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45410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7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1.docx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1.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1.docx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1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

(1)姓名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有两个电源,电动势相同,但甲电源内阻是2欧,乙电源内阻是1欧,分别向电阻R1和R2供电,如果R1与R2电压相等,那么R1与R2的大小关系式为:

A.R1:

R2=1:

2B.R1:

R2=2:

1C.R1:

R2=3:

2D.R1:

R2=2:

3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保持温度不变而吸收了热量,那么气体的:

A.内能一定保持不变;B.体积一定增大;

C.压强一定增大;D.压强一定减小;

3.一弹簧振子沿水平方向的X轴作简诣振动,原点O为其平衡位置,在振动中某一时刻

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位移与速度均为正值,加速度为负值;

B.位移为负值,而速度加速度均为正值;

C.位移与加速度均为正值,而速度为负值;

D.位移、速度、加速度均为负值;

4.如图所示,在固定的等量异种电荷连线上靠近负电荷的b点处释放一初速为零的带负电荷的质点,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在运动过程中:

A.带电质点的动能越来越大b

B.带电质点的电势能越来越小+

C.带电质点的加速度越来越大

D.带电质点通过各点处的电势越来越高

5.阿佛伽德罗常数是N摩-1,铜的摩尔质量为M千克/摩,铜的密度是D千克/米3,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1千克铜所含原子的数目是DN;B.1米3铜所含原子的数目是DN/M;

c.1个铜原子的质量是D/N千克;D.1个铜原子占有的体积为M/DN米3;

6.如图所示,abcd是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制成的长方形线框,导体MN有电阻,可在ad边

与bc边上无摩擦滑动,且接触良好,线框处于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

当MN由靠ab边处向cd边匀速移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Md

A.MN中电流先减小后增大;

B.MN两端电压先增大后减小;

C.MN上拉力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bc

D.矩形线框中消耗的电功率先减小后增大;N

7.甲、乙两卫星分别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甲、乙的周期比值为T1:

T2=8,则

两者的速率比值V1/V2为:

A.4B.2C.1D.1/2

8.一粒子质量为m,带电量为q(重力不计),以速度V进入一匀强磁场B和匀强电场E

的交叉区域内,同时受到电场力和洛仑兹力的作用作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与B一定相互垂直。

B.E与B必定相互垂直。

C.若粒子电量加倍,其它不变,则粒子仍能匀速运动。

D.若将E和B同时加倍,其它不变,则粒子仍匀速运动。

9.用伏安法测一准确值为R0的定值电阻,电路如图所示,测量时发现所测值总是偏大,

已知安培表示数是准确的,那么可能的原因是:

A.伏特表内阻偏小;V

B.伏特表内阻偏大;A

C.伏特表不够准确,示数总是偏大;R0

D.伏特表不够准确,示数总是偏小;

10.如图所示,质子和氘核以相同的动量,都垂直磁场边界MN并垂直磁场方向进入匀强磁场区,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所受洛仑兹力相同。

B

B.它们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相同。

C.它们的轨道半径相同

D.它们在磁场中运动时间相同。

11.如图所示,要使N线圈产生图示方向的感生电流,

可采用的方法有:

MN

A.闭合电键K

B.闭合K后,把R的滑动片向右移

C.闭合K后,把M中的铁芯从左边抽出KR

D.闭合K后,把N靠近MG

12.如右图,物体在水平力的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若稍许增大水平力,而使物体仍能保

持静止。

则:

A.斜面对物体支持力一定增大

B.斜面对物体支持力不一定增大F

C.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一定增大

D.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不一定增大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

(2)姓名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F31和斥力F斥两部分组成。

则:

A.F引和F斥总是同时存在的B.F斥增大,F引就必然减小。

C.F斥和F引不可能等值D.F斥可以大于F引,也可以小于F引

2.振源S上、下振动,频率为10赫兹,产生一列水平向右传播的横波,波速为20米/秒,

沿波传播方向上依次有a、b两个质点,相距5.5米,当a质点具有向上最大速度时,b质点应具有:

A.向上的最大速度B.向上的最大加速度

C.向下的最大速度D.向下的最大加速度

3.弹簧振子作简诣振动时,在不同时刻通过同一位置总具有相同的:

A.位移B。

速度C。

加速度D。

动能

4.一个正电荷在电场中沿某一电力线由M点移动到N点,在此过程中有可能的是:

A.电场力的大小不断变大.B.电场力的大小保持不变.E

C.电荷克服电场力做功.D.电荷的电势能不断变小.MN

5.使用万用电表欧姆挡测电阻时:

A.使用前应检查指针是否停在“”刻度线的“∞”处;

B.每一次换档位,都要重新进行一次“欧姆调零”;

C.在外电路,电流是从黑表笔流经被测电阻到红表笔的。

D.测量时,若指针偏转很小(靠近∞附近),应换倍率较大的档位再测。

6.初速度都是零的质子和粒子,由同一位置经同一电场加速后,垂直进入同一匀强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

则质子和X粒子的轨道半径之比为:

A.2:

1B.1:

1C.

