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全套整理笔记精华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5035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全套整理笔记精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全套整理笔记精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全套整理笔记精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全套整理笔记精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全套整理笔记精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全套整理笔记精华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全套整理笔记精华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全套整理笔记精华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全套整理笔记精华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全套整理笔记精华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全套整理笔记精华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全套整理笔记精华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全套整理笔记精华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全套整理笔记精华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全套整理笔记精华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全套整理笔记精华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全套整理笔记精华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全套整理笔记精华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全套整理笔记精华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全套整理笔记精华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全套整理笔记精华版.docx

《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全套整理笔记精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全套整理笔记精华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全套整理笔记精华版.docx

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全套整理笔记精华版

高中历史骨干知识

第一部分:

古代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对象: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内容:

土地和人口,诸侯尽义务

影响:

扩大了周的疆域,巩固周的统治;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2、宗法制:

核心嫡长子(正妻所生之长子)继承制

关系: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中央: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丞相行政权、御史大夫监察权、太尉军权)

地方:

郡县制(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其它: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文字(小篆)、颁布《秦律》

三、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

汉承秦制、三公九卿和内外朝、刺史制度(对地方的监察)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隋唐:

三省六部(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

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工部(国家工程建设)。

作用:

分散了相权,提高了办事效率。

宋:

加强君主专制措施:

中书门下(行政)、枢密院(军政)“二府”;参知政事为副相;三司管财政。

解决地方割据问题的措施,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

元:

中央官制:

一省(中书省:

行政)两院(枢密院:

军政;宣政院:

管宗教和西藏)

行省制(奠定现今行政区域的基础)

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

废丞相,设内阁(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成祖时设内阁)清:

雍正时设军机处(中央集权的顶峰)

注意:

二者仅是顾问机构而无决策权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宋—清朝)科举制

古代中国的经济

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耕作方式: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牛郎织女式的小农经济)

土地制度:

地主土地所有制(最主要)、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井田制和均田制)、农民土地所有制

二、手工业的发展

冶金技术:

1.商周青铜器(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生铁(春秋)--块炼钢(春秋)--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东汉)--灌钢法(魏晋南北朝)。

2.燃料:

煤(汉出现,北宋普遍)---焦炭(南宋开始,明朝流行)

制瓷业:

东汉晚期青瓷—南北朝白瓷---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唐三彩是陶器!

---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丝织业:

西汉时丝绸之路,明时棉布成为主要的衣料

经营模式:

官营(技术最高,不流通,明代中叶前占主导)私营(商业程度最高,明代中叶后占主导)家庭手工业(技术最低,剩余来交换)

三、商业的发展

隋唐:

城市繁荣、对外贸易发展;坊市分开;柜坊(银行)与飞钱

宋:

交子最早的纸币成都地区;坊市不分;海外贸易发达

明清:

徽商和晋商等商帮的出现

四、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

1、资本主义萌芽:

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2、重农抑商的目的:

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3、海禁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广州一口通商),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近代落后于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原因:

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老子:

哲学思想:

“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辩证法

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黄老思想)

庄子:

“齐物”(本质一致)、“逍遥”人与天不相胜。

孔子:

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克己复礼是消极的);政治思想:

主张“德治”(含民本思想);和谐思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育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有教无类影响最大;强调“有等差的爱”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人性本善

荀子:

唯物主义,人定胜天;人性本恶;君舟民水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俭强调“无等差的爱”

韩非:

历史是向前发展的,改革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法治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大一统)

董仲舒:

(1)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核心)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前提);(3)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4)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这种理论适应了皇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于是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项目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代表人物

二程、朱熹

陆九渊王阳明

本质相同

“理”是世界的本原

形式不同

外在的理

内在的理(心即理)

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格物致知”

“致良知”

(内心反省)

哲学学派不同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影响相同

积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消极

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存天理,灭人欲”

四、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兴起)

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弱

李贽:

揭露儒家的腐朽和道家的虚伪,男女平等,追求物质利益特点:

反传统、异端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

唯物主义思想

共同主张:

反对封建专制,工商皆本,经世致用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天文学:

《甘石星经》、张衡水运浑象仪地动仪、僧一行测量地球子午线、郭守敬《授时历》

数学:

《九章算术》标志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圆周率与祖冲之、

农学:

《齐民要术》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农政全书》学习西方,徐光启“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医学:

《黄帝内经》中医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张仲景“望闻问切”四诊法“针灸”传统治疗方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四大发明造纸术汉代,唐雕版印刷术、北宋活字印刷术,火药唐代发明,司南最早在战国、指南针在宋朝。

汉字与书法:

起源:

商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汉字演变的总趋势:

由繁到简。

魏晋前自发阶段(实用),魏晋后自觉阶段(审美);汉字演变:

商甲骨文,秦小篆,汉隶书,隋唐楷书;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绘画:

中国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科。

⑴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

⑵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写意)。

⑶民间风俗画(商品经济的发展)

文学成就

A:

先秦: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楚辞体屈原的《离骚》;

B:

汉赋: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张衡《二京赋》

C:

唐诗: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

D:

宋词:

婉约派:

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豪放派代表:

苏轼、辛弃疾。

E:

明清小说:

四大名著和四大奇书。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

乾隆55年安徽的戏班进京献艺,经常和其他的剧种同台演出,注意吸收和借鉴他们的长处,到道光年间,形成了京剧。

光绪时成为人们最喜欢的舞台艺术。

被公认为国剧。

选修:

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商鞅变法

背景:

①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②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③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④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内容:

①经济上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②军事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③政治上废除分封制,实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④文化上“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历史作用:

是战国时期最彻底最成功的一次改革。

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地方上推行县制等措施,长期得到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军事上,奖励军功,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总体评价:

①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②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但其极端专制的高压政策,也对后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选修:

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

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

①北魏崛起并统一北方;②社会危机(阶级矛盾尖锐,民族矛盾激化,人民起义);③民族大融合趋势

措施:

①整顿吏治;②均田制;③三长制;④新的租调制;⑤迁都洛阳;⑥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

影响:

①促进经济的复苏繁荣;——均田制。

②加速政权的封建化。

③促进民族大融合。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希腊民主制

原因:

地理环境(小国寡民)

过程:

梭伦(奠定基础)--克里斯提尼(确立)--伯利克里(顶峰)

特点: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十将军中的首席将军除外)、法律至上。

直接民主

机构:

公民大会(决策)、五百人议事会(日常事务)、陪审法庭(司法和检察)、十将军委员会(军事)

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二、罗马法治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

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

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

指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局限性:

维护奴隶制度。

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运动(公元前5世纪中叶)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安堤丰:

关于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的观点(最难能可贵)

2、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知德合一”、支持寡头政治,反对过激的民主。

3、柏拉图:

关注人类社会并划分人的等级;

亚里士多德: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强调人类是最高级的。

第二部分:

近代史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一、文艺复兴(14-15世纪)

兴起于意大利(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兴起)人文主义:

肯定人的价值性质: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代表:

文学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美术三杰:

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大卫》《摩西》拉

斐尔“画圣”《西斯廷圣母》英国人莎士比亚意义:

解放了人的思想,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的产生

二、宗教改革(16世纪)

兴起于德意志(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直接原因:

赎罪券),性质:

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政治运动路德教:

开始“九十五条论纲”核心因信称义人人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对话。

加尔文:

加尔文教核心:

先定论

三、启蒙运动:

(17-18世纪)最早兴起于英国高潮在法国

性质: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代表:

法国:

伏尔泰:

领袖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天赋人权;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卢梭:

最激进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人民主权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私有制;德国人康德:

人民主权用理性的批判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哲学化核心:

理性主义即哲学的思考和自主的精神意义:

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武器为资本主义社会设计了蓝图

世界市场的形成

新航路开辟:

世界市场的雏形时间:

14-15世纪

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源),对黄金的追求(社会根源),商业危机(直接原因)、造船航海技术的提高(条件)

意义:

 

(1)新航路的开辟,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了一片整体。

(2)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3)、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拓展

时间:

16世纪到18世纪60年代

(1) 海上马车夫——荷兰(17世纪)

