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年产10吨病毒生物农药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7549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0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年产10吨病毒生物农药项目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最新年产10吨病毒生物农药项目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最新年产10吨病毒生物农药项目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最新年产10吨病毒生物农药项目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最新年产10吨病毒生物农药项目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最新年产10吨病毒生物农药项目建议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最新年产10吨病毒生物农药项目建议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最新年产10吨病毒生物农药项目建议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最新年产10吨病毒生物农药项目建议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最新年产10吨病毒生物农药项目建议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最新年产10吨病毒生物农药项目建议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最新年产10吨病毒生物农药项目建议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最新年产10吨病毒生物农药项目建议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最新年产10吨病毒生物农药项目建议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最新年产10吨病毒生物农药项目建议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最新年产10吨病毒生物农药项目建议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最新年产10吨病毒生物农药项目建议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最新年产10吨病毒生物农药项目建议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最新年产10吨病毒生物农药项目建议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最新年产10吨病毒生物农药项目建议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年产10吨病毒生物农药项目建议书.docx

《最新年产10吨病毒生物农药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年产10吨病毒生物农药项目建议书.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年产10吨病毒生物农药项目建议书.docx

最新年产10吨病毒生物农药项目建议书

项目名称:

****有限公司年产10吨病毒生物农药生产项目

项目主办单位:

****有限公司

项目建议地点:

****工业园区

项目建设期限:

3年

项目总投资:

8000万元人民币,主要是自筹。

项目总收益:

本项目按现行政策和现行价格计算的全部利润(税后),内部收益率大于行业基准收益率。

1.项目基本概况

1.1项目名称

年产10吨病毒生物农药生产项目

1.2项目主办单位

****有限公司

1.3项目建议地点简介

***县地处地处淮河中游。

全县总面积2391平方公里,耕地12.9万公顷,总人口1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2万人。

这里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安徽省杂交稻制种基地、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水产品生产基地,盛产优质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蔬菜、淡水鱼、螃蟹、畜禽等。

***工业园区206国道合徐高速交点处,内有多家企业,以化肥农药,合金器皿加工,食品加工为主。

园区内在近几年又引入无非高科等一批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目前该区正申报国家级工业园。

1.4项目简介

生物农药主要是指以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产品的具有农用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开发的农药,生物农药具有选择性强,对人畜环境安全,原料来源广泛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殊的优点,已成为全球农药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工程等逐步渗入到生物农药生产中,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生物农药将成为今后农药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加入WTO后,在国际农产品和食品贸易中将面对苛刻的农药残留标准规定,这为生物农药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另外,发展生物农药及其相关产业符合当前中国农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中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密切相关,新型生物农药的研究成果会推进传统农药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提升,带动农业生物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获得巨大的规模效益,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开发新型农药已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必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项目年设计能力为年产病毒生物农药10吨。

2.项目背景依据必要性和意义作用和地位

2.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从源头上杜绝农药残留,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将是一个发展方向。

2008年,国家六部委发布一号公告,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国内全面停止使用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的生产、流通、使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关注生物农药,倡导绿色植保的“高毒农药替代‘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目前我国每年新研制成功和登记注册的生物农药品种以4%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15年,生物农药占所有农药市场的份额将由现在的2%-3%增加到30%。

2.2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

产品及市场

虽然目前推广有一定难度但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生物农药或将成为今后农药的主流品种。

“把生物农药作为发展主流”是我国近两年来提出的口号。

近日工信部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已经就生物农药产业规划与生产管理的有关政策进行了梳理,找出其中弊端后 将提出相应的修改草案所以,未来国家必将大力扶持生物农药企业的发展,生物农药明天必定充满阳光。

而在生物农药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昆虫病毒农药则是未来国家大力发展的重中之重,昆虫病毒曾以选择性和专化性高而著称,但试验证明一种昆虫的杆状病毒能感染其他昆虫。

如:

家蚕NPV能侵染柞蚕等11种昆虫。

欧洲云杉卷叶蛾(Choristoneuramurinana)的NPV能侵染云杉卷叶蛾(C.funiiferana)、苹果囊蛾、李食心虫、欧洲松梢卷叶蛾等。

红棕灰夜蛾(Sarcopoliailloba)NPV能侵染银纹夜蛾、黄地老虎、粘虫等12种夜蛾科害虫。

同时一种昆虫也可合并感染两类不同的病毒,如黄地老虎、菜粉蝶、粘虫、粉纹夜蛾、云杉卷叶蛾等可合并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

粘虫合并感染NPV和GV时,GV能增强NPV的感染,有协同增效作用。

我国约有20种昆虫病毒进行过或正在进行大田试验。

其中研究较多应用较广的如棉铃虫NPV,用该种病毒防治棉铃虫,每667m2用感染病毒的老龄死虫2~30头(核型多角体数约为0.15~6×l011)对水喷雾,在棉花生长期发生害虫时每隔4~5天喷1次,共喷9次,棉花产量比对照区显著增产。

美国应用棉铃虫NPV的制剂防治棉花、玉米、高梁、烟草、番茄等作物上的棉铃虫和烟草夜蛾等害虫的效果一般相当于常用化学农药。

 利用病毒防治害虫一方面可以起到微生物杀虫剂的短期防治作用,另一方面使用后有可能使病毒长期存在于农林生态系中,作为一类被引入的生态因子而起调节害虫种群密度的作用。

常规方法施用或释放带毒昆虫散布一定限量的病毒后,病原可在昆虫种群间自行传播。

毒饵剂和散布带毒虫体具有较高的经卵巢传播的潜力,其他昆虫或寄生物和捕食者有机械传播病毒的潜能。

   所以说病毒生物农药是具有全面杀虫和控制害虫种群数量作用的杀虫剂,开创了杀虫剂的新时代,与其他农药的关键差异点就是能在害虫种群中形成“虫瘟”的广谱、持效、不易产生抗性、方便、安 全的高效杀虫剂。

对于销售渠道来说经销未来发展方向的主导品牌,其产品周转快;合理利润。

现在的化学农药抗性越来越快,新化合物推出的周期也越来越长,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然而病毒农药可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产品进行改造,不断改进性能和提高品质,更新更快。

免除了每年找产品,每个产品卖一年的烦恼。

2.3本项目的地位和作用

生物农药是指来源于生物并可对特定的病虫草害具有控制特效而对公众安全性极高的天然农药。

它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广泛存在,资源丰富,绝大多数无毒副作用。

不破坏生态环境,残留少,选择性强,不杀伤害虫天敌。

大力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对于促进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药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致可以分为植物农药、微生物农药和抗生素等。

中国是生物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

据统计,到1998年底,我国正式生产生物农药品种达40多种,生产企业近200家,产量接近100万吨制剂,使用面积约2600万公顷次。

生物农药在我国已成为一类重要的农药,对促进农业生产,保持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2.3.1植物农药   

多年来,我国植物农药一直在应用,到1998年底,我国正式登记注册的植物农药品种达16种之多,生产厂家达46家,品种包括烟碱、苦参碱、鱼藤酮、茴篙素、黎芦碱,苦皮藤素川楝素、印楝素、毒黎碱、茶皂素、乙蒜素等。

植物农药在我国已成为一类重要的农药。

中国有毒植物近上千种。

在1959年出版的《中国土农药志》一书中就包括了220种植物农药。

明朝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对原虫植物种类、分布、栽培及使用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论述。

近代以来,中国曾多次发动了使用土农药的群众性运动,80年之后,中国对杀虫植物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某些方面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资料显示,我国作为农药的植物主要集中于楝科、菊科、豆科、卫矛料和大戟科等30多科。

其中,以楝科、豆科和卫矛科的植物被认为最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华南农业大学、西北农业大学和有关单位协作,在主要研究楝科植物的基础上,先后对分属的30余种约500多种植物,以20多种农业害虫为试虫进行了忌避、拒食、内吸、触杀及抑制生长发育等方面的一系列室内及田间试验,发现了一批有价值的品种,取得了可喜成果,进入新的世纪,中国植物农药产业化发展迅速,令人瞩目。

