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研讨北师大.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4294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4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复习研讨北师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复习研讨北师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复习研讨北师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复习研讨北师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复习研讨北师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复习研讨北师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复习研讨北师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复习研讨北师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复习研讨北师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复习研讨北师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复习研讨北师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复习研讨北师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复习研讨北师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复习研讨北师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复习研讨北师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复习研讨北师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复习研讨北师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复习研讨北师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复习研讨北师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复习研讨北师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复习研讨北师大.docx

《中考物理复习研讨北师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复习研讨北师大.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复习研讨北师大.docx

中考物理复习研讨北师大

中考物理复习研讨

第一部分2005年中考理科综合试卷分析(物理部分)

2005年河北省中考理科综合试卷分为非课改区和课改区两套试卷,非课改区命题是依照(教学大纲),课改区命题是依照《课程标准》,依据不同,考察侧重点不同,各有各自的特点,同时在不同方面又有许多相同之处。

(非课改试卷)

一、试题评析

对于非课改区来说,2005年中考理综试题,与2004年相比,稳中有变,顺应课改,有所创新(这也是河北省中考命题的一大特点):

(影)

1.试题严格依据《教学大纲》和《中考文化课化学学科说明》,试题编制中以教师、学生熟悉的题型为主,所考查的知识内容注重基础,没有偏题、怪题;尽量减少了不必要的文字,以减少考生的阅读量,给考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答题时间。

2.题型从形式上看与04年有较大的变化,一是取消了多选题,二是将化学的实验题纳入了作图及实验题中。

题量比04年有所减少,2004年为43个小题,05年共41个小题。

也就说中考不仅仅是考考量,更考质;不仅仅考速度,更要考思维。

3.试题尽量体现淡化概念、原理的机械记忆,强调应用的思想,避免教学中死记硬背的误区。

不是不考,而是更注重于应用。

4.试题能和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试题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绝大部分题目都能和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密切关联起来,从实际现象中找到运用知识的巧妙思路。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运用知识,在学习中学会更好的生活。

5.加强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要求,也是综合理科的特点。

今年考查实验的题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究性,有利于课改的开展和对实验教学的重视。

二、数据统计

我这里共统计了2251名考生的成绩。

数据来源:

除Ⅱ卷各小题的数据为抽样(10个考场,300名考生)数据外,其余均为2251全部考生的统计数据。

满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得分率

卷Ⅰ

46

46

10

38.10

82.83%

卷Ⅱ

74

74

0

50.20

67.83%

全卷

120

120

10

88.30

73.58%

表1非课改区中考理科综合科目基本情况统计表(影1)

 

2非课改区理科综合总成绩分段人数百分比统计表(影2)

分数段

120

~110

109

~100

99

~90

89

~80

79

~70

69

~60

59

~50

49

~40

39

~30

29

~20

19

~0

百分比(%)

22.21

21.06

14.39

10.97

8.66

7.42

6.31

4.26

2.84

1.42

0.44

 

表3非课改区理科综合各大题得分情况统计表(影三)

题号

题型

满分

平均分

难度系数

备注

单选题

46

38.10

0.828

全体考生数据

填空题及简答题

26

19.50

0.750

抽样数据

作图和实验题

31

21.33

0.688

抽样数据

计算题

17

10.79

0.635

抽样数据

 

物理部分分值及难度统计(影4)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分值

2

2

2

2

2

2

2

2

2

4

难度

0.939

0.871

0.510

0.803

0.815

0.856

0.803

0.590

0.910

0.940

题号

26

27

28

32

33

34

35

40

41

分值

2

3

4

4

3

4

6

6

7

难度

0.700

0.510

0.720

0.810

0.840

0.595

0.702

0.547

0.668

总计:

小题数19 满分值61 难度系数0.722

 

综合部分分值及难度统计(影5)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15

29

分值

2

2

2

2

2

2

2

2

4

难度

0.864

0.848

0.943

0.961

0.772

0.898

0.709

0.809

0.710

总计:

小题数8 满分值20 难度系数0.822

三、答题情况简析

第一大题是选择题。

1-7题为化学题,8-15题为综合题,16-23题为物理题。

得分率达到82.83%。

需要提起注意的是:

对综合部分,第14题的C选项和物理部分第23题的C选项,都有1/4左右的学生错选,物理部分的第18题的A选项更是有1/3的学生错选,说明在这些知识点上,我们的教学没有到位。

第二大题是填空与简答题。

24-28题是物理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错字、别字出现较多。

如:

24小题“凸透镜”错写成“兔透镜”或“突透镜”,25小题“摩擦”写成“磨擦”、“排斥”写成“排斤”或“排拆”或“排赤”,28小题“导体”写成“异体”等。

(2)语言表述错误。

如:

26小题中的“改变自身重力”错写成“改变浮力”、“改变密度”、“改变质量”等,28小题把“热传递”说成“导热”等。

(3)计算错误。

27小题审题不透,“实际值和额定值”区分不开,导致错误。

29题是理化综合题。

出现的主要错误是:

(2)问,沼气池内气体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的比较,或出现错误、或叙述不清、或表述不准确,如“沼气池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压减小”等错误,“沼气池内压强增大”、“左侧气压大于右侧气压”等意思表达不明确,出现错误较多的还有把沼气池内的“气体压强”写成“大气压强”。

第(3)问,出现错误较多的是除写出“硫化氢”外,又多写了其它的物质。

第(4)问,错误主要出现在对“可燃性”与“助燃性”的理解上,有些学生写出了“H2”、“CO”或“可燃性气体”。

第三大题是作图及实验题。

32-35题是物理题,其中33题得分率较高。

32题出现的错误有:

(1)小题画力臂没用大括号表示的,用大括号表示不到位的,标错位的,还有审题不清画蛇添足的。

(2)小题完成光路图,反射光线画成虚线,反射角标错(标在入射角上),反射光线丢掉箭头,法线有用实线表示的等。

34题典型错误:

(1)将“匀速直线”写成“均速直线”,把“二力平衡”写成“木块运动状态”或“地面粗糙程度”,空白也较多;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错写成与“物体的重力”,“物体的质量”有关,错误率很高;(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错写成“表面的粗糙程度”、“地面的粗糙程度”、“水平面的粗糙成度”。

35题典型错误:

(1)cd间短路答成“灯丝短路”、“与电压表相连的导线短路”、“c点短路”、“d点短路”等;

(2)cd间开路答成“灯丝断了”、“电流表被短路”、“c点断路”、“d点断路”、“电流表被短路”等;(3)有些考生电压表读数为6.25(用额定功率除以电流得出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给出了两个值(其中一个是实际功率)。

第四大题是计算题。

40小题题是一道很综合的力学计算题。

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到的知识点有压力、压强、速度、功和功率等。

典型错误:

(1)速度单位换算错误,将1m/s=3.6Km/h错记为1Km/h=3.6m/s;换算过程写成5.4Km/h÷3.6=1.5m/s。

(2)压强计算中,推土机受力面积只用一条履带的面积,这是由于审题不清或生活常识知识少而造成的;(3)推土机匀速前进时所受阻力,有的考生认为是推土机的重力(f=G),有的考生没有说明匀速运动时f=F引;(4)公式记忆混乱,一个题中出现了一个字母表示多个物理量的情况,使学生的表述出现混乱,不能准确的运用公式,乱代乱套。

41小题为电学、热学综合计算题,考查学生查表获得数据的能力,电学、热学公式的应用能力,物理综合解题能力的目的。

典型错误:

(1)单位换算错误,1L=1m3,1min=100s;

(2)质量计算错误,混淆质量和体积,查表错误。

40L=40kg应为1L=1dm3=0.001m3m=

v=1.0×103kg/m3×0.001m3×40=40kg;(3)电功和电功率计算过程中,额定量和实际量不对应:

①W=UIt=220V×

×2310s;②W=220V×

×2310s;(4)热机效率的概念理解不准确,混淆热机效率和功率,符号使用混乱,计算无公式等。

今年理综试题学生考完后都很高兴,认为试题非常容易,但考试结果不是很理想:

1.学生分数差距太大,满分的有之,低分的学生也不少。

2.学生失分原因除对综合理科知识掌握不扎实外,思维不严谨、丢三落四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答案中的错别字丢分更是让人十分痛惜。

课改区试卷分析

一、试题特点及对试题的总体评价(影)

05年的中考既要保证完成选拔优秀考生的任务,又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所以试题既有稳定的一面,又有创新的一面,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体现课改理念,重视基础知识,难度适中,重点突出。

从卷面来看试题重视基础,难度下降,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和人为编造的繁难题,知识覆盖面较广,基础题仍占了绝大部分。

大量试题的情景和内容取材于教材,这完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学习的机会。

但试题源于教材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比如通过一个基本事实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或通过概念辨析考查学生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大了对能力的考查力度。

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必须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

2、突出自然科学的应用性。

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相互作用。

试卷中很多试题从学生生活中、社会实践中选择素材,生活气息浓郁,从多角度努力展现生活与科学、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3、开放度扩大,培养创新意识。

开放性试题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

第36题,是一个开放性的实验,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鉴别物质,题中提供了器材,方法不限。

从阅卷情况来看,同学们应对这种试题的能力不强。

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发散思维能力、收敛能力,并能多角度、多层次地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尽量发挥学生思想活跃的优势,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4、强调整合,突出重点。

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化趋势,使得当今学生要面对大量综合的个人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仅靠某一传统学科是很难解决的,学科间的渗透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强调整合,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这在今年中考卷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例如:

1——21题等试题把物理、化学及生物多方面的知识糅合在一起,命题者匠心独具、精心包装,把纷繁复杂的物理现象、丰富多彩的化学变化与奥妙无穷的生命运动结合起来,使题目蕴藏的知识面大大拓宽。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讲课要有一定的深度和灵活度,更要注重学生思维方法、思维过程的培养。

在物理、化学及生物多方面知识大整合的前提下,又增加了物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糅合。

例如:

24、26、27、35、43题。

这跟往年的试题比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纵览全卷,此次中考试卷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考查了学生应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大了对考生实验能力的考查力度;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试题中设置了开放性试题、综合性试题,切实体现了创新意识、时代性及适当综合性,集中体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稳中求进”的命题改革意识。

(对3500名考生统计:

理科综合:

平均分为78.49,优秀率为30%,及格率为61%)。

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卷Ⅱ)(影)

题号

满分率(%)

零分率(%)

分值

平均分

失分原因分析

24

50

3.3

3

2.37

理解题意不清,选错参照物,错别字等。

25

41.7

25

2

1.17

答题不严密、准确,例:

导体、电路、电路线、小磁针

26

40

3.3

3

2.15

审题不清、回答不准确,例:

1空答增大摩擦、不导电等,2空答省力杠杆、动力臂长等。

27

71.7

0

3

2.78

主要错在第2空,把平时的观感代替物理原理。

35

40

15

3

2.08

错把虚像画成实像,画出的力臂不正确。

36

20

3

4

3.06

审题不清、方法表达不完整。

例:

磁铁吸引法,等。

37

30

5

5

3

表达不准确、判断错误、计算失误。

42

35

20

4

2.8

解题不规范、不写公式和单位,有用功、总功的概念区分不清。

43

20

8

6

4.5

不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马虎。

计算水的质量出错最多。

 

第二部分:

《考试说明解读》

一、研究《考试说明》,把握命题方向。

(影)

《考试说明》是中考的重要指南,无论从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还是考试范围、内容和要求,以及试卷的形式,难易程度等都给出了较为详尽的解释说明,因此要对《考试说明》的细究。

