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8180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年级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要求装饰的动机,人类学家认为是最原始的。

人类学家以这样的事实告诉我们:

在大多数原始民族中,有不穿衣服的民族,而没有不装饰的民族。

我们人类在年幼的时候,喜欢在颈项上围着草珠,或野花环之类的东西,在帽子上插一片羽毛,在身上涂些泥土或色彩。

人猿在行走的时候,带着一根绳子,一块破布,一片草皮,或一条枝杈。

他们使用此种“挂布披荆”的办法,以增加自身的快乐。

无疑的,他们这种举动,与人类具有同一目的——是对于装饰发生兴趣的表示。

人类喜爱装饰的倾向,不但在增加自身的快感,还在扮演一个角色,如同做一种游戏般,激动一些群众,博得同情。

这种美化自己,以引起别人的赞慕的行为,为装饰的主要目的。

但是除了满足自己快乐之外,还含有供人欣赏,以激起人与人间之感情交流的作用。

这种原始民族和年幼儿童,无意为了名誉金钱,而获得的愉快之情,是最初的艺术表现。

这个装饰的动机,渐渐普遍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时候,就产生艺术运动。

这种艺术运动,有静的和动的两类,腓赫纳说:

“前一类的艺术,是经过静态去求快感的,另一类的艺术是经过动态或转变的形式去求快感的。

所以在前者,是借着静物的变形或结合,来完成艺术家的目的,而后者,是用身体的运动和时间的变迁,来完成艺术家的目的。

”我们现在就是从静的艺术——造型艺术中

的装饰艺术,来做一番研讨。

人既直立了,两手就可以用来抓东西撕东西,同时也就感觉到了东西的质的坚柔,形的大小的区别,并且可以用手将东西堆、砌、聚、散。

久而久之,就有人在坚柔、大小、堆砌、聚散之间,加以变形或结合。

另外一方面,人的两手养成了拥抱、推拒、攀援、攻击的能力,这些举动一有节奏,就能唤起运动的快感。

我们现在要研究的是前一种,用手在东西的坚柔、大小、堆砌、聚散之间,加以变形或结合的艺术。

我们晓得,虎和鹰,也能用爪抓东西撕东西,猿和熊,也能用足拥抱、推

拒、攀援、攻击,但是它们的动作,仅止于此。

不能有意识地,按照美的法则,加以变形或结合,更不能自主地去产生一种有节奏的运动。

人就不同了,除了生存之外,还要求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下去。

因为狩猎和日常操作的训练,从劳动中感到力的均衡,和肌肉的有节奏的运动,所以在工作停止之后,假使身体中蓄积的力量无处发散的时候,就想要摇动身体,手舞足蹈起来,以求满足均衡和节奏的快感。

单是手舞足蹈,还不够满足“自我扩张”的心理欲求,必须要有悦目的形色,悦耳的声音,伴衬起来,方可在自然界中显出人的伟大。

于是在装饰方面,第一步先把自己的身体满足这个要求。

最初以动物的皮毛之类,来补缀心灵上的缺陷。

然而人的自尊心,使他发觉了这样的装饰,至多是与禽兽为伍,而不够表现主宰者气魄的时候,智慧的艺术家们,发明了裸体上涂绘色彩的手法,虽然还是模拟着禽兽的羽毛、斑纹、色彩,但已非完全模仿,而是将原形加以变化和结合。

人类狂热的理想,超

出自然之限止,用燧石贝壳等尖锐之物,在肌肤上割划,形成了点子和曲直线的浮像。

这种惊人的装饰方法,表示出人类的克服自然的坚强意志和有意识的创作的力量。

这种为了装饰而愿意忍受痛苦的欲求,可以说是人类向自然环境示威的一种自大心的透露。

人没有禽兽般美丽的羽和皮毛,是人类的缺点。

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个缺点,才会激起

装饰的欲求,而发展为最高的理想。

假使我们人类没有这种理想,那我们的生活方式,到现在依然在阴暗的壁洞中,茹毛饮血做万世的野人,所以说人类之有装饰,是人类进化的表象。

(选自雷圭元《图案与人生》有删节)

