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习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25478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7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母语习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母语习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母语习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母语习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母语习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母语习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母语习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母语习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母语习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母语习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母语习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母语习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母语习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母语习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母语习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母语习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母语习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母语习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母语习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母语习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母语习得.docx

《母语习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母语习得.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母语习得.docx

母语习得

小孩怎样习得母语——乔姆斯基心智语言学理论的解释

发表日期:

2009年1月19日  出处:

云梦学刊2002年3月  作者: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王莉  已经有1086位读者读过此文

   摘要:

对于儿童是如何习得母语这个问题,不同的语言学流派有不同的解释。

乔姆斯基的心智语言学提出语言的本质特征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遗传的、物种的属性。

并指出人类具有“语言获得机制”,在初始状态中表现为“普遍语法”。

儿童在人类的语言环境中用五、六年时间将“普通语法”转换成“具体语法”,从而获得了语言能力——习得了母语。

用乔氏的心智语言学去解释语言的产生和习得过程,解释自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

刺激反应;行为主义;心智语言学;普遍语法;具体语法;语言获得机制;初始状态

   对于正常的儿童来说,学会说一种语言是一件极为自然的事情。

拿说英语的儿童为例子,他们从说一个字开始,到会说四个字,约需26个月左右。

到会说简单及复杂的句子,约需34个月左右。

他仍是如此容易地学会了自己的语言(Brwn,1973)。

而在同一个年龄阶段让他们去获得别的能力,例如获得数字运算、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却似乎是不可能的。

以乔姆基为代表的生成语言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研究小孩的第一语言习得的过程。

   一、历史回顾

   要了解乔氏对人类是如何获得语言能力的回答,我们必须简单地回顾一下语言学的发展历史,看一看乔氏之前的语言家们是如何回答、解释这一问题的。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流派的创始人——布龙菲尔德,深受到当时盛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认为“在任何时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语言都是一个词汇和语法习惯稳定结构”。

(L.Bloomfield,Language,1933)也就是说语言是一个独立于人类的外在的一个体系。

因此,他提出用刺激—反应论来解释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过程。

他在其《语言论》中用了一个有名的实例来说明语言是刺激—反应过程。

他说,假如杰克和他的女儿吉尔在一条胡同散步,吉尔饿了,看到树上有苹果。

她用喉咙、舌部和唇部发出某种声音。

这时杰克跳过围墙,爬上树,摘下苹果,递给吉尔。

吉尔最后吃了苹果。

从中布龙菲尔德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

s→r……S→R。

这里s指外间实际刺激,r指语言的代替性反应,S指语言的代替性刺激,R指外部的实际反应。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1957)也认为,人们的行为实际上是对外界所作的一系列反应,因此,往往受到外界的影响与控制。

s语言行为与其它行为并无不同之处,语言习得能力和别的学习能力比较起来,并无任何特殊的地方;语言习得的过程是人们通过刺激反应和条件反射所养成的一套语言习惯;因此,儿童的语言既不能随着他们的生理、智力认识的成熟而发展,也与语言习得的特殊能力毫不相干。

在斯金纳看来,语法规则仅是一种特定的语言行为而已。

既然在他们看来语言、语法规则都是外在的,因此他们不研究语言能力,因为语言能力属于思维能力范畴,既看不到也无法测量,所以是不可靠的。

他们强调语言表现,强调学习语言的重要性。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任务是对外界的条件作出迅速反应,进行接受性学习。

那么一个孩子是怎样学会“书”这个词的呢?

当孩子看到一本色彩鲜艳的图画书时,他便会有一种强烈的行为上的反应。

这时大人对他说“书”。

孩子便自然地把书这个词与物体联系起来了。

为了让他的这一语言习惯建立牢固,还得用奖励和惩罚的方法。

如此反复多次,“书”这个词就学会了。

   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看来,语言环境是头等重要的。

对于行为主义语言学家们的这套理论我们暂不做评价,但这套理论和以往语法一样,都只满足于描写语言,都没有最终回答一个根本问题:

“语言是什么?