从《考试说明》不难看出:

1、相对稳定(影—)

无论对于非课改区还是课改区,2006年考试命题指导思想、考试范围、考试内容和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以及试题的难易程度基本与去年相同,这是因为我省中考试题的命题始终坚持“五个有利”原则(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深入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巩固中考改革已取得的成果,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合格新生),保持相对稳定。

但随着高考改革的加快,初中新课程的全面推广和普及,中考命题也在逐年创新,并积极稳妥地进行改革,以实现新旧之间的平稳过渡。

2、中考命题趋势(影)

鉴于中考命题的稳定性、中考的选拔性和新课程理念的特点,所以,几年中考的命题将减少机械记忆的内容,进一步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并适当体现区分度。

试卷结构简约、题量适度,赋分合理将成为此次中考试卷的特点。

命题还将避免题量过大、试卷过长。

在知识与技能的考查中,降低了知识点的覆盖率,强调知识间的联系、综合与运用;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操作能力的考查,适当增加应用性和能力型的题目。

对于新课改区中考物理命题将保持原有试题的长处,试题的难度的控制主要通过探究性、设计性的实验题型的编制来实现。

试题在题型的设计和编排上,注意不断创新和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联系生活实际的试题选材不断丰富注意问题情景的创设,呈现出生动活泼、清新鲜活的气息;

②继续加强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观察、设计、分析能力的考查,开放性试题的比例和涉及面更广,题型更丰富;

③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在科学探究能力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仍做积极尝试;

④提供试题的材料内容更加新颖,内容有所拓展,体现出多学科的综合和渗透,反映出地方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⑤积极关注和体现试题的价值取向,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整合,突出人与自然、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着重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努力培养学生“STS”意识。

3、中考难易程度(影)

中考试卷中容易题、中等难度题、难题的比例仍然是5:

3:

2,对照以往中考说明,较易题的难度过去,但是中等题和较难题的难度比去年略有增大。

但从题型上来看,无论是课改卷还是非课改卷,客观题中只有单选题,应该说整张试卷的难度大大降低了。

大致难度会控制在65%。

4、试卷形式上:

(影)

闭卷,笔答。

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中,无论是课改卷还是非课改卷,期中物理部分55分,化学部分35分,综合部分30分(课改卷有所变化,取消了生物)

5、试卷结构(影)

试卷仍然分为卷Ⅰ(客观题)和卷Ⅱ(主观题)两部分,非课改卷,今年卷一46分,卷二74分,课改卷,卷一44分,卷二76分,题目按题型、内容和难度排列不变,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

同一题型中的同一学科的题目题目相对集中,同一题型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这在平常的复习备考中应该提醒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注意题的难度和题目的设置顺序,做到心中有数。

6、题型构成:

(影)

从样卷来看,无论是课改卷还是非课改卷,分卷一和卷二,对非课改卷,卷一为单项选择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与去年没有变化,这里化学占了14分,物理占了16分,综合部分占了16分)第二大题为填空及简答;共9个小题,30分(去年是26分,分值有所增加,物理15分,化学14分,综合4分)(不是过去单纯的填空写几个字或一个数,有可能让你写一个式子,一种方法,一种描述,甚至是填一个表格)一个小题中可能有几问,打破了过去每小题2分,或几分的限制,这道题可能是3分,甚至4分,一道题考察的越来越来广这也是一个变化,题型的变化,也就意味着对学生的要求提高,不仅仅是写答案,还要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及表达能力),第三大题是作图与实验题共六个小题,27分,去年31分,物理占了16分,化学占了11分,在这部分中,没有综合题,但出现了探究题型,这也是一个变化),第四大题计算题,共三个大题,一个化学,两个物理,化学4分,物理13分共17分)。

