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288963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6.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ppt_第6页
第6页 / 共85页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ppt_第7页
第7页 / 共85页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ppt_第8页
第8页 / 共85页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ppt_第9页
第9页 / 共85页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85页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85页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85页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85页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85页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85页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85页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85页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85页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85页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ppt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ppt(8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ppt

1,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环境管理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在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变化之间响应关系的基础上来研究调控人类社会行为的原理和方法。

由于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人类的社会行为,其管理主体是社会组织,而管理本身也是一种社会行为。

2,本章教学目的,掌握三种生产理论及其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界面、界面特征以及界面活动控制的方法学原则;掌握冲突协同理论及其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并掌握环境管理学的基本原则。

3,环境管理学基本理论,1.三种生产理论2.界面活动控制论3.冲突协同理论4.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4,1.三种生产理论,1.1三种生产理论概述1.2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1.3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5,1.1三种生产理论概述,三种生产理论流派的认识论基础在于:

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组成的世界系统中物质的流动是否畅通并构成良性循环。

他们把人与自然组成的世界系统的物质运动分为三大“生产”活动,即人口生产、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

基于这一认识该流派致力于探讨三大生产活动之间和谐运行的理论和方法。

6,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是指人类利用技术手段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把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生产出生活资料去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同时产生加工废弃物返回环境。

物质生产的效率和水平,取决于社会的组织方式,生产方式和劳动技术装备,即经济组织结构、经济运行方式、经济规模、科技水平、经济关系等。

7,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察,其基本参量是资源利用率和社会生产力。

社会生产力对应于生产生活资料的总能力;资源利用率指的是将从环境中索取的资源和从“人口生产”环节取得的消费再生物转化为产品即生活资料的比例。

资源利用率高,则意味着在产出同等产品时,从环境中索取的资源少,加载到环境中的加工废弃物也少。

8,人口生产,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既包括人口的再生产(繁衍、生育),也包括人口在其生存过程中对物质资料的消费。

在人口生产过程中,消费物质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产生消费再生物返回物质生产环节。

显然其基本参量是人口数量、人口素质和消费方式。

9,环境生产,环境生产是指在自然力和人力的共同作用下消纳污染(生产加工过程产生的废弃物,消费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和产生出自然资源(生活资源如风景,生产资源如森林、水源、矿产等)的总过程。

其基本参量是污染消纳力和资源生产力。

10,叶文虎教授的三种生产理论,11,实际上,人类与自然组成的世界系统的模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人类对世界系统的认识也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世界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生产,此时人口数量非常少,物资生产能力非常微弱,基本上都包含在环境生产中,原始文明时代,12,农业文明时代,物质生产规模的扩大,逐渐发育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从人口生产子系统中脱离。

物,环,环,环,物,早期阶段,早期阶段,中期阶段,晚期阶段,物质生产的作用还未在世界系统的运行中凸现出来;,物质生产虽然有所显现,但只是作为人口生产的一个附属部分;,人,人,人,物,13,工业文明时代,物质生产的规模、功能、作用逐渐强大,从而成为能与人口生产、环境生产并列的一个子系统,它们通过环状联结构成了世界系统。

14,从世界系统的演变史中可以看到,环境生产处于最根本的地位,它是另外两种生产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但是,由于历史实际的局限性,人类对于世界系统的认识历程与其形成过程并不一致。

从一种生产到两种生产再到三种生产,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系统的认识历程。

由此可见,承认环境生产子系统的存在及其在世界系统中的基础地位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飞跃。

这才是正确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15,自然环境系统的重要特征,自然环境系统是一个以有机网络形式联系在一起的,以各种生命为中心并与外界(包括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的特定空间。

自然环境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自然环境系统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系统。

16,自然环境的生命力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演化出了各种形态的地貌,如平原、丘陵、山川及各种各样的奇观异景等。

1.2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17,18,19,事实上,人类本身也正是这种生命力的作用下,经过长期演化才出现的产物。

20,但是,在人类形成社会之后,就相当于在自然环境外部形成一个“社会有机体”。

社会有机体的出现,特别是物质生产子系统的形成,使物质在自然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循环流动的效率、性质和规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1,人类的生产活动在改变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活动在改变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活动在改变地理环境.,22,矿业开采是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最强烈的活动之一。

在此过程中人类表现为改变地球外貌的强有力的因素。

采矿业,23,采矿业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制造一场生态灾难。

伴随弃土、弃石、弃渣的任意倾倒,这些地方水土流失、水污染、土地荒漠化程度在加剧,一镁矿采掘现场,24,种植业,河南新县种植杭白菊,种植业是另一类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环境系统发生极强烈作用的活动,不论是对自然环境还是对人类社会都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25,种植业除了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物质的地址循环变化外,还有就是农药和化肥施用量的增大可造成水体污染,如富营养化等问题的大量产生。

