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第六章 国际结算案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03800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进出口贸易第六章 国际结算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进出口贸易第六章 国际结算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进出口贸易第六章 国际结算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进出口贸易第六章 国际结算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进出口贸易第六章 国际结算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进出口贸易第六章 国际结算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进出口贸易第六章 国际结算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进出口贸易第六章 国际结算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进出口贸易第六章 国际结算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进出口贸易第六章 国际结算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进出口贸易第六章 国际结算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进出口贸易第六章 国际结算案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进出口贸易第六章 国际结算案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进出口贸易第六章 国际结算案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进出口贸易第六章 国际结算案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进出口贸易第六章 国际结算案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进出口贸易第六章 国际结算案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进出口贸易第六章 国际结算案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进出口贸易第六章 国际结算案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进出口贸易第六章 国际结算案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进出口贸易第六章 国际结算案例.docx

《进出口贸易第六章 国际结算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出口贸易第六章 国际结算案例.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进出口贸易第六章 国际结算案例.docx

进出口贸易第六章国际结算案例

第六章国际结算

[案例1]

某笔进出口业务,约定分两批装运,支付方式为即期不可撤销信用证。

第一批货物发送后,买方办理了付款赎单手续,但收到货物后,发现货物品质与合同严重不符,便要求开证行通知议付行对第二批信用证项下的货运单据不要议付,银行不予理睬。

后来议付行对第二批信用证项下的货运单据仍予议付。

议付行议付后,付款行通知买方付款赎单,遭到买方的拒绝。

问:

(1)银行处理方法是否合适?

(2)买方应如何处理此事为宜?

案例分析:

答:

(1)银行的处理方法是合适的。

本案凭即期不可撤销信用证支付方式结汇。

在信用证结算方式下,信用证是一种自足文件,银行在输信用证业务时,只根据信用证的有关规定审核出口商提交的单据,只要“单证一致,单单一致”,银行就承担第一性的付款责任。

因此,本案中的议付行对第二批货物的议付,是符合信用证业务的做法的。

[案例2]

某纺织品进出口公司与国外按CFR条件签订一份棉织品出口合同,合同规定装运期为10月份,但未规定具体开证日期。

外商拖延开证,我方见装运期快到,从9月底开始,连续多次电催外商开证。

10月5日,收到开证的简电通知书(详情后告),我方因怕耽误装运期,即按简电办理装运。

10月28日,外商开来信用证正本,正本上对有关单据做了与合同不符的规定,我方审证时未予注意,交银行议付时,银行也未发现,开证行即以单证不符为由,拒付货款。

试分析:

我方应从此事件中吸取哪些教训?

案例分析:

教训有:

(1)在合同中一般应明确规定买方开到信用证的期限,而在本合同中却未做出此项规定,考虑欠周。

(2)装运期为10月份,而出口公司直到9月底才开始催证,为时过晚。

(3)10月5日收到简电通知后,即忙于装船,过于草率。

(4)以信用证付款的交易,即使合同中未规定开证期限,按惯例买方有义务不迟于装运期开始前一天将信用证送达卖方,而本案的信用证迟至装运期开始后第23天才送达,显然违反惯例。

我出口公司理应向外商提出异议,并保留以后提出索赔的权利,而我方对此却只字未提。

(5)收到信用证后理应认真地、逐字逐句地审核,而我方工作竟如此疏忽大意。

[案例3]

我某丝绸进出口公司向中东某国出口丝绸织制品一批,合同规定:

出口数量为2100箱,价格为2500美元/箱CIF中东某港,5-7月份分三批装运,即期不可撤销信用证付款,买方应在装运月份开始前30天将信用证开抵卖方。

合同签订后,买方按合同的规定依时将信用证开抵卖方,其中汇票条款载有“汇票付款人为行/开证申请人”字样。

我方在收到信用证后未留意该条款,即组织生产并装运,待制作好单据到付款银行结汇时,付款银行以开证申请人不同意付款为由拒绝付款。

问:

付款银行的做法有无道理?

为什么?

我方的失误在哪里?