1.下列和“装饰”相关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人类学家认为人类要求装饰的动机是最原始的,这一点可以从大多数原始民族中各民族都有装饰的行为上得到证明。

B.人类喜爱装饰的倾向,不仅可以增加自身的快感,还在于可以如同做一种游戏般扮演一个角色,激动一些群众,博得同情。

C.装饰具有供人欣赏,以激起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的作用。

它的目的就是为了美化自己,以引起别人的赞慕。

D.最初的艺术表现是一种原始民族和年幼儿童无意于名誉金钱的愉快之情。

当装饰的动机,渐渐普遍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时候,就产生了艺术运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人猿会使用“挂布披荆”的办法,来增加自身的快乐,这种举动与人类具有同一目的,也就是表示对装饰发生兴趣。

B.艺术运动分成动和静两种形式,造型艺术中的装饰艺术属于后者,借着静物的变形或结合来完成艺术家的目的。

C.虎和鹰,猿和熊等动物能完成人类的一些动作,但不能按照美的法则有意

识地变形或结合,因此,也就不能自主地产生一种有节奏的运动。

D.为了满足均衡和节奏的快感,在工作停止之后,人们假如身体中蓄积的力量无法发散,就会想要手舞足蹈起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艺术家们并不是完全模仿禽兽的羽毛、斑纹、和色彩,而是将原形加以变化和结合,但是用这种裸体上涂绘色彩的手法,还不够表现主宰者的气魄。

B.单纯的手舞足蹈无法满足“自我扩张”的心理欲求,必须要有悦目的形色等来伴衬,在装饰方面,首先就是让身体满足这个要求。

C.为了向自然环境示威,人类甘愿忍受痛苦,用燧石贝壳等尖锐之物在肌肤上割划,形成了点子和曲直线的浮像。

D.人类拥有装饰是人类进化的表象,只有人类对装饰的最高理想,才能让人类完成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敏中,字叔子,江苏金坛人。

乾隆三年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

以文翰受高宗知,直懋勤殿,敕书华严、楞严两经。

累迁侍讲,典山西乡试,督山东、浙江学政。

十五年,直上书房。

累迁内阁学士。

十八年,复督山东学政。

擢兵部侍郎。

二十一年,丁本生父忧,归宗持服。

逾年,起署刑部侍郎。

二十三年,嗣父枋殁,回籍治丧。

未几,丁本生母忧,未以上闻。

御史朱嵇疏劾敏中“两次亲丧,蒙混为一,恝然①赴官”。

并言:

“部臣与疆臣异,不宜夺情任事。

”诏原之。

二十五年,命为军机大臣。

敏中敏捷过人,承旨得上意。

三十年,擢户部尚书。

子齐贤,乡试未中试。

诏以敏中久直内廷,仅一子年已及壮,加恩依尚书品级予荫生。

又以敏中正室前卒,特封其妾张为淑人。

三十八年,晋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如故。

时下诏征遗书,安徽学政朱筠请开局搜辑永乐大典中古书。

大学士刘统勋谓非政要,欲寝其议。

敏中善筠奏,与统勋力争,于是命敏中为正总裁,主其事。

敏中为军机大臣久,颇接外吏,通声气。

三十九年,内监高云从漏泄朱批道府记载,下廷臣鞫治。

云从言敏中尝向询问记载,及云从买地涉讼,尝乞敏中嘱托府尹蒋赐棨。

上面诘,敏中引罪,诏切责之曰:

“内廷诸臣与内监交涉,一言及私,即当据实奏闻。

朕方嘉其持正,重治若辈之罪,岂肯转咎奏参者?

于敏中侍朕左右有年,岂尚不知朕而为此隐忍耶?

于敏中日蒙召对,朕何所不言?

何至转向内监探询消息?

自川省用兵以来,敏中承旨有劳。

大功告竣,朕欲如张廷玉例,领以世职。

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此事,是其福泽有限,不

能受朕深恩,宁不痛自愧悔?