种植业,26,大面积开荒和破坏自然植被首先使地表径流加强和加快,这样一方面会导致地下水枯竭、河流和泉的消失、山洪和水灾加强,土壤侵蚀加强、冲沟增多,分水岭地区变干、河库和三角洲淤积等;,山洪淹村,27,另一方面,由于发展灌溉,修建水库和河床截流等而导致大面积淹没和沼泽化,甚至因为造成大范围内太阳辐射平衡的变化而导致沙漠化。

沼泽化,28,森林采伐业,森林是一种强大的气候、水文和生物因素,对自然环境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有极大的作用。

29,森林采伐也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的又一种重要形式。

森林的毁坏能导致土壤的退化,影响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使河流和湖泊的侵蚀和淤积作用增强,气候日益干燥。

30,加工业,顶大集团膨化车间,加工业是将自然资源转变成人口生产所需产品的过程,是物质生产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过程改变了物质的组成和形态,也影响了人类周围的自然环境。

31,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是生物圈向前发展的内在机制,它保证了地球上生命的产生和延续,为各种生物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生物圈,32,在目前的物质生产方式下,几乎所有的产品,在其使用价值发挥完以后,都会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一样,不能再进入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这些严重破坏了人与环境这个世界系统的物质循环。

33,“社会有机体物质代谢”情况是否是物质循环中的良性环节,决定于人类社会系统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和最终废弃物向环境排放的情况。

而这又决定于人类社会系统的运行与发展状况,其根源则在于另外一种生产活动-人口生产活动。

环境所能支持的人类的“自然”人口数有一个确定的总量,称之为环境的人口承载力。

34,2006年5月份移民团体在美国全国各地掀起大游行后,当地时间10月21日,纽约移民联盟在该市联合广场再次举行游行集会,反对现行移民政策,因纽约等城市大多出现人口问题。

35,美国中文电视报道说,按照市长彭博的描绘,从2006年到2030年的25年里,最大的问题是人口大爆炸,25年人口将增长100万,纽约人口将超过900万。

人口如此膨胀,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彭博列举了公共交通拥堵、房价房租上扬等诸多问题。

他还说,因为人口膨胀,2030年将不仅缺房,还将缺水、电、缺公园、缺学校。

因为人多污染多,所以还缺清洁河流和新鲜空气。

同时还要面对公共设施百年老态病态的问题。

36,对应2030年的严峻问题,彭博领导下的纽约市政府提出了十条对策。

第一,现在开始就逐步为25年增长的100万人口盖房子,同时不断增加廉租房。

第二,增建公园,使得到2030年,每个纽约居民在10分钟内就能步行走到一个公园;第三,增强地区公交运载能力。

第四,增建后备供水系统;,37,第五,加紧维修公路和地铁;第六,有效提供清洁和可靠的能源;第七,制造污染的温室气体,在2030年前减少30%;第八,使纽约成全美大城市中空气最清洁的都市;第九,彻底清理被污染的土地,第十,90%的纽约河流和海湾达到可以开放公众娱乐的标准。

38,消费方式包含消费水准、消费入口比和消费出口比三个基本分量。

消费水准是指人均消费物质资料(包括生活资源和生活资料)的多寡,它在决定社会总消费上与人口数量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消费入口比表示在个人生活所消耗的物质资料中,生活资源与生活资料之比。

消费入口比高,意味着社会总消费中取自环境生产的生活资源相对较多,而取自物质生产的生活资料则相对较少,这将有利于减轻对环境生产的压力。

39,消费出口比表示物质经人口生产环节消费后,回用于物质生产的部分(消费再生物)与直接返回环境生产的部分(消费废弃物)之比。

消费出口比高,意味着消费后的物质转化为生产资源的比例大,成为环境污染物的比例小,当然也就有利于减轻对环境生产的压力。

40,1.3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三种生产理论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

(二)三种生产理论揭示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41,(三)三种生产理论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四)三种生产理论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五)三种生产理论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42,三种生产理论表明,要使物质在三种生产子系统之间的流动畅通,人类社会所应采取的方法学原则就必须且只能是协调和协同。

把人类社会涉及到三种生产的一切行为协同起来,把三种生产子系统自身的利益追求与世界系统物流畅通的要求协调起来,这也就是环境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

43,2.界面活动控制论,2.1界面2.2界面上的活动2.3界面活动的控制,44,2.1界面,界面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的共同部分或联系渠道,它可以是空间上的、也可是时间上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45,河岸线就是河流与陆地之间的界面,这是空间上的界面.,46,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边界线是它们的界面,而它们之间的贸易往来则是这些国家或地区在物资上的界面。

