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百校联考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40408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百校联考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省百校联考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省百校联考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省百校联考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省百校联考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江苏省百校联考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江苏省百校联考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江苏省百校联考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江苏省百校联考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江苏省百校联考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江苏省百校联考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江苏省百校联考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江苏省百校联考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江苏省百校联考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百校联考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江苏省百校联考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百校联考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百校联考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江苏省百校联考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高考范围。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记载,郑国共叔段叛乱,段的儿子公孙滑逃到卫国,卫国人替他进攻郑国,占领了廪延。

郑国人率领周天子的军队、虢国的军队进攻卫国南部边境。

据此可知当时

A.诸侯能与周王分庭抗礼B.封建专制影响社会稳定

C.已经出现礼崩乐坏局面D.血缘琉远导致诸侯叛乱

2.荀子曰:

“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

情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也。

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

”材料反映出荀子认为

A.后天的修养对性情具有改造作用B.以礼乐规范可使人们的行为向善

C.道德规范对性情的改造非常重要D.通过法治权术迫使人性转恶为善

3.《儒林外史》全书没有一个中心人物,它是由许多不同个性的人物形象构成的一本描写社会生活的书,其中商贾形象占有一定比例.而其间大部分是扬州盐典商人的形象。

此文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思想控制空前严密B.扬州经济日趋繁荣

C.文学素材日益丰富D.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4.从下表(1876~1911年中外糖料资易表)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

年份

进口数量(担)

进口价值(两)

出口数量(担)

出口价值(两)

1876~1881(平均)

154,148

596,571

1,007,572

2,662,237

1882~1891(平均)

155,029

748,712

1,000,667

2,617,646

1892~1901(平均)

1,706,981

8,312,830

722,566

2,403,042

1902~1911(平均)

4,658,185

22,538,554

307,256

1,200,921

A.传统手工业呈现破产之趋势B.农产品商品化之趋势日益增强

C.逐步沦为列强资本输出场所D.日益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5.下图中的城楼上标着“PEKING(北京)”,该图反映的相关事件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

6.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进行了大扫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比1912年少了2/3,新闻记者至少有24个被杀,60人被捕人狱,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被称为“癸丑报灾”,这反映出

A.报纸具有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B.袁世凯借查封报刊巩固了统治

C.当时传媒业出现万马齐暗局面D.报纸宜传混淆了人们是非观念

7.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胡适仍然抨击国民党思想体系的传统主义成分,号召把科学才智用于国家管理,提倡立宪制度和公民权利。

这反映出

A.民主进程在当时中国仍步履维艰

B.胡适对国民政府思想改革表示不满

C.胡适坚决捍卫民主、科学的思想

D.国民党仍然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念

8.下面是1937~1945年侵华日军伤亡人员统计图,对其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防御阶段中国阻止了日军的进攻B.相持阶段日军被迫放弃大规模进攻

C.战争初期中日双方对抗较为激烈D.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9.1949年元月,《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指出,新中国不能承认帝国主义现在派驻在中国的代表为正式的外交人员……新中国采取这种态度,将会在外交上立于主动地位,不会为过去任何屈辱的外交传统所束缚。

该指示

A.有清除其他国家在华外交人员的意图B.使新中国在外文中不至于孤立

C.使新中国外交的荃本方针逐步明朗化D.受到美苏争场格局的较大影响

10.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摘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是“画龙点睛”。

所谓“点睛”就是坚持

A.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B.采取计划和市场互相结合

C.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11.毛泽东在强调人民政协的作用和性质时讲道:

“人大和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机关,如果把人民政协也搞成国家权力机关,就成为二元论了,这样就重复了、分散了。

”材料意在说明

A.人民政协已没有存在的必要B.人大与政协职责应各有侧重

C.政府决定健全民主集中制度D.国家要放弃多党合作的制度

12.2004年,陈水扁在就职演说中说:

“台海的民主发展与台海的和平稳定,一直备受国际关注,个人要代表我国政府及人民再一次表达由衷的感谢。

面对海峡对岸持续增加的武力威胁,盼望国际社会继续关注并协助维护台海的和平与亚太地区的稳定。

”这一演说

A.取得了国际势力对台湾独立的支持B.是对大陆“一国两制”的歪曲和误解

C.逐步地改变了海峡两岸的力量对比D.严重违背了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

13.下面是中国2000~2012年高校录取人数统计图(单位:

万人),由此可知中国

A.逐步跨入教育先进国家行列B.高等教育正在向正规化迈进

C.在实践中逐步完成教育转型D.正由精英较育走向大众教育

14.据《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载:

“从此以后,雅典人不能被当作奴隶,奴隶只能是外邦人或异族人。

雅典人是城邦公民,是城邦主人。

这样.就使雅典免于朝一个人为主子而其余人都是臣仆的方向发展。

”为避免类似现象,当时的执政者采取的措施是

A.按财产划分等级B.废除债务奴隶制

C.实行陶片放逐法D.扩大公民参政权

15.智者学派普罗狄柯认为.神不过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象出来的,人们因为看到太阳、月亮、河流对自己有好处,就把这些东西命名为神。

克里底亚认为,神对人的命运是不关心的。

这些认识

A.有利于树立起人的尊严和权威B.成为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

C.打破了对希腊神系的图腾崇拜D.导致个人主义在古希腊泛滥

16.在意大利盛行古板的宗教文学,彼得拉克却在《歌集》中写道:

“我若敢向肖像诉说情怀,只见她眉宇间若有所闻,但她岂能回答,只恨肖像无声。

”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彼特拉克

A.具有人文主义之倾向B.在研究浪漫主义艺术

C.关注“人”的感情世界D.对宗教文学提出挑战

17.下面是1801~1845年爱尔兰移民至英格兰的人数统计图。

该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爱尔兰地区经济急速衰退B.英国对欧洲移民有较大吸引力

C.新能源的开发亟需劳动力D.工业革命对英格兰有较大影响

18.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和其代言人将“柯立芝繁荣”说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有的鼓吹“美国资本主义已经克服了内在矛盾,不会再有经济危机”,有的鼓吹“福特已经替代了马克思”。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民主政治侧度克服了经济危机B.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国家遭到排斥

C.自由主义政策曾推动美国经济发展D.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的机率较小

19.下图是关于日本申请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没画。

漫画意在表明

A.人们要警惕日本再次发动战争B.日本已经具备“人常”的实力

C日本发展导致其国内矛盾重重D.日本没有谋求政治大国的诚意

20.19世纪中后期,法国的作家波德莱尔决窟让艺术超越平俗时空框架.而导向语言和道德王国之外的“不可知”意境,他的《恶之花》将形象同象征巧妙地结合起来,在艺术上独树一帜,向传统思想和美学观点挑战.由此可见,他的作品

A.提倡古典主义的质朴B.推崇浪漫主义的理想

C.具有现实主义之逼真D.已具现代主义之特征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透择题:

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盈区城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21.(12分)

在源远流长的思想长河中,朱熹与阿奎那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与佛道的碰撞中,经朱熹之手改造后,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这一新儒学构成了帝国官方的正统砚念,直至19世纪后期,其结果是用理性的补充和对原理的阐述加强了不断增长的杜会僵化。

这十分有利于无可比拟的中国文明的持续性,但其代价是形成了一种与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祈现念相反的、显得笼谬可笑的循规守旧。

一一《全球通史》

材料二关于异端教徒,应该注意两点:

一点是关于他们自己方面的;另一点是关于教会方面的。

关于他们自己方面,他们有罪;因此,不仅应该以绝罚把他们逐出教会,而且也应该用死刑把他们与世界隔绝。

因为败坏那保存灵魂生命的信德,远比伪造维持现世生命的钱币更为严重。

所以,如果伪造钱币,以及其他为非作歹的人,立即可由政府当局公正处死,那么异端教徒一经证实犯有异端,就更有理由,不仅可以处以绝罚,甚至于也可以合理地处以死别。

―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

请回答: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构建的思想体系的特点。

(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奎那的思想与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有何不同。

(4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朱熹与阿奎那两人的思想对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影响,(6分)

22.(13分)

经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古到今大都如此。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中叶以后,在经济作物和水陆交通发达的地区。

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工商业巨镇,如苏州的盛泽、平望、唯亭,嘉定的南翔.沏州的南潯、乌镇,以及嘉兴的王江泾、濮院镇等地。

这些市镇人烟稠密,街道繁盛,市场繁荣,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而且为各地商贾所集,进行大宗文易。

……自明季以后至清道光年间,“人烟稠密,比屋万家”。

是一个手工业发达的工商业巨镇。

有纺织、织布、毛毯、染作、切纸、织作等手工业。

镇上每天有许多等待雇佣的工匠。

由于棉布业发达,有许多商人到这里来“坐床收布”。

一一《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

材抖二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解决的是新农村建设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特点,一是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把“三农”中的农村建设作为鲜明主题。

文件提出,要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

二是全面取消农业税。

请回答:

(l)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特点。

(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的历史意义。

(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

(6分)

23.(15分)

美国与苏联是世界现代史上两个重要国家,美苏争霸给世界带来很多启迪。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为经济实力录强的国家,推行全球扩张政策。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美苏冷战,使美苏由盟友变成了敌人。

