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2452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精选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精选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精选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精选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精选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精选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精选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精选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精选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精选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精选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精选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精选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精选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精选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精选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精选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精选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导学案.docx

《精选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导学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导学案.docx

精选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导学案

10.1感受生命的意义

【教学设计思路】

课标分析

生命是由无数瞬间构成的,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为宝贵的阶段。

因此,要教会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

使学生懂得人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生命的意义是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来实现的,人生的价值要靠今天的努力学习和将来的积极工作来创造。

一言以蔽之,要使学生意识到生命意义与内涵的创造要从日常的点点滴滴做起,从今天做起。

  生命的宝贵,在于生与死给生命规定的界限是那样的短暂。

每个人降临到世上,都有生的基本权利。

作为有意识的特别是有独特自我意识的生命体,人要时时做出如何生的重大抉择。

正是通过这种抉择和行动,人的有限生命释放出了它应有的光和热,树立起了生命的丰碑。

在等级社会中,通常以出生的家庭背景和个体的社会地位来划分生命的贵贱,而社会主义社会,则把维护每一个生命体的天赋平等作为基本原则。

因此,要教会学生善待生命,包括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

把不自杀和滥杀,作为一种关于对待生命的限制性的“善”的基本要求。

同时,还要使学生明白,善待生命还包括在人生的实践中不断地追求自我完善。

因为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过程和不断提升的完善过程,这正是人的生命的高贵所在。

但追求自我完善,并不是要用同样的崇高标准去要求每一个人,而是要求每一个人在认识“今日之我”的基础上,去创造一个较“今日之我”更为完善的“明日之我”;追求自我完善,并不是如同古人一样闭门思过、静心养性,而是在积极的人生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反思、重构、再实践;追求自我完善,也并不是洁身自好、远离社会,而是用发展性的生命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实现幸福的人生。

尤其在中国已进入小康社会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无论生产、工作和生活,对人的体力付出、生活艰苦等方面的挑战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使学生体会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不断地追求自我完善,保持人生精神上的奋发向上的追求就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按照课程标准的上述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正确理解生命的含义,懂得人的生命不仅有时间的长短之分,更有质的差别。

要学会从自己日常的点滴小事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创造生命的价值。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努力做到:

积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观察他们对身边小事的态度;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出发,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意义,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和意义提升的过程。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探问生命”和“守护生命”两课内容的学习,学生虽对生命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和了解,但对于中学生来说,“怎样的生命才有意义”“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依然是十分陌生的问题。

因此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要使学生对有意义的生命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点地建构自己,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活出生命的精彩。

教材分析

本框共安排两目内容。

  第一目“生命的追问”。

  这一目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

  其一,探索生命的意义是必要的。

教材承接“运用你的经验”,提出一个问题:

“人为什么活着?

”教材呈现了多样的答案。

这里不是限定一个统一的答案,而是说明为了让生命有意义,探索这个问题是必要的。

  其二,怎样的人生是值得过的。

通过活动,教材呈现两种观点:

“不要为别人而活”“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继而提出第二个问题:

“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

”并分别给出了三种答案:

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能承担自己的责任;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

从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和人类三个层面对问题进行了回答。

  第二目“发现我的生命”。

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

  追问生命只是在一般意义上对生命进行探讨。

本目具体进入到对自我生命意义的探索。

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

教材通过要求学生画自己的生命线,回顾自己生命中的重要经历,探讨这些经历对自己生命的意义。

引导学生认识到寻求生活意义的努力是人的最原始的推动力量。

明确生命的意义,让我们更好地驾驭自己的生活,指导人生,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其二,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

生命意义没有统一答案,对不同的时空可能有不同的人生意义。

结合“相关链接”,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人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不同,一个人对自我、对生命的认识越深入,他体会到的生命意义越深刻。

  其三,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探究与分享”活动呈现了四个志愿者参加同一活动却持有不同的动机,由此使学生认识到,在同样的活动中,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意义。

引发学生思考:

“我想要过怎样的生活?

”“我该如何创造我想要的生活?