免其治罪,严加议处。

”部议革职,诏从宽留任。

四十一年,金川平,诏嘉其劳勚,过失可原,仍列功臣,给一等轻车都尉,世袭罔替。

四十四年,病喘,遣医视,赐人参。

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选自《清史稿·于敏中传》有删节)

【注】恝(jiá)然:

淡然,无动于衷;不在意的样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典山西乡试典:

主持,主管

B.领以世职领:

引领,引导

C.过失可原原:

原谅,宽恕

D.病喘,遣医视病:

生病,患病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B.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C

.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D.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敏中在乾隆三年的时候考取了进士,他因为才华被清高宗知晓,朝廷曾经下诏书让他抄写华严、楞严两部佛经。

B.于敏中因为嗣父去世回到家乡治丧,不久他亲生母亲又去世了,但是于敏中并没有上报给朝廷,他受到了御史朱嵇的弹劾。

C.于敏中的儿子乡试没有考中,朝廷认为于敏中为官清廉,特意赐予他的儿子荫生的身份,并且加封于敏中的妾张氏为淑人。

D.于敏中聪明过人,逢迎旨意特别符合皇帝的心意。

他长久的担任军机大臣,和朝外的官吏们有很多的接触,也受到过皇帝的处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大学士刘统勋谓非政要,欲寝其议。

敏中善筠奏,与统勋力争,于是命敏中为正总裁,主其事。

(5分)

(2)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此事,是其福泽有限,不能受朕深恩,

宁不痛自愧悔?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8~9题。

送别杜审言①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②,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注:

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8.宋之问诗首联中的“嗟”字内涵丰富,含有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9.同为送别诗,两首诗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但在抒情方式上又各有特点,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颈联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

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山西村》中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之后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九龄《望月怀远》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秋霁寄远》说: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苏轼化解前人的诗意,熔铸成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选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剃头张

邵孤城

小鬼子还没从野猫口登陆虞城的时候,剃头张担着剃头挑子天天十里八乡地赶场,生意十分红火。

别人请他剃头图的

就是他招牌上挂的六个字:

“干净、好看、舒服”,“干净”说的是他剃过的头不会在身上沾一根头发,

“好看”换句时髦的话说就是他剃的头有型有款,这真工夫还在“舒服”上,刮脸修面掏耳朵,老一辈剃头匠人传下的本事

剃头张一样也不丢,还外加了拿捏的功夫,经他的手在你肩膀上一搭,能酥到骨头里去。

剃头张还有一手“八音刀”的绝活,轻易不肯出手,就连得了他真传的小剃头张也没能学到皮毛。

小剃头张是剃头张的儿子,子承父业,先是跟着剃头张,手艺到家后就自立门户,自己担着挑子揽生意去了。

小剃头张人活络,常常往城里去,朋友面广,剃头张也不去管他,妻子过世后,剃头张很宠溺这个独苗苗。

手艺压身,剃头张不愁儿子将来没饭吃。

这天,剃头张刚把王铁匠的头清理干净,中村就带着他的部队从野猫口开进了小王庄。

中村看着剃头张给一脸肥皂沫的王铁匠修面,摸摸自己几天没刮的胡子,直剌剌跑过去,一把把王铁匠从椅子上拉了下来,自己一屁股坐了上去。

剃头张也不说话,“啪”一甩围裙给中村围好,剃头剪子利索地在中村头上活动开来,一簇簇头发纷纷落到地上,也就片刻工夫,中村前后就像换了个人。

剃头张取来一面镜子,中村满意得点点头,正要站起来,剃头张的一双手就搭到肩膀上,乍一使劲,疼得中村“哎哟”一声,刚想发怒,又忽觉从脚

底下冒上来一股酸酸的麻麻的感觉,只觉得浑身说不出的爽。

这一路的舟车劳顿顿时烟消云散,中村情不自禁闭上了眼睛,正享受着的时候,只听“啪”一声,剃头张什么时候已经解下围裙,正看着一脸不舍的中村,示意他已经好了。

中村这才意犹未尽站起身准备开路,剃头张一把把他拉住,伸出手来。

“八格!