案例分析:

银行做法有理。

本案中,信用证条款了银行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的性质,使本信用证下的第一付款人为行和/或开证申请人,只要开证申请人不同意付款,开证行就可以此为由拒绝付款 。

我方失误在于收到信用证后,未对其进行认真审核,导致未发现该条款,使我方丧失了修改信用证的机会 。

[案例4]

我某食品进出口公司向澳洲某国出口鲜活品一批,双方规定以即期信用证为付款方式。

悯在合同规定的开证时间内开来信用证,证中规定:

“一俟开证人收到单证相符的单据并后,我行立即付款。

”我方银行在审核信用证时,把问题提出来,要求受益人注意该条款。

但该公司业务员认为客户为老客户,应该问题不大,遂根据信用证规定装运出口。

当结汇单据交到付款行时,付款行以开证行认为单据不符不愿承兑为由拒付。

问:

银行拒绝付款有无道理?

我方的失误在哪里?

 

案例分析:

银行做法有理。

本中信用证条款改变了信用证支付方式下,开证银行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的性质,使本证下开证行付款的前提条件不是“单证一致、单单一致”而是开证申请人收到单证相符的单据并承兑后,只要开证申请人不承兑,开证行就强以此为由拒付。

因此,银行的拒付是有道理的。

我方失误在于收到信用证后,对我方银行提出的问题没有引起注意,过于相信老顾客资信,导致了问题的发生。

[案例5]

我某轻工业进出口公司向国外客户出口某商品一批,合同中规定以即期不可撤销信用证为付款方式,信用证的到期地点规定在我国。

为保证款项的收回,应议付行的要求,我商请香港某银行对中东某行(开证行)开立的信用证加以保兑。

在合同规定的开证时间内,我方收到通知银行(即议付行)转来的一张即期有可撤销保兑信用证。

我出口公司在货物装运后,将有关单据交议付银行议付。

不久接保兑行通知:

“由于开证行已破产,我行将不承担该信用证的付款责任。

问:

(1)保兑行的做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2)对此情况,我方应如何处理?

案例分析:

(1)保兑行的做法不正确。

本案是以不可撤销保兑信用证方式结汇的一宗业务。

在保兑信用证下,保兑银行与开证银行一样承担第一性的付款责任,其付款依据是只要出口商在信用证有效期内提交符合信用证条款规定的合格单据,保兑行就必须履行付款义务,而不是在开证行不能履行付款义务时才付款,因此,只要我方提交的单据符合信用证的规定,保兑行应应履行付款义务。

(2)在此情况下,我方应责成保兑行履行付款义务,以确保我方的利益不受损害。

[案例6]

我某贸易有限公司以CIF大阪向日本出口一批货物,4月20日由日本东京银行开来一份即期不可信用证。

信用证金额为50000美元,装船期为5月份,证中还规定议付行为纽约银行业中信誉较好的A银行。

我中行收到信用证后,于4月22日通知出口公司,4月底该公司获悉进口方因资金问题濒临倒闭。

问:

在此情况下我方应如何处理?

案例分析:

由于信用证支付方式是银行信用,开证银行承担第一性的付款责任;信用证项下的付款是一种单据买卖,因而,只要受益人提交的单据符合信用证的规定,开证行就应履行付款义务。

本案中,我方凭即期不可撤销信用证与日本客商签约出口货物,尽管我方出运前获悉进口方因资金问题濒临倒闭,但因有开证行第一性的付款保证,且开证行是一家资信较好的银行,,我方应根据信用证的规定装运出口,及时制作一整套结汇单据在信用证有效期内到议付行办理议付手续。

[案例7]

我某贸易公司向国外某客商出口货物一批,合同规定的装运期为2001年6月,D/P支付方式付款。

合同订立后,我方及时装运出口,并收集好一整套结汇单据及开出以买方为付款人的60天远期汇票委托银行银行托收货款。

单证寄抵代收行后、付款人办理承兑手续时,货物已到达目的港,且行情看好,但付款期限未到。

为及时提货销售取得资金周转,买方经代收行同意,向代收银行信托收据借取货运单据提前提货。

不巧,在销售的过程中,因保管不善导致货物被火焚毁,付款人又遇其他债务关系倒闭,无力付款。

问:

在这种情况下,责任应由谁承担?

案例分析:

责任应由代收行承担。

因为,在D/P60天结算方式下,代收行的交单应以付款人的付款为条件。

而本案中,代收行在付款期限未到,买方向其出具信托收据(T/R)的情况下,将提货单据借给提货人提货,此行为的风险应由代收行承担。

[案例8]

某笔进出口业务,约定分两批装运,支付方式为即期不可撤销信用证。

第一批货物发送后,买方办理了付款赎单手续,但收到货物后,发现货物品质与合同严重不符,便要求第二批信用证项下的货运单据仍予议付。

议付行议付后,付款行通知买方付款赎单,遭到买方的拒绝。

问:

(1)银行处理方法是否合适?