”进而让学生明确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他人的赋予和解读,而在于自身的追求和创造。

明确自身的需要,我们会更加明晰生命的意义。

  最后,“拓展空间”活动引导学生设想自己未来的生活,尽可能详细地描述自己在不同生命阶段,会经历怎样的生活。

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确自己想要过怎样的生活,并愿意为了自己的未来去努力创造,进一步明确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教学准备

(1)了解本班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

(2)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本课的教学内容。

(3)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搜集教学所需要的资料。

(4)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生命的意义,创造有意义、有价值的生命。

(2)懂得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驾驭自己的生活。

能力目标

(1)全面理解有意义的生命,提升自己驾驭生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态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2)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点地建构自己,驾驭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发现生命的意义。

难点:

能够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教学方法】

(1)教法:

创设情境、设疑提问

(2)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资源】

图片及相关人物故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己怎么生活。

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无穷了。

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

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胡适《人生有何意义》。

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十课第一框——感受生命的意义。

活动:

阅读教材P111运用你的经验,回答:

(1)采访三个你生命中重要的人物,请他们说说活着是为了什么。

请同学根据自己实际回答。

(2)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为了学习;为了养育后代;为了帮助他人;为了国家的繁

荣、民族的振兴……

自学互研

(1)自主学习:

认真熟读教材P111-114内容,独立完成学案中的填空部分内容,并在教材相应位置标记。

(2)合作讨论:

各小组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对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给老师。

(3)小组要求:

学习组长、政治学习组长认真负责,做好督促检查,确保共同提高。

一、生命的追问

1.人为什么活着?

人们的回答也许各不相同。

对有些人而言,是为了让生命有意义,他们认为探索这个问题是有必要的。

2.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

(1)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

(2)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3)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

二、发现我的生命

1.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

只有人类才可能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2.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

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

3.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通过认真地审视关于生命的问题,我们会更加明晰生命的意义。

课堂探究

知识点一生命的追问

有人说,活着是为了学习

;也有人说,活着是为了养育后代;也有人为了帮助他人而活,为了梦想而活,甚至为了改变世界而活。

还有人说,活着是为了美食,为了美景

;现实中,也有人为了金钱,为了权力而活。

人为什么活着?

人们的回答也许各不相同。

但是,对有些人而言,是为了让生命有意义。

多媒体展示相关链接,请学生自读下面材料思考并探究问题,小组交流。

朱彦夫,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

没有四肢,没有左眼,右眼的视力只有0.3,没上过学,但参加过上百次战斗,三次立功,十次负伤,动过47次手术。

他少年从军保家卫国,血洒疆场,身体残疾;退伍后,拖着残躯带领乡亲建设家园,让村庄“山顶松树带帽,山下林果缠腰”,并将自己的经历体会写成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2014年,朱彦夫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的荣誉称号,2015年10月,朱彦夫获得第五届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称号。

他的精神鼓舞着千万身经磨难但永不放弃的人前进。

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1)朱彦夫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2)他的事迹启示我们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归纳:

(1)因为他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钢铁般的意志,能够正确面对挫折,虽然身体残疾,但仍能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不懈奋斗,提升了生命的价值。

(2)①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②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③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师生共同总结,理解记忆,展示知识点:

1.对人的生命意义的认识

人为什么活着?

对于有些人来说,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和生命无穷的奥秘已经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了。

但是,对有些人而言,是为了让生命有意义,他们认为探索这个问题是有必要的。

2.有意义的人生

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

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知识点二发现我的生命

生命的存在在于生命的意义。

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

只有人类才可能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多媒体展示材料,请学生自读下面思考并探究问题,小组交流。

最美教师——张丽莉

情景再现2012年5月8日20时38分,在佳木斯市胜利路北侧第四中学门前,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之下,教师张丽莉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卷入车下,造成双腿截肢,另有4名学生受伤。

现场目击同事李金茹回忆:

“我当时离得比较远,根本没反应过来。

这时候,只见正要过马路的张老师迅速冲上前去用屁股顶出一个学生,一只手将另一个学生扯到路边,她却被大客车撞翻在地,双腿被车轮碾过,人昏死过去。

李金茹还说:

“事发前,张老师正面对着大客车,只要她向后退一步,就能躲过大客车,可她却义无反顾地冲出去救了学生。

——《新华网》

最美绽放面对失控的客车,张丽莉奋力推开了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车底,永远失去了双腿。

把学生生命置于自己生命之上,“最美教师”舍己救人瞬间所爆发的人性光辉,令所有人动容。

学生眼中,张丽莉是当之无愧的好老师。

同事眼中,张丽莉是不折不扣的“拼命三郎”。

亲人眼中,张丽莉永远都为他人着想。

——《人民日报》

美德传颂柔弱的女性,用阳刚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人师表的深层含义。

问题探究:

请问“最美教师”美在哪?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归纳:

①展现了老师对学生心底无私的大爱、博爱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大爱。

②看到了老师忘我的奉献、牺牲精神,危急时刻把牺牲留给自己,把安全奉献给学生,最美教师,美在奉献。

③充分体现了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责任。

④让人感受到了人生的价值和对生命的尊重,最美教师,美在对生命的尊重。

师生共同总结,理解记忆,展示知识点:

1.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

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

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

2.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①面对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

