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9243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9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

(4)经济增长

资源稀缺性带来的产品的有限性,使得人们目前的生活水平总是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过上更富裕的生活,人们必须谋求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

2.简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假定前提、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等三个方面。

微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对单个经济主体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的分析,即通过个量分析,研究资源如何合理配置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的决定过程就是资源的配置过程。

一方面,人们总是根据产品价格的高低对“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等问题做出相应的选择;

另一方面,要素价格的决定过程就是收入的分配过程。

宏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经被合理配置的基础上,通过总量分析,研究社会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以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常常用国民收入的增长来衡量。

任何国家的收入在短期总是具有波动的趋势,在长期则不断增长。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国民收入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的决定因素,并为减轻国民收入波动,促进国民收入长期稳定增长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故宏观经济学也称作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互相将对方的研究对象当作自己研究的假定前提。

因此,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经济学。

第二,由于总量分析必须建立在个量分析基础之上,故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3、为什么说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对单个经济主体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的分析,研究产品价格与要素价格的决定过程,解释“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与“为谁生产”即收入如何分配等问题,说明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稀缺资源如何在各部门和各经济主体之间得到合理的配置。

实际上,价格的决定过程就是资源的配置过程。

一方面,人们总是根据产品价格的高低对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做出相应的选择;

因此,微观经济学也叫价格理论。

由于价格是在市场上形成的,所以,微观经济学又叫市场理论或市场经济学。

4.运用机会成本说明资源的有效配置。

资源配置应以最小的投人而获得最大的产出,即实现最大的市场利润。

流行的企业决策大都仅着眼于较小的会计成本(固定资产+变动成本)。

这种决策的最大缺陷,就是忽视了机会成本的比较。

使企业决策与资源的优化配置脱钩。

例如:

某企业投资生产A产品,年投入50万元,收入70万元,仅从投人—产出角度分析,净收益20万元,此投资是经济可行的。

但如果生产B产品,年净收益30万元,那么用机会成本标准分析,生产A产品的投资是无效的,这项投资使企业净损失了10万元。

这种损失就是资源配置的损失。

任何资源都具有稀缺性。

在经济活动中,对每一种资源的使用都必须充分考虑机会成本,以最有效的利用替代其他用途,力争获得最大的资源配置利润(本例为10万元),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5.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它们是如何影响商品需求的?

关于商品的自身价格。

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

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

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对于大多数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

相反,当消费者的收人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

关于相关商品的价格;

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与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关于消费者的偏好。

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关于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

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未来下一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

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将来下一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

6.均衡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2)均衡价格的形成。

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

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

一般说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均衡的状态会逐渐消失,实际的市场价格会自动的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

下面分两种情况进行说明:

(2)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面对这种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商品过剩或超额供给的市场状况,一方面会使需求者压低价格来得到他要购买的商品数量,另一方面,又会使供给者减少商品的供给量。

在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价格为止。

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面对这种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商品短缺或超额需求的市场状况,一方面,迫使需求者提高价格来得到他要购买的商品数量,另一方面,又使供给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

在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的水平。

由此可见,当时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总存在使实际价格变动的力量,使其最终达到市场的均衡价格。

7.试分析市场供给过剩和供给短缺对价格走势的影响。

8.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产生怎样的影响?

9.如何运用弹性理论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两种现象

(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

“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

“薄利多销”是指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降价使需求量较大幅度增加,而引起的总收益的增加。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

谷,即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很小,在粮食丰收、粮价下跌时,需求增加得并不多,这样就会使总收益减少,农民受到损失。

10.基数效用论者是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

11.短期生产函数中,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如何?

