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范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21486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5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预案范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应急预案范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应急预案范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应急预案范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应急预案范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应急预案范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应急预案范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应急预案范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应急预案范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应急预案范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应急预案范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应急预案范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应急预案范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应急预案范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应急预案范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应急预案范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应急预案范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应急预案范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应急预案范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应急预案范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急预案范本.docx

《应急预案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预案范本.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应急预案范本.docx

应急预案范本

机械行业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为了规范机械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明确各单位应急救援职责,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映快捷的应急工作机制,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及时有效的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社会影响,根据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机械行业应急救援预案。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6年6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2)《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务院2006年1月8日发布,自2006年1月8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自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98年4月29日通过,自1998年9月1日起施行。

(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3年2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68次常务会议通过,2003年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73号,自2003年6月1日施行。

(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6年9月20日发布,自2006年11月1日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6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9号,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自2003年10月1起施行。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企业下例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事故或巨大经济损失,以及性质严重,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安全生产事故。

(1)厂房发生坍塌、脚手架坍塌造成一次3人以上的群体伤亡事故;

(2)铁路、道路发生火车与汽车相互碰撞或发生倾覆、辗压造成一次3人以上的死亡事

故;

(3)机械、电气、起重伤害事故,一次性造成3人以上死亡事故;(4)一次性造成5人以上放射性事故;

(5)一次性造成10人以上中暑、窒息、急性中毒事故;

(6)一次性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100万元以上损失的火灾、爆炸事故;(7)其它性质较为严重,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安全生产事故。

1.4应急救援预案体系

企业重大、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体系由下向上逐级响应的4级应急预案构成。

1级:

企业《应急预案》;

2级:

企业《总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响应预案》、地区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响应预案》、成员单位《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3级:

成员单位《专项应急预案》,包括《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和《人员密集场所紧急疏散预案》;

4级:

成员单位《现场处置方案》。

 

92

 

1.5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装备、设施和手段,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和人身安全。

(2)统一指挥,分级负责。

在企业应急指挥中心统一领导下,企业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子公司按照各自职责,开展有关事故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3)单位自救与企业救援相结合。

各单位要建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的分预案,查找、

分析、评价危险因素,确定重点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目标,制定措施对策和应急救援预案,

对安全生产事故处置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报告,努力减少事故损失和事故的影响范围。

(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

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5)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坚持事故应急救援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与培训等工作。

(6)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民主决策。

依靠科学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装备、设施和手段。

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救援预案的学科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依靠科学进步,采集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多元化获取事故区域的各种信息、数据,科学决策,提高应急救援的处置技术和水平。

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2.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通过对企业各生产场所危险分析和识别,初步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可能导致以下重、特

大安全生产事故:

火灾、爆炸、毒物泄露、中毒、机械伤害、物体打击。

每个危险源一旦发

生安全生产事故,将会给企业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灾害。

若不能有效进行安全监控,易构

成引发群死群伤或重大损失及严重社会影响的安全生产事故条件,形成重大安全生产的危险

源。

某机械行业的危险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制氧系统及氧气储罐区、10KV以上变电站、200

吨以上大型冶炼合浇和大型装配交叉作业生产涉及设备设施场所、化学品库房、真空注锭生

产场所、大型工业锅炉、各单位二级油库、火炸药弹药库、三类大型容器气密性试验、储存

量在10吨以上热处理淬火油池、丙烷储存点、油站、动能分公司天然气配气站等。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企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组织机构见图3.1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组织机构框图。

3.1.1应急指挥中心

总指挥:

总经理、党委书记

副总指挥:

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其中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总经理任第一副总指挥。

成员:

副总经济师、副总工程师、副总会计师、工会副主席、总部机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3.1.2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

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由企业办公室(党办)和综合管理部组成。

主任:

办公室(党办)主任、综合管理部部长

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要安排24小时值班接警,地点设在企业值班室,应急电话:

(略)。

3.1.3现场应急指挥部

现场应急指挥部是应急指挥中心的临时派出机构,现场指挥由应急指挥中心指派。

当现

 

93

 

场指挥丧失指挥职能时,应急指挥中心应立即指派或由现场᳔高领导接替。

3.1.4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专家组

根据应急工作的实际需要,应急指挥中心应聘请有关专家,建立本企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的专家库。

在应急状态下,可挑选就近的应急救援专家组成专家组,协助本企业对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置。