兴建中国植物农药产业化基地 。

1995年,云南潞西市生物资源开发研究所,经多次出国考察后,在云南畹町进行了印楝引种、育苗试验,为我国印楝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998年4月、6月和1999年3月,该所分批向元谋、景谷、德宏州市提供种苗60万株,加快了印楝的产业化进程。

红河州政府拨出专款,用于扶持发展生物农药,结合荒山绿化、退耕还林种植印楝20万亩。

兴建中国植物农药产业化基地,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无公害农业有着积极的示范作用。

印楝大面积北移,在云南成功为绿化金沙江干热河谷,创建我国无公害理想杀虫植物基地作出重大贡献。

云南省曲靖市政府与云南中植生物科技开发公司联合宣布,首期工程天然除虫菊酯项目已在2001年内实施,种植10万亩除虫菊,预计可实现产值3-5亿元人民币,利税上亿元。

一批颇有实力的企业涉足植物农药成都恩威公司从1991年开始,组织科技人员进行一种安全、高效、使用方便的植物农药开发研究。

该植物农药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小麦赤霉病等十四种真菌病原菌和烟叶青枯病、食用菌芽孢杆菌2种细菌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等病菌的抑菌作用较强。

随着绿色农业的兴起,一些公司纷纷抢滩植物农药。

胜利股份(0407)去年将生物工程作为公司重点发展的领域。

投资6800万元与中科院植物所开发植物农药,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此外该公司还投入巨资兴建胜利生物技术工业园,进一步加大了对植物农药的投资力度。

云南红河光明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潞西市生态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农工商联合总公司、昆明俊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共同设立“云南光明印楝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从事植物农药研究、开发与生产。

利用高新技术综合开发西北地区有毒灌草生产植物农药我国西北地区1000多种野生植物中,约有10%是有毒灌草类植物,其中产量最大的种类有苦豆草、骆驼蓬、沙冬草等,年产干草约2800万吨。

据测试,如果西北地区有毒灌草的干草资源的30%被开发,其年产值可达462.2亿元。

南京林业大学赵博光教授对有毒灌草的毒性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研究,发现这些毒性成分是对多类生物具有高效活性的天然化合物,1988年,他们从苦豆草等有毒灌草中提取出用于医药生产的原料新药苦参碱。

1993年,他们又在首次发现毒次成分中的双稠呱啶类生物碱。

它对危害我国林业的头号病虫害,松林线虫具有强烈的毒性,并在林间防治试验中获得成功。

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国土荒漠化难题,专家们一直在积极寻找有效的防治办法,多数有毒灌草的地下部分为多年生,地上部分年年更新。

针对这种自然现象,只要合理采收地上植物,地下根系仍然发挥固沙作用,做到采收、固沙两不误。

在西部大开发中,有毒灌草将成为西北地区一项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种植业,沙漠化防治也将变成一项脱贫致富的事业,从而使治沙与经济发展形成相互促进、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南京林业大学与西安正阳环保能源公司,近日鉴订了利用高新技术在陕西大面积种植并综合利用有毒灌草防治荒漠化的协议,预计总投资超过1亿元。

油菜素内酯油菜素内酯是新发现的一类植物内源激素。

油菜素内酯能激发植物充分发挥其生长优势,促进植物均衡茁壮生长,增加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它可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其吸收利用肥料和水份的能力;增加叶绿素含量,加强光合作用,有利于光合产物积极累,改善植物组织细胞性能和体液调节功能,从而增强作物抵抗干旱、病害、冻害、洪涝、盐碱等不利环境条件的能力,它可全面促进作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云南大学等单位先后人工合成了油菜素内酯类似物,并于9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西南师大黄志佳教授实现了从天然物提取油菜素内酯的大批量工业化生产,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油菜素内酯大量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国家。

微生物农药 微生物农药系用微生物或其代谢物作为防治农业有害物质的生物制剂。

从60年代的青虫菌到现在的阿维菌素,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已有近40年历史,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细菌类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hngiehs,B.t)属于芽孢杆菌属,是目前世界上用途最广,开发时间最长,产量最大,应用最成功的生物杀虫剂,占生物防治剂总量的90%以上,我国年产量达3万吨左右,年防治面积增至约300万公顷次。