”不论对语言的描写多么详尽,人们对语言的本质还是一无所知:

人为什么会说话?

人是怎样学会说话的?

人的语言能力和语言知识到底是什么?

只有对语言的这些实质性的问题作出回答和解释的理论才能说是一套科学的理论。

   二、现象与讨论

   现列举几个行为主义理论所解释不了的现象。

   现象一,一个儿童一般在五六岁时就可以掌握母语,而这个年龄的儿童的智力还很不发达,学匀其他知识(如数学、物理)还相当困难,但学习语言却这么容易。

这种现象用“白板说”或“刺激—反应”论都解释不通。

第一,这个过程时间短,母亲或周围的人都不对儿童进行系统训练,至少没有课堂上的那种系统讲授和操作。

母亲也决不象教师那样不厌其烦地去纠正儿童的语言错误。

而且即使当儿童犯语言错误时,往往也不会被纠正,也不起作用(MC-Meill,1966)。

如3岁左右的孩子,即使母亲天天让他别说“不拿动”、“不听懂”、“不啃动”之类的话,但他就是办不到。

但等到4、5岁之后,他便能很好地表达“拿不动”、“听不懂”、“啃不动”之类的意思了。

在这一点上,“刺激—反应”或“模仿—记忆”等观点不能自圆其说。

第二,他们所处的语言环境是杂乱无序的。

父母和周围的人并不回避在孩子面前说不规范的语言,而且各家各户的语言环境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最终小孩说出来的都是合语法的。

另外,小孩在五六年时间内所接触的话语毕竟是有限的,而小孩学到的句子却是无限的。

儿童可以说出从来没有说过的句子,也可以听懂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句子。

总之,儿童从有限的说话中学到的是一套完整的语法知识,用有限的手段表达无限的思想。

语言的这种“创造性”决不可能靠“刺激—反应”产生。

第三,儿童习得语言的方式是自然的,毫不费力的。

儿童在学习其他的知识时常常表现出天赋方面的差别,有人善于学数学,有人善于学习技术操作。

但在学习母语上,这种差别十分少见,五六岁儿童的语言水平基本上相仿。

还有,儿童的生活环境是千差万别。

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经验也各不相同,而这种差别不影响他们对母语的习得,环境悬殊很大的儿童达到的语言水平也大致相同。

儿童学习母语如此容易,而且毫无意识地获得了语言能力,在这一点上“刺激—反应”的行为主义再次不能自圆其说。

   现象二,让一个小孩和一只狗同时生活在人类的语言环境,最后,小孩可以习得语言,但和人类最亲近的动物—狗,却无论如何学不会语言。

如果用“刺激—反应”理论来分析的话,狗最终一定能学会说话,因为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看来,语言环境是头等重要的。

显然,这种结论是违背客观事实的。

   现象三,儿童在母语习得的过程中,往往有相同的习得过程,如错误地泛用语法规则的错误。

如把Itookacookie,说成Itakedacookie;把Hehasgotabook,说成Hehavegotabook。

如象行为主义心理语言学家所解释的那样,儿童听到什么就说什么,那么他们就不会说出“taked”或“hehavegot”一类的错误。

   三、心智语言学的解释

   根据以上种种现象,乔姆斯基说:

“很难令人相信,一个生来对语言基本性质毫无所知的机体可以学会语言的结构。

”(《句法理论若干问题》,第58页)也正是由于无论是结构主义还是行为主义语言学都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些语言现象。

正因为如此,乔姆斯基便摆脱结构主义,创立了心智语言学派。

那么,心智语言学又是怎样解释这些语言现象的呢?