劳动的平均产量(averageproduct,APL)是指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所分摊的总产量。

  

 劳动的边际产量(marginalproduct,MPL)是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的投入所导致的总产苗量的增加量。

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增;

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减;

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最大,边际产量曲线必定通过平均产量曲线最高点。

即当MPL=APL时,APL达到最大值。

因为APL=TP/L正是总产量曲线上该点与原点之间的连接线的斜率

12.试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并分析其成立的原因。

13.运用短期生产的三阶段理论,说明我国国企实行减员增效改革的意义。

积极:

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社会的一个行政机构,冗员问题,是我国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实施“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的改革方略,为解决这一问题指明了方向。

减员的实质是企业生产力内部要素结构调整和整体功能优化。

国企减员只是一种手段,改善绩效才是一种目的。

有企业减员的本目的在于解放和发展企业生产力,使其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 

境,力争有一个大的发展。

(二).机制减员是“方向”

企业减员增效,一是精干主体,分流辅助,即将企业将非生产部分和间接辅助部分从企业主体分离出去,面向社会,创收节支,独立核算,自付盈亏。

二是下岗分流,转岗就业即按合理用工定额,确定主体职工编制,通过竞争上岗,裁剪富余人员,使多数下岗职工向非工业转移。

(四)促进资源的最佳配置

国企减员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社会资源可以配置在需要的行业,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五)经济理论中有一个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说:

随着投入的某一要素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量是递减的。

以此推出企业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都是随着产量的上升而先下降后上升的。

国企冗员太多,企业的成本曲线都是处于上升阶段。

减员是为了提高边际产量,从而降低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消极

(一)由于裁员需依法支付被裁人员相应补偿和替代其工作的各种成本,从而丧失了已在被裁员工发生的招聘成本,培训成本等投资。

(二)许多国有企业的裁员行为着眼于企业财务资产、资源、技术效率、利润率等硬实力的提升,到头来却往往由于损伤其形象、影响力、文化、传统、行为规范、心理契约等“软”实力而无助其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三).1.国企职工多年来为国家作了不少贡献。

一下子不少人就下岗了。

作为企业把这些人全部推向了社会。

但是无论怎么推,国家这么多人,也不可能推倒国外去。

结论:

像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一样,国企减员增效也具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合理配置自身资源,提高总产量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会造成更多社会压力,更严重者将企业自身搞垮以致最终破产。

因此企业进行减员增效时需要慎重考虑,以找到更好的均衡点,做到既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又有利于社会发展和自身经济效益的达到最大化。

14.为什么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的切点是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点?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在要素价格不变时,在存在两种以上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中生产者在其成本既定时使产量最大化或者产量既定时使成本最小化所需要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组合。

一.成本既定时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

把企业的等产量曲线和相应的等成本线画在同一个平面坐标系中,就可以确定企业在既定成本下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点。

当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相切时,其切点即为生产的均衡点。

二.产量既定时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

如果,生产者在既定的产量条件下力求最小的成本,那么,应该如何选择最优的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的组合呢?

同样的,把企业的等产量曲线和相应的等成本线画在同一个平面坐标系中,就可以确定企业在既定产量下实现成本最小的最优要素组合点,

15.试述理性的生产厂商应该如何组织生产。

厂商组织生产应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对于单一可变生产要素的情况,厂商的最优生产投入量应该在生产的第二阶段,也就是说在生产要素的平均产量下降且边际产量大于零的阶段。

这是因为,在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如果继续增加该要素的投入量,总产量和平均产量会相应增加,理性的生产者自然不会停留在该阶段;

而在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如果减少要素的投入量,总产量会相应地增加,所以理想的生产者也不会停留在这个阶段。

至于生产者在第二阶段中何处达到收益最大值则取决于要素投入所能带来的收益与其花费的成本的比较。

如果要素的投入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其导致的边际成本,则其达到最佳投入数量,否则,就需要增加或减少投入量。

(2)对于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可变生产要素的情况,其投入比例取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RTS和各要素的价格,当RTS=w/r时,要素的投入比例为最佳。

在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上,则是二者相切之处决定最佳比例。

其表现为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的无数个切点上,这些切点构成生产的扩展线。

理性的生产者应选择生产曲线上的哪一点取决于产品的价格和要素的规模收益状况。

生产规模的确定需要由收益情况来定。

如果规模收益呈递增趋势,则生产规模应继续扩大,增加使用各种要素的数量;

如果规模收益呈递减趋势,则生产规模应缩小,直到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

生产者选择最优规模时,其基本的原则是MR=MC

16.试述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所谓要素的最优组合就是能以既定的成本生产最大产量或者以最小的成本生产既定产量的生产要素投入的组合。

17.短期成本的变化规律有哪些?