(2)“日不落帝国”——英国(18世纪,最大的殖民帝国)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

殖民扩张与掠夺

欧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是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给亚、非、拉美等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打断了它们正常的历史进程,使它们发展缓慢、贫穷落后,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蒸汽时代到来)

时间: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

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技术资本的积累;市场的扩大(直接原因);工业革命的含义:

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

发明:

瓦特蒸汽机英国史蒂芬孙的火车美国富尔顿的轮船

作用:

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两大对立阶级产生,工人运动兴起;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资本主义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电气时代到来)时间: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发明:

电的广泛应用(爱迪生);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汽车、飞机);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化学工业的兴起

作用: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瓜分世界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在科学技术:

技术占主导--------科学和技术结合;在交通领域:

火车、轮船-----汽车和飞机

在社会结构:

-产生了两个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了垄断组织。

在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项目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制

法国总统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总统

皇帝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民选(任期四年,可连任两届)

选举(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世袭

国家元首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

任期制

终身制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政府首脑

内阁首相

总统

内阁部长

宰相

政府产生方式

议会产生

总统任命

总统任命

皇帝任命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议会

皇帝

行政权

内阁首相

总统

总统和内阁

皇帝与宰相

政府首脑与议会关系

首相与内阁对议会负责,由内阁协调首相与议会的关系

总统与议会互相制约

总统与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立法机构

议会

国会

议会

帝国议会、联邦议会

确立标志

1689年《权利法案》

1787年宪法

1875年宪法

1871年宪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选修

(一)17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

1、大抗议书:

1)背景:

查理一世在实行长达11年的无议会统治期间,巧立名目搜刮钱财,肆意镇压人民的不满,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激化。

2)内容:

①历数国王继位以来的弊政:

强制性借款,未经议会同意征税,出售专卖权,对议员们的非法传讯、罚款和监禁,强行解散四届议会以及无议会的个人独裁,等等。

②重申议会下院掌握税收、拔款等财下决定权;③要求国王只能从“议会有根据相信”的人中任免大臣和高级官员。

3)意义:

《大抗议书》以法律的形式限制了封建的专制王权,初步树立起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最高权力的原则。

说明了资产阶级新贵族已经走上夺取政权的道路。

2、内战:

爆发:

查理一世拒绝了《大抗议书》,准备讨伐国会。

国会通过决议,决定组织国会军,保卫国会和自己的权力。

至此,国王与国会的分裂终于公开化。

8月查理一世,宣布讨伐国会。

从此,内战爆发。

②过程:

a内战时期:

1642——1649年(结果)b共和国时期:

1649——1653年

c“护国主”统治时期:

1653——1658年克伦威尔统治措施政治:

以武力维持统治,镇压了许多持不同意见的势力;经济:

发展工商业;宗教:

厉行清教法规。

d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60-1688〉(查理二世复辟、詹姆士二世的反动统治)

e结束:

1688年“光荣革命”(未流血的斗争):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英国资产阶级与新旧贵族妥协的结果)

f尾声:

1689年《权利法案》正式确立君主立宪制

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经过议会斗争、革命战争和“光荣革命”的形式,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的制度。

在英国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斗争和反复,使资本主义在本国取得胜利,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

英国资产阶级所进行的这场革命,是民主与专制反复较量的革命,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的革命,它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二)君主立宪制

限制王权,保证议会的权力,其特点:

君权虚位议会中心责任内阁间接民主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一)北美的独立:

原因: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发展;启蒙思想在北美的传播。

独立:

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

选修:

《独立宣言》:

1)发表:

《独立宣言》是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宣布独立的纲领性文件。

1775年北美殖民地爆发了独立战争。

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定为美国国庆日。

资产阶级民主派杰斐逊是宣言的主要起草人。

2)内容:

表述了“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的思想,阐述了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理论根据。

宣言列举和痛斥了英王对殖民地实施的暴政,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自由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

3)意义:

《独立宣言》第一次以政治纲领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原则——人权原则。

马克思称它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宣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政治愿望。

《独立宣言》的发表对发动群众进行独立战争,起了重大作用。

宣言对推动后来的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特别对法国大革命及其《人权宣言》产生了积极影响。

