成的购物袋替代塑料袋、商品零售场所“禁塑令”的实施,可减少塑料袋带来的“白色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生态足迹是人们所消耗的每种消费品的生物生产面积的总和。

有效生态承载力是自然能够对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

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完成11~13题。

世界上部分国家的人均生态赤字资料

(单位:

公顷/人)

国家

生态足迹

有效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新加坡

6.9

0.1

-6.8

比利时

5.0

1.2

-3.8

美国

10.3

6.7

-3.6

英国

5.2

1.7

-3.5

日本

4.3

0.9

-3.4

冰岛

7.4

21.7

14.3

新西兰

7.6

20.4

12.8

秘鲁

1.6

7.7

6.1

澳大利亚

9.0

14.0

5.0

巴西

3.1

6.7

3.6

11.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1.2公顷/人,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为0.8公顷/人,则中国的人均生态赤字为(单位:

公顷/人)(  )

A.0.4B.-0.4

C.2.0D.-2.0

12.根据计算,1993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7公顷/人,1997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8公顷/人。

下列叙述中,与这两个数据说明的问题相吻合的是(  )

A.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

B.地球上的交通和通信越来越发达

C.人类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越来越近

D.地球的生态环境处在不断改善之中

13.当生态赤字为负值时,从国家和地区的角度看是使用了别国的资源,从全球的角度看是盗用了下一代的资源。

这句话中体现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有(  )

A.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答案 11.B 12.A 13.C

解析 第11题,人均生态赤字=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足迹,则中国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4。

第12题,由材料可知,人均生态赤字在不断地增加,则人地矛盾越来越严重,必然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第13题,使用别国资源,使别国不能使用,属于违背公平性原则;盗用下一代的资源既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又违背了持续性原则。

以人为本,合理布局生活垃圾收集点,并对垃圾分类回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读下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四个垃圾收集点布局方案中较为合理的有(  )

A.甲、乙B.乙、丙

C.丙、丁D.甲、丁

15.小区中配置了垃圾分类回收箱(可回收、不可回收),但人们较少分类投放,其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①环境保护习惯较差②生活垃圾数量庞大

③教育和宣传不够④垃圾分类标准模糊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14.A 15.C

解析 第14题,垃圾点应较分散地布局在住宅区,且方便居民投放垃圾。

第15题,人们不分类投放,主要是主观上对于环境的认识不够,没有养成较好的保护环境的习惯。

下图为“某电厂循环经济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若H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  )

A.砖瓦厂B.钢铁厂

C.玻璃厂D.化工厂

17.该电厂的生产模式对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

A.减弱噪声B.绿化环境

C.保持水土D.减少酸雨

答案 16.A 17.D

解析 第16题,利用废渣,可建砖瓦厂,变废为宝。

第17题,利用原煤发电,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经过图示工艺处理(脱硫)会大大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因而会减少酸雨的发生。

(2014·河南十校模拟)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

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

在自然环境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晚2个多月才能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

据此完成18~19题。

18.“慢生鸭”饲养者在利于消费者健康的前提下获取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公正性原则

19.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①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等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答案 18.A 19.B

解析 第18题,饲养“慢生鸭”需要的人工成本、机会成本更高,同时能获取更高利润,体现了公平性原则。

第19题,“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中要减少使用或不使用有害农药或防腐剂等。

下表是今年某校兴趣小组收集到的安徽省4个酸雨观测站某月降水状况及酸雨监测数据。

据此回答20~22题。

合肥

马鞍山

铜陵

黄山

主要职能

省级行政中心

工业城市

矿业城市

旅游城市

月降雨量(mm)

202.9

185.6

309.6

504.7

月降雨次数

11

10

13

18

酸雨次数(pH<5.6)

5

9

10

5

20.据表中信息分析,说出该月降水出现酸雨频率最高的城市是(  )

A.合肥B.马鞍山

C.铜陵D.黄山

21.酸雨的危害在于(  )

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植物

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

④危害人体健康

⑤使大气受到污染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

22.下列控制酸雨的措施中,你认为哪种不太合适(  )

A.控制污染源,加强环境执法

B.提高能源利用率

C.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D.限制工业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

答案 20.B 21.A 22.D

解析 第20题,注意理解题干“降水出现酸雨频率”的具体含义。

马鞍山市每10次降水有9次酸雨,所以其降水出现酸雨频率是最高的。

第21题,酸雨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地表水、土壤、植被、建筑物及人体均造成影响。

第22题,限制工业生产,会影响经济发展,不是长久之计。

23.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的是(  )

A.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他国环境造成损害

B.鉴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需与子孙

后代共享资源环境

C.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应该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D.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等自然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权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答案 C

解析 持续性原则指地球的承载力有限,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读“某区域工业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图”,完成24~25题。

24.该地的主导产业最有可能是(  )

A.电力工业B.采掘工业

C.冶金工业D.建材工业

25.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主要目的是(  )

