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78022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十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十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十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十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十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十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十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十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十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docx

《第十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docx

第十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

第十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

  第十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

  [教材解析]:

  20世纪初,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进一步深化,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在中国兴起。

经过孙中山和无数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前仆后继、顽强不懈地奋斗,终于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目标一:

毛泽东称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什么说孙中山是革命先行者?

  ——请概括把握孙中山早期主要的革命活动。

  目标二:

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

为什么?

  ——请分析把握辛亥革命的经过、性质、历史功绩、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

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适时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中致力于宣传民主革命思想,顺应了时代潮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2、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它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

  3、武昌起义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不屈不挠、长期浴血奋斗的胜利果实。

  4、辛亥革命尽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但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因而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法

  问题探究法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失败的原因。

  [媒体的选择与组合]

  、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时间跨度比较大,知识点多,教师在讲解时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立足于学生借助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启示通过自学来掌握课本上的基本的知识点,同时给学生补充部分感性材料,给学生以丰富感受的空间。

  2、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的关于孙中山革命活动与中华民国建立的有关素材,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第五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在中国近代史上,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步步加深,中华民族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也一步步加深,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危险,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各种斗争,如地主阶级洋务派展开了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百日维新”,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都先后失败。

戊戌变法后,要求民主,反对封建专制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看到和平改良的道路走不通,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就诞生了。

那么,孙中山是怎样领导革命的?

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最后的结果如何?

这就是我们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第一目: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本目要充分利用课文和课本上的一系列插图,结合多媒体展示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借助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启示通过自学来掌握课本上的基本的知识点。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其人: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和《孙中山像》插图,思考并分组讨论如下问题)

  ①

  孙中山的名、号、出生地分别是什么?

  ②

  孙中山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③

  有人说:

“孙中山先生天生就是满清专制政府的克星和死对头?

”这句话对不对?

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总结:

孙中山对清政府的认识是一步步加深的,在幼年时代就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在他认识到学医不能救国救民之后,又企图通过变法改变当时中国衰弱的境况,但也失败,最后他才认识到只有革命才能救国。

让学生认识到: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天才”,只要努力学习,人人都是“天才”,培养学生对学习和人生的自信心。

  2、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到课文P38页最后一自然段,借助于课文中的《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纲领》和《〈民报〉封面》两幅插图,分组讨论并思考如下问题)

  毛泽东称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什么说孙中山是革命先行者?

请概括孙中山早期主要的革命活动。

  学生回答,教师纠正,形成标准答案:

  

(1)1894年成立兴中会;

(2)1895年发动广州起义;(3)致力于宣传革命,发展革命组织;(4)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在“成立兴中会”一内容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学找出如下问题:

  时间:

1894年秋

  地点:

美国檀香山

  性质: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奋斗目标:

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教师说明:

兴中会的成立表明孙中山开始为武力推翻清政府准备革命的领导机构和组织基础。

  在“发动广州起义”一内容中,教师应说明:

  广州起义标志着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武装革命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是兴中会武装推翻清政府这一斗争目标的具体实施。

  在“致力于宣传革命,发展革命组织”一内容中,教师应给学生补充在1895年——1905年同盟会成立之前建立的革命团体,并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名称

  成立地点

  领导人

  兴中会

  檀香山

  孙中山

  华兴会

  长沙

  黄兴、宋教仁

  光复会

  上海

  蔡元培

  在“成立中国同盟会”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用表格概括同盟会的有关内容,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

  组织基础

  成立时间

  成立地点

  政治纲领

  领导

  机构

  宣传革命刊物

  性质

  意义

  中国同盟会

  兴中会、光复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

  905年8月

  日本东京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民报》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它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讲解“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鞑虏”的具体指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阐明:

“鞑虏”在这里指满族统治者,而不是指整个满族。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反清”就是反对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孙中山在《民报》中把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

学生阅读课文掌握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组织学生讨论三民主义三个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师总结:

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是前提,因为只有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取得民族独立,才有民权可言;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是民权主义的补充和发展。

  学生分组讨论:

中国同盟会的纲领与三民主义的二者有联系吗?

如果有,请说明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总结: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

  第二目:

[辛亥革命]

  、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P39页第二、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

  在1911年4月爆发的黄花岗起义中的林觉民、方声洞等人的绝笔信表现了革命党人什么样的情怀?

  学生讨论回答。

  2、

  武昌起义: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39第四自然段到P40页全部内容,结合着课本上的插图和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影响、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随时纠正。

  教师在领着学生学习完上述内容后,应阐明一点:

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开始。

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想一想:

在我们前面学习的内容中还有哪些历史事件是用旧历来表示的?

  学生回答:

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等。

  教师给学生简单介绍中国古代的天干地支纪年法的有关知识。

  第三目: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的建立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41到P4页第一自然段,结合着课本上的插图和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用多媒体展示)

  ①、准备:

武昌起义成功后,各省督府代表联合会在

  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以

  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后来选举

  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

  ②、成立:

  年

  月

  日,

  在

  宣誓就职,宣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改用公历,以

  年为民国元年。

同时成立

  。

  ③、颁布法令: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法令和措施,1912年3月颁布了《

  》,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

  的性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

  和

  ,在当时具有重大意义。

  ④、《大总统誓词》中“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是否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思想?

为什么?

  ⑤、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法令和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随时纠正。

  学生分组讨论:

南京临时政府的五色国旗的寓意是什么?