(2)买方应如何处理此事为宜?

案例分析:

(1)银行的处理方法是合适的。

本案凭即期不可撤销信用证支付方式结汇。

在信用证结算方式下,信用证是一种自足文件,银行在办理信用证业务时,只根据信用证的有关规定审核出口商提交的单据,只要“单单一致,单证一致”,银行就承担第一性的付款责任。

因此,本案中的议付行对第二批货物的议付,是符合信用证业务的做法的。

(2)本案中的买方应先付款赎单,再与出口方取得联系,共同商议如何解决货物品质与合同严重不符的问题。

[案例9]

A与B两家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共同对外成交出口货物一批,双方约定各交50%,各自结汇,由B公司对外签订合同。

事后,外商开来以B公司为受益人的不可撤销信用证,证中未注明“可转让”字样,但规定允许分批装运。

B公司收到信用证后及时通知了A公司,两家公司都根据信用证的规定各出口了50%的货物并以各自的名义制作有关的结汇单据。

问:

两家公司的做法是否妥当?

案例分析:

A与两家公司的做法不妥当。

根据《UCP600》规定:

唯有开证行在信用证中明确注明“可转让”,信用证方可转让。

本案中,B公司收到的不可撤销信用证未注明“可转让”字样,则

该证是一份不可转让的信用证。

两家公司可根据双方的约定各出50%,但结汇单据的制作必须符合信用证的规定,即以B公司的名义制作整套结汇单据,否则,银行将以单证不符为由拒付货款。

[案例10]

我某外贸公司与国外B公司达成一笔出口合同,信用证规定“数量9000公吨,7-12月份分批装运,每月装1500公吨”。

卖方在7-9月份每月装1500公吨,银行已分批凭单付款。

第四批货物原定10月15日装运出口,但由于台风登陆,第四批货物延迟至11月2日才装船运出。

当受益人凭月2日的装船提单向银行议付时,遭银行拒付。

后来受益人又以“不可抗力”为由要求银行付款,亦遭银行拒绝。

问:

在上述情况下,银行有无拒付的权利?

为什么?

案例分析:

银行有权拒收单据和拒付货款,受益人也不能以不可抗力为理由,要求银行凭单付款。

因为:

(1)根据惯例,一个限量分批交货的信用证,如果其中任何一批交货未按时按量装运,则本批及以后各批信用证均告失效。

因此,银行有拒受单据和拒付货款的权利。

(2)根据《公约》有关规定,合同珏当事人因不可抗力而不能履行合同或不能按合同条件履行合同,该当事人可免除违约的责任。

但是,这些规定不能适用于信用证交易。

因为信用证一经开立,即成为合同之外的独立文件,银行不受合同约束。

根据《UCP600》规定,银行不承认受益人因不可抗力而有改变信用证条款的权力。

因此,本案的受益人引用不可抗力而要求银行付款,银行是不受其约束的。

[案例11]

我国A公司向加拿大B公司以CIF术语出口一批原料,合同规定5月份装运。

B公司于5月10日开来不可撤销信用证。

此证按《UCP600》办理,证规定,装运期不得晚于5月15日。

此时我方已来不及办理租船订舱,立即要求B公司将装运期延至6月15日。

随后B公司来电称:

同意展延船期,有效期也顺延一个月。

我A公司于6月10日装船,提单签发日6月10日,并于6月14日将全套单据交银行办理议付。

试问:

我国A公司能否顺利结汇?

为什么?

案例分析:

不能。

根据《UCP600》规定,不可撤销信用证一经开出,在有效期内,未经受益人及有关当事人同意,开证行不得片面修改和撤销,只要受益人提交的单据符合信用证规定,开证行必须履行付款义务。

本案中,A公司提出信用证装运期的展期要求仅得到B公司的允诺,并未经由银行开出信用证修改通知书,所以B公司同意修改是无效的。

2、信用证上规定装运期“不得晚于5月15日”,而A公司所提交的提单签发日为6月10日,与信用证规定不符,即单证不符,银行因此可以拒付。

[案例12]

甲交给乙一张经付款银行承兑的远期汇票,作为向乙订货的预付款,乙在票据上背书后转让给丙以偿还原先欠丙的借款,丙于到期日向承兑银行提示取款,恰遇当地法院公告该行于当天起进行破产清理,因而被退票。

丙随即向甲追索,甲以乙所交货物质次为由予以拒绝,并称10天前通知银行止付,止付通知及止付理由也同时通知了乙。

在此情况下丙再向乙追索,乙以汇票系甲开立为由推委不理。

丙遂向法院起诉,被告为甲、乙与银行三方。

你认为法院将如何依法判决?