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把“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作为苏联对外政策的基本策略.寻求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事务。

美苏军事实力差距缩小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和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都使美苏关系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

―摘编自赵登明《美苏争翁》

材料二由于美苏之间长期的争霸,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的苏展负担沉重,美国也因为大规模扩充军备成为世界上最大债务国。

因此我们中国应大力发浪生产力,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美苏争霸,史学家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

霸权主义是成协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反对霸权主义,倡导世界和平。

同时美苏争霸体现了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从其结果来看,对抗显然不是国家和世界之福,所以应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对话,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之间的争端与分歧,共建和谐世界。

―摘映自豆丁网《美苏争霸的启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争霸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指出美苏争霸给世界带来的一种启示,并进行论证。

(9分,只需写出其中一种并加以论证即可)

24.【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城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戊戌变法虽然未能取得成功,但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反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有为写道:

“臣读各国史,只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

城市为墟,而革变频仍,迄无安息,遂入汩渊,不知所极.”后来又在《法国革命史论》中写道:

“吾国久废封建,自由平等已两千年,与法国十万贵族压制平民.事既不类,倡革命而言压制者已类于无病学呻矣。

-《中国近代史料选辑》

材料二康有为指出,变政的核心就是实行君与民分享权力,君权与民权并存共荣的“君民共主”制。

他从儒家思想中为民主寻根,并以西方思想化入其中,指出民主思想并非西方所独有,在儒家大同思想中也可以找到其依据,即所谓“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追根溯源,君民共主制甚至起源于中国。

康有为说:

“夫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不但“进贤杀人”等大疑大事要谋及庶人卿士,有关国命存亡的战争,迁都等等要政,更要“待于国人之皆可”。

―摘编自吴乃华《试析戊戌维祈思想家的新民观》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康有为对中法历史的描述是否符合事实?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作此描述的原因。

(5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2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主张在中国实行改良的原因。

(3分)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l0分)

拿破仑的赫赫战功为其赢得巨大声誉,但也有人认为他过大于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有人认为拿玻仑是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但我认为他的过错是最主要的。

拿破仑发动俄罗斯战争.使一百万军队几乎全军覆没。

西班牙战争,则使法国为此付出了渗痛的代价,并且将战火烧遍了整个欧洲。

到了1809年底,拿破仑占领别国领土的面积已经相当于法国本土的三倍多了,跳治外国人口这7500万。

他请罗马教皇来为自己加冕,无疑是为自己皇位的正统披上神圣的外衣。

他的思想,他的举动对于刚刚经历法国大革命洗礼的法国人民来说,会支特他呜?

法国大革命期间就颁布了《人权宣言》,规定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这也是调动下层人民起来革命的动力,而拿破仑逆着人民的意愿,恢复贵族的统治,这完全背离了法国大革命的宗旨。

不是吗?

他逆着历史潮流,逆着人民意愿的行为,注定了他的失败。

所以我说,拿玻仑的一生是过大于功的一生。

一《幸破仑之过》

请回答:

(1)很据材料,归纳作者认为拿破仑的“过错是最主要的”的理由。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作者所提出的拿破仑的过错进行评述。

(4分,选择其一即可)

C.[探索历史的奥秘」(l0分)

文物作为人类活动的遗存,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00年~公元800年左右是玛雅文化最兴盛的时期。

玛雅人在这个地区(主要以热带雨林为主)发展了数百座城市,蒂卡尔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学者枯计在最高峰时,此城有10万~20万居民。

他们发展成许多个农业密集、城市集中的城邦。

其中最为显著的遗迹是建于宗教中心的金宇塔,和伴随它们皇宫。

其他重要的考古学遗迹还有雕刻石板(玛推语:

Tetun),这些用象形文字写成的石板主要描述宗谱、战争胜利和其他的成就。

帕伦克是古典时期最美丽的玛雅城市,以至人们甚至将它誉为“美洲的雅典”。

材料二许多人认为古典时期(公元前200年~公元900年)玛雅艺术在古代美洲文明中是最成熟和美丽的。

帕伦克的雕刻和浮雕以及科盘(Copan)的塑像被认为是最完美的,展现了古典玛雅人的优雅和准确的观察力。

现代人只能从葬礼中的陶器来了解古典玛雅的进阶绘画;另外在波南帕克的一栋建筑意外保存了古代璧画。

他们发明的一种蓝色颜料玛雅蓝,由于它的独特化学性质而使璧画得以保存数千年。

―摘编自《维基百科》

材抖三我们认为,在它的圆形浮珠石碑之中.树立石碑的人把自己的档案清楚地写在了上面。

通过研究石碑,我们有朝一日可以与业已消失的民族会晤,揭开那笼革城市的奥秘。

-1841年斯蒂芬斯对玛雅丈明遗存考查时说的话

请回答:

(l)根据材料一,指出玛雅文明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就.(4分)

(2)结合材料二推侧这些雕刻、浮雕、塑像以及壁画对我们今天研究玛稚文化具有哪些积极作用。

(3分)

(3)材料三中斯蒂芬斯所说的“与业已消失的民族会晤”可能实现吗?

