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教案第八章流动负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0243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会计教案第八章流动负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财务会计教案第八章流动负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财务会计教案第八章流动负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财务会计教案第八章流动负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财务会计教案第八章流动负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财务会计教案第八章流动负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财务会计教案第八章流动负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财务会计教案第八章流动负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财务会计教案第八章流动负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财务会计教案第八章流动负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财务会计教案第八章流动负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财务会计教案第八章流动负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财务会计教案第八章流动负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财务会计教案第八章流动负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财务会计教案第八章流动负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财务会计教案第八章流动负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财务会计教案第八章流动负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财务会计教案第八章流动负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财务会计教案第八章流动负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财务会计教案第八章流动负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务会计教案第八章流动负债.docx

《财务会计教案第八章流动负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会计教案第八章流动负债.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务会计教案第八章流动负债.docx

财务会计教案第八章流动负债

第八章流动负债

第一节流动负债概述

教学内容:

1、流动负债的概念和内容。

2、流动负债的特点。

3、流动负债的初始计量。

教学目标:

1、明确流动负债包括的基本内容和有关的基本概念。

2、了解流动负债特点和初始计量。

教学重点:

1、流动负债的概念。

2、流动负债的特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稿:

第一节流动负债概述

一、流动负债的概念和内容:

(一)负债的概念

根据《企业财务会计准则》,负债的定义为: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定义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负债产生的原因:

过去的交易、事项;第二,负债的表现形式:

现时应承担的义务;第三,负债解除的结果:

未来的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负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负债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

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是指已经完成的经济业务,负债只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相关,而与尚未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无关。

2、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它意味着负债是企业必须履行的经济责任。

3、负债的清偿会导致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

负债的清偿就是企业履行其经济责任,一般是以向债权人支付资产或提供劳务方式,解除企业对债权人的经济责任。

不论是哪种方式都表明负债的偿还是以牺牲企业的经济利益为代价。

负债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通常以1年为限,但不是必须。

负债还可按其偿还方式的不同分为货币性负债和非货币性负债。

(二)流动负债的概念和内容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年(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包括:

短期借款、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以及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或有负债包括:

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产品质量保证形成的或有负债、未决讼诉和未决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

二、流动负债的特点

(一)偿还期短。

这是与长期负债最主要的区别。

(二)未来主要以流动资产、提供劳务或举借新流动负债偿还。

三、流动负债的初始计量

各项流动负债应当按实际发生数额记账,其余额应当在会计报表中分项列示。

在确定入账金额时,有三种不同的情况:

一是按合同、协议上规定的金额入账,例如应付账款;二是期末按经营情况确定的金额入账,例如应交税费;三是需运用职业判断估计的金额入账,例如预计负债。

教学后记:

概念讲解比较枯燥,结合实例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第二节短期借款和应付款项

教学内容:

1、短期借款。

2、应付账款。

3、预收账款。

4、应付票据。

5、其他应付款。

教学目标:

1、明确短期借款和应付款项包括的基本内容和有关的基本概念。

2、了解短期借款和应付款项在管理与核算过程中应遵循的各项规定。

3、掌握短期借款和应付款项的核算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短期借款和应付款项的核算。

2、短期借款和应付款项贴现。

3、典型分录的分析。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稿:

第二节短期借款和应付款项

一、短期借款

(一)短期借款的内容

短期借款,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偿还期限在1年以内的各种借款。

短期借款的核算包括本金和利息。

(二)短期借款的核算

本金通过“短期借款”科目核算,利息通过“财务费用”科目核算。

资产负债表日,尚未支付的利息,应按确定的短期借款利息数额,借记“财务费用”,贷记“应付利息”。

1、取得借款

典型分录:

借:

银行存款

贷:

短期借款

【例8-1】讲解

2、计付利息

(1)按月付息

典型分录:

借:

财务费用

贷:

银行存款

(2)按季付息

典型分录:

借:

财务费用

贷:

应付利息

借:

应付利息

财务费用

贷:

银行存款

(3)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预提利息同按季付息方式。

3、偿还借款

典型分录:

借:

短期借款

贷:

财务费用

银行存款

二、应付账款

(一)应付账款概述

企业在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时,由于未及时付款而产生的负债。

应付账款的入账金额按发票价格确定。

但是如果购货条件包括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可以享受一定的现金折扣,会计上入账金额的确定有两种方法,即总价法和净价法。

