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科研基于感统失调幼儿的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探索.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3854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92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教科研基于感统失调幼儿的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幼儿园教科研基于感统失调幼儿的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幼儿园教科研基于感统失调幼儿的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幼儿园教科研基于感统失调幼儿的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幼儿园教科研基于感统失调幼儿的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幼儿园教科研基于感统失调幼儿的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探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幼儿园教科研基于感统失调幼儿的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探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幼儿园教科研基于感统失调幼儿的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探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幼儿园教科研基于感统失调幼儿的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探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幼儿园教科研基于感统失调幼儿的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探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幼儿园教科研基于感统失调幼儿的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探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幼儿园教科研基于感统失调幼儿的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探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幼儿园教科研基于感统失调幼儿的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探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幼儿园教科研基于感统失调幼儿的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探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幼儿园教科研基于感统失调幼儿的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探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幼儿园教科研基于感统失调幼儿的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探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幼儿园教科研基于感统失调幼儿的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探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幼儿园教科研基于感统失调幼儿的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探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幼儿园教科研基于感统失调幼儿的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探索.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幼儿园教科研基于感统失调幼儿的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探索.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教科研基于感统失调幼儿的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探索.docx

《幼儿园教科研基于感统失调幼儿的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科研基于感统失调幼儿的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探索.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教科研基于感统失调幼儿的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探索.docx

幼儿园教科研基于感统失调幼儿的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探索

个案·螺旋·嵌入

——基于感统失调幼儿的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探索

【摘要】让3到6岁的特殊幼儿享受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矫正机会,受到特别的教育支持,让这些孩子回归主流、融入集体与健全孩子和谐相处,享受社会和幼儿园更多的关爱是我们的教育愿景。

融合教育课程是对个案实施积极干预的主要载体。

本课题研究从相对比较常见的感统失调幼儿入手,开展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研究。

基于个案、螺旋、嵌入三个关键词思考,从三类物理空间、三个年龄段、三种课程样式开展内容设计,从个案的评估、研判、干预三个阶段思考课程实施的路径、载体、策略,包括五个融合路径[资源教室一对N小组融合、专用活动室混龄融合、班级一日活动融合(主题教学、区域游戏、生活)、户外运动混班融合、家庭训练亲子融合];三个实施载体(个案方案、个案观察、个案评估);三维联动策略(资源教师、随班教师、特教工作坊相互联动)。

我们期望利用多种融合教育资源,开发切实可行的融合教育课程,探索实操性强的融合教育“个案式”“螺旋式”“嵌入式”课程样态新范式,完善润物无声的融合教育课程的文化理念,最终推进感统失调幼儿得到科学干预、切实成长。

【关键词】感统失调个案螺旋嵌入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

一、问题的提出

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明确指出:

“办好特殊教育,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覆盖,全面推进融合教育。

”《指南》指出:

让3到6岁的特殊幼儿享受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矫正机会,受到特别的教育支持,让这些孩子回归主流、融入集体与健全孩子和谐相处,享受社会和幼儿园更多的关爱.融合教育发端于特殊教育,用融合的理念发展特殊教育是趋势。

