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doc

上传人:0****4 文档编号:1288851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3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3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3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3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3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doc

《2023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23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doc

2021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年初以来,以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深入推进区域经济稳步发展,指标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首季实现良好开局。

从统计数据上看,我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呈现出诸多亮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工业增加值等指标高速发展,区域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去库存效果进一步显现。

亮点一:

gdp同比增速创近5年来新高

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0.9%,增速比同期和上年末加快6.1和4.4个百分点,增速是2021年以来最好水平。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400万元,增长6.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1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2亿元,增长9.6%。

从贡献率看,第一产业贡献率为0.6%,第二产业贡献率为46.6%,第三产业贡献率为52.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5.1和5.7个百分点。

亮点二:

工业增速创近6年来新高一季度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9亿元,同比增长12.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8.1亿元,同比增长31.6%,增加值2.1亿元,增长21.1%,是2021年以来最好水平,占全口径工业比重为42.9%。

从轻重工业来看,轻工业实现产值5012万元,重工业实现产值75550万元,分别比同期增长66.7%和31%,轻工业发展形势好于重工业。

从行业来看,金属制品业、食品制造业和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成为发展最快的三个行业,产值分别比同期增长21.3倍、1.9倍和37.5%。

从产品产量上看,冷冻饮品4308吨,同比增长183.8%;塑料制品148吨,增长27.6%;炼油、化工生产专用设备467吨,增长233.4%。

从企业经济类型来看:

国有企业实现产值1529万元,集体企业实现产值3536万元,股份制企业实现产值75497万元,分别比同期增长69.9%、33.3%和29.3%,国有企业增长最快。

从骨干企业来看,润滑油分公司和三聚能源分别实现产值1.9亿元和2.3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51.7%,拉动规模工业快速发展。

亮点三:

建筑业发展态势良好

一季度实现建筑业产值6574万元,同比增长21.5%,其中在外省完成的产值1868万元。

增加值1775万元,增长47.4%,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

从产值构成来看,建筑工程产值374万元,同比增长146.1%;安装工程产值6200万元,增长17.9%。

从开工企业数量来看,19户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中开工的有5户,比上年增加2户,分别为派博建筑和一正建筑公司。

从签订的合同额来看,共签订合同额19121万元,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10178万元,本年新签合同额8943万元,促进了建筑业平稳持续健康发展。

从企业经济类型看,2户非国有企业完成产值1693万元,3户国有企业完成产值4881万元,分别占总产值的25.8%和74.2%,国有企业仍是我区建筑业市场的主体。

亮点四: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一季度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981万元,同比增长92.3%,比上年末加快51.3个百分点,是12个月以来最好水平。

从投资构成来看,建筑工程投资万元,安装工程投资万元,其他费用万元,分别占总投资的%、%和%。

从产业构成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154万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905万元,同比增长2.5倍;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922万元,增长3.2%。

三次产业分别占全部投资的8.9%、53.2%和37.9%,第二产业投资比重不断提高。

从投资个数来看,全区共开复工项目1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5个,实现投资4117万元,续建项目4个,实现投资8864万元。

亮点五:

农业经济保持稳定

一季度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12万元,同比增长5.4%;实现增加值3484万元,增长6.1%。

从内部结构来看,实现农业增加值839万元、牧业增加值2507万元、渔业增加值53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85万元,分别占总量的24.1%、72%、1.5%和2.4%,畜牧业占比最高。

从设施农业来看,全区依托棚室种植蔬菜、食用菌类

公顷、产量吨,分别比同期增长%和%;瓜果类种植面积公顷、产量吨,与同期基本持平。

从牲畜存栏看,牛存栏头,生猪存栏头,家禽存栏万只,牲畜存栏量比同期略有增加,为我区农林牧渔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后续动力。

亮点六:

去库存效果初步显现

房地产销售形势回暖,商品房销售174套,销售面积18166平方米,同比增长163.8%,其中现房销售面积3294平方米,期房销售面积14872平方米。

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8642万元,同比增长68%,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由上年的-0.2%调整为9.5%,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是我区一季度发展最快的行业。

亮点七:

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有提高:

2021年实现gdp111.6亿元,同比增长6.5%,比全市平均水平高3.7个百分点;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2亿元,总量在五区四县中列首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是近6年来最高水平。

所占比重在各县区和高新区中最高。

二是产业投资占投资比重有提高:

2021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0.1亿元,同比增长41%。

其中产业投资14.9亿元,占总投资的49.5%,比5年前提高7.2个百分点,“三个一”项目顺利完成考核目标。

三是工业投资占投资比重有提高:

2021年实现工业投资14.2亿元,是2021年的1218倍,占总投资的47.1%,比2021年提高41.6个百分点,比5年前提高26.3个百分点。

四是民营投资占比有提高。

四是工业能源消费总量下降。

开工率及生产能力从一季度的80%,到12月开工率达到92%,提升了12个百分点。

全年综合能源消耗量70467吨标准煤,上年72514吨,同比下降2.8%,其中,企业用电量4277万千瓦时,同比下降7.3%;原煤消费量10.5万吨,下降4.5%;燃油(汽油、柴油、煤油)消费量共计770吨,比上年增加76吨。

亮点八:

消费品市场发展稳健

一季度一季度,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亿元,同比增长5.4%,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增速在五区中处于领先位置。

从行业看,零售业主导消费品市场。

实现商品零售额19.1亿元,占总额的75.7%,同比增长6.8%,拉动总量增长5个百分点。

从地域看,城镇市场快于乡村市场。

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亿元,增长6.4%,占全区总额的71.8%。

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亿元,增长2.9%,增幅比城镇低3.5个百分点。

从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企业中服装、鞋帽、针织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9.4%,化妆品类增长59.1%,通讯器材类增长85.5%,这三类商品增幅较高,体现了居民基本生活类消费较为活跃,对我区消费品市场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稳中有升的整体走势,增速逐季递增,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实现81.6亿元,同比增长6.6%,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提高1.2个、1个和0.8个百分点,各季度增速在五区中均居第1位。

零售业市场发展最快。

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2.5亿元,同比增长2.1%;零售业47.7亿元,增长9.9%,占总量的比重达到58.6%,增速比平均水平高3.3个百分点;住宿业和餐饮业1.4亿元,增长4.5%。

龙头企业支撑作用突出。

中石油黑龙江大庆销售分公司实现零售额24.8亿元,比上年增长0.1%,占限上零售额的68.1%。

昌升国际实现零售额4.1亿元,增长37.3%,占11.3%。

2户企业对限上零售额增长正向拉动3.2个百分点。

消费结构升级明显。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30元,同比增长6.1%,消费者注重提升生活品质和品位,消费内容由购买商品为主向购买更多服务转变。

全区限上企业销售商品中,化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3.8%,通讯器材增长42.6%,金银珠宝销售额33.6%,而粮油食品销售额同比下降27.6%,消费性支出由食品等刚性支出向穿戴等享受型支出转变,尊荣公司年销售轿车430台,销售收入144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273台和9184万元,2021年上半年人均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等服务性支出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5%、20.3%和13.7%。

按限上限下看:

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总额1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5%,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3.2%;限额以下零售额完成23.3亿元,同比增长0.4%,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6.8%。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看:

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1亿元,乡村消费口零售额11.9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6%和7.2%,城镇市场好于乡村市场。

按消费类型看:

住宿餐饮收入3.8亿元,批发零售收入37.2亿元,分别占全部零售额的9.3%和90.7%,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主要靠批发零售业的拉动。

在统计的限上企业27类消费品中基础型消费的吃穿类商品零售额占比略有下降,享受型消费的汽车、金银珠宝类商品占比有所提升。

经济发展亮点较多,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仍有许多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总的来看,上半年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实体经济困难、市场预期不稳问题突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下半年是全区经济目标任务完成的关键时期,必须要紧紧围绕经济中心工作,及时化解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问题一:

规上服务业发展慢

gdp核算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和增速与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直接挂钩,我区上服务业企业数量不多,年末现存12户(高新区20户、萨尔图18户、让胡路14户)。

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仅石化工程公司和神舟物流2户,营业收入高达5.3亿元,占总收入的79.2%,其余10户亿元以下企业营业收入占总收入的20.8%,总体呈现企业规模偏小,龙头企业不多的发展态势。