我国采用总价法。

(二)应付账款的核算

应付账款应设置“应付账款”账户核算。

“应付账款”是用来核算应付账款的发生、偿还以及期末尚未偿还金额,同时需按债权人的不同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典型分录1:

借:

在途物资(或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

应付账款

典型分录2:

借:

管理费用

贷:

应付账款

三、预付账款

(一)预收账款概述

预收账款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收的款项。

(二)预收账款的核算

设置“预收账款”账户核算。

收到预收的款项时记该账户的贷方;提供商品或劳务,实现销售或退回多收的款项时记借方;期末贷方余额表明企业预收的款项;期末借方余额表明企业应补收的款项。

典型分录:

借:

银行存款

贷:

预收账款

借:

预收账款

贷:

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银行存款

借:

银行存款

贷:

预收账款

四、应付票据

(一)应付票据概述

应付票据是指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

(二)应付票据核算

应付票据按面值入账。

应设置“应付票据”账户核算。

“应付票据”是用来核算应付票据的签发、到期偿还以及期末尚未到期金额,同时需按债权人的不同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除此之外,还需设置“应付票据登记簿”详细记录应付票据的内容。

1、开出、承兑商业汇票

典型分录1:

借:

在途物资(或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

应付票据

典型分录2:

借:

管理费用

贷:

应付账款

2、商业汇票到期付款

典型分录:

借:

应付票据

贷:

银行存款

3、商业汇票到期无力支付

典型分录1:

借:

应付票据

贷:

短期借款

典型分录2:

借:

应付票据

贷:

应付账款

教学后记:

短期借款和应付款项的核算和贴现核算还要通过实训加强之。

布置作业:

1、思考应收款项核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2、复习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第三节应付职工薪酬

(一)

教学内容:

1、职工薪酬的组成内容。

2、职工薪酬确认和计量。

教学目标:

1、理解相关概念。

2、确认和计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

确认和计量。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稿:

第三节应付职工薪酬

(一)

一、职工薪酬的组成内容

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应付职工薪酬是企业暂时被供货单位占用的资金。

企业预付货款后,有权要求对方按照购货合同规定发货。

应付职工薪酬必须以购销双方签订的购货合同为条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核算。

二、职工薪酬确认和计量

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包括预付款项和收回货物两个方面。

(一)预付款项的会计处理。

根据购货合同的规定向供应单位预付款项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二)收回货物的会计处理。

企业收到所购货物时,根据有关发票账单金额,借记“原材料”、“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当预付货款小于采购货物所需支付的款项时,应将不足部分补付,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当预付货款大于采购货物所

需支付的款项时,对收回的多余款项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企业的应付职工薪酬,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应付职工薪酬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

企业应按预计不能收到所购货物的应付职工薪酬账面余额,借记“其他应收款——应付职工薪酬转入”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除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的应付职工薪酬外,其他应付职工薪酬不得计提坏账准备。

教学后记:

由于受学生所学知识和“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性的限制,财务会计的一些实践性内容无法让学生深透的理解。

授课中应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

第三节应付职工薪酬

(二)

教学内容:

3、工资的核算。

4、职工福利费的核算。

5、非货币福利的核算。

教学目标:

1、理解相关科目和概念。

2、科目核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核算。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稿:

第三节应付职工薪酬

(二)

三、工资的核算

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应付职工薪酬是企业暂时被供货单位占用的资金。

企业预付货款后,有权要求对方按照购货合同规定发货。

应付职工薪酬必须以购销双方签订的购货合同为条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核算。

四、职工福利费的核算

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包括预付款项和收回货物两个方面。

(一)预付款项的会计处理。

根据购货合同的规定向供应单位预付款项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二)收回货物的会计处理。

企业收到所购货物时,根据有关发票账单金额,借记“原材料”、“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当预付货款小于采购货物所需支付的款项时,应将不足部分补付,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当预付货款大于采购货物所

需支付的款项时,对收回的多余款项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企业的应付职工薪酬,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应付职工薪酬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

企业应按预计不能收到所购货物的应付职工薪酬账面余额,借记“其他应收款——应付职工薪酬转入”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除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的应付职工薪酬外,其他应付职工薪酬不得计提坏账准备。

五、非货币福利的核算

企业的应付职工薪酬,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应付职工薪酬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

企业应按预计不能收到所购货物的应付职工薪酬账面余额,借记“其他应收款——应付职工薪酬转入”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除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的应付职工薪酬外,其他应付职工薪酬不得计提坏账准备。