   首先,小孩可以学会说话,而再聪明的动物也不能习得象人类语言这样复杂的交际系统。

无论对动物进行多长时间的训练,也无法使它掌握人类的语言。

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乔氏以为,儿童生来就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即“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cquisitionDevice)。

虽然这是种假说,但如果没有这种假设,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便无法得到解释。

正因为有这样一种机制,一切正常儿童只要稍许接触语言材料,就能在短短几年内习得母语;也正是这种机制,使人与动物相区别。

因此,语言是一种物种属性(speciescharacter),是人类的一种遗传特征(geneticproperty)。

正如小孩最终都能学走路一样似乎不用学。

小孩不用去有意识地学母语,最终也会获得语言能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心智语言学认为语言的本质不是外在的、环境的,而是内在的、生理的、物种的、遗传的。

   然后再看小孩习得母语的过程。

人的LAD在小孩出生时已体现在其大脑的初始结构中了。

乔氏推理说人脑的初始状态应该包括人类一切语言共同具有的特点,可称为“普通语法”(Universalgrammar,以下简称UG)。

简单地说:

“UG就是构成语言学习者的‘初始状态’的一组特征、条件,所以是语言发展的基础。

”(《规则与表达》,69页)更具体地讲,“UG是一切人类语言必须要具有的原则,条件和规则系统,代表了人类语言的最基本的东西”。

但是光有内在的生理的因素,没有外部的语言环境也是不行的。

后天的语言经验十分重要,狼孩不会说话不是他没有UC,而是缺少了必要的客观条件——语言环境。

后天的语言环境在语言习得中起了一个“触发”的作用(triggeringeffect),并给语言生长提供“养料”。

如果用a表示后天经验这个变量,用PG表示具体语法,那么从UG过渡到pG(particulargrammar)的过程可以作如下图示:

   通过参a的变化,可以得出各种具体的语法。

比如说,a=时,a·UG可能是汉语语法;a=b时,b·UG就可能是日语语法。

PG就是儿童接触语言材料后内化了的语言规则,乔氏称之为语言能力(competence)。

与索绪尔的语言(langue)最根本区别在于:

Langue是社会的产物,而competence是人脑的特征之一。

按乔氏的理论,后天环境在儿童的语言习得过程中只起了“外因”的作用,“调整变量”的作用和“语言定型”的作用。

不象行为主义理论把环境看作在语言习得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语言的习得过程在乔氏看来就是一个生理过程,——一个人脑逐渐成熟的生理过程。

这样我们就可以合理地解释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存在的诸如泛用语法规则之类的问题。

而普遍语法作为人类的一种天然特征,在儿童接触实际素材之后,在儿童的大脑中表现为一种规则系统,使儿童能说出新的语句,并能理解他从未听到过的,也可能在语言史上从未出现过的语句。

这就合理地解释了人类语言的“创造性”——生成性。

   如果说到一个中国小孩是怎样学会中文的,用乔氏的理论可作这样的解释。

每个中国小孩在出生之前,由于遗传基因决定他有LAD。

这套机制在他出生时表现在他大脑的初始状态中——他对人类的一切语言的了解,天生就有了UG,并准备学习任何语言。

出生后,当他在中文的语言环境中接触到周围人说的中文语言材料后,他便在无意的情况下,在十分有限的素材基础之上弄出一套中文的语言规则和原则,也就是将他头脑中的UG转换成PG。

而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五到六年才能完成。

然后,我们说这个小孩大脑中负责中文语法的那一部分已经成熟、稳定,这个小孩就已经习得了中文。

   虽然乔姆斯基的LAD、UG等理论都还未从解剖学上得到证实,但这套理论的解释足以让人们看到其科学性的存在。

相信句法学的深人研究和科学的发展一定能最终证实乔氏假设的正确性、科学性。

母语习得理论对基础语文教学改革的启示

(2009-05-1410:

56:

17)

转载

标签:

母语习得

小学语文

教育

分类:

百草园

母语习得理论对基础语文教学改革的启示

作者:

曹保平   文章来源: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2期

基础教育中,中小学语文教学一一直以来遭非议最多,如:

效率低下,禁锢思维发展,扼杀孩子的天性,等等。

总而言之,全社会都对语文教学不满意。

这些不满给语文教学界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但它d三促使人们去探究语文教学到底出了哪些问题,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论争,“语言学派”与“文学学派”的论争,以及各种各样的理念、方法的提出,都在~定程度上推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

如果我们从学习者需要的角度出发,从发展学习者的母语能力这一视角看问题,或许能给语文教学改革以有益的启示。

中小学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母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和发展学习者的母语能力。

而要做到提高和发展,首先就必须了解学习者的需要,了解他具备什么样的母语基础,哪些语言能力是需要学习和发展的。

母语习得理论就是从学习的角度来揭示儿童怎样习得母语,了解人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是如何发展的。

 

   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学”一词的理解,只突出了“教,,的方面,而忽视了“学”的方面。

我们的许多论争、许多理念甚至新课程标准,大都是强调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20世纪60年代,国外教育界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口号,强调“教”必须为“学”服务,“教”必须接受“学”的检验。

不了解学习的本质特点和心理过程,不了解学习者的个体因素的作用,教学就是盲目的,是不可能成功的。

 

   一、母语习得理论

 

   任何一个正常儿童都能通过自然习得成功地掌握其母语的口语。

母语习得是从本能的要求(生存和交际的需要)开始,与其生理和心理的自然发育、成熟同步进行的过程。

母语习得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的功能和意义方面,集中在语言如何有效地表达思想以及语文所表达的息上,而不是语言形式,语言形式的掌握、语言知识的获得往往是潜意识的。

儿童到五岁左右,基本语法体系已经掌握,能进行一般性的日常语言交际。

五岁以后,其语言系统和语言运用能力继续发展,迅速扩充词汇量,继续习得一驰复杂的语法现象,特别是书面语的能力开始发展,儿童的母语能力趋于成熟。

 

   不少学派的心理学家、语文教育家一直在试图对儿童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习得母语这一事实做出合理的解释。

形成了“刺激一反应论”、“先天论”、“认知论”、“功能论”等理论和假说,他们的理论都有合理的一面又有不完善的一面。

综合各派的观点,可以看出:

①母语的习得是先天语言习得能力和后天环境作用的结果,既需要语言规则的内化,又需要通过模仿、操练养成语言习惯,。

②母语习得,既包括语言结构、特别是语法体系的习得,电包括语言功能以及与语言运用相关的文化的习得,这几方面是同步进行的。

③母语习得是在交际活动中实现的。

④母语的学习是有阶段性的。

 

   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启示

 

   1.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及发展语言能力的需要

 

   学生在进入学校前,口头语言能力已初步具备,日常生活的最基本的交际不成问题,听和说的技能已基本掌握。

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学(母语教学)的起点。

语文教学要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研究学习者在发展语言能力方面的需求。

从大的方面来说,学习者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能力都需要发展,尤其是书面语能力。

具体来说,口语的得体性和口语规则要得到加强提高,特殊的口头语言交际形式像演讲、论辩等需要学习掌握;书面语的书写符号——汉字要掌握,书面语的各种体裁需要学习掌握、书面语的阅读和写作技能要学习掌握,尤其是充分体现语言个性特色的文学语言需要学习领会掌握。

、这些都是学习者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发展语言能力的需要。

 

   2.模仿、训练是学习、掌握语言的必要手段

 

   语言的获得是“习惯的养成”和“规则的学习”两方面的结合。

语言是一项技能、是一种工具,不通过模仿、训练,光靠所谓的“领悟”是掌握不了的。

口头语言的得体性,口语规则、演讲、论辩技能性强,要靠模仿训练;识字写字只有通过模仿和训练才能掌握技巧。

书面语的朗读、书面语的写作,都需要通过模仿和训练,才能转化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有一段时间,语文教学界出现了严重轻视语言训练的倾向,甚至不敢提语言训练。

这当然跟避免机械训练的负面影响有关,过去为了应付考试、大量机械训练造成了训练的异化泛化;也有我们训练的项目并不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所需要而造成学生反感的原因。