”一名荷枪实弹的鬼子兵把枪瞄准了剃头张。

“你的,哟西!

”中村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大洋放到剃头张手里。

剃头张从鬼子身上讨到一块大洋的新闻转眼就从村头传到了村尾,都传他好胆量的时候,他却把招牌挂到家门口,再也不出门揽生意了。

这样过了一个月,地保找上了门,趁剃头张给拿捏的时候,地保悄悄说,“老张,人家中村长官看上你的手艺了啊!

他托我给你传个话,问你愿不愿意到他那里当差?

这可是份美差啊!

剃头张顿时停了下来:

“你代我谢过中村长官的美意,我给乡野粗人剃惯了头,怕是服侍不了中村长官啊!

”说完,自顾自收拾起剃具来。

小剃头张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他热络地一把勾住了正不知怎么下台的地保,一边就拉着他往外走。

剃头张惴惴不安地过了几天,鬼子那边却没一点动静。

奇了怪了,剃头张正暗暗思量,一个熟客进门就嚷嚷起来:

“老张,你儿子现在可不得了,成小鬼子身边的红人了啊!

”剃头张一头雾水地问:

“怎么回事?

”一边就给客人围好围裙。

“你还不知道?

鬼子这两天清乡,你儿子立下大功了,游击队那几个据点全给抄了。

好在游击队机敏,好像预先也得到了消息,提前就撤离了。

小鬼子扑了个空啊!

”剃头张这才恍然大悟。

送走客人,剃头张匆匆下了门板提前打了烊。

清乡越来越猖獗,风声越来越紧,外面都在传,游击队已经被包围进了芦苇荡里了,鬼子兵即将要展开对芦荡的大搜捕。

剃头张托地保给小剃头张稍个话,让他务必回家一趟。

穿着日本军装的小剃头张回家了,剃头张怎么看怎么也不像是自己的儿子。

他冷冷打量着小剃头张:

“你这一向可好?

“好啊,挺好啊!

”小剃头张打

着哈哈。

剃头张叹了口气:

“你不是一直想学八音刀吗?

我今天就传了你吧!

剃头张找出一把锈迹斑斑的剃刀,在荡刀片上细细打磨着。

“这就是八音刀?

”小剃头张好奇地问。

“八音刀不是一把刀,是一种刀功!

你坐下,我演示给你看!

”话说着,剃刀已经在小剃头张耳廓上着落,化作“沙”一声响,“这是雨声!

”刀尖到了耳坠,稍停片刻——“唰”一声,“这是风声!

”刀刃循循向上,带出一轮“悉”声,“这是穿衣声!

”突然飞刀至耳丁,左右连刮发出“吱、呀”声,“这是开门声!

”刀尖猛

翻入内耳轮,旋、旋、又旋——“哐、碰、嗡”三声盘旋而过,“这是鸡飞狗跳声”……小剃头张听着耳边八音响过,抑扬顿挫,一气呵成,人不由一震,顿时通体舒泰。

“你知道吗,八音刀又叫送别刀,那是专门给临终的人用的刀功,让那些即将离世的人再次回味人生那些最平凡的况味。

这些年,为了给其他的剃头匠人留口饭吃,我立下规矩不再剃送终头,三十年了啊,这还是第一次!

