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历年期末考试重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40876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历年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货币银行历年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货币银行历年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货币银行历年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货币银行历年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货币银行历年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货币银行历年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货币银行历年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货币银行历年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货币银行历年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货币银行历年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货币银行历年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货币银行历年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货币银行历年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货币银行历年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货币银行历年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货币银行历年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货币银行历年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货币银行历年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货币银行历年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历年期末考试重点.docx

《货币银行历年期末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历年期末考试重点.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货币银行历年期末考试重点.docx

货币银行历年期末考试重点

1.信用货币:

是国家法律规定强制流通的,不以金银为基础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信用货币载体包括纸币、银行存款、信用卡、电子货币等。

2.货币制度:

简称“币制”,是指国家以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3.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就是两种实际比价与法定比价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比价高的货币为良币,实际比价低的货币则是劣币,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良币被收藏、熔化,从而退出流通,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这一规律也称为“格雷欣法则”。

4.有限法偿:

就是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额的限制,超过一定的数量,收款人有权拒绝接受。

辅币具有有限法偿能力。

5.信用:

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的价值转移。

6.高利贷信用:

是最古老的信用形式,是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以收取高额利息为目的一种信用关系。

7.商业信用:

就是企业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包括赊销商品延期支付和预付货款。

8.银行信用:

就是银行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向企业提供的信用。

9.国家信用:

就是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通过举债来筹措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10.消费信用:

就是银行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向企业提供的信用。

11.直接融资:

就是融资双方不通过金融机构而直接见面实现融资,比如股票、债券的发行和购买等。

12.间接融资:

就是融资双方不直接见面而是通过银行或金融机构来实现融资。

13.利率:

是在一定时间内所获得的利息和所贷金额的比率,即利息额与本金之比。

14.名义利率:

是指合同利率或挂牌利率,是支付利息的依据。

15.实际利率:

指根据已知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推算的结果,反映实际获利的水平。

16.基准利率:

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在国外,通常以中央银行再贴现利率为基准利率;在我国,基准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

17.货币头寸:

又称现金头寸,是指商业银行每日收支相抵后资金过剩或不足的数量,这是同业拆借市场的重要交易工具。

18.货币市场:

又称短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和一年以内的资金市场。

19.有效市场:

是指市场上各种证券的价格能够充分、及时地反映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即如果在市场上根据一组信息从事交易而无法赚取经济利润。

20.看涨期权:

又称买入期权,它使期权的持有者拥有在规定时间内以协议价格向期权出售者买入一定量商品、证券、或期货的权利。

21.开放基金:

开放基金的发行总额不固定,可以视经营策略与实际需要连续发行。

投资者可随时从基金购买更多的股份,或要求基金将自己手中的股份赎回,以换回现金。

开放基金的股份价格取决于该基金所持有的全部证券组合的净价值,即基金的净资产价值。

22.封闭基金:

封闭基金的股份相对固定,一般不向投资者增发新股或回收旧股。

但投资者购买股份后可以将它在二级市场上卖出,从而换回现金。

和其他证券一样,封闭基金的股份价格是由它的供求决定的。

23.同业拆借:

是指银行之间相互提供的短期资金融通,即需要准备金的银行向右剩余准备金的银行借款。

同业拆借通常是通过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进行,即通过中央银行把款项从拆出行账户划转到拆入行账户。

24.回购协议:

即银行再卖出证券的同时承诺在未来某日购回,实际上是银行以证券作为担保品借入资金。

大多数回购协议以政府债券做担保。

25.中间业务:

是银行不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替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在办理中间业务时,银行只是以中间人的身份出现,为顾客提供各类服务。

常见的中间业务有结算、信托、租赁、代理、咨询等等。

26.贷款承诺:

是银行再未来特定时期内,向客户按事先约定的条件发放一定数额贷款的诺言。

分为可撤销承诺和不可撤销承诺。

27.流动陷阱:

是凯恩斯提出的一个命题,即当利率低到不能再降时,货币需求无限大,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都会被人们持有。

28.单一规则:

是佛里德曼提出的一种货币政策主张,即单一地控制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始终不变地以一种固定的比率增加,并大致与经济增长率相适应。

