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16357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docx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docx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一日活动的组成

2.一日活动设计

3.一日活动常规管理

4.一日活动的有效实施

一、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成

1.根据活动性质相对划分为:

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

2. 各类活动在幼儿发展中都具有特殊的价值,需要科学安排、有机联系。

(一)生活活动

生活活动是幼儿在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幼儿生命基本需要的活动。

具体包括:

入园、盥洗、餐点、饮水、入厕、睡眠、散步、离园等环节。

(二)游戏活动

生活活动是幼儿在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幼儿生命基本需要的活动。

具体包括:

入园、盥洗、餐点、饮水、入厕、睡眠、散步、离园等环节。

(三)学习活动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发起的、采用集体活动形式组织的师幼互动活动,或在教师引导下的同伴互动活动。

旨在促进幼儿同伴分享交流,提升幼儿经验,强化学习体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

二、一日计划的制定

1.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日计划就是教师为组织一日活动或半日活动而准备的书面计划,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

2. 制定日计划既可以减少教师组织活动时的不确定性,又可以使“一日活动皆课程”理念借助于对日计划的构思和运作,切实落实到每日活动之中。

三、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管理

(一)什么是“常规”

1.需要经常遵守的规则和规定。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幼儿园应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生活常规,并坚持执行。

(二)幼儿园为什么要有“常规”

1.幼儿园是幼儿共同生活的场所,为了保证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需要制定必要的常规来保证各种活动的顺利进行。

2. 制定常规的目的不是要通过“捆住”幼儿的手脚让他安静、听话,而是帮助幼儿在活动中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互不干扰,做事有序。

3. 班级常规的建立,无论对于班级保教质量,还是对于幼儿自身发展,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四、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有效实施

1.常规一:

来园——快乐的一天开始啦

(1)常规要求:

l 准时来园。

l 主动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和家长说“再见”。

l 有顺序地完成来园的常规活动,如洗手、漱口、搬椅子、晨间活动等。

(2)来园问题及对策

镜头一:

很难说“再见”?

   早上妈妈送孩子来园,孩子在妈妈的要求下有礼貌地跟老师问好。

老师笑眯眯地拉过孩子的手,说:

“跟妈妈再见!

”孩子低着头,一声不吭。

妈妈说:

“妈妈走了,快跟妈妈说再见?

”孩子嘴巴一张,“哇”地哭了起来。

对策:

不要太强求,帮助幼儿减少分离焦虑。

镜头二:

遇到“爱聊天”的家长?

   早上送孩子来园,家长不着急上班,在教室门口拉着老师说自己孩子的事,说了好几分钟,还聊个没完。

教室里的孩子已经开始吵闹了,老师又不好意思描拒绝家长。

对策:

再约时间详谈。

2.常规二:

点名——今天我来了

(1)常规要求:

能够用好听的声音积极应答。

喜欢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自己来园了。

逐渐关注班级的出勤人数,以及未来园的幼儿。

(2)点名问题及对策

镜头一:

不敢回答?

   小班孩子刚刚入园不久。

每次老师组织点名,点到“王图图”,下面都没人回答。

老师提高音量,再叫“王图图”,还是没有声音。

老师走到王图图面前说:

“图图,老师点你的名字,你要说声到。

”孩子这才轻轻地说:

“到。

”声音轻到旁边的孩子都听不清。

对策:

在游戏中点名。

(如:

兔妈妈找宝宝)

镜头二:

没意思?

   大班教师在进行点名,点一个幼儿的名字好几遍才听到回答。

老师问:

“为什么叫你好几次才回答?

”幼儿嘀咕:

“我没听到……”旁边的孩子说:

“老师,他刚才在玩纸!

对策:

换种方式来点名。

3.常规三:

洗手——正确洗手更健康

(1)常规要求:

能够按正确的方法洗手,穿长袖衣服时知道卷袖子。

饭前便后、手脏时能主要洗手。

人多时,知道按顺序洗手。

知道节约用水,洗手后将水龙头关紧。

(2)洗手问题及对策

镜头一:

不认真?

