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英语 参考阅读 世界五大航海探险家排行榜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9.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9714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5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英语 参考阅读 世界五大航海探险家排行榜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英语 参考阅读 世界五大航海探险家排行榜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英语 参考阅读 世界五大航海探险家排行榜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英语 参考阅读 世界五大航海探险家排行榜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英语 参考阅读 世界五大航海探险家排行榜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英语 参考阅读 世界五大航海探险家排行榜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英语 参考阅读 世界五大航海探险家排行榜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英语 参考阅读 世界五大航海探险家排行榜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英语 参考阅读 世界五大航海探险家排行榜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英语 参考阅读 世界五大航海探险家排行榜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英语 参考阅读 世界五大航海探险家排行榜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英语 参考阅读 世界五大航海探险家排行榜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英语 参考阅读 世界五大航海探险家排行榜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英语 参考阅读 世界五大航海探险家排行榜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9.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英语 参考阅读 世界五大航海探险家排行榜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9.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英语 参考阅读 世界五大航海探险家排行榜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9.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英语 参考阅读 世界五大航海探险家排行榜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9.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英语 参考阅读 世界五大航海探险家排行榜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9.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英语 参考阅读 世界五大航海探险家排行榜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9.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英语 参考阅读 世界五大航海探险家排行榜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9.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英语 参考阅读 世界五大航海探险家排行榜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9.docx

《学年高中英语 参考阅读 世界五大航海探险家排行榜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英语 参考阅读 世界五大航海探险家排行榜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9.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英语 参考阅读 世界五大航海探险家排行榜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9.docx

学年高中英语参考阅读世界五大航海探险家排行榜素材新人教版选修9

世界五大航海探险家排行榜

600年前的7月11日,一支由中国人率领的庞大船队驶往未知的海域,其后又六次成行(从1405年至1433年),比哥伦布航海探险早了87年,在世界航海史上重重地镌刻上了他的名字———郑和,他所到之处带去了中国人的友谊与文明,被后人称为世界航海第一人!

  他的历史地位应当被世人充分肯定,功绩应当被牢记!

  为何要下西洋

  中国当时是封建社会向下坡缓慢发展的明朝,但由唐代极度鼎盛累积而来,明初仍是世界上一个强大的国家。

明成祖朱棣刚从侄子明惠帝朱允炆手中夺取政权(公元1402年),改年号“永乐”,为何要在三年后,即1405年遣郑和下西洋,明代称加里曼丹岛以西的海域为西洋(加里曼丹岛,古称婆罗州:

位于马六甲海峡东侧,马来群岛之北,是世界第三大岛屿)。

  当时的中国经济在发展,松江成为全国的纺织中心,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是中国“瓷器的黄金时代”。

矿业、冶炼业、造船业也出现了繁荣。

永乐帝适时而动,调整了对外政策,对外开放,把中国的稳定和发展与世界,尤其是周边的环境结合起来,想争取一个长治久安的和平局面。

郑和下西洋就是体现其治国方略的一个重大举措。

郑和和他们的船队

  另有一些学者认为下西洋和政治夺权有关。

据记载,朱棣在攻入南京金川门当天,惠帝和玉玺均不知所终。

据说是凭借航海图亡命海外了,派郑和下西洋,是为了追查惠帝。

当然,这不足为信。

  为什么选郑和

  郑和原姓马,字三宝,出生在云南省昆阳州(今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一个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

郑和的父亲和他的爷爷曾到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朝觐。

  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万大军收复被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云南。