29.货币乘数:

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

基础货币供应增加后,货币存量不是简单地以1.:

1的比例增加,由于存款机构的信用创造,货币存量的增加量会以基础货币增加量的若干倍数扩张。

这种倍数关系用式子表达出来即:

m=M/B或m=ΔM/ΔB

30.基础货币:

又称强力货币,可以从货币的来源和运用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

从货币的来源看,它是货币当局(中央银行和财政部)的货币供应量;从运用看,它由商业银行的准备金(R)和流通中的通货(C)组成。

31.内生变量:

所谓内生变量,也叫非政策性变量,它是指在经济体系内部由纯粹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这种变量通常不为政策左右,例如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变量。

32.外生变量:

所谓外身变量,又称政策性变量,是指经济机制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33.通货膨胀:

是由于流通中货币过多而引起的货币不断贬值,商品和劳务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34.消费物价指数:

是生活消费品的报告期价格与基期价格之比,它反映生活消费品的价格变化,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一个指标。

35.通货紧缩:

是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一种经济现象。

36.货币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为了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措施。

37.法定存款准备率:

是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上缴的中央银行的比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38.再贴现率:

是商业银行请求再贴现时,中央银行扣除的利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可以调节货币供应量。

39.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40.道义劝告:

是指中央银行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和权力,劝告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按照中央银行意愿行事,以达到影响银行业务符合政策目的的要求。

41.内部时滞:

是指从经济和金融形势发生变化需要中央银行采取政策行动时始,到中央银行实际采取行动时止的这段过程。

它又可分两部分:

1,认识时滞2,行政时滞。

42.外部时滞:

是指中央银行采取货币政策行动之日起,到对经济活动发生充分影响时止的这段过程。

它也可分为两部分:

1,转向时滞2,生产时滞。

43.信用风险:

是指交易对手不愿意或者不能履行合同而造成的风险。

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一个主要风险,这种风险不仅存在于货款贷款业务中,也存在于其他业务中,如担保、承兑、证券投资等。

44.流动性风险:

是指金融机构无力为负责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获得足够的现金,从而影响其支付能力。

45.利率风险:

指利率变动给经济主体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46.资本充足率:

是指银行资本对其经加权计算的风险资产的比率。

规定资本充足率的目的是促进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保证银行有充足的资本抵消风险损失,提高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和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

47.存款保险制度:

是国家通过建立存款保险机构对银行存款进行保险,以免在银行破产时存款人遭受损失的制度。

这一制度的基本功能,一是保护银行存款人利益;二是维持信用秩序,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

48.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示的对外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部国际收支基础上的系统记录和总结的一种统计表,它集中反映一国或地区的国际收支状况。

49.经常项目: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主要项目,反映经常性的经济往来,主要包括贸易收支、服务收支和无偿转让。

50.资本项目: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重要项目,反映资本的流出和流入状况,一般分为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两类。

51.平衡项目: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重要项目,用以对经济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差额进行弥补,以达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平衡。

该项目包括官方储备、错误与遗漏两大项。

52.直接标价法:

又称应付标价法或欧式标价法,即用若干数量的本币表示一定单位的外币,或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本币的一种测量汇价的方法。

53.间接标价法:

又称应收标价法或称美式标价法,是用若干数量的外币表示一定单位的本币,或是一一定单位的本币为标准,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外币的一种方法。

54.金融创新:

是指在金融领域内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具体是指金融业突破多年的传统,在金融工具、金融服务、金融技术、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明显的创新。

金融创新的主体式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金融创新的根本目的是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出于对微观利益和宏观利益的考虑。

55.资产证券化:

是指将一笔在未来可生产较稳定、可预见现金流而本身又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行为过程。

其基本交易机构是资产的原始权益人将要证券化的资产剥离出来,出售给一个特设机构,这一机构以其获得的这项资产的未来现金收益为担保,发行证券,以证券发行收入支付购买证券化资产的价款,以证券化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向证券投资者支付本息。

56.风险投资:

所谓风险投资(英文原文VentureCapital)是指把资本投向蕴藏着较大失败危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行为。

57.金融相关率:

衡量金融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

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金融活动总量与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

金融活动总量一般用金融资产总额表示,经济活动总量可用国民生产总值来表示。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相关率会上升,在达到一定水平后,将会趋于稳定。

58.金融抑制: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对发展中国家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所提出。

根据他们的观点,金融抑制是指一国金融制度落后,政府对金融干预过多,压抑金融发展,而受到抑制的金融反过来又阻滞经济的发展。

59.金融深化:

针对金融抑制提出的政策措施。

是指政府放弃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过度干预。

放松对利率与汇率的管制,使之能充分反映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供求,从而有利于储蓄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西方学者认为,金融深化就是进入自由化。

简答题:

60.货币制度有哪些构成要素,它是如何演变的?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

货币材料;货币单位;各种货币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金准备制度。

从理论上讲,任何形态的货币流通都可以规定响应的货币制度。

但实物货币条件下,货币品质不一,价值也不尽相同,价值标准不易确定,所以难以形成统一的货币制度。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才开始建立规范的货币制度,其演变过程是:

由银本位到金银复本位,再到金本位,最后过渡到当今的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61.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有哪些特点?

1,黄金退出流通,银行券与黄金没有联系。

2,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它由银行券和银行存款构成。

3,银行券由国家法律规定强制流通,是法定的支付手段。

而银行存款货币则可以随时兑换成银行券。

4,信用货币是通过银行信用渠道进入流通的。

5,国家队货币流通的调节日益加强。

62.商业信用有何特点、作用、局限性?

①商业信用的特点是:

借贷双方都是企业;借贷的客体是商品;借贷行为与商品买卖紧密联系。

②商业信用的作用有:

能够克服流通中货币量的不足,创造信用流通工具,促使商品的流通;促使滞销商品的销售,避免社会财富的浪费;加速短缺商品的生产,尽快实习生产的均衡。

③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规模受到限制;使用方向受到限制。

63.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区别和联系?

1,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

商业信用借贷双方都是企业,借贷的客体是商品,借贷行为与商品买卖紧密联系,但他有规模和使用方向的局限性。

而银行信用借方是企业贷方是银行或金融机构,信用的客体是货币,且规模和使用方向超出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2,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联系:

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乃至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因为商业信用先于银行信用,同时企业在选择信用的时候优先考虑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是主导,因为它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同时有了银行信用对商业票据的承兑和贴现,也有利于商业信用的发展。

64.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利率又称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贷出资本额的比率。

影响利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1,平均利润率2,通货膨胀预期3,中央银行政策4,商业周期5,借贷资金供求状况6,政府预算赤字7,国际利率水平。

65.简述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利率论。

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货币的供给与需求是决定利率的因素。

货币供给是一个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控制;货币需求则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

流动性偏好的动机包括:

1,交易动机,人们持有货币以备日常交易之需,它与收入成正比;

2,谨慎动机,人们为应付紧急需要而保有一部分货币,它与收入成正比;

3,投机动机,人们持有货币以备将来投机获利,它是利率的减函数。

前两种动机均与收入成正比,合起来可用L1(y)表示,则dL1/dy>0;投机动机可用L2(r)来表示,则dL2/dr<0。

设货币需求为Md,则有Md=L1(y)+L2(r)。

由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可以决定均衡的利率水平,即由Ms=L1(y)+L2(r)来决定r的水平。

凯恩斯学派的理论从货币的供求来考察利率的决定,纠正了古典学派完全忽视货币因素的偏颇,然而同时它又走到另一个极端,讲储蓄、投资等实质因素完全不予考虑,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66.金融市场监管的内容?

金融市场监管的具体内容,主要是对金融市场构成要素的监管。

第一,对金融市场主体即交易者的监管,只要是对企业、家庭、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的一切行为的监管和管理。

第二,对金融市场的客体即交易工具的监管。

不同的国家由于金融工具的种类和品种不同,监管的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异。

第三,对于金融媒体的监督管理,只要是划分不同媒体之间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范围,杜绝超范围经营的情况发生,使之在特定的领域发挥作用。

67.套期保值的含义和做法?