(一)五年摸索,从特殊教育实践走向融合教育研究

2013年我园成立了区第一间幼儿园资源教室,开启特殊教育研究。

历经五年摸索,在创优和资源积累上逐渐丰盈,从特殊教育实践走向融合教育研究。

一是五年的规范创优之路。

2013年授牌区首个幼儿园“特殊教育随班就读试点学校”,同年通过杭州市合格资源教室创评,2017年成功创建杭州市示范性资源教室,区内幼儿园首家。

二是五年的个案实践之路。

2014年起组建了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特教工作坊。

以10余名特殊幼儿为对象(其中感统失调幼儿为相对较多群),展开特殊教育个案实践研究。

重点基于感统失调

幼儿,进行资源教室一对一游戏的设计与实施,成果荣获市级一等奖。

积累了一对一游戏化个训的经验和10余个三大类特殊幼儿个案资源。

(二)一年实践,聚焦融合教育课程三大问题

首席资源教师及工作坊团队历经一年,整理个案、明晰融合教育课程资源优势、融汇幼儿园文化资源、召开专家论证会。

从原有碎片化的操作中,反思讨论,聚焦融合教育课程面临三大问题。

1.课程内容浅层表象,亟待科学提升

个案是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的核心,也是独特的课程内容。

套着个案的外壳,进行形式化操作是核心问题。

一是特殊幼儿随机出现无法预测,个案干预赶鸭子上架、疲于应对,操作流于浅表。

每学年在招收新生、入园体检等环节,会筛查部分显性特殊幼儿。

但大部分特殊幼儿是等入园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体生活,由班主任发现问题、资源教室筛查、医学检测之后才能确定当下特殊幼儿的情况。

二是表现为个案的建立、指导不科学。

融合教育课程需要为每一个特殊幼儿建立个别化的指导方案,方案具有很强的精准性。

资源教师专业度低,导致面对复杂教育对象,辅导精准性低,从评估方案走向具体规范操作转换能力弱、无法规范操作个案干预。

随班教师情况更甚。

2.课程操作随机碎片,亟待链性统合

资源教室指导、随班就读跟进,课程操作看起来相互关联,实则各司其职,缺少关联。

资源教师执行一对一的个训为主,随班教师以一日生活课程为主。

大量专用活动室、户外运动场地资源利用不充分,不纳入融合教育课程资源体系。

课程执行主体以资源教师为主,普通班级班主任、家长参与度低。

以上问题,导致融合教育课程的活动碎片、块状,课程无法系统地操作。

不成体系,便会低级重复。

更无法关注不同阶段、不同幼儿的需要做精准动态调整。

课程操作需要做系统化链性统整,构建稳定的课程形态。

3.课程理念普特割裂,亟待正向浸润

融合教育课程强调普特融合、个别嵌入集体的正向浸润。

目前,特殊幼儿多数时候是被照顾的对象,群体割裂明显。

家长因“特殊”一词的压力,不愿直面问题,不接纳孩子接受校内干预。

进入“资源教室”成为承认孩子“滞后”的标签。

随班教师因“特殊”心理负担重,过分强调特殊,导致幼儿缺少健康的融合环境。

课程理念需要构建“泽如雨润无声”的温暖教育。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幼儿园师资专业度低、课程建设能力弱的现实,三类问题都源于课程样本的缺失,缺少适宜的课程拐杖来保障融合教育的落地。

所以,当下应从实际问题出发,尊重课程对象的独特性,重塑融合教育理念,构建科学、可行的课程内容与实施,形成稳定、独特的课程样态。

本研究从相对比较常见的感统失调幼儿人群入手,以幼儿A为样本,开展融合教育课程的样态研究。

二、操作定义

(一)概念阐述

1.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

本研究特指以感统失调幼儿为对象的普特融合教育课程,从融合出发,凸显个案式、螺旋式、嵌入式特征的课程稳定形态,即新样态。

三种样式各有特点,也相互关联。

2.感统失调:

是指“儿童大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具体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直接影响了幼儿学习、生活、运动,防碍正常的成长发育。

本案例以幼儿A为研究样本,感统失调突出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差、精细动作不良、人际交往障碍等。

3.螺旋式:

本课题从课程操作提出,强调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加深,逐渐向上生长。

4.个案式:

本课题从课程内容提出,强调对感统失调幼儿形成个别化干预、形成个案方案。

内容更具针对性、精准性。

5.嵌入式:

本课题从课程理念提出,强调对感统失调幼儿进行正向融合、个体嵌入集体的浸润。

(二)操作思考

作为区首个“幼儿园特殊教育”试点学校,我们理应成为实践研究的先行者。

从目前学前学段及本园融合教育课程的建设问题出发,探索适宜的课程样式。

1.探索科学可行的融合教育“个案式”课程内容。

基于前期经验探索出适合幼儿园资源教师和随班教师的融合教育课程活动个案方案,提高个案的科学性、精准性,让方案成为教师执行课程的拐杖。

尝试开发具有本园教育特色、符合感统失调幼儿年龄特点与学习能力的个案式课程内容样本,给予本类特殊幼儿提供补偿教育课程的借鉴。

2.开发实操性强的融合教育“螺旋式”操作方法。

尊重本类特殊幼儿身体特点、学习特点,梳理纵向、螺旋的经验链。

以资源教室为引领,以幼儿一日生活的班集体、多类活动室为主要空间,在动态实施中,整理操作通道、操作载体、操作策略的适用方法,并从关注教师的干预转向幼儿循序渐进地学习,观察反思个体的小步成长。

3.完善润物无声的融合教育“嵌入式”文化理念。

普特融合、个别嵌入集体的正向浸润。

泽如雨、润无声,努力使每一位特殊幼儿感受和体验到教育的向上、向善、向美,呈现融合教育美的样态。

也是我园建和美文化、做隽美教师、育善美幼儿的“三美”的美好校园文化的完善。

课题研究可从课程内容、课程操作、文化理念三个视角,思考“个案式”“螺旋式”“嵌入式”三种课程样式的实操,构建符合园本需要的融合教育课程,并成为区域内可推广的范式。

(三)操作框架图

本课题研究框架基于个案、螺旋、嵌入三个关键词,从融合教育课程的内容设计、三式课程实施两部分进入研究,具体研究的操作如图1。

从上图可见,内容设计从三类物理空间、三个年龄段、三种课程样式展开,考虑三维立体。

课程实施遵从融合教育课程的独特流程,从个案的评估、研判、干预三个阶段思考。

五个融合路径兼顾多个物理空间,多种融合方式;三个实施载体体现个案研究的科学性与精准性;三维联动策略让课程呈现动态、互联互动的特质。

“个案式”“螺旋式”“嵌入式”成为课程的核心特质,植入内容与实施。

三、基于感统失调幼儿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的架构

融合教育课程是幼儿园个案干预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资源教师和随班教师对个案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主要载体。

我们需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思考课程理念、目标、原则、内容及课程设置,架构适宜课程样态。

(一)课程理念:

存异求融正向浸润

在为感统失调幼儿A设计融合教育课程内容的过程中,我们以该幼儿原有的认知、能力、经验、情感为出发点,操作时秉承一日生活皆课程,保证感统失调幼儿享受随班基础课程资源。

同时,注重泽如雨、润无声,关照感统失调幼儿的个性需求,力求存异求融、正向浸润。

在内容和操作上形成更为完整的体系,将资源教室前期获得的有效经验进行转化,做好传承与补充。

(二)课程目标:

小步递进完整发展

融合教育课程目标以个案对象的小步发展为目的,既考虑特殊幼儿个体的具体发展目标,也兼顾普适性课程目标、融合园本特色课程目标。

从感统失调幼儿的发展需要出发,强调操作中学习、游戏中体验、生活中适应。

参照《指南》3到6岁幼儿发展指标及个案诊断指导建议,借助个案式、螺旋式、嵌入式课程实施,培养乐于交往、动作协调、生活自理、学习适应的完整儿童。

(三)课程内容:

三个原则三维架构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以满足感统失调幼儿的特殊教育需求为首要条件,遵循三个原则、进行三维架构。

1.内容设计的三个原则

结合当前孩子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状况,以及本园的物质条件、环境因素等,特制定了以下原则:

(1)科学性:

是指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应结合医学鉴定、教育评估等科学数据,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特殊幼儿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以及自身能力,保障个案干预科学精准。

(2)融合性:

课程内容既是资源教室、随班教室、专用活动室物理空间的整合,也是个体融入集体的正向融合。

随班一日活动课程充分体现课程内容的自然无痕融合。

(3)系统性:

是考虑内容之间的经验链、时间链、物理空间联系,并且考虑感统失调对象的需要,持续、小步预设。

同时,依据个案的干预需要倡导改进与生发,使得课程具有开放性与独特性。

2.内容设计的三维架构

课程内容从个案式、螺旋式、嵌入式三个视角,以资源教室、随班教室、专用教室三个物理空间为载体,将小班、中班、大班三阶段做为时间轴,构成333三维立体内容架构。

表1.感统失调幼儿融合教育课程内容三维架构表(部分)

下面以《春天》课程内容为例,从个案式、螺旋式、嵌入式视角赘述课程内容三维设计:

一是个案式课程内容:

个案式课程内容是本课程的重要特征。

主要以专家研判制定的个别

化指导方案为依据,个性化量身定制,具有较强的干预针对性。

个案式课程内容还具有预设与生成共生长的特点。

预设性内容主要以集体或小组的活动开展,更具计划性、系统性。

在资源教室由资源教师主持、随班教师和家长共同协助干预执行。

此内容的预设聚焦感统失调幼儿精细动作、粗大动作、手眼协调的训练。

基于个体形成内容,目标指向精准。

课程内容从特殊幼儿个体出发,普通儿童伴随。

还可根据当下需要,生成内容,例如观察诊断幼儿动作发展,参照个别化指导方案追加适宜的系列活动。

二是螺旋式课程内容:

螺旋式内容主要体现在内容目标的设计、操作的顺序、操作的重复

性等方面,适合感统失调幼儿的成长特点。

主要由专任活动室教师、混班教师共同参与执行。

幼儿园12个专用活动室,分别有生活吧、陶艺吧、美术吧、图书吧、建构吧等,不同的功能室提供不同的学习体验,满足感统失调幼儿的个性发展需要。

专用活动室面向普适的同时,在内容上需要考虑感统失调幼儿的个性需要。

每一个专用活动室从“专项经验发展的纵向轴”制定课程计划,经验链呈现螺旋上升。

从小班到大班,关于春天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表达操作、材料使用、主题扩展均不断提升,三个年段重复表达《春天》,经验和动作操作挑战体现螺旋上升。

但是,此类课程内容主要以普适性幼儿发展为主,目标与内容选择上兼顾感统失调幼儿,需要教师在操作时弹性调控。

三是嵌入式课程内容:

嵌入式课程内容强调以普通幼儿课程内容为主,特殊幼儿课程内容融合,强调正向、自然的嵌入。

内容以基础主题课程《完整儿童活动》教材为载体,以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为主要通道,包括教学、游戏、生活、运动等环节。

嵌入式课程往往强调一日活动皆课程。

教师既要设计细化普适性目标与内容,同时也要兼顾感统失调幼儿的发展需要。

如调整活动目标的难度、挑战性,设计多层次的操作材料,预设个性化的指导策略等。

当然,个案式课程内容的生成个性化、随机性。

嵌入式课程内容也会因为幼儿的兴趣点、学习点调整为更为低预设的项目式活动。

螺旋式课程内容,更是需要考虑特殊幼儿的经验生长,从横向操作的重复性、纵向操作的时间单位,做灵活调整。

大量课程内容需要在个案干预过程中和一日活动的低结构游戏、生活、运动中个性生成。

需要教师内隐特殊幼儿发展常模,创造性地设计与组织有效融合。

三种特征的课程内容之间相互交织,整合操作。

嵌入式课程中体现螺旋式、螺旋式课程体现嵌入式、个案式课程体现螺旋式。

此外,当一个感统失调个案实施三年之后,所形成的内容既是个案资料,更是融合教育课程内容的丰富与补充,也是后期执行相似课程的有效借鉴。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体现常态随机融合、专项定时保障、随机生成弹性,从时间量、空间量上让感统