在战乱中,11岁的郑和被明军俘虏而遭阉割。

19岁时被送到北京追随燕王朱棣,因其在帮助朱棣登上皇位中立下功劳,被提升为内官监太监。

公元1404年(永乐二年正月初一),朱棣为表彰郑和的功绩,亲笔赐姓“郑”,从此更名郑和,史称“三宝太监”。

  郑和能担负远航的重任和他的穆斯林血统有关。

在第四次下西洋前,他专程前往陕西西安礼聘大清真寺的掌教哈三当翻译。

穆斯林一向重视商业,具有从商和航海的双重传统。

祖父和父亲到麦加朝圣的经历、勇气和献身信仰的精神,使幼小的郑和受到了熏陶和感染。

稍大后,他就学会了划船、使帆,所有这些都培养了郑和大海一样的胸襟、气度和胆略,都为远涉重洋奠定了坚实基础。

  宣德八年,62岁的郑和在第七次远航归国途中,积劳成疾,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在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

7月船队回国后宣宗赐葬南京牛首山南麓。

  最远到了哪里

  关于郑和最远到达的地方,英国作家加文·孟席斯在他的专著《1421:

中国发现世界》中写道:

“郑和环球航行,最早发现美洲。

”如果这个观点是事实,那么意味着整个人类认识世界的历史进程将被改写,特别是西方中心观念将受到沉重的打击。

  那么根据目前史料,郑和最远到达了哪里?

首先我们要知道两张地图,一张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图《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另一张就是由郑和本人绘制的《郑和航海图》,是当时中国记载亚非两洲内容最丰富的地理图籍。

  两张地图为我们共同展现了当年郑和的行迹:

郑和七下西洋到过当时33个国家和地区(现在国家划分包括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汶莱、孟加拉、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也门、伊朗、阿曼、沙地阿拉伯、索马里、坦桑尼亚、肯尼亚等近20个国家。

)还有学者认为郑和已越过好望角,进入非洲西海岸,只是没有证据支持。

  先进的航海技术

  在600年前,没有GPS,也没有无线电,郑和庞大的船队是如何在茫茫海上保持准确的航线?

  《郑和航海图》所附的《过洋牵星图》中提到了一个星座———北辰,也就是古书中对北极星的称呼,正是它在闪烁的星空中对航海者进行领航。

  此外,在这张图中还出现了大量其他的星体的名字,北辰的高度变化,以及它与其他星体之间的错落关系,可以为航海者的具体位置提供明确的刻度。

那么说明了中国在郑和时代,已经在星辰之间建立起联系,这种技术至少比欧洲领先了两到三个世纪。

  北极星随着船队来到南半球而消失在地平线上,指南针便成为郑和船队保持正确航线的工具。

  船队有多庞大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制的,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

  郑和下西洋的人数每次在2.7万人以上,而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航海的人数在90-1500人之间。

  根据马欢(郑和船队里的翻译,曾经三次出洋)的《瀛涯胜览》和巩珍的《西洋番国志》记载,郑和的船队每次出使都在200多艘(而哥伦布航海时为3到17艘)。

在《瀛涯胜览》里,以及《明史》里,对一号宝船的尺寸有记载:

“宝舡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如果换算成现在的尺寸将会是长约138米,宽约56米的巨船,比一个标准的足球场的面积还大,但这一数字目前颇具争议,没有定论。

但无论如何,那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

 

  郑和:

(公元1371年-1433年)原姓马,字三宝,出生在今云南省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一个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

因其七下西洋,永载史册。

  世界五大航海探险家排行:

  第五:

发现南极洲-库克 

  詹姆斯·库克是英国的一位探险家、航海家和制图学家。

他由于进行了三次探险航行而闻名于世。

通过这些探险考察,他给人们关于大洋--特别是太平洋的地理学知识增添了新的内容。

他还被认为在通过改善船员的饮食--包括增加水果和蔬菜等来预防长期航行中出现的坏血病方面也有所贡献。

  库克画像

  库克于1728年10月27日出生于英国约克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

18岁时,他在一家船主那里找到一项工作并且到波罗的海作了几次航行。

当英-法战争爆发时,他作为一名强壮的水手应征到皇家海军服役。

不到一个月他被提升为大副。

四年之后升为船长。

1759年,他授权指挥一艘舰船参加了圣·劳伦斯河上的战斗。

1763年,战争结束之后,库克作为纵帆船“格伦维尔”号的船长承担了纽芬兰、拉布拉多和新斯科舍沿岸的调查工作。

在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这些成果后来由英国政府予以发表。

  1768年8月26日,库克率领“促进”号启航去调查太平洋中维纳斯航道并考察该海区的新岛屿。

伴随他的有一名天文学家,两名植物学家和一名善长博物学的画家。

他先向南航行,后向西转弯,绕过合恩角,于1769年4月13日到达塔希提岛。

调查了维纳斯的航道之后,于6月3日他的调查船驶向新西兰。

在那里他逗留了六个月的时间并把两个岛屿标绘在海图上。

后来他沿着澳大利亚的东海岸航行。

他把澳大利亚取名为新南威尔士,并宣称所有权属于英格兰。

航行到爪哇之后,他穿过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之间的海峡,取道印度洋,绕过好望角返回英国。

他到达英格兰的时间是1771年6月12日在1772年7月13日,库克再次从英格兰启航。

他这次航行的目的是想去验证“在南方还存在着一个大陆”的报道。

他乘“探险”号沿着非洲海岸向南航行。

到达好望角附近,开始横跨大西洋。

至1773年1月,在大西洋上兜了一个圈子,却没有发现“南方大陆”。

后来则向新西兰航行。

从那里出发,他考察了新赫布里底,把复活节岛和马克萨斯群岛标进了海图,并且访问了塔希提和汤加群岛。

另外,他还发现了新喀里多尼亚和帕默斯顿、诺福克及纽埃诸岛。

于1775年7月29日他返航到英国。

  库克与他的船队

  库克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航海是在1776年7月12日从英格兰启航的。

这次的目标是考察北太平洋和寻找绕过北美洲到大西洋的航道。

绕过好望角之后,库克横渡印度洋到达新西兰。

从那里又航行到塔希提岛。

后来他们继续航行。

在圣诞节前夜他们看到了一个岛屿。

这个岛屿他命名为“圣诞岛”。

进一步向北航行,他发现了夏威夷群岛。

1778年2月他们看到了现今的俄勒冈海岸并且返回朝北航行,穿过白令海和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

后来,因没有找到向东的航道而又返回夏威夷。

在那里,于1779年2月14日他被当地的土著人杀死。

第四:

环球航海的先驱——麦哲伦 

  麦哲伦画像

  费尔南多·麦哲伦,世界航海家之一。

葡萄牙人,1480年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

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率领一支由5艘帆船266人组成的的探险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港起航,开始了他名垂青史的环球航行。

麦哲伦率领船队详细航行,度过大西洋到达南美洲火地岛,历经千辛万苦,穿过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

这是船队已处于缺粮断炊的困难境地,水手们忍饥挨饿,用桅赶上的皮带充饥,但船队始终前进不止。

在途径菲律宾群岛时,探险对于岛上的土著人发生冲突,麦哲伦受伤身亡,最后,这支船队只剩下一艘船。

这艘船取道南非驶抵西班牙,实现了从西方向西航行到达东方的计划。

于1522年9月6日返回西班牙塞维利亚港,完成了历时3年的环球航行。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园体,不管是从西往东,还是从东往西,毫无疑问,都可以环绕我们这个星球一周回到原地。

  麦哲伦船队用70天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海岸,然后沿岸向南航行,寻找横穿美洲大陆的海峡或最南端的岬角。

他们历经千难万险,包括饥饿、严寒、船队内部叛乱、叛逃以及误入河口等,终于在1520年11月28日穿过一个海峡到达美洲西岸的大洋。

这个海峡被命名为麦哲伦海峡,即是现在南美洲智利南部、南纬52度,沟通两洋的那个海峡。

麦哲伦船队此时只有三条船了。

他们在大洋上向西航行110天,一直没有遭遇到狂风大浪,他们便命名这个大洋为太平洋。

  麦哲伦环球航行船队

  1521年3月,麦哲伦船队到达菲律宾群岛。

因参与岛上部族的战争,麦哲伦受重伤而死。

余众分乘两条船在埃里·卡诺带领下,逃离菲律宾。

他们越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途中,又被葡萄牙海军俘去一船。

1522年9月7日回到西班牙时,只剩下一条船(维多利亚号)和18名船员了。

  麦哲伦船队完成的第一次环球航行,以确凿的事实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

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第三:

欧印航线的发现者——达·伽马 

  瓦斯科,达·伽马系15世纪未和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也是开拓了从欧洲绕过好望角通往印度的地理大发现家。

由于他实现了从西欧经海路抵达印度这一创举而驰名世界,并被永远载入史册!

1460年,达·伽马出生于葡萄牙一个名望显赫的贵族家庭,其父也是一名出色的航海探险家,曾受命于国王若昂二世的派遣从事过开辟通往亚洲海路的探险活动,几经挫折,宏大的抱负竞未如愿所偿而却溘然去世了。

达·伽马的哥哥巴乌尔也是一名终生从事航海生涯的船长,曾随同达· 伽马从事1497年的探索印度的海上活动。

为此,达·伽马是一名青少年时代受过航海训练,出生于航海世家的贵族子弟。

  达·伽马航行示意图

  15世纪下半叶,野心勃勃的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妄图称霸于世界,曾几次派遣船队考察和探索一条通向印度的航道,1486年,他派遣以著名航海家巴托洛梅乌,迪亚士为首的探险队沿着非洲西海岸航行,决心找寻出一条通往东方的航路。

当船队航行到今好望角附近的海域时,强劲的风暴使这支船队险些葬身于鱼腹之中。

迪亚士被迫折回葡萄牙。

从此,欧洲人便发现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事过不到几年,1492年哥伦布率领的西班牙船队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消息传遍了西欧。

面对西班牙将称霸于海上的挑战,葡萄牙王室决心加快抓紧探索通往印度的海上活动。

于继父业,葡萄牙王室将这一重大政治使命交给了年富力强,富有冒险精神的贵族子弟达·伽马。

  达·伽马到达印度

  1497年7月8日,瓦斯科,达·伽马奉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之命,率领四艘船共计140多水手,由首都里斯本启航,踏上了去探索通往印度的航程。

开始他循着10年前迪亚士发现好望角的航路,迂回曲折地驶向东方。

水手们历尽千辛万苦,在足足航行了将近4个月时间和4500多海里之后,来到了与好望角毗邻的圣赫勒章湾,看到了一片陆地。

向前将遇到可怕的暴风袭击,水手们无意继续航行,纷纷要求返回里斯本,而此时达·伽马则执意向前,宣称不找到印度他是决不会罢休的。

圣诞节前夕,达·伽达率领的船队终于闯出了惊涛骇浪的海域,统过了好望角驶进了西印度洋的非洲海岸。

1497年圣诞节时,达·伽马来到南纬3l°附近一条高耸的海岸线面前,他想起这一天是圣诞节,于是将这一带命名为纳塔尔,现今南非共和国的纳塔尔省名即由此而来,葡语意为“圣诞节”。

继后,船队逆着强大的莫桑比克海流北上,巡回于非洲中部赞比西河河口。

  4月1日当船队抵达今肯尼亚港口蒙巴萨,当地酋长自认为这批西方人是他们海上贸易的对手态度极为冷淡。

然而,当达·伽马船队于4月14日来到马林迪港口抛锚停泊时,却受到马林迪酋长的热情接待。

他想与葡萄牙人结成同盟以对付宿敌蒙巴萨酋长,并为达·伽马率领的船队提供了一名理想的导航者,即著名的阿拉伯航海家艾哈迈镕·伊本·马吉德。

这位出生于阿拉伯半岛阿曼地区的导航员马吉德,是当时著名的航海学专家,由他编著的有关西印度洋方面的航海指南至今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达·伽马率领的船队依靠经验丰富的领航员马吉德的导航。

