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法的正确运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0751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3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法的正确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法的正确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法的正确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法的正确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法的正确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法的正确运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法的正确运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法的正确运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法的正确运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法的正确运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法的正确运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法的正确运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法的正确运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法的正确运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法的正确运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法的正确运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法的正确运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法的正确运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法的正确运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法的正确运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法的正确运用.docx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法的正确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法的正确运用.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法的正确运用.docx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法的正确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法的正确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法的正确运用

作者:

杨正文章来源:

洪溪小学点击数:

9685更新时间:

2007-8-20

【内容摘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时要正确地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评价方法,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师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尺子评价学生;要加强对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要使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注意延缓评价方法的运用;要让学生在认真倾听中学会评价。

关键字:

学生、课堂教学、评价、教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时要正确地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

赞赏性的语言已经不自觉地成为评价的口头禅。

不管学生问题回答得正确与否,一概是“很好”、“你真聪明”“你真棒”等语言,或者顾左右而言他:

“你的回答真响亮!

”“你的声音真好听!

”等。

过度表扬导致有的学生心思浮躁,不利于学生深入细致地进行数学思考。

(3)片面地理解尊重学生,将尊重等同于迁就,不敢理直气壮地批评学生的错误。

不少教师善于将表扬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对于学生的错误,尤其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良行为,教师缺乏应有的批评底气和批评艺术。

(4)课堂评价关注知识与技能多,对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关注不够。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正确的评价方法评价学生呢?

我认为主要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运用不同的尺子评价学生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

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

这样的学生观可以使教师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从而发展学生的潜能。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5/8和7/12的大小时制定了这样的三个目标:

目标1:

能用一种方法比较得出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目标2:

能用化简的方法比较出5/8和7/12的大小,渗透转化等数学思想。

目标3:

能用多种方法比较得出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说出最好的方法。

师:

同学们,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目标。

生1:

我选目标1。

生2:

我选目标2。

生3:

我选目标3。

师:

同学们已经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目标,下面你们就围绕自己选择的学习目标开始学习活动。

一会儿,老师要检查你们是否达到目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每节课都用一个目标要求每一个学生,结果学困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

实际上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因为学生个体差异具有客观性。

上述教学环节中教师制定的三个不同层次的目标:

目标1是学困生都能达到的评价目标,目标2是中等生都能达到的评价目标,目标3是优等生达到的评价目标,这种做法有效的克服了教学目标一刀切的弊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起点上获得发展。

因此,这样的教学目标具有人性化、弹性化的特点。

二、要加强对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

所以,课堂上对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科学、合理、鼓励创新的评价会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例如:

我在平面图形面积复习课中这样开展课堂教学:

师:

现在请同学们都来当回小小设计师,动手设计一个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好吗?

学生设计出了不同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

(具体方案略)

师:

大家真会动脑筋,一下子设计出了这么多的方案。

有些同学设计的图形是一样的,但为什么其中的数据却有所不同呢?

生1:

不管设计哪种图形,只要符合面积是6平方厘米就行了。

如长方形,只要把长、宽写成两个数相乘等于6的式子,这两个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三角形只要把它的底和高写成两个相乘等于6的2倍的式子,就可以得到许多图形。

我用赞赏的目光鼓励他,同学们也被他的精彩分析所折服。

生2:

我赞成生1的看法,其实每种类型图形,都可以画出无数种图形,例如就长方形而言,它的长、宽可以是6和1、4和1.5、5和1.2……

生3:

正方形、圆我们也学过的,所以可以设计成正方形、圆、甚至是圆环,但问题是我还不会计算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半径。

其他同学齐声赞同。

生4:

我发现可以把图形设计成半圆,半径是2厘米,圆周率取3,那么半圆的面积就是3×22×1/2=6(平方厘米)

师:

生4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想法,非常值得大家的学习。

还有其他方案吗?

生5:

我可以设计成组合图形,很象路标。

师:

真有创意!

学生们也感到了新鲜和兴奋,并由此得到来了启发,又开始酝酿他们的新方案。

几分钟后,学生又展示了他们的新杰作。

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和赞赏的眼神鼓励学生,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创新,从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并且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让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张扬学生的个性。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著名教育家第多斯惠有句教育名言:

“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的过程,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有一个教学片断十分引起自己的深思。

一位教师在教《一个数除以小数》时采取了这样的评价方式:

出示:

做一条短裤要用布0.67米,56.28米布可以做多少条这样的短裤?