规模以上服务业行业发展不均衡

规模以上服务业8大行业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两大行业共16户企业,营业收入为15.5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户数和营业收入的24.6%和75.6%。

其他6个行业49户企业对营业收入影响较小,行业间发展呈现较为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问题二:

财税形势发展严峻

受“营改增”减税效应、减免税力度不断加大等影响,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2.7亿元,同比下降2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2亿元,下降18.3%。

从收入构成看,税收收入6亿元,下降19.1%;其中城市维护建设税2.2亿元、城镇土地使用税1.2亿元,分别占税收收入的36%和19.9%,是支撑财政收入的主要税种。

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4%,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反映出全区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1.9亿元,同比下降10.2%,节支1.3亿元。

从支出项目看,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亿元,同比下降2%。

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户保障支出等5项与民生直接相关的支出为6.8亿元,占总支出的56.9%,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在财政形势趋紧的形势下民生保障力度不减。

问题三:

部分规模工业开工不足

部分企业订单较少,导致开工不足,影响经济效益下滑。

华西尔木业、达华灌溉全年没生产,鸿固建材年营业收入不足2021万元,将退出规模管理平台,家具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分别比上年下降100%、95.5%和42.7%。

全年营业收入刚过2021万元的宇通润滑油、中泰科技等7户企业随时可能转为规下,并将成为2021年国家执法检查工作监测的重点对象。

社会销售品零售额有待增长

1-2月,全县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4亿元,同比降低19.1%,增速比去年同期降低21.6个百分点。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2亿元,同比降低25.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0.30亿元,同比增长20.4%。

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0.30亿元,同比降低25.4%;商品零售1.13亿元,同比降低17.2%。

分行业来看,批发业零售额1.13亿元,同比降低15.6%;零售业零售额为1.13亿元,同比降低15.6%。

(四)财政收支有待平衡,财政支出结构有待调整

1-2月全县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为1.98亿元,同比降低19.8%。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13亿元,降低29.6%。

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0.70亿元,降低45.8%;非税收入0.43亿元,降低39.0%。

全县一般预算支出6.26亿元,同比降低33.8%。

其中,财政预算八项支出合计为5.09亿元,同比降低36.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为0.35亿元,同比降低20.4%;公共安全支出为0.15亿元,同比增长34.8%;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为2.97亿元,同比降低14.7%。

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转型发展抓好“四重奏”,突出石化关联产业抓提升,商贸物流产业抓拓展,城市型农业抓整合,全力以赴推进龙凤经济济稳中向好、好中求快。

(一)大力推进工业发展

一是依托地源优势,在“油头化尾”上下功夫,探索地企联合机制,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做强做大石化关联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市场竞争力,打造龙凤工业品牌,引领带动全区经济振兴发展。

二是淘汰落后产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尤其是关联性强、成长性高、发展前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切实增强龙凤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加强对工业经济的监测与分析。

敏锐研判工业发展中的新趋势、新动向、新苗头,开展对辖区工业企业尤其是规上与临规企业的专题调研与跟踪调查,全面真实、准确及时掌握企业运行态势,破解企业运行难题,引导企业转优转精,确保规模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临规企业快速成长,力争更多的企业在2021年上规模。

(二)大力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因地制宜,精准招商。

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项目建设的重要支撑,谋划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走出去,认真落实好领导包保、项目秘书等工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与服务,力争签约、落地、开工一批对区域经济拉动力强的战略新兴产业项目。

二是加强部门协作,做好项目入库。

加大对未入库重大项目的摸排力度,查找未入库原因。

对于未开工项目,主动了解原因,解决症结,已开工项目积极完善相关手续,尽力做到应统尽统。

三是积极去库存。

继续推进各种购房优惠政策,刺激住房刚性需求,引导房地产企业优化房型结构,不断提高房屋开发质量和水平,推进房地产开发良性循环。

(三)大力推进农业发展

一是强化服务意识,增加服务内容,加强地域品牌宣传力度,抓好城市型农业发展,重点推进现代农业创意文化产业园、铁东坑烤一条街街项目。

二是鼓励农民组建农村合作社,加强科技下乡和技能培训,提升农村经济聚集发展能力。

三是以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为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棚室建设提档升级,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大力推进新兴服务业发展