4)局限性:

由于屈从于种植园奴隶主的压力,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也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暴露了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和人权的局限性。

(二)联邦制的民主共和制

①标志:

1787年宪法:

理论来源:

启蒙思想;

体现了三原则:

联邦制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民主原则(总统与议员由选举产生);

局限:

未解决人权问题(黑人、印第安人、妇女)

②联邦政府结构:

国会—行使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总统,行政权,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总司令:

联邦法院,司法权,三者之间权力相等,相互制衡。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选修:

(1)法国大革命

原因:

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1)君主立宪制

1789年爆发:

攻占巴士底狱

《人权宣言》A.内容:

人权、民主、法治、自由、平等B.意义:

为法国的民主政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人权宣言》为其序言。

2)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2年9月

(2)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一共、一帝、波旁、七月、二共、二帝、三共

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废除君主制,并于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国。

1799年11月9日(雾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1804年称帝,建立第一帝国。

《拿破仑法典》资本主义社会立法典范;重视发展经济、教育、人才;对外战争具有双重性(积极、消极);

1848年2月爆发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

1851年路易·波拿巴总统发动政变,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国。

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后,于1870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国直到1940年6月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德国,至此第三共和国覆灭。

现代法国政治始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

之后,法国一直在封建君主专制、资产阶级帝制和资产阶级共和制之间徘徊。

法国从1791年制定第一部宪法起,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仅80多年间,就先后制定了11部宪法,其数量之多,变换之频繁,在世界各国中是绝无仅有的。

法国宪法的发展历史就是西方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里程史。

选修:

(2)《人权宣言》

1)思想基础:

欧洲启蒙思想家的“自然法和社会契约思想”。

2)主要内容:

以法律形式确定启蒙思想家“主权在民”、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自由、财产、安全、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公民有言论、出版等等自由;

“私有财产是一种不可侵犯的神圣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被剥夺”等。

确立了“人民主权”、“权力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法治主义原则。

3)进步意义:

它宣告了封建特权阶级统治的终结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开始,宣布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则,第一次把启蒙思想用法律形式规定下来,对打击封建制度,限制王权和进一步启发人民的革命意识起了巨大作用。

它是法国宪法产生的基础,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对于还处在封建制度统治下的欧洲各国发生了巨大影响。

4)局限性:

它只不过是宣布以新的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来代替旧的封建剥削制度。

它所规定的平等是建立在财产不平基础上的平等,是用来代替旧的封建等级制的新的不平等。

(3)民主共和制(标志:

1875年宪法)

特点: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行政长官,由议会选举产生,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总统和内阁对议会负责,但总统可以解散议会。

(4)德国统一

原因:

分裂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方式:

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人物:

俾斯麦;政策“铁血政策”;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4)德国君主立宪制

标志: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特点:

皇帝为权力中心,议会(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为立法机构,

皇帝任命首相组成内阁,议会和内阁对皇帝负责。

评价:

浓厚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选修:

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

农奴制危机

国内:

①农奴制的存在导致农奴起义不断

②资本主义缓慢发展

③新思潮涌动(认识到农奴制是俄国发展的障碍)

根本原因——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受落后的农奴制度的阻碍

国际:

①工业革命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俄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西欧主要国家,所以俄国要摆脱自己过分落后状态是改革的最主要动因)②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了国内社会矛盾。

(直接原因)

前提: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二一九法令”

主要内容:

(废除落后的农奴制度,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上,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解放农奴。

经济上,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收取份地赎金。

)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交纳赎金(这种赎金大大超过了土地的实际价格)

组织上,加强村社制度。

时间安排:

赎买前另设两年过渡期

(3)对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进步性:

1)性质:

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尽管这次改革不如革命彻底、迅速,但它毕竟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表现。

它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地位:

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一定程度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此后,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更为顺利的发展。

3)作用①法令的颁布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②收取的巨额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

③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④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农业、工业)在经济近代化的同时,也推动了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军事、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

4)局限性:

不彻底性:

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掠夺性:

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正是由于这种自上而下变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留了大量的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