47,演替进程中的荒草地实际上就是草地生态系统与荒漠生态系统之间在时间上的交替面。

48,界面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

界面只存在于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

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在发生相互作用关系时,必然会产生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流,在这种交流的作用下,又必须会产生相应的结构来支撑这种交流,从而成为交流的载体,界面就是这样产生的。

49,界面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切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

在界面中,来自相互作用的各个系统的物流、能流、信息流在此交汇,所以界面不能单纯属于其中的任何一个系统。

随着交流的深入,界面不仅不属于任何一方,而且往往还会发育成为一个结构上相对独立、且具有独特性质的新系统。

界面是相互作用事物之间的通道,它是相互作用的事物或系统所共有的。

50,2.2界面上的活动,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三种生产环境运行关系的不和谐,也就是说,在三种生产联系的渠道中或界面上,物质流的方式、数量和速度出现了间断(不匹配)和异常。

51,一般说来,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作为环境系统要素的自然资源;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表征环境状态的环境质量;而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之间的界面则是商品;三种生产之间的共同界面则是废弃物。

2.2界面上的活动,52,环境问题主要源自人类在界面上的活动:

界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事物或系统之间最活跃、最容易发生变化的部分;是不同系统的物流、能流、信息流的交汇场所。

界面上的人类活动常常是产生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53,2.3界面活动的控制,界面活动控制的意义:

首先,环境问题往往源自于人类在各种界面上的活动,因而环境管理工作应当把注意力首先集中在界面上活动,而不是去代替其他部门去具体的管理它们各自系统的内部行为;,54,其次,由于环境管理是在不同层次上把属于该层次的各个子系统的利益和需求加以综合协调,基于这一认识可以看出,界面活动控制论正是指明了在各种人类社会行为中,首先要加以综合协调的主要是各方在界面上发生的社会行为。

这样就抓住了关键,切中了要害,从而才能保证管理行为的有效性。

55,界面活动控制的方法学原则:

正确判定界面全面掌握不同系统在边界上的活动及其价值目标准确把握协调的“度”,56,正确判定界面,在研究对待国际环境问题的方针、政策时,应把不同国家看成是各自独立的系统,也就是应该找到不同国家之间的界面,但不能简单的把国界作为界面。

实际上,国家之间的联系首先是贸易和文化上的联系,特别是贸易上的联系。

因此,国家之间的联系,特别是物质上的联系,主要发生在贸易这个界面上。

57,全面掌握不同系统在边界上的活动及其价值目标,一个好的环境管理方案必须能够有效的约束和调整发生在界面上的所有活动或行为。

58,不同系统在界面上的行为均有其自己的价值追求,因此在制定环境管理方案时还必须全面掌握各方在界面开展活动的价值目标以及这些价值目标的合理性。

另外,所制定的环境管理方案还必须通过采用互补的方法使各方满意。

否则,环境管理方案不会被各方接受,也不会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

59,准确把握协调的“度”,度,就是相互冲突的系统均可接受的利益分配点,也就是协调冲突的最优解。

60,3.冲突协同理论,3.1冲突协同理论的理论源流冲突协同冲突与协同3.2冲突协同理论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61,冲突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面对同一个有限的利益目标,追求的各方都想以最小的支出获得最大的份额。

在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之间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矛盾,这就是冲突。

从数学角度描述和研究这种矛盾和冲突的学科是博弈论。

3.1冲突协同理论的理论源流,62,污染博弈,假如市场经济中存在着污染,但政府并没有管制的环境,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宁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绝不会主动增加环保设备投资。

所有企业都会从利己的目的出发,采取不顾环境的策略,从而进入“纳什均衡”(非合作博弈均衡)状态。

如果一个企业从利他的目的出发,投资治理污染,而其他企业仍然不顾环境污染,那么这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就会增加,价格就要提高,它的产品就没有竞争力,甚至企业还要破产。

只有在政府加强污染管制时,企业才会采取低污染的策略组合。

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获得与高污染同样的利润,但环境将更好。

63,协同,协同即合作、配合,也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

64,协同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系统,在无外界干预的情况下,系统中各要素的运动、变化呈现出一种被称之为“自组织”的规律,它使系统结构的演化,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

生物进化,65,系统实现由简单、无序演化到复杂、有序的自组织运动的前提:

系统必须是开放的。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封闭系统的总熵总是趋于最大,即系统内部能量与物质均一分布,呈无序状态,所以,开放是耗散结构形成的前提。