理由何在?

案例分析:

1、法院应判甲向丙清偿被拒付的汇票票款、自到期日或提示日起至清偿日止的利息,以及丙进行追索所支付的相关费用。

甲与乙的纠纷则另案处理。

2、理由:

(1)由于票据具有流通性、无因性、文义性、要式性,因此只要丙是票据的合法持有人,就有权要求票据债务人支付票款,并且此项权利并不受其前手乙的权利缺陷(向甲交付的货物质次)的影响;

(2)丙在遭到主债务人(承兑银行)退票后,即有权向其前手甲、乙进行追索。

同样由于票据特性,甲不能以抗辩乙的理由抗辩丙。

 

[案例13]

某年6月6日,某托收行受理了一笔付款条件为D/Patsight的出口托收业务,金额为USD100000,托收行按出口商的要求将全套单据整理后撰打了托收函一同寄给英国一家代收行。

单据寄出5天后委托人声称进口商要求托收将D/Patsight改为D/Aat60daysaftersight,最后委托行按委托人的要求发出了修改指令,此后一直未见代收行发出承兑指令。

当年8月19日委托行收到代收行寄回的单据发现3份正本提单只有两份。

委托人立即通过英国有关机构了解到,货物已经被进口商提走。

此时,委托行据理力争,要求代收行要么退回全部单据,要么承兑付款,但是代收行始终不予理睬。

货款始终没有着落。

案例分析:

1、对托收的商业信用性质的把握。

根据《托收统一规则》(URC522)的有关规定:

只要委托人向托收行作出了清楚明确的指示,银行对由此产生的任何后果不负责任,后果由委托人自行承担。

2、对D/A与D/P之间的法律风险的区分。

承兑交单比付款交单的风险大。

在承兑交单条件下,进口人只要在汇票上承兑后,即可取得货运单据。

3、此外还存在银行与外商相互串通,造成出口人货款与财务的双重损失。

[案例14]

我某公司以CIF价格向美国出口一批货物,合同的签订日期为6月2日。

到6月28日由日本东京银行开来了不可撤消即期L/C,金额为XX万日元,证中规定装船期为7月份,偿付行为美国的花旗银行。

我中国银行收证后于7月2日通知出口公司。

7月10日我方获悉国外进口商因资金问题濒临破产倒闭。

在此情况下,我方因如何处理?

案例分析:

由于两个业务行,开证行(东京银行)、偿付行(花旗银行)都是资信很高的银行,我方可以办理出口手续,将货物出口。

理由:

信用证业务中,开证行承担第一性的付款责任。

因此,我方应在7月份按时发货并认真制作单据,交单议付,由议付银行向东京银行寄单,向花旗银行索偿。

[案例15]

日本某银行应当地客户的要求开立了一份不可撤消的自由议付L/C,出口地为上海,证中规定单证相符后,议付行可向日本银行的纽约分行索偿。

上海一家银行议付了该笔单据,并在L/C有效期内将单据交开证行,同时向其纽约分行索汇,顺利收回款项。

第二天开证行提出单据有不符点,要求退款。

议付行经落实,确定不符点成立,但此时从受益人处得知,开证申请人已通过其他途径(未用提单)将货提走。

议付行可否以此为理由拒绝退款?

案例分析:

不能拒绝退款。

理由:

(1)L/C业务是纯单据业务,单证不符不能付款,银行仅处理单据,不问货物真实情况。

(2)尽管开证申请人将货物提走,但开证行并未将单据交给开证人。

所以,议付行应向受益人追索所垫付的货款,退款给开证行。

[案例16]

国内A公司与外商签定了一笔进口钢材的合同,货物价值为504万美元,合同规定以信用证方式结算。

A公司依约对外开出信用证后,在信用证装期内,外商发来传真称货物已如期装运。

不久开证行即收到议付行转来的全套单据,提单表明货物于某东欧港口装运,在西欧某港口转运至国内港口。

单据经审核无不符点,开证行对外承兑。

A公司坐等一个多月,货物依然未到,深感蹊跷,遂向伦敦海事局进行查询,反馈回来的消息是:

在所述的装船日未有属名船只在装运港装运钢材。

此时信用证项下单据已经开证行承兑,且据议付行反馈回的信息,该行已买断票据,将融资款支付给了受益人。

开证行被迫在承兑到期日对外付款,A公司损失惨重。

案例分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以伪造单据进行的信用证诈骗。

1.核实提单的真实性,尤其是进口一些大宗商品。

首先无论是在签定合同还是开立信用证时,均要求客户在装船之后一定时间(如24小时)内发送装船通知,列明提单号码、装卸港、装船日期、货名、装运数量等内容,以便通过相应机构查询船踪,确定提单内容的真实性。

一旦查得提单有诈,即可认真审单以合理拒付。

即使单据不存在不符点,也可寻求司法救济。

2.规范好商品检验条款。

开证申请人在信用证项下付款赎单的特点要求,在合同签定和申请出具信用证时要规范好进口货物的检验条款,如在信用证中要求客户提交独立机构出具的检验证书。

如此可避免货物未装船或装船货物的质量问题。

 

[案例17]

某市中国银行分行收到新加坡某银行电开信用证一份,金额为100万美元,购花岗岩石块,目的港为巴基斯坦卡拉奇,证中有下述条款:

(1)检验证书于货物装运前开立并由开证申请人授权的签字人签字,该签字必须由开证行检验;

(2)货物只能待开证申请人指定船只并由开证行给通知行加押电通知后装运,而该加押电必须随同正本单据提交议付。

问:

该信用证可不可以接受?

案例分析:

此为“软条款”欺诈信用证,不可以接受。

“软条款”是指可能导致开证行解除不可撤销信用证项下付款责任的条款。

最典型和最多的形式是该信用证所规定的某些单据被开证申请人所控制。

从上述信用证条款中可以看出,由开证申请人验货并出具检验证书及开证申请人指定装船条款,实际上是开证申请人控制了整笔交易,受益人(中国出口公司)处于受制于人的地位,信用证项下开证行的付款承诺是毫不确定和很不可靠的。

[案例18]

1990年8月5日,中国某进出口公司(买卖以电传方式达成协议,根据协议,卖方发出了已经签署的“售货确认书",其主要内容为:

数量3万套,单价30美元,总价90万美元,价格条件是CIF(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某港交货,并明确要求买方在同年9月5日以前,向卖方开出百分之百的、保兑的、不可撤销的、可分割的即期付款信用证。

8月20日,卖方收到了经过买方签字的确认书,但买方将确认书中的CIF条件改为托盘运输条款。

9月2日,卖方收到了经过买方开出的信用证,金额与确认书相符,但信用证种类与价格条款等却与确认书原有规定存重大差异。

其一,信用证并非保兑:

其二,确认书原定的CIF价格条件变成了托盘运输条款。

据此,卖方于9月下旬电告买方拒收上述信用证,并将信用证退给了开证银行。

此后,双方未能就确认书条款与信用证条款的差异达成一致,导致此合同不能履行,双方因此发生争议。

问题:

1.本案中,买方修改了确认书而卖方未及时答复,合同是否成立?

   2.本案中信用证是否有效?

案例分析:

1.本案争议焦点是确认书经买方擅自修改后是否成立及确认书与信用证的关系,涉及到涉外经济合同的确认订立问题。

根据我国《涉外经济合同》第七条规定;“一方当事人要求签订确认书的,签订确认书时,方为合同成立"。

也就是说,双方当事人采用信件、电报电传方式达成协议后,如果一方在要约或承诺中提出了签订确认书的要求,那么,即使双方已经以要约与承诺的方式协商一致,合同仍未成立,只有在一方将确认书邮寄对方交换签字后,合同才成立。

从本质上讲,这种确认行为是一种基于约定而为的要式的承诺。

实践中,确认书不能改变来往函电的内容,确认书的答复应在双方约定的期间内作出。

本案中买方事先未与卖方协商而单方面修改了确认书的内容,导致买卖合同成立,是引起争议的主要原因。

2.在本案中,还涉及到信用证问题,信用证是银行根据买方的请求,开给卖方的一种银行保证支付货款的书面凭证。

在信用证制度下,买方须履行的对汇票付汇的责任转移给了银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控制单据达到了控制买方按合同交款的目的,缓解了双方互不信任的矛盾。

