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2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5030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7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生物必修2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2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2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2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2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2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2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2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2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2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2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2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2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2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2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2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2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2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2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2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生物必修2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docx

《人教版生物必修2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生物必修2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生物必修2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docx

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重点)

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难点)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稳态的机制。

4.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及意义

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原因:

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2)概念: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3)实质:

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连线]

   

a.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

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分

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③现代观点

提示:

①—b ②—a ③—c

3.意义

(1)为细胞代谢提供所需的各种物质和条件。

①只有血糖含量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保证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②适宜的温度和pH等条件保证酶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

(2)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探讨

下表为某人的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分析并探讨以下两个问题: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17

IU/L

0~45

肌酐

CRE

1.9

mg/dL

0.5~1.5

尿素氮

BUN

14.6

mg/dL

6~23

血清葡萄糖

GLU

223

mg/dL

60~110

甘油三酯

TG

217

mg/dL

50~200

总胆固醇

TCH

179

mg/dL

150~220

(1)每种成分的正常参考值是一个范围,这说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有什么特点?

提示: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2)由上表中数据可推测该人可能患有何种疾病?

提示:

该人的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的含量超标,说明该人可能患有糖尿病和高血脂。

探讨

很多同学都有过发高烧的体验,发高烧时食欲不振,四肢无力。

(1)为什么发高烧时食欲不振,四肢无力?

提示:

体温过高,影响了体内酶的活性。

(2)由此说明体温的稳定对机体有什么意义?

提示:

体温保持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1)理化性质

(2)化学成分(水、无机盐、血糖等)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含量相对稳定。

2.内环境稳态的失调

(1)失调的原因:

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者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2)失调的危害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一旦内环境的稳态被破坏,细胞的代谢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

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导学号:

67330002】

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人体稳态的形成需要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C.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解析】 内环境稳态是指各项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保持不变。

【答案】 C

2.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寒冷时出现寒战

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体内有轻微病原体感染时,白细胞数量增多

D.口渴时,尿量明显减少

【解析】 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的物理、化学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寒冷时出现寒战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的收缩产生热量维持体温恒定;体内有轻微病原体感染时,白细胞数量增多是为了清除病原体,保持内环境稳定;口渴时,内环境渗透压上升,体内会通过调节作用使尿量减少,以维持渗透压平衡。

出现肺水肿是病理表现,说明内环境中渗透压被破坏,水分增多,内环境稳态被破坏,故选B项。

【答案】 B

3.下列有关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运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解析】 机体的新陈代谢是由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稳态,即需要有适宜的pH、温度和充足的反应底物等条件,所以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当稳态遭到破坏后,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并导致疾病,但发生疾病不一定是血液成分异常引起的。

【答案】 D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调节机制”实验分析

1.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pH的变化,定性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

2.方法步骤

3.实验对比分析

(1)对自来水的处理

结论:

滴加盐酸后,自来水pH逐渐减小;滴加NaOH溶液后,自来水pH逐渐增大。

(2)对缓冲液的处理

结论:

无论滴加盐酸还是NaOH溶液,缓冲液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

(3)对生物材料的处理

结论:

无论滴加盐酸还是NaOH溶液,生物材料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

比较以上三条曲线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酸碱缓冲物质从而维持pH相对稳定。

探讨

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进行正确操作后,绘制了如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

(1)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科学的是哪一组?

尝试说明理由。

提示:

清水组。

清水中加盐酸后,溶液pH应下降。

(2)若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实验还应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加入NaOH溶液后,血浆pH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

探讨

人在剧烈运动后会感到肌肉酸痛,但休息一段时间后,酸痛会消失。

酸痛的变化与运动前后血浆中pH变化有关,尝试绘出血浆pH变化曲线。

提示:

1.进行该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1)加入酸或碱时,要一滴一滴加入,并严格控制滴数。

(2)盐酸和氢氧化钠均有腐蚀性,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3)冲洗烧杯一定要充分,否则将影响实验结果。

(4)生物材料至少选两种进行实验。

(5)绘制pH变化曲线时一定要用不同颜色的笔或实、虚线标明。

2.生物体内缓冲物质调节稳态的过程分析

4.下列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导学号:

67330003】

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B.每更换一种材料进行实验前,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

