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考研《方剂学》各论知识讲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06578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5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考研《方剂学》各论知识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17考研《方剂学》各论知识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17考研《方剂学》各论知识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17考研《方剂学》各论知识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17考研《方剂学》各论知识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17考研《方剂学》各论知识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17考研《方剂学》各论知识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17考研《方剂学》各论知识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17考研《方剂学》各论知识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17考研《方剂学》各论知识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17考研《方剂学》各论知识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17考研《方剂学》各论知识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17考研《方剂学》各论知识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17考研《方剂学》各论知识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17考研《方剂学》各论知识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17考研《方剂学》各论知识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17考研《方剂学》各论知识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17考研《方剂学》各论知识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17考研《方剂学》各论知识讲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17考研《方剂学》各论知识讲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考研《方剂学》各论知识讲解.docx

《17考研《方剂学》各论知识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考研《方剂学》各论知识讲解.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7考研《方剂学》各论知识讲解.docx

17考研《方剂学》各论知识讲解

第一章解表剂

麻黄汤《伤寒论》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身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

用法:

先煮麻黄,不需啜粥,覆取微似汗

方解:

麻黄开腠发汗,宣肺平喘,为君药。

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

二药相须为用,是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

桂枝汤《伤寒论》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用法:

啜热稀粥,以助药力,覆取微似汗,有禁食

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

方解:

1.方中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

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敛外泄之营阴。

桂芍等量合用,寓意有三:

一为针对卫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

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使滋而能化。

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有补。

此为本方外可解肌发表,内调营卫、阴阳的基本结构。

2.姜枣相配,是为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常用组合。

配伍特点:

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阴阳并调。

“遍身微似汗”标志:

胃气已和,津液得通,营卫和谐。

九味羌活汤(张元素方,录自《此事难知》)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发汗祛湿可建功。

功用: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方解:

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

配伍特点:

升散药与清热药并用。

要点:

体现"分经论治"思想的代表方。

用法:

寒邪甚,表证重,宜热服本方,药后啜粥。

香苏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香附子、紫苏叶、炙甘草、陈皮

功用:

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主治:

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

小青龙汤《伤寒论》

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

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用法:

先煮麻黄)

功用: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

外寒内饮证

方解:

五味子、芍药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

注意:

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

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

正柴胡饮《景岳全书》

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

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功用:

解表散寒

主治:

外感风寒轻证

银翘散《温病条辨》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轻宣风热煮勿过。

功用: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

用法:

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

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入中焦矣。

“治上焦如羽,非轻莫举”

方解:

1.方中银花、连翘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故重用为君药。

2.荆芥穗,淡豆豉辛而微温,解表散邪,增强辛散透表之力,是为去性取用之法。

要点:

《温病条辨》"辛凉平剂"

桑菊饮《温病条辨》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引轻清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功用: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

风温初起证,风热犯肺之咳嗽证。

方解:

方中桑叶,疏散上焦风热,能清宣肺热而止咳嗽;菊花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二药轻清灵动,真走上焦,协同为用,以疏散肺中风热见长,故共为君药。

要点:

《温病条辨》"辛凉轻剂"

麻黄杏仁石膏汤《伤寒论》

伤寒麻杏甘石汤,四药组成法度良,

辛凉宣泄能清肺,邪热壅肺服之康。

功用:

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热,肺热咳喘证

方解:

1.麻黄宣肺平喘,解表散邪;石膏清泄肺热,解肌透邪。

一以宣肺为主,一以清肺为主,且俱能透邪于外,既消除致病之因,又调理肺的宣发功能,共用为君。

2.石膏倍于麻黄,使本方不失为辛凉之剂。

麻黄得石膏,宣肺平喘而不助热;石膏得麻黄,清解肺热而不凉遏,又是相制为用。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甘桔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功用:

解肌清热

主治:

外感风寒,郁而化热

方解:

阳明:

葛根、石膏、白芷。

少阳:

柴胡、羌活。

太阳:

羌活。

白芍、大枣:

敛阴养血,防疏散。

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

温疫伤寒噤口痢,祛邪扶正有奇功。

功用:

益气解表,散寒祛湿

主治:

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症状:

憎寒壮热,肢体酸痛。

方解:

1.桔梗和枳壳,一升一降。

2.人参,鼓邪外出,散中有补。

喻,治外邪陷里之痢疾,“逆流挽舟”法。

参苏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参苏饮内干葛添,半夏前胡桔梗研,

茯苓木香枳陈皮,气虚外感最相宜。

功用:

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主治:

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

配伍特点:

散补并行,气津并调。

麻黄细辛附子汤《伤寒论》

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两法彰。

少阴脉沉反发热,阳虚外感服之康。

功用:

助阳解表

主治:

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

再造散《伤寒六书》

再造散用参附耆,桂甘羌防芎芍齐;

再加细辛姜枣煮,阳虚寒闭最相宜。

功用:

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主治:

阳气虚弱,外感风寒证

加减葳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功用:

滋阴解表,

主治:

素体阳虚,外感风热证

方解:

玉竹、薄荷为君

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

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功用:

养血解表

主治:

血虚外感风寒证。

配伍特点:

补血药与辛温解表药并用

 

第二章泻下剂

大承气汤《伤寒论》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

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用此方,

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鞭痞满泻热良,

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功用:

峻下热结

主治:

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

用法:

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溶服。

(仅大承气汤后下大黄。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功用: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

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配伍特点:

合泻下、清利、破瘀于一方。

大陷胸汤《伤寒论》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

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功用:

泻热逐水

主治:

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用法:

先煮大黄,溶芒硝,冲甘遂末服。

“治上者治宜缓”。

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

大黄附子细辛汤,肢冷便秘服之良,

冷积内结因成实,功专温下妙非常

功用: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

寒积里实证。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

温脾附子与干姜,甘草人参归硝黄,

寒热并行兼补泻,温通寒积最相当。

功用:

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主治:

阳虚寒积证。

方解:

1.方中附子配大黄为君。

2.人参、当归益气养血,使下不伤正为佐。

配伍特点:

温通、泻下与补益三法兼备。

麻子仁丸《伤寒论》

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

胃热津枯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功用:

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主治:

肠胃燥热,脾约便秘。

 

济川煎《景岳全书》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肾阳不足大便难,寓通于补法堪宗。

功用: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

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

方解:

1.当归补血润燥,润肠通便。

2.升麻以升清阳,清阳升则浊阴自降。

配伍特点:

补中有泻,降中有升,"寓通于补之中,寄降于升之内"

要点:

温润通便,治疗肾虚便秘的常用方。

十枣汤《伤寒论》

十枣逐水效堪夸,甘遂大戟与芫花,

水饮潴留胸胁痛,咳唾引痛服之佳。

功用:

功逐水饮

主治:

悬饮;水肿

用法:

上3味等分为末,每服0.5~1g,每日一次,以大枣10枚煎汤送服,清晨空腹服。

得快下利,糜粥自养。

注意:

1.三药为散,大枣煎汤送服。

2.于清晨空腹服用,从小量开始,以免量大下多伤正,若服后下少,次日加重。

3.服药得快下利后,宜食糜粥以保养脾胃。

4.年老体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黄龙汤《伤寒六书》

黄龙枳朴加硝黄,甘桔姜枣参归藏,

实热内结气血虚,祛邪扶正两相让。

功用:

攻下通便,补气养血

主治:

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

用法:

水煎一沸后,再入桔梗。

症状:

大便秘结,或自利清水(热结旁流),脘服胀满,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色苔焦黄,脉虚。

方解:

肺与大肠相表里,欲通胃肠,必开宣肺气,故配桔梗开肺气以利大肠,以助通腑之大黄,上宣下通,以降为主。

攻补兼施的代表方。

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

新加黄龙草硝黄,参归麦地玄海姜;

滋阴养液补气血,正虚便秘此方良。

功用:

泄热通便,滋阴益气

主治:

热结里实,气阴不足证

用法:

冲参汁、姜汁,顿服之,如服一杯,即得便,止后服,酌服益胃汤一剂

方解:

参汁,振奋胃气;姜汁,防止拒药,振奋胃气。

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

组成:

玄参、麦冬、细生地、大黄、芒硝

功用:

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主治:

热结阴亏证

舟车丸《景岳全书》

舟车牵牛及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

青皮橘皮轻粉入,泻水消胀力量强。

功用:

行气逐水

主治:

水热内壅,气机阻滞

第三章和解剂

小柴胡汤《伤寒论》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配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功用:

和解少阳

主治:

少阳证;热入血室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伴有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用法:

去滓,再煎

方解:

1.柴胡透泄少阳之邪,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

柴胡之升散,得黄芩之降泄,两者配伍,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

2.邪从太阳传少阳,缘于正气本虚,故又佐人参、大枣益气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祛邪,一者取其益气以御内伤,俾正气旺盛,外邪无内向之机。