失调幼儿获得课程学习的保障。

1.个案式课程设置

个案式课程设置主要以资源教室为主,资源教师和工作坊教师统筹所有特殊幼儿轮流进入。

围绕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训练等个性化内容,保障一周2次,每次30分钟,每学期不少于540分钟的训练时间。

表2.**学期资源教室训练安排表

上表红色部分是中

(2)班感统失调幼儿A的资源教室个训时间安排,2周4次,内容以感统训练、精细动作、语言训练为主。

2.嵌入式课程设置

嵌入式课程设置主要以感统失调幼儿随班为主,以《完整儿童活动课程》教材为主要内容,以一日活动安排、周计划安排体现课程的设置。

强调一日生活皆课程,以学习、游戏、运动、生活为主要板块融合。

表3.**学期中班一日活动内容设置(部分)

上表可见,幼儿在园时间一天8小时左右。

其中30分钟集体活动、45分钟自主游戏、2小时户外活动和1小时运动、以及持续贯穿的生活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充分保障感统失调幼儿正向融合的需要,自然浸润、常态融合。

时间板块划分可根据活动安排弹性设置。

3.螺旋式课程设置

专用活动室是公共活动室。

随班教师与专任教师在内容选择、操作形式、时间安排上给予特殊兼顾。

重点在美术吧、建构吧、生活吧等动作操作性强、适合小组操作的专用活动室做好课程设置。

每2周一次,根据年龄特点,每次20到35分钟。

每学期保障160—315分钟。

以美术吧一学期课程设置为例加以说明(见表4)。

表4.2018学年第二学期美术专用活动室内容安排(部分)

美术专用活动室课程设置根据普通幼儿小、中、大活动时间,保障时间总量每学期不少于

8次。

感统失调幼儿比普通幼儿每次多5分钟的操作弹性时间,既增加操作机会,又减缓操作节奏与难度。

四、个案式·螺旋式·嵌入式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实施

课程的实施是将课程内容选择、落实的过程。

本课程实施主要以个案评估、个案研判、三式干预(个案式、螺旋式、嵌入式)为主要板块。

科学评估是前提和基础,包括筛查与评估,是从筛查走向精准干预的基础。

个案研判基于基础评估、医疗测查、专家诊断,科学细致地分析个案目前的发展优势、弱势,并提出教育策略,形成发展方案。

个案干预是由资源教师团队引领随班教师、幼儿家长依据研判会发展方案重新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并实施。

本课题实施主要从个案式、螺旋式、嵌入式入手,从五路径、三载体、三策略具体实践。

干预过程强调循环或阶段评估与研判,动态调整实施。

具体操作路径如图2所示。

图2.融合教育课程实施循环流程图

(一)筛查评估

研究表明,大部分孩子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感统失调。

症状比较轻度的孩子,我们可以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引导和训练逐步进行调整、改善和纠正。

症状如果比较严重的孩子,就需要去医院或一些专业机构进行检测评估,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感觉统合的强化训练。

3~6岁是感觉统合最佳训练期,我们要做好筛查评估,为融合教育课程实施提供重要依据。

1.个案筛查

筛查包括班级教师初查、资源教师复查、征得家长同意、进行医学鉴定等流程(具体流程见图3)。

筛查环节需要特别做好家长同意环节,与家长交流要尊重家长的心理感受,做好保护隐私。

遇到家长心理顾虑多的情况,需要联合班主任、特教专家提前做多次沟通。

2.个案评估

科学评估是从筛查走向精准干预的基础,是融合课程操作重要内容。

首先由资源教师团队进行教育诊断,将个案干预前后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判断,再结合医院评估报告来确定或推测与教育

有关的行为和影响行为的因素。

评估强调科学、精准,医院检测尤为重要。

(二)科学研判

科学研判主要指教育诊断之后召开研判会、制定计划。

一般邀请特教专家亲临指导,通过现场测试、能力核实及多方询问来科学细致地分析个案目前的发展优势、弱势,并提出教育策略,形成发展方案;最后由资源教师团队重新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并实施(具体流程见图4、5)。

