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8442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8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docx

《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docx

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

 

第一章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

第一节概述

本册教科书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注重对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共构建了五个单元。

《科学在我们身边》单元主要通过科学小游戏、科学小实验等活动,引导小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我们怎么知道》单元借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进行初步规范的科学实验,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学习温度计、量筒及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更好地为今后的科学学习做准备。

《水的科学》单元是小学阶段对水进行探究的第一个单元,以水为研究核心,由生活现象入手,研究水的浮沉现象、水的表面张力、水的毛细现象,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观察实验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单元是小学《科学》教科书中学生集中研究“认识天气、观测天气”的唯一单元,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做长期性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长期进行科学探究的习惯。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是研究空气成分的第一个单元,以空气为主线,研究空气的性质、空气的成分等内容,为今后深入研究空气的性质、人的呼吸生理和空气的污染与保护等相关知识做好准备。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辅相成,密切融合,引领学生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方法、步骤,突出了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理念,为三年级小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提供了一把入门的钥匙。

我们对本册所涉及的实验进行了梳理,将这些实验分为必做实验、选做实验、和拓展实验,目录如下:

实验活动一:

“吹蜡烛”选做实验

实验活动二:

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必做实验

实验活动三:

热水温度的变化

必做实验

实验活动四:

容器对热水温度变化的影响

选做实验

实验活动五:

外部环境的温度对水温变化的影响

选做实验

实验活动六:

加快热水降温的实验

选做实验

实验活动七:

测量液体体积

必做实验

拓展实验:

制作不倒翁

拓展实验

实验活动八:

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选做实验

实验活动九:

改变浮和沉

必做实验

实验活动十:

证明水有表面张力

必做实验

拓展实验:

自动变圆的棉线圈

拓展实验

实验活动^一:

探究毛细现象

选做实验

拓展实验:

雨量器的制作

拓展实验

拓展实验:

制作简易风向仪

拓展实验

实验活动十二:

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必做实验

实验活动十三:

空气从一个杯子倒进另一个杯子

选做实验

实验活动十四:

验证空气的成分

选做实验

第二节实验过程指导要点

实验活动一“吹蜡烛”

【课题名称】

第3课《科学在我们身边》

【实验名称】

“吹蜡烛”(选做实验)

【实验目的】

验证隔着形状不同的物体能否将蜡烛吹灭。

【实验分析】

本实验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尝试隔着形状不同的物体能否将蜡烛吹灭。

旨在通过科学小实验引导小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增强学习科学

的信心,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这类科学小实验能帮助小学生开启探究之门,对

接下来的科学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小实验不是游戏,对学生进行合理指导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实验器材】

蜡烛、火柴、瓶子、木块、文具盒、书本等。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准备齐全。

2•点燃蜡烛,并固定在桌上。

3.分别隔着瓶子、木块、文具盒吹蜡烛,看蜡烛能否被吹灭。

4•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记录】

(本实验可不用记录)

【实验现象】

隔着木块、文具盒吹蜡烛,蜡烛不灭。

隔着瓶子吹蜡烛,蜡烛熄灭。

【实验结论】

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文具盒等不能吹灭蜡烛。

【说明】

1.瓶子、木块、文具盒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

2•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水平线上。

3.这个实验不是比赛吹蜡烛,而是试一试哪种方法能吹灭蜡烛。

4.要注意用火安全。

5.在实验中要注意仔细观察。

【实验答疑】

1.为什么对着瓶子吹气,蜡烛就被吹灭了?

对着瓶子吹气时,瓶子的后面会产生一个低压区域,而周围的空气流试图去平衡低压,这时火焰就会被产生的气流吹灭了。

2.生活中有没有实例与“吹蜡烛”实验的原理相同?

在冷风刺骨的寒冬,人们不躲到圆形的柱子后面去躲避风寒,而是选择到墙后或是大广告牌后去避风。

【实验器材】

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准备齐全。

2•点燃蜡烛,并固定在桌上。

3.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观察现象

(一)蜡烛能否被吹灭。

4.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观察现象

(二)蜡烛能否被吹灭。

5.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记录】

(本实验可不用记录)

【实验现象】

(一):

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

(二):

用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吹气时,蜡烛将很容易被吹灭。

【实验结论】

用漏斗的宽口吹蜡烛并不容易吹灭,用漏斗的小口吹蜡烛就容易吹灭。

【说明】

1.两次实验时漏斗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

2•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水平线上。

3.这个实验不是比赛吹蜡烛,而是试一试哪种方法能吹灭蜡烛。

4.要注意用火安全。

5.在实验中要注意仔细观察。

【实验答疑】

1.为什么从小口吹气时,蜡烛的火焰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

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

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

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

口处

2.用大力从小口吹气,能把蜡烛吹灭吗?