现在的问题是:

哪些具体项目需要训练,每个学习者对这些项目要求的差异在哪些地方,我们心中对此都毫无底细;我们的教材没能提供这些训练的材料,光靠教师去摸索,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是当然的。

但是不通过模仿、训练,语言的技能很难掌握。

 

   3.交际是语言学习的目的又是语言教学的方法

 

   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的学习,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在社会生活工作中,高效地与他人交际。

而在语言教学中,用交际的方法(指广义的交际,传递信息、表达情感都是交际)能提高语言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口语的得体性和口语规则,只有在交际中才能得到体现;演讲和论辩,也只有在有效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时才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

书面语的阅读是学习者和作者交际的过程,书面语的写作是学习者和他人交际的过程,主要是生与生之间、生与师之间的交际。

在交际中最能养成语言习惯,这是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

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交际的方法,充分调动语言学习者的积极性。

交际教学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充分凋动学生学习激情和智慧潜能,发挥最佳教学功能。

具体表现为:

一一、陶冶功能。

利用教学内容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健全学生的人格。

二、塑造功能,利用教学内容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引导功能。

利用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各种能力——理解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及解决困难的能力等。

 

   只有重视了交际方法,语言的教学效率才会得到提高。

 

   4.语言学习的阶段性

 

   语言学习是有阶段的,虽然说“学无止境”,但是对于语言这个工具来说,掌握了这个工具之后,就要把时间精力放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

儿童入学前已经掌握了最基本的口语能力,在小学阶段,口语能力应该进…步强化,口语的得体性和口语规则d土应该掌握,初步发展特殊的口语交际能力——演讲和论辩。

’这一阶段,书面语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好书面语的表达符号——汉字,并对汉字形体的艺术性有所了解。

书面语跟口语之间的差异在这个阶段应该了解。

鉴于现代汉语对古代汉语的继承性,古代书面语可以在这个阶段背诵一些,特别是优美的诗文。

初中阶段,学习掌握了演讲和论辩后,就完成了口语学习的任务。

汉字的学习主要在它的数量的扩充上,掌握4000个左右,并在书法上有一定量的学习。

现代汉语书面语的阅读大致在这个阶段完成任务,对文学语言的学习和欣赏应该有相当的基础。

古代汉语书面语的阅读可以转向为散文体裁。

书面语写作应该有一定的基础和技巧。

高中阶段,无需学习一般的现代汉语阅读,可以在文学语言或古代书面语言的学习上加大力度,在写作上主要培养突出个人的风格。

小孩怎样习得母语--乔姆斯基心智语言学理论的解释摘  要:

对于儿童是如何习得母语这个问题,不同的语言学流派有不同的解释。

乔姆斯基的心智语言学提出语言的本质特征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遗传的、物种的属性。

并指出人类具有“语言获得机制”,在初始状态中表现为“普遍语法”。

儿童在人类的语言环境中用五、六年时间将“普通语法”转换成“具体语法”,从而获得了语言能力--习得了母语。

用矢氏的心智语言学去解释语言的产生和习得过程,解释自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从母语的习得方式谈英语学习方法

2010-09-0421:

10:

10  Tag:

英语学习方法

 

学英语

 

学习

 

英语

   我要评论()

从母语的习得方式谈英语学习方法:

英语的学习方法很多,本文从分析母语的习得过程和方式出发,阐述了英语学习可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从学习英文儿歌、歌谣入手,在生活英语学习中扩大词汇量,平时有意识的扩大英语阅读量。

尤其强调了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以及英语阅读的方法。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交流语言,在中国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大多数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这种学习会一直持续到大学。

