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三峡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7829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三峡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三峡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三峡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三峡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三峡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三峡知识点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三峡知识点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三峡知识点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三峡知识点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三峡知识点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三峡知识点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三峡知识点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三峡知识点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三峡知识点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三峡知识点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三峡知识点汇总.docx

《八年级语文三峡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三峡知识点汇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三峡知识点汇总.docx

八年级语文三峡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语文《三峡》知识点汇总

原文:

(略)翻译:

(略)

一翻译词句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自:

在略无,毫无。

略:

完全阙:

通“缺”,中断

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都是相连高山,完全没有中断地方。

2、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半夜分,不见曦(xī)月。

自非:

如果不是亭午:

正午夜分:

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层层悬崖,排排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襄:

上沿:

顺流而下溯:

逆流而上

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时候,顺流而下船和逆流而上船都被阻断了,不能通航。

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或:

有时宣:

传达

有时皇帝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

5、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

虽然御:

驾驭奔,这里指疾驰马。

以:

以为疾:

快。

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虽然骑上疾驰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tuān),回清倒影。

.素湍,白色急流回清,回旋清波。

清:

清波

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急流,碧绿深潭,回旋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影子。

7、绝巘(yǎn)多生怪柏,

绝巘:

极高山峰

在极高山峰上,大多生长着奇形怪状柏树,

8、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

飞漱,激流冲荡。

在山峰之间,经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9、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清:

水清荣:

树荣峻:

山高茂:

草盛良:

的确,实在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诸多趣味。

10、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晴初,天刚晴。

霜旦,下霜上午。

霜:

下霜

在秋天,每到天初晴或下霜上午,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凉爽和寂静。

11、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属,接连,引,延长、不断。

转:

婉转绝:

消失

经常可以听到高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空旷山沟传来猿啼回声,悲哀婉转,好久才消失。

12、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声:

几声。

三,这里不是确数歌:

歌唱裳:

古代指下衣,一种古裙

因此渔人歌唱道: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阅读理解

1、概括每段段意。

第1段、总写三峡两岸山特点:

连绵不绝,遮天蔽日。

第2段、写三峡夏水,突出其水大/迅猛,流急/湍急特点。

第3段、写三峡春冬清幽奇丽景色。

第4、写三峡秋季凄清景色。

2、三峡总特点:

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山高峡长

3、全文写作顺序

.全文从从山、水两方面来写。

总写山,分写水,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景色。

各自特点为:

•山:

连绵高峻、雄奇险拔——高峻美

•水:

夏水:

浩大湍急、迅猛凶险——奔放美

春冬之景:

清荣峻茂、清幽秀丽——清幽美

秋景:

林寒涧肃、凄清寂静——凄婉美

4、本文先山后水因素:

先写山,突出山连绵高峻特点,为下文写水势做铺垫;正是有如此山势,才会有如此特殊水势。

5、文章为什么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什么放在一起写?

作为三峡景色中最具备特色是“山和水”,而其中最具魅力三峡夏天迅猛、凶险江水,因此先写夏天景色,后写春冬明丽多姿,最后写秋天悲凉之景。

这也符合读者情感认知顺序。

可见写景顺序选取,是依照内容和读者结识而定。

6、.结尾引用民歌作用:

照应前文,突出了三峡山高、峡长、陵连特点;侧面渲染三峡秋天凄清肃杀氛围,突出凄婉美;

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同情。

7、本文写作手法及作用。

(1)夸张(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三峡夏季水流疾速特点,给人以深刻印象。

(2)引用(如引用渔歌)照应前文,突出了三峡秋天清幽寂静、山高峡长特点。

侧面渲

染三峡秋天凄清哀伤氛围,突出凄婉美。

8、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如:

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阐明人们感伤限度。

如:

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

“飞漱其间”“飞”字形象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气势。

9、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提示:

表达了作者对三峡无限赞美及对祖国山川无比热爱之情。

10、本文写景有什么特点?

