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厂级安全培训资料1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9010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员工厂级安全培训资料1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员工厂级安全培训资料1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员工厂级安全培训资料1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员工厂级安全培训资料1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员工厂级安全培训资料1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新员工厂级安全培训资料1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新员工厂级安全培训资料1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新员工厂级安全培训资料1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新员工厂级安全培训资料1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新员工厂级安全培训资料1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新员工厂级安全培训资料1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新员工厂级安全培训资料1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新员工厂级安全培训资料1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新员工厂级安全培训资料1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新员工厂级安全培训资料1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新员工厂级安全培训资料1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新员工厂级安全培训资料1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新员工厂级安全培训资料1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新员工厂级安全培训资料1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新员工厂级安全培训资料1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员工厂级安全培训资料1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员工厂级安全培训资料1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员工厂级安全培训资料1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员工厂级安全培训资料1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第四十六条:

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

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第四十七条: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第四十八条:

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义务

第四十九条:

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第五十条:

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五十一条:

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安全生产法中有关从业人员法律责任的条款

第九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由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

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自1998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消火栓,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第三十二条:

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立即报警。

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

严禁谎报火警。

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公共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有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义务。

发生火灾的单位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火灾。

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一条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作业时随身携带证件,并自觉接受用人单位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

  

(二)积极参加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

  (三)严格执行特种设备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规章制度;

  (四)拒绝违章指挥;

  (五)发现事故隐患或者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六)其他有关规定。

四、安全生产常识

(一)员工安全生产职责

1、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并要随时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2、遵守有关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的规定,为设备安全与正常运转尽到责任;

3、爱护和正确使用机器设备、工具,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4、关心安全生产情况,向有关领导或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5、发现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要及时向班组长或有关部门汇报情况;

6、发生工伤事故要及时抢救伤员、保护现场、报告领导、并要协助做好调查工作;

7、努力学习和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本工种操作程序和安全操作规程;

8、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活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和自我保护意识;

9、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对个人安全生产负责。

(二)常用安全术语解释

1、事故隐患:

是指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体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

2、工伤:

也称职业伤害,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意外事故伤害和职业病造成的伤残和死亡。

3、职业病:

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三违: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5、三不伤害: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三)劳动防护用品的定义及分类

1、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

是指由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危害的个人防护装备。

2、常用的防护用品种类

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安全鞋、安全防护手套、安全防护服、绝缘防护品、防毒面具、防尘口罩。

安全帽类:

用于保护头部,防撞击、挤压伤害的护具。

主要有塑料、橡胶、玻璃、胶纸、防寒和竹藤安全帽等。

呼吸护具类:

预防尘肺和职业病的重要护品。

按用途分为防尘、防毒、供氧3类。

按作用原理分为过滤式、隔绝式两类。

眼防护具:

用以保护作业人员的眼、面部,防止外来伤害。

分为焊接用眼防护具、窑炉用眼护具、防冲击眼护具、微波防护具、激光防护镜以及放X射线、防化学、防尘等眼护具。

听力护具:

长期在90dB(A)以上或短时在115dB(A)以上的环境中工作时应使用听力护具。

听力护具有耳塞、耳罩或帽盔3种。

防护鞋:

用于保护足部免受伤害。

目前主要产品有防砸、绝缘、防静电、耐酸碱、耐油、防滑鞋等。

防护手套:

用于手部保护。

主要有耐酸碱手套、电工绝缘手套、电焊手套、防X射线手套、石棉手套等。

防护服:

用于保护职工免受劳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因素的伤害。

防护服分为特殊防护服和一般作用服两种。

防坠落护具:

用于防止坠落事故的发生,主要有安全带、安全绳和安全网。

护肤用品:

用于外露皮肤的保护,分为护肤膏和洗涤剂。

(四)职业病危害的分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共十大类,115种)

分为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

(五)中暑的症状及防治(中暑是法定职业病)

中暑的主要症状为:

头痛、头晕、心慌、胸闷、口渴、多汗、全身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体温明显升高、烦躁不安、脉搏强而有力、呼吸有杂音等现象。

中暑发生的原因:

生产场所高气温和强热辐射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原因,高温作业使人体热平衡、水盐代谢平衡遭到破坏,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则会引起中暑。

如同对相对湿度高、气流弱或重体力劳动则更易引起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作业一定时间后,如出现症状,可视为中暑的先兆,应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到阴凉处、补充水分,经短时休息后则症状可消失。