 

图示企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管理流程走向应急指挥中心

4预防与预警

技术支持走向

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

总部机关职能部专家组

 

现场应急指挥部

3.1某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组织机构框图

3.2指挥机构职责

3.2.1应急指挥中心

应急指挥中心是企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的᳔高指挥机构,负责本企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工作,职责如下:

(1)接受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及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请示并落实指令;

(2)审定并签发企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3)下达预警和预警解除指令;

(4)下达应急预案启动和终止指令;

(5)审定本企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的指导方案;

(6)确定现场指挥部人员名单和专家组名单,并下达派出指令;(7)统一协调应急资源;

(8)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负责向国家政府主管部门求援或配合政府应急工作;在境外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向境外业主、作业者或承包商驻在国政府求援;

3.2.2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

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是应急指挥中心的日常办事机构,职责分工如下。

(1)依据协议,统一协调社会救援力量;

(2)审定并签发向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及政府主管部门的报告;(3)指定新闻发言人,审定新闻发布材料;

(4)组织本企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5)审定应急工作的考核结果;

(6)审批本企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费用。

3.2.2.1办公室

(1)负责应急指挥中心的应急值班工作;

(2)接受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的报告,跟踪事故发展动态,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汇报;

(3)按照应急指挥中心指令.及时通知总部机关职能部门、下属单位和专家组;(4)按照应急指挥中心指令统一对外联系;

(5)负责新闻发布和上报材料的起草工作;

(6)按照应急指挥中心指令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和求援;

94

 

(7)负责应急值班记录、录音和现场应急处置总结的审核、归档工作;

(8)跟踪并详细了解本企业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情况,及时向本企业应急指挥中心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

(9)负责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它任务。

3.2.2.2综合管理部

(1)跟踪并详细了解企业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

(2)组织制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指导方案;

(3)派出现场指挥部的组成人员,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4)负责组织调动和协调医疗救护等救援力量;

(5)按照应急指挥中心指令向对口的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和求援;

(6)负责本企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完善和演练;(7)组织建立本企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专家库;

(8)负责直属企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备案工作;

(9)负责直属企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的监督与考核;

(10)负责对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工作的日常费用做出预算;(11)负责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它任务;

3.2.2.3应急值班人员

在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领导下,应急值班人员应做到:

(1)实行24小时应急值班;

(2)接到下属单位和上级应急信息后,应立即向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领导报告;

(3)跟踪并详细了解应急事故事态的发展和处置情况,随时向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领导报告;

(4)负责领导指令的下达;

(5)做好过程记录和交接班记录;

(6)严格岗位责任制,遵守安全与保密制度;

(7)完成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3.2.3现场应急指挥部

现场应急指挥部在应急指挥中心领导下开展应急工作,职责如下:

(1)按照应急指挥中心指令,负责现场应急指挥工作;

(2)收集现场信息,核实现场情况,针对事态发展制定和调整现场应急抢险方案;(3)负责整合调配现场应急资源;

(4)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和地方政府汇报应急处置情况;(5)协调地方政府应急救援工作;

(6)按照应急指挥中心指令,负责现场新闻发布工作;(7)收集、整理应急处置过程有关资料;

(8)核实应急终止条件并向应急指挥中心请示应急终止;(9)负责现场应急工作总结;

(10)负责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它任务。

3.2.4专家组

专家组在应急指挥中心领导下开展应急工作,职责如下:

(1)为现场应急工作提出应急救援方案、建议和技术支持;

(2)参与制定应急救援方案;

(3)负责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它任务。

3.2.5总部机关职能部门

总部机关各职能部门在应急指挥中心领导下开展应急工作,职责如下

(1)规划发展部

1)跟踪并详细了解自身企业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情况,当应急处置过程中有可能引起或造成环境污染事故时,要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

2)必要时参与制定应急处置指导方案;

3)必要时派出现场指挥部的组成人员,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95

 

4)制定与应急工作有关的年度资金计划;

5)制定与应急工作有关的年度资金计划,参与应急处置有关责任方赔偿费标准的制定,核销应急救援费用;

6)负责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它任务。

(2)综合技术部

1)跟踪并详细了解企业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

2)负责科学研究和应急技术开发项目的审查、立项,划拨专项科技费用,研究成果验收和推广应用工作;