学生根据“1米=100厘米”和“商不变的性质”把56.28÷0.67的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100倍转化成5628÷67进行计算。

(具体过程略)

反馈纠正后,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

4.48÷3.2

学生练习后有两位学生对自己的计算过程进行了说明:

生1:

我先把4.48扩大了100倍变成448,再把3.2也扩大100倍变成320,这样4.48÷3.2就变成了448÷320,结果是1.4。

生2:

我把3.2扩大10倍得到32,再把4.48也扩大10倍变成44.8,这样4.48÷3.2就变成了44.8÷32,商是1.4。

师:

他们的计算正确吗?

生:

正确。

师:

计算结果都是正确的,但第一个同学把被除数、除数都扩大了100倍计算有些“画蛇添足”,这样反而把计算复杂化了,应该像第二个同学那样计算才对。

学生们表情复杂地点头认同。

生1不服气地小声说:

“我的计算方法和结果都是正确的,为什么说我是”画蛇添足?

”之后这节课生1一直没有再举手发言。

其实我们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而不仅仅是从知识传授者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生1的计算方法,符合“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的数学思想。

虽说不是最优化的方法,但对于一个刚刚学习“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小学生来说,已经不易,如果那是教师给予生1充分的肯定,必定会激发这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自信心。

也许我们应该时刻记住一些经常听到的话: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师要善于站在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上评价学生。

四、注重延缓评价的运用

延缓评价的目的,主要是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不知道正确结论之前,进一步发挥想象力,得到更多的不同答案,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例如某个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课堂教学片断。

师:

请大家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单位:

厘米)

生1:

(5×5+5×10+5×10)×2

生2:

5×5×2+5×10×4

师:

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3:

5×5×10(许多学生有不解的表情)

师:

你是怎样想的?

生3:

上下底面的面积有2个5×5;由于5×10可以看成5×5的2倍

,因此其余四个面的面积就有8个5×5。

共计10个5×5,所有列式为:

5×5×10。

师:

真聪明!

他的思维过程很独特,大家表扬他。

生4:

我还可以这样计算:

5×10×5。

师;你又是怎样想的?

生4:

侧面共有4个5×10,而上下底面的面积和是1个5×10,总共有5个5×10,列式为:

5×10×5。

师:

生4的思维过程更独特。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师生精神振奋。

课堂上,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个别学生会马上举手回答,并且答案非常正确。

而教师也兴奋地及时表扬学生。

这样,一大批同学也许还没有想好,结果却出来了,这些学生地思路一下子就被同化了过去,就失去了思考的价值。

课堂变成了只是优等生表现的舞台。

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教师会马上予以否认。

这种武断的否定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形成畅所欲言的教学场面。

当然,错的总是错的,关键是教师的评价不宜太早,要让学生说够说透,要引起学生间的争论。

在教师没有作出评价之前,每个学生都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且学生会努力使自己的想法与众不同,这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五、让学生在认真倾听中学会评价

由于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比较短。

所以,有的教师(特别是低段教师)在一节课中接二连三打给学生进行“小红花”、“五角星”等物质奖励。

虽然,这种评价方法有一定的可取之处,提高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但如果一节课中过多的使用这种方法,就不能保证所有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有的学生会把很多的心思花在怎样得到奖励上,减少了倾听和思考的时间,而且还容易滋长“功利性”的心理。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认识整时”这节课中的一个片断就很有启发性:

师:

请小朋友听清游戏的要求。

(要求内容略)

师:

哪位小朋友说说游戏的要求有哪些?

生:

如果别人说的对,请拍拍你的小手。

如果别人说的不对,请摇摇你的小手。

如果你不明白对于不对,请你举起小拳头。

师:

XX同学的耳朵真灵。

游戏1:

师报算式:

11+1=12、12-1=11、11-1=12。

学生用手势进行评价。

游戏2:

师:

小明同学上午10点钟到校读书。

老师刚才说了什么?

(答略)师:

用手势表示你的意思。

生1:

小明会迟到的。

生2:

这时候我早到校了。

生3;小明的表现真差劲。

生4:

这时候我们第二节课也都快上好了。

……

这个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出:

只有让学生学会倾听,才能有效地让学生进行评价,课堂效率才会提高。

新课程倡导新的评价方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发展与变化过程,使每一个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持续学习数学的能力。

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有什么样的评价,就出现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地评价学生,呵护学生的自信心,并且在课堂教学的评价过程中不断反思对学生的评价,从而真正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育》2004年9月

《教学月刊》2004年3月

 

以评价改革为支点促数学课改深入发展——小学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探索与研究

作者:

高翼文章来源:

硚口名师网点击数:

1300更新时间:

2007-7-20

内容摘要:

新一轮的课改实验在我校进行了四年,在实践中我们试图从评价过程、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和评价对象等诸方面展开探索与研究,加强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等功能,树立新的评价观。

通过数学教学的发展性评价的探索与研究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推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

关键词:

数学学习评价发展

引言:

阿基米德说过: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那么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支点在哪里呢?