会获得不同的意义。

有的志愿者是为了帮助他人,回报社会;有的是为自己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有的是为了社会的赞许、荣誉等。

②对我来说,这样的志愿活动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在奉献中提升自我价值。

课堂小结

同学们,生命的长河川流不息,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感受到人生的意义,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题。

我们要学会付出自己的爱心,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努力建构属于自己的“我的人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生命意义。

网络构建

课外拓展

母爱的雕像

一场森林大火过后,护林员开始上山察看灾情。

有位护林员在一棵树下发现了一只被烧焦的鸟。

虽然这只鸟已经死了,但它却像雕像一般保持着一种姿势。

护林员感到有些惊讶,便用树枝轻轻地拨了拨那只鸟,没想到几只雏鸟从死去的母亲翅膀下钻了出来。

原来,鸟妈妈本能地知道有毒的浓烟会向高处升腾。

为了不让灾难降临到孩子们身上,它放弃了逃生的机会,把几只小鸟带到树下,用自己的翅膀为孩子们撑起了一个保护伞。

[解读]当灾难来临时,鸟妈妈放弃了逃生的机会,用自己的翅膀为孩子们撑起了一个保护伞。

这是一曲母爱的颂歌,这是一曲生命的颂歌。

当堂演练

1.因保家卫国导致四肢伤残的朱彦夫,积极带领家乡人民创业致富,离职后用嘴衔笔创作了长篇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男儿无悔》,给人们以巨大的精神激励。

他被称为“中国的保尔”,被誉为“时代楷模”。

朱彦夫用一生诠释了(A)

A.生命的意义在于对社会的贡献B.顽强拼搏是实现生命价值的唯一途径

C.人生的价值在于战胜挫折D.人不需追求生命的长度,应注重生命的质量

2.广西都安高中学生口中的“校长爸爸”莫振高被评为“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他任教43年来,不仅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学生,而且四处奔走向社会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

材料表明了莫振高校长(B)

①用大爱谱写了人间的生命奏章②履行了公民的法定义务

③提升了个人的自我价值④是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楷模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扬州好人”刘卫国,部队当兵,抗洪抢险屡立战功;退伍创业,10多年捐赠50多万元,还自掏腰包资助困难退伍军人和群众。

刘卫国的事迹告诉我们(B)

A.关爱自己更重要B.人生意义在于奉献C.做大事才有价值D.人在逆境中有目标

4.2016年4月16日,湖南冷水江市教师杨文利和朋友一起出外踏青郊游,发现一个幼童掉进了路旁的粪池里快被淹没了,他毫不犹豫地跳入粪池,救起幼童。

下列评价最能体现杨老师的事迹的是(D)

A.为了挽救他人生命而牺牲自己B.能获得众人称赞是人生的最高追求

C.努力帮助他人实现人生的价值D.在他人生命危急之时敢于挺身而出

5.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挫折,面对挫折,我们要有正确的应对方法,以下应对挫折的做法不正确的是(D)

A.客观归因,积极解决问题B.向信任的人倾诉

C.通过体育锻炼、听音乐等进行适当发泄D.事情不顺时,一刻都不能停歇,要第一时间找到解决的办法

6.“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屠呦呦在寻找青蒿素的过程中历经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而诺贝尔奖的获得便是对她在艰难跋涉中所付出的坚持、智慧和汗水的肯定,也是对她事业最好的回报。

屠呦呦的成功说明(C)

A.只要经历挫折就一定能够成功B.挫折是成功的必由之路,越多越好

C.挫折能够磨炼意志,增长才干D.有必胜的信心就不会遇到挫折

7.2017年2月5日,浙江大学官方微信在推送中介绍了一位有些特别的女学霸叶沈俏。

6岁那年,一场车祸夺走了叶沈俏的双腿。

依靠着母亲的背和轮椅,她从乡村小学一路考进浙江大学,成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文艺学专业2013级博士研究生。

她连续三年获得浙江大学优秀研究生称号,荣获浙江大学三好研究生称号,被评为浙江省“最美青春·感动校园”十大人物之一,当选为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并获包括浙江大学竺可桢奖学金、浙江省“康恩贝自强奖学金”特等奖在内的多项奖学金。

她这样定义别人眼中的苦难和不幸:

“或许有人怜悯我的不幸,我却感谢灾难让我更懂得生命的意义。

(1)叶沈俏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主要有哪些?

直面挫折,意志坚强,自强不息,热爱生命。

(2)叶沈俏说她更懂得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第十课 绽放生命之花

第1课时 感受生命的意义

学习

目标

1、懂得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知道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2、学会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学会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3、明晰生命的意义,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实际行动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重点

发现生命的意义。

能够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难点

发现生命的意义。

能够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课型

探究型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

过程

教学环节

(一)自主

预习

1、人为什么活着?