高温湿热环境相对比高温干热环境更易引起中暑。

中暑的防治:

中暑一般多发生在夏季,要提前预备好预防和治疗的药物,如十滴水、清凉油、仁丹等,以及清凉饮料和太阳镜、遮阳帽等防暑装备。

一旦有人中暑,应尽快将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将其衣服用冷水浸湿,裹住身体并保持潮湿,或用风扇吹风散热并用冷毛巾擦拭患者以降低体温。

在中暑者意识清醒时,应让其以坐姿休息,头与肩部给与支撑;

若已失去意识应让其平躺。

通过以上救治措施,中暑者的体温如已下降,则改以干衣服覆盖,并充分休息,否则在重复以上措施的同时尽快送医院治疗。

(六)消防安全知识

1、如何报火警电话

在拨通“119”火警电话后,需说明下列情况:

①将火灾发生的地点(详细地址)、时间、火势情况及发生火灾地方的周围环境等

简要的说明;

②如果知道是由什么引起的火灾及主要燃烧物和火灾现场及周围有无易燃、易爆、

有毒等危险品,也最好说明;

③说明火灾现场能否进大车(通往火灾现场的道路情况);

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

⑤待对方挂断电话,你再挂机。

2、火灾分类

根据燃烧物质或物品的不同,通常将火灾分成A、B、C、D及带电体五大类。

A类火灾是指固体火灾,通常用水进行灭火。

B类火灾指液体及可融化固体火灾,通常用泡沫、干粉、卤代烷灭火剂扑救,一般

不可用水进行灭火。

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通常用干粉灭火剂扑救。

D类火灾是指金属火灾,通常用7150灭火剂或某些专用粉末灭火剂扑救,不可用水

或泡沫等含水的灭火剂进行扑救。

带电体火灾是指带电设备或电气线路发生的火灾,通常用卤代烷、干粉或二氧化碳

扑救,不可用水或泡沫等能够导电的灭火剂扑救。

3、灭火器介绍及使用方法

灭火器的外观通常为红色,并有灭火器的名称、型号、灭火级别、灭火剂以及驱动气体的种类和数量,以文字和图案的形式对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加以说明。

灭火器由钢瓶、压阀、喷嘴等部件组成。

由于灭火器的组成简单,使用方便,适用面积广,是扑救初期火灾的重要消防器材。

灭火器的种类繁多,按其移动的方式可分为:

手提式和推车式;

按灭火剂的动力来源可分为:

储气瓶式和储压式;

按充装的灭火剂可分为:

泡沫、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等;

我们公司目前使用的主要是干粉灭火器。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将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

2、站在火势的上风位置,距火点1.5—2M的距离;

3、先拔下保险销,一只手握住喷嘴,另一只手用力按下压把,干粉即喷出;

4、将喷嘴对准火焰的根部左右摆动,由近及远的进行灭火。

5、注意:

干粉灭火器在使用时应保持直立状态,不能平放或倒置使用,否则不能喷粉;

灭火器应放置于干燥通风的地方,防止受潮和日光暴晒;

灭火器每次使用后要重新装粉和充气。

五、公司安全生产现状

(一)公司安全操作总则

1、本着“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要求,所有职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严禁违章作业。

2、凡不符合安全要求,有严重危险的厂房、生产线和设备、设施,职工有权向上级报告。

有严重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职工有权停止操作,并及时报告领导处理。

严禁冒险作业。

3、操作人员未经公司级、班组级安全教育或考试不合格者,不准参加生产或独立操作。

电气、起重、冲压(剪)、车辆驾驶、压力容器、焊接(割)等特种作业人员,均应经安全技术培训和考试合格,持特种作业许可证操作。

外来参观学习人员,亦应接受安全教育并由有关人员带领。

4、进入作业场所,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

操作旋转机床设备严禁戴手套或敞开衣袖(襟);

不准穿脚趾及脚外根外露的凉鞋、拖鞋;

不准赤脚赤膊;

不准系领带或围巾;

尘毒作业人员在现场工作时,必须带好防护口罩或面具;

在能引起爆炸的场所,不准穿能集聚静电的服装。

5、操作前,应检查设备或工作场地,排除故障和隐患;

确保安全防护、信号联锁装置齐全、灵敏、可靠;