   户外活动回来,老师要求孩子们洗手。

两个孩子跑进盥洗室没十秒钟就 出来了。

老师拉着他们的手一看,手指缝里的脏黑根本没有洗干净。

对策:

用“不认真洗手的危害”事实说明问题

镜头二:

太集中?

    餐前,老师一声令下:

“小朋友洗手!

”孩子们哗一声集体冲向盥洗室,小小的洗手池旁挤满了孩子。

进去慢轮不到的孩子在离水池远远的地方等着,往水池挤的几个孩子大叫起来:

“老师,XXX推我!

”“老师,XXX挤我!

对策:

分散进行,减少消极等待。

4. 常规四:

进餐——我要快快长大

(1)常规要求:

会正确取餐具。

进餐姿势要正确。

安静专心地进餐,做到“三净”。

用正确的方法表示自己的需要。

餐后按顺序整理、清洁。

逐渐能够接受并喜欢吃各种食物,不挑食。

(2)进餐问题及对策

镜头一:

摸摸这,摸摸那?

   一个男孩子洗完手等待用餐时,闲不住,小手在衣服上拉一下、鞋子上摸一下,看到旁边女孩子戴着的头花,又伸手去动一动。

过一会儿,又把手指伸进鼻孔里抠。

对策:

玩手指游戏,保持餐前小手清洁。

 

《小猴爬大山》

手心搓手心,搓呀搓,拼出沫沫白花花。

手心搓手背,搓呀搓,搓出沫沫白花花(左右手各搓一次)

有一只小猴来爬山,爬呀爬,爬呀爬,

爬到山尖了,(小手从手腕转圈向上转到手指尖)

扑通,掉进山谷里,(一只手洗另一只手的手缝)

跳呀跳,跳呀跳,跑呀跑,跑呀跑,(左右手各搓一次)

终于跑出了山谷。

(搓完双手分开)

 

《别让龙头流泪水》

一滴水,一个点,一只蚂蚁喝一年。

十滴水,一条线,两只蚂蚁能划船。

小朋友,不浪费,别让水龙头泪涟涟。

镜头二:

掉得哪儿都是?

   午餐时,孩子吃得很欢,老师一再提醒:

“小朋友,吃饭的时候不要把饭菜掉出来。

”但教室里仍然一片狼藉,桌面上、地上、衣服上到处都是掉出来的饭菜。

对策:

放置公用垃圾盘,游戏引导,及时清理。

5. 常规五:

擦嘴——不当“小花猫”

(1)常规要求:

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擦嘴。

擦嘴后,能将用过的擦嘴毛巾放回固定的地方。

镜头:

擦不干净?

   用餐后,幼儿拿起擦嘴小毛巾放在嘴巴上,随便抹两下就放了回去,脸上的饭粒照样还在。

对策:

教方法,照镜子。

6. 常规六:

漱口——“咕噜咕噜”真有趣

(1)常规要求:

能够接适量的漱口水,最少漱两次。

漱口后,对准水池吐出水。

(2)问题及对策

镜头一:

太马虎?

   教师不提醒幼儿去漱口,幼儿就不去。

漱口时,幼儿拿起水杯随便“咕噜”一下就吐掉,算是完成任务了。

对策:

亲自看看漱口水。

7. 常规七:

喝水——多喝水更健康

(1)常规要求:

知道正确使水杯的方法,保持水杯的清洁。

接适量的水,尽量避免将水洒在地上。

人多的时候主动排队接水。

口渴时能够主动喝水。

(2)喝水问题及对策

镜头:

我不要喝水?