许多成年人为了提高学历,评职称也加入了学习英语的行列。

对于一名学生,英语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们能否升人更高一级的学校继续深造。

因此怎样学好英语成为大家十允关注的一个主题。

英语的学习方法很多,学有所成者的经验之谈也不尽相同,下面我们从母语的习得过程和方式出发来研究一下语言的学习方式。

一、习得母语第一步——歌谣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一个小孩子是如何学会“说”自己的本国语的,首先它置身于母语的环境中,从一个字、两个字、到一句话,当孩子学会说话后,母亲就开始教他背儿歌,每个孩子都经过了这样的过程,儿歌和歌谣是儿童有意识学习本国语的第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使得孩子说的能力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对于第二语言——英语的习得过程我们也可以效仿。

根据克拉森的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第二语言的学习包括习得和学习两种方式,习得是一种潜意识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不依赖于语言规则的传授。

事实上成年人学习英语从简单的英语儿歌或诗歌人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因为成年人更具有欣赏韵律的能力,学习简单的儿歌会很容易。

通过模仿哼唱英文歌谣可以在无意识中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

例如:

歌曲rainraingoaway,其内容是:

rainraingoaway,comeagainanotherday,littleJonnywanttoplay,rainraingoaway.这首英文歌曲只有几句话,但是很琅琅上口,很容易学习,多听几遍就能够掌握,通过朗读背诵英语歌谣,或哼唱英文歌曲,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提高英语听力和英语口语水平。

二、习得母语第二步——在生活中识字

孩子的第一本书只有几个字,通过反复地输人首先认识了人、1:

3、手等简单的汉字。

孩子不会专注于某一本书来识字,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在日常生活中学习。

我们经常看到成年人领着孩子指认路边的标志牌、大型广告标志语,这一过程在无形中增长了孩子的词汇量。

这种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文字的方法同样适用于英语的学习。

事实上,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化的浪潮促进了英语教育的迅速发展,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英语。

英语就在我们的身边,它已经在无形中融人我们的生活,橱窗广告、路边招牌、餐馆、银行、商厦、等都有英文字样,如KFC(肯德基),BankofChina(中国银行),NoSmoking(禁止吸烟).,exit(出口)HOMECLIJB(家乐)。

我们买回家的商品,大到彩电冰箱、小到牙刷牙膏小型儿童玩具,英语无处不有,精辟易懂易学。

例如,电视机遥控器上的volume(音量)、program(频道)、next(下一个),电脑键盘上的shift(移动)、delete(删除)、insert(插入)、pageup(上一页)、pagedown(下一页)、pause(暂停)、end

(结束)、enter(进人),儿童玩具上的警示标识WARNING:

CHOKINGHAZARD—smallpartsNotforChildrenUnder3Years(警告:

小件,吞咽有窒息危险,3岁以下不适用)等等。

这些英文单词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我们可以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如果我们向小孩子刚刚学习母语一样用心去留意身边的英语,你的英语兴趣就会随着增长,而你的英文知识也会不断丰富。

三、习得母语第三步——阅读

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母语的习得过程。

当孩子具有一定的词汇量后,各种各样的小型故事书便围绕着他,进入小学之后,阅读和语法学习同步进行,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一篇比一篇长,除此之外,学生们还会在业余时间读一些课外读物,阅读成为孩子甚至成年人提高文学水平的重要部分。

学好英语的过程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我们同样需要阅读大量的阅读英文文章。

阅读对于学好英语是至关重要的。

据了解,许多同学除了学校发的英语课本之外,根本就没有读过英文课外书,还有很多人都热衷于做题目,以为这是学习英语的正确途径。

结果做的练习册一本又一本,试题集一套又一套,做得头昏眼花,兴趣全无,英语水平却并没有实质性提高。

学习英语的确要做适当练习。

但我认为,归根结底,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不是做练习“做”出来的。

“读”出来的英语是地道的、自然的,因为使用者依持的是“语感”;“做”出来舶英语往往流于生硬,因为使用者是依赖“语法规则”硬“做”的。

考试中许多题目有时很难回答为什么选A而不选B,学生问为什么?

我只能回答——语感。

那么语感从何而来呢?

我想只能是阅读。

一谈到阅读,人们便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