3)参与制定应急处置指导方案,在应急状态下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技术信息支持;4)派出现场指挥部的组成人员,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5)负责集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它任务。

(3)信息中心

1)确保应急指挥中心与下属单位的网络系统通信畅通;

2)按照应急指挥中心指令向对口的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和求援;3)负责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它任务。

(4)党委宣传部

1)跟踪并详细了解本企业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

2)派出现场指挥部的组成人员,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3)承担本企业新闻发言人的职责,组织并审定新闻发布材料;

4)新闻发布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内容详实、及时准确;

5)指导并协助下属单位做好应急中的思想稳定、政策解释,法律法规宣传等工作;6)负责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它任务。

(5)机车事业部

1)跟踪并详细了解本企业机车企业(系统)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

2)参与制定应急处置指导方案;

3)派出现场指挥部的组成人员,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4)负责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它任务。

3.2.6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单位及事故影响单位

事故发生单位及事故影响单位在应急指挥中心领导下开展应急工作,职责如下:

(1)事故发生单位负责先期的工艺处理和事故应急响应,并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及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汇报,向相关单位通报;

(2)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事故状态下的有关现场检测和分析;

(3)事故发生单位负责本单位应急物资的准备以及事故先期应急力量的调动;

(4)事件发生单位和事件影响单位负责本单位各类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写、完善和演练;(5)事故影响单位负责落实接到事故单位通报后的应急措施;

(6)事故发生单位及事故影响单位必须听从应急指挥中心的命令;

(7)事故发生单位及事故影响单位参与制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8)事故发生单位及事故影响单位派出现场指挥部的组成人员,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9)负责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它任务。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企业下属各单位要按照企业的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危险源网络管理体系,认真做好本单位的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监控工作。

特别要加强对易发生事故的重、特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及时分析有关监控信息,跟踪整改情况,对可能引发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信息要及时上报企业。

企业下属各单位要建立并及时更新本单位的重大事故隐患和危险源管理台帐,并上报企

96

 

业。

对危险源发生变化,特别是向不利于安全生产方向发展的情况,各级组织和人员要及时上报,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企业综合管理部负责各单位上报的安全生产事故信息的接受,并进行初步处理、统计分析,必要时上报应急指挥中心。

报告

国家政府

通知主管部门

 

国务院

应急管理办公室

办公室(党办)

地方政府主

综合管理部

规划发展部

企业

应急指挥中心综合技术部

财务部

审计部

企业机关工作部

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

企业文化部(党委宣传部)

纪委(监察部)

直属企业

 

4.2

 

预警行动

 

图4.1

应急指挥中心

 

重、特大安全生产

事故基层单位领导

 

重、特大安全生产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

某企业重特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报告程序框图

机车事业部

客车事业部

货车事业部

多经事业部

海外事业部

企业下属各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部门接到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信息后,要按照应

急预案的规定及时研究确定解决方案,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采取防范措施或启动相应预案。

企业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和企业相关职能部门接到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信息后,要

按照《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第4.1部分的规定做好事故的预测与预警工作。

 

97

 

4.3事故信息报告及处置

4.3.1事故信息报告时限

凡属三级应急响应内的事故或紧急状态信息,事发成员单位须在组织开展应急工作的同时立即电话报告企业(᳔迟不超过事发1小时)总部,2小时内形成简要书面报告。

某企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程序图4.1。

4.3.2事故信息主要内容

事故信息主要包括: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简要经过及原因初步判断,危害物质及理化特性,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当前伤亡、受困人数、损失及预后发展态势,当地应急机构是否实施应急救援等。

4.3.3事故信息处置

企业总部接报应急事故信息后,立即向企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报告,请示启动《应急预案》或进行应急响应备勤;并将Ⅰ、Ⅱ级应急响应事故信息分别向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安监总局上报,Ⅰ级应急响应事故信息加报国务院办公厅。

4.3.4应急信息续报

企业《应急预案》启动后,前12小时实行1小时间隔应急信息续报制,遇有重大情况变化随有随报;12小时以后的续报时间间隔,由企业急响应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视应急态势予以指令明确;应急信息续报直至现场应急结束。

5应急响应

5.1响应分级

5.1.1企业三级应急响应

企业对安全生产事故实施三级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等级及内容如下:

Ⅰ级应急响应

适用于发生造成10人以上死亡的安全生产事故,或危及10人以上生命安全的安全生产事故紧急状态,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或社会危害及影响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