信用证是从属于销售合同的,在确认订立涉外经济合同的情况下,由于确认书是作为正式的简单的书面合同。

故而只有经过双方承认的确认书有效成立,才能谈得上基于主合同而开立信用证这种支付方式的有效与否。

在本案中,买卖合同尚未成立,卖方单方面退回信用证并不是毁约行为。

由于买方单方面修改了确认书的内容,开立了不符合确认书内容的信用证,故该信用证无效,买卖合同未成立

[案例19]  

中国甲电子公司从日本购进一批电路板,银行A为甲开立了一份不可撤销的信用证。

货物装船后,航运公司B签发了正本提单情况下,向航运公司B代理人出具保函,办理提货手续,银行A按“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之规定将货款支付给日本卖方通知行,但甲没向银行A付款赎单,于是,银行A以航远公司B元正本提单交货为由提起诉讼。

被告认为,甲方已向其出具保函,原告应向甲追索信用证下款项,而不应起诉被告。

 

问题:

1.提单的法律性质如何?

2.被告应否承担无正本提单交货的责任

3.被告能否以甲方出具的保函对抗原告的诉讼?

案例分析:

1.提单是承运人接受托运人交付的货物时给托运人的一种书面凭证。

国际惯例认为提单具有物权凭证性质。

2.承运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将货物交与向其提示正本提单者,本案被告作为承运人仅凭甲方一纸保函便交货,致使原告提示正本提单并证明自己为提单被背书人而无货可提。

被告显然违反了国际惯例,违反了其提单上做的仅向合法持有正本提单之人交付货物的承诺,应承担责任。

3.保函是提货人与承运人之间的双方民事行为,只约束双方当事人,不得对抗包括提单合法持有人在内的第三人。

而且至今未见有国际公约或成文惯例中载有凭保函提货之规定,因此承运人须向正本提单合法持有者承担赔偿责任。

[案例20]

1992年10月,法国某公司(卖方)与中国某公司(买方)在上海订立了买卖200台电子计算机的合同,每台CIF上海1000美元,以不可撤销的信用证支付,1992年12月马赛港交货。

1992年11月15日,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开证行)根据买方指示向卖方开出了金额为20万美元的不可撤销的信用证,委托马赛的一家法国银行通知并议付此信用证。

1992年12月20日,卖方将200台计算机装船并获得信用证要求的提单、保险单、发票等单证后,即到该法国议付行议付。

经审查,单证相符,银行即将20万美元支付给卖方。

与此同时,载货船离开马赛港10天后,由于在航行途中遇上特大暴雨和暗礁,货物与货船全部沉入大海。

此时开证行已收到了议.付行寄来的全套单据,买方也已知所购货物全部损失的消息。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拟偿付议付行支付的20万美元的货款,理由是其客户不能得到所期待的货物。

根据国际贸易惯例,现问:

1.这批货物的风险自何时起由卖方转移给买方?

2.开证行能否由于这批货物全部灭失而免除其所承担的付款义务?

依据是什么?

3.买方的损失如何得到补偿?

案例分析:

1.风险自货物交到装运港的船上起由卖方转移给买方

2.开证行无权拒付。

根据国际商会制定的《眼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信用证交易独立于买卖合间,银行只负责审单.只要单据与信用证条款相符,银行也须承担其付款义务。

3.买方可凭保险单及有关载货船舶沉没于,大海的证明到卖方投保的保险公司索赔。

[案例21]

卖方向买方销售某种商品10000吨,在合同中规定了6至10月分5批装运,每月各装运2000吨,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

买方按约于5月15日按合同开来信用证。

卖方在前三个月每月装运2000吨,银行已分批凭单付款。

但是9月份卖方因故未能按时装运,并延迟至10月初才装运。

当卖方持有相关单据向银行议付本批货款时却遭到银行拒付,银行同时声称最后一批货物的装运也已经失效。

分析银行拒受单据、拒付货款以及宣布最后一批失效有无道理?

案例分析:

卖方确实违反了合同,银行的做法符合有关的国际惯例。

有关信用证规定在分批装运时,如果任何一批未按规定装运,则信用证对该批和该批以后的货物均告失效。

[案例22]

我某外贸公司与外商于2004年7月10日以CIF方式签订了一份向对方出口价值150000美元商品的销售合同,不可撤销信用证付款。

合同中规定我方应在8月份运出货物。

7月28日中国银行通知我外贸公司,收到外商通过国外银行开来的信用证。

经审核信用证条款与合同条款相符。

但在我方装船前又收到外商通过银行转递的信用证修改通知,要求我方在8月15日之前装运货物。

由于我外贸公司已预订了8月25日开航的班轮,若临时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