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必刷专题五 《政治生活》主观题必背知识冲刺高考政治主观题满分突破秘籍.docx
《冲刺必刷专题五 《政治生活》主观题必背知识冲刺高考政治主观题满分突破秘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刺必刷专题五 《政治生活》主观题必背知识冲刺高考政治主观题满分突破秘籍.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冲刺必刷专题五《政治生活》主观题必背知识冲刺高考政治主观题满分突破秘籍
专题五《政治生活》主观题必背知识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公民的基础知识
1.国家性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公民的政治权利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的民主权利,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
③监督权
4.公民的政治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6.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民主选举
①等额选举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差额选举形成竞争,选民有选择余地。
②人大代表选举一定是差额选举,县级以及县级以下是直接选举,县级以上是间接选举。
(2)民主决策
方式: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3)民主管理
村委会与居委会的性质: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注:
居委会和村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是基层政权机关,也不是政府部门。
民主选举——自己选举当家人,村民自治的基础。
民主决策——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凡是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
③民主管理——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
④民主监督——广大村民创造了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保证村民能够切实监督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和村干部的行为。
(4)民主监督
方式:
信访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等。
(5)民主协商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二、公民的题型
1.公民为什么要做某事(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特点+权利+原则+意义)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②我国的人民民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③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国家保障人权。
④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三大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
⑤有利于公民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和政治素养。
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
2.公民应如何做某事(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原则+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①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②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积极参与民主决策,积极建言献策,推进决策机关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④积极参与民主监督,依法行使监督权。
⑥公民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法有序参与。
3.民主决策的意义
①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4.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①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②基层民主自治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常见的政府的称谓:
国务院、中央政府、地方各级(省、市、县、乡)政府、省长、市长、县长、乡(镇)长,公安部、发改委、财政部等等。
一、政府的基础知识
1.我国政府的性质: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2.我国政府的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加强社会建设
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我国政府的宗旨:
为人民服务
4.基本原则:
对人民负责
要求: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5.政府依法行政
6.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
7.审慎行使权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内部监督:
上级政府、法制部门、审计部门;
外部监督:
人大、党、人民政协、司法机关、社会与公民、监察机关。
8.树立权威
9.国家监察委员会
(1)监察委员会是由之前的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合拼而成,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2)与政府的关系:
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全国人大及常委会负责,并接受监督,与“一府两院”平行。
(3)基本方式:
依法行使监督、调查、处置等职责。
(4)特点:
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行机关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接受全国人大及常委会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设立内部专门的监督机构)。
(5)监察法是反腐败的国家立法,监察委是国家最高的监察机关。
(6)主要任务:
①整合职能,集中反腐败资源力量;
②扩大监察范围,明确监察对象;
③推动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的有机统一。
(7)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意义
①健全了反腐败领导体制,加强了党对反腐败斗争的统一领导。
②推动了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有机统一,建立起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
③实现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有利于公职人员依法履职,廉洁从政,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从制度上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二、政府的题型
1.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答题要素:
性质+宗旨原则+职能+意义)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我国的行政机关。
(国家性质、政府性质、人民地位决定)
②是政府履行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
(职能)
③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表现。
(宗旨和原则)
④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与行政管理水平的要求。
(依法行政)
⑤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审慎行使权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决策与监督)
2.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答题要素:
职能+宗旨原则+依法行政+监督+决策+权威)
①认真履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职能,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
②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
③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与行政管理水平。
④审慎行使权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⑤坚持科学、民主决策,集中民智、反映民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⑥树立政府的权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3.政府的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进行经济调节与市场监管。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加强社会建设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4.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要求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1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5.依法行政的意义
①国体决定。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这就要求政府要依据反映人民意志的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权力。
②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④有利于加强廉政政府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威信。
⑤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⑥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6.为什么要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必要性(原因)
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权力是把双刃剑。
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重要性(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①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②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
(决策环节)
③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执行环节)
④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监督环节)
2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人民,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的政府。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中国共产党
常见称谓:
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某省委、市委、县委、支部、支部书记、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省委\市委书记、某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纪委)、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等等。
一、党的基础知识
1.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地位:
是我国的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的政治力量,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
4.执政方式: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5.执政理念: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6.党的建设:
与时俱进,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7.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8.指导思想:
马列毛邓科习
9.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治上)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遵守宪法和法律
10.作用: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党的题型
1.党为什么要做某事(国家性质党的性质+宗旨+地位+自身建设+执政方式和执政理念+现实意义)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
④是党加强自身建设,与时俱进,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需要。
⑤是完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和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要求。
2.党怎样做某事(领导核心+宗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先锋模范+党的建设)
①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党要始终发挥纵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②党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③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④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依法执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⑤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⑥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⑦发挥党的指导思想在各项工作中的行动指南的作用。
⑧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③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4.党的宗旨(如何践行党的宗旨)
①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②党始终把人民根本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念全部活动中。
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人大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知识
1.人大代表
①法律地位:
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②产生方式:
民主选举(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产生;地级市、省、全国三级人大代表间接选举产生)
③任期:
5年。
④权利:
审议权(审议各项议案)、表决权(表决各项决定)、提案权和质询权。
⑤职责:
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的监督
2.人大
(1)性质:
国家权力机关
(2)体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性质: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地位:
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职权:
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常设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
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性质:
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作用:
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来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3)人大机关的职权
①立法权:
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废除。
②决定权:
决定国家重大事项的权力(如五年规划)。
③任免权:
任命或者免去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权力。
④监督权:
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执法检查);监督“一府一委两院”(政府+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的工作;听取和审议“一府一委两院”的工作报告。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地位:
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政体。
(2)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①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划分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基本内容(略)
二、人大的题型
1.人大代表为什么做某事(地位+权利+义务)
①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地位、产生)
②是行使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的表现(权利)。
③是履行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的需要(义务)。
2.人大代表怎样做某事(权利+义务)
①行使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权利)
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义务)
③增强履职意识,提高履职能力。
3.人大如何做某事
①人大要依法行使立法权,坚持科学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
②人大要依法行使决定权、监督权。
③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④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做主有机统一。
4.民主集中制
①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划分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人民政协
1.人民政协
①性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主题:
团结和民主
③职能:
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
政治协商:
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
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讨论。
民主监督:
对宪法和法律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
工作提出批评和意见等
参政议政:
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等形式主动提出建议,建言献策.(但无提案权)
2.协商民主的意义
①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②它有利于充分反映民智,促进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③有利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④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⑤确保人民当家做主,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⑥维护社会团结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内涵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之上的政治体制。
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依据和意义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3)如何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
①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②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③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4)政治优势、制度保障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定方针政策,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优势和作用。
②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全国人大的立法、决定、监督职能,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③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结合当地实际落实具体行动。
④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发挥各民族、各地区的特长和优势。
⑤坚持民主集中制,在中央统一领导下 ,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
⑥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做主的统一。
民族与宗教
1.民族
①坚持和完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③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
(之间的关系)
2.宗教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1.当代国际社会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③顺应多极化趋势,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⑤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宗旨目标立场准则)
⑥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
⑦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等基本权利,同时应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义务。
2.我国的外交政策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基本目标: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基本立场:
独立自主。
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外交政策的新理念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④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3.主权国家
①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
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
②主权国家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