D.

7.如图不光滑的地面上放有一辆车,车的尾端放有一物体,用水平力F拉物体,使它从小车尾端移动到小车的前端。

第一次小车固定,整个过程拉力做功W1,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为Q1;第二次小车可以在地面上滑动,整个过程拉力做功为W2,生热为Q2。

则:

F

A.W1>W2;B.W1

C.Q1=Q2;D.Q1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正好位于它的中点,当P向左滑动时:

P

A.电源的路端电压增大。

B.R3消耗的功率增大。

C.R2消耗的功率增大。

R1R3R2

D.R1消耗的功率增大。

r

9.如图,金属框架POQ与金属棒MN接触良好。

设棒和框架的单位长度的电阻相同,当棒在框架上从O点向右匀速平动时,则:

A.回路中的感生电流大小不变。

MP

B.回路中的感生电流大小增大。

C.回路中的感生电流大小减小。

OQ

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N

10.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某一初态经过两个状态变化过程,使其温度仍变为原来的数值,可采用:

A.先等压膨胀,再等容减压。

B.先等压收缩,后等容减压。

C.先等容增压,后等压膨胀。

D.先等容降压,后等压膨胀。

11.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导线框架abcd固定在竖直平面内,bc段的电阻为R,其它电阻均可忽略。

ef是一电阻可忽略的水平放置的导体杆,质量为m,杆的两端分别与ab和cd保持良好接触,又能沿它们无摩擦下滑,整个装置放在方向与框面垂直的匀强磁场中,当ef从静止开始下滑,经过一段时间闭合电键K,则在闭合电键后:

bc

A.ef的加速度数值有可能大于重力加速度。

B.如果改变电键闭合的时刻,ef先后两次获得的最大速度一定不同。

K

C.ef最终作匀速运动,这时电路消耗的功率与电键闭合的时刻有关ef

,不同时刻对应的功率不同。

D.ef两次下滑的过程中,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电路消耗的电能。

与转化的内能之和ad

12.分别为1价和两价的静止铜离子,经过同一电场加速后,

再垂直经过同一偏转电场,然后落到一屏上。

如图,离子重力不

计,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离子经过加速电场时,二价铜离子受到的电场力的冲量大。

B.在偏转电场中,电场力对两种离子做的功一样多。

C.两种铜离子打在屏上时的速度一样大。

D.两种铜离子打在屏上的同一点。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3)姓名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面几种射线中,由原子的内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的射线应是:

A.紫外线B.射线

C.红外线D.X射线

2.在杨氏双逢干涉实验中,关于在屏上获得的单色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双缝间距越大,条纹间距越大。

B.单色光的波长越长,条纹间距越大。

C.双缝与光屏间距离越大,条纹间距越大。

D.光的频率越高,条纹间距越大。

3.如图所示,木块A质量为1千克,木块B的质量为2千克,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最大静摩擦力为1牛,B与地面间摩擦系数为0.1,今用水平力F作用于B,则保持AB相对静止的条件是F不超过:

A.3牛A

B.4牛F

C.5牛B

D.6牛

4.关于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电场的周围空间一定产生磁场。

B.任何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

C.均匀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

D.振荡电场在周围空间产生同样频率的磁场。

5.交流电压表两接线柱间电压的瞬时值u=Umsin100πt伏。

当t=1/600秒时,u=5

伏,则从电压表中看到的示数为:

A.5伏B.5

伏C.10伏D.10

6.一颗小行星环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是地球公转半径的4倍,则这颗小行星的运转周期是:

A.4年B.6年C.8年D.9年

7.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如V—t图所示,则它从状态1变化到状态2的过程中,

V1

A.气体的压强减小。

B.气体的内能减少。

2

C.气体的密度增大。

D.气体一定从外界吸热。

—273Ot(0C)

8.垂直于凸透镜主光轴放有同样大小的红色发光体和紫色发光体,它们经凸透镜所成实像的像距相同。

则:

A.红色发光体距透镜较远。

B.紫色发光体距透镜较远。

C.红色发光体的像较大。

D.两个发光体的像一样大。

9.用较强的紫光照射某金属,发生了光电效应,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1,形成的饱和光电流为I1;若改用较弱的紫外光照射,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2,形成的饱和光电流为I2。

则:

A.E1>E2B.E1I2D.I1

10.根据玻尔原子模型,核外电子在第一和第三可能轨道上的:

A.半径之比为1:

3

B.速度之比为3:

1

C.周期之比为3:

1

D.动能之比为9:

1

11.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在垂直于纸面向内的匀强磁场中,它发生衰变后产生的径迹是两个外切的圆,则可能:

A.是α衰变,半径较大的圆是α粒子的径迹。

B.是β衰变,半径较大的圆是β粒子的径迹。

C.在半径较大的圆径迹上运动的粒子的绕向是逆时针的。

D.在半径较小的圆径迹上运动的粒子的绕向是逆时针的。

12.有两块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其中A固定在水平面上;B可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滑动。

两颗质量,速度均相同的铅弹,分别水平射入A,B两木块后穿出。

设铅弹穿过木块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分别为QA和QB,铅弹穿出后的速度分别为VA和VB,则:

A.QA=QB,VAVB

C.QAVB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4)姓名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在LC振荡电路振荡过程中,当振荡电流逐渐变小时:

A.电场能正在向磁场能转化。

B.磁场能正在向电场能转化。

C.线圈的自感电动势逐渐变大。

D.电容器极板上的带电量逐渐增多。

2.站在体重计上的人,从站立到蹲下的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

A、一直减小,但最后等于体重B、一直增加,但最后等于体重

C、先减小后增加,最后等于体重D、先增加后减小,最后等于体重3.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3的能级,当这些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有三个值:

γ1,γ2,γ3,且γ1>γ2>γ3,则n=3能级和n=1能级的能量差为:

A.hγ1B.h(γ2+γ3)C.h(γ1+γ2+γ3)D.h(γ1—γ3)

4.用m表示地球的同步卫星的质量,h表示它离地面的高度,R0表示地球的半径,g0表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ω0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则该卫星所受地球的万有引力为F,则:

A.F=GMm/(R0+h)2

B.F=mg0R02/(R0+h)2

C.F=mω02(R0+h)

D.轨道平面必须与赤道平面重合

5.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一带电粒子从A点飞入,B点飞出,粒子运动轨迹如图,则带电粒子:

(重力不计)A

A.一定带负电;VE

B.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C.在电场中作减速运动,电势能增加;B

D.受到的电场力一定水平向左;

6.物体从A点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B点时恰好停止。

在先后两个运动过程中:

A.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B.加速度的大小一定相同。

C.平均速度一定相同。

D.时间一定相同。

7.绝缘材料制成的圆筒内,有一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用指向圆筒圆心的速度垂直磁场从小孔D射入,粒子在筒内发生两次碰撞后又从小孔D射出,碰撞时没有机械能损失,不考虑碰时间及重力和阻力的影响,则:

P

A.粒子在筒内运转顺序为D—P—M—D;

B.粒子在筒内运转顺序为D—M—P—D;D

C.粒子运动速度为BqR/m,R是圆筒半径;

D.粒子在筒内运动的时间为πm/Bq;

8.两个分子之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分子之间距离为r0时,分子具有最大势能。

B.当分子之间距离为r0时,分子具有最小势能,距离变大或变小,势能都变大。

C.当分子之间距离大于r0时,引力增大,斥力减小,势能变大。

D.当分子之间距离小于r0时,引力减小,斥力增大,势能变小。

9.如图,A,B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灯泡,L为自感系数很大,电阻可以忽略的带铁芯的线圈。

A.开关K闭合的瞬间,A,B同时发光,随后A灯变暗,B灯变亮。

L

B.开关K闭合的瞬间,B灯亮,A灯不亮。

AB

C.断开开关K的瞬间,A,B灯同时熄灭。

D.断开开关K的瞬间,B灯立即熄灭,A灯突然闪亮一下再熄灭εK

10.关于光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光谱是连续光谱。

B.明线光谱就是原子光谱。

C.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都属于发射光谱。

D.低压汞蒸气发光产生的光谱是吸收光谱。

11.许多物质在受到紫外线照射时能发出荧光。

则荧光的波长:

A.一定等于照射光的波长。

B.一定大于照射光的波长。

C.一定小于照射光的波长。

D.可能等于也可能大于照射光的波长。

12.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击中木块,并最终留在木块内。

第一次木块被事先固定住,子弹在木块中钻入深度为s1,经历时间为t1;第二次木块不固定,子弹在木块中钻入深度为s2,经历时间为t2。

两次击中木块过程中,子弹受的平均阻力相同。

比较s1和s2,t1和t2,有:

A.s1>s2;B.s1

C.t1t2;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5)姓名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是人类利用原子核能的两条途径。

下面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裂变和聚变过程都有质量亏损。

B.裂变过程有质量亏损,聚变过程质量有所增加。

C.聚变过程有质量亏损,裂变过程质量有所增加。

D.裂变过程和聚变过程质量都有所增加。

2.用照相机拍摄水池底的物体,若照相机的位置不变,比较水池有水与无水两种情况,则无水时:

A.暗箱应缩短些,所得的像小些。

B.暗箱应缩短些,所得的像大些。

C.暗箱应伸长些,所得的像小些。

D.暗箱应伸长些,所得的像大些。

3.S是上下振动的波源,频率为10赫兹,所激起的波沿X轴向左向右传播,波速为20米/秒,质点M,N到S的距离SM=42.8米,SN=13.3米,M,N已经振动,若某时刻S正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则该时刻:

NSMX

A.N位于X轴上方,运动方向向下。

B.N位于X轴下方,运动方向向上。

C.M位于X轴上方,运动方向向上。

D.M位于X轴上方,运动方向向下。

4.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A.汤姆生发现电子,从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B.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说圆满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C.贝克勒耳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核中含有质子。

D.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场理论,并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5.初速度均为零的质子和α粒子,被同一加速电场加速后,垂直于电力线方向进入同一匀强偏转电场,在离开偏转电场时:

A.两种粒子通过偏转电场的时间相同。

B.质子通过偏转电场的时间较短。

B.两种粒子的偏转角相等。

D.α粒子离开偏转电场时的动能较大。

6.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外层轨道向内层轨道跃迁时:

A.电势能增加,动能减小。

B.电势能减小,动能增加。

C.电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增加量。

D.电势能的增加量大于动能减少量。

7.如图,从竖直面上大圆的最高点A,引出两条不同的光滑轨道,端点都在大圆上,同一物体由静止开始,从A点分别沿两条轨道滑到底端,则:

A

A.到达底端的动量大小相等。

B.重力的冲量都相同。

B

C.动量的变化率都相同。

D.所用的时间都相同。

C

8.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

现将一块均匀的电介质板插进电容器,恰好充满两板间的空间。

与未插电介质时相比:

A.电容器所带电量增大。

B.电容器的电容增大。

C.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减小。

D.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减小.

9.一平行板电容器始终与电源相连,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当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减小时,电源释放化学能。

B.当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增大时,电容器带电量增加。

C.当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减小时,两板间电场强度增大。

D.当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增大时,电容器放电。

10.某交流发电机正常工作时,电动势的变化规律为e=εmsinωt,如果发电机转子转动的频率变为原来的两倍,其它条件不变,则这时发电机电动势的变化规律为:

A.e=εmsin2ωtB.e=2εmsin2ωt

C.e=2εmsinωtD.e=εmsinωt

11.如图所示,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互相垂直,竖直的绝源杆上套有一带负电的小环。

小环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

A.始终不变。

B.先增大后不变。

E

C.先减小最后为零。

B

D.先减小后增大,最后不变。

12矩形滑块由不同材料的上下两层固结而成,将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0水平射向滑块,若射中上层,子弹深入滑块d1不射出;若射中下层则子弹深入滑块d2不射出,d1

A.两次子弹对滑块做的功一样多。

B.两次滑块所受冲量一样大。

C.两次系统增加的内能相同。

D.两次达到共同速度的时间相同。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6)姓名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机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机械振动,就没有机械波。

B.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质点之间的距离就是一个波长。

C.波动过程是质点由近及远的传播过程。

D.振动在传播过程中,波长一定不变。

2.在下面的实际应用中,哪些是用光的干涉原理:

A.照相机镜头上的增透膜。

B.光导纤维通讯。

C.对超级精密部件表面形状的检查。

D.光谱分析

3.如图所示,一条光线通过凸透镜主轴上大于焦距处一点M射向凸透镜,光线与主光轴夹角为,当逐渐增大,但光线仍射向凸透镜时,经透镜后的出射光线:

A.有可能平行于主光轴。

B.出射光线与主光轴交点将远离光心。

M)FO

C.出射光线与主光轴交点将靠近光心。

D.出射光线与主光轴交点将保持不变。

4.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1,水流速度为v2,河宽为S,当船头垂直河岸渡河时:

A.过河时间最短。

B.实际航程最短。

C.如果水流速增大,渡河时间要变短。

D.如果水流速增大,渡河时间不变。

5.物体与光屏间距离L(L>4f)固定,当凸透镜在离物体较近的A位置时,屏上呈现高为h1的像;当凸透镜在离物体较远的B位置时,屏上呈现高为h2的像。

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高度为

B.物体的高度为

C.两次成像的放大率的乘积等于1。

D.若使L<4f,从做此实验,屏上总得不到像。

6.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述状态变化过程中那些是可能的:

A.压强增大,体积增大,温度降低。

B.压强增大,体积减小,温度升高。

C.压强减小,体积减小,温度降低。

D.压强减小,体积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