体现了什么观念?

它有什么进步性?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给予总结:

寓意是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五族一家,体现了一种民族平等、民族至上、民族团结的观念,它是新型现代化民族国家的象征,明确了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民族至上的新型的国家观念。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

  如1912年是民国元年,那么1913年是民国二年,1914年是民国三年……从中发现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之间的关系:

加或者减1911。

民国纪年换算为公元纪年加1911,反之减1911。

  提问学生:

民国元年是公元哪一年?

1937年抗战爆发,发生在民国几年?

  学生换算:

民国

  +1911=1912即公元1912年。

  937—1911=26

  即民国26年。

  学生分组讨论:

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南京临时政府实权基本上掌握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手中,因此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下的革命政权,开始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教师补充下面内容:

(用多媒体展示)

  帝国主义对辛亥革命的态度:

  帝国主义列强对辛亥革命的爆发感到恐惧和仇视,在看到清朝统治已无法维持之后,转而在“中立”的幌子下,扶植袁世凯,帮助其窃取革命果实。

  清帝退位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在帝国主义的操纵之下,南北达成议和,袁世凯为窃夺革命果实铺平了道路。

其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采取威逼利诱的手段,胁迫清帝退位。

清朝贵族见反清力量迅速壮大,自觉大势一去,与1912年2月12日,由宣统皇帝宣布退位。

至此统治中国达268年之久的清王朝灭亡了。

第二步是以宣称赞成“共和”的欺骗手段,使革命党人主动交出政权,从而窃取了临时大总统的宝座。

袁世凯在清帝退位第二天声明赞成“共和”,假惺惺地高唱:

“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公认,今由帝政一跃而跻及之,……亦民国无穷之幸福”。

其表演蒙蔽了革命党人的眼睛。

孙中山信守诺言,向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这样袁世凯的窃国阴谋初步得到了实现。

  孙中山虽然实践诺言,让位于袁世凯,但为了防范袁世凯独裁野心,削弱其势力,孙中山在辞职时提出了3项条件,即:

奠都南京,不得更改;新总统到南京就职;新总统必须遵守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但袁世凯以种种理由为借口,与1912年3月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提问:

袁世凯为窃取革命果实采取了哪些反革命手段?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袁世凯一是勾结帝国主义,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二是采取军事进攻、武力威胁与“和谈”阴谋等多种反革命手段窃取革命果实。

  南北谈判达成了什么协议?

  学生回答:

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同共和,就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学生分组讨论:

袁世凯为什么能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教师给予学生分析:

可从帝国主义、旧官僚、立宪派的破坏;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的局限性;袁世凯的狡诈等不同角度来考虑。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帝国主义对袁世凯的支持及对南京革命政府的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和军事压力;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的软弱;混入南京革命政府中的旧官僚、立宪派的政治进攻;袁世凯对革命派的反革命两手。

  2、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意义:

  学生阅读课文P43第二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①

  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②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其中历史功绩有哪些?

  ③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随时纠正。

  关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教师提示学生要结合前面学习过的内容来思考,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做总结:

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它不能斗争到底;具体有资产阶级不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所以没有强大的力量,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缺乏进一步的革命纲领和目标,帝国主义国家对革命的破坏和对袁世凯的支持,袁世凯的反革命两手和欺骗。

  学生分组讨论:

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

为什么?

  教师给学生提示:

衡量一次革命的成败,关键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了。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其直接目标是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从直接结果看,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使中国人民获得了初步的自由和民主权利。

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因此说辛亥革命成功了。

但从最终结果来看,辛亥革命失败了,主要表现在:

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使共和政体名存实亡,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它没有从根本上完成这个任务,如这次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而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清王室继续保留。

这些都证明辛亥革命失败了。

  学生分组讨论:

假如没有袁世凯,辛亥革命会取得完全胜利吗?

  教师提示:

可从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资产阶级的局限性等角度去思考问题。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不会完全取得胜利。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由于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完全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关于课本上的“参观与访问”,可建议学生有机会到武昌起义纪念馆、到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遗址、到上海孙中山故居去参观,或者访问一些本地的参与或了解辛亥革命前后活动的老人,以增强对本课内容的加深了解。

  关于课后“阅读卡片”,要学生阅读完毕后,从中体会中华民国国歌以其特有的旋律,表达了新时代、新国家、新国民的心声。

  关于课后“课外学史”,教师鼓励学生来高度概括近代史上这些先进历史人物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方面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且找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堂小结]:

  让学生概括回答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其人和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包括

(1)1894年成立兴中会;

(2)1895年发动广州起义;(3)致力于宣传革命,发展革命组织;(4)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重点了解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

  2、辛亥革命的经过——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性质、历史功绩、局限性,重点掌握它的性质、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作业布置]:

  请你就我们本节课学过的内容和课外搜寻一部分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内容,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历史小论文。

  要求:

要论证点确,论证有力,论据确凿,言之有理。

字数:

不超过1500字。

  教案设计说明:

  、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设计了多次小组讨论、交流,先不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开动脑筋,养成质疑、释疑的习惯。

  2、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多让他们动眼、动手、动脑,或比较、或争论,形成民主、融洽、善学的课堂气氛。

  3、

  本节课内容时间跨度比较大,知识点多,学生不易把握,教师在讲解时充分运用多种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景,为学生参与教学流程提供契机,使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回答问题等途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取得较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