”还没等小剃头张会过意来,剃头张手中的剃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抹向小剃头张的喉间……

小剃头张三魂已散,六魄未去,他死死握紧了剃头张的手:

“父亲,快去告诉开茶馆的阿庆嫂,就说鬼子今晚要扫荡……!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家邵孤城善于吸纳传统营养,锻造人文精神。

小说情节一波三折,结局出人意料,目的是让人咀嚼隐晦岁月的苦涩。

B.小说开篇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剃头张高超的技艺,既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又为下文故事情节展开作了铺垫。

C.小说展现了人物形象的变化,剃头张从曾经被迫为侵略者剃头的手艺人,成长为一个能大义灭亲的抗日英雄。

D.小说结尾剃头张用“八音刀”为儿子送终的情节,巧妙呼应了开头他不肯轻易把“八音刀”传人的内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E.小说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剃头张误杀了给地下党传递情报的儿子,这一悲剧的情节,深深震撼了人们。

(2)小说主人公剃头张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6分)

(3)

伏笔的运用使小说的结尾一段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小说具体分析。

(6分)

(4)这篇小说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绝杀”,你更喜欢哪个篇名?

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梅汝璈:

孤寂的大法袍

有天晚上,北京顶银胡同停电。

梅汝璈枯坐在家中吱吱作响

的藤椅上。

黑暗中他轻轻地哼起了清华学校早年的校歌: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

吾校庄严,岿立中央。

东西文化,荟萃一堂……”这一幕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初。

今天,梅汝璈的儿子梅小璈回忆自己的父亲时,一下就想到了这一幕。

他对记者谈起父亲的晚年时,有些唏嘘。

他用了这样一个形容词:

“孤寂”。

梅小璈说,虽然上世纪60年代初,父亲尚不足花甲之年,可他心知肚明,属于他的那个“东西文化,荟萃一堂”的时代已经逝去了。

新中国在学科建制上完全照搬“老大哥”苏联,全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所大学保留了法律系,且讲授的内容都是苏联的社会主义法学。

这让毕业于清华学校、留学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在芝加哥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的梅汝璈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他努力按照党对“旧知识分子”改造的要求,虔诚地学习俄语,试图不被形势甩下。

据梅小璈说,现在他家还能找到父亲当年抄写俄文单词的小本。

在苏联法学教材上,还有父亲留下的铅笔批注。

作为一个留美法学博士,梅汝璈曾执著坚持的那些法学信念渐渐失去了依托——三权分立;司法独立……这是法哲学奠基人孟德斯鸠奠定的理论,又在杰斐逊等人的实践中加以完善的。

显然,这一切已不合时宜。

“文革”中,梅汝璈在一份“检查”里写道:

“我实际上只是一本破烂过时的小字典而已。

“其实,他个人的小环境还是不错的,起码在物质上。

如果以季羡林的《牛棚杂忆》为参照系,他并没有受太大的罪。

”梅小璈在解释父亲晚年的孤寂心境时如是说,“但他的学科没有了,他的学术没有了。

在那个年代,“梅汝璈”三字变成一个空洞的符号。

充盈其间的,不是这个人的赤子情怀和渊博学识,而是一个随“形势”沉浮的抽象指称。

有研究者曾这样评价这位外交部前顾问:

“梅汝璈名字出现的频率和受关注的程度,基本上是中日关系的晴雨表。

”在上世纪整个50年代和60年代初,一旦中日关系出现“问题”了,他就会被邀请出面撰写文章;而中日关系“良好”时,他的名字则不愿被各方的人们所提及。

但梅汝璈注定名垂青史。

这位晚年“孤寂”的大法官,曾书写过现代中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946年3月19日,受命担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的梅汝璈博士离开上海,远赴东京。

当日,《中央日报》等中国最权威的媒体,同时在显著版面刊出标题:

“清算血债: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官梅汝

璈今飞东京”。

东京帝国饭店,盟军最高统帅部中国联络官为梅法官举办接风宴会。

宴会上,时任国民政府教育次长兼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的顾毓琇,将一柄装饰华贵的宝剑赠予梅汝璈。

梅汝璈深深鞠躬,双手过顶接剑。

他说:

‘红粉送佳人,宝剑赠壮士’。

可惜我非壮士,受之有愧。

”顾毓琇说:

“你代表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和千百万死难同胞,到这侵略国的首都来惩罚元凶祸首。

天下之壮烈事,以此为最。

君不为壮士谁为壮士!