所谓套期保值,是指投资者为预防不利的价格变动而采取的抵消性的金融操作。

它通常的做法是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上进行两组相反方向的买卖,从而使两个市场上的盈亏大致抵消,以此来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其基本原理在于,现货市场上的价格和期货市场上的价格往往是同向流动的,如果在现货市场上先买后卖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先卖后买(或者反之),两个市场上的盈亏可以部分抵消。

68.期货交易有哪些功能?

1,套取保值以规避风险2,价格发现功能3,投机功能

69.简述政策性银行的特征。

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相比,有其独特的特征。

一是政策性银行有自己特定的融资途径,财政拨款、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不面向公众吸收存款。

二是政策银行的资本金多由政府财政拨付。

三是政策性银行经营时主要考虑国家的整体利益、社会效益,不以盈利为目标,一旦出现亏损,一般由财政弥补。

但不能吧政策性银行的资金当作财政资金使用,政策性银行也必须考虑盈亏,坚持银行管理的基本原则力争微利。

四是政策性银行有自己特定的服务领域,不与商业银行竞争。

其名称往往与其特定的服务领域相适应,如进出口银行,一般是服务于进出口领域的。

五是政策性银行一般不普遍设立分支机构,其业务一般由商业银行代理。

70.商业银行只要经营哪些业务?

商业银行的业务有三类:

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时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运用资金的业务。

中间业务时银行不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替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收取手续费得业务。

表外业务时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因而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变为资产或负债的业务。

71.简述商业银行信用分析“6C”原则。

信用分析是对违约风险的分析,主要是评估借款申请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西方商业银行信用分析集中在6个方面,通常称为信用的“6C”原则。

1,品德(Character),是指借款人的诚实守信或还款意愿,如果对此存有任何严重疑问,就不予贷方。

2,能力(Capacity),是指借款者—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所具有的法律地位和经营才能,这反映了其偿债的能力。

从经济意义上讲,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可以用借款者的预期现金流量来测定。

3,资本(Capital),是指借款者财产的货币价值,通常用净值来衡量。

资产反映了借款者的财富积累,是体现其信用状况的重要因素,资本越雄厚,就越能承受风险损失。

4,经营环境(Condition),指借款者的行业在整个经济中的经济环境及趋势。

5,抵押品(Collateral)借款人应该提供一定的合适的有价物作为贷款保证,它是借款者在违约情况下的还款保证。

6,连续性(contionuity)指借款人经营前景的长短。

72.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

①收入,与货币需求正相关;②利率,与货币需求负相关;③取得信贷的方便和有把握,取得信贷比较方便,则货币需求减少,反之增加;④对未来进款的预期,未来进款量与现实货币需求负相关;⑤对价格的预期,未来价格水平与现实货币需求负相关;⑥替代资产性质和多样性,替代资产品种多,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好,则货币需求少;⑦经济社会支付体系状况,支付环节多则货币需求量大。

73.从银行系统的资产负债表看,影响货币供给量增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和决定货币供给量增减变化的各种因素:

1,国际收支增减净额若为正数,则使货币供给量增加;若为负数则减少;2,财政支出与收入增减净额若为正数,则表示财政净赤字,这必然导致货币供给量增加;3,银行对企业、团体、个人的贷款和投资增减净额若为正数,则表示信用扩张,这直接引起货币供给量增加;4,银行内部平衡能力,其增减会引起货币供给量呈反向变动。

74.简述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

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通常表示为:

Ms=mB,其中Ms表示货币供给量,m表示货币乘数,B表示基础货币。

模型的含义是:

货币供给量由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而成,其数量是基础货币的m倍。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创造出来的,它可以借金融体系进一步创造出更多的货币。

货币乘数体现了金融体系的信用创造能力,表现为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

75.影响货币乘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货币乘数大小的决定因素质主要包括如下一些变量:

现金漏损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活期存款准备金和定期存款准备金率。

76.西方国家通货膨胀的成因有哪些?