 

2、怎样的一生

是值得过的?

 

3、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________之一,只有人类才可能______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

________。

4、生命是________,生命意义是________。

我们在

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________,形成人们所说的“___

_____”。

5、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________和________。

自主研讨

 

合作探究

1、探究一:

教材P112阅读感悟及探究与分享

(1)学生分享《雷锋日记》,谈谈自己的感悟。

(2)有人说,不要为别人而活;也有人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谈谈你的思考,并和同学交流分享。

 

2、探究二:

教材P113探究与分享

(1)下图中的流水代表你的生命线,在开始的地方贴上你出生时的照片,在最后贴上你最近的照片。

在你的生命历程中,曾经发生过哪些重要的事情?

请在生命线上找到一个点,标明发生的时间,在浪花里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发生的事情。

(2)这些经历对你的生命有怎样的意义?

(3)与同学分享生命故事,在这些不同的生命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

 

3、探究三:

教材P114探究与分享

(1)在这项志愿服务中,几位志愿者获得了怎样不同的意义?

(2)这样的志愿活动对你会有怎样的意义?

 

当堂训练

1.有的人一生躬耕于农田,有的人把青春的汗水洒在城市清洁工岗位上,有的人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科技研究和创新上,有的人一辈子甘做园丁默默奉献……这告诉我们()

A.人们的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B.人们的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C.人人都愿意为社会作出贡献D.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具有多样性

2.2008年以来,姚明创建“姚基金”,资助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并组织了慈善义赛等活动。

2016年5月,姚明入选“CCTV年度慈善人物”,这启示我们要()

A.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提高自己的知名度B.追求生命的价值,不断为社会作出贡献

C.将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放到慈善事业中去D.勇担社会责任,为实现总体小康做贡献

3.张海迪说:

“生命很痛苦,但是再痛苦我也要活着,我要活得好好的,我还要活出生命的诗意。

”这句话启示我们,()

A.要处处为自己着想,一切为了自己的幸福与快乐

B.好死不如赖活着,

C.要珍爱生命,努力感受人生时光的充实和生活的意义

D.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自己摆在首位

4.下列诗句不能体现生命的真正意义的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5.年仅33岁的青年歌手姚贝娜,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了另一种大爱的方式存在——捐献自己的眼角膜。

由此可见姚贝娜的生命观是( )

A.肯定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B.珍爱生命,将生命的价值延伸  

C.漠视生命,视生命为身外之物 D.尊重生命,用生命来谋取名誉

6.下列网友对自己生命的意义的看法,你认可的是()

①小虎头:

立志当一名医生,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

②阿宝:

当一名优秀教师,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③幸福树:

做一位警察,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

④大苹果:

当一名企业家,为社会提供更好质量的产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7.材料分析题

著名作家巴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人活着就是为了给我们生活的社会增添一点光彩,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结果,否则,我们将憔悴地死去,我仍在思考,仍在探索,仍在追求,我不断的自问,我的生命什么时候开花?

”每个人对国家,社会,他人都有价值,请你思考:

作为大千世界中的平凡,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来源:

学§科§网]

 

感受生命的意义

【知识目标】

(1)人为什么活着?

(2)怎样的人生是值得的?

(3)如何理解生命的意义?

【知识扫描】

一、生命的追问

1.人为什么活着?

对有些人而言,是为了让生命有意义,他们认为探索这个问题是有必要的。

2.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___________,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_______,这样的人生是值得的;将个人追求建立在____________的基础上,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二、发现我的生命

3.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_____之一。

只有人类才可能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4.生命是独特的,______具体的。

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滴的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

5.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______。

我想要过怎样的生活?

我该如何创造我想要的生活?

通过认真地审视这些问题,我们会更加明晰生命的意义。

【探究与分析】(P114)

(1)在这项志愿服务中,几位志愿者获得了怎样的生命意义?

(2)这样的志愿活动对你会有怎样的意义?

 

一、选择题

1.2018年1月7日,天气恶劣,但厦门马拉松赛依然在大雨中成功举办,赛道旁默默付出的志愿者们是另一道“靓丽的风景”。

志愿者们的行动告诉我们(  )

A.生命的意义在于贡献B.生命的意义在于回归自然

C.生命的意义在于为他人而活D.艰苦的岗位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2.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逐渐丰富和充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做法正确的是

①热爱学习,乐于实践②外出旅行,看看不同的风土人情③热衷网络游戏,长时间打游戏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内蒙古组工干部卢玉宝在他短短40年的生命历程中,用无限的正能量呵护亲人、温暖朋友,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为党的事业甘守清贫、发奋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说明生命的意义在于()

①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②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