   有的孩子不喜欢白开水淡味,老师叫他喝水时总是说:

“我不要喝水。

”在老师的要求下接了水,也只是随便喝一点就偷偷倒掉。

对策:

游戏、儿歌来引导。

8.常规八:

入厕——不要紧张哟

(1)常规要求:

逐渐学会自理大、小便,避免将大、小便排到便池外。

小班末期学习自己擦大便,中班开始能自己擦干净,并按规定取纸,不浪费厕纸。

便后记住冲水、洗手,并将衣服整理好。

能用语言表述入厕时遇到的问题,大班幼儿在较长的集体活动前,能够主动入厕。

(2)入厕问题及对策

镜头一:

忘记冲水了?

   走进厕所,冲出一股臭味,原来是林林刚才大便后就走,忘记冲水了。

老师问:

“林林,刚才是你拉大便了吧,怎么没冲水啊?

”林林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忘记了!

对策:

给冲水按钮加个小装饰。

镜头二:

不敢在幼儿园入厕?

   小班幼儿刚入园,不喜欢在幼儿园入厕,常常会有尿裤子、拉裤子的情况发生。

家长抱怨老师不把孩子照顾好,连个厕所都不让孩子上,还拉到裤子上。

老师觉得莫名其妙:

我已经叫孩子入厕了,可孩子不肯去,我有什么办法?

对策:

装饰厕所环境,提供必要的支持。

9. 常规九:

午睡——做个甜美的梦

(1)常规要求:

睡前入厕,进入午睡后后保持安静。

逐渐学会自己脱衣服,并把衣物叠放整齐放在指定位置,上床前将鞋子摆放整齐。

睡姿正确。

安静起床,迅速穿好衣服鞋袜,找老师检查衣服。

能够逐渐独立入睡,不影响他人。

(2)午睡问题及对策

镜头:

带着玩具睡?

   小班刚入园,甜甜带了一个布娃娃放在幼儿园,每天午睡时一定要抱着 布娃娃睡。

老师一旦把布娃娃拿走,她就哭着不肯睡。

小琪则带了一个小橡皮球,睡觉时一定要捏在手里才肯睡,老师每天在他睡着后才能轻轻地把球从他手里拿走。

对策:

给玩具找个家。

10.常规十:

坐姿——谁的样子最精神

(1)常规要求:

养成良好的坐姿。

能够注意安静地倾听教师及同伴说话,不随意打断别人。

(2)坐姿问题及对策

镜头:

“小自由”?

   小新聪明伶俐,可就是管不住自己,总是把老师提出的要求当耳旁风。

老师组织集体活动时要求幼儿坐在小椅子上,可小新却一会儿趴到地上,一会儿站起来,

对策:

逐渐提高要求,游戏中学好样。

11.常规十一:

上下楼梯——小心别摔倒

(1)常规要求:

能按照预定的规则上下楼梯。

注意力集中,保持安静,一个跟着一个走。

上下楼梯逐级走,不跑、不跳、不推、不挤。

(2)上下楼梯问题及对策

镜头:

没有老师看着我?

   大班的活动室在三楼,楼层相对比较高,上下楼梯时,老师在队首,往往看不到队中间或队尾的孩子。

小皮走楼梯时发现老师看不到他,于是就倒着跳台阶,结果跳空台阶摔倒了。

对策:

讨论规则,多请几个“小老师”。

12.常规十二:

排队——从小学会有秩序

(1)常规要求:

听到排队信号后,能以较快的速度安静地站成一队或几队。

能调整自己的位置,逐渐将队排直。

排好队以后不来回换位置。

(2)排队问题及对策

镜头:

不会排?

排不直?

   幼儿初学排队,受生活经验及空间方位感发展的限制,很难排成一排,常常需要老师一个一个地帮幼儿排到位。

可刚排好,往往队伍又歪歪扭扭,有时就像盘起长龙。

对策:

贴标志,游戏引导。

13.常规十三:

离园——快乐的一天结束了

(1)常规要求:

l 能够将自己的物品整理好。

l 离园前,能自主地选择便于收放的玩具进行相应的活动,离园时能将玩具放回原处。

l 家长来接时,主动向家长问好,与教师、同伴告别。

l遵守幼儿园的规定,按时离园。

(2)离园问题及对策

镜头:

无所事事,消极等待?