谈谈你看法。

提示:

(1)抓住景物特点,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如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从

侧面烘托三峡夏季水流疾速特点)

(2)抓住景物最有特点时间进行描写(如写水:

不同季节不同景象:

夏水—湍

急;春冬—清悠秋—凄婉)

(3)动静结合(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静景,也

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突出了三峡清幽

美。

(4)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先写山,再写水,水又分四季写)

11、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

请用自己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原句。

  

理由1:

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似意思均可)原句: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2:

落差大(意思相似即可)原句: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2、理解性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句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峻句子: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一句:

自非亭半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句子:

(1)写水势凶险句子: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侧面写水流湍急句子: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特点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补充练习

1、第一段写出了三峡什么特点?

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2、试分析一下第二段是如何描写夏天水势特性。

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

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特例给人详细印象。

又加上奔马和疾风比喻,则给人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3、请用“四字短语”概括三峡四季景色特色:

夏:

水流湍急春冬:

清荣峻茂秋:

林寒涧肃

4、作者描写三峡四季景色分别从哪些角度着笔?

夏季侧重水势,春冬则侧重色彩,秋季重要写音响。

5从文中找出语句来印证李白《早发白帝城》中有关诗句内容

朝辞白帝彩云间:

朝发白帝

千里江陵一日还: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两岸猿声啼不住: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轻舟已过万重山: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两岸连山,略无缺处。

重岩叠幛,隐天蔽日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

一、整体感知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时期。

文章仅80余字,却创造了一种清冷皎洁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微妙心境。

三、篇章透视

1、中心思想:

短文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所见月下美景,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苦闷心情。

2、写作特色:

(1)层次分明。

(2)行文流畅。

(3)叙事简洁。

(4)写景别致。

(5)写情自然。

四、句段赏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积水空明”写月光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清丽淡雅。

作者以高度凝练笔墨,点染出一种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美妙境界。

2、赏读课文第一段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时值冬初,寒意寂寥,正“解衣欲睡”之时,月色悄然入户,于是作者“欣然起行”。

“欣然”写其兴奋喜悦之情。

“念无与为乐者”,“念”由“行”转化而来,写出心理活动变化过程,文情也显得跌宕起伏。

六、课文内容理解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根据作者行踪,以诗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用简洁语言概括作者复杂感情。

  

(1)旷达胸怀

(2)贬谪悲凉。

(3)人生感触。

(4)赏月喜悦;(5)漫步悠闲。

  3、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描写议论。

  第一层:

(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

(表达方式是论述,交代清晰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缘由)

  第二层:

(4句)观月赏景。

(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描绘了庭中月光澄澈。

第三层:

(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

(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襟怀)惋惜无人赏月,抒发了壮志难酬苦闷心情。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含义?

  -----贬谪悲凉,人生感触,赏月欣喜,漫步悠闲,种种微妙复杂感情尽在其中。

(或体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高兴复杂心情。

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境遇而生惆怅和苦闷。

  5、文章体现作者如何思想感情?

  -------旷达(豁达)乐观胸怀。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什么特点?

点染出一种怎么样美妙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竹柏倒影清丽淡雅。

点染出一种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美妙境界。

  7、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情谊,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请找出能体现苏轼与张怀民情谊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取它理由。

  ------①遂至承天寺。

理由:

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

理由:

心境相似欣赏趣味相似

  ③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

关系密切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

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似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点睛之笔,请参照下面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如何心境。

  背景材料:

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激进之处持有不批准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犹如流放。

《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①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②仕途失意落寞③自我排遣旷达

  9、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句妙处。

  ------“积水空明”用比喻手法写出月光清澈透明。

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

作者以高度凝练笔墨,点染出一种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美妙境界。

(意思对即可)

七、开放型试题:

①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起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

又表达了如何心情呢?