一是引导传统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和经营思维,量身打造新的经营模式,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不仅要努力把龙凤的购买力留在市内,更要争取把域外的购买力吸引进来,不断打开促进消费增长的新通道。

二是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力度。

加大旅游投入,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推进生态观光、温泉养生、特色坑烤等旅游项目,打造旅游品牌,扩展旅游市场,吸引更多的游客观光旅游,带动龙凤消费品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三是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积极培育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新的商品消费,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以提高服务消费水平为契机,鼓励和吸引居民扩大消费。

针对当前经济发展现状,抚松县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结合本县工业发展特色优势,提升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加快绿色行业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快转型创新,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2021年,抚松县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3%,是经济发展的支柱。

通过目前发展情况看,抚松县传统产业增长乏力,工业支撑带动作用减弱,从而影响整体经济增长放缓。

因此,企业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工艺改造的步伐,以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一方面要鼓励帮助木材加工业和医药制造业等两大行业企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发展,不断改善产品结构,倾力新品开发,研发更适合市场的新产品,坚持以销定产、效益优先的原则,增产适销品种。

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或省名牌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另外要加大力度扶持培育矿泉水制造和山珍绿色食品加工等行业中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产品生产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市场竞争力,使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工业增长的生力军,从而带动工业整体快速发展。

(二)抓好项目工作,增强经济发展实力。

目前,抚松县要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把项目建设作为核心之举,谋划一批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节能环保的先进制造业项目,争取更多的优质项目落户抚松。

另外,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重点难点问题,力促项目尽早落地开工建设,确保5000万元及以上等大项目及时竣工投产,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三)发展外贸经济,增强进出口贡献力。

抚松县要加大对外贸企业出口的扶持力度,对重点外向型企业,加强跟踪服务,培育一批上规模出口企业和一批本地出口品牌龙头企业。

针对国际市场的需求,帮扶企业找准市场切入点,全力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在创新上下功夫,降低经营成本,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增强综合竞争力,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同时,提高加工贸易的档次,增强自营出口能力,引导更多的企业使用加工贸易方式开展进出口,不断增强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

加强“准四上”企业摸排力度,培育经济增长点

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力度,积极推进“准四上”企业清查摸底力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四上”企业名录库,扩大经济总量,培育经济增长点。

(二)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

“破”是要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处置“僵尸企业”,及时将“僵尸”企业、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剔除出“四上”企业名录库;“立”是要大力培育新动能,积极引进和培育科技创新企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优先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降”是要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工业、建筑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积极努力“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轻装上阵”“精装上阵”。

政府部门着力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稳步推进服务业发展壮大,充分发挥经济“助推器”作用

服务业作为船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进一步发掘和培育服务业企业,加大对服务业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做大做强现有企业。

强化政策扶持,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机制,不断提升服务业市场化、均衡化、专业化发展水平。

(一)优化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推进农业向产业化、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注重构建

一、

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体系,发展“互联网+农业”现代化农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现代农业,吸引农产品深加工型龙头企业进驻,发展生态型、科技创新型的现代农业;开展有机蔬菜种植加工、品质农家乐、特色农业采摘、花卉观光和特色农家客栈等业务。

(二)推进工业高端化发展。

一要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二要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市场竞争力,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等薄弱环节的扶持,引进更多高技术人才进入企业。

(三)因地制宜,补足服务业短板。

一是根据四平市的民族、地域和气候特色,打造东北特色旅游业,如萨满文化风情小镇,冰雪旅游节等。

二是开发独具特色的冰雪旅游产品,东北特色的纪念品、工艺品、山产品和地方食品。

三是大力推动东北菜和朝鲜民族特色菜等特色餐饮业发展,带动旅游业下游产业发展;四是依托四平市地理优势,积极引导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

(四)切实改善社会民生,激发居民消费潜能。

一是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保覆盖范围。

二是积极扩大就业,加强针对性的就业培训,强化创业指导,增强转岗就业技能。

职业技能培训以定点和定向为主,重点是建筑、家政、餐饮、酒店、保健等行业的职业技能。

提升就业人员素质,缓解就业困境。

第16页共16页

免责声明:

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