   下午户外活动结束,回到活动室,离园时间,老师让孩子们坐在位置上休息,安静地等待家长来接。

孩子们休息了没一会儿,就开始玩闹,几个男孩子跑来跑去,老师又大叫着让孩子们坐回位置上。

对策:

自选易收的玩具,或进行教学活动延伸。

一日活动实施中的常见问题例举

1.一日环节中时间的隐性浪费。

2.重集体教学,轻生活环节。

3.强调集体规则,扼制个性发展。

4.教师指令运用失当。

一日生活皆课程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充分挖掘一日生活中所蕴藏的教育价值,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探索、创造和表现的机会,优化幼儿一日活动,科学整合、有机组织,在每一日活动中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成长。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的格言:

“我听到的会忘记,

我看到的能记住,

我做过的才能真正明白!

一日生活中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上传:

万巧莲    更新时间:

2013-11-2121:

14:

38

[摘要]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充满着丰富的教育契机,但当前幼儿园教育缺乏对儿童生活的深入理解,武断地将儿童完整的在园生活分割为学习与生活两部分,忽视了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整体性。

为改变这种现状,幼儿园教师应转变自身有关幼儿园课程和幼儿生活的观念,提高自身对幼儿日常活动中教育契机的敏感性,使幼儿在不断重复的日常活动中也能获得良好发展。

  [关键词]幼儿生活;生活教育;教育价值

  幼儿的一日生活本来是完整的,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节律,和我们成人一样具有独特的生活品质。

但儿童在幼儿园的生活往往被成人依据成人世界的时间,人为地分成了学习、生活等部分,其中学习受成人的完全掌控,变成了有目标、有计划的教育过程,相比之下,生活活动则成为了各种学习活动的“过渡环节”。

这种人为地割裂幼儿完整生活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儿童成长的整体性和自主性,忽视了儿童日常生活中蕴含着的各种教育契机。

  一、儿童生活的本质特征

  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角度出发,将人的生活依次划分为:

1 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2 为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3 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4 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5 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

…美国哲学家杜威则指出,生活是个体的和种族的全部经验,包括了个体和群体的各种活动。

其中,个体的经验是有限的,群体的经验却在不断地延续之中。

根据经验的不同范畴,杜威进一步将生活分为习惯、制度、信仰、胜利和失败、休闲和工作等。

在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的论述中,生活是指人类所有的实践。

他曾指出:

“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其范围之广实与教育等”,具体来说生活可以包括职业、消闲、社交、活动等方面。

综合这些论述,本文认为所谓儿童生活指的是儿童通过内化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发展并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动过程。

  就儿童生活的本质而言,首先,儿童生活既是文化活动,又是人化活动;其次,对儿童的生活而言,文化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简化的东西,既有以符号形式再现的文化,又有以实物形式反映的文化;第三,儿童的生活是一种具有自然属性的生活,本身没有直接的社会性目的;第四,儿童的生活是一种日常生活,具有自在性特征。

儿童生活不同于制度化生活,如果用后者代替前者,那么儿童的生活将是没有童心、童趣的;第五,儿童生活是儿童的存在方式,是儿童成长与发展的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儿童生活的主要特征:

儿童的生活具有生长性或发展性的目的;儿童生活的方式具有游戏的性质;儿童生活的内容涉及整个生活世界,且具有整体性。

  幼儿园一日生活是构成幼儿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幼儿园一日生活可以按照时间段或者活动内容分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如日常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这些活动本质上具有共同的属性,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整体,任何对幼儿园一日生活进行武断划分的行为,都会割裂这种整体性,违背儿童生活的本质目的。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不仅应满足幼儿基本的生理需要,还应提供各种教育,引导幼儿发展。

幼儿每天都会从各种必不可少的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很多最基本的生活经验,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发展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素质。

相比之下,正式的集体教学活动只是儿童在园一日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应提高对日常活动中教育契机的敏感性,不失时机地在日常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在不断重复的日常活动中也能获得发展。