Ⅱ级应急响应

适用于发生造成3—9人死亡的安全生产事故,或危及3—9人生命安全的安全生产事故紧急状态,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较大,或公共危害较大的安全生产事故。

Ⅲ级应急响应

适用于事故危害有扩大趋势,可能出现危及3人以上生命安全,或可能造成影响公众安

全的安全生产事故紧急或临界状态。

由事发成员单位按照应急预案、结合现场实际组织、实施现场应急救援,力争控制紧急事态;当难以控制紧急事态时,果断报请当地应急救援机构实施外部紧急应急救援。

5.2.1启动应急预案

Ⅰ、Ⅱ级应急响应,事发成员单位针对事故性质、类型按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体系系

列启动相关应急预案;Ⅲ级应急响应,事发成员单位应立即启动相应的现场处置方案和专项

应急预案;Ⅲ级以下应急响应由事发成员单位根据现场控制情况决定应急响应状态。

5.2.2现场应急救援要点

事发成员单位应按照先控制后消除,严防次生、衍生事故发生的要求,迅速展开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突出第一时间的:

发现报警,紧急处置,疏散人员,应急救援。

5.2.3现场应急救援指挥

应急救援指挥以现场为主,所有应急队伍、人员都必须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

下,密切配合,协同实施抢险和紧急处置行动;成员单位启动应急预案后,应在安全位置迅

速设立现场应急指挥部,判明情况,调集应急队伍、装备器材,组织、指挥事故应急抢险。

当地政府应急力量进入现场后,应以当地政府为主指挥现场应急救援。

5.2响应程序

当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时,根据响应等级和分级响应原则,按应急响应程序迅速展开事故救援工作(图5.1)。

 

98

 

图5.1某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响应

5.3应急结束

当遇险人员全部得救,事态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次生、衍生事件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指挥部确认,并报应急指挥中心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由现场应急指挥部发布终止本预案命令,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应急结束后,应急指挥中心应指定责任部门完成如下事项:

(1)事件发生单位(部门)按有关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发生、发展、应急救援等情况;

(2)事件发生单位(部门)做好事件现场保护和原始资料收集工作,向事件调查小组移交相关资料;得到事件调查组同意后,方可开始现场恢复重建工作;

(3)现场应急指挥部组织编写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上报应急指挥中心。

应急救援工

作总结报告应作为应急预案评审维护的重要资料。

6信息发布

6.1新闻发言人

(1)企业对外新闻发言人由企业宣传部担任。

(2)现场对外新闻发言人由现场应急指挥部指定。

 

99

 

6.2新闻发布原则

在新闻发布过程中,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内容翔实、及时准确。

6.3新闻发布形式

新闻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提供新闻稿件等。

7后期处置

7.1现场后期处置

现场应急终结后,事发成员单位要实施现场保护,为事故调查、善后恢复做好准备。

地区公司要积极协调地方相关部门、督导成员单位尽快做好各项后期处置工作。

7.2情况报告

事发成员单位于现场应急终结后2天内向本企业提交事故和现场应急工作的过程性简要情况报告;企业总部于随后向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安监总局报告事故和应急工作的过程性简要情况。

7.3应急总结

现场应急工作结束后10天内,事发成员单位须对现场应急工作和效果进行评估、总结,连同对应急预案和应急准备、保障工作提出的改进建议报送集团公司;企业会同相关地区公司形成应急工作总结报告,报送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安监总局。

应急终止后,现场应急指挥部编写的应急总结,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事件情况,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波及范围、损失、人员伤亡情况、事件发生初步原因;

(2)应急处置过程;

(3)处置过程中动用的应急资源;

(4)处置过程遇到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5)对预案的修改意见。

8保障措施

8.1组织保障

企业各级单位应按照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和应急工作责任制,形成简明有效的指挥和工作协调机制;成员单位要按“平战结合”要求,组织、训练好专兼职应急队伍。

8.2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成员单位根据应急预案,配置并完备应急抢险所需的通讯工具、设施器材、物料、急救设备等应急资源,并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急需。

8.3经费保障

成员单位每年度须对应急体系建设,应急费用,维护配备应急设施设备、器材装备等予以必要的预算资金保证。

8.5互动保障

成员单位应当与当地政府建立应急互动保障工作机制。

出现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