如果吹气时,用力大,空气流速大,气压低,外面的空气会从喇叭口中央向内跑,从而在蜡烛周围形成气流,也能将蜡烛熄灭。

实验活动二:

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课题名称】

第6课《哪杯水热》

【实验名称】

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必做实验)

【实验目的】

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实验分析】

本实验是《热胀冷缩》单元的起始实验,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温度计,知道温度计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能够正确的使用温度计,并测量出一杯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

每组准备:

一杯温水、红液温度计、毛巾或卫生纸。

【实验步骤】

1.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实验结束后要用布或卫生纸擦干温度计上水渍,放入盒中以备下次使用。

【实验记录】

(本实验可不用记录)

【实验结论】

利用温度计能准确测出一杯水的温度

【说明】

1.准备的水温度不要太高,以免学生不小心烫伤。

2•在测温前千万不要甩温度计,以免碰碎温度计。

【实验答疑】

1.为什么要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

用手拿温度表的一端,可以避免手的温度影响表内液体的胀缩。

2.为什么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如果温度表的玻璃泡碰到容器的底或壁,测定的便不是水的温度。

3.为什么要等示数稳定了再读数?

如果不等温度表内液柱停止升降就读数,或读数时拿出水面,所读的都不是水的真正温度。

4.温度计和体温计一样吗?

(1)体温计一般是测量体温所用,所以量程在人体温范围内,从33~42度,

而普通温度计根据内装液体不同,量程也不同,比如煤油可到300度。

(2)最小刻度上普通温度计根据量程不同会有不同的最小刻度,量程大最小刻度大,量程小最小刻度小,而体温计最小刻度是0.1度。

(3)测量时体温计由于水银泡后面有一段很细的结构(水银流过去不会返

回,可以确定最高体温),使用前要甩几下,将水银甩到水银泡里面去再使用。

普通温度计无此结构,可直接使用。

实验活动三热水温度的变化

【课题名称】

第7课《水温的变化》

【实验名称】

热水温度的变化(必做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分析】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知道热水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降温,但对水降温的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

本实验重点通过预测、测量、收集数据、做折线图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热水变凉的规律,进一步训练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技能,从

而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科学问题的兴趣。

【实验器材】

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3.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C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4.当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温度填写在0

分钟的表格内。

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5.得出实验结论。

6.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表:

时间(分钟)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C)

2.绘制统计图

 

【实验现象】

现象:

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

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说明】

1.0分钟的温度应该是液柱最高点的数据,也就是液柱刚要回落时的温度。

2.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的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实验答疑】

1.应如何调整温度计的高度?

调整铁架台的高度,使温度计的液泡悬吊在水中,以不能接触到烧杯的内壁和底部为准。

2.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计时应该注意什么?

应该持续及时不要间断,每隔两分钟读取温度计示数。

4.折线统计图如何使用?

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反映出水温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1)分别在横坐标和纵坐标上找到时间点和温度点,在交叉处点一个小圆点。

(2)依次在相应的交叉点处点上小圆点。

(3)将相邻的两个小圆点依次用平滑的曲线或线段连接起来,这样折线统计图就做好了。

通过观察,发现折线统计图中的折线开始很陡,逐渐变平缓,说明水温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实验活动四容器对热水温度变化的影响

【课题名称】

第7课《水温的变化》

【实验名称】

容器对热水温度变化的影响(选做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材料的容器对热水温度变化的影响。

【实验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实验已经知道一杯水的降温变化规律,但对于装在不同容器中

的水温的变化缺少认识。

本实验重点通过预测、测量、收集数据等活动,使学生发现不同材料的容器的保温效果是不相同的,进一步训练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技能,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科学问题的兴趣。

所选用杯子的大小、形状要相同,倒入的热水的温度及水量要相同,这些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实验器材】

钢化保温杯、玻璃杯、陶瓷杯、纸杯、温度计。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在钢化保温杯、玻璃杯、陶瓷杯、纸杯里同时倒上相同温度(50〜80C)、等量的热水。

3.每隔3分钟观测一次水温,做好记录。

4.得出实验结论。

5.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表:

环境

钢化保温杯

玻璃杯

陶瓷杯

纸杯

开始温度

3分钟

6分钟

9分钟

12分钟

15分钟

我的发现

【实验现象】

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温度降低的速度从快到慢依次为玻璃杯、陶瓷杯、纸杯、保温杯。

【实验结论】

不同结构、材料的容器保温效果不相同。

【说明】

1.0分钟的温度应该是液柱最高点的数据,也就是液柱刚要回落时的温度。

2.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的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实验答疑】

为什么保温杯的保温性能最好?

