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40988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一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一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一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一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第一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第一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第一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第一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docx

《第一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docx

第一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五中何激岸

〖教材简析〗

  本节教材内容从绿色植物的生活史概念引入,种子萌发是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的起点,以“观察种子结构―了解萌发过程―分析萌发条件”为线索,讲解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生长发育特征。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

  

(1)让学生识别大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并指出双子叶和单子叶种子结构的主要区别;

  

(2)识记种子的成分;

  (3)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2.能力:

  

(1)通过解剖和观察植物种子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设计表格,列表比较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区别,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探究种子的成分,掌握定性实验的一般方法;

  (4)通过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5)通过探究种子萌发外界条件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对照实验这一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对照实验方案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2)通过学习种子萌发的条件,帮助学生树立起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解剖和观察种子。

因为:

  

(1)种子是形成下一代植物体的基础,种子中具有将来发育成幼苗的基本结构――胚;学生只有了解植物种子的结构,才能顺利地理解小小的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原因。

  

(2)若要识记种子的结构,必须让学生亲自实验,动手动脑,解剖、观察,掌握第一手资料,再通过归纳对比获得。

这样既符合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又有利于学生掌握探究生物体结构的实验方法。

  2.探究种子的成分。

因为:

种子中储存的营养物质为胚发育成幼苗提供营养,是种子萌发必不可少的内部条件。

学生只有了解种子中各种成分及其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才能理解播种时选用大粒种子的好处,以及人类如何利用种子获取营养。

  3.种子萌发的条件。

因为:

  

(1)种子长成一株新的完整的植物体的第一步是种子的萌发,而种子能不能萌发的关键是能否同时具备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外因)促使种子内部有机物(内因)的转化并被细胞吸收,确保胚根、胚轴、胚芽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最后使胚发育成幼苗。

帮助学生树立起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关系。

  

(2)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较普遍,在该内容的教学中可以较好地联系实际,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学生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难点

  1.玉米种子子叶、种皮和果皮的观察。

因为玉米种子只有一片子叶且很薄,不易观察;玉米种子的种皮和果皮很难分开。

  2.探究种子成分实验的顺利进行及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是本课题的教学难点。

因为初一学生还没有学习化学,对定性实验十分陌生。

实验中,学生对操作的规范化,观察现象的准确性,分析结果思路的正确性以及通过实验过程掌握定性实验的一般方法都有一定的难度。

  3.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既是本课题的重点,又是本课题的难点。

由于本实验通过对照实验进行探究,学生对对照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缺乏必要的认识。

教师如何讲清对照实验的原理和一般方法,如何巧妙地引导,使学生深入思考,相互讨论,共同合作,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和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具准备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挂图;菜豆和玉米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

(二)实验材料、用具

  1.课前1~2天浸泡菜豆(大豆、蚕豆、花生)和玉米(或小麦)种子。

  2.材料用具:

  培养皿、刀片、解剖针、镊子、放大镜、稀释的碘液

  3.课前学生搜集各种被子植物的种子,浸泡后以备课上使用。

(三)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与学生解剖观察相结合。

(四)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

  晒干的小麦种子、浸润的小麦种子、和好的面团、花生种子、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解剖针(或粗铁丝)、纱布、大烧杯、清水、碘液、白纸。

  

(二)教学方法:

  学生实验、教师讲述。

  (三)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具准备:

  课前3天,分发给每个小组100粒去年的小麦种子、100粒5年前的小麦种子。

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培养(注意及时换水,放在温暖的地方),使其萌发,并数出已萌发的小麦种子的数值,以备课上使用。

  

(二)教学方法:

  讨论、讲述。

  (三)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教材内容中知识方面的要求,基本上与旧教材相同,有些知识点还有所删减,如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未作要求。

教材突出表现在对学生能力方面的要求,安排了四个学生活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一门科学课,而科学课不能是教师“讲科学”,学生“学科学”,而应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做科学”。

教学中应设置问题串,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讲清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什么,研究什么,明确每步实验操作的目的。

  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抓住每个学生的“眼球”和思想,组织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是本节教学中最难驾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