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

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心情:

既有郁郁不得志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情谊趣高雅自得等。

②、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感触,请在文中找出与此意义相近一句,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念无与为乐者

③依照你对本文理解,请分别以“奇趣”和“闲情”为尾词写一组不少于七言对偶句。

将影作藻见奇趣,以水喻月抒闲情

④、在国内文学史上,有诸多诗人对月有独特感受,借月抒发自己感情,请举出两个这样例子,注明出处和作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⑤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措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

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如何看待?

结合实际谈谈。

作者此时心情虽抑郁,但作者“欣然起行”“赏月”和自诩闲人,都是苦中作乐,用娱情于景来排遣抑郁。

这种做法是值得夸奖,由于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多么抑郁,都应学会苦中作乐,找到生活但愿和乐趣,尽量给自己一种高兴心情。

由于虽然痛苦也是于事无补。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汇总

一、原文、译文(略)

二、文学常识积累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朝代)山阴(籍贯)人。

出身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有关背景

她出身仕宦家庭,早岁生活优裕,晚年避居山中,穷愁潦倒坚持著述。

毕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具备广泛兴趣和审美情趣。

她喜游历山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懂音乐,能弹琴制曲;善喝茶,茶道功夫颇深;好收藏,具备非凡鉴赏水平;精戏曲,编导评论追求至善至美。

前人说:

‘吾越有明一代,才人称徐文长、张陶庵,徐以奇警胜,先生以雄浑胜。

张岱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算得上晚明散文作家中一位成就较高“殿军”。

她小品可谓名副其实小品,长者但是千把字,短者仅一二百字,笔墨精练,风神绰约,洋溢着诗意趣。

人们常说散文贵有诗意,这是很对。

如果拿诗来比,张岱小品就有点像唐人绝句。

它以短小隽见长,寥寥几笔,旨在言外,有一唱三叹风韵,无捉襟见肘窘迫。

它像一泓清泉,喝一口就感到甜美爽快、沁人心脾。

 三、重点字词解释。

1、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

消失。

2、是日更定【是】:

这【更定】:

指晚上八点左右。

3、挐一小船【挐】:

撑船。

4、用毳衣炉火  毳cuì衣:

用毛皮制成衣服。

毳,细毛。

5、雾松sōng沆hàng砀dànɡ:

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

雾淞,雾气和水气。

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云气,淞是从湖面蒸发上升水气。

沆砀,白气弥漫样子。

6、上下一白  一白:

全白。

   7、(11)惟长堤一痕惟:

只。

8、芥jiè:

小草。

引申为细微事物。

这里指船。

9、铺毡对坐  坐:

相对一、指出加点词含义答案。

1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

哪里。

更:

还。

1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

痛快。

白:

指酒杯。

 12、客此  客:

客居。

13、及下船及:

等到。

14、喃喃nán:

小声地不断念叨。

四、通假字。

挐一小船【挐】:

通:

“桡”撑船。

五、一词多义。

1:

①上下一白全   ②长堤一痕  数目,最小正整数,大写是“壹”

2、①更定  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②更有痴似相公者  还

3、①是日更定  这  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表达必定判断或解释

4、①绝  消失  ②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六、古今异义。

1、余住西湖   古:

我。

今:

剩余,多余。

2、余拿一小船    古:

撑、划。

今:

捉拿、手拿、拿腔拿调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

酒杯。

今:

颜色、光亮、没有效果、无报偿

4、是日更定     古:

这,代词。

今:

用于判断,或与“非”相对

七、词类活用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客居

2、与余舟一芥     像小草同样微小

八、写作办法

1、本文最大特点是文笔简洁(白描手法)。

,全文局限性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特别令人惊叹是作者对数量词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寂静氛围,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

2、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单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深沉感触和挥之不去故国之思。

九、理解性默写、内容填空、填空题。

1、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句子是: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文中详细描写雪景句子是哪些?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下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点明作者偶遇知音惊喜之情句子是: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以舟子喃喃之语收束全文句子是: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补出下列语句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  答:

余客客于客

6、①文章文眼是:

痴 。

   ②作者写“雪”是按什么顺序?