设备应定人、定岗操作。

6、进入厂区工作时,严禁嬉戏打闹。

厂区作业区严禁吸烟。

7、机械设备的旋转部位,应加防护罩,严防转动的部件伤人。

8、对压力容器、密封容器、管道焊接等施焊时,必须事先泄压、敞开、置换清洗除掉有毒有害物质后在操作。

容器作业还应采取电气隔离或绝缘等措施,并设专人监护。

9、油漆工作场地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等物品。

工作场地内严禁吸烟,不准施焊,严禁火种进入。

10、进行高处作业必须有足够及具体的安全保障措施。

不准穿光滑底、硬底鞋。

严禁高处投掷任何物件。

11、任何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原料、物件,严禁通过非正常途径进入车间。

该类物品严禁存放在指定存放地点之外,严格按照有关仓储危险物品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12、堆放工件应排列整齐、堆放稳妥,不可超高,不可阻塞人行道,工作完毕应检查工具及设备,关闭电源、设备,做好工作场地清洁。

(二)公司安全生产常识

1、公司目前存在的职业危害有10种:

(1)电焊工尘肺

工种有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氩弧焊、气焊。

(2)锰及其化合物中毒(锰尘)

工种有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

(3)氮氧化合物中毒

工种有手工电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氩弧焊、电渣焊、气割、气焊。

(4)一氧化碳中毒

(5)电光性皮炎

工种有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氩弧焊、电渣焊、气割。

(6)电光性眼炎

(7)苯中毒及苯所致白血病

工种有喷漆、油漆。

(8)噪声聋

(9)手臂震动病

(10)中暑

2、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

a、误操作,忽视安全警告;

b、人为因素导致安全失效;

c、使用不安全的设备;

d、操作方法不正确;

e、其他(如物品存放处于不安全位置、未停机维修、不使用个人防护装置、穿着

不符合要求、紧急情况处理不当等)。

3、起重吊运的“十不吊”

起重机司机在作业中必须遵守操作规程。

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十不吊”,

很多单位都很重视并遵照执行。

★吊物上站人或有浮放物不吊;

★超负荷不吊;

★光线阴暗信号看不清不吊;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不吊;

★设备带“病”或强烈抖动的负荷不吊;

★钢丝绳不符合安全要求不吊;

★埋在地下或凝固在地面上的物件不吊;

★吊物重心过偏不吊;

★歪拉斜拽不吊;

★吊物有刃角不垫好不吊。

4、什么是气焊火

气焊回火是气焊或气焊火焰沿焊割炬烧向胶管的现象。

理论上的原因是火焰燃烧

速度大于混合气体流速;

实际上焊割炬堵塞、漏气、焊割嘴距工件过近、温度过高、

胶管打折都可能造成回火。

火焰倒袭大多烧向乙炔胶管,有时也会烧向氧气胶管。

为避免造成胶管、乙炔发生器或氧气瓶的着火爆炸事故,发生回火时应立即关闭乙

炔和氧气手轮,装设回火防止器等。

5、焊接作业防触电基本要求

(1)所有交直流电焊设备的外壳都必须接地,接地电阻不得超过4欧姆。

(2)用于接地或接零的导线有足够的界面计,禁止用氧气、乙炔等易燃、易爆气体管

道作为自然接地体。

(3)弧焊变压器的二次线圈与焊件相接的一端,也必须接地或接零。

(4)凡是对有接地或接零装置的焊件或对于大地紧联的焊件(如自来水管、厂房钢立

柱等)进行焊接时,应将焊件或焊机二次线圈一端的接地及接零线暂时拆除,焊完后再恢

复。

总之,变压器二次线圈与焊件不应同时存在接地或接零装置。

(5)手工电弧焊应安装焊机自动断电装置。

(6)焊机工作负荷不应超出铭牌规定。

(7)焊机每半年应进行一次维修保养,保持绝缘良好。

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及时进行检修。

(8)焊炬应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隔热能力。

(9)焊接电缆应具有较好的导电能力和绝缘外层,绝缘电阻不得小于1欧姆。

(10)焊工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按规定穿戴防护工作服,绝缘鞋和防护手套;

②工作前应先检查焊机有无接地及接零装置,各接线点接触是否良好,焊接电缆的

绝缘有无破损;

③开机更换焊条时,要穿戴皮手套,禁止用手和身体随便接触二次回路的导电体,

身体出汗、衣服潮湿时,切勿靠近带电的钢板或坐在焊件上工作;