短期总成本是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和,即TC=FC+VC,因此短期总成本在纵轴上有一截距,长期总成本曲线的斜率与短期变动成本曲线的斜率相同。

即短期总成本的变动规律与可变成本相同。

短期总成本曲线与可变成本曲线间的距离等于固定成本。

各固定成本是在规模允许的范围内,当业务量发生变动时,固定成本总额不变。

既使业务量为零,固定成本也存在,表现为在纵轴上的截距。

变动成本是当业务量为零时,变动成本总额为零。

当业务量发生变动时,可变成本总额随着产量变动而增长。

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先以递减的速度增加,超过一定产量之后,以递增的速度增加,表现为由原点向右上方延伸的曲线。

固定成本在短期中是固定不变的,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因此固定成本曲线就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

18.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呈“U”形状的原因有何不同?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是因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它所带来的边际产量先是递增的,达到最大值以后再递减。

长期成本曲线呈u型,主要是由长期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决定的。

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提高,叫做规模经济。

当企业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叫做规模不经济。

19.为什么只有在MR=MC时,厂商才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答完全竞争市场,单个厂商没有操纵价格能力,也就是说不管他生产多少,他的供给离市场需求还差得远,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他只能按照市场价格销售。

随意MR=P,也就是说边际收入是不变的价格P,所以当且仅当完全竞争市场下,Mr=MC的条件和MR=P是一样的。

而MR=MC是利润最大化条件,对于任何市场都适用。

因为如果MR〉MC,通过增加攻击可以进一步增加利润(边际利润=MR-Mc〉0);

而MR<

MC时,减少产量可以减少亏损,进一步增加利润(边际利润=MR-MC〈0)。

所以MC=MR是利润最大化的点。

这里有两个隐含的前提条件:

边际利润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

20.为什么说国民收入核算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前提,国民收入指标存在哪些缺陷?

答国民收入核算,亦即数据统计分析,就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部分。

国民经济分析必须以实际数据为基础,建立一个完整的统计口径及数据分析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

政府正是通过这样的系统,进行宏观决策。

经济稳定增长这个目标有两个关键点:

一是经济增长;

二是稳定,即物价稳定,不会出现通货膨胀。

具体来说有四大目标: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也就说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国民收入,所以宏观经济学又被称国民收入理论。

因此要做宏观经济分析就必须先搞清楚什么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构成有哪些,国民收入有哪些影响因素,国民收入是怎样计量的,这些都属于国民收入核算的内容。

21.在产品市场两部门经济模型中,为什么国民收入总是在I=S时达到均衡水平?

经济中的均衡国民收入由社会的总支出与总收入均等时所决定。

在社会总收入既定的条件下,当社会总需求变动时,会引起产量变动。

经济社会的产量或国民收人决定于总支出或总需求,总需求决定的产出就是均衡产出。

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生产就会稳定下来。

进一步假定经济社会只有两部门。

在两部门经济中,总支出(或总需求)由消费和投资构成,若用AE表示总支出,y表示收入,C和I分别表示消费和投资,则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AE=C+I。

在两部门经济中,总收入又可由消费和储蓄构成,即有Y=C+S。

因此,收入与支出相等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AE=Y,即I=S。

由此可见,投资等于储蓄是均衡条件的基本形式

22.为什么在产品市场上利息率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1)在物品市场上利息率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是因为利息率与投资成反方向变动。

(2)在货币市场上,利息率与国民收入成同方向变动可以用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来解释。

货币供给量是指实际货币供给量,它取决于名义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

当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时,实际货币供给量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因此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使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又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反之则相反。

这样,总需求与价格就成反方向变动。

23.在两部门经济中,影响IS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24.为什么要将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联系起来,才能说明收入的决定?