加减应用:

①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

②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

③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④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⑥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

⑦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

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阻

组成:

温胆汤去姜枣,易枳实茯苓为枳壳赤茯苓,更加青蒿,青子芩,碧玉散。

功用: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

少阳湿热证

达原饮《温疫论》

达原草果槟厚朴,知母黄芩芍甘佐,

辟秽化浊达膜原,邪伏膜原寒热作。

功用:

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主治:

温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

方解:

槟榔、厚朴、草果,直达膜原,逐邪外出。

白芍、知母,防其化火伤阴,防诸辛燥之药耗散阴津。

四逆散《伤寒论》

四逆散非四逆汤,柴甘枳芍共煎尝;

此是阳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

功用: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

阳郁厥逆证;肝脾气郁证

用法:

白饮和服。

方解:

1.方中柴胡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为君药。

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与柴胡合用,补肝体,助肝用。

2.佐以枳实理气解郁,泻热破结,与柴胡为伍,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并奏调和肝脾之效。

加减应用:

①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

②悸者,加桂枝五分;

③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

④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

⑤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

分温再服。

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疏肝解郁又健脾,丹栀加入热无着。

(组成:

煨生姜。

功用:

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主治:

肝郁血虚脾弱证。

方解:

薄荷少许,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

煨生姜,温运和中,辛散达邪。

痛泻要方《丹溪心法》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

肠鸣腹痛泄泻证,意在泻肝与实脾。

功用: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

脾虚肝旺之泄泻。

方解:

少量防风,与术、芍相伍,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气,且能燥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脾经引经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半夏泻心配连芩,干姜甘草枣人参,

辛开兼补消虚痞,法在调阳与和阴。

功用:

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

寒热互结痞证。

配伍特点:

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

要点:

体现了平调寒热,苦降辛开治法的代表方。

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

当归芍药散川芎,茯苓芍药泽泻从,

功用:

养血调肝,健脾利湿

主治:

主妇人妊娠或经期,肝脾两虚,腹中拘急,绵绵作痛

配伍特点:

肝脾同调,补清同用

 

第四章表里双解剂:

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

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理效无双。

功用: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

少阳阳明合病

组成:

本方系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亦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合成,是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的方剂。

方解:

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

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

功用:

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主治: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

方解:

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疏风解表,使风邪从汗而解。

大黄、芒硝,泻热通便;配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肺胃热。

山栀、滑石,清热利湿。

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

白术,健脾燥湿。

甘草,和中缓急。

加减应用:

无憎寒症状,去麻黄;热不甚,去石膏;便不秘,去硝、黄。

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

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

邪陷阳明成热痢,清里解表保安康。

功用:

解表清里

主治:

协热下利

石膏汤《深师方》(录自《外台秘要》)

石膏汤用芩柏连,麻黄豆豉山栀全;

清热发汗兼解毒,姜枣细茶一同煎。

(本方在陶氏《伤害六书》中更名为“三黄石膏汤”,方中增加姜、枣、细茶三味,治疗伤寒汗吐下误治后,三焦俱热,身目俱痛之证)

功用:

清热解毒,发汗解表

主治:

伤寒里热已炽表证未解(表里俱热,三焦火盛)。

壮热无汗,身体沉重拘急,鼻干口渴,烦躁不眠,神昏谵语,脉滑数或发斑。

五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五积消滞又温中,麻黄苍芷芍归芎;

枳桔桂苓甘草朴,两姜陈皮半夏葱;

除桂枳陈余略炒,熟料尤增温散功;

理气解表祛寒湿,散痞调经辨证从。

功用:

发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消积

主治:

外感风寒,内伤生冷

为治寒、湿、气、血、痰五积而设

由于本方能行气和血、温里祛寒,故对妇女气血不和,寒凝气滞所致的心腹疼痛、月经不调等,亦可加减应用。

配伍特点:

发汗解表,温里祛寒为主,以除内外之寒;佐以燥湿健脾,顺气化痰,活血消积之品,以治气、血、痰、湿之积。

 

第五章清热剂

白虎汤《伤寒论》

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实热此方清,

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

功用:

清热生津

主治:

阳明气分热盛证

注意事项:

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者;脉见浮细、沉者;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等均不可误用。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

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养阴津。

功用: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

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组成:

热既衰,且胃气不和。

故白虎汤去知母,加人参、麦冬、竹叶、半夏。

半夏:

麦冬为1:

2。

方解:

1.竹叶配石膏为君。

2.半夏降逆和胃以止呕逆为佐,其性虽温,但配入清热生津药中,则温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且有助于输转津液,使参、麦补而不滞,使石膏清而不寒。

清营汤《温病条辨》

清营汤是鞠通方,热入心包营血伤,

丹参犀玄连地麦,银翘竹叶服之康。

功用: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

热入营分证。

要点:

遵《素问·至真要大论》"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寒"之旨。

方解:

1.犀角为君。

2.银花、连翘、竹叶(黄连)清热解毒,轻清透泄,使营分热邪有外达之机,促其透出气分而解,此即"入营犹可清热透气"。

3.丹参清热凉血,并能活血散瘀,可防热与血结。

犀角地黄汤《小品方》(录自《外台秘要》)

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

主治热入血分证,蓄血伤络吐衄斑。

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

热入血分证

加减应用:

若见蓄血,喜忘如狂,系热燔血分,加大黄、黄芩。

郁怒而夹肝火者,加柴胡、黄芩、栀子。

用治热迫血溢之出血证,酌加白茅根、侧柏叶、小蓟等。

黄连解毒汤崔氏方录自《外台秘要》

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

三焦火毒神烦乱,泻火解毒病可为。

功用:

泻火解毒

主治:

三焦火毒证

牛蒡解肌汤《疡科心得集》

牛蒡解肌丹栀翘,荆薄斛玄夏枯草,

疏风清热又消肿,牙痛劲毒俱可消。

功用:

疏风清热,凉血消肿

主治:

颈项痰毒,风热牙痛,头面风热,兼有表热证者;外痈局部焮红肿痛,寒热轻重,汗少口渴,小便黄,脉浮数,苔白或黄。

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清瘟败毒地连芩,丹膏栀草竹叶并;

犀角玄翘知芍桔,清热解毒亦滋阴。

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主治:

瘟疫热毒,气血两燔证。

组成:

白虎汤、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加玄参、连翘、竹叶、桔梗。

方解:

桔梗,载药上行。

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

再加竹叶调蜂蜜,中焦燥实服之消。

功用:

泻火通便,清上泻下

主治:

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

方解:

1.方中连翘轻清透散,长于清热解毒,透散上焦之热,故重用为君。

2.黄芩以清胸膈郁热;大黄、芒硝泻火通便,以荡涤中焦燥热内结,共为臣药。

3.薄荷、竹叶体现了"火郁发之"治法。

配伍特点:

清上与泻下并行,但泻下是为清泄胸膈郁热而设,所谓"以泻代清"。

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

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功用:

清热解毒,疏风散热

主治:

大头瘟

组成:

酒炒黄芩黄连

方解:

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面,且寓"火郁发之"之意。

甘草、桔梗,利咽喉。

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

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穿山甲,

贝母花粉兼乳没,草芍皂制酒煎佳。

功用:

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

阳明痈疡肿毒初起

用法:

用酒一大碗,煎五六沸服。

方解:

1.金银花,最善清热解毒疗疮,前人称谓"疮疡圣药",故重用为君。

2.疮疡初起,其邪多羁留肌肤腠理之间,更配辛散的白芷、防风相配,通滞而散其结,使热毒从外透解。

3.甘草,化毒和中。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

紫花地丁天癸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功用:

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主治:

疔疮初起

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

四妙勇安用当归,玄参银花甘草随,

清热解毒兼活血,热毒脱疽此方魁。

功用: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主治:

热毒炽盛之脱疽。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味同,

清心利尿又养阴,引热同归小便中。

功用:

清心养阴,利水通淋

主治:

心经火热证

配伍特点:

滋阴而不恋邪,利水而不伤阴,泻火而不伐胃。

要点:

本方病机本质为"水虚火不实"

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

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功用:

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胆湿热

主治:

肝胆实火上炎证;肝胆湿热下注证。

方解:

1.肝乃藏血之脏,若为实火所伤,阴血亦随之消耗,且方中诸药以苦燥渗利之品居多,故用当归、生地滋阴养血,使能邪去而阴血不伤,以上皆为佐药。

2.柴胡疏畅肝胆之气,并能引诸药归于肝胆经。

配伍特点:

泻中有补,利中有滋,降中寓升,祛邪不伤正,泻火不伐胃

左金丸《丹溪心法》

左金连萸六一丸,肝经火郁吐吞酸,

再加芍药名戊己,香连去萸热痢安。

功用:

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主治:

肝火犯胃证

方解:

少佐吴茱萸,一者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郁结得开;一者反佐以制黄连之寒,使泻火而无凉遏之弊;一者取其下气之用以和胃降逆;一者可引领黄连入肝经。

配伍特点:

辛开苦降

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

苇茎汤是千金方,桃仁薏苡冬瓜囊,

瘀热在肺成痈毒,清肺排脓病自康。

功用:

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主治:

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

方解:

苇茎,清肺泻热(没有排脓)

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泻白甘草地骨皮,桑皮粳米四药施,

清泻肺热平咳喘,肺热咳喘证可医。

功用:

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主治:

肺热咳喘证(皮肤蒸热,日晡尤甚。

清胃散《脾胃论》

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丹皮全,

或加石膏清胃火,口疮牙痛与牙宣。

功用:

清胃凉血

主治:

胃火上攻证

方解:

1.黄连为君,臣以升麻,清热解毒,轻清升散透发,可宣达郁遏之伏火,有"火郁发之"之意。

2.黄连得升麻,降中寓升,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得黄连,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虑。

升麻兼以引经。

 

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

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

炒香密酒调和服,胃热口疮并见功。

功用:

泻脾胃伏火

主治:

脾胃伏火

配伍特点:

以清胃凉血为主,兼以升散解毒

玉女煎《景岳全书》

玉女石膏熟地黄,知母麦冬牛膝襄,

肾虚胃火相为病,牙痛齿衄宜煎尝。

功用:

清胃热,滋肾阴

主治:

胃热阴虚证

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芍药汤中用大黄,芩连归桂槟草香,

清热燥湿调气血,下利腹通自安康。

功用:

清热燥湿,调和气血

主治:

湿热痢疾。

(便脓血,赤白相兼)

方解:

1.重用芍药。

2.大黄苦寒沉降,合芩、连则清热燥湿之功著,合归、芍则活血行气之力彰,其泻下通腑作用可通导湿热积滞从大便而去,体现了"通因通用"之法。

3.方以少量肉桂,既可助归、芍行血和营,又能制约芩、连苦寒之性,还能防呕逆拒药。

配伍特点:

气血并治;兼以通因通用;寒热共投,侧重热者寒之。

白头翁汤《伤寒论》

白头翁治热毒痢,黄连黄柏佐秦皮,

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

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

热毒血痢。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

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功用:

养阴透热

主治:

温病后期,阴液耗伤,邪伏阴分证。

清骨散《证治准绳》

清骨散用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辅,

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一并除。

功用:

清虚热,退骨蒸

主治:

肝肾阴虚,虚火内扰证。

秦艽鳖甲散《卫生宝鉴》

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

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超。

功用:

滋阴养血,清热除蒸

主治:

阴亏血虚,风邪传里化热之风劳病。

 

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

东恒当归六黄汤,归柏芩连二地黄,

倍用黄芪为固表,滋阴清热敛汗强。

功用:

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主治:

阴虚火旺盗汗

栀子豉汤《伤寒论》

功用:

清热除烦

主治:

治发汗吐下后,余热郁于胸膈

配伍特点:

宜中有降

 

第六章祛暑剂

清络饮《温病条辨》

清络祛暑六药鲜,银扁翠衣瓜络添。

佐以竹叶薄荷边,暑热伤肺轻证安

功用:

祛暑清热

主治:

暑伤肺经气分轻证

香薷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

功用:

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

阴暑(夏月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

配伍特点:

入酒少许为使,温散以助药力

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

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齐熬,

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功用:

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主治:

暑温夹湿,复感于寒证

方解:

辛温芳香之香薷发汗解表,祛暑化湿,以除寒热。

辛凉芳香之鲜扁豆花、银花、连翘,取其清透上焦气分之暑热,以除热解渴。

辛温之厚朴,合香薷以化湿除满而解胸闷,去腻苔。

辛温与辛凉合用,使邪从外走,“辛温复辛凉法”

使用注意:

以“汗不出者”为使用要点

加减应用:

纯属暑温为病,发热而有汗者,虽有恶寒,辛温解表的香薷亦不宜用;若无胸闷苔腻是不夹湿,厚朴亦非所宜

六一散《宣明论方》

六一散用滑石草,清暑利湿此方效,

益元碧玉与鸡苏,砂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