是评价改革。

尽管许多人都会说“评价”两个字,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却把评价简化成“考试”,重甄别与选拔,轻诊断与激励;重书本知识,轻能力展示;重结果,轻过程,评价主体和方法单一,严重制约了新一轮课改的推进。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对于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发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即发展性评价,这些都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最新发展的趋势与最先进的评价思想。

小学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目标,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理念。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积极展开了发展性评价的研究,现将从评价过程、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和评价对象等方面谈谈我们在研究中的一些思考与体验。

一、注重过程评价,记录孩子成长的足迹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

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上有一条横幅,上面写着这样三句话:

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这三句话是很富有哲理的,在实际学习中也的确如此,只有学生亲自参与进去,亲自走完由不懂到懂的全过程,才会理解深刻,记忆长久。

在新课程理念下,评价的重心应从过份关注学习的结果转向对过程的关注。

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同时,也只有在关注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才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比如,一年级的小学生计算5+3=?

思维过程是不尽相同的,大体有4种:

(1)大部分孩子会根据数的组成(5和3组成8)而得到8,这是高水平的,我们权且称它为概念水平;

(2)把抽象的数字“5”和“3”具体化,5支铅笔加上3支铅笔是8支铅笔,显然这种想法未达到概念水平,但表象能力还比较强,我们权且称它为表象水平;(3)心里想着“5”,用手指表示“3”,掰着手指数一数,数出一个8,只用手指表示其中一个加数,我们权且称它为半直观水平;(4)两只手都用上,左手5个手指表示5,右手3个手指表示3,两只手合在一起数一数,没有第三只手了,怎么办?

用舌头舐,舐出一个8来。

虽然很可笑,虽然这种水平的孩子极少,但不可否认,还是有的,而且终归也可以得到8,所以我们也权且算它为一种水平:

全直观水平。

这么简单的一道计算题,竟有如此参差不齐的四种水平,可见,仅有正确的结果还代表不了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真正的能力和水平是要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同样,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也应该是在过程中被培养和发展的,因此,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记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每一点进步留下孩子们成长的足迹已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新亮点。

二、注重评价内容综合化,张扬孩子的个性

为了全面真实地评价全体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学习潜能。

我们注重评价内容综合化,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特别是在评价的信息来源收集中,最大限度地拓展到了学生各种发展空间,鼓励学生主动收集和提供自我发展的评价信息。

在对学生的情感和日常行为的评价中我们按以下程序进行:

学生自定目标和指定自我发展的实施计划——学生努力实施计划——阶段性自评和学生之间互评——期末(或期中)自我评价(写出自评总结)——小组评议——教师收集评价信息与评价对象面谈——用多元化评价标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写出鼓励性的评语。

例如,我们选择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跟踪评价内容。

在每个内容中又分为更具体、操作性更强的评价小目录。

孩子们的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评价内容中,分别选择了学生的观察日记、学生的调查表、学生的小制作以及学生通过网上、报纸上所收集到的信息。

而在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发展性学业评价中。

确定其评价内容为:

学生的速算能力;实际应用数学的能力。

收集的内容:

(1)学生表演加减法口诀的背诵、速算、编数学故事。

每次数学课都利用三五分钟时间,选择几位同学进行表演,并给予评价和激励。

(2)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材料的收集。

鼓励他们多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并把收集到的文字或图片(或自己制作的统一规格的图画)贴在纸上,并登记上具体的日期。

(3)纸笔性质的作品。

利用小学生爱好画画的特点,鼓励学生把数学情景用纸笔作品表现出来,并把自己最满意的一幅放入成长记录袋。

孩子们看到它就想起学习过的内容,增进了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且为进一步学习数学奠定了情感上的良好基础。

(4)教师、家长、同伴或学生本人对自己学习数学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活动基本上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把教师和家长的评价意见写下来让孩于自己去品味。

(5)学生的自我反省及轶事记录。

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乐于参与、兴趣高昂,从中也尝到成长的快乐,每一位学生也在不同的活动中展示出自己的特长,张扬其个性。

三、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给孩子多一份肯定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孤立的,而是互动的一个学习群体。

伴随孩子数学学习的过程的有教师、学习小伙伴、家长等等的帮助。

因此,在评价时要改变单一的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新体系,使传统的被评价者——学生及家长也成为共同参与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评价中,教师、学生、家长应有所侧重,知识组成的评价,主要由教师、学生完成,情感与态度、学习方式由学生、同学、家长、教师共同评价。

如学习百分数后布置一项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对家庭中一月的日常开支作统计,包括电话费、水电费、吃穿等费用,然后求出各种开支占总支出的百分比。

在此基础上,再与爸妈一起研究如何节约开支,确定节约开支的重点项目。

要求家长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态度、统计研究的条理性等进行简要评价,要求学生总结一下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这种评价方式促使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实践活动的评价过程,充分利用家长的智力资源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对孩子进行提醒和指导。

同时在学习活动中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下面是一节“数与式的大小比较”的教学片断,很好地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的观念。

在巩固练习中,教师先让学生自由写几个比较数与式子大小的题目,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师:

小朋友们,在刚才的小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启发,有什么问题呢?