由面到点

十、理解探究  开放性试题

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答:

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纪年,阐明在她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抒发其怀念故国深情。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

此句在全文构造上有何作用?

想一想这句中“绝”字妙在何处?

答:

①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意境。

(这句话写出了大雪过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噤声,连空气也好像冻结了。

)  ②作用:

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③一种“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寒冬静默图。

写出了冰天雪地、万籁无声森然寒意。

3、凌晨时分,正是寒气倍增之时,作者却“独往湖心亭看雪”,由此可看出作者如何生活志趣?

答:

能体现出作者遗世独立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生活方式。

4、“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映衬出环境幽静、空旷,体现了作者遗世独立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5、“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看”字改成“赏”字好不好?

为什么?

1. 不好,鲁迅先生曾把白描手法为“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不买弄”,“看”改成“赏”就有些做作了。

6、“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

答:

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景象。

7、“与云与山与水、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

答:

副词、数量词使用,于微观中显出宏观,把铺天盖地雪景烘托而出,写出了视觉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但是是沧海一粟。

8、文中量词用得极妙,请举一例赏析。

4.如“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句中“粒”,如果改成“个”就体现不出西湖之大和上下一白景象。

9、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答:

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晰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

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体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答:

一种“强”字体现作者喜悦和豪爽心情;一种“拉”体现客人喜悦心情。

11、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场面,多余吗?

为什么?

答:

不多余。

这是辟出另一境界,让人有一种喜逢知己感觉。

属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奇特迷人。

12、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办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

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体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体现了作者豪迈心情。

13、文章题目是《湖心亭看雪》,为什么要写遇人喝酒情景呢?

作者写此内容有何作用?

答:

(1)这是作者独具匠心安排,在作者心中,湖中雪景固然令人陶醉,令人回忆,但画面超凡脱俗思想境界和巧遇知音思想情怀更令人难忘。

(2)这样写既突出了雪景,又突出了情真,令人栩栩如生。

14、作者引用舟子话有什么用意?

作者为什么要以舟子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答:

①作者引用舟子话包括了对“痴”字赞赏,作者确痴迷于天人合一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雅情雅致,同步这种天涯遇知音愉悦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愁绪。

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惊喜心情,表白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②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种,这也是一种巧妙侧面烘托。

15、哪些动词体现作者“痴”?

“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

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答:

①拿、拥、往、看    ②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   ③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性格。

16文中是如何描写在湖心亭所见雪景?

试加以分析。

答:

运用白描手法,文字简洁单纯,不加渲染烘托,抓住事物特性,颇有韵味。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画中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形和神。

17、说说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文字有什么特色。

答案:

本文描写西湖雪景文字简洁自然,不事雕琢。

18、文字简洁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体味本文所用白描手法。

答案:

文中白描可以抓住景物突出特性,颇有韵味。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画中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形与神。

19、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答:

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十一、迁移拓展、谈启示、感想、道理题

1、古往今来咏雪古诗文极多,请写出几联。

①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

②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⑤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

 

2、西湖美景受到众多文人雅士爱慕,请写出几句写西湖诗词佳句。

①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

②最爱湖东行局限性,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

③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杨万里

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

 

3、清人张岱用清新淡雅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奇景,那,咱们再来看看明代文豪袁宏道笔下春日西湖。

西湖一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概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1).《西湖一》与《湖心亭看雪》相比,在写景上有何不同?

(2).两篇文章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篇?

三、、3.①《西湖》写是春天西湖;《湖心亭看雪》写是雪后西湖 ②《西湖》用生动比喻来写景,如“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湖》则用简洁朴素,不加渲染白描手法来写景。

12、柳宗元《江雪》描写也是雪景,也写到人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异同。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设题意图是培养学生初步比较阅读能力。

这比《三峡》一课比较阅读规定更高了。

《三峡》一课是求同比较,本课是求异比较。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重要使用白描,西湖奇景和游湖人雅趣互相映照。

《江雪》重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感情和淡淡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孤单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