A.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B.解决就业问题,提高社会效益

C.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

D.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答案 24.C 25.D

解析 第24题,从联系图可以看出,该地企业主要是对金属冶炼企业的废弃物进行循环再利用,因而冶金工业是其主导工业。

第25题,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第Ⅱ卷(综合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8分)在1997年12月11日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大会上(日本京都会议),《京都议定书》终于得到通过。

议定书规定,所有发达国家应在2010年把六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和三种氯氟烃)的排放量比1990年的水平减少5.2%。

这虽与发展中国家要求到2010年减少15%,到2020年再减少20%的目标相差很大,但毕竟这是一份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减排会议。

对于协议的通过,社会各界产生了不同的反应,请你模拟以下的几个身份,说说他们对于这个问题的立场:

绿色和平组织发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美国商界代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岛国图瓦卢的居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生物学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答案 绿色和平组织发言人:

可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缓解气温的回升和两极地区冰雪的融化,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美国商界代表:

让我们损失了上百亿元的生意额,谁来赔偿我们的损失

岛国图瓦卢的居民:

我们有机会重返家园了

生物学家:

物种灭绝的速度有机会减慢,基因的宝库得以保存了

27.(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酸雨污染是当前世界性的问题,形成酸雨的原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过多。

主要来源是煤和石油等石化燃料的燃烧,全球每年有近1.5亿吨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材料二 “酸雨形成与危害图”及“燃气脱硫工艺图”。

(1)据图甲概括酸雨的形成过程。

(4分)

(2)从图中分析,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英国是西欧最大的二氧化硫排放国,但其废气却因__________________而吹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这说明保护环境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答案 

(1)工厂排放的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结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从而使雨雪等呈现出较强的酸性,降落到地面即为酸雨。

(2)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3)盛行西风(西南风) 国际合作

解析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所致。

通过燃气脱硫工艺可以把废气脱硫而制成硫酸,这既防治了酸雨,也开发利用了资源。

28.(10分)2011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某学校为此进行了大量宣传活动,下面是部分宣传图片。

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1)甲图片反映的问题,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原则。

(2分)

(2)乙图反映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

目前,发达国家排放的废弃物总量远大于发展中国家,但仍不遵守甚至破坏一些国际公约,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原则。

(4分)

(3)图片丙是针对________问题而进行的宣传。

(2分)

(4)生产企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体,随着可持续发展实施的深入,哪些类型的企业发展空间会逐步缩小?

(2分)

答案 

(1)持续性和公平性

(2)大气污染 共同性和公平性

(3)水资源短缺

(4)高耗能企业,高污染企业等。

29.(14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51亿亩,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

近7年来,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

从耕地的质量来看,我国耕地中高产稳产田占1/3。

材料二 下图为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

材料三 塑料袋的制作过程一般为:

从石油烯烃中制造塑料颗粒,进入加料斗并通过螺杆挤塑机的狭长缝隙挤出,为了防止变形应立即进入冷却液(一般是水)中冷却成形,制成“塑料纸”。

材料四 全球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达到五千亿至一万亿个,这意味着我们每人每年使用150个塑料袋,或是每分钟有一百万个塑料袋被使用。

2008年6月1日开始,我国将禁止超市等商品零售场所免费为顾客提供购物塑料袋。

(1)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主要是(2分)(  )

A.人口众多    B.山地多,平地少

C.退耕还林工作显著D.农村建房乱占耕地

(2)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是(2分)(  )

①过度抽取地下水

②草场普遍超载

③人口的不断膨胀

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⑤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

C.①③⑤D.②④⑥

(3)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但从长远意义来看,生态退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质量。

简要分析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分)

(4)禁止超市免费提供塑料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答案 

(1)B

(2)B

(3)生态退耕还草,有利于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生态退耕扩大森林,有利于在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生态退耕扩大湖泊、沼泽面积,有利于增加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使水循环活跃,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4)减少“白色污染” 减少石油资源的消费量

30.(8分)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景观图,其中A为山区,B为丘陵梯田地区,C为平原地区,D为水库,E为乡镇企业和居民区,F为库区北侧丘陵低山,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对于该地区的开发利用,当地政府有三种方案,最能科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4分)(  )

第一种方案:

A.营造薪炭林 B.栽种苹果

C.种植水稻 D.养鱼、发展旅游业

E.建苹果加工厂 F.营造防护林

第二种方案:

A.营造防护林 B.种花生

C.种植水稻 D.养鱼、发展旅游业

E.办花生加工厂 F.种油菜、小麦

第三种方案:

A.营造薪炭林 B.栽培柑橘、茶叶

C.种植水稻 D.养鱼、发展旅游业

E.办柑橘、茶叶加工厂 F.营造防护林

(2)随着人口增长,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表现出来,H处有大面积的湖泊沼泽地,G处是喀斯特地貌,既要发展经济,又不降低环境质量,从可持续发展考虑,如何开发利用H、G两处土地资源?

(4分)

答案 

(1)第三种方案

(2)H处湖泊沼泽可种植莲藕,G处喀斯特地貌可发展旅游业。

(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可判断,该地位于长江以南丘陵地区,可栽培柑橘、茶树。

(2)题,长江以南地区雨水多、湖泊广,且有喀斯特地貌,由此可判断H和G处的发展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