说明你的理山。

(3分)D.[世界文化遗产荟苹](10分)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奥斯维辛波兰南部的一个小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在这里建立了最大的集中管,这个小镇因此闻名于世。

当年纳粹德国奥斯维辛集中营管理局控制的地区面积达40平方公里,集中营内共有3个主要营地和39个小型的营地,分布在整个波兰南部西里西亚地区。

集中营内部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布,设有哨所看台、绞刑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炉,由奥斯维辛一号、奥斯维辛二号(比克瑙,英文:

Birkenau)、奥斯维辛三号(莫诺维茨,英文:

Monowitz)组成,是希特勒种族灭绝政策的执行地。

一XX百科《奥斯威辛集中营·简介》

材料二侵华日军南京大居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中国南京市人民玫府为铭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而筹建.位于中国南京城西江东门茶亭东街原日军大屠杀透址之一的万人坑,1985年8月15日落成开放。

―XX百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奥斯维辛集中营出名的原因。

(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南京日军侵华战争大屠杀纪念馆申遗具备哪些条件?

(3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奥斯维辛集中营殉难者纪念馆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立的意义。

(4分)

 

22.

(1)特点:

市镇是一地的商贸中心,多集中在经济和交通发达的地区;市镇的手工业发达;市镇的规模较大.(3分)

(2)意义:

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为农村的改革发展指明了道路;终结了在我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农业税,是惠及亿万农民的一大德政,推动了社会上义改革的深入。

(4分)(3)条件:

相对便利的交通运输;各行业按比例协调发展,互相推动,发挥其特有的功能;政府政策的鼓励和支持。

(6分)

23.(l)背景:

战后美苏实力均有一定发展,美国制定了称霸全球的战略,对苏联加以遏制;苏联在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改变了斯大林时期的对外政策,推行与美国平起平坐的政策。

(6分)

(2)启示:

霸权主义是阻碍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分)论证:

美苏在争霸中取得优势,大力扩军备战,使世界处于核战争威胁之下;同时美苏为争夺战略优势,获得世界霸权,在各地发动局部战争;美苏还分别领导成立了“北约”和“华约”,为其霸权主义服务,两大集团对峙,这些都威胁了世界和平。

(7分,启示与论证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4.A.(l)不符合事实。

(l分)原因:

康有为认为,法国革命使人民死伤无数,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中国已实现自由平等,倡导革命者属于无病呻吟,康有为的口的是反对革命,倡导改良。

(4分)

(2)特点:

将西方资本上义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2分)

(3)原因:

中国民族资本上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势力根深蒂固,过于强大;君民共主制在传统儒家思想里有一定渊源.(3分)

B.

(1)理由:

拿破仑发动侵略战争,破坏和平,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拿破仑称帝,实行专制独裁统治,破坏了民主共和,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拿破仑推崇教皇权威,恢复贵族统治,背离了法国大革命的宗旨。

(6分)

(2)示例:

对外战争方面: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扫荡了欧洲封建国家的封建势力,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和原则,促进了整个欧洲社会的进步,其所代表和捍卫的仍然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但是后期的战争具有明显的争霸性和侵略性,给欧洲和法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所以作者观点具有片面性。

(4分)

C.(l)成就:

农业、城市建设、建筑、文字等。

(4分〕

(2)作用:

通过对这些历史文物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找到研究玛雅文化的基本立足点,来探寻历史的奥秘。

(3分)

(3)有可能。

(l分)理由:

通过对碑文的识别,以及其他领域的探寻结果,直接或者间接得到。

(2分)

D.(l)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攻占波兰,建立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希特勒实行种族灭绝政策;这一集中营的存在可使人们铭记历史警戒未来。

(3分)

(2)条件:

它呈现了二战期间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的残酷暴行;它深刻展示人类苦难的悲剧,具有特殊的警示意义;同时它具备真实性和完整性。

(3分)

(3)意义:

揭露罪行、哀悼死者、反省历史、警惕未来;呼唤年轻一代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的丑行、唾弃吞并和侵略的野心,尊重其他民族存在与发展的权利、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