保温杯内胆大多由玻璃镀银、铝、铜等金属,银色的杯胆能反射热水的辐射,杯胆和杯身的真空能阻断热力的传递,从而阻止热对流,以达到保温的效果。

实验活动五外部环境的温度对水温变化的影响

【课题名称】

第7课《水温的变化》

【实验名称】

外部环境的温度对水温变化的影响(选做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外部环境对热水降温过程的影响。

【实验分析】

学生通过实验已经知道一杯水的降温变化规律,对于不同的外部环境对水温的下降有什么影响,学生有自己的猜想,也可能有自己的部分生活经验,但他们的猜想到底正确与否都没有通过实验验证过。

本实验重点通过预测、测量、收集数据等活动,经历一次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体验活动,进一步训练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技能,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科学问题的兴趣。

【实验器材】

两个少水槽、三个烧杯、三支温度计,三个铁架台。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在一个水槽里倒上一半温水(40C左右),一个水槽里倒上一半冷水。

3.在三个烧杯里同时倒上相同温度(50〜80C)、等量的热水。

4.将两个杯子分别放进两个水槽里,另一个放到常态下(室温),分别用铁架台悬吊一支温度计,调整温度计液泡与烧杯中水的位置,使液泡均悬浮于水中。

5.仔细观察三杯水中水温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得出结论。

6.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记录】

环境

温水中

凉水中

室温下

开始温度

2分钟

3分钟

10分钟

我的发现

【实验现象】

温水水槽中热水降温速度最慢,冷水水槽中热水降温速度最快,常态下的热水降温速度居中。

【实验结论】

外部环境的温度影响热水降温的速度。

【说明】

1.开始温度应该是液柱最高点的数据,也就是液柱刚要回落时的温度。

2.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的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实验答疑】

为什么外部环境的温度对热水的降温有影响?

热水降温的过程就是热水与外界发生热传递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如果它们的温差越大,热量传递的就越快,所以外部环境的温度对热水的降温有影响。

热水降温先快后慢就是因为刚开始时温差大,热传递快,后来温差小了,热量的传递也就慢了。

实验活动七测量液体体积

【课题名称】

第8课《哪杯水多》

【实验名称】

测量液体体积(必做实验)

【实验目的】

正确使用量筒和胶头滴管来量取一定量的液体。

【实验分析】

以水为载体比较液体的多少有多种方法,而量筒的使用能使学生体验到借助仪器测量比用感官判断更准确。

本实验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量筒来量取一定量的液体,从而进一步训练学生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科学问题的兴趣。

实验中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读数方法是保证测量精准的关键。

【实验器材】

合适规格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水。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将量筒放置平稳。

先用烧杯向量筒中倒入水,当量筒内液体接近刻度线时,改用滴管取液体滴加到刻度位置。

3.读数,使视线与液面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4.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记录】

(本实验可不用记录)

【说明】

1.倒入水到快接近示数时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

2.量筒要放平稳,当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时停止滴加液体并读数。

【实验答疑】

1.我们如何正确使用量筒这种实验仪器呢?

(1)在使用量筒前必须选择合适的规格,不要用大量筒计量小体积的液体,也不要用小量筒多次量取大体积的液体,否则会引起较大的误差。

(2)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3)应把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使眼的视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取和液面相切的刻度即可。

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刻度。

若不慎加入液体的量超过刻度,应手持量筒倒出少量,再用胶头滴管滴至刻度处。

2.胶头滴管的作用是什么?

如何正确使用呢?

作用:

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捏紧胶头,再放入液体中吸取液体。

(2)取液后应注意使滴管竖直,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

(3)滴液时,应把它悬放在容器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壁。

(4)用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实验活动八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课题名称】

第11课《有趣的浮沉现象》

【实验名称】

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选做实验)

【实验目的】

验证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分析】

浮力现象是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而产生的现象。

本实验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

象,感知浮力的存在。

能对物体的浮沉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并通过实验验证;尊

重数据;培养细致观察的习惯。

本实验的重点是通过探究让学生知道沉在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器材】

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准备齐全。

2.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度并记录。

3.再把钩码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并记录。

4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得出实验结论。

5.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记录】

条件

橡皮筋长度

空中

cm

水中

cm

【实验现象】

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

【实验结论】

下沉的钩码,由于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所以使得钩码的重量变轻了,提起时所用的力小了,所以橡皮筋比较短。

说明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说明】

1.实验中必须使用同一个钩码和同一条橡皮筋。

2.尽量不要选择较重的钩码和较小的水槽。

3.在实验中要注意仔细观察,用品要轻拿轻放。

【实验答疑】

1.我们已经知道了上浮物体和下沉物体在水中都要受到水的浮力。

那么,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2.为什么潜水艇可以在水中上浮和下沉呢?