④在金属容器内或金属结构上焊接,必须采用专门的防护措施,保证焊工身体与焊

件间绝缘,不允许采用简易、无绝缘外壳的焊钳,焊钳的带电部分不得裸露在外,更不得

接触人体,容器外必须设专人监护。

⑤焊工在操作时,不准穿鞋底带铁钉的皮鞋;

⑥下列操作应在切断电源开关后方可进行:

a改变焊机接头

b改接二次回路线

c搬动焊机

d更换保险丝

e检修焊机

⑦焊接设备的安装(包括更换熔丝、熔片)、检查和修理,必须由电工负责进行,

焊工不得自行拆修设备。

六、其他安全常识

Ⅰ安全操作规程

(一)焊工一般安全规程

1、焊接场地禁止放易燃易爆物品,应备有消防器材,保证足够的照明和良好的通风。

  

2、在操作场地10米内,不应储存油类或其它易燃易爆物品,(包括有易燃易爆气体产生的器皿管线)。

临时工地若有此类物品,而又必须在此操作时,应通知消防部门和安技部门到现场检查,采取临时性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操作。

  3、工作前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

操作时(包括打渣)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戴好防护眼镜或面罩。

仰面焊接应扣紧衣领,扎紧袖口,戴好防火帽。

  4、在缺氧危险作业场所及有易燃,易爆挥放物,气体的环境,设备,容器应经事先置换、通风,并经监测合格。

  5、对压力容器、密封容器、爆料容器、管道的焊接,必须事先泄压、敞开,置换清洗除掉有毒有害物质后再施焊。

潮湿环境,容器内作业还应采取相应电气隔离或绝缘等措施,并设入监护。

  6、在焊接、切割密闭空心工件时,必须留有出气孔。

在容器内焊接,外面必须设人监护,并有良好通风措施,照明电压应采取12伏。

禁止在已做油漆或喷涂过塑料的容器内焊接。

  7、电焊机接零(地)线及电焊工作回线都不准搭在易燃、易爆的物品上,也不准接在管道和机床设备上。

工作回路线应绝缘良好,机壳接地必须符合安全规定。

一次回路应独立或隔离。

  8、电焊机的屏护装置必须完善(包括一次侧、二次侧接线),电焊钳把与导线连接处不得裸露。

二次线接头应牢固。

2米及其以上的高处作业,应遵守高处作业的安全规程。

作业时不准将工作回路线缠在身上。

高处作业应设人监护。

  9、遵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有关规定,如不得擅自更改气瓶的钢印和颜色标记,严禁用温度超过40℃的热源对气瓶加热,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必须留有剩余压力,永久气体气瓶的剩余压力应不小于0.05兆帕,液化气体气瓶应留有0.5%~1.0%规定充装量的剩余气体。

气瓶立放时应采取防止倾倒措施。

  10、工作完毕,应检查焊接工作地情况(包括相关的二次回路部分)无异常状况,然后切断电源,灭绝火种。

(二)手工电弧焊工安全规程

1、应掌握一般电气知识,遵守焊工一般安全规程;

还应熟悉灭火技术、触电急救及人工呼吸方法。

  2、工作前应检查焊机电源线、引出线及各接线点是否良好,若线路横越车行道时应架空或加保护盖;

焊机二次线路及外壳必须有良好接地;

电焊钳把绝缘必须良好。

焊接回路线接头不宜超过三个。

  3、下雨天不准露天下电焊,在潮湿地带工作时,应站在铺有绝缘物品的地方并穿好绝缘鞋。

  4、移动式电焊机从电力网上接线或拆线,以及接地、更换熔丝等工作,均应由电工进行。

  5、推闸刀开关时身体要偏斜些,要一次推足,然后开启电焊机;

停机时,要先关电焊机,才能拉断电源闸刀开关。

  6、移动电焊机位置,须先停机断电,焊接中突然停电,应立即关好电焊机。

注意焊机电缆接头移动后应进行检查,保证牢固可靠。

  7、在人多的地方焊接时,应安设遮栏挡住弧光。

无遮栏时应提醒周围人员不要直视弧光。

  8、换焊条时应戴好手套,身体不要靠在铁板或其它导电物件上。

敲渣子时应戴上防护眼镜。

  9、焊接有色金属器件时,应加强通风排毒,必要时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

  10、修理煤气管或在泄漏煤气的地方进行焊接时,要事先通知煤气站及消防、安技部门,得到允许后方可工作。

工作前必须关闭气源,加强通风,把积余煤气排除干净。

修理机械设备,应将其保护零(地)线暂时拆开,焊完后再行连结。

  11、焊机启动后,焊工的手和身体不应随便接触二次回路导体,如焊钳或焊枪的带电部位、工作台、所焊工件等。

在容器内作业,潮湿、狭窄部位作业,夏天身上出汗或阴雨天等情况下,应穿干燥衣物,必要时要铺设橡胶绝缘垫。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使操作者自身成为焊接回路的一部分。

