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文综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15170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4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文综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文综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文综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文综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文综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文综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文综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文综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文综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文综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文综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文综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文综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

沈阳市2016年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

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鲁冰花学名羽扇豆,其根系深广,生命力顽强,能在贫瘠的土壤上生长,最早用作肥料,现主要作为高蛋白饲料使用.图1是目前世界上鲁冰花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

据此完成1—2题。

1.在该国西部,鲁冰花多与小麦轮种,其主要目的是

A。

节省种植土地B.提高土壤肥力

C。

减少病害虫害D。

提高土地利用率

2。

在降水偏少的年份中,图示区域的鲁冰花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美化区域环境B。

提高地下水位

C.弥补牧草不足D。

保障食品供应

读我国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图2),完成3—4题。

3.关于该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A.南部是我国最大黄土分布区

B.夏季风为该地带来丰富降水

C。

附近有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群

D。

地势特征南北较低中间较高

4。

关于3和7自然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3自然带的分布是因为地处阳坡,光照充足

B。

3自然带的分布是因为地处山谷,气候干热

C.7自然带的分布是因为地处迎风坡,降水量大

D。

7自然带的分布是因为地处山坡,水分不足

机器人是指用以取代或协助人类工作、能自动执行任务的人造机器装置,广义上可分为工业用机器人和生活服务用机器人,2016年广东省东莞市发布文件,致力于将该市打造成中国机器人产业先行市,进而使之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

据此完成5—6题。

5。

我国发展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原因是

A。

人们生活中需要用到大最的工业机器人

B。

受劳动人口数量影响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

C。

我国钢铁产量大是发展工业机器人的主因

D.生产工业机器人投资较低,适合我国国情

6。

下列关于东莞市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充足廉价

B。

东莞有世界领先的机器人技术优势

C.临近东亚、东南亚地区,消费市场广阔

D。

可有力推进当地制造业转型和升级

图3为某干旱地区地质剖面图。

据此完成7-8题.

7.关于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caedbB。

cbdeaC。

cabedD.cbade

8.关于该地叙述正确的是

A.岩层未受水平挤压

C。

地势适合修建水库

B.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

D。

断层附近岩层较疏松

图4甲为北半球O地附近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图4乙和图4丙分别足沿纬线mn、经线PQ方向的气压史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9—11题。

9.关于图示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A.风速m地大于n地B。

O地中心气流上升

C。

气压p地小于Q地D.n地此时为东北风

10。

若图4甲所示天气系统在亚欧大陆势力最强时,该季节

A.亚洲东部地区多数河流河漫滩出露水面  B.欧洲西部地区寒潮活动频繁

C.亚洲南部地区受暖湿气流影响降水丰沛  D.欧洲南部地区流水侵蚀较强

11.若图4甲中,该日p、m两地同时日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地日山时树形朝向西北方 B。

昼长p地大于q地

C.o地比n地正午太阳高度大D.p、m两地同时日落

36.(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6所示区域降水丰富,且南部多于北部(大致以虚线为界)。

该区域铝土、石油、锰、铜等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尚无客运铁路.政府计划发展联系沿海和内陆的铁路网络。

(1)试分析圈示区域南部降水量多于北部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列举该区域可能发展的工业部门。

(4分)

(3)分析河流对该区域发展炼铝产业的有利影响.(6分)

(4)图示区域计划发展联系沿海和内陆的客运铁路,你是否赞成,请阐述理由。

(6分)

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大连金普新区.该区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技术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新区工业增加值占大连市的39.2%,全区森林覆盖率较高,湿地面积较广,水域生态资源种类多样,作为东北重要的国家级新区:

具备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深化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基础和条件,图7、图8分别示意大连市人口数童变化趋势和金普新区地理位。

(1)描述大连市人口的变化趋势并提出应对该趋势的措施.(10分)

(2)指出建设金普新区的主要区位优势。

(5分)

(3)分析受新区建立和发展的影响,大连市人口可能出现的变化及原因。

(9分)

42.(10分)旅游地理

近年来,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多地采用了“周五下午+周末"的2。

5日休假模式,伴随我国私家车数量的爆发式淆长,因时间相对充裕,其旅游半径已扩展到城市周围三四百公里甚至更远,预计大城市周边旅游经济圈将被进一步激活。

简述为应对该旅游消费需求,旅游部门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43.(10分)自然灾害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的一种自然现象。

下表为亚洲两个地点地震后的统计数据。

对比两地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44.(10分)环境保护

“农光互补”是指在拼地上架设光伏面板,面板下方耕种喜阴作物的发展模式。

该模式实现了“上方清洁发电,下方高效种植”的光伏发展和农业生产双赢。

图10示意我国东部某农耕区的“农光互补”景观。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该生产模式的优势.

 

地理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1.B  2.C  3.D  4.C  5。

B  6。

D  7。

A  8。

D  9.B  10.C  11.A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36.

(1)南部受赤道低气压影响时间比北部长,降水多(2分);东北信风从海上带来丰富的水汽(2分);受地形抬升影响(地势南高北低)迎风坡降水较多(2分)。

(2)采矿业(铝矿业等)、有色金属冶炼业、石油加工业、森林采伐业、木材加工业、水电等。

(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

(3)河流有航运(运输)功能,利于原料及产品的输送;该地河流密布,水量(径流量)大,可满足工业对水量的需求(河流具有供水的功能);该地水力资源丰富,可满足炼铝工业对动力的需求;河流多且水量大,利于降解污染。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4)赞成。

理由:

提高沿海和内陆的交通通达度;缓解客运需求增加的压力;方便与周边国家沟通(加强区域联系);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不赞成。

理由:

国土范围小,不适宜建设长途运输的铁路;投资大,建设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工期长;铁路建设破坏生态环境;加剧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小.(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37。

(1)趋势:

劳动人口数量下降(2分);老龄人口数量上升(2分);措施:

建设和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为老龄人口创造再就业机会;落实国家延迟退休的政策;落实国家放开二孩的政策;鼓励人口迁入;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布局等。

(措施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2)临近韩国、日本,地理位置优越;产业(工业或经济)基础雄厚;科技实力较强;交通便利;战略地位突出;生态环境优良;国家政策支持等。

(每点1分,需答出5点)

(3)变化:

迁出人口减少;迁入量增加;高素质人才数量增加;老龄人口比例相对降低(老龄化减缓);青壮年人口比例增加(或数量增多)(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原因:

经济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2分);所以新区的建立促进了大连经济发展,吸引外来人口,留住本地人才,老龄人口比重相对降低,青壮年人口比例或数量增加(扣题给1分)。

42。

措施:

加大投入,加强景区景点建设;加强景区道路和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加强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及管理;采取降低门票价格等优惠措施,吸引更多游客;加强旅游宣传,扩大景区知名度;提倡文明参观,保护景区环境;完善治安和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每点2分,答出5点即可)

43。

两地差异:

中国四川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多于尼泊尔博克拉地震(2分);经济损失总额大于尼泊尔博克拉地震(2分)。

差异原因:

四川地震震源深度浅,对地表的破坏性大;四川震区人口密度大,人口数量多;四川地震震中区经济更发达;防灾减灾意识薄弱,应急措施不足.(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44.改善农村能源结构;缓解农村用能问题;光能清洁可再生,可改善大气质量;减轻煤渣堆放造成的土地退化和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减轻农民能源支出成本;提高作物产量、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土地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价值;提高土地利用率(缓解发展新能源和大量占地的矛盾);减轻煤炭发电的资源压力。

(每点2分,答出5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