对于课改区试题,分卷一和卷二,对非课改卷,卷一为单项选择题,题量上22题,共44分,化学占了14分,物理占了16分,综合部分占了14分),第二大题同样为填空及简答题,9个小题,31分,物理16分,化学15分,综合4分);第三大题为实验探究题,这与非课改区问法有明显不同,共六个小题,27分,物理占了17分,化学占了10分,在这部分中,没有综合题,但无论是物理化学还是化学都有探究实验题)

7、题量及题目排列(影)

从题量上来看,都不是很大,无论是课改卷还是非课改卷,都是四道大题,41个小题,在选择题当中,非非课改,物理8个小题,化学7个小题,综合部分8个小题(课改区,物理8个小题,化学7个小题,综合部分7个小题),在填空与简答中,无论课改还是非课改,物理5个,化学3个,综合1个,;可非课改的作图与实验中共物理4个,化学2个,课改区的实验与探究中,共6个小题,物理4个,化学2个;计算题中,无论课改还非课改,3个小题,物理两个,化学一个。

从题目的排列顺序上看,无论是课改还是非课改,单选题先化学、再综合,最后是物理题;填空简答题则是先物理、再综合、最后是化学。

作图与实验或是实验与探究中,先物理后化学,计算题是先化学后物理。

大家要注意这些变化。

8、考试目标及考试内容(影)

对于课改区与非课改区在考试目标与考试内容上有一定界线,至于我们考的是课改卷还是非课改卷,心里要清楚,要知道命题依据(大纲或课程标准),不要担心会串考。

踏踏实实搞好自己所教内容的教学,当然有些地方是相通的。

对非课改区来说,中考物理考查的知识按照内容分为声现象、热学、光学、力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初步六部分,按照掌握程度的要求,依次为分为两个层次,依次为“知道”和“理解”。

对技能的要求用“会”来表示,对于选学内容以及选作实验或专题调研不会列入考试范围。

(要把握三个动词的确切含义,不要理解过深,也不要过浅,深会增加难度,学生难以接受,走弯路,浅会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够,知道:

指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应该能够说出他们的大意,在有关的问题中能够识别他们;理解:

指对知识的进一步认识,了解知识的含义,能够说出它的要点,并用来分析、解决简单问题,进行简单计算;会:

指能够正确操作,并得出结果。

)其中(影—)声现象(5个知道),热学(16个知道,2个理解,3个会),光学(8个知道,1个理解),力学(27个知道,17个理解,10个会),电学(36个知道,14个理解,8个会),原子物理学初步(1个知道),共计98个知道,34个理解,21会。

(学科说明中已经明确列出,我们应该有针对性,专项复习)。

这些知识点在我们第一轮复习中都应该复习到,虽然现在中考不过分强调知识的覆盖面,但每个知识点都有可能考到,不能有遗漏。

但有些知识点几乎每年都考,我们应着重复习。

(影)比如:

密度的概念;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的条件;压强的概念;欧姆定律;电功的公式;电功率的概念;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公式;光的反射定律;力的三要素;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式;物体的浮沉条件;功的计算公式;功率的概念;力臂的概念;杠杆的平衡条件;串、并联电路及其特点;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比热的概念;计算热量的公式;额定功率;焦耳定律;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用功和总功及机械效率等等。

这些知识点都可以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题型出现。

(影)各部分占分值:

相对比较稳定

力学

电学

光学

声学

电磁

热学

04年

28

21

4

2

2

11

05年

28

23

6

2

3

11

06年样卷

28

22

5

2

3

11

对课改区,在考试内容上和考试目标上,有很大区别,

(影)物理课程的考试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

(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考查,相当于增加两块考查内容,要特别注意)

“知识与技能”包括了六条子目标:

“过程与方法”包括了六条子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包括了七条子目标。

具体内容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及新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04年把环境保护列入考试内容)。

2初步认识机械运动声光电和磁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初步认识能量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以及能量守恒等内容。

了解新能源的应用,初步认识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4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括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5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饿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6.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属于,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

1.经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

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系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搜集信息,有初步饿信息搜集能力。

4.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5.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6.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和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睦相处的饿态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用语探索日常用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