  12、工作完毕应关闭电焊机,再断开电源。

(三)油漆、喷漆工安全操作规程

1、工作场地和库房严禁烟火。

操作者应熟悉灭火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2、要保持工作环境的卫生与通风。

浸漆、喷漆量较大的连续作业线,必须安设抽风罩和废漆处理装置。

操作时必须戴防毒口罩或通风面具。

  3、高处作业应扎好安全带,防止滑跌。

工具、漆桶要稳妥放好。

在容器内作业,必须采取有效通风措施或戴通风面具。

  4、在油漆作业场所10米以内,不准进行电焊、切割等明火作业。

  5、油漆、喷漆的工件,应放置稳固,摆放整齐。

  6、电设备和配电箱周围一米以内,不准喷漆作业。

在装配试车地点进行工作,要间隔一定距离。

严禁在运转的设备上刷漆或喷漆。

装配输送线上的产品或悬链上的工件喷漆时,应在喷漆室内进行。

操作时,必须戴好口罩或面具。

  7、光除毛刺时,要戴口罩和防护眼镜,要经常检查锤柄是否牢固,对面不准站人。

手提式砂轮必须有防护罩,操作者要戴胶皮手套。

  8、配含有铅粉或溶剂挥发浓度较大的油漆时,应戴防毒面具。

禁止用汽油和香蕉水洗手。

  9、压箱内的油漆和喷漆枪所承受的空气压力,应保持稳定不变。

  10、合漆、腻子、硝基漆、乙烯剂等化学配料和汽油易燃物品,应分开存放,密封保存。

  11、剂和油漆在车间的储备量不许超过两天的用量,并且要放在阴凉的地方。

  12、油和有机化学配料等,易燃物品,只能领取当班的用量。

用不完时,下班前退回库房,统一保管。

  13、气压缩机要有人专管,开机时应遵守空压机安全操作规程,并经常检查、加油,不准超压使用。

工作完毕,应将储气罐内的余气放出,断开电源。

  14、班前清扫工作场地,存好工具,废棉纱应放到指定地方。

(四)喷砂工安全操作规程

1、工作时,必须戴好防尘口罩和防护眼镜。

  2、喷砂前,应先起动通风除尘设备,并检查设备各部分是否正常。

  3、没有通风除尘设备或通风除尘设备发生故障时,不准进行喷砂工作。

  4、必须把喷砂室门及观察玻璃窗关上后,方准进行喷砂工作。

  5、开动喷砂机时,应先开压缩空气开关,后开砂子控制器;

停机时,应先停砂子控制器,后停压缩空气。

  6、观察玻璃必须保持透明。

喷砂的喷嘴应保持畅通,如有堵塞应进行修理,不得敲打喷砂机。

(五)机床工安全操作规程

1、加工工件时,必须扎紧袖口,束紧衣襟。

严禁戴手套、围巾或敞开衣服操作旋转机床。

  2、检查设备上的防护装置是否完好和关闭。

保险、联锁、信号装置必须灵敏、可靠,否则不准开动。

  3、工件、夹具、工具、刀具必须装卡牢固。

  4、开车前要观察周围动态,有妨碍运转、传动的物件要先清除,加工点附近不准有人站立。

机床开动后,操作者要站在安全位置上,以避开机床运动部位和切屑飞溅。

  5、机床停止前,不准接触运动工件、刀具和传动部件。

严禁隔着机床遗转、传动部分传递或拿取工具等物品。

  6、调整机床行程、限位,装夹拆卸工件、刀具,测量工件,擦拭机床都必须停车进行。

  7、机床导轨面伤、工作台上不得放工具或其它物品。

  8、不准用手直接清除切屑,应采用专门工具清理。

  9、两人或两人以上在同一机台工作时,必须有一人负责统一指挥。

  10、发现设备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车检查。

  11、不准在机床运转时离开工作岗位。

因故要离去必须停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