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中考实验专题练习无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44062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5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复习中考实验专题练习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中考实验专题练习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中考实验专题练习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中考实验专题练习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中考实验专题练习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中考实验专题练习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中考实验专题练习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中考实验专题练习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中考实验专题练习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中考实验专题练习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中考实验专题练习无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中考实验专题练习无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中考实验专题练习无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中考实验专题练习无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中考实验专题练习无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中考实验专题练习无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中考实验专题练习无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中考实验专题练习无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中考实验专题练习无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中考实验专题练习无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复习中考实验专题练习无答案.docx

《中考化学复习中考实验专题练习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复习中考实验专题练习无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复习中考实验专题练习无答案.docx

中考化学复习中考实验专题练习无答案

练习一

1.[2016中考]小明用面粉、鸡蛋、牛奶、白糖、橄榄油等原料制作蛋糕。

下列量杯中,最适于量取80mL牛奶的是(填序号)。

A.10mL量杯B.100mL量杯C.500mL量杯

2.[2015中考]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前K1、K2、K3均已关闭。

待K1关闭,打开K2、K3,向B中加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用手捂住A瓶外壁,说明装置的左侧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

;用同样原理可以检查装置另一侧的气密性。

3.[2016中考]连接仪器后,关闭K,加水至长颈漏斗内液面高于瓶中液面。

一段时间后,液面高度保持不变,该现象说明。

4.

右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

(1)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红磷熄灭,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3)该实验设计依据的N2的性质有。

5.[2017中考]利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两支玻璃管内径相同)。

实验前K1、K2、K3均已关闭。

左管中带孔的燃烧匙盛有足量白磷,右管盛有水。

才Ⅰ.光照引燃白磷

Ⅱ.待白磷熄灭,冷却,打开K2,至液面不再变化,右管中液体的高度为h1

(1)打开K2,右管中液面下降的原因是

(2)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用h0、h1表示)。

6.验证CO2的相关性质。

(1)实验一:

可证明C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2)实验二:

加热液体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三:

能证明CO2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用右图所示装置完成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甲中为浓硫酸。

步骤及现象:

 

I.关闭Ⅰ、打开Ⅱ,乙中现象:

II.关闭Ⅱ、打开Ⅰ,乙中小花变红。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练习二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8.

[2014中考]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ABCDEF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下同。

如图E所示,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如图F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燃烧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9.[2017中考]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的原因是。

10.

[2015中考]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A.实验室制氧气B.趣味实验“大象牙膏”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处,若观察到,说明已有氧气产生。

(2)B中现象是迅速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其原理主要是H2O2在某些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1.[2016中考]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1实验2

(1)实验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

(2)实验2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2017中考]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打开K1,观察到蜡烛;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关闭K1,打开K2,观察到蜡烛缓慢的熄灭。

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13.[2014中考]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干燥CO2B.收集O2C.验证CO2性质D.监控气体流速

练习三

14.为了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两步实验。

(1)第1步实验的目的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第2步实验中,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溶液甲可以是(填字母序号)。

A.稀盐酸B.FeSO4溶液C.CuSO4溶液D.ZnSO4溶液

15.为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A、B两个方案。

AB

(1)实验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A方案(填“能”或“不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4)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实验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6)B方案(填“能”或“不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16.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A.蒸发皿B.玻璃棒C.烧杯D.量筒

17.[2014中考]配制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需葡萄糖和水的质量分别为,主要步骤有称量、量取、。

18.[2015中考]3%的硼酸溶液可用于清洗皮肤的小面积创伤。

现配制300g质量分数为3%的硼酸溶液,实验操作如下:

(1)称量硼酸固体的质量:

在下图中分别标出所选砝码质量和游码的示数。

 

(2)量取水的体积:

用量筒量取mL水(ρ水≈1g/cm3)。

(3)溶解:

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4)装瓶、贴标签:

在右图的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

19.[2017中考]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1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用浓硫酸配置100g9.8%的稀硫酸

B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实验需要5.4mL浓硫酸和90mL水。

量取两种液体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

(2)稀释时,需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进行搅拌,其原因是

(1)过滤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

(2)蒸发过程中,需不断进行搅拌,其原因是

可供选择的主要仪器:

①试管②烧杯③蒸发皿④托盘天平⑤10mL量筒⑥100mL量筒⑦药匙⑧胶头滴管⑨漏斗⑩酒精灯

铁架台

玻璃棒

20.粗盐提纯不需要的仪器是

A.量筒B.烧杯C.蒸发皿D.玻璃棒

21.[2016中考]去除粗盐中的泥沙。

(1)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过滤、。

(2)举出一个生活中应用过滤原理的实例:

练习四检验、鉴别、分离、提纯

22.[2014中考]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A.闻气味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观察颜色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23.[2017中考]下列方法能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

A.闻气味B.观察颜色

C.倒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24.[2015中考]16.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B

鉴别H2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C

鉴别石灰水和NaOH溶液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D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25.[2016中考]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点燃

B

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FeSO4

加入足量铜粉

C

鉴别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

加入稀盐酸

D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入肥皂水

26.[2014中考]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验证NaCl溶液中混有盐酸

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B

比较Fe、Cu、Al金属活动性

铁丝浸入CuSO4溶液,铜丝浸入AgNO3溶液

C

除去铁制品上的铁锈

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

D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将粗盐研碎、溶解、蒸发

27.[2016中考]旦联欢会上,雯雯拿出一幅画,表演了一个化学魔术。

(1)她向画中的衣服上喷了一种无色溶液,衣服由紫色变成红色。

若衣服上预先涂过石蕊溶液,则喷的无色溶液可以是。

(2)她向画中的灯笼上喷了另一种无色溶液,灯笼由白色变成红色,则该无色溶液及灯笼上预先涂过的试剂分别是。

28.