已广泛用于水稻、玉米、棉花、蔬菜及林业上的多种重要鳞翅目害虫的防治。

近年来,我国在苏云金杆菌的开发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如山东铃兰味精集团公司与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合作,开发成功利用味精废水生产B.t生物农药,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彻底解决废水中有机物污染治理问题。

安徽众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采用中科院上海冶金所首创的压力脉动固态发酵新技术,实现了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的低成本工业化生产,与传统的液态发酵方法比较,投资和生产成本均减少1/3以上。

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给苏云金杆菌的应用带来更加辉煌的前景。

人们通过遗传操纵技术构建杀虫谱更广、发酵性能更好、杀虫能力更强的工程菌株。

华中农业大学已研究成功苏云金杆菌高效杀虫工程菌WC-001,对二代棉铃虫和小菜蛾的防效分别达80%-90%和85%-90%。

特别是武汉东湖高新生物产业研究院新开发的高效BtKN-l1菌株杀虫剂,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菌类生物农药真菌类生物农药主要是昆虫病源真菌(简称虫生真菌),有200多种,研究应用较多的有白僵菌、绿僵菌、黄僵菌、青霉、拟青霉、蚜霉、轮枝霉、腐壳孢等。

此类生物农药的特点是容易生产,使用后可在自然界中再次浸染,自然形成害虫流行病。

但在使用时,对环境温度湿度要求较严格,感染时间较长,防效较慢。

在生产中应用较多的真菌类生物农药有白僵菌。

白僵菌液接触害虫后,通过体壁进入害虫体内,很快会萌发菌丝,吸收害虫的体液,使害虫变僵发硬而死,能寄生于700多种昆虫和13种蛾类,对防治松毛虫和水稻害虫黑尾叶蝉有特效,我国北方用于大面积防治玉米螟、大豆食心虫,在南方用于防治松毛虫,均取得显著防效。

其他真菌类生物农药有绿僵菌:

防治豆金龟子幼虫、园林害虫等。

蚜霉:

防治小白菜、甘蔗上的桃蚜。

蜡蚧轮枝霉:

防治温室中的白粉虱、蚜虫。

腐壳孢:

防治柑桔刺粉虱。

病毒类生物农药,昆虫病毒可引起1000多种昆虫和蛾类发病,世界上现有30多种病毒制剂。

1993年我国登记的病毒制剂是棉铃虫多角体病毒。

目前研究应用较多的是核型多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

我国自1985年在湖北蒋湖农场建立第一个棉铃虫病毒杀虫剂工厂以来,在上述两种病毒杀虫剂的研究开发方面,不断取得进展。

广州市中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目前已成功推出产品“虫瘟一号”斜纹夜蛾病毒杀虫剂和“虫瘟二号”甜菜夜蛾杀虫剂。

该产品高效无公害,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害虫天敌,对农、林、果、蔬菜及观赏植物的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与湖北天门生物农药厂研制的新型病毒杀虫剂“棉铃虫NPVC棉烟灵”,因具有触杀和胃毒双重杀虫作用,可使高龄幼虫在48小时内中毒死亡。

并且仅对食叶、食铃幼虫呈现出高活性,对高等哺乳动物和害虫天敌的毒性低、伤害小。

我国多年被松毛虫危害的森林面积达300多万公顷。

从70年代开始,武汉大学病毒研究所就着手研究利用生物病毒防治松毛虫的方法。

多年来,病毒研究所孟小林副教授等把研究的重点转向寻找松毛虫替代品上,利用另一种易于人工饲养的虫来生产病毒。

经过三年的反复挑选比较,终于找到了一种对松毛虫病毒十分敏感,且能人工大量繁殖的替代品,使病毒杀虫剂的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使用这种杀虫剂防治松毛虫有效期可达10-15年。