现在又到了“你说,我说,大家说”的时候。

生1:

我发现我们组的同学,有的都用“>”连接,有的都用“<”连接。

生2:

我发现我们组的同学写的都是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和一个数比较的。

我看到他们那组里有人用乘法、除法的。

师:

你觉得用乘法、除法的式子行吗?

生2:

行的,只是我没有想到,我也会写。

师:

请你举个例子。

生2:

8>2×310÷2<6

师:

大家同意吗?

生:

同意。

生3:

我们组×××说的时候没有说清楚,×××又犯了一个毛病…

生4:

我们组认为,都是先把式子加起来或减起来,再比一比大小。

如:

>30

生5:

(反驳)有的式子不要加就可以比。

师:

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5:

如51○43+51,两边都有51,相互抵消,右边还有43,所以右边大。

(全班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学习中,如果能把他人的评价和自我反思相结合,则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分析智慧水平,因为他人的评价,只有通过自己的反思,才能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智慧。

因此,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及时评价,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想一想自己在问题解决中的成功之处及不足之处。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看到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同学互评等多种渠道,获得来自多角度的肯定足以更好地树立学习的信心。

四、注重评价方式多样化,给孩子一份喜悦

为了让孩子们愉快地接受我们所采取的评价方式,我们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可以量化的部分,我们就使用“指标十权重”方式进行;不能量化的部分,则采用观察法、访谈法、情境测验法、行动描述法、成长记录袋、口头测验、实作评价、课堂激励评价等多种方式。

评价表的形式有评价表格、评价项目清单、有反映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表、有反映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的评价表。

在考试方式方法上,做到“六个结合”,即:

单项与综合结合;口试与笔试操作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平时与期末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不封顶与保底结合。

例如,我们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与重点,分阶段对学生进行了口算、应用题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等单项抽测,把它作为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一个依据,把期未终结性的测验成绩与日常激励性的描述评语结合在一起。

这样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自评与他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和特长,又可以互相弥补其不足,从而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让孩子多样化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由于文化环境、家庭背景、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的基础、性格、智力等都存在着差异,要使其达到同一层次的目标,是不现实的。

同样的评价,对于这个学生是合适的,而对于另一个学生可能是不合适的。

所以,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共性,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

对于相对落后的学生,要千方百计抓住其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发现,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赞许是后进生心灵的甘露,他们更需要关切的目光和贴心的话语,教师切莫让他们产生被遗弃的感受。

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评价应重在激励他们创新,而不能满足于一般方法解决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心和探索欲。

因此,教师对这些学生的褒奖要与他们实际付出的一致,使他们感到不愧于接受这些表扬。

如果对他们解决一些容易的问题大加赞扬,不但不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反而使他们缺少征服难题的勇气。

当然,当他们的学习的确有水平或创见时,同样要给予热情的肯定,以激发他们的远大志向,促进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勤奋。

另外,在进行达标检测时,命制试题力求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作出不同的解答,使同一道试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不同水平学生的数学素质都得到反映,尽可能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

同时,由于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发展上存在差异,教师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应达到的目标。

对此,教师可选择推迟作出判断的方法。

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某次作业、测验的答卷或课堂回答不满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并允许他们重新解答。

当学生通过努力,改正答卷中的错误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第二次答卷给予评价,给出鼓励性的评语。

这种“推迟判断”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

同时避免了“一锤定音”的偶然性,使成绩反馈的信息更具客观性、真实性,也减轻了学生对考试的恐惧感和紧张心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成功机会。

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这种“推迟判断”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如有个学生在第四单元的测试中,学习成绩很不好,明显看出基础知识没掌握,由于他平时学习也不认真,因此,我没理他。

可他一直看着我,我问他有什么事吗?

他鼓起勇气说:

“老师,上星期我常请假,没来上课,都听不懂。

”我马上说给他补课,并给他第二次测试的机会。

他显然很高兴。

因为他是后进生,第二次测试进步也不是很明显,他有些失望,我便说:

“挺好的,有进步了,老师把你这次的好成绩记录下来。

希望你再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