教学后记:

由于受学生所学知识和“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性的限制,财务会计的一些实践性内容无法让学生深透的理解。

授课中应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

第三节应付职工薪酬(三)

教学内容:

6、社会保险费的核算。

7、住房公积金的核算。

8、工会经费的核算。

教学目标:

1、理解相关科目和概念。

2、科目核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核算。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稿:

第三节应付职工薪酬(三)

六、应付职工薪酬概述

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应付职工薪酬是企业暂时被供货单位占用的资金。

企业预付货款后,有权要求对方按照购货合同规定发货。

应付职工薪酬必须以购销双方签订的购货合同为条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核算。

七、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包括预付款项和收回货物两个方面。

(一)预付款项的会计处理。

根据购货合同的规定向供应单位预付款项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二)收回货物的会计处理。

企业收到所购货物时,根据有关发票账单金额,借记“原材料”、“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当预付货款小于采购货物所需支付的款项时,应将不足部分补付,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当预付货款大于采购货物所

需支付的款项时,对收回的多余款项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企业的应付职工薪酬,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应付职工薪酬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

企业应按预计不能收到所购货物的应付职工薪酬账面余额,借记“其他应收款——应付职工薪酬转入”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除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的应付职工薪酬外,其他应付职工薪酬不得计提坏账准备。

八、工会经费的核算

企业的应付职工薪酬,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应付职工薪酬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

企业应按预计不能收到所购货物的应付职工薪酬账面余额,借记“其他应收款——应付职工薪酬转入”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除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的应付职工薪酬外,其他应付职工薪酬不得计提坏账准备。

教学后记:

由于受学生所学知识和“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性的限制,财务会计的一些实践性内容无法让学生深透的理解。

授课中应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

第三节应交税费

(一)

教学内容:

1、应交税费的内容及核算账户。

2、应交增值税。

教学目标:

1、理解相关概念。

2、确认和计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

确认和计量。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稿:

第三节应交税费

(一)

一、应交税费的内容及核算账户。

应交税费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根据税法的规定应向税务局缴纳的税金。

应交税费应设置“应交税费”账户核算。

“应交税费”是用来核算应交税费的应交、实交以及期末未交的金额,同时需按税种的不同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只有印花税不通过“应交税费”账户核算。

二、应交增值税

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业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货物或应税劳务销售额,以及进口货物金额计算税款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应纳增值税的计算采用税款抵扣制,即根据本期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销售额,按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款(销项税额),扣除本期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已纳增值税款(进项税额),余额即为纳税人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款。

增值税的纳税人按其经营规模及会计核算是否健全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一)一般纳税人

1、应纳增值税的计算

应纳增值税=本期销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

本期销项税额的确定:

本期销项税额=本期销售额×增值税税率

本期销售额为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在增值税发票上销售额和增值税以价和税分别反映。

如果销售额为含税销售额,在计算本期销项税额时,必须将含税销售额换算成不含税销售额。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

本期进项税额的确定:

①增值税专用发票:

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时,需取得销货单位或提供应税劳务单位开具的增值税发票,按发票上已注明的增值税额作为进项税额。

②完税凭证:

企业进口应税货物时,需取得海关的完税凭证,按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作为进项税额。

③收购凭证:

购入免税农产品或收购废旧物资时,按收购凭证上注明的收购金额和10%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④运费单据:

外购货物所支付的运杂费,按运费单据所列运费金额和7%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2、账户设置

在“应交税费”账户下设置“应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两个明细账户。

“应交增值税”明细账户的格式和内容:

其格式采用多栏式,在借方按“进项税额”、“已交税金”、“转出未交增值税”等分设专栏,在贷方按“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等分设专栏。

“进项税额”记录企业购入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已支付的增值税额。

退回所购货物,用红字冲销已入账的进项税额。

“已交税金”记录企业已经向税务局交纳的增值税,退回多交的增值税用红字冲销。

“转出未交增值税”记录企业月末转出的应交未交的增值税。

“销项税额”记录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支付的增值税额。

退回已销货物,用红字冲销已入账的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转出”记录企业的购进货物、在产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

“转出多交增值税”记录企业月末转出的多交增值税。

“未交增值税”明细账户用来登记月末从“应交增值税”明细账中转入的本月未交或多交的增值税。

3、账务处理

③不予以抵扣项目

纳税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已支付的增值税并不是全部都可以抵扣。

下列情况按税法规定则不允许抵扣:

购进固定资产;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用于免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库存商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④上缴增值税

【例】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8月末计算本月欠交增值税为5000元。

9月上旬缴纳上月欠交税款5000元。

8月末:

借: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5000

贷: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5000

9月缴纳上月欠交税款时:

借: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5000

贷:

银行存款5000

(二)小规模纳税人

1、小规模纳税人的条件

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下的;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180万元以下的;以及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但会计核算不健全或者不能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或虽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但不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的均应视同小规模纳税人。

2、应纳增值税额的计算

应纳增值税=不含税销售额×征收率3%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3%)

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3、账户设置及账务处理

在“应交税费”账户下仍需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账,但格式采用三栏式。

【例】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假设为小规模纳税人,从一般纳税人企业购进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为10000,增值税额为1700元。

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用银行存款支付。

借:

原材料11700

贷:

银行存款11700

【例】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假设为小规模纳税人,销售产品一批,货款为10600元尚未收到。

首先,计算不含税销售额:

10600÷(1+3%)=10000

其次,计算应纳增值税额:

10000×3%=300

借:

银行存款10300

贷:

主营业务收入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300

教学后记:

由于受学生所学知识和“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性的限制,财务会计的一些实践性内容无法让学生深透的理解。

授课中应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

第三节应交税费

(二)

教学内容:

3、应交消费税。

4、应交营业税。

5、城市维护建设税。

教学目标:

1、理解相关科目和概念。

2、科目核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核算。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稿:

第三节应交税费

(二)

三、应交消费税

(一)概述

1、概念

消费税是对在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2、纳税人

在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

3、计算方法

消费税的计算采取从价定率、从量定额和复合计税法三种方法。

(1)实行从价定率征收的应税消费品:

应纳税额=销售额×适用税率

销售额为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

不同的应税消费品适用不同的税率(3%至45%)。

(2)实行从价定率征收的应税消费品:

应纳税额=单位税额×销售量

不同的应税消费品其税法规定的单位税额不同。

(3)实行复合计税法的应税消费品:

应纳税额=销售额×适用税率+单位税额×销售量

(二)核算

1、账户设置及账务处理:

在“应交税费”账户下设置“应交消费税”明细账户,用来核算消费税的应交、已交和期末未交数。

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1)销售应税消费品:

销售应税消费品时,按应交消费税额借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货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账户。

2、三类典型实例

四、应交营业税

营业税是对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或个人,就其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应税劳务是指交通运输、建筑、金融保险、邮电通信、文化体育、娱乐、服务等劳务。

营业税按营业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营业税=营业额×营业税税率

营业额指企业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价外费用包括向对方收取的手续费、代收款项、代垫款项、集资费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费用。

营业税税率按税法规定来确定。

五、城市维护建设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是国家为了加强城市的维护建设税,扩大和稳定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的来源而开征的一种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实际交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的税额,规定税率因纳税人所在地区不同而异,市区为7%,县城和镇为5%,其他地点为1%.其计算公式为: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实际交纳的增值税+实际交纳的消费税+实际交纳的营业税)×适用税率

  企业按规定计算应交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借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科目。

  例:

甲公司九月份实际交纳增值税220000元,交纳消费税89000元,交纳营业税342000元(其中,其他业务的营业税3000元)。

城市维护建设税适用税率为7%,则:

  属主营业务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220000+89000+339000)×7%=45360(元)

  属其他业务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3000×7%=210(元)

  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45360

    其他业务支出210

   贷:

应交税金——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45570

  企业以银行存款实际交纳城市维护建设税时,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如上例,实际交纳时:

  借:

应交税金——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45570

   贷:

银行存款45570

教学后记:

由于受学生所学知识和“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性的限制,财务会计的一些实践性内容无法让学生深透的理解。

授课中应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

第三节应交税费(三)

教学内容:

6、应交教育费附加。

7、应交房产税、土地使用谁、车船使用税。

8、应交个人所得税。

教学目标:

1、理解相关科目和概念。

2、科目核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核算。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稿:

第三节应交税费(三)

六、应交教育费附加

应交教育费附加是对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附加费。

作用:

发展地方性教育事业,扩大地方教育经费的资金来源。

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率为3%。

教育费附加征收率:

根据国务院《关于教育费附加征收问题的紧急通知》的精神,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三税”税额的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