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幕沉井施工工艺及操作细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1060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气幕沉井施工工艺及操作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空气幕沉井施工工艺及操作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空气幕沉井施工工艺及操作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空气幕沉井施工工艺及操作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空气幕沉井施工工艺及操作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空气幕沉井施工工艺及操作细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空气幕沉井施工工艺及操作细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空气幕沉井施工工艺及操作细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空气幕沉井施工工艺及操作细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空气幕沉井施工工艺及操作细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空气幕沉井施工工艺及操作细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空气幕沉井施工工艺及操作细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空气幕沉井施工工艺及操作细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空气幕沉井施工工艺及操作细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空气幕沉井施工工艺及操作细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空气幕沉井施工工艺及操作细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空气幕沉井施工工艺及操作细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空气幕沉井施工工艺及操作细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空气幕沉井施工工艺及操作细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空气幕沉井施工工艺及操作细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空气幕沉井施工工艺及操作细则.docx

《空气幕沉井施工工艺及操作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幕沉井施工工艺及操作细则.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空气幕沉井施工工艺及操作细则.docx

空气幕沉井施工工艺及操作细则

空气幕沉井(土模底节)施工工艺及操作细则

第一章底节沉井制造

1、钢刃尖制造

⑴下料:

工班在下料前,首先核对使用的钢材品种、规格进行核对无误,按设计图要求尺寸下料,如材质规格有变更时应根据通知单施工,使用旧料需经队主管工程师批准。

⑵组拼:

在工作平台上放出大样,进行组拼、点焊、组拼后用样板检查、调整。

⑶焊接:

要求对称间断进行焊接,每段焊缝长度不宜超过50厚米,以防因受热不均产生变形。

⑷检查:

焊接完毕由铆工自行检查、校正后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刃尖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2园弧长±3厘米

3半径误差±1厘米

4焊缝高不少于6mm,无沙眼、气孔、夹碴、焊碴消除干净。

电焊联结钢筋:

焊接长度(每侧焊缝)应大于5d,焊缝高度不小于6mm。

2、土模填筑

⑴放样:

平整场地后,由测量组放出中心桩及护桩,由值班技术员放出土模大样,并应根据土质情况确定填挖高度,放样时应予留修坡富余量。

⑵填筑:

土模应填筑在比较密实的土壤上,填筑土模应优先选用粘土和砂粘土。

如遇地基为软土或淤泥应进行换土后方可在上面筑土模,工班根据放出的土模大样,逐层填筑。

人工填土每层厚度不超过30厘米并逐层夯实;机械填土每层厚度不超过50厘米,并逐层轧实,所填土模应能承受钢模混凝土灌注平台等重量。

⑶修坡:

土模填好后顶面平整。

值班技术员放出木模修坡线自上而下进行修坡,修坡过程中应经常用样板检查坡度,并吊线检查坡脚尺寸。

⑷刻槽:

土模修好放出刻槽尺寸。

刻槽,用样板检查。

7

⑸检查验收:

土模修好后由技术员检查验收,应不大于下列差。

1土模半径-

2木模长宽+0

-5cm

3土模线前后,左右尺寸与设计位置误差±5cm

4土模高±3cm

⑹抹砂浆:

土模是底节内模的一部分,所以在木模外表抹1~2cm砂浆,应尽量达到表面光滑。

⑺放中线:

待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由测量组放出中线,土模周围应设排水沟,汇水坑等排水设施,土模遇雨天应盖好帆布。

3、钢刃尖安装

⑴垫碎石:

钢刃尖下垫20cm厚碎石层,并在各拼接点以及园弧中点处抄平,放好垫木,碎石层不能高出垫木,垫木相对高差不大于10mm(此垫木亦做为立外模的支点)

⑵安装刃尖。

刃尖拼成整体就位,对好中线,消除刃尖内杂物,并在钢刃尖灌满与底节沉井内等级的混凝土。

4、立底节钢模

⑴钢模调整:

钢模调整,检查尺寸,清除钢模接缝处灰浆,涂好脱模剂。

⑵抄平:

在所有钢模支点位置应垫好木板抄平,内外模垫木相对高差不大于1.5m(即内模垫木比外模垫木高1.5m)木工弹出模中线。

⑶立模:

按中线吊装钢模,先立内模调好尺寸后再立外模,钢模立好后,木工检查中线丈量尺寸,立模工班检查所有螺栓及接缝,上好内外模拉杆角铁,固定好内外模顶撑,外模底部悬臂部分的固定装置(2Ⅰ55+L100×100×12)之间,用方木打紧。

钢模应满足下列标准

1钢模中线前后左右尺寸与设计尺寸比较误差不大于±5cm,局部尺寸误差±3cm。

2所有螺栓应上紧、出丝。

3所有拉杆及支撑良好、齐全。

4接缝不漏浆。

模板检查,值班技术员检查验收后通知测量组对模板检查,检查资料

一式五份交施工单位(分送桥处有关科室)

5、安装钢筋(详见钢筋成型与安装)

6、安装空气幕管路(详见空气幕管路安装)

7、吊装平台

8、检查办理签证(除检查证式样)

附件:

⑴钢筋有关试验资料

⑵钢模检查资料

9、灌注底节钢筋混凝土(见后)

10、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方可拆除模板。

第二章沉井抓泥下沉

当沉井混凝土的强度达到下列值时节方可抓(吸)呢下沉

底节达到设计强度的100%;

中节达到设计强度的70%;

1、抓泥准备:

准备抓泥吊机、抓泥斗。

2、吊机就位:

抓泥吊机系用YMK10T吊机抓泥吊机就位应打好支点,同时检查机械起吊钢丝绳、转向滑车,抓泥斗等是否好,排除故障后即可抓泥。

3、安装水平管:

在墩顶由值班技术员安装水平管以观察沉井沉过程中的倾科情况,抓泥前用水平仪测量沉井倾斜记入工程日志,并告诉抓泥工班目前沉倾斜情况,以便在抓泥过程中注意纠偏。

4、抓泥(挖土)

⑴底节抓泥在一般情况下应接高一节再下沉,因底节高3米,沉井沉降系数较小,井内取土较深方能下沉,这样易造成沉井突然下沉,容易倾斜,因施工需要底节抓泥下沉肘必须经队主管工程师同意方可进行。

⑵抓泥应注意两井孔均匀取土,一般应每10斗更换井孔(纠偏情况例外),两井孔内泥面高差不应大于1m,井内泥面深度不超过刃脚1.5m,如沉井不下沉初始阶段配合人工挖土。

先控掉隔墙底处,再从井孔中心向四周均匀扩展。

分层对称取土。

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

特别注意沉井下沉中的调平。

3当人工无法取土时,抓泥要特别注意“两井孔均匀取土”。

一般情况,每10斗即换孔,如地质情况有变化或其他原因,由值班技术员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4每下沉一次。

由值班技术员测量一次井内泥面标高,并抄平一次。

将沉井倾斜情况记入工程日志。

并根据沉井倾斜变化,采取措施。

5、弃土应尽量运离沉井。

如受条件限制时应特别注意两侧均匀堆土。

以免压力不均造成沉井倾斜、位移及扭角。

但为了纠偏,需采取不均匀堆土及取土时由值班技术员决定堆土位置及高度,并将处理方法报告队主管工程师,大致调平后应抓去井外多余堆土,以保持井内外土压大致相等。

6、在沉井发生倾斜时可采取偏出土,偏堆土的办法进行调平。

当井顶下沉到距地面2m左右时,应特别以调平为主,使两井孔内土面高程相近,如人能下到井内时可用人工把土扒平,尽量使两井孔刃脚处土壤阻力一致,如人工不能下去时,两井孔土面高差不大于0.5m。

当沉井调到南北高差在3cm以内,上下游高差在10cm之内时,算是基本调平。

即可接高模板,如尚未达到上列标准而沉井已不能再下沉,需经队主管工程师同意方可立模接高。

第三章沉井接高

1.凿毛:

下沉前井顶混凝土面应凿除浮浆层清除较松散混凝土,并冲洗干净。

放线:

每节沉井下沉到最后阶段应尽量调平,抓泥沉井下沉到位稳定8小时后(吸泥沉井稳定4小时后)由测量组测量沉井位移,倾斜、扭角及刃脚高程。

并在顶面做点放出接高模板中线。

2.接头钢筋整直:

沉井到位立模前钢筋工整直接缝钢筋。

3.抄平:

立模前由值班技术员抄平。

根据沉井的倾斜度计算出模板各支点应垫高度。

交立模工班,所接沉井模板的倾斜度应与已下沉的沉井倾斜度一致,不使接高后的沉井产生折线。

4.立模:

按本节接高混凝土高度立模。

先吊装井孔板,再吊装第一节内模,调好内模倾斜度及各部尺寸。

再装外模先立直段模板后装园弧,钢模安完后由立模工班自行检查,钢模螺栓,支撑、钢模偏心及各部位尺寸。

5.检查:

由测量组检查钢模各部位尺寸,钢模立好应满足下列标准:

⑴模板中心前后左右尺寸与设计误差不大于±5mm。

⑵局部尺寸(壁厚)误差不大于±3mm。

⑶钢模总尺寸不超过±5mm。

⑷接缝不漏浆。

⑸所有螺栓全部上紧出丝,支撑及拉杆良好牢固齐全。

6.冲洗、堵缝、吊装灌注平台:

基坑内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并用砂浆堵好钢模与混凝土间空隙。

7.安装空气幕管路:

(注意事项见四)

检查签证:

(附检查证式样)

附件⑴钢模检查尺寸

⑵沉井下沉资料

⑶予埋件有关资料

8.灌注沉井接高混凝土。

第四章近气幕管理的安装及钻孔

目前施工的沉井为薄壁沉井。

沉井系数一般小于1,所以必须以空气幕做为沉井下沉的辅助手段。

1、下料:

首先核对所领空气幕管路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然后根据设计图中的规格、数量、尺寸进行配料。

下料后应在管路上用油漆标明尺寸。

2、安装:

⑴钢模立好后按设计图要求,安装空气幕管路,先装横管(水平管)中心应对准气龛中心其中心位置上下偏差不大于5mm。

横管在每个气龛处#16铅丝固定于钢模上,端部用胶布封闭。

以免灌注混凝土时进入灰浆堵塞管路。

⑵每二层横管由一根竖管引出,竖管与横管联结处必须上紧,必要时用胶布包上,应保证牢固不漏。

⑶每根竖管间距为10cm并固定好,以防灌注混凝土时挤到一起无法使用。

⑷竖管高出顶20~25cm,顶口和弯头封闭,防止杂物进入。

3、钻孔:

拆模后在每个气龛处钻φ1mm小孔两个(主要为增加排气量)小孔斜向上方与水平线夹角为40~60度。

4、试水:

气龛钻孔后做压水试验,检查气孔是否畅通。

由钻孔工班自行检查后,由值班技术员最后验收,对试水情况记入工程日志。

第五章沉井吸泥下沉

1、吸泥的准备工作:

吸泥应配属塔吊一台,6吋水泵4台。

20m2/分空压机一台,φ250吸泥机一套,风水管路及风包,吸泥机长度:

L=H+2(米)(H=泥井高度)吸泥前检查机械运转是否正常,各种设备是否齐全。

2、吸泥:

⑴吸泥机在吸泥过程中,应处于悬吊状态,并不断起落,以保证吸泥的最佳效果,在吸泥过程中,沉井倾斜应控制在1/100以内,超过时即进行纠偏。

⑵在吸泥时应注常换点分层取土,两井孔的泥面差超过50cm时即应换孔,各井孔的吸点布置如下图:

各点吸泥时应控制吸泥机底口超过刃脚的深度1~3点可伸入1米以内,4~6点不应超过刃脚以防井外泥沙被吸入造成翻沙,引起沉井倾斜。

翻沙现象:

a、井内水位突然上升,出现气泡;

b、井内泥面突然上升;

c、沉井周围发生突沉,地面出现大裂缝,

发生翻沙要采取如下措施;

a、向井内灌水停止吸泥;

b、待井内泥面稳定后再吸;

c、严格控制吸泥机插入深度,加强井内泥面测量。

⑶如沉井在纠偏时吸泥,吸点的布置,吸入深度应视沉井倾斜情况由现场值班技术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⑷井内水位越高,吸泥的效果越好,所以吸泥时应尽量保持井内水位不低于地面,否则应停吸补水。