潜水艇沉浮的道理和鱼相似。

鱼在水中能沉能浮,是因为鱼腹中有两个气泡样的东西,叫做“鱼鳔”。

鱼儿一会游到水面,一会儿潜入水里,它的肌肉也时张时收,与此同时,鱼鳔也一起收缩或膨胀。

鱼就是靠鳔内充气多少来控制在水中的沉浮的。

潜水艇有个进水舱,当进入水时,在重力的作用自然下沉。

当排出水时,由于浮力的作用潜水艇自然就上浮了。

实验活动九改变浮和沉

【课题名称】

第12课《改变浮和沉》

【实验名称】

改变浮和沉(必做实验)

【实验目的】

让学生知道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实验分析】

本实验是在前面学习了水的浮力的基础上,探究如何改变物体的浮和沉,能够采用简单的仪器对物体的浮沉原因进行定量的观察、实验,使学生通过实验对

影响物体的浮力大小的因素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科学问题的兴趣。

【实验器材】

牙膏皮(铝制)、烧杯、水。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先向烧杯中倒入水,把牙膏皮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3.取出牙膏皮,可将牙膏皮捏成船型,放在水中,观察现象。

4.再把牙膏皮取出,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放到水中,观察现象。

5.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把准备好的牙膏皮放入水中,牙膏皮沉在烧杯的底部;把牙膏皮做成船型,牙膏皮则浮在水面上。

【实验结论】

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浮和沉。

【说明】

把牙膏皮做成船的形状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心划伤手。

【实验器材】

大烧杯、生鸡蛋、食盐、水、玻璃棒。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把鸡蛋放入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观察现象。

3.取出鸡蛋,往烧杯中倒入食盐,调制成浓度较高的盐溶液。

4.再把鸡蛋浸没到盐溶液中,观察现象。

5.得出结论。

6.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把生鸡蛋放入清水中,鸡蛋缓缓沉在烧杯的底部。

把鸡蛋浸没在浓度较高的盐溶液中,松开手后,鸡蛋会缓缓上浮到水面上。

【实验结论】

改变液体的密度可以改变物体的浮和沉。

【说明】

要在烧杯内放入足量的食盐,如果放入少量食盐,鸡蛋有可能还是沉在水底,影响实验效果。

【实验器材】

塑料小瓶,沙子,大烧杯,水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把空的小瓶放入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观察现象。

3.取出小瓶,在小瓶中装满沙子,再放入烧杯中,观察现象。

4.再取出小瓶,从小瓶中倒出大半沙子,再放在烧杯中,观察现象。

5.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空的塑料小瓶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浮在水面,装满沙子后就会沉下去,装少量的沙子还是浮在水面上。

【实验结论】

给漂浮的物体附着足够重的物体,它就会下沉;给下沉的物体附着足够轻的物体他就会漂浮在水面上。

实验活动十证明水有表面张力

【课题名称】

第13课《水面的秘密》

【实验名称】

证明水有表面张力(必做实验)

【实验目的】

证明水有表面张力。

【实验分析】

本实验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假设、实验探究等活动,发现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初步得出结论,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认真观察、细心操作的习惯,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验器材】

广口瓶、滴管、曲别针(或大头针、装订针)、抹布、托盘、水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准备齐全。

2.将广口瓶用滴管帮助装满水,直到能够清晰地看到水的凸面为止

3.往盛满水的广口瓶里放曲别针(或大头针、装订针),注意要一枚一枚慢慢地放入,仔细观察水表面的样子。

4.一直放到水溢出为止,并记下放入曲别针(或大头针、装订针)的数量。

5.得出实验结论。

6.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记录】

投曲别针

曲别针数量

(个)

请你写一写或画一画,表示出水面的形状变化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现象】

装满水的瓶子里还能放入很多个曲别针。

【实验结论】

水的表面有张力。

【说明】

1.实验时桌子一定要平稳。

2.向装满水的瓶内放曲别针(或大头针、装订针)的时候,注意轻拿轻放。

3.最后放入的曲别针(或大头针、装订针)使水溢出,不计入数量。

【实验答疑】

1.应怎样观察广口瓶里的水面是否相平?

在观察时,最好蹲下身来,调整视线与液面到相行,比较、分析液面的变化情况。

2.为什么放曲别针的时候要慢,要轻放?

如果放的时候不注意,用力过重,或者速度太快,就会打破水面的张力,造成实验失败。

3.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呢?

雨后的池塘边,水面上有小昆虫在滑行,像滑冰运动员。

池塘里荷花叶上有

球形水珠,一个个像珍珠。

我们用肥皂水吹出的肥皂泡,这些都是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实验器材】

一枚硬币、一杯水、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将硬币放在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