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形象语言的特征及翻译转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8958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汉形象语言的特征及翻译转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英汉形象语言的特征及翻译转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英汉形象语言的特征及翻译转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英汉形象语言的特征及翻译转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英汉形象语言的特征及翻译转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英汉形象语言的特征及翻译转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英汉形象语言的特征及翻译转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英汉形象语言的特征及翻译转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英汉形象语言的特征及翻译转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英汉形象语言的特征及翻译转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英汉形象语言的特征及翻译转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英汉形象语言的特征及翻译转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英汉形象语言的特征及翻译转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英汉形象语言的特征及翻译转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汉形象语言的特征及翻译转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英汉形象语言的特征及翻译转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地理环境上的差异

人们所生存的不同环境势必影响人们的生活,

生产方式,影响人们对客观外界的观察与思考,又产

生特定的习语表达方式.人们以通俗形象的语言来

讲述自己的生活体验,描述自然现象,总结生产实

践,概括生产经验.中国是以陆地为主的国家,中国

人民自古是以农业为主的民族,人们生产及经济活

动主要是依附在土地上,反映在形象语言上自然是

以陆地上的人,事物作比喻的多.相反英国是个海

洋国家,它的渔业,造船业,海运业在经济中占有很

大的比重,也占有特殊的地位,所以在语言表达上他

们所联想的自然是与海上有关的事物,并且他们生

产及经济活动也都反映到他们的形象语言中.例

如,"

aseaofjubilantpeople"

表示"

一片欢腾的人"

anyportinastorm"

风暴到来不择港"

spendmoneylikewater"

比喻花钱浪费,大手

大脚"

"

g0bytheboard"

(安排)落空,(计划)

失败"

等.这些例子不难看出"

sea"

在岛国人心中的

重要性.又如,"

All'

8fishthatcomestohisnet"

译为

抓到菜篮里的便是菜/提到网里都是鱼"

Fishbe—

ginstostinkatthehead"

翻译为"

鱼臭从头起/上梁

不正下梁歪"

Neveroffertoteachfishtoswim."

为"

切莫教鱼游泳/不要班门弄斧"

.这些谚语充分

反映了英国人民对"

海"

对"

鱼"

的深厚感情.与汉

语比较而言,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有时这两个民族

会用不同的意象表达不同的意思.如"

haveanoar

inevetyman'

8boat"

和汉语中的"

狗咬耗子——多管

闲事"

一个意思;

drinklikefish"

与汉语中的"

牛饮

(drinklikeacow)"

一致.还有"

Thereisasgood

fishascalneoutofit"

留得青山在,不怕

没柴烧"

相同.比喻在严峻考验下才能显示出谁是

最坚强者时,汉语成语为"

疾风知劲草"

英语则说

Agoodpilotisnotknownwhentheseaiscalmand

thewaterfair(在天气晴朗和大海平静时看不出好舵

手)"

.显然这里的"

狗"

耗子"

牛"

青山"

柴"

草"

是中国内陆农业经济环境的反映,而英语谚语

和习语中"

sail"

boat"

water"

和"

fish"

则是英

国海洋自然环境与航海业文化的表现.

东西方所处地域不同,气候条件各异.中国地

处亚欧大陆,地域辽阔.语言由于根植于自然环境

而形成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特有的表达方式J.中国

盛产竹子,因此竹文化十分发达.汉语里竹成为了

活跃的喻体.如"

雨后春笋"

青梅竹马"

竹篮打

[收稿日期]2008一ll—l9

:

作者简介】刘亚琴(1973一),女,江苏大丰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

英语应用研究.

第2期刘亚琴:

英汉形象语言的特征及翻译转换223

水一场空"

等,但英语中没有竹的喻体,雨后春笋成

了"

springuplikemushrooms"

而"

却是

thegameofchildhood"

.英语位于大西洋北岸,属

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一天之内天气状况可能瞬息万

变,是个"

天无三日晴"

(AnEnshsummer,three

(ortwo)hotdaysandat}lunderstorm.),也就有了A—

pillweather,rainandshinebot}ltogether.(一边日出

边雨,晴雨无常四月天)."

西风"

westwind"

看似形神兼备,实则貌合神离.因为受北大西洋暖

流的影响,从西南吹来的风总是暖融融的.英国着

名诗人雪莱(P.B.Shelly)在《西风颂》(《Odetothe

WestWind)))中"

Ⅱwintercomes,canspringbefar

behind?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讴歌了预示

着革命风暴即将到来的西风,表现了他对人类美好

未来的乐观态度.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指的是刺骨

的寒风.

2.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

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

多彩的文化现象,是文化传递的媒介.语言中的各

个层面,都体现了民族文化特色.中西历史文化的

差异也体现在英汉形象语言中.英语中有一习语:

Isitnecessarytouseasteamhammertocracknuts?