”听罢,梅汝璈拔剑出鞘,动情地表示:

“戏文中常有‘尚方宝剑,先斩后奏’。

如今系法治时代,必须先审后斩。

否则,我真要先斩他几个,方雪我心头之恨。

……对这些战犯必予严惩,非如此,不能稍慰千百万冤死的同胞。

我既受国人之托,定将勉力依法行事,断不使战争元凶逃脱法网!

这位“壮士”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在这场历时达两年半之久、人类司法史上所罕见的大规模审判中,受审的28名日本甲级战犯,除两名病死狱中,1名因精神病终止审判外,东条英机、广田弘毅、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武藤章

、木村兵太郎等7人被判处绞刑,梅津美治郎等16人被判处无期徒刑,判处有期徒刑者2人。

今天,由梅汝璈亲属捐赠的东京审判判决书底稿和梅汝璈当时身穿的法袍,已被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这位慷慨激昂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大法官,曾经的一席话至今在我们耳边徘徊不去:

“我不是复仇主义者。

我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账上。

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相关联接:

(1)东京审判中,一些法官们不赞成处以死刑,甚至有人主张以国家犯罪不应追究个人责任等原因无罪释放25名战犯。

梅汝璈根据审判过程中两年来收集的日军暴行,主张对南京大屠杀主犯松井石根必须处以死刑,并全力争取将几个侵华首恶判决死刑。

最后,表决结果以6票对5票的微弱优势,终于将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七名罪恶累累的首犯送上了绞刑架!

(2)在文革期间,由于极左意识形态操纵,高中历史课本都不记入南京屠杀。

当时梅汝璈写的《关于谷寿夫、松井石根和南京大屠杀事件》遭到了莫须有的指责,被扣上煽动“民族仇恨”、“鼓吹战争报复”,还有人甚至从截然相反的方面指责文章夸耀侵略者的勇猛,为军国主义张目,迹近“汉奸”、“卖国贼”。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面对新中国“苏联式”的学科建制和国内为数不多的大学保留法律系,且只讲授苏联社会主

义法学的现实,梅汝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深深地失望。

B.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法学观念是以孟德斯鸠理论为基础,由杰斐逊等人在实践中完善的。

曾在美国留学的梅汝璈曾执着坚持这些法学信念。

C.以季羡林等人的遭遇为参考,梅汝璈没有遭遇身体上的痛苦和物质生活的匮乏,但是学科没有了,学术没有了,这使他遭受了精神的孤寂。

D.梅汝璈对日本侵华这段历史的态度,至今对我们仍有启发。

但是在一些历史时期,梅汝璈的观点和作品被误解和曲解。

E.在长达两年半、人类司法史上规模罕见的东京审判中,梅

汝璈孤军奋战,对28名日本甲级战犯,分别处以相应的惩罚。

(2)文章首段介绍梅小璈对父亲的回忆和评价的作用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3)作为一位法官,梅汝璈在东京审判中表现出哪些可贵的精神?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6分)

(4)本文的题目“孤寂的大法袍”有怎样的含义?

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世界上那么多的科学家,哪一个的成功不是用努力和拼搏换来的?

②虽然我没有什么_____

的,但是我也一样喜欢别出心裁,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能大显身手,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③作为当今文坛的一颗耀眼的明星,迟子建以其的写作风格和独特的话语方式在群芳争艳的女性作家中备受瞩目。

A.出类拔萃卓尔不群与众不同B.与众不同卓尔不群出类拔萃

C.卓尔不群出类拔萃与众不同D.出类拔萃与众不同卓尔不群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015年CCTV贺岁杯——中韩女子九球赛日前落下帷幕,冠军付小芳在接受采访时谦虚地说,这次比赛能够获胜一定要感谢对方的承让。

B.27日晚,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就尹相杰吸毒案发布评论,文章称许多艺人甘愿自毁前程的原因归根究底就是有钱有名太任性所致。

C.本轮巡视组首次实行“一托二”的形式,这将有利于尽快实现今年内完成对中央管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巡视全覆盖的目标。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