C.从加入盐酸或NaOH后的变化来看,生物材料更像缓冲溶液

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

【解析】 盐酸和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应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如不慎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但不能揉搓。

为避免各试剂的混合,影响实验结果,在更换实验材料时,应将烧杯充分洗净。

生物材料和缓冲溶液的调节机理一样,都能对作用于其的酸和碱引起的pH变化进行缓冲。

在实验数据的处理时,可将实验数据画成变化曲线,一般用滴加的液体的量作为横轴,pH作为纵轴。

【答案】 D

5.如图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分析bc段变化的原因(  )

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

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

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解析】 内环境中H2CO3/NaHCO3是一对缓冲物质,分别呈酸性和碱性,乳酸达到一定量后开始被碱性物质缓冲生成CO2和乳酸钠,以降低乳酸的含量。

【答案】 D

1.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解析】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直接参与,还需要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与外界环境有关,当外界环境变化超出人体的调节能力时,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答案】 B

2.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稳态主要是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组成内环境的各种成分是一样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解析】 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A错误;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错误;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构成,其中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不完全相同,C错误;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即保持相对稳定状态,D正确。

【答案】 D

3.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②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③、④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

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

D.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

【解析】 正常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酸碱度、体温和渗透压等相对稳定,但是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答案】 B

4.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

①酸碱平衡 ②Na+、K+平衡 ③血糖平衡 ④体温调节 ⑤蛋白质平衡 ⑥CO2—O2平衡

A.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 内环境的成分是多种多样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达到相对平衡,才能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①②③④⑤⑥都为内环境稳态的某个方面。

【答案】 D

5.分别向20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与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

【解析】 一定范围内,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会维持pH基本稳定,但这种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盐酸和NaOH加的过多,pH会明显下降和上升,故选D。

【答案】 D

课堂小结:

网络构建

核心回扣

1.稳态是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与稳态直接有关的系统有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系统。

4.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学业分层测评

(二)

(建议用时:

45分钟)

[学业达标]

1.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  )

A.线粒体基质中pH的相对稳定

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C.组织液温度的相对稳定

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解析】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和温度、渗透压、酸碱度等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而线粒体基质在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

【答案】 A

2.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  )

A.细胞内酶活性正常发挥

B.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C.内环境中各种成分含量的相对稳定

D.体液中大量缓冲物质的存在

【解析】 现代生理学认为: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的共同调节作用下,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题目中的细胞内酶活性正常发挥是内环境稳态的结果,内环境各种成分含量的相对稳定属于稳态的内容,都不属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体液中大量缓冲物质的存在仅是维持内环境稳态基础的一部分。

【答案】 B

3.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解析】 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细胞无氧呼吸会产生较多的乳酸,从而使血液的酸碱度下降,但由于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H2CO3/NaHCO3,碱性的NaHCO3与乳酸反应调节血液pH,使之处于平衡状态,B正确。

【答案】 B

4.如图是作用于人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四大系统模式图,图中1、2、3、4分别是(  )

A.消化、循环、泌尿、呼吸

B.循环、呼吸、泌尿、消化

C.呼吸、泌尿、循环、消化

D.消化、循环、呼吸、泌尿

【解析】 呼吸系统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故4是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可排出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故3是泌尿系统;循环系统将另三大系统相联系,故2是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消化吸收营养物质进入循环系统,故1是消化系统。

【答案】 A

5.下列病症中,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无关的是(  )

A.小腿抽搐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C.尿毒症D.组织水肿

【解析】 小腿抽搐是血液中Ca2+浓度过低造成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不正常造成的;尿毒症是血液中尿素和无机盐过多引起的;组织水肿是过量的液体积聚在组织细胞间隙等处造成的。

【答案】 B

6.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  )

A.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B.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C.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D.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到严重影响

【解析】 稳态被破坏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会发生改变,影响了细胞内酶的活性。

【答案】 D

7.2013年8月松花江流域出现特大洪水,抗洪官兵在抗洪中出大力流大汗,口渴难耐时,内环境渗透压变化情况及应对措施分别是(  )