  二、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教育形态

  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在客观上存在诸多形态,如集体游戏、集体教学活动、常规性的休息、盥洗等,但无论何种形态,彼此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共同构成幼儿在园完整的教育生活。

依据儿童生活的本质,这一完整的教育生活又必然包含着一些共有的教育形态,如幼儿的教育生活是游戏化生活,是形象、具体、生动的生活。

因此,教师要充分实现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必须关注幼儿生活的各种教育形态,并有意识地对幼儿在园一日生活进行有效干预和组织。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

“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等。

由此可见,幼儿生活不能被简单地划分为正式的学习生活和幼儿自发的日常生活,而应将之作为一个共同的教育整体来看待。

  但目前在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正式的集体教学活动之外的幼儿生活常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不仅没有引起教师们的足够重视,而且对相关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也没有明确的目标,生活活动与教育活动脱节,未能将幼儿普通的生活环节纳入有意识的教育活动中,没有与幼儿的终身发展相衔接。

除此之外,在幼儿普通的生活环节中,教师更多地是进行班级管理,并且在环境创设与规则要求等方面缺少人文关怀,未能意识到儿童生活是一种游戏化、生动形象的生活,教师只是片面要求儿童遵守成人世界的秩序和规范。

可见,我们有必要重提重视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教育价值,把幼儿一日生活中所隐藏的、潜在的“教育契机”提升到显性层面上来,要求教师遵照儿童本来的生活形态组织教育活动,深入挖掘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以对儿童施加全面的教育影响。

  三、转变教师观念。

实施生活教育

  幼儿教师要真正意识到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关键是实现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打破自身对幼儿园教学和幼儿生活的模式化认识,真正把渗透式的教育落到实处。

具体而言,这要求教师至少实现以下两种观念的转变:

  

(一)课程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幼儿园课程一般指的是高结构的学习活动,或者是园所开发的特色教育活动。

这种课程往往被当作儿童在园一日生活的重点,从而与儿童的普通生活区别开来。

但是现代课程理念却强调一日生活皆课程,即幼儿的一日生活本来就是课程的一部分。

课程和生活的这种统一性和相融性要求教师进一步转变有关课程的一系列深层次观念,包括对课程实施节点的划分、课程实施方式的设计、课程内容的有意识开发等。

教师要意识到幼儿从一人园开始就已处于课程实施的范畴中,就要去思考针对不同年龄班的儿童在园的各个环节应当确立什么样的目标;在具体的实施中应当如何安排活动内容;如何进行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的创设;怎样调整家园沟通方式与途径;如何指导家长配合园所教育,将教育成果扩展到幼儿的家庭生活与社区生活中去;如何更好地对幼儿进行评价等。

这都要求教师全方位地转变传统课程观念,能更深刻地领会课程的价值与功能。

  

(二)对幼儿在园生活认识的转变

  幼儿的生活是完整的、连续的,教师不能只关注儿童在园时正式的集体教学时间段内的生活,甚至不能只关注儿童在幼儿园园内的生活。

儿童成长在时空上是一个连续体,儿童所生活的不同场所和空间在儿童成长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的教育场,同时儿童自身的生命发展节律也是连续的,因此,教师就不能只关注幼儿3—6岁这个阶段的各种习惯的养成,更要关注儿童生命全程的发展,并且关注儿童在园一日生活中的身心发展同儿童在其他生活场所中的个人成长之间的连通性。

基于这一理念,我们应将完整的、真实的生活意义和价值展示给儿童,而不只是借助生活的形式,挑选适合制度化教育的生活片段,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

教师实现对幼儿在园生活认识的转变,根本上就是要在生活活动的目标、内容、实施上不仅体现园所管理的要求,更要体现人类社会生活的目标,在内容上进行相应的拓展,并为幼儿提供多样的教育环境,将教育的成果扩展到家庭与社区中去,以此突破园所的“围墙”,使幼儿在园内外的社会生活真正实现统一与贯通。

来源:

学前教育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