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X-M加合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r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

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

25.在西方有哪些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

1、紧缩性需求管理包括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2、收入政策和收入指数化。

收入指数化是指把工资薪金、储蓄和债券的本金和利息、租金、养老金、保险金和各种社会福利津贴等名义收入同生活费用指数紧密联系起来,名义收入同消费价格指数直接挂钩,即对各种名义收入实行指数化,使其能按照物价指数的变动而得到随时调整,以抵消物价变动时对各种实际收入的影响。

3、对外经济管理。

实行浮动汇率制4、供给管理包括人力政策和经济增长政策。

人力政策指增加对国民的教育和技术上的投资,增加教育经费和制定开发人才的战略等,经济增长政策指劳动力数量和质量、资本积累、技术进步、计划化与平衡增长等)

26.利用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说明治理通货膨胀与经济萧条的对策。

27.试论西方需求管理理论的宏观经济政策。

1)需求管理是通过调节宏观经济的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调控的方式。

其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总需求法定论。

依照凯恩斯主义理论,经济出现萧条的关键在于总需求不足,解决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也应借用于总需求管理政策。

(2)总需求管理政策的目标一般认为是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在封闭经济中,短期内则主要是实现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

(3)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可以借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

财政政策对经济的调节货币币政策对经济的调节

(4)总需求管理的政策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限制条件。

1)经济态势和程度判断方面的困难;

2)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时滞;

3)宏观经济政策作用的不确定性。

不过,尽管西方的需求管理政策并非万能的,但不可否认它对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一定的作用。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借鉴这些理论和政策将是有益的。

28.宏观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宏观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财政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手段两个方面。

财政政策是西方国家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变动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

西方学者一般把财政政策定义为:

为影响经济活动的总水平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西方经济学认为,财政政策要逆对经济风向行事。

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的时候,政府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收入,刺激总支出,以解决衰退和失业问题;

相反,当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的时候,政府要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政府收入,抑制总支出,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

这种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被称为补偿性财政政策。

当失业率连续两三个月超过一定数值,或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连续两三个月下降时,政府就要考虑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措施;

反之,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幅度超过一定限度时,政府就要考虑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措施。

 西方学者对国家预算收支是否应该平衡的看法大致分为三类:

(1)年度平衡预算。

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财政收支平衡2)周期平衡预算。

这种财算用经济周期代替财政年度,它不要求财政收支在每一财政年度中平衡,而只要求在一个周期中平衡。

3)职能财政。

按照职能财政制度,预算平衡不是财政政策的主要问题,重要的是财政政策要保证经济社会处于持续增长的、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状态。

1.假设某商品的市场供求函数分别为Qd=11000-1000P;

Qs=2000+2000P

(1)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

(2)如果实行最高限价P=2.5元,市场是否仍保持均衡状态?

如果不是,市场的短缺数量是多少?

解:

2.假定某商品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

P=120-3Qd,P=5Qs

(1)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求该商品均衡点的需求和供给弹性。

3.企业以变动要素L生产产品X,短期生产函数为Q=12L+6L2-0.1L³

,求:

(1)APL最大时,需雇佣多少工人?

(2)MPL最大时,需雇佣多少工人?

或者:

1)APL=Q/L=12+6L-0.1L^2=[-(L-30)^2+1020]/10,平均产量最大时L=30

(2)MPL=TP’/L‘=12+12L-0.3L^2=[-(根号3L-20根号3)^2+1320]/10,边际产量最大时L=20

4.货币交易需求为L1=0.2Y,投机需求L2=2000-500r。

(1)写出货币总需求函数。

(2)当r=6,Y=10000亿美元时,货币需求量为多少?

(3)货币供给M=2500亿美元,Y=6000亿美元,可以满足投机性需求的货币是多少?

(4)货币供给M=2500亿美元,Y=10000亿美元时,货币市场均衡利率是多少?

答案]:

(1)L=L1+L2+0.2y+2000-500r

(2))L=L1+L2=0.2*10000+2000-500*6=1000(亿美元)

(3)2500=0.2*6000+L2,L2+=1300

(4)2500=0.2*10000+200-500*r,r=3%

5.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C=100+0.7Y,投资函数I=200-3r,真实货币供给m=100,货币需求函数L=0.2Y-2r。

求:

(1)两部门经济中IS和LM曲线方程;

(2)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

(1)产品市场的均衡:

Y=C+I

即Y=100+0.7Y+200-3r,化简得

r=100-Y/10(IS曲线)

货币市场的均衡:

Md=Ms

即0.2Y-2r=100,

r=Y/10-50(LM曲线)

(2)联立IS、LM两方程,

得Y=750,r=25

案例分析

1.钻石与水的悖论

亚当·

斯密在《国富论》中写到:

“具有极大使用价值的东西往往只有很少的或没有交换价值,相反,那些具有极大交换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