只有开放,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并从系统外吸取负熵。

系统必须是远离平衡态的。

因为在平衡态附近,系统的运动总是趋向平衡态,并伴随着无序的增加和结构的破坏。

构成系统的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必须是非线性的,处于一种相干状态。

66,冲突与协同,冲突和协同是系统中同时存在的两种现象,这两种现象对立统一于一个系统中。

所谓冲突,也就是竞争、对立;而所谓协同,也就是统一整合。

系统中各要素都是在合作与协同中进行竞争,在竞争中协同。

竞争以协同和合作为基础,协同以竞争为前提。

67,竞争是相互作用的事物、系统或要素具有个体性并力图保持个体性的表现,是个体之间产生的相互排斥、互相竞争的作用。

68,与竞争相反,协同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系统或要素之间保持合作状态的要求和趋势。

69,协同和竞争是相互依赖、同时并存的。

没有协同,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也就没有协同。

如果协同不是建立在竞争基础之上,系统就失去了活力;相反,如果系统之中只有竞争,没有协同,系统也就不复存在了。

70,3.2冲突协同理论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环境问题本身就是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发生冲突的结果,它与人类社会内部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冲突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协调和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与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交织在一起。

71,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冲突(其中包括人类团体之间的冲突)主要有:

从区域看,有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比如说公海的利用,以及目前关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争议等,都是属于不同利益主体在环境利益方面表现出来的冲突。

日韩两国巡逻艇从左右两边分别扣住被指侵犯日海域的韩国渔船“神风号”。

72,从组织上看,有团体和机构之间的利益冲突,比如行政部门和企业之间的冲突,前者一般对环境质量有着较高的追求,而企业则往往为着利润的需要而只将环境当作可以免费使用的“公共物品”;,73,从时间上看,有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冲突,突出表现为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的冲突上,如果当代人过多的消耗了自然资源和破坏了自然环境,则留给后代人的发展空间和余地势必就越少;,74,而从对自然环境的需求上看,还存在着质和量的冲突,比如对一条河流而言,沿岸的团体中,上游和下游的居民和企业的需求,就在水质和水量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冲突等等。

75,从本质上看,这些冲突都是人口生产、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即环境承载力之间不和谐的表现。

76,所谓冲突协同理论,就是指通过人类社会的理性行为解决冲突,实现子系统之间协同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理论,通过协同子系统的局部运动可以使系统整体的宏观运动效果优于部分运动之和;相反,如果子系统的运动之间不协同,甚至相互制约,那么子系统运动的效果就会相互抵消,从而使系统整体运动的效果低于部分运动之和。

77,冲突协同理论就是把自组织理论与对策理论完美地结合成一个整体,通过对序参量的把握,充分发挥组成系统的各要素或子系统的优势,从而使系统呈现最优化的运动状态,在达到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协同的同时,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同。

由此可见,冲突协同理论是在人与环境构成的世界系统的高度上,把握环境问题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对人类社会行为进行调节控制的理论。

78,4.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_共赢原则,79,共赢原则,共赢原则是指在制定处理利益冲突的双方(也可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注意使双方都得利,而不是牺牲一方的利益去保障另一方获利。

共赢也是冲突协同理论的具体化。

在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冲突时,就必须去追求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方案。

这就是经济与环境的共赢,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共赢既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结果。

80,2006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开通。

为保障藏羚羊自由迁徙,工程建设宁肯牺牲工期增加成本也要给动物让路;沿线植被生态脆弱,工程建设定点取材,并投入近3亿元资金开展植被恢复。

这种做法,使青藏铁路建设填补了我国大型工程环保建设领域的多项空白,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好行动。

高原建起一条环保铁路,81,青藏铁路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关注,除了工程本身的难度,更多的是因为其脆弱的生态环境。

工程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科学发展典范工程。

青藏铁路不仅给雪域高原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也在建设项目如何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方面给了人们诸多有益启示。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西部地区生态脆弱的条件下,只要意识到位,真抓实干,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是能够双赢的.,82,在实现共赢的过程中,规则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技术和资金。

所谓规则实际上就是法律、标准、政策和制度。

规则是协调冲突,达到共赢的保障,因为共赢并不是双方都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好处,而是彼此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的一定程度的妥协。

83,技术和资金在体现共赢原则时也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比如节水技术对于农业、节能技术对于工业的作用。

石河子天业节水技术服务到田间,84,对于一个钢铁厂来讲,如果提高钢产量,就会增加对水的需求,但如果通过对原来工艺的改革,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来发展,就不会增加对水总量的需求,这样,既提高了钢产量,又节约了水资源,保护了环境。

因此,在环境管理的过程中,要实现共赢,必须依赖法律标准和政策制度等的保障,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环保技术,积极筹措资金。

85,课后练习,1.什么三种生产理论?

2.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3.自然环境系统有哪些重要特征?

4.界面活动控制的方法学原则是什么?

5.什么是冲突协同理论?

6.什么是共赢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