图5.研判会流程

上图可见,教育诊断是准备。

一般研判会上会有资源教师、随班教师、家长进行具体行为描述。

教育诊断属于非正式评估,但是能有效补充医院评估,为专家诊断提供鲜活依据。

(三)三式干预(个案式、螺旋式、嵌入式)

通过筛查、评估、研判,形成个案指导方案后,转换为感统失调幼儿的课程内容,并落实到具体的干预执行。

三式操作强调在融合五路径、三载体、三策略中融合运用,逐渐呈现课程样式特点,探索三式在干预过程中的适用性。

1.融合五路径

课程实施需要立于园情开发具体可行的通道。

融合五路径主要包括:

资源教室一对N小组

融合、主题下一日活动班级融合、专用活动室混龄融合、户外运动混班融合、家庭训练亲子融合。

充分利用幼儿园多元资源、常态主题式基础课程,在小组式、班集体、混班式、亲子式融合方式上进行思考,充分体现个案、螺旋、嵌入的课程特质。

(1)资源教室:

一对N小组融合。

资源教室一对N小组融合是指根据感统失调幼儿的教育目标,游戏设计从“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发展、认知发展”这四个维度入手,将一对一个训转为一对N的小组融合式训练。

运用小组同伴的正向示范,达到有效融合。

操作上强调基于原有资源的改进、优化、生成,“三式”的整合运用。

一是改进一对一游戏材料。

针对一对一游戏的内容设置,从内容小组式游戏化材料、小组式操作等进行融合改进。

既提供平行示范、又满足普通幼儿的游戏需要。

如“心连心”拼图游戏,体现平行学习一组3拼,一组4拼、一组5拼;利用蒙氏的红蓝数棒设计了吹气游戏“龟兔赛跑”,小组材料提供上有粗细不同、长短不同、颜色不同的吸管,供小组不同的幼儿进行挑战。

二是优化一对N游戏指导。

根据原有游戏模型,从操作方式等进行游戏内容的小组化改进,让个训游戏凸显同伴互动。

普通孩子参与一起互动,既加强了动作训练的趣味性,也有利于孩子之间的互动交往,为他形成正向示范与帮助。

从案例1可见。

案例1.

漂亮的手链——促进精细动作发展的游戏

幼儿尝试按同伴范例的规律穿珠子。

该幼儿与一同伴选择细线。

其他2名幼儿自由选择不同软硬的线。

同伴协助孩子打结。

三是生成一对N游戏内容。

由于个案对象的独特性,感统失调幼儿在操作联系中会产生新的需要和挑战。

教师便要在观察的基础上诊断,随机生成新的匹配的相关活动方案。

活动生成在内容系统性衔接、操作的重复性次数上都需要因人而异、量身定制,充分个案化。

从案例2可见。

案例2.

妈妈的项链——促进精细动作发展的游戏

出示不同层级材料,请幼儿选择喜欢的、更长的绳子穿珠子。

幼儿尝试按同伴范例的规律穿珠子。

该幼儿与一同伴带二指手套,选择长细线。

其他2名幼儿自由选择不同软硬的长线。

同伴协助孩子打结。

以上案例可见,活动通过层级递进、矫正训练、精细训练等,提升科学干预的有效性。

情景性、操作性的设计提升游戏化、小组式嵌入融合强调自然正向浸润。

操作中需要注意合理运用一对一游戏资源,减少一对一的枯燥训练,降低感统失调幼儿的压力。

首席资源教师在执行中,需要承担主要操作指导。

资源教室融合干预适用于个案式课程样式,强调个案干预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同时,操作

上体现螺旋式、小组式合作学习体现嵌入式。

(2)主题下一日活动:

班级融合。

班级30余名幼儿的融合是最常态的融合。

班级融合主要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日活动的不同结构的活动融合。

包括高结构主题教学、低结构区域活动、自然生活活动三个领域的融合。

强调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以集体融合、小组融合的方式操作。

一是主题教学活动集体融合。

融合教学活动指在基础课程主题教学内容里,根据感统失调幼儿的特殊需要做出差异性教学设计,做好学期融合教学重点规划。

学习活动充分考虑幼儿的共性和差异,即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又适合同在一个课堂学习。

每一个主题单元选择每周一个适宜的活动,做好重点设计。

融合教学活动设计在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指导形式及操作材料上需要做出调整,可见下表5《夏天来了》主题下教学《夏天的太阳真顽皮》。

表5.随班就读主题下教学活动

以上融合教学在具体操作中注意双层目标的设置、个性材料的投放、差异指导的跟进。

双层目标:

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先要根据班级孩子的平均水平制定统一的集体教学目标,然后再全面分析评估感统失调幼儿的优势与不足,根据能力、需求和缺陷设计分层的教学目标,并随时进行调整。

目标要明确、具体化,具有操作性。

个性材料:

教师除了为感统失调幼儿准备共性材料,还需要根据其能力水平设计适合他最近发

展区的操作材料。

比如分组活动提供可撕贴的粘纸减低幼儿简笔画的难度。

既考虑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精细动作的挑战性。

差异指导:

资源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要以普通教学为主线,组织孩子开展学习活动,同时寻找感统失调幼儿融入学习的最佳节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给予有效指导。

例如:

构音训练,重点词语“刷刷,爬山,骑车等”。

通过游戏,帮助幼儿A了解身体的一些部位名称,训练动作与语言同步的协调能力等环节的指导。

二是班级区域游戏小组融合。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以班级区域游戏为主,每个班会根据年龄段的特点和班内孩子的兴趣、发展需要,设置5—7个区域活动,如娃娃家、医院、超市、烧烤吧、美工吧、科学探索区等不同功能的活动区,组织形式自由,孩子们自主决定游戏伙伴,自主选择游戏内容,这样的形式对感统失调的特殊孩子无疑是一种挑战。

主要通过操作的要求与指导策略体现层次融合、设计适宜的玩法、细化不同挑战的游戏材料进行操作。

区域操作的要求与指导策略体现层次融合。

区域操作的要求需要层次上做减法和指向特殊幼儿需要的强调。

根据感统失调幼儿的发展评估,调整适宜的要求与指导。

以美术区为例(见表6)。

表6.(中班)感统失调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融合教育策略

以上可见,操作要求1.2简化减低,在认知、感受欣赏上降低要求。

要求3进行强调,增加幼儿操作机会,以及多种类工具、材料对感统失调幼儿的刺激。

指导策略上强调一日生活中的自然浸润,反复操作。

区域操作的玩法与指导策略体现游戏设计。

在游戏中学习,是幼儿学习方式的最大特点。

特殊幼儿的学习方式更甚之。

适宜的游戏化设计,才能将训练隐含与游戏,激发感统失调幼儿喜欢操作,满足特殊幼儿小组活动和个体活动的需求。

表7.感统失调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口腔训练游戏

游戏时利用小嘴大力士咬冰棍游戏、奖励吃的方法等,强化训练及口腔控制游戏,极大激发特殊幼儿参与同伴游戏。

区域游戏的材料与细化操作体现个性挑战。

以材料体现差异、以材料支持操作,保障感统失调幼儿获得匹配有针对性的操作训练。

以下案例中材料软硬不同、洞口大小不同,带给幼儿更多挑战与选择。

案例3.

穿珠子

幼儿A进入区域和同伴一起进行穿珠子的游戏。

一只手拿一根软软的线,另一只手拿一颗珠子,眼睛离珠子很近,尝试后发现软软的线碰到珠子时,只要一没对准,线就会弯掉,很难穿进去,嘴里嘟囔着:

哎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