'

(捣碎干果,焉用气锤?

)汉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法

杀鸡焉用宰牛刀"

.两者都表示"

不必小题大做"

但从前者的比喻来看,英国已经进人了使用汽锤的

大机器生产时代,而后者比喻说明了中国长期处于

以农业为主,生产落后的社会.再如,我国战国时代

项羽与秦兵打仗,过楚河后就把锅打破,把船凿沉,

表示不打胜战决不回头,故有一习语"

破釜沉舟"

.

英国曾一度被罗马帝国统治,当时的罗马大帝凯撒

大帝渡过庐比孔河(意大利中部)时,立即把船烧

毁,表示决一死战,有进无退的决心,故也有习语,

CrosstheRubicon"

或"

bumone'

sboats"

3.宗教影响上的差异

宗教信仰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往贯

穿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同时也在语言中体

现出来.中国以儒学为核心,以佛教为宗教的文化

体系和西方以基督教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带来了不同

的文化特色.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习语也大量地出在

英汉语言中.英语国家主要信仰基督教,故有很多

来自《圣经》里的人物,事件构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

成语.如:

bearone'

scross"

(背十字架),"

f0rbid.

denfruit"

(禁果),"

acovenantofsalt"

(不可背弃的

盟约)等.佛教传人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

相信有"

佛祖"

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因而有"

花献佛"

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不看僧面看

佛面"

等成语.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

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如,"

Codhelpsthosewho

helpthemselves"

上帝帮助自助的人"

也有

Gotohell"

下地狱去"

这样的诅咒.诸如此

类的词语的长期使用中其蕴意形象已远远超出宗教

词语本身的含义.同样是"

afterlife"

一词,中文意为

来生"

来世"

指人的生死轮回;

而西方基督教

无此概念,所以其英文含义为"

人死后的那段

时光."

4.风俗习惯上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中也有它们各自的民族风俗习惯

的特点.英国人一般对狗有好感,认为它们可以看

家打猎,也可以作为宠物,因而语言中出现了大量的

关于狗的成语,很多用来形容人.如"

topdog"

(重

要的人),"

acleverdog"

(聪明的人),"

aluckydog"

(幸运儿)等,但在我国虽然认为养狗有用,心理上

却鄙视狗,因此狗就成了下贱卑鄙的代名词,常常用

来形容或比喻坏人坏事,如"

狗头军师"

狗嘴里吐

不出象牙"

等.又如兔子的形象在中国人心目中是

敏捷的象征.中国人说"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西方人却认为兔子是胆小的象征;

所以英语"

astim—

idasahare"

译成汉语时要译为"

胆小如鼠"

二,英汉形象语言翻译的转换

形象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翻译的成功与

否.由于英汉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英汉成语各自

形成了鲜明的形象特征,翻译时应力求达意传神,形

义兼备.一般说来,形象处理通常采用以下几种

方法.

1.保持形象,语义对等

在原语和译语中,当形象和喻义的结合所反映

出的文化内涵是相同的,或原语形象所承载的隐含

意义容易为译语读者所理解接受时,我们可以采用

直译法译出原文的风格,保留原语的形象,这样既保

留了源语的形象同时也传达了原语的隐含意义J.

人类文化的相似成分远多于相异成分,文化的民族

性不同程度地蕴涵着人类的共性,这是民族文化能

够为他民族文化认同和接受并成为人类共同财富的

基本原因,这也是翻译之所以可能的基础和本原(张

柏然,2002:

58).鉴于此,在翻译彼此在喻义上对

等,形象上巧合的汉英语言时,可采取保留形象直译

的方法,用译语的形象再现原语的形象,使译语读者

获得与原语读者相同或相似的联想和感受.如:

生牛犊不怕虎"

译为"

New—bomcalvesmakelittleof

tigers"

带着有色眼镜看"

lookthroughcolored

spectacles"

."

Youknow1wouldgothroughfireand

water,Elizabeth,tobewithyou."

(你知道,伊丽莎

白,就是赴汤蹈火我也和你在一起).例句中英汉可

视为彼此在喻义上对等,形象上巧合的典型例子.

英汉谚语中大多设有生动的比喻形象,翻译时只要

不影响译语读者的理解,应尽可能采用直译法,使原

语中的比喻形象在译语中得到再现.

2.代换形象,语义相同

代换法是指在保留原语交际的基础上,用译入

224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1卷

语中概念意义不同但文化意义相近的词代换原语词

的方法.例如英语中的"

ass~ongasahorse"

就是用

马来代表身体强壮的形象,而汉语里相对应的就是

身壮如牛"

tolaughoffone'

Shead"

指汉语中的

笑掉大牙"

.再如汉语"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英语翻译为"

Justicehaslongaim"

.这种喻义相同

而喻体相异的对应充分体现了"

意似"

而不是"

似"

的特点.