蟑螂是防治难度极大的城市卫生害虫。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胡远扬教授,在1990年成功分离了蟑螂外包涵体小病毒,提出用蟑螂病毒和蟑螂信息蜚蠊酮或人工合成蟑螂信息素使其发病并传播给其它蟑螂,加上其它蟑螂病原微生物及衍生物可使蟑螂发病进程加快。

在此基础上,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与湖北绿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完善生物杀灭蟑螂技术,开发新产品“信息素诱引的病毒杀灭蟑螂系统”——“武大绿州毒力岛”,可以替代目前污染生态环境的化学农药喷杀和毒杀蟑螂的方法。

目前,“武大绿州毒力岛”已经获得国家颁发的“三证”。

产品已在2001年批量上市。

3.建设内容

3.1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如下:

生产车间,成品储区;生产设备及其相应的工艺设备;配套建设相应的公用工程及服务性建设;建设相应的环保设施。

3.2建设规模

建成后年产病毒生物农药10吨。

3.3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拟将该项目建在***工业园区

3.4占地面积

本项目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另有生活区5,000平方米。

3.5建设期限

本项目计划于2011年1完成初步设计工作,2月份完成大部分施工图设计;3月正式开工建设;9月完成土建工程和设备的加工制造和订货,9月中旬进厂开始安装,2012年3月建成4月初进行试车,6月正式投产。

4.工艺技术方案

4.1原料路线和生产方法简述

(1)病毒毒株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aann妙ranueleopolyhedrovirus,HaNPV)毒株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病毒学研究组,经接种4龄初期棉铃虫幼虫,扩增后分离纯化获得。

规模化生产所保藏车间,用4龄初棉铃虫扩增,分离纯化后用于规模生产的病毒接种。

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aann妙ranueleopolyhedrovirus,HaNPV)毒株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病毒学研究组,经接种4龄初期棉铃虫幼虫,扩增后分离纯化获得。

规模化生产所用的病毒在河南省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病毒毒株保藏车间,用4龄初棉铃虫扩增,分离纯化后用于规模生产的病毒接种。

1.2HaNPV限制性内切酶图谱为便于对规模化生产的HaNPV毒株进行定性,用限制性内切酶对其进行酶切分析。

纯化的HaN-PV多角体加人病毒碱解液(0.IMNaZCO3和0.15MNaCI),室温下碱解30min,100(X)g离心10min,上清

中加人1/10体积的IMTris.HCI(pH8.0),用蛋白酶K(终浓度是50m岁血,含有0.005MEDTA0·5%sDs,0.olMT五5.Hel,pH=7.8)在56℃下消化Zh。

用苯酚抽提法提取HaNPV基因组DNA,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Xhol,Pstl,BamHI,Hindl消化病毒DNA,0.8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获得内切酶图谱。

(2)病毒规模生产将分离纯化的HaNPV用蒸馏水配制成Zx10,PIB/ml的悬浮液,均匀喷拌在切成小块(大小约0.7xo.7xo.7em)的棉铃虫人工饲料上,每10009饲料拌人20ml左右的病毒悬液。

稍稍晾干饲料表面,然后分装到扩增病毒的方格盒中(大小为25x25x5em),每盒放人约1509饲料,同时接人4龄初期的棉铃虫幼虫100头。

将接人棉铃虫的方格盒码放在27℃、无光照的病毒扩增车间,病毒将随着幼虫的取食侵染虫体,得到扩增。

4d后收集病死的棉铃虫尸,加人4倍量的蒸馏水,经研磨、过滤、差速离心纯化病毒获得病毒原浆。

将病毒原浆真空冷冻干燥,气流粉碎,获得HaNPv原粉。

(3)制剂加工

根据原粉中病毒的含量,添加适量的载体、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光保护剂、粘结剂等农药助剂,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混合机混合、流动床造粒、真空干燥、过筛等步骤,获得HaNPV水分散粒剂产品。

流程图如下

4.2工艺技术来源

昆虫病毒生物农药是纯天然无公害生物农药产品,本文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同河南省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合作,成功开发并商业化棉铃虫病毒生物农药的基本情况。

我们开发的棉铃虫病毒生物农药注册商标“科云牌”,包括两个产品:

科云牌5(:

旧0亿PIB/g棉铃虫病毒原粉和科云牌600亿PIB/g棉铃虫病毒水分散拉剂。

原粉产品已出口到欧洲,制剂产品用于棉铃虫防治,2仪‘至2007年在棉田累计推广应用10万h耐次

5.产品方案与生产规模

本工程主要采用细胞培养基培养细胞,已获得细胞株,最后接种病毒

生产规模为:

病毒生物农药年产10吨。

6.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6.1原材料供应

6.1.1动物血清、培养基原料等。

该类原料需要从各大在培养基配置原料供应商处购买,且要选择具有一定技术的公司购买。

6.1.2辅助材料

幼虫、卵等。

原料供应表

名称及规格

单耗t/t

年耗t/a

来源

动物血清

4.246

1550

辅助原料

1

蛋白胨

0.0027

1

2

牛肉膏

0.062

22.5

3

NaHCO3

1.51

550

4

琼脂

0.00005

0.015

5

磷酸氢二钾

0.00007

0.025

6.2动力供应

该工程的动力供应包括俩部分:

1.对生产设备装置的供应;2.对辅助设施的供应。

7.厂址选择

7.1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社会经济条件

本建设工程拟建在**县工业园区,其位于县城东部。

园区建设将以科技为先导,以服务为纽带,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优惠政策为动力,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特色工业园之路。

近期全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成起步区建设,三—五年内,建成集科、工、贸于一体,多功能、综合性的新型工业园区。

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主要依靠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同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联系与合作,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入住园区。

园区将竭诚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在硬环境上,完成“六通一平”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在软环境上,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实行服务承诺制度和“限时完成”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实行“封闭式”管理,未经园区管委会允许,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在园区内检查收费;实行“无门槛、无收费、低税赋”倾斜性优惠政策,对特殊项目,由园区管委会按一事一议、一企一案的办法与投资者协商解决。

按照“简政放权,政企分开,依法行政,优质服务”和WTO通行规则的要求,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园区行政管理体制,对入园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园区工作人员全部实行聘用制,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优胜劣汰,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目前,园区内3.5万伏变电站已建成;长度2.3公里的路网已动工兴建;给水、排水、排污工程正在招标;电信规划已完成,地下电缆项目资金正在积极争取。

7.2厂址初步方案

根据项目要求。

本项目工程的厂址拟建在**地带,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地面建筑物比较少、交通非常便利,有利于本建筑工程的总图布置和环境保护,厂址地质条件完全能够满足工程的要求。

综上所述,在**县建设该项目具有原料及能源充足、交通便利、政策宽松等诸多优越条件,完全可满足建厂各项条件要求,是该项目的理想地点。

8.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初步方案

8.1总图布置

该工程建在**县工业园区。

该建设工程的总图布置按下列原则进行:

满足工艺的需求,执行国家有关安全、防火、卫生、环保等规范,功能分明,节约用地,便于生产管理。

由于本厂规模很小,全厂只有一个车间,分成几个区域,原料管理区,生产区,包装区,成品区等。

8.2运输总图

本工程每日运输量在吨位上下,由小型卡车可运送完成。

8.3给排水

8.3.1供水

本项目直接由自来水供水,每日的水量可得到充分满足。

8.3.1.1消防用水

本建设工程采用高压消防系统,设有多处消防泵。

8.3.2排水

本建设工程采用工业园区统一排水系统,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8.4供热与供电

由于本工程规模小,供电采用工业用电。

无供热供暖设备。

8.4.1蒸汽负荷

8.4.2供电

工业标准用电

8.4.3采暖

8.4.4空压站

8.5土建工程

10—20顿/年超微果蔬粉工程总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

9.环境保护

9.1设计采用的环保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3.《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1996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5.《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1990

9.2项目工程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如下:

9.2.1废气

本项目工程无废气产出

9.2.2噪音

果蔬清洗和粉碎设备机械传动设备较多,噪音较大,但均低于80分贝。

9.2.3废水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9.3治理措施

9.3.1废气

本项目工程无废气产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