于4月24日从马林迪启航,乘着印度洋的季风,沿着他所熟知的航线,一帆风顺地横渡了浩瀚的印度洋,于5月20日到达印度南部大商港卡利卡特。

而该港口正好是半个多世纪以前,是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所经过和停泊的地方。

同年8月29日,达·伽马带着香料、肉佳和五六个印度人率领船队返航,途中经过马林迪,并在此建立了一座纪念碑,这座纪念碑至今还矗立着。

1499年9月带着剩下一半的船员胜利地回到了里斯本。

  1502年2月,瓦斯科,达,伽马再度率领船队开始了第二次印度探险,目的是建立葡萄牙在印度洋上的海上霸权地位。

船队途经基尔瓦时,达,边马背倍弃义把该国埃米尔扣押到自己的船上,威胁埃米尔臣服葡萄牙向葡萄牙国王进贡。

船队在坎纳诺尔附近海面上,达·边马捕俘了一艘阿拉伯商船,将船上几百名乘客,包括妇女儿童全部烧死。

据一名葡萄牙目击者叙述:

“……在持续了长时间的战斗之后,司令以残暴和最无人性的手段烧毁了那只船,烧死了船上所有的人。

”为了减弱和打击阿拉伯商人在印度半岛上的利益,达,迦马下令卡利卡特城统治者驱逐该地阿拉伯人,尔后又在附近海域的一次战斗中,击溃了阿拉伯船队。

1503年2月,达,伽马满载着从印度西南海岸掠夺来的大量价值昂贵的香料,乘着印度洋的东北季风,率领13艘船只向葡萄牙返回,同年10月回到了里斯本。

据说,达·伽马此次航行掠夺而来的东方珍品:

香料、丝绸、宝石等,其所得纯利竞超过第二次航行总费用的60倍以上。

  当达· 伽马完成了第二次远航印度的使命后,得到了葡萄牙国王的额外赏赐,1519年受封为伯爵。

1524年,他被任命为印度副王。

同年4月以葡属印度总督身份第三次赴印度,9月到达果阿,不久染疾。

12月死于柯钦。

  为了垄断葡萄牙与东方之间的贸易利益,对于欧洲各列强,葡萄牙王室曾一度对他们封锁了绕过好望角可达到印度的消息。

另一方面,葡萄牙王室又秘密策划了对印度洋上其他航路的封锁。

为此,它发动了一场对阿拉伯人的海战,于印度洋上打败了阿拉伯舰队。

一时间,葡萄牙船队成为独霸于印度洋海域的盟主地位。

  从1494年葡、西两国签订的划分海外势力范围的《托尔德西拉条约》到1529年再次协议签订的《萨拉戈萨条约》,由于达·伽马开辟印度新航路的成功,象葡萄牙这样一个人口当时仅为150万的蕞尔小国竞囊括东大西洋、西太平洋、整个印度洋及其沿岸地区的贸易和殖民权利。

 

  由于新航路的发现,自16世纪初以来,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很快成为西欧的海外贸易中心。

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商人、传教士、冒险家糜集于此,从此启航去印度、去东方掠夺香料,掠夺珍宝、掠夺黄金。

这条航道为西方殖民者掠夺东方财富而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无怪乎西方人直至400年后的1898年,仍念念不忘,达·伽马对开辟印度新航道的贡献而举行纪念活动。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新航道的打通同时也是欧洲殖民者对东方国家进行殖民掠夺的开端。

在以后几个世纪中,由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印度洋沿岸各国以及西太平洋各国相继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达·伽马的印度新航路的开辟,最终给东方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

 第三:

欧印航线的发现者——达·伽马 

  瓦斯科,达·伽马系15世纪未和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也是开拓了从欧洲绕过好望角通往印度的地理大发现家。

由于他实现了从西欧经海路抵达印度这一创举而驰名世界,并被永远载入史册!