A.渗透压升高;补充淡盐水

B.渗透压升高;大量补充清水

C.渗透压降低;补充生理盐水

D.渗透压不变;补充葡萄糖溶液恢复体力

【解析】 大量出汗口渴时,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

大量出汗时,排出了过多的无机盐。

【答案】 A

8.外界环境会影响内环境稳态,下列事实不是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是

(  )

A.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

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

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

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

【解析】 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加强是由于血浆中CO2浓度升高刺激呼吸中枢所造成的,并非外界因素的变化。

【答案】 C

9.在等量的下列液体中加入等量的盐酸或氢氧化钠稀溶液后,pH变化最大的是(  )

A.自来水B.肝匀浆

C.马铃薯匀浆D.磷酸缓冲液

【解析】 在溶液中滴加酸或碱会引起溶液pH的变化,变化的大小取决于溶液的量和溶液对pH的缓冲能力。

在等量的溶液中加入等量的盐酸或氢氧化钠稀溶液后,pH变化的大小是由溶液的缓冲能力决定的。

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pH变化小。

自来水没有缓冲能力,pH变化大。

【答案】 A

10.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下面是人体内环境稳态概念图,据图回答:

(1)图中①②分别代表________和________。

(2)正常人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等离子有关。

(3)一个人长时间发高烧,会引起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内环境渗透压稳态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 

(1)组织液 内环境(或细胞外液)

(2)HCO

、HPO

 (3)体温过高使体内酶的活性下降 (4)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5)神经—体液—免疫

[能力提升]

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C.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D.H2CO3/NaHCO3对血浆pH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解析】 葡萄糖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内环境的,A错误。

人体内环境的温度是稳定的,不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B错误。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而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C错误。

H2CO3/NaHCO3是维持血浆pH的缓冲物质,D正确。

【答案】 D

12.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

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

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  )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解析】 据题意可知:

转氨酶主要存在于心脏和肝脏中,当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细胞破裂后大量进入血浆,因此血浆中转氨酶含量的多少可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答案】 B

13.取甲、乙两支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

然后,向甲、乙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HCl或NaOH溶液。

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

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判断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

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与试管中的血浆或水充分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C.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pH变化明显

D.可见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稳定不变

【解析】 “等量”是为了排除数量多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即为了平衡无关变量,A正确;摇匀是为了让参与反应的物质混合均匀,有利于反应充分进行,B正确;甲试管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乙试管是空白对照,不含缓冲物质,因此各自加入盐酸或NaOH溶液后,甲试管中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pH变化明显,C正确;血浆中有缓冲物质,因此pH保持相对稳定,但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不是不变化,D错误。

【答案】 D

14.在“天宫”中生活的航天员的生理状况,由地面指挥中心实时监测。

如图的图表A、B、C是测得的某位航天员的三项生理指标,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A进食后血糖的变化

B体温的日变化

体液

胃液

唾液

血液

肠液

胰液

pH

0.9~1.5

6.8

7.4

7.7

8.0

C体液的pH

(1)①上述三项生理指标哪几项是正常的?

________。

②属于内环境指标的是________。

(2)某病人胃口不好,医生常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该注射液配制过程中,氯化钠浓度为______(质量分数),不能过高或过低,原因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B图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C表看出,不同消化液的pH存在明显差异,这反映了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A、B生理指标分别属于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C生理指标为消化液的pH,不属于内环境的生理指标。

(2)为了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和生理功能,病人注射液应为血浆等渗溶液,如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

(3)从B图可知:

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的不同时刻存在差异,但变化幅度不超过1℃。

(4)C表中所列不同消化液的pH不同,说明其中消化酶的最适pH不同。

【答案】 

(1)A、B、C A、B

(2)0.9% 防止因内环境渗透压改变使细胞失水或吸水而变形,乃至影响其生理功能

(3)正常人体温在一日之内的不同时刻存在差异,但变化幅度不超过1℃

(4)不同消化酶的最适pH不同

15.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回答相关的问题: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

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pH试纸。

二、实验流程:

步骤

A组

B组

1号

试管

2号

试管

3号

试管

1号

试管

2号

试管

3号

试管

等量缓

冲溶液

等量

血浆

等量缓

冲溶液

等量

血浆

滴加等量的Na2CO3溶液

记录结果

记录结果

预测

结果

结论

(1)步骤①中向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________。

(3)预测结果:

A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