⑸当两井孔泥面降低到平刃脚或略低于刃脚,沉井仍不下沉即停吸,将吸泥机底口提离泥面1~2米,然后关风并停止向井内补水。

3、下沉(利用空气幕下沉)

⑴当泥面吸至要求深度时,沉井仍不下沉,不准用排水减小沉井浮力增加沉重量的办法迫使沉井下沉,而应开空气幕用降低井壁摩阻力的方法使沉井下沉。

⑵开气下沉

开气:

先开上层待上层吹通后,顺次向下层开,待全部风伐开后,送风5分钟左右,沉井下沉即结束。

关气:

先关下层,再顺次向上,在关风时不宜太快,以免在气龛处形成负压而堵塞气孔影响空气幕的效果。

⑶每次下沉循环前后,由值班技术员把沉井倾斜变化情况以及下沉量记入工程日志。

⑷防偏及纠偏:

沉井下沉到后期纠偏较难,所以沉井施工应以防偏为主,在早期下沉进应注意边下沉边纠偏,当沉井最后一节予计下沉到高程将有可能超过规范规定标准时,应及早采取纠偏措施。

a、偏出土。

在井孔内造成泥面差尽量降低沉井高的一侧刃脚下正面阻力,有意造成一侧下沉快一侧慢的不均匀下沉。

从而达到纠偏目的。

b、偏堆土。

在沉井外侧堆土造成沉井两侧推力差,利用土压产生一个纠偏力偶,此法多用于初始下沉阶段,并与偏出土配合,达到纠编目的。

c、偏压重,在沉井较高一侧压重,其目的也是产生纠偏力偶。

使高侧下沉加快,达到纠偏目的。

d、平衡重拉,沉井露出地面较高时可在顶部栓好滑车组,加水平拉力,达到纠偏目的。

e、偏开空气幕:

开一侧空气幕,降低高的一侧摩阻力,形成纠偏力偶。

以上几种纠偏方法(a、c不常用)多与偏出土配合使用达到纠偏目的。

但无论使用哪种方法均应特别注意沉井因纠偏引起的沉井位移,在纠偏过程中应加强沉井测量,随时注意沉井倾斜,位移变化情况。

每节沉井接高前应尽量调平,以防接高后因沉井加重重心偏移。

增加沉井的倾斜与位移。

4、检查测量:

每节沉井下沉到位(即可接高模板时)停4小时后由测量组测量沉井倾斜、位移、扭角。

并将检查资料交施工单位。

第六章沉井清基

沉井下沉到设计高程后应尽量降低井孔内泥面,一般不要高于刃脚以上1m,应特别注意最后降低泥面要保持井内水位不低于地面,为沉井清基做好准备工作。

1、清基前的准备工作

⑴沉井下沉到设计高程后静停一个昼夜(24小时)待沉井周围的摩阻力适当恢复后进行清基,过早清基,摩阻力尚未恢复会引起沉井下沉。

⑵准备测绳一根用钢尺校核尺寸,并测量井孔内泥面。

⑶安好风、水管路、安吸泥机(吸泥机为φ250mm)吸泥机长度应高出沉井2米。

⑷测量沉井清基前的四个钉子(水准点)高程,以备查对沉井清基后是否下沉和清基过程中观察有无下沉现象。

2、清基

⑴清基时应根据井内泥面高度确定每层的清基深度,清基应分层进行。

每层深度可由值班技术员掌握,但一般不要超过50cm。

⑵清基时应保持井内水位不低于井顶(围堰顶)0.5米,当井内水位降到此值时应停吸补水,水位补满再吸。

⑶清基时井内吸泥点布置及吸泥顺序,如下:

4、5、6、各点吸泥时。

吸泥机底不宜超过刃脚3点不应超过刃脚1m,其余各点不超过刃脚以下0.5m。

⑷吸泥机应处于悬吊状态。

要经常换点相临点的泥面高差不宜大于0.5米,以防各个别点出现深坑影响其余点清孔。

⑸清基过程中值班技术员应经常测量井内泥面情况,并告诉工班,以确定吧泥机插放位置。

⑹吸泥过程中经常用水平仪测量观测沉井有否下沉如有下沉翻沙等现象应立即停吸。

能否继续清孔由值班技术员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并报告队主管工程师。

⑺清基完成后应复测各点泥面调和记入工程日志测量布点要求如下:

⑻沉井清基完成后到封底前,井内水位应始终保持高于地下水位,水位下降应及时补水以防沉井翻沙、下沉。

3、检查:

⑴潜水员下水检查,应符合下列标准:

检查点布置及标准

a、1~5点沉井斜面外露应不小于0.45m;

b、隔墙下空间不少于0.4m;

c、井内取出的土样应与设计相符,所取土样由施工单位工点负责人鉴定。

⑵测量组检查应符合下列标准:

a、泥面检查

1~10点泥面的平均高程不高于刃脚脚高程0.1m。

其中最高点泥面高程不高于刃脚0.2m。

⑶沉井下沉结果应符合下列标准:

a、倾斜不大于1/50H;

b、位移不大于1/50H;

c、扭角暂定不大于2度;

d、沉井刃脚高程与设计高程误差为+10cm~30cm;

4、填写沉井清基下沉检查证(见附件)准备封底。

附件:

⑴沉井下沉结果(倾斜、位移、扭角、刃脚高程等资料)。

⑵清基泥面标高。

七、水下封底混凝土灌注

1、准备工作

⑴施工配合比准备及配料

根据施工规范有关规定及封底混凝土设计要求强度由试验室派人对使用的水泥、沙、碎石进行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a、水泥应用普通矽酸盐水泥标号应相当于封底混凝土强度的2倍以上有效期以内的水泥(标号一般不低于400号,初凝时间不小于2小时)。

b、沙:

中沙含泥量不大于5%。

c、碎石用5~40级配要均匀。

最大料径不大于导管直径的1/4,并不大于6厘米,含泥量小于2%,试验强度符合要求。

d、拌合用水可用沉淀后的江水。

应备够材料,在对备料检查合格的基础上试验室试拌,并提供合比选定单,交有关部门审查批准。

因封底混凝土的水下强度要求为150级空气中可按200级作配合比。

在施工前一天试验室根据材料情况提供施工配合比,交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根据拌合机容量及现场吊机起重能力与试验室共同商定每盘混凝土的产量。

⑵机具设备的检查

对灌注封底混凝土使用机具(吊机、拌合机、振动器。

导管导练等)在施工的前一天应进一步检查维修。

各负责司机应保证机械处于良好状态。

各项设备也应确保良好,以保证封底混凝土的灌注不间断。

⑶导管及木球等设备的准备。

封底混凝土的灌注采用垂直导管提升法,因此需做如下试验及检查,将结果记入工程日志。

a、导管采用φ250mm,拼装长度应比沉井的高度增加1~1.5米,顶部应有足够供拆除的1米导管数节以备随着封底混凝土的增高而拆除。

b、导管拼接处混凝土清除干净,垫厚度适当的专用胶垫,接好用木球做通过验试,然后做压水试验,导管试压时的水压可为导管入水后实受水压的2~2.5倍,或按下式计算:

P压=0.1K(混凝土H1-r水H2)

式中:

P压=导管试压时水压Kg/cm2

K=安全系数可取K=2

r混凝土=混凝土容量T/m3

H1=导管内混凝土高度.米

r水=水的容量T/m3

H2=沉井内水深米。

当导管内水压达到要

求压力时,停5~10分钟,观察所有接头及导管焊接处是否漏水,不漏即为合格。

c、当导管较长导管内混凝土堵塞而提升时接头螺栓受到较大拉力,水压又大有可能造成漏水,所以当导管较长时(>30m)应做拉力试验。

d、导管数目应根据封底混凝土数量,导管工作面积及施工规范中有关规定确定,引桥沉井每井孔布置一根导管,每根管用油漆划好尺寸,以便测量导管埋入深度。

e、

木球直径为φ230mm±2mm。

具体尺寸及要求如下图。

f、冲孔器直径为φ240mm并具有一定重量。

⑷封底设备安装

a、由技术员抄平。

划出封底架下工字钢位置。

并垫平两片工字钢相对高差不大于1cm,应尽量做到封底架中心与沉井中心重合。

b、安装底层封底架。

四个支点垫平放稳。

c、插封底导管。

封底导管口应离开泥面一定高度(>50mm)导管用卡箍卡好。

导管重量放在两侧工字钢上。

d、安装第二层封底架及储料斗。

e、测量封底架底层及导管两侧工字钢顶高程记入工程日志。

以备封底时换算封底混凝土顶面高程用。

⑸砍球前的最后检查及准备

a、准备好封底记录

b、准备测量绳及测量锤七根,测锤比重应为1.5测绳尺寸用钢尺进行复核。

其误差不大于5cm。

c、试导练、斗门、振动器,吊机试运转

d、测量封底前的泥面高程,记入封底记录

e、木球放入水中浸泡导管初步定位,导管底口离开泥面30~35cm,并用冲刷器作通过导管试验,然后用工作灯或手电筒检查导管内水面有无杂物并进行清除。

2、封底混凝土拌合

⑴拌合前机械进行试运转。

检查设备完好情况,一切就绪后由工点技术负责人通知拌合混凝土。

⑵司机根据试验室提供的产量配合比配料。

拌合时间应较一般混凝土为长。

材料全部进入拌合机起到开始出料止。

拌合时间不应少于:

400公升拌合机不少于75秒。

800公升拌合机不少于90秒。

⑶拌合的混凝土出拌合机后的混凝土陷度为18~22cm1.5小时后的坍落度应保持15cm以上。

相对泌水率不大于2%,如远距离较远天气较热应做坍落度损失试验,必要时可调整陷度。

⑷封底混凝土长距离运关,特别是夏季高温季节,须在墩位附近进行二次搅拌,以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

⑸拌合机的台数及产量要满足混凝土面上升速度25cm/小时的要求。

每小时产量不少于14平方米。

⑹混凝土生产过程中试验室值班试验员应经常检查混凝土配料、坍落度是否满足要求,发生混凝土质量不符合要求时,试验员应立即报告工地值班领工员和技术员。

3、混凝土的运输

运输混凝土的储料斗应严密不漏浆,运输道路应尽量平稳以减少混凝土的离析现象。

封底混凝土的延续运输时间最长不超过45分钟。

4、储料及砍球

⑴要求储料斗的混凝土储料量大于8立方米。

方能砍球,以保证砍球后导管埋入20cm以上。

⑵安装木球:

先在木球所夹麻布片涂上肥皂水向上卷起再放入导管,木球顶面在喉管以下10cm。

木球四周用2:

1水泥浆灌注满。

木球绳尾固定于砍球扁担上。

绳孔处用麻布盖好,防止混凝土进入绳孔。

⑶储料时间不宜超过45分钟,大储料斗满时,开放斗门将混凝土流入导管,在储料斗放满并吊一斗等待,工作人员各就各位准备砍球。

⑷砍球:

由值班技术员或领工员下令砍球,砍球后储料斗门开放,使混凝土不停顿地流入导管,持木球挤出导管,立即松下10~20cm以增加导管埋入深度。

⑸砍球顺序:

先砍基面较低的一根,根据砍球后导管埋入深度(30~50cm)及混凝土的流动情况,决定第二根导管砍球的时间。

⑹导管供应混凝土应不停顿进行,一般停顿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当导管埋入较浅不宜提升时,应30分钟活动一次。

提升10cm再落下10cm。

⑺砍球后待储料斗放完立即测量混凝土面高程并用工作灯检查导管是否漏水,检查结果记入工程日志和灌注记录。

⑻导管正常埋放深度在50~100cm为好。

封底混凝土顶面高程每30分钟测量一次,混凝土的坡度应控制在1:

5~1:

3之间。

⑼每次提升导管的高度不应超过20cm。

⑽为了使隔墙下混凝土填满最好使混凝土由一侧挤入防止形成水囊。

⑾故障处理:

如在砍球时发生卡球导管堵塞现象。

立即准备另一导管砍球,并积极处理拆开导管把漏斗内混凝土排出沉井以外或把导管提出混凝土面进行第二次砍球。

两球砍完在灌注过程中发生导管堵塞立即测量混凝土面高程,同时提升导管,导管最好不要提离混凝土面,同时向队主管工程师及处有关部门报告。

如在混凝土顶面仍低于刃脚可采用二次砍球。

如封底混凝土顶面已高出刃脚处理时应特别慎重处理过程,处理前后混凝土面高程均应详细记入工程日志。

5、封底混凝土收尾工作

⑴封底混凝土按设计厚度另增加20cm,封底结束应全面复核混凝土面高程。

⑵封底结束后,两导管提离混凝土面50cm以上,开震动器,同时导管内充水。

直到导管内外水面平衡,继续灌水,导管内水位不再升高为止,然后用冲刷器通过导管一次。

⑶冲洗储料斗

⑷拆除封底架

6、检查封底混凝土面竣工高程

封底后第二天由测量组测量封底混凝土顶面竣工高程。

7、资料统计与分析

⑴混凝土产量、分配情况,混凝土面增长情况、导管埋入深度,应详细记录。

⑵灌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经过应记入工程日志。

八、立模工程

立墩身钢模

⑴承台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准备立墩身钢模。

⑵承台凿毛并冲洗干净,测量组放出桥墩中线,钢筋工搬直预埋钢筋。

⑶抄平。

由值班技术员按木工所弹横板线抄平。

计算出墩身钢模各支点处应垫高度,交立模工班。

⑷模板调整。

消除接缝处灰浆,紧好螺栓,检查尺寸,涂好脱模剂,分层放出墩身钢筋的箍筋、安装钢筋脚手。

⑸立墩身钢模。

墩身钢模系分段整体吊装。

底段立好后应检查中心尺寸,模板偏差符合要求后接立钢模,钢模立完后立模工班应按所列标准进行检查:

a、钢模中心前后左右尺寸与设计尺寸最大误差为±2cm长度亦不超过2cm。

b、接缝处密合不漏浆。

c、全部螺栓及销钉打好上紧。

⑹模板检查验收

测量组检查钢模尺寸。

总尺寸±2cm模板中线与设计中线误差±2cm,并划好墩身混凝土标高线。

⑺安装墩身钢筋。

⑻冲洗堵缝

⑼填写检查证。

准备灌注墩身混凝土。

附件:

模板检查资料

钢筋资料

2、立墩帽钢模

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上时立墩帽模板。

⑴立模准备:

a、墩身混凝土顶面凿毛冲洗干净

b、模板拼装。

在平台上进行,接缝处混凝土消除干净上紧螺栓,拼好后进行调整。

模板尺寸误差不大于±2cm,涂好脱模剂,油灰嵌缝,螺栓及销钉上好。

c、放立模中线(测量组)

放墩帽支架中线。

由值班技术员抄平两墩帽支架相对高差不大于1cm。

d、吊装好墩帽支架,上好联结角铁,并准备好墩帽钢模支点下铁楔及垫板,弹好墩帽支点标高线。

⑵吊装钢模

模板为整体吊装,装好后检查钢模尺寸,模板中线偏差不大于2cm。

⑶冲洗斗缝

⑷模板检查、验收。

由测量组检查钢模尺寸。

模板中线前后左右尺寸与设计尺寸误差不超过±2cm。

模板标高不大于±1cm。

⑸安装钢筋并检查(见钢筋工程)。

⑹填写检查证。

附:

模板检查资料;

钢筋资料。

⑺吊装灌注台及挂串筒准备灌注混凝土。

⑻墩帽混凝土灌注(见钢筋混凝土工程)。

九、钢筋工程

1、钢筋备料

由物资科根据设计图要求的材质规格、数量备料。

并向施工单位提供钢筋出厂的质量证明书或出厂试验证书。

2、基本钢抽样试验。

可由物资部门委托施工单位,在每种规格的钢筋中,分别取试样二组,送试验室做物理性能试验。

由试验室提供试验报告单,分送施工单位及处有关部门,其试验结果应符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