1460年,达·伽马出生于葡萄牙一个名望显赫的贵族家庭,其父也是一名出色的航海探险家,曾受命于国王若昂二世的派遣从事过开辟通往亚洲海路的探险活动,几经挫折,宏大的抱负竞未如愿所偿而却溘然去世了。

达·伽马的哥哥巴乌尔也是一名终生从事航海生涯的船长,曾随同达· 伽马从事1497年的探索印度的海上活动。

为此,达·伽马是一名青少年时代受过航海训练,出生于航海世家的贵族子弟。

  达·伽马航行示意图

  15世纪下半叶,野心勃勃的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妄图称霸于世界,曾几次派遣船队考察和探索一条通向印度的航道,1486年,他派遣以著名航海家巴托洛梅乌,迪亚士为首的探险队沿着非洲西海岸航行,决心找寻出一条通往东方的航路。

当船队航行到今好望角附近的海域时,强劲的风暴使这支船队险些葬身于鱼腹之中。

迪亚士被迫折回葡萄牙。

从此,欧洲人便发现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事过不到几年,1492年哥伦布率领的西班牙船队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消息传遍了西欧。

面对西班牙将称霸于海上的挑战,葡萄牙王室决心加快抓紧探索通往印度的海上活动。

于继父业,葡萄牙王室将这一重大政治使命交给了年富力强,富有冒险精神的贵族子弟达·伽马。

  达·伽马到达印度

  1497年7月8日,瓦斯科,达·伽马奉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之命,率领四艘船共计140多水手,由首都里斯本启航,踏上了去探索通往印度的航程。

开始他循着10年前迪亚士发现好望角的航路,迂回曲折地驶向东方。

水手们历尽千辛万苦,在足足航行了将近4个月时间和4500多海里之后,来到了与好望角毗邻的圣赫勒章湾,看到了一片陆地。

向前将遇到可怕的暴风袭击,水手们无意继续航行,纷纷要求返回里斯本,而此时达·伽马则执意向前,宣称不找到印度他是决不会罢休的。

圣诞节前夕,达·伽达率领的船队终于闯出了惊涛骇浪的海域,统过了好望角驶进了西印度洋的非洲海岸。

1497年圣诞节时,达·伽马来到南纬3l°附近一条高耸的海岸线面前,他想起这一天是圣诞节,于是将这一带命名为纳塔尔,现今南非共和国的纳塔尔省名即由此而来,葡语意为“圣诞节”。

继后,船队逆着强大的莫桑比克海流北上,巡回于非洲中部赞比西河河口。

  4月1日当船队抵达今肯尼亚港口蒙巴萨,当地酋长自认为这批西方人是他们海上贸易的对手态度极为冷淡。

然而,当达·伽马船队于4月14日来到马林迪港口抛锚停泊时,却受到马林迪酋长的热情接待。

他想与葡萄牙人结成同盟以对付宿敌蒙巴萨酋长,并为达·伽马率领的船队提供了一名理想的导航者,即著名的阿拉伯航海家艾哈迈镕·伊本·马吉德。

这位出生于阿拉伯半岛阿曼地区的导航员马吉德,是当时著名的航海学专家,由他编著的有关西印度洋方面的航海指南至今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达·伽马率领的船队依靠经验丰富的领航员马吉德的导航。

于4月24日从马林迪启航,乘着印度洋的季风,沿着他所熟知的航线,一帆风顺地横渡了浩瀚的印度洋,于5月20日到达印度南部大商港卡利卡特。

而该港口正好是半个多世纪以前,是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所经过和停泊的地方。

同年8月29日,达·伽马带着香料、肉佳和五六个印度人率领船队返航,途中经过马林迪,并在此建立了一座纪念碑,这座纪念碑至今还矗立着。

1499年9月带着剩下一半的船员胜利地回到了里斯本。

  1502年2月,瓦斯科,达,伽马再度率领船队开始了第二次印度探险,目的是建立葡萄牙在印度洋上的海上霸权地位。

船队途经基尔瓦时,达,边马背倍弃义把该国埃米尔扣押到自己的船上,威胁埃米尔臣服葡萄牙向葡萄牙国王进贡。

船队在坎纳诺尔附近海面上,达·边马捕俘了一艘阿拉伯商船,将船上几百名乘客,包括妇女儿童全部烧死。

据一名葡萄牙目击者叙述:

“……在持续了长时间的战斗之后,司令以残暴和最无人性的手段烧毁了那只船,烧死了船上所有的人。

”为了减弱和打击阿拉伯商人在印度半岛上的利益,达,迦马下令卡利卡特城统治者驱逐该地阿拉伯人,尔后又在附近海域的一次战斗中,击溃了阿拉伯船队。

1503年2月,达,伽马满载着从印度西南海岸掠夺来的大量价值昂贵的香料,乘着印度洋的东北季风,率领13艘船只向葡萄牙返回,同年10月回到了里斯本。

据说,达·伽马此次航行掠夺而来的东方珍品:

香料、丝绸、宝石等,其所得纯利竞超过第二次航行总费用的60倍以上。

  当达· 伽马完成了第二次远航印度的使命后,得到了葡萄牙国王的额外赏赐,1519年受封为伯爵。

1524年,他被任命为印度副王。

同年4月以葡属印度总督身份第三次赴印度,9月到达果阿,不久染疾。

12月死于柯钦。

  为了垄断葡萄牙与东方之间的贸易利益,对于欧洲各列强,葡萄牙王室曾一度对他们封锁了绕过好望角可达到印度的消息。

另一方面,葡萄牙王室又秘密策划了对印度洋上其他航路的封锁。

为此,它发动了一场对阿拉伯人的海战,于印度洋上打败了阿拉伯舰队。

一时间,葡萄牙船队成为独霸于印度洋海域的盟主地位。

  从1494年葡、西两国签订的划分海外势力范围的《托尔德西拉条约》到1529年再次协议签订的《萨拉戈萨条约》,由于达·伽马开辟印度新航路的成功,象葡萄牙这样一个人口当时仅为150万的蕞尔小国竞囊括东大西洋、西太平洋、整个印度洋及其沿岸地区的贸易和殖民权利。

 

  由于新航路的发现,自16世纪初以来,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很快成为西欧的海外贸易中心。

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商人、传教士、冒险家糜集于此,从此启航去印度、去东方掠夺香料,掠夺珍宝、掠夺黄金。

这条航道为西方殖民者掠夺东方财富而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无怪乎西方人直至400年后的1898年,仍念念不忘,达·伽马对开辟印度新航道的贡献而举行纪念活动。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新航道的打通同时也是欧洲殖民者对东方国家进行殖民掠夺的开端。

在以后几个世纪中,由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印度洋沿岸各国以及西太平洋各国相继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达·伽马的印度新航路的开辟,最终给东方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

第二: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哥伦布画像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l-1506年)是西班牙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

哥伦布年轻时就是地园说的信奉者,他十分推祟曾在热那亚作过监狱的马可.波罗,立志要做一个航海家。

  他在1492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哥伦布是个意大利人,自幼热爱航海冒险。

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想往印度和中国。

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

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都遭拒绝。

一方面,地圆说的理论尚不十分完备,许多人不相信,把哥伦布看成江湖骗子。

一次,在西班牙关于哥伦布计划的专门的审查委员会上,一位委员问哥伦布:

即使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回到出发港,那么有一段航行必然是从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么能爬上来呢?

对此问题,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哥伦布也只有语塞。

另一方面,当时,西方国家对东方物质财富需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黄金。

其中香料是欧洲人起居生活和饮食烹调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产。

当时,这些商品主要经传统的海、陆联运商路运输。

经营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团也极力反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计划。

哥伦布为实现自己的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