[2017中考]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如下图)。

 

(1)孔穴6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填“酸性”“碱性”)。

(2)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填孔穴序号,下同)。

(3)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孔穴是。

(4)再向孔穴4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为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29.

[2015中考]嗜热细菌能氧化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产生硫酸盐如下图。

分离出矿渣的操作是。

30.[2017中考]超细碳酸钙可用于生产钙片、牙膏的产品。

利用碳化法生产超细碳酸钙的工业流程中,过筛的目的是拦截(填“大于”或“小于”)筛孔直径的颗粒。

练习五

气压原理

31.某兴趣小组设计的趣味小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其中A、B为未膨胀的气球,C为胶头滴管。

用气密性良好的该装置分别进行以下各实验。

实验时把胶头滴管中的溶液(足量)加入到锥形瓶中,并轻轻振荡。

根据气球的变化填写下表。

锥形瓶中物质

胶头滴管中物质

气球变化

原因解释或化学方程式

A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

A气球鼓起且不恢复原状

B气球鼓起且不恢复原状

32.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用C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时在粗铜丝末端的燃烧匙中放足量白磷,按图连好仪器,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一端,白磷燃烧。

①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整个实验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

33.

[2014中考]

用右图所示装置研究进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

I.烧杯中盛有NaOH溶液,燃烧匙中放入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II.推入适量H2O2溶液

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

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

34.[2015中考]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前K1、K2、K3均已关闭。

【实验1】制备气体

I.打开K1,用注射器向盛有锌粒的A中注入稀硫酸,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

II.在K1上方导管口收集气体

【实验2】测定气体含量

I.A(容积350mL)中为用排空气法收集的CO2,B中装满水。

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15mLNaOH溶液(足量),充分反应

II.打开K2和K3

(1)实验1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气体收集完毕后,在不拆卸装置的情况下,使A中未反应的稀硫酸大部分转移到B中的操作是。

(2)实验2中,当B中液面不再变化时,测得B中减少了160mL水,则A中CO2的体积分数约为%。

35.[2016中考]利用表中装置进行下列实验。

Ⅰ.将盛有足量锌粒的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Ⅱ.打开K,从长颈漏斗向瓶内加入稀盐酸,至浸没锌粒

Ⅲ.当瓶中产生大量气泡时,关闭K

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步骤Ⅲ中,关闭K后的现象是。

36.[2017中考]利用下图装置制备气体(两支玻璃管内径相同)。

实验前K1、K2、K3均已关闭。

左管中带孔的燃烧匙盛有足量锌粒,右管盛有稀硫酸

Ⅰ.打开K1和K2,使反应发生

Ⅱ.在K1的导管口处收集气体

Ⅲ.……

为使反应停止,Ⅲ中操作是。

练习六控制变量

37.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比可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

对比可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

D.实验中红磷不燃烧,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38.[2015中考]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过程: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39.

[2014中考]研究燃烧条件。

已知:

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

推入适量H2O2溶液

(1)推入H2O2溶液前,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原因分别是;

(2)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40.[2016中考]已知:

白磷的着火点为40℃。

Ⅰ.将盛有白磷的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Ⅱ.打开K,从长颈漏斗向瓶内加入约80℃的热水,至浸没白磷

Ⅲ.从a口向瓶中鼓入空气,使瓶中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关闭K

仅对比步骤II和III可知,欲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41.

[2016中考]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

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右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编号

主要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

再加入2mL浓硫酸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2

加入2mLNaOH浓溶液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3

先加入2mL浓硫酸

再通入约4mL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4

先加入4mL饱和Na2SO3溶液

再充满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5

先加入2mL蒸馏水

再通入约4mLCO2

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

至第20天全部变黑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1的目的是。

(3)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

(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填编号)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

【反思与评价】

(6)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

(7)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试剂是。

练习七其他

42.[2017中考]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B.a处的反应为:

CO+Fe2O3=2Fe+CO2

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

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43.

[2017中考]如右图所示,电子天平上的量筒中分别盛有蒸馏水、浓硫酸,放置一段时间。

(1)A中示数变小,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2)B中示数(填“变大”“不变”“变小”),其原因是。

44.[2017中考]如下图所示,调节杠杆平衡。

(1)实验1:

通入一段时间后,活性炭包下沉,原因是。

(2)实验2:

加热细铜丝团一段时间后移走酒精灯,观察到铜丝变为黑色(CuO),细铜丝团(填“上升”或“下降”)。

(3)实验3:

一段时间后,铁粉包下沉,是因为铁粉与发生反应。

45.

[2016中考]小明用蜡烛进行了如右图所示下列活动。

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观察到蜡烛熄灭

B.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碗中液面

C.该方法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