1,需求拉上:

由于货币供给的过多和投资过热,而引起需求过旺,拉动了价格的上涨。

2,成本推动:

由于工会力量的强大、非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使得工资的增长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商品成本增加,拉动物价的上涨,还有高额的垄断利润也导致了物价的上涨。

3,结构失调:

由于经济结构失调,形成了新兴部门和衰退部门,因为攀比效应的缘故,衰退部门的工资也要增长,导致工资增长快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成本增加,物价上涨。

77.恶性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有何影响?

1,对生产的影响:

首先是生产部门的资金会减少,因为生产周期较长,投资的风险较大。

其次是导致生产结构的失调,因为通货膨胀期间,价格上涨不平衡,价格信号失真。

2,对流通的影响:

首先是造成商品流通的混乱。

其次是造成病态的商品需求抢购商品。

3,对货币金融的影响:

首先是影响货币职能的正常发挥,价值尺度不稳定,流通受阻。

其次导致银行信用规模缩小乃至破坏整个信用制度。

4,对财政的影响:

由于生产萎缩导致财政收入下降。

5,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导致社会动荡。

78.简述收入指数化政策的功效。

1,收入指数化政策能趋向于减少与通货膨胀相关的不公平以及带有争议性的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借以抵消或缓解物价波动对个人收支水平的影响。

避免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出现抢购商品、贮物保值等使通货膨胀加剧的行为。

2,税收制度,政府公债及其他货币收入的指数化,可以借以剥夺政府在通货膨胀中获得的利益,杜绝人为制造通货膨胀的动机。

3,经济的全面指数化,有利于经济的稳定成长。

劳资双方纠纷的减少,各自真实收入不变,各种经济合同期限将因指数化方案可能会订得更长一些,加之政府通货膨胀政策被扫除,有利于经济稳定成长。

5,收入指数化政策对于面临世界性通货膨胀的小国更具有积极意义。

因为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小国很难组织世界的通货膨胀输入,只能寻求与通货膨胀适应或共处的手段,以抵消或消除通货膨胀的消极后果。

收入指数化,就是可用的办法之一。

79.货币政策目标主要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货币政策只要目标有四个,即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是一致的,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是矛盾的,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是矛盾的,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是矛盾的,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是矛盾的。

80.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1,一般性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2选择性政策工具: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

3,直接管制工具:

直接干预,信用分配,流动性比率,利率最高限额。

4,间接信用指导工具:

道义劝告,窗口指导。

81.简述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政策,是指货币政策工具实施以后,通过什么途径传递使最终目标发生预期显著的变化,一般通过以下机制来传导:

1,资产组合调整效应,因为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从而引起资产价格和收益率的变化,人们要调整资产结构,引起资源的重新配置,这会使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发生变化。

2,财富效应,因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引起人们财富的变化,以至于影响消费的变化,最终影响经济增长。

3,授信限制效应,某种货币政策的实施,会改变授信条件,以至影响信贷规模,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4,预期效应,是指人们根据货币政策工具被变化对未来的经济形势进行预测,调整自己的行为,结果导致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变化。

82.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通常有哪些变量作为中介指标?

标准是:

1,相关性2,可控性3,抗干扰性4,可测性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体系包括:

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8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何特点,如何配合使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财政是无偿性收支,对经济的影响时直接的,政策实施以后见效快、时滞短,扩张性政策效果好,紧缩性政策有副作用,可能会引起经济的衰退。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时间接的,政策实施以后见效慢,时滞长,扩张性政策效果较差,紧缩性政策效果好,因此两者要配合使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如何让配合使用,要视经济情况而定,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时,要采取双紧的政策,但有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在通货紧缩时,要采取双松的政策,但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通常较好的搭配是财政较宽松,货币稳健。

84.简述金融监管的目标。

包括:

1,经营安全性,就是促使银行业成员安全经营,防止倒闭,从而保障社会公众的利益和金融业的稳健运行。

2,竞争平等性,就是通过金融监督管理制度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

3,政策一致性,就是通过监督管理,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中央银行实施的货币政策的要求一致性。

85.简述金融监管的原则。

包括:

①依法管理原则②自我约束与外部强制管理相结合原则③综合性管理原则④社会经济效益原则。

86.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有哪些?

①经济周期的影响。

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资源的利用程度、国名收入的增减、国际资本的流动情况等有所不同,而这些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际收支,因而使得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