有时尽管套译中形象各异,但喻义相似或对应

也能较好地保持原语言固有的鲜明性,主动性,达

到语义对等的效果.如:

在(TwelveFamousAmeri.

cans》一书中有这样一例:

Hesaid:

Ifonehasany—

thingtosay,itdropsfromhimsimplyanddirectlyasa

stonefailstotheground."

(HenryDavidThoreau)他

(指索罗)说:

如果一个人要说什么,就应像竹筒倒

豆子那样直截了当地说出来."

这里asastonefallsto

theground没有直译成"

像石头落地那样"

而译成

像竹筒倒豆子一样"

这样既保持了原文引用俗语

的风格,又通顺易懂.因此,当无法在译语中再现原

语形象语言时,可用符合译语表达习惯并为译语读

者所熟悉的形象替换原语形象语言,借助译语中相

应的形象,使译语读者产生与原语读者相同或相似

的语义联想并获得大体相同的艺术感受.这种代换

法虽然使英汉语言中某些词的指称意义完全丧失,

但原语中的语用意义没有影响,反而丰富了译人语

的文化内涵.

3.舍弃形象,意译语义

某些原语在译语中既找不到合适的对等词语,

其形象也无法转换或移植到译语中,翻译时唯一的

办法就是舍弃原语习语中的形象,但舍弃形象并不

意味着省略原语不翻译,对它的文化意象视而不见,

而是要在透彻理解原语的基础上用简洁,生动的语

言译出它的含义,尽可能缩小译语读者与原语读者

所产生的语义联想和艺术感受的差距.试举一例.

你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她低声说,无可奈何地

摇摇头."

(《寒夜》)译为:

Youreallydorefuseto

giveuntilallhopeisgone.'

Shemurmured,shaking

herheadhelplessly"

这句话带有明显的中国地域色

彩,如果直译"

不到黄河"

英语读者会因不了解其

背景而难以理解,而用意译法就能确切地表达原意,

所以译文舍弃了原文中的"

形象J.

4.增添形象,阐释语义

汉英有些习语语义相同或相近,但由于英汉民

族文化背景不同,出于表达的需要或便于译语读者

的理解和接受,保持原文的文化色彩,翻译时可以增

加适当理解性的词.有的原语习语本身没有借用比

喻,但译语同义习语却有比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

后者的比喻形象比较朴实,不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及习语内涵,恰当地增添

习语形象,从而更有效地表达原作的思想感情,否则

会影响译语读者的理解和欣赏效果,有"

貌合神离"

之感.

如: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Threecobblers

withtheirwitscombinedequalZhugeLiangthemaster

mind.)"

诸葛亮"

是中国历史上的着名人物,在汉语

读者心目中是智慧的象征.但英语读者不见得知道

他是何许人,与"

臭皮匠"

有什么关系.

又如:

Letbothsidesunitetoheedinallcornersof

theearththecommandofIsaiahto"

undothe"

heavy

burdens…(and)lettheoppressedtofree"

.(John

Kennedy,InauguralSpeech)译为:

不管我们在地球

的什么地方,让我们双方都记住先知以赛亚(圣经人

物)的重托'

卸下重担……让所有受压迫的人都获

得自由"

.以赛亚是出自《圣经》里的先知,他学术

渊博,不畏权势,预言以色列总有一天会得救.肯尼

迪在其就职演说中提及他,其号召力何寓意对信奉

基督教的西方人来说不言而喻.但若不加补充译

法'

中国读者难以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汉英语言大多具有鲜明的形象,

翻译中形象的转换似乎无法避免,要使汉英翻译达

到传神达意,形义兼备的效果,译者就要充分考虑两

种语言的表达形式和文化因素,对形象语言的处理

要反复推敲,力求保持原语的形象比喻,丰富联想,

修辞效果以及民族,地方特色等,形象,生动地传达

原文意思,又要确保译语通顺易懂,符合译人语的表

达习惯,力求让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的等值

反应.

参考文献:

[1]邢润梅.从中荚形象语言的差异看其语用差异[J].忻州师范

学院学报,2006,22(3):

22—24.

[2]汪敬钦.形象语言及其直译原则[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1999,2

(2):

59—63.

[3]王小风.英汉词语文化与翻译研究[M].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

社.20o4:

122—152.

[4]夏怡.论英互译中形象语言的转换[J].巢湖学院学报,

2008,10

(2):

104—106.

[5]马慧.英汉成语翻译中形象语言的处理[J].兰州交通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6,25

(2):

125—1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